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9392U -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9392U
CN217079392U CN202220246166.1U CN202220246166U CN217079392U CN 217079392 U CN217079392 U CN 217079392U CN 202220246166 U CN202220246166 U CN 202220246166U CN 217079392 U CN217079392 U CN 217079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pressure
joint
rod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61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ao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ao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ao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ao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61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9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9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9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包括:外接杆、卡接头和第一承压限位件,外接杆一端部形成球头端;卡接头的一端内部具有适配所述球头端的弧形卡接挡面;第一承压限位件轴向套装在所述外接杆上并向所述球头端方向抵紧所述卡接头,避免所述弧形卡接挡面与所述球头端相脱离。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承压限位件朝向球头端方向抵紧卡接头,使得弧形卡接挡面与所述球头端相抵紧,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在外接杆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承压限位件抵紧卡接头,以防止外接杆相对卡接头轴向移动,提高外接杆与卡接头之间的抗压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是指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装配式建筑所用到的预制构件多为混凝土构件,即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的构件和配件,如墙板、楼梯、阳台、梁柱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现有技术公开一种连接件,用以实现装配式建筑两预制构件之间的对接,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筒,连接套筒一端卡接受力筋端部的膨大部,另一端螺接与之相对的受力筋;但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套筒与之卡接的受力筋之间必然存在调整间隙,因此无法满足预制构件对接的抗压要求,降低预制构件之间的抗压强度,从而影响整个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强度,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结构抗压强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包括:外接杆,轴向安装于第一受力筋的一端部且在靠近第二受力筋的一端部形成球头端;卡接头,其轴向安装于第二受力筋的一端部且内部具有适配所述球头端的弧形卡接挡面;以及第一承压限位件,其轴向套装在所述外接杆上并向所述球头端方向抵紧所述卡接头,避免所述弧形卡接挡面与所述球头端相脱离。
优选地,所述外接杆的杆体靠近球头端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为中空结构,其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与外接杆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合抵紧所述卡接头;或者,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与所述外接杆焊接固定并抵紧所述卡接头;其中,所述球头端的球径为所述外接杆杆径的1.1倍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的压紧接触部位表面硬度大于等于与之对应抵接的所述卡接头的表面硬度。
优选地,所述球头端一体膨大成型于所述外接杆一端部;
或者,所述球头端通过螺接、卡接、焊接、粘接、磁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所述外接杆一端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接头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二受力筋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弧形卡接挡面,所述弧形卡接挡面逆向卡止所述球头端;或者,由第一连接腔至第二连接腔的方向上,第二连接腔腔壁距离其中轴线的径向距离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外接杆包括位于球头端尾端的杆体,所述杆体用以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受力筋;或者,所述外接杆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受力筋端部。
优选地,第一受力筋通过螺接、卡接、焊接,粘接、磁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所述外接杆的杆体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于所述杆体一端部,所述连接件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筋。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第三连接腔和第四连接腔,所述第三连接腔和第四连接腔分别螺接所述杆体和所述第一受力筋;或者,还包括第二承压限位件,其轴向套装在所述外接杆远离第一承压限位件的一端并抵紧所述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组,包括至少两个相邻对向设置的预制构件,其中一所述预制构件埋设有端部裸露的第一受力筋,其中另一所述预制构件埋设有端部裸露的第二受力筋,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受力筋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为上述的任意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包括外接杆、卡接头和第一承压限位件;其中,外接杆一端用于连接一预制构件的第一受力筋,另一端形成的球头端用于与卡接头的弧形卡接挡面卡接,球头端能够在径向上实现一定的偏转,以实现对不同轴的两受力筋的对接;且球头端的球头结构,增大外接杆与卡接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外接杆与卡接头的抗拉强度;并且,通过设置第一承压限位件朝向球头端方向抵紧卡接头,使得弧形卡接挡面与所述球头端相抵紧,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在外接杆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承压限位件抵紧卡接头,以防止外接杆相对卡接头轴向移动,提高外接杆与卡接头之间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的整体抗压强度,进而提高相邻两个预制构件间的对接强度,保证对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组包含前述的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因而具有对接强度高、安全性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还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受力筋;2、第二受力筋;3、预制构件;
10、外接杆;101、球头端;
20、卡接头;201、第一连接腔;202、第二连接腔;203、弧形卡接挡面;
30、第一承压限位件;40、第二承压限位件;
50、连接件;501、第三连接腔;502、第四连接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包括外接杆10、卡接头20和第一承压限位件30;其中,外接杆10轴向安装于第一受力筋1的一端部且在靠近第二受力筋2的一端部形成球头端101;卡接头 20轴向安装于第二受力筋2的一端部且内部具有适配球头端101的弧形卡接挡面203,球头端101能够在径向上实现一定的偏转,以实现对不同轴的两受力筋的对接;球头端101为球头结构,增大外接杆10与卡接头20的接触面积,在受拉拔力作用下,避免应力集中,以提高外接杆10与卡接头20的抗拉强度;还包括第一承压限位件30,其轴向套装在外接杆10上并向球头端 101方向抵紧卡接头20,避免弧形卡接挡面203与球头端101相脱离,通过设置第一承压限位件30朝向球头端101方向抵紧卡接头20,使得弧形卡接挡面203与球头端101相抵紧,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外接杆10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承压限位件30抵紧卡接头20,以防止外接杆10相对卡接头20轴向移动,提高外接杆10与卡接头20之间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的整体抗压强度,进而提高相邻两个预制构件3间的对接强度,保证对接的安全性;其中,第一受力筋1和第二受力筋2可以是由钢棒、钢筋或是其他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长条状物体,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外接杆10的杆体靠近球头端10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为中空结构,其内壁设置有适配外螺纹的内螺纹,以便于实现外接杆10与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连接,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与外接杆10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合抵紧卡接头20,且由于采用螺纹连接,可调节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与外接杆10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承压限位件30始终抵紧卡接头20;当然,第一承压限位件30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与外接杆10固定,例如: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与外接杆10焊接固定并抵紧卡接头20,只要能够实现调整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与外接杆10端部距离后固定连接,且实现对卡接头20的抵紧即可,具体不做限定。其中,球头端101的球径为外接杆10 杆径的1.1倍以上。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抗压效果,第一承压限位件30 的压紧接触部位表面硬度大于等于与之对应抵接的卡接头20的表面硬度,优选地,第一承压限位件30表面硬度略大于卡接头20,以防止第一承压限位件 30受压折弯损坏,保证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正常承压,进一步提高连接结构的抗压能力;可以理解地,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承压限位件30相互抵紧,更进一步提高承压能力;其中,提高第一承压限位件30表面硬度的方式可以是采用表面热处理技术;也可以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球头端101一体膨大成型于外接杆10一端部;或者,球头端 101通过螺接、卡接、焊接、粘接、磁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外接杆10一端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卡接头20与第二受力筋2以及外接杆10的对接,卡接头20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腔201和第二连接腔202,第二受力筋2连接于第一连接腔201,第一连接腔201用以容纳第二受力筋2端部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受力筋2外壁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外螺纹,卡接头20 与第二受力筋2螺纹旋合固定,且可以根据第一受力筋1以及第二受力筋2 之间的距离,调整旋合距离,以便于实现对不同间距两受力筋的连接,提高连接结构的通用性;其中,第一连接腔201和第二连接腔202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弧形卡接挡面203,弧形卡接挡面203逆向卡止球头端101;为了便于外接杆10与卡接头20的装配及卡接限位,球头端101的球径小于第一连接腔201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腔202的最小内径。其中,如图3所示,由第一连接腔201至第二连接腔202的方向上,第二连接腔202腔壁距离其中轴线的径向距离逐渐增大,进一步提高球头端101在径向上的偏转范围,提高对不同轴的两受力筋的对接范围。
进一步地,外接杆10包括位于球头端101尾端的杆体,杆体用以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受力筋1;即,如图1所示,外接杆10的杆体可以直接与第一受力筋1通过螺接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粘接、磁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相连接;外接杆10的杆体也可以通过例如套筒螺母等方式与第一受力筋1采用间接螺接、卡接、焊接,粘接、磁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相连接。
进一步地,外接杆10也可以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筋1端部,此时,为了便于连接结构的组装,外接杆10的杆径以及球头端101的球径均小于第一受力筋1的直径;或者,外接杆10杆径与第一受力筋1的直径相同,此时,第二受力筋2与卡接头20之间通过辅助连接件(图中未画出)对接,辅助连接件内壁设置与第二受力筋2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辅助连接件外壁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腔201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本实施例连接结构的装配步骤如下:
若外接杆10与第一受力筋1一体成型:依次在外接杆10的杆体上套设第一承压限位件30以及卡接头20,成型球头端101,卡接头20与第二受力筋2对接,调整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位置实现对卡接头20的抵接,完成装配及对接操作。
若外接杆10安装于第一受力筋1,外接杆10与卡接头20装配后,第一承压限位件30套设于外接杆10杆体,再完成外接杆10与第一受力筋1以及卡接头20与第二受力筋2的对接,最后,调整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位置实现对卡接头20的抵接,完成装配及对接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2-4所示,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还有这样的区别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还包括连接件50,连接件50一体成型于杆体一端部,连接件50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腔,第一受力筋1端部具有适配内螺纹的外螺纹,连接件50螺接于第一受力筋1。
进一步地,连接件50与杆体可以分体设置,如图3所示,连接件50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第三连接腔501和第四连接腔502,第三连接腔501和第四连接腔502分别螺接杆体和第一受力筋1。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结构的抗压能力,如图4所示,还包括第二承压限位件40,其轴向套装在外接杆10远离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一端并抵紧连接件50;其中,外接杆10远离球头端101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承压限位件40为中空结构,其内壁设置有适配外螺纹的内螺纹,以便于实现外接杆10与第二承压限位件40的连接,且由于采用螺纹连接,可调节第二承压限位件40与外接杆10一端部之间的距离,第二承压限位件40与外接杆10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合抵紧连接件50;当然,第二承压限位件40 可采用其他形式与外接杆10固定,例如:第二承压限位件40与外接杆10焊接固定,只要能够实现调整第二承压限位件40与外接杆10端部距离后固定连接,且实现对连接件50的抵紧即可,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二承压限位件40的压紧接触部位表面硬度大于等于与之对应抵接的连接件50的表面硬度,优选地,第二承压限位件40表面硬度略大于连接件50,以防止第二承压限位件40受压折弯损坏,进而保证第二承压限位件40的正常承压,进一步提高连接结构的抗压能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和二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预制构件组: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两个相邻对向设置的预制构件3,其中一预制构件3埋设有端部裸露的第一受力筋1,其中另一预制构件3埋设有端部裸露的第二受力筋2,第一受力筋1和第二受力筋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中的承压限位件实现承压的作用,因而相邻两预制构件3具有对接强度高、安全性高的效果。
预制构件3可以是墙板、楼板、立柱、横梁、桩等;且对接的两个预制构件3可以是不同种结构体,如两个预制构件3分别为墙板和楼板,连接结构可以实现相邻两预制构件3的横向、纵向或倾斜对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接杆(10),轴向安装于第一受力筋(1)的一端部且在靠近第二受力筋(2)的一端部形成球头端(101);
卡接头(20),其轴向安装于第二受力筋(2)的一端部且内部具有适配所述球头端(101)的弧形卡接挡面(203);以及
第一承压限位件(30),其轴向套装在所述外接杆(10)上并向所述球头端(101)方向抵紧所述卡接头(20),避免所述弧形卡接挡面(203)与所述球头端(101)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杆(10)的杆体靠近球头端(10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为中空结构,其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与外接杆(10)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合抵紧所述卡接头(20);
或者,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30)与所述外接杆(10)焊接固定并抵紧所述卡接头(20);
其中,所述球头端(101)的球径为所述外接杆(10)杆径的1.1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压紧接触部位表面硬度大于等于与之对应抵接的所述卡接头(20)的表面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端(101)一体膨大成型于所述外接杆(10)一端部;
或者,所述球头端(101)通过螺接、卡接、焊接、粘接、磁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所述外接杆(10)一端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20)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腔(201)和第二连接腔(202),所述第二受力筋(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腔(201),所述第一连接腔(201)和第二连接腔(202)相连通且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弧形卡接挡面(203),所述弧形卡接挡面(203)逆向卡止所述球头端(101);
或者,由第一连接腔(201)至第二连接腔(202)的方向上,第二连接腔(202)腔壁距离其中轴线的径向距离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杆(10)包括位于球头端(101)尾端的杆体,所述杆体用以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受力筋(1);
或者,所述外接杆(10)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受力筋(1)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受力筋(1)通过螺接、卡接、焊接,粘接、磁接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所述外接杆(10)的杆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50),所述连接件(50)一体成型于所述杆体一端部,所述连接件(50)螺接于所述第一受力筋(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50),所述连接件(50)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第三连接腔(501)和第四连接腔(502),所述第三连接腔(501)和第四连接腔(502)分别螺接所述杆体和所述第一受力筋(1);
或者,还包括第二承压限位件(40),其轴向套装在所述外接杆(10)远离第一承压限位件(30)的一端并抵紧所述连接件(50)。
10.一种预制构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邻对向设置的预制构件(3),其中一所述预制构件(3)埋设有端部裸露的第一受力筋(1),其中另一所述预制构件(3)埋设有端部裸露的第二受力筋(2),第一受力筋(1)和第二受力筋(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为权利要求1-9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
CN202220246166.1U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Active CN217079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6166.1U CN217079392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6166.1U CN217079392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9392U true CN21707939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4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6166.1U Active CN217079392U (zh) 2022-01-29 2022-01-29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9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3009C (zh) 使用抗剪环连接若干钢构件的结构和方法
CN108560716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079392U (zh) 一种建筑用受力筋高强度连接结构及预制构件组
JP4377927B2 (ja) 木質建築部材の接合構造体
CN217079393U (zh) 一种建筑用对接件及预制构件组
CN211690311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JP3635520B2 (ja) 木材用接手、及び同接手を用いた木材の接合方法
KR20190031075A (ko) 볼충진 이음방식 철근커플러
CN211898328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111255162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半灌浆套筒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1169032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690313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245261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111021339A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114482412B (zh) 一种用于预制桥墩节段之间钢筋对接的伞扣式连接器
JP2020190103A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接合方法
CN211898326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898330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111101502A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8933609U (zh) 一种建筑用机械接头及混凝土预制件组
CN211690304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114197655B (zh) 一种竹木结构梁柱节点及方法
KR100406140B1 (ko) 철근 이음장치
CN111042110A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CN211690314U (zh)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