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1375U -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1375U
CN217081375U CN202220927048.7U CN202220927048U CN217081375U CN 217081375 U CN217081375 U CN 217081375U CN 202220927048 U CN202220927048 U CN 202220927048U CN 217081375 U CN217081375 U CN 217081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haft bearing
shell
blind hole
bear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270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郜可峰
任永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di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di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di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di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270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1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1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1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沿轴向平面剖分为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上依次设置有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和前输出轴孔;前壳体内壁设置有前第一直通油道、前第二直通油道和前第三直通油道,前壳体内壁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的一侧设置有前分油筋,前分油筋连接前第一直通油道和前第二直通油道;前分油筋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甩油的落油集中处;后壳体上设有与前壳体对应的特征。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壁设置分油筋和油道,实现壳体内各齿轮和轴承的合理润滑;分油筋为沿主减速齿轮切线甩油和径向甩油的长短V臂组合,使润滑油的流动更顺畅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减速器的润滑主要是对齿轮和轴承的润滑,目前通常采用飞溅润滑的方式。常见的润滑设计有:1、在壳体内壁上增加润滑油挡板或者开润滑油槽、油孔等,把飞溅起来的润滑油引流到轴承和齿轮位置对其进行润滑;2、在壳体结构上安装和添加其他的外加润滑零件,如集油器、导油管等。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低速时可能存在供油不足,润滑不充分的问题;高速时由于润滑特征的复杂设计或额外零部件的增加,均会带来产品整体效率的下降及成本上升。另外,壳体特殊结构的设计会带来加工制造困难和成本上升,额外零部件的增加会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和安装过程中的麻烦。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解决现有的减速器壳体润滑结构复杂,成本高或者加工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沿轴向平面剖分为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依次设置有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和前输出轴孔;所述前壳体内壁设置有前第一直通油道、前第二直通油道和前第三直通油道,所述前第一直通油道延伸到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的孔壁,所述前第二直通油道延伸到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的孔壁,所述前第三直通油道延伸到前输出轴孔的孔壁;所述前壳体内壁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的一侧设置有前分油筋,所述前分油筋连接前第一直通油道和前第二直通油道;所述前输出轴孔处通过输出轴轴承连接有差速器总成,所述差速器总成上安装有主减速齿轮,所述前分油筋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甩油的落油集中处。
进一步地,所述前分油筋呈V形,所述前分油筋具有前长臂和前短臂,所述前长臂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切线甩油的落油集中处,所述前短臂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径向甩油的落油集中处,所述前分油筋的前长臂的端部连接前第一直通油道的端部,所述前分油筋的前短臂的端部连接前第二直通油道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体上对应于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设置有后输入轴孔,对应于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设置有后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对应于前输出轴孔设置有后输出轴孔,对应于前第一直通油道设置有后第一直通油道,对应于前第二直通油道设置有后第二直通油道,对应于前第三直通油道设置有后第三直通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体内壁对应于前分油筋设置有后分油筋,所述后分油筋呈V形,所述后分油筋具有后长臂和后短臂,所述后分油筋的后长臂的端部连接后第一直通油道的端部,所述后分油筋的后短臂的端部连接后第二直通油道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中设置有导油嘴,所述导油嘴的一端位于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的中心,另一端连接到前第二直通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组装成壳体本体时,所述前分油筋与后分油筋组合形成分油筋。
进一步地,所述前分油筋与前壳体一体连接,所述后分油筋与后壳体一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前壳端面,所述后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后壳端面,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通过前壳端面与后壳端面组装形成壳体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的材质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在壳体内壁设置分油筋和油道将润滑油引流到轴承和齿轮位置进行润滑,使通过主减速齿轮泵起的润滑油在减速器壳体内部进行优化的分配,实现壳体内各齿轮和轴承等元件的合理润滑;分油筋设计为沿主减速齿轮切线甩油和径向甩油两个方向的长短V臂组合,使润滑油的流动更加顺畅合理;前后壳体的润滑结构对应设置,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并降低了因润滑导致的减速器效率损失;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设置导油嘴,能够对中间轴及其自轴承进行更好的润滑;壳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壳体;101、前壳端面;2、后壳体;201、后壳端面;301、前分油筋;302、后分油筋;4、导油嘴;5、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6、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7、前输出轴孔;8、后输入轴孔;9、后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10、前第一直通油道;11、前第二直通油道;12、前第三直通油道;13、后第一直通油道;14、后第二直通油道;15、后第三直通油道;16、后输出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沿轴向平面剖分为前壳体1和后壳体2,前壳体1上依次设置有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5、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6和前输出轴孔7;前壳体1内壁设置有前第一直通油道10、前第二直通油道11和前第三直通油道12,前第一直通油道10延伸到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5的孔壁,前第二直通油道11延伸到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6的孔壁,前第三直通油道12延伸到前输出轴孔7的孔壁;前壳体1内壁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6的一侧设置有前分油筋301,前分油筋301连接前第一直通油道10和前第二直通油道11;前输出轴孔7处通过输出轴轴承连接有差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上安装有主减速齿轮,前分油筋301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甩油的落油集中处。后壳体2上设有与前壳体1对应的特征。
具体地,前分油筋301呈V形,前分油筋301具有前长臂和前短臂,前长臂位于减速齿轮旋转切线甩油的落油集中处,前短臂位于减速齿轮旋转径向甩油的落油集中处,前分油筋301的前长臂的端部连接前第一直通油道10的端部,前分油筋301的前短臂的端部连接前第二直通油道11的端部。
优选地,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6中设置有导油嘴4,导油嘴4的一端位于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6的中心,另一端连接到前第二直通油道11。
请继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后壳体2上对应于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5设置有后输入轴孔8,对应于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6设置有后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9,对应于前输出轴孔7设置有后输出轴孔16,对应于前第一直通油道10设置有后第一直通油道13,对应于前第二直通油道11设置有后第二直通油道14,对应于前第三直通油道12设置有后第三直通油道15。后壳体2内壁对应于前分油筋301设置有后分油筋302,后分油筋302呈V形,后分油筋302具有后长臂和后短臂,后分油筋302的后长臂的端部连接后第一直通油道13的端部,后分油筋302的后短臂的端部连接后第二直通油道14的端部。
具体地,前壳体1与后壳体2组装成壳体本体时,前分油筋301与后分油筋302组合形成分油筋。前分油筋301与前壳体1一体连接,后分油筋302与后壳体1一体连接。
优选地,前壳体1的边缘设置有前壳端面101,后壳体2的边缘设置有后壳端面201,前壳体1与后壳体2通过前壳端面101与后壳端面201组装形成壳体本体。
优选地,壳体本体的材质为铝合金。便于铸造加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通过对壳体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分油筋,各个轴的轴承孔处设计油道,在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6处设置导油嘴4,使主要通过主减速齿轮泵溅起的润滑油在壳体内部进行优化的分配,实现壳体内各齿轮和轴承等原件的合理润滑。油道和分油筋的形状、大小、方向等充分考虑车辆不同车速,俯仰和侧倾等不同工况的需求。分油筋沿主减速齿轮切线甩油和径向甩油两个方向设计组合形成长短V臂组合,使得整体油液的流动更加顺畅合理。同时,结合前后壳体分油筋和油道的组合使用,既可以对产品的输入轴和中间轴及其各自轴承进行良好的润滑,又可以避免在产品高速运转时,尽可能减少油液润滑带来的效率损失。分油筋和油道结构简单,充分考虑到壳体铝合金铝铸造和加工过程中的特性,易于加工成型。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9)

1.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沿轴向平面剖分为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依次设置有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和前输出轴孔;所述前壳体内壁设置有前第一直通油道、前第二直通油道和前第三直通油道,所述前第一直通油道延伸到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的孔壁,所述前第二直通油道延伸到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的孔壁,所述前第三直通油道延伸到前输出轴孔的孔壁;所述前壳体内壁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的一侧设置有前分油筋,所述前分油筋连接前第一直通油道和前第二直通油道;所述前输出轴孔处通过输出轴轴承连接有差速器总成,所述差速器总成上安装有主减速齿轮,所述前分油筋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甩油的落油集中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分油筋呈V形,所述前分油筋具有前长臂和前短臂,所述前长臂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切线甩油的落油集中处,所述前短臂位于主减速齿轮旋转径向甩油的落油集中处,所述前分油筋的前长臂的端部连接前第一直通油道的端部,所述前分油筋的前短臂的端部连接前第二直通油道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上对应于前输入轴轴承安装盲孔设置有后输入轴孔,对应于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设置有后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对应于前输出轴孔设置有后输出轴孔,对应于前第一直通油道设置有后第一直通油道,对应于前第二直通油道设置有后第二直通油道,对应于前第三直通油道设置有后第三直通油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内壁对应于前分油筋设置有后分油筋,所述后分油筋呈V形,所述后分油筋具有后长臂和后短臂,所述后分油筋的后长臂的端部连接后第一直通油道的端部,所述后分油筋的后短臂的端部连接后第二直通油道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中设置有导油嘴,所述导油嘴的一端位于前中间轴轴承安装盲孔的中心,另一端连接到前第二直通油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组装成壳体本体时,所述前分油筋与后分油筋组合形成分油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分油筋与前壳体一体连接,所述后分油筋与后壳体一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前壳端面,所述后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后壳端面,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通过前壳端面与后壳端面组装形成壳体本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材质为铝合金。
CN202220927048.7U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Active CN217081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7048.7U CN217081375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7048.7U CN217081375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1375U true CN217081375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0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27048.7U Active CN217081375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1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3896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
CN205089955U (zh) 汽车变速箱润滑系统
CN111609119A (zh) 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及油道结构
CN217081375U (zh) 一种带有润滑特征的减速器壳体
CN110953328B (zh) 一种减速箱润滑供油装置
CN215861676U (zh) 一种减速器润滑系统
CN213512006U (zh) 汽车变速器引导式输油机构
CN210034363U (zh) 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装置
CN210153190U (zh) 一种新型的电动车减速器导油槽装置
CN201391596Y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
CN218152281U (zh) 传动装置
CN216923055U (zh) 减速机
CN217152875U (zh) 一种变速器档位齿轮组件
CN216242215U (zh) 一种新能源高速减速器大角度润滑系统
CN220706374U (zh) 一种减速器轴承润滑系统
CN219734191U (zh) 一种保证减速器输入轴及中间轴后端轴承润滑的导油结构
CN218818088U (zh) 一种行星排润滑结构及车辆
CN211423352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润滑油导流板
CN220891035U (zh) 行星齿轮减速箱和机动车
CN217381563U (zh) 一种后驱手动变速器润滑系统
CN219327773U (zh) 一种对油冷电机减速器的差速器前端轴承供油的流道结构
CN220668337U (zh) 一种变速器箱体润滑结构及汽车
CN110671489A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及汽车
CN211259599U (zh) 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壳体结构
CN217003036U (zh) 一种远端轴承的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