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0081U -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0081U
CN217080081U CN202121889285.0U CN202121889285U CN217080081U CN 217080081 U CN217080081 U CN 217080081U CN 202121889285 U CN202121889285 U CN 202121889285U CN 217080081 U CN217080081 U CN 217080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roller
door leaf
plate
contact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92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清伟
李伟萍
黎家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ye Aluminium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iye Aluminium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iye Aluminium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iye Aluminium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892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0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0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0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包括滑轮组件和防摆组件,所述滑轮组件位于所述门扇底部,所述防摆组件位于所述滑轮组件下方,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轮座和滚轮,所述轮座与所述门扇连接,所述滚轮固定于所述轮座中,所述门扇能够利用所述滚轮在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防摆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弹性辅件,所述弹性辅件位于所述导向座内,所述滚轮下部的两侧与所述导向座接触,所述导向座能够卡住所述滚轮两侧并避免所述门扇在前后两侧方向晃动,所述弹性辅件与所述滚轮底部弹性接触,所述弹性辅件能够顶起所述滚轮和所述门扇。采用本实用新型,既能大大减小门扇的晃动幅度,又能保证门扇滑动顺畅,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趟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背景技术
吊趟门是一种采用上吊轮支撑而且能够进行平移滑动的门,吊趟门简洁、大方,具有噪音低、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传统吊趟门大多依靠上轨支撑门扇的重量,由于上轨的固定性不强,容易导致门扇会在外力的作用下绕着上轨在门扇的前侧和后侧之间晃动,这种晃动严重影响吊趟门的使用,而且还会产生噪音以及安全隐患。
现有吊趟门常使用下轨对门扇的晃动进行限制,下轨与门扇下部的滚轮配合,既为门扇的左右移动进行导向,也限制了门扇在前侧和后侧的移动距离。但为了不影响门扇的正常滑动,使吊趟门上部的滚轮与上轨紧密滚动贴合,现有吊趟门一般会在下部,即滚轮与下轨的配合处留出虚位,在门扇正常滑动时,滚轮与下轨不常发生接触,因此门扇得不到较好的固定,从而使门扇在前侧和后侧之间摇晃摆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既能大大减小门扇的晃动幅度,又能保证门扇滑动顺畅,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连接于门扇用于防止门扇摆动,包括滑轮组件和防摆组件,所述滑轮组件位于所述门扇底部,所述防摆组件位于所述滑轮组件下方。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轮座和滚轮,所述轮座与所述门扇连接,所述滚轮固定于所述轮座中,所述门扇能够利用所述滚轮在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防摆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弹性辅件,所述导向座安装于地面,所述导向座包括容置腔,所述弹性辅件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弹性辅件能够与所述滚轮底部产生弹性接触,所述滚轮下部的两侧靠近所述导向座的上部内侧。
其中,所述滚轮设有第一接触圈和第二接触圈,所述第一接触圈位于所述滚轮中间外径最大处,所述第二接触圈分布于所述滚轮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接触圈的外径比所述第一接触圈的外径小,所述第一接触圈与所述第二接触圈之间形成台阶。
其中,所述弹性辅件包括上辅件、弹簧和下辅件,所述下辅件放置于所述容置腔底部,所述上辅件位于所述容置腔上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上辅件和所述下辅件之间,所述弹簧能够使所述上辅件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座的顶部平面平齐。
所述上辅件在长度方向上分为2段以上,所述上辅件顶部设有内凹的圆弧面,所述上辅件顶部能够与所述滚轮底部贴合。
其中,所述上辅件顶部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垂直于所述上辅件的平面,所述支撑条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接触圈的底部接触。
其中,所述导向座上部的左侧设有左支撑板,右侧设有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平面均水平设置,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末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末端之间能够容纳所述滚轮的底部。
其中,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末端分别垂直设有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与所述右限位板之间形成卡位槽。
所述第一接触圈能够陷入所述卡位槽内。
其中,所述左限位板与所述右限位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并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接触圈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的顶部接触。
所述导向座全部埋于地面下。
其中,所述左限位板与所述右限位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并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接触圈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末端接触。
其中,所述导向座的下部埋于地面下,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远离所述卡位槽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平板,所述安装平板固定于地面。
其中,所述弹性辅件为一体化构件,所述弹性辅件在长度方向上分为2段以上,所述弹性辅件顶部设有内凹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能够与所述滚轮底部贴合。
所述弹性辅件的材质为TPE或硅胶,所述弹性辅件具有弹性。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设有防摆组件,所述防摆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弹性辅件,所述弹性辅件与所述滚轮底部持续弹性接触,使所述弹性辅件能够托起所述滚轮,所述门扇的自重和所述弹性辅件的托举能够对所述滚轮产生固定作用,使所述门扇只能沿着所述弹性辅件的长度方向运动,同时所述滚轮下部的两侧靠近所述导向座的上部内侧,所述导向座能够限制所述滚轮在两侧的移动,从而限制门扇的晃动。
所述弹性辅件包括上辅件,所述上辅件或弹性辅件能够在弹性作用下上升至与所述导向座的顶部平面平齐,因此所述上辅件或弹性辅件的升起能够填补所述导向座中间的空隙,使所述导向座顶部平面整体平齐,既方便了清洁,也具有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的局部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所述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连接于门扇3用于防止门扇3在前侧和后侧方向摆动,所述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包括滑轮组件1和防摆组件2,所述滑轮组件1位于所述门扇3底部,用于使所述门扇3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防摆组件2位于所述滑轮组件1下方,用于防止所述门扇3发生摆动。
所述滑轮组件1包括轮座11和滚轮12,所述轮座11与所述门扇3连接,优选连接于所述门扇3的底部,所述滚轮12固定于所述轮座11中并靠近所述门扇3底部,所述门扇3能够利用所述滚轮12在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防摆组件2包括导向座21和弹性辅件22,所述弹性辅件22位于所述导向座21内,所述弹性辅件22与所述滚轮12底部弹性接触,所述弹性辅件22能够顶起所述滚轮12,对所述滚轮12起软性固定作用,当所述门扇3通过所述滚轮12在水平方向滑动时,所述门扇3的重力会使所述滚轮12底部紧贴所述弹性辅件22,所述弹性辅件22利用弹性能够反过来顶起所述滚轮12,使所述门扇3只能沿着所述弹性辅件22的方向移动,而且所述滚轮12与所述导向座21之间的接触为滚动接触,避免滑动接触增加摩擦力,能够保证了所述门扇3在滑动时的顺畅性。所述滚轮12下部的两侧靠近所述导向座21的上部内侧,在所述弹性辅件22持续“固定”所述滚轮12运动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导向座21的上部能够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使所述滚轮12只能在所述弹性辅件22的设置方向中移动而且不能在所述滚轮12两侧偏移,从而既保证了所述门扇3运行的平滑性也避免所述门扇3在前后两侧方向晃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设有防摆组件2,所述防摆组件2位于所述门扇3下方,所述防摆组件2包括导向座21和弹性辅件22,所述弹性辅件22与所述滚轮12底部弹性接触,能够从下到上托起所述滚轮12,在所述门扇3的重力作用和所述弹性辅件22的反弹作用中,所述门扇3能够被固定在所述弹性辅件22的长度方向中运动,而所述滚轮12下部的两侧与所述导向座21上部的内侧靠近,所述导向座21的内侧能够限制所述滚轮12在两侧的移动,因此在所述滚轮12滚动时,能够限制所述滚轮12在前后两侧的移动,从而限制门扇3的晃动。同时所述滚轮12保持较好的滚动摩擦状态,从而减少滑动摩擦,使门扇3移动时能够保持平滑性。
具体地,所述滚轮12设有第一接触圈121和第二接触圈122,所述第一接触圈121位于所述滚轮12中间外径最大处,即所述滚轮12的最外圈,所述第二接触圈122分布于所述滚轮12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接触圈122的外径比所述第一接触圈121的外径小,所述第一接触圈121与所述第二接触圈122之间形成台阶,该处台阶能够使所述滚轮12受到所述导向座21的支撑。
所述导向座21还包括容置腔217,所述弹性辅件22放置于所述容置腔217内。所述弹性辅件22包括上辅件221、弹簧222和下辅件223,所述下辅件223放置于所述容置腔217底部,所述上辅件221位于所述容置腔217上部,所述弹簧222位于所述上辅件221和所述下辅件223之间,所述上辅件221和所述下辅件223的面积略小于所述容置腔217的横截面积,当所述上辅件221在所述弹簧222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时,所述容置腔217的内壁能够为所述上辅件221作导向。
所述上辅件221与所述导向座21平行设置,在所述导向座21内,所述上辅件221的分段数量为2段以上,优选地,所述上辅件221每隔20cm-40cm需要分成一段,根据门框的长度来考虑分段的数量。多段设置既能分散所述弹簧222的压力,使所述弹簧222能够保持较大的支撑力,而且还便于生产安装,安装时逐段进行安装即可。所述滚轮12在滚动时,其滚过的分段上升,其所在的分段下沉。除此之外,多段设置还有另一个作用,即所述门扇3在滚动时,在所述弹簧222的作用下,其滚过的所述上辅件221的分段上升,此时所述上辅件221的顶部能够与所述导向座21的顶部平面平齐,由于所述导向座21安装于地面,所述导向座21的存在会给地面带来“不平整”,增加了清洁的麻烦,也不美观,因此所述上辅件221的升起能够填补所述导向座21中间的空隙,既方便了清洁,也具有整体美观性。为了使所述上辅件221能够稳固“锁住”所述滚轮12,在所述上辅件221中设有与所述滚轮12底部贴合的圆弧面2211,所述圆弧面2211内凹形成滚动槽,能够使所述滚轮12在滚动时可以稳定地沿着所述上辅件221的长度方向滚动。
所述上辅件221顶部设有支撑条224,所述支撑条224垂直于所述上辅件221的平面,所述支撑条224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接触圈121的底部接触,所述支撑条224能够支撑起所述滚轮12,当所述门扇3将重力通过所述支撑条224压在所述弹簧222上,所述弹簧222会通过所述支撑条224传递反作用力托起所述滚轮12,既保证所述滚轮12在下方没有虚位从而能够固定住所述门扇3,也避免使所述第二接触圈122完全压于所述左限位板213和所述右限位板214上,减少了所述滚轮12与所述导向座21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导向座21上部的左侧设有左支撑板211,右侧设有右支撑板212,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的平面均水平设置,所述左支撑板211和右支撑板212的末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末端之间能够容纳所述滚轮12的底部。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的末端分别垂直设有左限位板213和右限位板214,所述左限位板213与所述右限位板214之间形成卡位槽215。所述滚轮12能够在所述左限位板213与所述右限位板214之间进行滚动,所述卡位槽215能够从所述滚轮12的两个侧面对所述滚轮12进行限制,使所述滚轮12不能在两侧的方向发现偏移。
所述第一接触圈121能够陷入所述卡位槽215内,当所述第一接触圈121卡入所述卡位槽215内后,所述第一接触圈121与所述第二接触圈122之间的台阶会落在所述导向座21上。所述左限位板213与所述右限位板214分别垂直于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并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接触圈12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左限位板213和所述右限位板214的顶部接触,因此所述第二接触圈122的底部会平稳立于所述左限位板213和所述右限位板214上,而由于所述第一接触圈121外径比所述第二接触圈122的外径大,因此所述第一接触圈121会深入所述卡位槽215内,在所述卡位槽215对所述第一接触圈121的卡位作用以及所述左限位板213和所述右限位板214对所述第二接触圈122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所述滚轮12难以发生偏移和偏转,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门扇3的防晃动性能。所述导向座21全部埋于地面4下,只有所述左限位板213和所述右限位板214向上伸出与地面4平齐并与所述滚轮12接触。当所述滚轮12滚过所述上辅件221,在所述弹簧222的作用力下,所述上辅件221升起,其顶部与所述左限位板213和所述右限位板214平齐,即与地面4平齐,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整洁、美观的优点。
参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左限位板213与所述右限位板214分别垂直于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并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接触圈12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的末端接触,由于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的平面面积较大,因此比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圈122与所述左限位板213和所述右限位板214的接触面积更大,具有更好的阻止所述滚轮12偏转的效果。而所述导向座21只有下部埋于地面4下,并非全部埋于地下,因此在维修时,可以单独将所述防摆组件2拿出。所述左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远离所述卡位槽215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平板216,所述安装平板216用于与地面4固定。第二实施例的所述上辅件221同样分为若干段,安装时可以逐段铺设于地面4上,而当需要维修时,可以先将所述门扇3移开,然后直接松开所述安装平板216,最后将整个所述防摆组件2向上拿出即可,因此具有安装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当所述滚轮12滚过所述上辅件221之后,在所述弹簧222的作用力下,所述上辅件221升起,其顶部与所述安装平板216的平面平齐,所述上辅件221顶部填补了所述支撑板211和所述右支撑板212之间的间隙,使所述导向座21平齐整洁,既方便清洁,也整体美观。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也具有整洁、美观的优点。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第三实施例将所述弹性辅件22设置成一体化构件,即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中没有所述上辅件221、所述弹簧222和所述下辅件223,只有单一构件——所述弹性辅件22,一体化构件能够简化生产过程和安装过程。所述弹性辅件22顶部设有内凹的圆弧面2211,所述圆弧面2211能够与所述滚轮12底部贴合,因此所述弹性辅件22依然能够对所述滚轮12具有弹性作用,能够持续对所述滚轮12进行支撑,从而对所述滚轮12起软性固定作用,当所述门扇3通过所述滚轮12在水平方向滑动时,所述门扇3的重力会使所述滚轮12底部紧贴所述弹性辅件22,所述弹性辅件22利用弹性能够反过来顶起所述滚轮12,使所述门扇3只能沿着所述弹性辅件22的方向移动,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摆效果。而且所述滚轮12与所述导向座21之间的接触为滚动接触,避免滑动接触增加摩擦力,能够保证了所述门扇3在滑动时的顺畅性。所述弹性辅22件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座21顶部的平面平齐,所述弹性辅件22在长度方向上分为2段以上,因此当所述滚轮12滚过所述弹性辅件22之后,在所述弹性辅件22的弹性作用下,所述弹性辅件22顶部恢复到原位,其顶部能够与所述安装平板216的平面平齐,从而使所述导向座21平齐整洁。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也具有整洁、美观的优点。优选地,所述弹性辅件的材质为TPE或硅胶,所述弹性辅件具有弹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连接于门扇用于防止门扇摆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轮组件和防摆组件,所述滑轮组件位于所述门扇底部,所述防摆组件位于所述滑轮组件下方;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轮座和滚轮,所述轮座与所述门扇连接,所述滚轮固定于所述轮座中,所述门扇能够利用所述滚轮在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防摆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弹性辅件,所述导向座安装于地面,所述导向座包括容置腔,所述弹性辅件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弹性辅件能够与所述滚轮底部产生弹性接触,所述滚轮下部的两侧靠近所述导向座的上部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设有第一接触圈和第二接触圈,所述第一接触圈位于所述滚轮中间外径最大处,所述第二接触圈分布于所述滚轮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接触圈的外径比所述第一接触圈的外径小,所述第一接触圈与所述第二接触圈之间形成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辅件包括上辅件、弹簧和下辅件,所述下辅件放置于所述容置腔底部,所述上辅件位于所述容置腔上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上辅件和所述下辅件之间,所述弹簧能够使所述上辅件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座的顶部平面平齐;
所述上辅件在长度方向上分为2段以上,所述上辅件顶部设有内凹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能够与所述滚轮底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辅件顶部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垂直于所述上辅件的平面,所述支撑条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接触圈的底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上部的左侧设有左支撑板,右侧设有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平面均水平设置,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末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末端之间能够容纳所述滚轮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末端分别垂直设有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与所述右限位板之间形成卡位槽;
所述第一接触圈能够陷入所述卡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板与所述右限位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并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接触圈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的顶部接触;
所述导向座全部埋于地面下,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的顶部与地面平齐,所述弹簧能够顶起所述上辅件与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板与所述右限位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并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接触圈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末端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的下部埋于地面下,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远离所述卡位槽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平板,所述安装平板固定于地面,所述弹簧能够使所述上辅件的顶部与所述安装平板的平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辅件为一体化构件,所述弹性辅件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座顶部的平面平齐,所述弹性辅件在长度方向上分为2段以上,所述弹性辅件顶部设有内凹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能够与所述滚轮底部贴合;
所述弹性辅件的材质为TPE或硅胶,所述弹性辅件具有弹性。
CN202121889285.0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Active CN217080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9285.0U CN217080081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9285.0U CN217080081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0081U true CN217080081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49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9285.0U Active CN217080081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0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85904A (zh)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CA2273571A1 (en) Glider fifth wheel attachment
CN217080081U (zh) 一种吊趟门下滑轨防摆装置
CN206044304U (zh) 一种吊轨
CN110924095A (zh) 适用于悬挂在窗台外墙面的晾晒架
CN105317328A (zh) 一种无障碍通道用门槛组件
CN211065473U (zh) 一种办公桌的升降装置
CN212214451U (zh) 一种单杠支撑座及单杠
CN212281120U (zh) 一种置物篮挂架
CN203160812U (zh) 一种用在滑动机构的控扣装置
CN21026617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架结构
CN209750876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淋浴屏
KR200456367Y1 (ko) 자전거 주차대
CN102230349A (zh) 一种悬挂门移门系统
CN213122377U (zh) 一种不锈钢光缆交接箱的地步隔断结构
CN217592516U (zh) 一种可折叠具有立体感的浴帘
CN21169181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栏
CN218463553U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衣帽架
CN215980612U (zh) 齿轮泵安装支架
CN210988862U (zh) 一种可控升降的电脑桌
CN213261742U (zh) 用于移动黑板的弧形固定框架及推拉黑板
CN219809662U (zh) 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减震保护装置
CN215281905U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存放装置
CN211369120U (zh) 一种浮筑地台表面减震器
CN220549138U (zh) 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