CN217108122U -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8122U
CN217108122U CN202221114465.6U CN202221114465U CN217108122U CN 217108122 U CN217108122 U CN 217108122U CN 202221114465 U CN202221114465 U CN 202221114465U CN 217108122 U CN217108122 U CN 217108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tank
output shaft
sleev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44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登峰
王玉
张�浩
乔永钦
张坤
邢鹤琛
周立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n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n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nste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44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8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8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8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其中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包括内装第一径向轴承、第二径向轴承和定位隔套的轴承座套,轴承座套上端拆卸式密封连接有带法兰盘的分隔筒,分隔筒上方间隔布置有挡油盘,挡油盘外沿处向下延伸出间隔套在分隔筒外侧的外环凸台,轴承座套外侧固定有油箱底板,油箱底板上面固定有油箱侧板,油箱侧板上端向外延伸形成边沿,边沿上面为对接上面,边沿上设有螺栓过孔,油箱侧板或油箱底板上设有出油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层面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只需选定轴承和设定相关尺寸,不需要改变各零件的结构形式,极大地方便设计工作,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机是工业领域中常用的传动装置。根据减速机输出轴的方向,基本上可以分为卧式减速机和立式减速机。对于卧式减速机而言,其箱体底部通常不需要穿过并外露输出轴或输入轴,所以采用固定密封件进行密封即可,甚至有的箱体底部是整体式底板,根本无需另行密封。所以无论采用浸油润滑,还是喷淋润滑,或者是甩油润滑,箱体内底部都很容易实现储油功能且不会产生漏油现象,不需要特殊考虑箱体底部的密封问题。
但是,对于立式减速机而言,情况则有很大的不同。立式减速机的输出轴要穿过并外露于箱体底部,且输出轴要快速转动。这就需要特殊考虑箱体底部和输出轴的密封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骨架油封(通常简称为油封)进行密封,但是这种油封毕竟是一种弹性密封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油封会产生磨损,极易发生漏油现象,需要定期清理并更换油封。有时输出轴和其下端所连接的负载,由于各种原因,在组装后就很难拆分,此时更换油封就更加困难。
为此设计师和工人师傅们想出了很多特殊结构来避免漏油现象的产生。经过大量地检索后发现,目前现有的方案都是针对具体的减速机及其内部结构单独设计特殊结构进行密封,各种减速机的结构形式各不相同,所以设计出的密封结构也有很大差别,不具备通用性。另外,有些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密封结构虽然较好地实现了密封,但是又引起了其它一些问题,例如导致其它零件的强度不够,或者不便于组装和拆卸,维修不方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包括圆筒状的轴承座套,轴承座套内同轴安装有第一径向轴承、第二径向轴承和定位隔套,定位隔套的上端抵着第一径向轴承的内圈,定位隔套的下端抵着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圈,轴承座套的上方同轴布置有用于套在输出轴外侧的分隔筒且分隔筒和输出轴之间留有空隙,分隔筒的下端外侧密封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法兰盘拆卸式密封连接在轴承座套的上端,分隔筒的上方同轴布置有带有中心孔的挡油盘,挡油盘的中心孔用于紧密套接输出轴,挡油盘的下盘面和分隔筒的上端面留有距离,挡油盘的外沿处向下延伸出一圈外环凸台,外环凸台套在分隔筒外侧且外环凸台和分隔筒在径向上留有空隙,轴承座套的外侧靠近下端处固定连接有油箱底板,油箱底板上面固定连接有一圈油箱侧板,油箱侧板围绕轴承座套布置,油箱侧板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圈边沿,边沿上面为水平的对接上面,边沿上均匀布置有螺栓过孔,油箱侧板或者油箱底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管路的出油口。
为了便于安装拆卸等,从结构上考虑,立式减速机下部竖直的输出轴的外露段的直径通常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本方案从这方面出发,提供一种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在设计时,直接采用本方案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根据输出轴的轴颈进行选用,轴承座套的径向尺寸则根据选用的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进行设定。其它尺寸,例如挡油盘的中心孔的直径、定位隔套的内径、分隔筒的内径等根据输出轴对应处的直径进行设定,轴承座套的长度、分隔筒的长度、油箱侧板的高度等则根据输出轴外露段的长度等进行设定。减速机的箱体的外侧底面设计出水平的对接下面,对接下面和油箱侧板的对接上面相匹配从而实现密封贴合,并通过螺栓穿过油箱侧板的螺栓过孔锁紧到减速机的箱体上,实现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减速机的箱体的密封固定连接。拆卸时拧下螺栓,即可整体拆下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有些输出轴和其上方同轴的转轴或其它零件是分体式的,并通过花键连接等形式插接在一起,对于这样的减速机,整体拆下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时可连同输出轴一同拆下。总之,本方案提供一种设计层面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只需要根据输出轴的外漏段选定轴承和设定相关尺寸就可以,不需要改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中各零件的结构形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设计工作,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只要空间允许,类似的立式减速机都可以采用本方案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
本方案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固定在减速机的箱体下方,通过分隔筒、轴承座套、油箱底板和油箱侧板围成一个存储润滑油的储油空间。其中油箱侧板的对接上面和分隔筒的上端面应当基本齐平或者略微有一点高度差,同时轴承座套的长度应当尽可能短一些,满足安装和使用要求即可,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实现储油空间的最大化。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的预设液面高度应略低于挡油盘的外环凸台的下端面,也应低于油箱侧板的对接上面。为了便于观察润滑油的液面位置,可以在油箱侧板上对应预设液面高度的位置安装油标。出油口用于连接外部管路和油泵,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通过油泵和外部管路泵送到减速机的箱体的进油口处,然后再喷淋到减速机的箱体内的齿轮和其它需要润滑的零件上,最后再落回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储油空间。
本方案中的轴承座套内设置了两个径向轴承,即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的结构形式来配合连接输出轴,这样可以确保输出轴在高速转动时更加稳定。轴承座套可以向内延伸出分别定位第一径向轴承的外圈和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圈的凸台,以轴向定位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防止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向轴承座套的中间窜动。定位隔套用于对两个径向轴承的内圈进行定位。通常径向轴承的内圈是随着输出轴转动的,定位隔套被夹在两个径向轴承的内圈之间,这样定位隔套一般会随着两个径向轴承的内圈转动,所以定位隔套和输出轴之间可以采用间隙配合,也可以不采用配合而是留有空隙,以便于定位隔套和输出轴的套装,同时给设计和加工省去一定的工作量,节省设计时间和工艺时间。而定位隔套和轴承座套之间通常则是留有较大空间,在此空间内可以存储用于润滑两个径向轴承的润滑脂。本方案在轴承座套上方设置分隔筒,这样轴承座套可以设置得短一些,只要满足安装和使用要求即可,分隔筒的厚度可以设置得薄一些,也是满足安装和使用要求即可,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使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储油空间最大化。
挡油盘紧密套接在输出轴上,例如采用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为了防止挡油盘向下窜动,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在输出轴上对应挡油盘下面的位置开设环周槽,并在环周槽内安装卡簧,卡簧用于抵住挡油盘的下盘面。挡油盘的下盘面和分隔筒的上端面留有距离,外环凸台套在分隔筒外侧且外环凸台和分隔筒在径向上留有空隙,也就是说,挡油盘和分隔筒不接触,且外环凸台的下端面低于分隔筒的上端面。其中挡油盘的下盘面和分隔筒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外环凸台和分隔筒在径向上的空隙都要尽量小,只要保证挡油盘转动时不和分隔筒产生干涉即可,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润滑油进入分隔筒。
本方案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从下到上套接到输出轴上,套接到位时油箱侧板的对接上面和减速机的箱体的对接下面密封贴合。在设计层面,本方案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可以放在最后进行选定径向轴承和设定相关尺寸,在实际装配中,本方案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可以在减速机其它零部件基本装配好后进行安装。关于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密封,首先,油箱侧板的对接上面和减速机的箱体的对接下面密封贴合,可以采用涂抹密封胶的形式进行密封,也可以在贴合处设计上下凹凸止口的形式和/或嵌装密封圈的形式进行密封。其次,挡油盘和其上的外环凸台相当于完全罩住了分隔筒的上端口,从上方落回的润滑油无法落入分隔筒内,另外,挡油盘是紧密套接在输出轴上,挡油盘上表面的润滑油没有路径进入到挡油盘的中心孔,也就无法从挡油盘的中心孔进到下方的分隔筒和径向轴承处。再次,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里润滑油的液面低于外环凸台的下端面,而且外环凸台和分隔筒在径向上只留很小的空隙,润滑油很难从此处进入分隔筒的内侧。通过上述的结构就可以避免润滑油渗出,同时也实现了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分隔,避免润滑油混入到润滑脂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绕着上述的轴承座套的轴心间隔布置有若干块水平筋板,每块水平筋板的两端分别和轴承座套的外圆面、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或者在轴承座套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水平整块筋板,水平整块筋板的外沿和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水平整块筋板上设有若干个供润滑油上下流动的过油孔。该结构形式中的水平筋板或者水平整块筋板可以提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整体强度和轴承座套的稳固性,进而增加输出轴转动时的稳定性,润滑油可以从水平筋板之间的间隔自由流动,或者通过水平整块筋板上的过油孔自由流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水平筋板的下方布置有竖向的下筋板,下筋板的四周分别和水平筋板、轴承座套的外圆面、油箱底板的上面、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下筋板上设有供润滑油穿过的过油通孔。该结构形式中的下筋板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整体强度和轴承座套的稳固性,进而增加输出轴转动时的稳定性,润滑油可以通过下筋板上的过油通孔自由流动。
作为另一种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水平整块筋板的下方布置有若干块竖向的下筋板,下筋板的四周分别和水平整块筋板、轴承座套的外圆面、油箱底板的上面、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有下筋板绕着轴承座套的轴心均匀布置,下筋板上设有供润滑油穿过的过油通孔。同理该结构形式中的下筋板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整体强度和轴承座套的稳固性,进而增加输出轴转动时的稳定性,润滑油可以通过下筋板上的过油通孔自由流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油箱侧板和/或油箱底板上设有注油口,注油口连接有注油嘴,注油口通过管路和/或油道连通至第一径向轴承处和/或第二径向轴承处。该结构形式可以在不拆卸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及内部零件的情况下,对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进行加注润滑脂或补充润滑脂。当然注油口的一端位于各零件的外露面上,注油嘴也是外露的,以满足随时加注润滑脂的需要。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轴承座套的下端拆卸式连接有供输出轴穿过的透盖,透盖的上端抵着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圈,透盖和输出轴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油封,透盖内布置有用于和输出轴螺纹连接的圆螺母,圆螺母抵着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定位隔套上靠近上端的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圈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外沿和轴承座套的内侧设有间隙。该结构形式中限位凸缘的外沿和轴承座套的内侧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只要满足定位隔套转动时限位凸缘和轴承座套不发生摩擦即可。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一圈油箱侧板呈圆筒状,圆筒状的油箱侧板和轴承座套同轴布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分隔筒的上端外侧固定套接有截面呈L形的环套,环套的上端和分隔筒的上端齐平,环套和分隔筒之间形成一圈截面呈矩形且开口朝上的凹槽,挡油盘同轴向下延伸出一圈截面呈矩形的内环凸台,内环凸台位于外环凸台内侧,内环凸台同轴伸入凹槽内,外环凸台挡在环套的外侧且外环凸台的下端面低于环套的下面,挡油盘和分隔筒、环套都不接触,从而在挡油盘、分隔筒和环套之间形成蛇形的缓冲通道,环套的侧壁上靠近凹槽的底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排油孔。其中外环凸台的下端面只需低于环套的下面1~2毫米即可,润滑油的预设液面高度则应略低于外环凸台的下端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储油空间,使储油空间的储油量最大化。该结构形式中的挡油盘的内环凸台、外环凸台和分隔筒、环套都不接触,这样挡油盘在转动时不会产生干涉,所形成的缓冲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密封效果,即使液面有所波动仍然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密封原理是:减速机运转过程中,润滑油落回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储油空间时,通常会四处飞溅,也会溅起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或者导致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液面波动,减速机运转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这种震动也会导致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液面有一定的波动,一方面这种溅起的润滑油或波动的润滑油能够进入缓冲通道的量很少,另一方面即使有很少量的润滑油进入缓冲通道,由于缓冲通道的缓冲和阻挡等作用,这些润滑油也无法向中心流动,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另外,缓冲通道里的润滑油可以从排油孔流出,避免缓冲通道里堆积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还介绍一种立式减速机,包括圆筒状的减速箱体和上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减速箱体内侧设有一体加工成形的n个内齿圈,且n个内齿圈的参数都相同,减速箱体内同轴布置有n级依次传动连接的NGW型行星轮系,其中n大于等于2,每级行星轮系包含一个上述的内齿圈,减速箱体的上端拆卸式连接有箱盖,减速箱体和/或箱盖上设有进油口,箱盖中转动连接有输入轴,输入轴和减速箱体内最上端的行星轮系的太阳轮同轴传动连接,减速箱体内最下端的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同轴传动连接有输出轴,减速箱体的下端设有水平的对接下面,对接下面处均匀布置有螺纹孔,对接下面和油箱侧板的对接上面密封贴合,通过螺栓穿过油箱侧板的边沿上的螺栓过孔后锁紧到减速箱体的螺纹孔中将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减速箱体固定连接,输出轴依次穿过挡油盘的中心孔、分隔筒、第一径向轴承、定位隔套、第二径向轴承、圆螺母、油封后外露于透盖,其中圆螺母和输出轴螺纹配合,挡油盘紧密套接在输出轴上。本方案是立式减速机,圆筒状的减速箱体是竖向的,输出轴位于减速箱体的下端,输入轴布置在减速箱体的上端,所以行星轮系从上到下布置,从而将输入轴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最下端的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和输出轴可以采用花键的形式插接实现传动连接,也可以一体加工成形。本方案设置至少两级行星轮系,可以更合理的设置每级行星轮系的传动比,但是考虑到传动效率等因素,也不宜设置较多级行星轮系,通常设置2~4级行星轮系较为合适。本方案中的进油口可以设置在减速箱体靠上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箱盖上,或者在减速箱体和箱盖上都设置进油口,且可以设置多个进油口,这样可以从多个位置进油,以便于对减速箱体内的零件均匀润滑,提高润滑效果。进油口用于连接外部管路和油泵,油泵再通过外部管路连接至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出油口,从而形成循环润滑,在外部管路中还可以连接用于给润滑油降温的冷却机构。本方案中的n个内齿圈的参数都相同,这样可以节省空间、简化减速机的结构,减少减速机的零件数量,同时也方便内齿圈的加工,减少加工内齿圈时所使用的刀具种类,降低工艺成本。虽然n个内齿圈的参数都相同,但是各级行星轮系中的行星轮的个数、太阳轮的齿数、行星轮的齿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设计层面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只需要根据输出轴的外漏段选定轴承和设定相关尺寸就可以,不需要改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中各零件的结构形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设计工作,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只要空间允许,类似的立式减速机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设计更加合理,输出轴由两个径向轴承支撑转动,确保输出轴在高速转动时更加稳定;通过轴承座套和分隔筒等结构实现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分隔,并通过挡油盘等结构的设置,避免润滑油混入到润滑脂中,从而避免漏油现象的发生,降低维护保养成本。本实用新型中的立式减速机采用相同参数的内齿圈,这样可以节省空间、简化减速机的结构,减少减速机的零件数量,同时也方便内齿圈的加工,减少加工内齿圈时所使用的刀具种类,降低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轴承座套和O形密封圈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地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所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包括圆筒状的轴承座套1,轴承座套1的上端内侧安装有第一径向轴承11,第一径向轴承11为深沟球轴承,轴承座套1的下端内侧安装有第二径向轴承12,第二径向轴承12为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轴承座套1内侧靠近下端的位置向内延伸出一圈定位凸台13,定位凸台13用于卡着第二径向轴承12的外圈上面,从而轴向定位第二径向轴承12,也可以防止第二径向轴承12向上窜动。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或单独在轴承座套内侧靠近上端的位置向内延伸出一圈用于卡着第一径向轴承的外圈的下面的定位凸台。
如图1和图3所示,轴承座套1内布置有第一定位隔套14和第二定位隔套15,第一定位隔套14的上端抵着第一径向轴承11的内圈,第一定位隔套14的下端抵着第二定位隔套15的上端,第二定位隔套15的下端抵着第二径向轴承12的内圈。第一定位隔套14上的中间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圈限位凸缘141,限位凸缘141的外沿和轴承座套1的内侧设有间隙,该间隙越小越好,只要满足第一定位隔套14转动时限位凸缘141和轴承座套1不发生摩擦即可。这样在限位凸缘141和第一径向轴承11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空腔,在此空腔内可以存储用于润滑第一径向轴承11的润滑脂。而第二定位隔套15和轴承座套1之间则是留有较大空间,在此空间内可以存储用于润滑第二径向轴承12的润滑脂。第一定位隔套14和第二定位隔套15用于对两个径向轴承的内圈进行轴向定位。通常径向轴承的内圈是随着输出轴转动的,两个定位隔套被夹在两个径向轴承的内圈之间,这样两个定位隔套也会随着两个径向轴承的内圈转动,所以两个定位隔套和输出轴之间可以采用间隙配合,也可以不采用配合而是留有空隙,这样一方面便于定位隔套和输出轴的定位套装,另一方面给设计和加工省去一定的工作量,节省设计时间和工艺时间。设置两个定位隔套可以降低切削废料的产生,以节省材料,所以第一定位隔套14的轴向长度应尽量短一些。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定位隔套和第二定位隔套合并在一起。
轴承座套1的外侧靠近下端处密封套接有油箱底板2,例如采用满焊的方式实现轴承座套1和油箱底板2之间的密封,同时也就实现了二者的固定连接。油箱底板2的上面密封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油箱侧板3,例如采用满焊的方式实现油箱底板2和油箱侧板3之间的密封,同时也就实现了二者的固定连接。另外,圆筒状的油箱侧板3和轴承座套1为同轴布置。油箱侧板3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圈边沿31,边沿31上面为水平的对接上面32,边沿31上均匀布置有螺栓过孔33,油箱侧板3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管路的出油口34。在其它实施例中出油口34也可以设置在油箱底板2上。轴承座套1的下端拆卸式连接有供输出轴穿过的透盖101,透盖101的上端抵着第二径向轴承12的外圈。本实施例是采用螺丝穿过透盖101的边缘锁紧到轴承座套1的下端的轴向螺纹盲孔中实现拆卸式连接。透盖101和输出轴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油封102。透盖101内布置有用于和输出轴螺纹连接的圆螺母103,此处的输出轴上还套接了一个隔环104,圆螺母103抵着隔环104,隔环104抵着第二径向轴承12的内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轴承座套1的上方同轴布置有分隔筒4,分隔筒4用于套在输出轴的外侧,且分隔筒4和输出轴之间留有空隙,这样输出轴在转动时不会和分隔筒4产生干涉。分隔筒4的下端外侧密封固定套接有圆环形的法兰盘41,法兰盘41和分隔筒4之间采用满焊的方式实现密封,同时也就实现了二者的固定连接。法兰盘41拆卸式密封连接在轴承座套1的上端。本实施例采用螺丝穿过法兰盘41后锁紧到轴承座套1的上端,并在轴承座套1的上端面开设同轴的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装一个O形密封圈16,O形密封圈16被挤压夹紧在法兰盘41和轴承座套1之间,从而实现法兰盘41和轴承座套1的拆卸式密封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分隔筒4、轴承座套1、油箱底板2和油箱侧板3围成一个存储润滑油的储油空间。
如图1和图4所示,分隔筒4的上方同轴布置有带有中心孔的挡油盘5,挡油盘5的中心孔用于紧密套接输出轴,例如采用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实现紧密套接。为了防止挡油盘5向下窜动,本实施例在输出轴上对应挡油盘5下面的位置开设环周槽,并在环周槽内安装卡簧105,卡簧105用于抵住挡油盘5的下盘面。卡簧105的下面和分隔筒4的上端面之间留有一段较小的距离,以防止卡簧105和分隔筒4产生干涉。
分隔筒4的上端外侧焊接有截面呈L形的环套42,环套42的上端和分隔筒4的上端齐平,环套42和分隔筒4之间形成一圈截面呈矩形且开口朝上的凹槽。挡油盘5的外沿处同轴向下延伸出一圈截面呈矩形的外环凸台51,挡油盘5还同轴向下延伸出一圈截面呈矩形的内环凸台52,内环凸台52位于外环凸台51内侧。内环凸台52同轴伸入凹槽内,外环凸台51挡在环套42的外侧,且外环凸台51的下端面低于环套42的下面。挡油盘5和分隔筒4、环套42都不接触,从而在挡油盘5、分隔筒4和环套42之间形成蛇形的缓冲通道,环套42的侧壁上靠近凹槽的底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排油孔421。其中外环凸台51的下端面只需低于环套42的下面2毫米即可,润滑油的预设液面高度则应略低于外环凸台51的下端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储油空间,使储油空间的储油量最大化。本实施例中的挡油盘5的内环凸台52、外环凸台51和分隔筒4、环套42都不接触,这样挡油盘5在转动时不会产生干涉,所形成的缓冲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密封效果,即使液面有所波动仍然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卡簧105的下面和分隔筒4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外环凸台51和环套42在径向上的空隙都要尽量小,只要保证挡油盘5和卡簧105转动时不和分隔筒4、环套42产生干涉即可,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润滑油进入分隔筒4。密封原理是:减速机运转过程中,润滑油落回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储油空间时,通常会四处飞溅,也会溅起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或者导致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液面波动,减速机运转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这种震动也会导致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液面有一定的波动,一方面这种溅起的润滑油或波动的润滑油能够进入缓冲通道的量很少,另一方面即使有很少量的润滑油进入缓冲通道,由于缓冲通道的缓冲和阻挡等作用,这些润滑油也无法向中心流动,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另外,缓冲通道里的润滑油可以从排油孔421流出,避免缓冲通道里堆积润滑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绕着轴承座套1的轴心间隔布置有五块水平筋板35,每块水平筋板3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轴承座套1的外圆面和油箱侧板3的内壁面上。每块水平筋板35的下方都布置有竖向的下筋板36,下筋板36的四周分别焊接在水平筋板35、轴承座套1的外圆面、油箱底板2的上面、油箱侧板3的内壁面上。下筋板36上设有供润滑油穿过的过油通孔361。本实施例中的水平筋板35和下筋板36可以大大提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整体强度和轴承座套1的稳固性,进而增加输出轴转动时的稳定性,润滑油可以从水平筋板35之间的间隔自由流动,还可以通过下筋板36上的过油通孔361自由流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用一块圆环形的水平整块筋板来替代五块水平筋板。具体结构形式是,水平整块筋板的内沿焊接在轴承座套的外圆面上,水平整块筋板的外沿焊接在油箱侧板的内壁面上,水平整块筋板上开设五个供润滑油上下流动的过油孔。水平整块筋板的下方布置五块竖向的下筋板,下筋板的四周分别焊接在水平整块筋板、轴承座套的外圆面、油箱底板的上面和油箱侧板的内壁面上。所有下筋板绕着轴承座套的轴心均匀布置,下筋板上设有供润滑油穿过的过油通孔。这种形式也可以大大提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整体强度和轴承座套的稳固性。
再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油箱底板2上设置了注油口21,注油口21连接有注油嘴22,轴承座套1上对着第二径向轴承12的位置设有第一油道17,油箱底板2内设有用于连通注油口21和第一油道17的第二油道23。从而通过注油嘴22加注润滑脂,润滑脂依次经由第二油道23和第一油道17后进入第二径向轴承12处。多余的润滑脂可以存储在第二定位隔套15和轴承座套1之间的空间内,还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隔套14的限位凸缘141和轴承座套1之间的间隙进入限位凸缘141和第一径向轴承11之间的空腔中,从而可以持续长久地对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进行润滑。当然在组装时,也可以先向第一径向轴承11中加注润滑脂。本实施例不需要拆卸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及内部零件的情况下,就可以对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进行加注润滑脂或补充润滑脂。当然注油口21的一端位于油箱底板2的外露面上,注油嘴22也是外露的,以满足随时加注润滑脂的需要。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油箱侧板上另行设置注油口,并通过管路或油道连通至第一定位隔套的限位凸缘和第一径向轴承之间的空腔处。或者在轴承座套内再设置一个第三油道,第三油道的一端连通至第一油道,第三油道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一定位隔套的限位凸缘和第一径向轴承之间的空腔处。
为了便于安装拆卸等,从结构上考虑,立式减速机下部竖直的输出轴的外露段的直径通常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本实施例从这方面出发,提供一种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在设计时,可以直接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根据输出轴的轴颈进行选用,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输出轴的轴颈的位置和直径等作微小的调整,以更好地和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实现装配,当然这种微小的调整基本不会影响输出轴的主要参数,例如输出轴原料的直径、输出轴的强度、输出轴的输出端部的配合关系等。轴承座套1的径向尺寸则根据选用的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进行设定。其它尺寸,例如挡油盘5的中心孔的直径、定位隔套的内径、分隔筒4的内径等根据输出轴对应处的直径进行设定,轴承座套1的长度、分隔筒4的长度、油箱侧板3的高度等则根据输出轴外露段的长度等进行设定。而减速机的箱体的外侧底面只需设计出水平的对接下面,对接下面和油箱侧板3的对接上面32相匹配从而实现密封贴合,并通过螺栓穿过油箱侧板3的螺栓过孔33锁紧到减速机的箱体上,就可以实现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减速机的箱体的密封固定连接。拆卸时拧下螺栓,就可以整体拆下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有些输出轴和其上方同轴的转轴或其它零件是分体式的,并通过花键连接等形式插接在一起,对于这样的减速机,整体拆下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时可连同输出轴一同拆下。总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计层面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只需要根据输出轴的外漏段选定轴承和设定相关尺寸就可以,不需要改变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中各零件的结构形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设计工作,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只要空间允许,类似的立式减速机都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
本实施例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固定在减速机的箱体下方,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中的轴承座套1内设置了两个径向轴承,即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的结构形式来配合连接输出轴,这样可以确保输出轴在高速转动时更加稳定。减速机下端的输出轴的外露段的直径通常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本实施例针对的就是这样的输出轴,所以第一径向轴承11的内径大于第二径向轴承12的内径。为了实现储油空间的最大化,油箱侧板3的对接上面32和分隔筒4的上端面应当基本齐平或者略微有一点高度差。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的预设液面高度应略低于外环凸台51的下端面,也应低于油箱侧板3的对接上面32。另外,轴承座套1的长度应当尽可能短一些,分隔筒4的厚度则应尽可能薄一些,分别满足安装和使用要求即可,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实现储油空间的最大化。为了便于观察润滑油的液面位置,可以在油箱侧板3上对应预设液面高度的位置安装油标37。出油口34用于连接外部管路和油泵,储油空间里的润滑油通过油泵和外部管路泵送到减速机的箱体的进油口处,然后再喷淋到减速机的箱体内的齿轮和其它需要润滑的零件上,最后再落回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储油空间。
本实施例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从下到上套接到输出轴上,套接到位时油箱侧板3的对接上面32和减速机的箱体的对接下面密封贴合。在设计层面,本实施例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可以放在最后进行选定径向轴承和设定相关尺寸,在实际装配中,本实施例的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可以在减速机其它零部件基本装配好后进行安装。关于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密封,首先,油箱侧板3的对接上面32和减速机的箱体的对接下面密封贴合,可以采用涂抹密封胶的形式进行密封,也可以在贴合处设计上下凹凸止口的形式和/或嵌装密封圈的形式进行密封。其次,挡油盘5和其上的外环凸台51相当于完全罩住了分隔筒4的上端口,从上方落回的润滑油无法落入分隔筒4内,另外,挡油盘5是紧密套接在输出轴上,挡油盘5上表面的润滑油没有路径进入到挡油盘5的中心孔,也就无法从挡油盘5的中心孔进到下方的分隔筒4和径向轴承处。再次,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里润滑油的液面略低于外环凸台51的下端面,润滑油很难进入缓冲通道,即使有很少量的润滑油进入缓冲通道,由于缓冲通道的缓冲和阻挡等作用,这些润滑油也无法向中心流动,也就无法从此处进入分隔筒4的内侧。而且缓冲通道里的润滑油还可以从排油孔421流出重新落入储油空间。通过上述的密封形式,可以有效避免润滑油渗出,同时也实现了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分隔,避免润滑油混入到润滑脂中。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一种应用实施例一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立式减速机。本实施例的立式减速机包括圆筒状的减速箱体6,减速箱体6的内侧设有第一内齿圈61和第二内齿圈62,第一内齿圈61、第二内齿圈62和减速箱体6为一体式,第一内齿圈61和第二内齿圈62的参数相同,只是轴向位置不同,第一内齿圈61靠近减速箱体6的上端,第二内齿圈62靠近减速箱体6的下端。减速箱体6内同轴布置有依次传动连接的一级行星轮系7和二级行星轮系8,两个行星轮系都是NGW型行星轮系,第一内齿圈61属于一级行星轮系7,第二内齿圈62属于二级行星轮系8。
减速箱体6的上端采用螺栓拆卸式连接有箱盖9,箱盖9中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输入轴91。输入轴91和一级行星轮系7的太阳轮通过花键连接的形式同轴传动连接,二级行星轮系8的行星架通过花键连接的形式同轴传动连接有输出轴81。一级行星轮系7的行星架和二级行星轮系8的太阳轮也是通过花键连接的形式同轴传动连接,这样便于行星轮系的装配。
如图5、图1和图4所示,减速箱体6的下端设有水平的对接下面63,对接下面63处均匀布置有螺纹孔64,对接下面63和油箱侧板3的对接上面32密封贴合,采用螺栓穿过油箱侧板3的边沿31上的螺栓过孔33后锁紧到螺纹孔64中,从而将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减速箱体6固定连接。输出轴81依次穿过挡油盘5的中心孔、分隔筒4、第一径向轴承11、第一定位隔套14、第二定位隔套15、第二径向轴承12、隔环104、圆螺母103、油封102后外露于透盖101,其中圆螺母103和输出轴81螺纹配合,两个定位隔套和输出轴81采用间隙配合,挡油盘5紧密套接在输出轴81上。另外,输出轴81上设有台肩,挡油盘5被夹在台肩和卡簧105之间。
本实施例在减速箱体6上设有进油口65,在箱盖9上设有进油口92。所有进油口都用于连接外部管路和油泵,油泵再通过外部管路连接至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的出油口34,从而形成循环润滑,在外部管路中还可以连接用于给润滑油降温的冷却机构。减速箱体6和箱盖9上都设置进油口,即多处分散式进油可以对减速箱体6内的零件均匀润滑,提高润滑效果。
本实施例是立式减速机,圆筒状的减速箱体6是竖向的,输出轴81位于减速箱体6的下端,输入轴91布置在减速箱体6的上端,所以行星轮系从上到下布置,从而将输入轴91的扭矩传递到输出轴81。本实施例设置两级行星轮系,可以更合理的设置每级行星轮系的传动比。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更多级行星轮系,但是考虑到传动效率等因素,也不宜设置较多级行星轮系,通常设置2~4级行星轮系较为合适。
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内齿圈的参数都相同,这样可以节省空间、简化减速机的结构,减少减速机的零件数量,同时也方便内齿圈的加工,减少加工内齿圈时所使用的刀具种类,降低工艺成本。虽然两个内齿圈的参数都相同,但是两级行星轮系中的行星轮的个数、太阳轮的齿数、行星轮的齿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轴承座套,轴承座套内同轴安装有第一径向轴承、第二径向轴承和定位隔套,定位隔套的上端抵着第一径向轴承的内圈,定位隔套的下端抵着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圈,轴承座套的上方同轴布置有用于套在输出轴外侧的分隔筒且分隔筒和输出轴之间留有空隙,分隔筒的下端外侧密封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法兰盘拆卸式密封连接在轴承座套的上端,分隔筒的上方同轴布置有带有中心孔的挡油盘,挡油盘的中心孔用于紧密套接输出轴,挡油盘的下盘面和分隔筒的上端面留有距离,挡油盘的外沿处向下延伸出一圈外环凸台,外环凸台套在分隔筒外侧且外环凸台和分隔筒在径向上留有空隙,轴承座套的外侧靠近下端处固定连接有油箱底板,油箱底板上面固定连接有一圈油箱侧板,油箱侧板围绕轴承座套布置,油箱侧板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圈边沿,边沿上面为水平的对接上面,边沿上均匀布置有螺栓过孔,油箱侧板或者油箱底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管路的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绕着所述的轴承座套的轴心间隔布置有若干块水平筋板,每块水平筋板的两端分别和轴承座套的外圆面、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或者在轴承座套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水平整块筋板,水平整块筋板的外沿和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水平整块筋板上设有若干个供润滑油上下流动的过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筋板的下方布置有竖向的下筋板,下筋板的四周分别和水平筋板、轴承座套的外圆面、油箱底板的上面、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下筋板上设有供润滑油穿过的过油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整块筋板的下方布置有若干块竖向的下筋板,下筋板的四周分别和水平整块筋板、轴承座套的外圆面、油箱底板的上面、油箱侧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有下筋板绕着轴承座套的轴心均匀布置,下筋板上设有供润滑油穿过的过油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侧板和/或油箱底板上设有注油口,注油口连接有注油嘴,注油口通过管路和/或油道连通至第一径向轴承处和/或第二径向轴承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套的下端拆卸式连接有供输出轴穿过的透盖,透盖的上端抵着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圈,透盖和输出轴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油封,透盖内布置有用于和输出轴螺纹连接的圆螺母,圆螺母抵着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隔套上靠近上端的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圈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外沿和轴承座套的内侧设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圈油箱侧板呈圆筒状,圆筒状的油箱侧板和轴承座套同轴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筒的上端外侧固定套接有截面呈L形的环套,环套的上端和分隔筒的上端齐平,环套和分隔筒之间形成一圈截面呈矩形且开口朝上的凹槽,挡油盘同轴向下延伸出一圈截面呈矩形的内环凸台,内环凸台位于外环凸台内侧,内环凸台同轴伸入凹槽内,外环凸台挡在环套的外侧且外环凸台的下端面低于环套的下面,挡油盘和分隔筒、环套都不接触,从而在挡油盘、分隔筒和环套之间形成蛇形的缓冲通道,环套的侧壁上靠近凹槽的底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排油孔。
10.一种立式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减速箱体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减速箱体内侧设有一体加工成形的n个内齿圈,且n个内齿圈的参数都相同,减速箱体内同轴布置有n级依次传动连接的NGW型行星轮系,其中n大于等于2,每级行星轮系包含一个上述的内齿圈,减速箱体的上端拆卸式连接有箱盖,减速箱体和/或箱盖上设有进油口,箱盖中转动连接有输入轴,输入轴和减速箱体内最上端的行星轮系的太阳轮同轴传动连接,减速箱体内最下端的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同轴传动连接有输出轴,减速箱体的下端设有水平的对接下面,对接下面处均匀布置有螺纹孔,对接下面和油箱侧板的对接上面密封贴合,通过螺栓穿过油箱侧板的边沿上的螺栓过孔后锁紧到减速箱体的螺纹孔中将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减速箱体固定连接,输出轴依次穿过挡油盘的中心孔、分隔筒、第一径向轴承、定位隔套、第二径向轴承、圆螺母、油封后外露于透盖,其中圆螺母和输出轴螺纹配合,挡油盘紧密套接在输出轴上。
CN202221114465.6U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Active CN217108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465.6U CN217108122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465.6U CN217108122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8122U true CN217108122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7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4465.6U Active CN217108122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8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02258A (en) Manual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CA1075039A (en) Easily assembled and disassembled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CN210196418U (zh) 一种新型重型多挡变速器强制润滑系统
CN103867691A (zh) 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
CN208778663U (zh) 集油器及具有其的变速器和车辆
CN11563583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总成、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17108122U (zh) 一种下输出轴模块化外套油箱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CN109667918A (zh) 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以及风力发电设备
US3042145A (en) Axle outer end
CN114893553A (zh) 一种下端输出外套油箱模块机构和一种立式减速机
CN202732910U (zh) 机械式变速箱轴承润滑系统
CN103206401B (zh) 离心压缩机及包含该离心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CN111503251A (zh)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US20200063855A1 (en) Planetary Gear System
CN209705251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行星架旋转供油润滑装置
CN202301495U (zh) 一种柴油机的后取力传动组件
JP6939402B2 (ja) 遊星ローラ式変速機
CN202864646U (zh) 轴承润滑装置和包括它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CN201093054Y (zh) 减速机的齿轮箱的改良装置
CN113374857B (zh) 行星轮系结构及飞行器传动系统主减速器
CN206017675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用管轴
CN220378851U (zh) 一种大兆瓦齿轮箱输出轴轴承润滑结构
CN110219972A (zh) 一种液体导流构件
CN219413486U (zh) 一种高铁齿轮箱车轴轴承润滑结构
CN219888695U (zh) 一种dct中间轴轴系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