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3275U - 一种导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3275U
CN217103275U CN202220636755.0U CN202220636755U CN217103275U CN 217103275 U CN217103275 U CN 217103275U CN 202220636755 U CN202220636755 U CN 202220636755U CN 217103275 U CN217103275 U CN 217103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hole
pipe
cross
sec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67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平
梁新亚
安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67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3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3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3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其中:柱体,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另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其中,第二盲孔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内,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之间渐变连通,最后,当第一盲孔内注入水流时,第二盲孔的横截面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的内切点位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的最低点,以解决淤泥在导管内堆积从而发生导管堵塞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导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820490646.6公开了一种曝气用微气泡发生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曝气主要由外筒水腔管构成,外筒水腔管内依次设有旋转叶轮,孔板,进水喷嘴,吸气室,切向入气孔,整流板,喉管,喉管喷嘴,喉部,微孔板,渐扩段,出水口用微气泡发生装置可快速产生大量微纳米气泡,气泡浓度,均匀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优势,溶氧效率高,直接通入空气充氧,增氧速度快;本实用新型曝气用微气泡发生装置在底层增氧,使底层水体溶氧充足,全部水体溶氧均匀,且功率小,作用大,节能降耗,经济效果明显;该实用新型曝气用微气泡发生装置能稳定产生大量均匀分布的微细气泡,大部分气泡粒径稳定在20~80μm,且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增氧效率高,在污水处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采用该实用新型虽然可以解决曝气产生的气泡尺寸过大,上浮速度快,分布均匀性太小,还没有充分与水体发生传质就已经脱离水体,整体氧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请参阅图3所示,该曝气装置采用的原理是文丘里管的工作原理,总体来讲是,通过采用导管内的横截面的渐变,从而使得横截面较小处的水流加快,根据水流快压强小的原理,当在横截面小的地方插入导管后,外界的空气压强大于横截面小的压强,空气就会自然吸入到导管内,实现导管内的水流的曝气,而现有的导管其内部的圆孔(包括渐变孔)都是与导管同轴设置的,当导管内通入液体后,位于下方的渐变孔和圆孔处容易出现淤泥堆积的情况,在经过一定的时效后,会出现淤泥堵塞导管的情况发生,最终影响曝气;
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组件,以解决淤泥在导管内堆积从而发生导管堵塞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管组件,包括柱体,其中:
柱体,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另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其中,第二盲孔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内,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之间渐变连通,最后,当第一盲孔内注入水流时,第二盲孔的横截面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的内切点位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的最低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管组件用于为流经柱体的第二盲孔内的水流曝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第一管,其中:
抽水泵,其出水口与第一盲孔相互连通;
柱体,其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孔,第三孔和第二盲孔相互连通;
第一管,一端穿过第三孔并设置在第二盲孔内,另一端设置在柱体外,此外,第一管和柱体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位于第二盲孔内的第一管的端口处开设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背对第一盲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一管和柱体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一管与柱体之间螺纹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软管,软管与第二盲孔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盲孔内设有过滤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一)由于第二盲孔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内,而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之间渐变连通,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在相切点的连通处是平整顺滑的,其余连通的地方形成凹折口,而当柱体内注水时,由于限定了相切点在第一盲孔的最低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凹折口均是开口朝下设置的,因此,各处的凹折口处不会出现淤泥的堆积,最终可以实现导管内不会出现淤泥的堆积从而堵塞导管的情况发生。
(二)在上述(一)的实施方案中,虽然可以解决导管内的淤泥堆积的技术问题,但是,当将该导管组件运用在河流湖泊内的底泥的治理时,使用该导管组件显然不能实现底泥内的总磷的去处,众所周知,在底泥的处理时,往往需要对底泥进行曝气处理,为了使得该导管组件具有曝气的功能,通过在柱体上插入第一管从而实现柱体内的水流的曝气,具体而言,由于第二盲孔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的横截面内,其隐含公开了第一盲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盲孔的孔径,水流在抽水泵的作用下,进入第一盲孔内,随着水流入到第二盲孔内时,由于第二盲孔的孔径小于第一盲孔的孔径,因此,此时第二盲孔内的水的流速变快,压强变小,而柱体外界的气压大于柱体内的水压,因此,可以使得柱体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管进入到第二盲孔内,实现曝气供氧的目的。
(三)在上述(二)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第二盲孔内的曝气,但是,在水体的底泥治理的过程中,曝气所需的氧气量相对较大,因此,如何在同等时间内增强曝气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此种技术问题,通过在第一管的端口处开设有斜切口,从而增强第一管内的进气量,进而增强曝气的强度。
(四)在上述(二)或(三)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第二盲孔内的曝气,但是,在上述的方案中可知,第一管为曝气提供一空气路径,若第一管和柱体之间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则当柱体和第一管中有一方出现问题时,则第一管和柱体都会同时报废,如此,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将第一管和柱体之间拆卸式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前期的安装和后期的维修拆卸。
(五)在上述(四)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第一管和柱体之间的维修拆卸,但是,考虑到在水体的底泥治理的过程中,该导管组件往往是放置在船体上的,若第一管和柱体之间出现间隙,则会出现水体喷射到柱体外,经过一定的时效后船上会出现大量的积水,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将第一管和柱体螺纹连接,如此,即可实现第一管和柱体之间的方便拆卸和安装又实现了第一管和柱体之间的螺纹密封,从而保证了船体的施工环境。
(六)在上述(五)的实施方案中,虽然可以实现第一管和柱体之间的方便拆卸和安装以及保证其气密性,但是,在水体的底泥治理中,往往需要使用扰动装置对底泥进行扰动,使得底泥漂浮起来,为了减少装置的投入,通过在第二盲孔处连接软管,通过曝气水泡流流经软管,可以实现软管的摆动,摆动的软管将水体的层流变成水体的紊流,从而实现底泥的扰动,最终实现不用设置扰动组件也可实现底泥的扰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管组件的柱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管组件的图1的A处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的文丘里管的剖视图。
图中:1、柱体;11、第一盲孔;12、第二盲孔;13、第三孔;14、凹折口;2、抽水泵;3、第一管;31、斜切口;4、软管;5、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管组件,请参阅图1所示,并结合图2所示,包括柱体1,其中:柱体1,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11,另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12,其中,第二盲孔12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内,第一盲孔11和第二盲孔12之间渐变连通,最后,当第一盲孔11内注入水流时,第二盲孔12的横截面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的内切点位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的最低点。
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由于第二盲孔12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内,而第一盲孔11和第二盲孔12之间渐变连通,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盲孔11和第二盲孔12在相切点的连通处是平整顺滑的,其余连通的地方形成凹折口14,而当柱体1内注水时,由于限定了相切点在第一盲孔11的最低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凹折口14均是开口朝下设置的,因此,各处的凹折口14处不会出现淤泥的堆积,最终可以实现导管内不会出现淤泥的堆积从而堵塞导管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实施方案中,虽然可以解决导管内的淤泥堆积的技术问题,但是,当将该导管组件运用在河流湖泊内的底泥的治理时,使用该导管组件显然不能实现底泥内的总磷的去处,众所周知,在底泥的处理时,往往需要对底泥进行曝气处理,为了使得该导管组件具有曝气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一种导管组件,用于为流经柱体1的第二盲孔12内的水流曝气,并与抽水泵2相互连通,还包括第一管3,其中:
抽水泵2,用于抽取河流湖泊中的水,其出水口与第一盲孔11相互连通,此外,抽水泵2为现有的零部件,因此,此处不做过多陈述。
柱体1,其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孔13,第三孔13和第二盲孔12相互连通。
第一管3,一端穿过第三孔13并设置在第二盲孔12内,另一端设置在柱体1外,此外,第一管3和柱体1固定连接。
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通过在柱体1上插入第一管3从而实现柱体1内的水流的曝气,具体而言,由于第二盲孔12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内,其隐含公开了第一盲孔11的孔径大于第二盲孔12的孔径,水流在抽水泵2的作用下,进入第一盲孔11内,随着水流入到第二盲孔12内时,由于第二盲孔12的孔径小于第一盲孔11的孔径,因此,此时第二盲孔12内的水的流速变快,压强变小,而柱体1外界的气压大于柱体1内的水压,因此,可以使得柱体1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管3进入到第二盲孔12内,实现曝气供氧的目的。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2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第二盲孔12内的曝气,但是,在水体的底泥治理的过程中,曝气所需的氧气量相对较大,因此,如何在同等时间内增强曝气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此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一种导管组件,请参阅图2所示,位于第二盲孔12内的第一管3的端口处开设有斜切口31,斜切口31背对第一盲孔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通过在第一管3的端口处开设有斜切口31,从而增强第一管3内的进气量,进而增强曝气的强度。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2或3中,虽然能够实现第二盲孔12内的曝气,但是,在上述的方案中可知,第一管3为曝气提供一空气路径,若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则当柱体1和第一管3中有一方出现问题时,则第一管3和柱体1都会同时报废,如此,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一种导管组件,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通过将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拆卸式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前期的安装和后期的维修拆卸。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4中,虽然能够实现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的维修拆卸,但是,考虑到在水体的底泥治理的过程中,该导管组件往往是放置在船体上的,若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出现间隙,则会出现水体喷射到柱体1外,经过一定的时效后船上会出现大量的积水,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一种导管组件,第一管3与柱体1之间螺纹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通过将第一管3和柱体1螺纹连接,如此,即可实现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的方便拆卸和安装又实现了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的螺纹密封,从而保证了船体的施工环境。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5中,虽然可以实现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的方便拆卸和安装以及保证其气密性,但是,在水体的底泥治理中,往往需要使用扰动装置对底泥进行扰动,使得底泥漂浮起来,为了减少装置的投入,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一种导管组件,还包括软管4,软管4与第二盲孔12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通过在第二盲孔12处连接软管4,通过曝气水泡流流经软管4,可以实现软管4的摆动,摆动的软管4将水体的层流变成水体的紊流,从而实现底泥的扰动,最终实现不用设置扰动组件也可实现底泥的扰动。
实施例7:
一种导管组件,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盲孔11内设有过滤件5,过滤件5为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通过设置过滤网,从而防止柱体1内进入大量的大颗粒的杂质,从而堵塞第一盲孔11和第二盲孔12,即此处的过滤网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
实施例8:
在没有技术冲突的前提下,还包括实施例1-7中任意的排列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1),其中:
柱体(1),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11),另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12),其中,第二盲孔(12)的横截面内切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内,第一盲孔(11)和第二盲孔(12)之间渐变连通,最后,当第一盲孔(11)内注入水流时,第二盲孔(12)的横截面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的内切点位于第一盲孔(11)的横截面的最低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组件用于为流经柱体(1)的第二盲孔(12)内的水流曝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管组件,与抽水泵(2)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3),其中:
抽水泵(2),其出水口与第一盲孔(11)相互连通;
柱体(1),其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孔(13),第三孔(13)和第二盲孔(12)相互连通;
第一管(3),一端穿过第三孔(13)并设置在第二盲孔(12)内,另一端设置在柱体(1)外,此外,第一管(3)和柱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盲孔(12)内的第一管(3)的端口处开设有斜切口(31),所述斜切口(31)背对第一盲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管(3)和柱体(1)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管(3)与柱体(1)之间螺纹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所述的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管(4),软管(4)与第二盲孔(12)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11)内设有过滤件(5)。
CN202220636755.0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导管组件 Active CN217103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755.0U CN21710327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导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755.0U CN21710327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导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3275U true CN217103275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5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6755.0U Active CN21710327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导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3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03105U (zh) 一种两级双喷头自激脉冲水射流曝气器
CN111617656A (zh) 一种兼作雾化器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7103275U (zh) 一种导管组件
CN109734204A (zh) 一种动态可调河湖充氧推流方法及装置
CN111359443A (zh) 集成曝气器的浸没式膜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212523682U (zh) 集成曝气器的浸没式膜组件
CN209853844U (zh) 一种充氧推流水体上下循环交换的装置
JPH06285344A (ja) 気液溶解混合方法及び気液溶解混合装置
CN114001176A (zh) 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7103273U (zh) 一种曝气导管
CN204803103U (zh) 射流曝气机
CN204803094U (zh) 一种适用于射流曝气机的曝气器
CN204803097U (zh) 一种射流曝气机的高效螺旋式曝气器
CN217230285U (zh)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CN204803099U (zh) 一种射流曝气机
CN217662613U (zh)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CN204803102U (zh) 一种射流曝气机的曝气器
CN204803098U (zh) 一种螺旋式射流曝气机
CN216703979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高效发生设备
CN217594332U (zh) 进气结构及气泡水制备装置
CN204803096U (zh) 高效螺旋式射流曝气机
CN209721724U (zh) 一种动态可调河湖充氧推流装置
CN209735381U (zh) 一种射流器
CN216555502U (zh) 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20478552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