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5546U - 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5546U
CN217075546U CN202220063898.7U CN202220063898U CN217075546U CN 217075546 U CN217075546 U CN 217075546U CN 202220063898 U CN202220063898 U CN 202220063898U CN 217075546 U CN217075546 U CN 217075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opening
wall body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38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万峰
王勇
蔚岩
成升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38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5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5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5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和滑动件,外盒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外盒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一容纳腔连通;内盒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盒形成有第二容纳腔,内盒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三开口,内盒包括在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第一壁体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一翻转线转动连接于外盒第一侧壁;滑动件围绕第三方向套接于外盒外周且与外盒滑动连接,滑动件靠近第三开口的一个侧边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翻转线转动连接于内盒的第二壁体。本申请的包装盒打开方式较为新奇,具有趣味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商品从制造厂到消费者这个过程中,均离不开包装。包装盒需要起到保护商品、节约成本、便于运输的基本作用。现有的包装盒一般是由盒体和盒盖构成,展示物品的效果较差,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盒,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外盒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一容纳腔连通;内盒,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盒形成有第二容纳腔,内盒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三开口,内盒包括在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第一壁体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一翻转线转动连接于外盒第一侧壁;滑动件,围绕第三方向套接于外盒外周且与外盒滑动连接,滑动件能够暴露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滑动件靠近第三开口的一个侧边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翻转线转动连接于内盒的第二壁体;其中,滑动件能够沿第三方向滑动,并带动内盒围绕第二方向翻转,以使内盒的第三开口通过第二开口露出,内盒远离第三开口的部分通过第一开口露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盒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内盒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壁体和第四壁体、以及与第三开口相对的第五壁体;其中,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五壁体和第六侧壁形成一支撑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第一侧板抵接于外盒第一侧壁,第二侧板抵接于外盒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列的本体部和第一开口,第一侧板抵接于本体部并能够沿本体部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翻转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二侧板,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内盒第二壁体,翻转部沿第二方向延伸并用于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板包括贴合设置的外板和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抵接于外盒第二侧壁,外板贴合于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其中,第一连接板靠近第三开口的侧边形成有凹槽,翻转部穿过凹槽且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背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内盒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贴合于第二壁体背离第二容纳腔的一侧,第二连接板开设有通孔,翻转部穿过通孔且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朝向第二壁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板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与第一连接板贴合设置,第二卡板位于第一卡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第一卡板开设有第一卡口,第二卡板开设有与第一卡口在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卡口,第二卡口在第一连接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卡口在第一连接板的正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带状软性材料或条状软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第一贴合部贴合于第一壁体背离第二容纳腔的一侧,第二贴合部贴合于第一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盒具有第三容纳腔,包装盒在收纳状态下,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内盒还包括挡板,挡板固定于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之间,用于分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内盒还包括子盒,子盒位于第三容纳腔且能够沿第二方向从第三容纳腔滑出,子盒形成有开口朝向第二壁体的容纳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盒还包括盖体,盖体翻转连接于子盒背离第二容纳腔的侧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通过滑动滑动件,便可带动内盒从外盒中翻转出来,进而向用户展示物品。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盒不仅能够保护盒内物品,方便运输,而且打开的方式较为新奇,具有趣味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包装盒用于商品包装时,能够个性化地表达商品的内容。除此,包装盒包括内盒、外盒和滑动件,多层的设置形式使得包装盒的结构牢固,循环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外盒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5所示的滑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滑动件中第一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滑动件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在打开状态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盒;
11、第一容纳腔;12、第一侧壁;121、第一开口;122、本体部;13、第二侧壁;131、第二开口;132、凸块;14、第三侧壁;15、第四侧壁;16、第五侧壁;17、第六侧壁;
2、内盒;
21A、第二容纳腔;21B、第三容纳腔;22、第三开口;23、第一壁体;24、第二壁体;25、第三壁体;26、第四壁体;27、第五壁体;28、第二连接板;281、通孔;29、挡板;20、子盒;201、容纳槽;202、盖体;
3、滑动件;
31、第一侧板;32、第二侧板;321、第一连接板;322、凹槽;323、第一卡板;324、第二卡板;325、第一卡口;326、第二卡口;33、第三侧板;34、第四侧板;
4、第一翻转线;
5、第二翻转线;
6、第一连接件;61、第一连接部;62、翻转部;63、第二连接部;64、第一定位部;65、第二定位部;
7、第二连接件;71、第一贴合部;72、第二贴合部;73、第三定位部;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外盒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包括外盒1、内盒2和滑动件3。
外盒1形成有第一容纳腔11,外盒1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第一侧壁12开设有第一开口121,第二侧壁13开设有第二开口131,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分别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
内盒2位于第一容纳腔11,内盒2形成有第二容纳腔21A,内盒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容纳腔21A连通的第三开口22,内盒2包括在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23和第二壁体24,第一壁体23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第一翻转线4(参见下图13)转动连接于外盒1第一侧壁12。
滑动件3围绕第三方向Z套接于外盒1外周且与外盒1滑动连接,滑动件3能够暴露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滑动件3靠近第二开口131的一个侧边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第二翻转线5转动连接于内盒2的第二壁体24。
其中,滑动件3能够沿第三方向Z滑动,并带动内盒2围绕第二方向Y翻转,以使内盒2的第三开口22通过第二开口131露出,内盒2远离第三开口22的部分通过第一开口121露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
具体的,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的形状和大小不做限定,第二开口131需要满足使得内盒2中第三开口22至第二翻转线5之间的部分在旋转后露出即可。第一开口121需要满足内盒2远离第三开口22的端部与第一翻转线4之间的部分在旋转后露出即可。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开口121的形状和第二开口131的形状均为矩形。当然,也可以为异形,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可选的,第一壁体23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第一翻转线4转动连接于第一侧壁12背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当然,第一壁体23也可沿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第一翻转线4转动连接于外盒1的第一侧壁12朝向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打开包装盒时,将滑动件3在第三方向Z沿着外盒1向下滑动,由于滑动件3与第二壁体24转动连接,故滑动件3带动内盒2围绕第二方向Y顺时针旋转,如图2所示,第三开口22向下运动,内盒2远离第三开口22的部分向上翻转,第三开口22从外盒1的第二开口131露出,第二容纳腔21A内的物品展示在用户面前。关闭包装盒时,将滑动件3沿着外盒1向上滑动,滑动件3带动内盒2围绕第二方向Y逆时针旋转,内盒2旋转至外盒1的第一容纳腔11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通过滑动滑动件3,便可带动内盒2从外盒1中翻转出来,进而向用户展示物品。故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盒不仅能够保护盒内物品,方便运输,而且打开的方式较为新奇,具有趣味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当包装盒用于商品包装时,能够个性化地表达商品的内容。除此,包装盒包括内盒2、外盒1和滑动件3,多层的设置形式使得包装盒的结构牢固,循环利用率高。
图4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外盒1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以及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16和第六侧壁17。内盒2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三壁体25和第四壁体26、以及与第三开口22相对的第五壁体27。其中,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五壁体27和第六侧壁17形成一支撑位。
当包装盒由关闭状态转换至打开状态后,第五壁体27和第六侧壁17形成一支撑位,则可将第五壁体27和第六侧壁17放置于桌面上,由于内盒2的第一壁体23与外盒1的第一侧壁12转动连接,第二壁体24与滑动件3中贴合第二侧壁13的侧板转动连接,而滑动件3与外盒1套接在一起,故内盒2和外盒1形成相互支撑,包装盒在打开状态后能够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不会倾倒。如此一来,用户在将包装盒打开后可将其放置于桌面上,使其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可选的,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五壁体27和第六侧壁17位于同一平面。如此一来,包装盒在桌面上的稳定性更好,且较为美观,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围设形成一横截面为矩形的孔,即第一侧壁12和第三侧壁14垂直,第三侧壁14和第二侧壁13垂直,第二侧壁13和第四侧壁15垂直,第四侧壁15和第一侧壁12垂直。第五侧壁16和第六侧壁17形成斜壁,与其他侧壁形成锐角或钝角,第五侧壁16和第六侧壁17的倾斜程度不做限定,二者的倾斜程度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当然,外盒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长方体形状,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内盒2的形状与外盒1相适配。可选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第三开口22与第五侧壁16之间具有间距,以使内盒2在由关闭状态转换至打开状态过程中与第五侧壁16无接触。如此一来,可使内盒2在旋转过程中与外盒1不发生干涉,运动过程流畅,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当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第五壁体27和第六侧壁17位于同一平面时,滑动件3远离第三开口22的端面与外盒1第六侧壁17位于同一平面。如此设置,可使滑动件3不仅不会影响平衡,而且还会起到支撑的作用。当然,滑动件3远离第三开口22的端面也可位于第六侧壁17靠近第五侧壁16的一侧。
进一步可选的,内盒2的第一壁体23、第二壁体24、第三壁体25和第四壁体26围设形成一横截面为矩形的孔,第五壁体27与其他侧壁倾斜设置。
图5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滑动件3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以及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33和第四侧板34。其中,第一侧板31抵接于外盒1第一侧壁12,第二侧板32抵接于外盒1第二侧壁13。第一侧壁12包括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本体部122和第一开口121,第一侧板31抵接于本体部122并能够沿本体部122滑动。
可选的,第一侧板31和第三侧板33相垂直,第三侧板33和第二侧板32相垂直,第二侧板32和第四侧板34垂直,第四侧板34和第一侧板31相垂直。第二侧板32靠近第二开口131的侧边转动连接于第二壁体24。
图6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中外盒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可选的,外盒1第二侧壁13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凸块132,第三侧板33和第四侧板34分别在相应位置处设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滑槽,凸块132与滑槽滑动配合。外盒1和滑动件3通过凸块132和滑槽滑动配合,以使滑动件3在外盒1上滑动时运动流畅,用户体验好。当然,也可在外盒1的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上设置凸块132,第三侧板33和第四侧板34在对应设置上设置滑槽。外盒1和滑动件3滑动配合,其采用滑槽与凸块132滑动配合的方式,但滑槽和凸块132在外盒1和滑动件3中的具体设置位置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滑动件3和外盒1也可通过其他结构滑动连接。例如,在外盒1上设置滚轮,滑动件3的内侧设置滑道,滚轮和滑道滑动配合。
第一侧板31沿本体部122滑动,如此设置,以暴露第一开口121,防止第一侧板31运动至第一开口121位置处与第一壁体23发生干涉,影响内盒2旋转出来。
第二侧板32靠近第二开口131的侧边与内盒2第二壁体24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二开口131中,故包装盒在打开状态下滑动件3至少部分暴露第二开口131。需要说明的是,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滑动件3可以暴露部分第二开口131,也可以覆盖住第二开口131。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图7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8为图5所示的滑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5所示的滑动件中第一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5所示的滑动件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7至图12,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1、翻转部62和第二连接部63,第一连接部61连接于第二侧板32,第二连接部63连接于内盒2第二壁体24,翻转部62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用于使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3相对运动。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侧板32粘接,第二连接部63与第二壁体24粘接。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61为带状软性材料或条状软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连接部61为纸带。
第一连接部61固定于第二侧板32,第二连接部63固定于第二壁体24,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3通过之间的翻转部62完成相对翻转的动作。第二侧板32和第二壁体24通过第一连接件6转动连接,该种设置方式不仅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且运动起来较为流畅,用户体验好。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侧板32包括贴合设置的外板和第一连接板321。第一连接板321抵接于外盒1第二侧壁13,外板贴合于第一连接板321远离第二侧壁13的一侧。其种,第一连接板321靠近第三开口22的侧边形成有凹槽322,翻转部62穿过凹槽322且第一连接部61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21背离第二侧壁13的一侧。
内盒2还包括第二连接板28,第二连接板28贴合于第二壁体24背离第二容纳腔21A的一侧,第二连接板28开设有通孔281,翻转部62穿过通孔281且第二连接部63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8朝向第二壁体24的一侧。
可选的,外板和第一连接板321相粘接。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61粘接于第一连接板321与外板之间,第二连接部63粘接于第二连接板28和第二壁体24之间。
可选的,凹槽322的数量为二。相对应的,第一连接件6的数量为二。当然,凹槽3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三个或更多个,相对应的第一连接件6的数量也做适应性调整,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通过在第一连接板321开设凹槽322、在第二连接板28开设通孔281,使得第一连接件6穿过其中,如此一来,可使得第一连接件6隐藏于第一连接板321和第二连接板28中,外观上较为美观。而且,设置第一连接板321和第二连接板28,使得第一连接部61固定于第一连接板321和外板之间,使得第二连接部63固定于第二连接板28和第二壁体24之间,大大加固了第一连接件6的安装紧固性,避免第一连接件6单面固定导致容易撕坏的情况发生,延长了包装盒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连接件6包括第一定位部64和第二定位部65,第一定位部64用于分隔第一连接部61和翻转部62,第二定位部65用于分隔翻转部62和第二连接部63。具体的,第一定位部64与凹槽322配合,第二定位部65与通孔281配合。其中,第一定位部64与第二翻转线5重合。
具体而言,当第一连接件6采用纸带时,第一定位部64和第二定位部65为折痕,折痕沿第二方向Y延伸。当第一连接件6采用塑料材质时,第一定位部64和第二定位部65为设置于其上的铰链,铰链沿第二方向Y延伸。当第一连接件6采用丝带时,第一定位部64和第二定位部65为设置于其上的定位线,例如笔画线,定位线沿第二方向Y延伸。
设置第一定位部64和第二定位部65,第一定位部64位于凹槽322中,第二定位部65位于通孔281中,以此可对第一连接件6进行定位,方便制作,且提高了制作精度。
可选的,外板背离第一连接板321的一侧设有印刷部,印刷部具有图案。在外板上设置印刷部,印刷美观的图案或者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图案,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外板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卡板323和第二卡板324,第一卡板323与第一连接板321贴合设置,第二卡板324位于第一卡板323远离第一连接板321的一侧。第一卡板323开设有第一卡口325,第二卡板324开设有与第一卡口325在第一方向X相对的第二卡口326,第二卡口326在第一连接板32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卡口325在第一连接板321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第一卡口325和第二卡口326的形状均为矩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卡口325和第二卡口326的形状均为圆形,或者,第一卡口325的形状为矩形,第二卡口326的形状为圆形。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卡口325用于安装镜子,第二卡口326用于将镜面示出。
在第一卡口325安装镜子,并且第二卡口326在第一连接板32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卡口325在第一连接板321的正投影内,以使镜子被卡于第一卡口325中同时被第二卡板324固定。由于第二卡口326的尺寸小于第一卡口325,故镜子不会掉出。如此设置,便于安装镜子且牢固可靠,制造成本低。
当然,第一卡口325也可空置。用户可以在其中放入照片或其他能够被夹住的物品。
设置第一卡板323和第二卡板324,并在其上设置卡口,以增加包装盒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壁体24设置有固定轴,在第二侧板32设置有套筒,套筒套设于固定轴上并可沿固定轴的外圆周转动,以使第二壁体24和第二侧板32转动连接。当然,第二壁体24和第二侧板32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转动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一种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包装盒还包括第二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7包括第一贴合部71和第二贴合部72,第一贴合部71贴合于第一壁体23背离第二容纳腔21A的一侧,第二贴合部72贴合于第一侧壁12。
可选的,第一贴合部71与第一壁体23粘接,第二贴合部72与第一侧壁12粘接。
第一贴合部71与第二贴合部72的分界线形成第一翻转线4,第一壁体23通过第二连接件7沿第一翻转线4相对第一侧壁12翻转,该种设置方式不仅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且运动起来较为流畅,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第二贴合部72贴合于第一侧壁12远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如此一来,便于加工制作。当然,第二贴合部72也可贴合于第一侧壁12靠近第一容纳腔11的一侧。
可选的,包装盒还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贴合于第一壁体23背离第二容纳腔21A的一侧,第一贴合部71贴合于第三连接板背离第一壁体23的一侧。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由第一开口121露出的内盒2相对于外盒1第一侧壁12来说具有塌陷的感觉,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板,填补塌陷位置,提升包装盒的外观美观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第二连接件7具有第三定位部73,第三定位部73用于分隔第一贴合部71和第二贴合部72。第三定位部73与上述的第一翻转线4重合。
具体而言,当第二连接件7采用纸带时,第三定位部73为折痕,折痕沿第二方向Y延伸。当第二连接件7采用塑料材质时,第三定位部73为铰链,铰链沿第二方向Y延伸。当第二连接件7采用丝带时,第三定位部73为定位线,例如笔画线,定位线沿第二方向Y延伸。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2固定设置有转轴,第一壁体23固定设置有套筒,套筒套接于转轴外侧并能够沿转轴的外圆周转动,以使第一侧壁12和第一壁体23转动连接。当然,第一壁体23和第一侧壁12也可采用其他转动连接的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在打开状态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和图15,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内盒2具有第三容纳腔21B,包装盒在收纳状态下,第二容纳腔21A和第三容纳腔21B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内盒2还包括挡板29,挡板29固定于第一壁体23和第二壁体24之间,用于分隔第二容纳腔21A和第三容纳腔21B。内盒2还包括子盒20,子盒20位于第三容纳腔21B且能够沿第二方向Y从第三容纳腔21B滑出,子盒20形成有开口朝向第二壁体24的容纳槽201。
进一步的,第三壁体25和第四壁体26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开口,开口用于使子盒20从第三容纳腔21B滑出。
通过设置第三容纳腔21B,并在第三容纳腔21B中设置子盒20,子盒20用于放置物品,如此一来,包装盒便具有两个可以容纳物品的地方,即第二容纳腔21A和容纳槽201,两处可分别放置不同的物品,便于用户收纳。而且,两处取出物品的方式不同,第二容纳腔21A需要旋转打开,子盒20则是从包装盒的侧面拉出,不同的打开方式带给用户新奇的感觉,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由于第二壁体24与第二侧板32位于同一侧,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二侧板32朝向用户一侧,故子盒20形成有开口朝向第二壁体24的容纳槽201,则子盒20在被拉出后容纳槽201中的物品直接面向用户,便于用户拿取,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子盒20还包括卡固件,卡固件位于容纳槽201,用于卡住物品,避免物品掉落。
可选的,子盒20的形状为长方体。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子盒20还包括盖体202,盖体202翻转连接于子盒20背离第二容纳腔21A的侧边。
由于内盒2处于打开状态时整体为倾斜的,故子盒20在被拉出时其中的物品很可能会掉落至桌面或地面上,故盖体202翻转连接于子盒20背离第二容纳腔21A的侧边,盖体202在打开后位于容纳槽201的下方且与容纳槽201相对,容纳槽201中的物品可掉落于盖体202上,避免掉落于地上而发生损坏。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体202面向容纳槽2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固件,卡固件用于卡住物品。如此一来,打开盖体202时物品便直接呈现在用户眼前,且不会掉落。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子盒20形成有朝向第三开口22的开口,即该开口形成于子盒20的上端。如此设置,可避免盒中物品掉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盒,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外盒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内盒,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内盒形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内盒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内盒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沿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一翻转线转动连接于所述外盒所述第一侧壁;
滑动件,围绕第三方向套接于所述外盒外周且与所述外盒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能够暴露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滑动件靠近所述第三开口的一个侧边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翻转线转动连接于所述内盒的所述第二壁体;
其中,所述滑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并带动所述内盒围绕所述第二方向翻转,以使所述内盒的所述第三开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露出,所述内盒远离所述第三开口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露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
所述内盒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壁体和第四壁体、以及与所述第三开口相对的第五壁体;
其中,所述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五壁体和所述第六侧壁形成一支撑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抵接于所述外盒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板抵接于所述外盒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的本体部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侧板抵接于所述本体部并能够沿所述本体部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翻转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盒所述第二壁体,所述翻转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贴合设置的外板和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抵接于所述外盒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外板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三开口的侧边形成有凹槽,所述翻转部穿过所述凹槽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
所述内盒还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于所述第二壁体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通孔,所述翻转部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壁体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卡板位于所述第一卡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卡板开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卡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口在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卡口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带状软性材料或条状软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壁体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二贴合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具有第三容纳腔,所述包装盒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内盒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
所述内盒还包括子盒,所述子盒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三容纳腔滑出,所述子盒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壁体的容纳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盒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翻转连接于所述子盒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边。
CN202220063898.7U 2022-01-11 2022-01-11 包装盒 Active CN217075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3898.7U CN217075546U (zh) 2022-01-11 2022-01-11 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3898.7U CN217075546U (zh) 2022-01-11 2022-01-11 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5546U true CN217075546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3898.7U Active CN217075546U (zh) 2022-01-11 2022-01-11 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5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07767A1 (en) Packing container
JP2018535152A (ja) 消費財用のパック
CN217075546U (zh) 包装盒
KR101218035B1 (ko) 거치대겸용 다용도 포장용 박스
JP6378495B2 (ja) 包装容器および包装体
CN217101117U (zh) 包装盒
CN214058210U (zh) 一种展示包装盒
JP6904977B2 (ja) 改善された閉鎖用手段を有する容器の製造方法
CN211642921U (zh) 包装盒
CN211642928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270986U (zh) 包装盒
CN111017362A (zh) 一种包装盒
CN218878041U (zh) 一种一体式双层置物盒
CN109625527B (zh) 一种双面展示盒及其制作方法
CN216547212U (zh) 一种包装盒
JP3203282U (ja) 包装箱
CN110896632A (zh) 包装盒
KR200373533Y1 (ko) 포장용기 및 액자 겸용 케이스
JP2018135140A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マッピング鑑賞機能付き包装容器
KR200383884Y1 (ko) 물품 수납구
CN215905087U (zh) 一种翻开式展示包装盒
CN218318310U (zh) 一种兼具陈列展示功能的盒子
CN218022723U (zh) 一种联动展示包装盒
CN211618681U (zh) 一种包装装置、托卡以及托盒
CN217893599U (zh) 一种新型文创包装礼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