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242U -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242U
CN217074242U CN202220623755.7U CN202220623755U CN217074242U CN 217074242 U CN217074242 U CN 217074242U CN 202220623755 U CN202220623755 U CN 202220623755U CN 217074242 U CN217074242 U CN 217074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tructure
vehicle interior
vehicle
trim panel
interior t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37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37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内饰板结构包括饰板本体,以及连接在饰板本体一侧的吸振体,且吸振体的横截面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横向连接部分的若干竖向连接部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内饰板结构通过对吸音体的结构优化,并设置连接于一起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和竖向连接部分,使得吸振体形成吸振结构,而能够兼顾刚度和阻尼性能,从而能够对特定频率中低频能量进行衰减,并可提升噪声衰减能力,进而能够优化车内噪声,且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内饰板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发展与壮大,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驾驶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噪声是汽车驾驶舒适性首要解决问题,针对车辆噪声问题解决思路一般为控制激励源,降低激励能量;匹配传递路径,提升传递路径对激励能量衰减,在传递路径对噪声能量进行降低控制。
车辆顶盖装饰为整车声学包主要匹配零部件,是车内噪声控制主要部件,因其位于乘舱内,与驾乘人员距离较近,因此,顶盖装饰对噪声能量衰减至关重要。顶盖装饰对车内噪声衰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衰减车内噪声,即动力总成、路噪传递至车内噪声能量;另一方面是衰减风噪激励顶盖通过顶盖装饰传递至车内噪声能量。
现有技术中,顶盖装饰板通常采用吸声材料、隔声材料进行本体组合设计,或在顶盖上简单平铺吸声材料进行车内高频能量吸收。由于设计结构上的不合理,导致顶盖装饰板质量较重,吸声效果欠佳,而且无法针对车内中低频能量进行衰减,也不能对风噪激励顶盖通过顶盖装饰传递至车内中低频噪声能量进行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内饰板结构,以能够衰减中低频能量,提升噪声衰减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内饰板结构,包括饰板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饰板本体一侧的吸振体,且所述吸振体的横截面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横向连接部分的若干竖向连接部分。
进一步的,沿多个所述横向连接部分的排布方向,各所述横向连接部分的宽度渐变设置。
进一步的,宽度最大的所述横向连接部分与所述饰板本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体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饰板本体上还设有吸音体,所述吸振体环绕所述吸音体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体与所述饰板本体相连的一侧形成有交替排布的凹陷部和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饰板本体连接,所述凹陷部内形成中空的腔体。
进一步的,各所述凸起部向一侧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厚度小于相邻两所述凸起部之间的间距,和/或,所述凹陷部的深度D1与所述吸音体的厚度D2之间的比值在1/3-2/3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体采用吸音棉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通过对吸振体的结构进行优化,并设置有连接于一起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和竖向连接部分,使得吸振体形成吸振结构,而能够兼顾刚度和阻尼性能,从而能够对特定频率中低频能量进行衰减,且也能够提升噪声衰减能力,优化车内噪声。
另外,通过设置在饰板本体上交替排置的凹陷部和凸起部,并使得凹陷部形成中空的腔体,不仅能够有利于车辆内饰板结构的轻量化设计,而且也能够提升吸声面积,同时还能够利用声波在中空腔体及吸音体之间错位摩擦阻力提升吸声性能,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此外,吸音体采用吸音棉制成,具有便于取材成本较低的特点。而在饰板本体上设有环绕吸音体设置的吸振体,有利于衰减风噪激励顶盖钣金的振动,同时,吸振体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由此,可利用PU发泡材料的减振和吸音特性,能够有效衰减顶盖钣金的振动及因其振动而辐射的噪声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采用有如上所述的车俩内饰板结构,且至少在所述车辆的顶盖处设有所述车辆内饰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如上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顶盖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吸音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吸振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吸振体的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饰板本体;2、吸音体;21、主体;22、凸起部;23、凹陷部;
3、吸振体;31、横向连接部分;32、竖向连接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内饰板结构,在整体结构上,其包括饰板本体1,以及设于连接在该饰板本体1一侧的吸振体3。其中,吸振体3的横截面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31,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横向连接部分31的若干竖向连接部分32。
如上结构中,通过对吸振体3的结构优化,并设置吸振体3具有连接于一起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31和竖向连接部分32,使得吸振体3形成吸振结构。该结构中,横向连接部分31能够提升吸振体3的刚度,竖向连接部分32能够提升吸振体3的阻尼性能,如此能够兼顾刚度和阻尼性能,从而能够对特定频率中低频能量进行衰减,同时也能够提升噪声衰减能力,优化车内噪声。
其中,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可应用于车辆的顶盖或者是车门,亦或者是车辆中需安装内饰板的其他结构中,以能够衰减噪声能量,改善车内噪声。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车辆内饰板结构,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以其用于车辆顶盖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车辆内饰板结构如图1所示,且结合图3和图4中所示出的,在饰板本体1上设有吸振体3,吸振体3的横截面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31,相邻两个横向连接部分31之间连接有竖向连接部分32。
具体结构上,继续参考图1、图3和图4所示,该吸振体3环绕下述中的吸音体设置,并呈封闭环状结构,且该吸振体3设于饰板本体1和图中未示出的顶盖钣金之间。另外,本实施例的吸振体3优选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其中,PU(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为密实海绵层,且在具体实施时,该吸振体3也即PU发泡材料可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饰板本体1和顶盖钣金上。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吸振体3除了设置成封闭的环状结构外,其也可以设置成分段式的结构。另外,吸振体3除了采用发泡材料制成外,其也可采用其他材质,比如EPDM发泡等具有多孔吸音特性的材质。
上述结构中,在实际应用时,当顶盖钣金在风激励下产生局部模态振动时,顶盖钣金的振动作用在吸振体3上,通过利用吸振体3自身材质具有的减振和吸声特性,可对顶盖钣金局部模态振动能量进行衰减,且也能够对顶盖钣金辐射的噪声能量进行衰减,从而能够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沿多个横向连接部分31的排布方向,各横向连接部分31的宽度渐变设置。在具体实施时,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横向连接部分31在吸振体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呈渐大设置,也即如图4所示出的,整体结构上呈近似等腰梯形状结构,且优选的,该吸振体3的整体厚度H在20-80mm之间。
本实施例的吸振体3在实际使用时,优选的,宽度最大的横向连接部分31与饰板本体1相连,而宽度最小的横向连接部分31则对应连接在顶盖钣金上,如此使得吸振体3在由车外向车内的方向上呈外扩状,而有利于噪声能量的衰减。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多个横向连接部分31在吸振体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除了呈渐大设置的结构外,其也可为依次大小交替设置,而使得吸振体3的侧面呈波浪状,如此也能够取得与尺寸渐大设置相近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还值得说明的是,横向连接部分31的设置数量和横向连接部分31的厚度,以及相邻两个横向连接部分31之间设置的间距,和竖向连接部分32的尺寸等,其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相应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饰板本体1上还设有吸音体2,上述的吸振体3环绕吸音体2布置。具体结构上,吸音体2的与饰板本体1相连的一侧形成有交替排布置的凹陷部23和凸起部22,并且,凸起部22与饰板本体1连接,而在凹陷部23内形成中空的腔体。
如上结构中,通过对吸音体2的结构优化,不仅利于车辆内饰板的轻量化设计,而且也能够增大吸声面积,同时利用声波在中空的腔体及吸音体2之间错位摩擦阻力,也能够提升车辆内饰板的吸声性能。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的吸音体2包括主体21,主体21的一侧呈平面状结构,用于与车辆顶盖的顶盖钣金相连。主体21的另一侧与饰板本体1相连,该侧上形成有依次交替排置的凹陷部23和凸起部22,凸起部22与饰板本体1相连,而凹陷部23内则形成中空的腔体。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吸音体2优选采用吸音棉制成。由于吸音棉为多毛孔纤维结构,其能够提升车辆内饰板的吸声性能。另外,该吸音棉可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棉、棉毡或其他吸音材料等。并且在具体实施上,吸音棉可采用热熔胶粘接在饰板本体1上,或是通过激光焊焊接在饰板本体1上。
为进一步提升吸声性能,本实施例中,各凸起部22向一侧倾斜设置。具体的,如图2所示,凸起部22以图2所示状态下朝向一侧倾斜设置。也即在吸音体2的纵截面投影上,凸起部22呈倾斜状布置的长条状。如此,相较于尺寸相同并竖直布置的长条状结构而言,其能够大大提升吸声面积。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凸起部22倾斜的角度在30-60°之间,当然也可设置成其他任意角度,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仍如图2中所示,凸起部22的厚度小于相邻两凸起部22的间距,并且,凹陷部23的深度D1与吸音体2厚度D2的比值在1/3-2/3之间。如此设置,在保证吸音体2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可较大地增加吸声面积,从而能够利用声波在中空的腔体和吸音体2之间摩擦阻力来提升吸声性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吸音体2的整体厚度D2在20-50mm之间,具体可例如为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50mm。另外,相邻两个凸起部22之间的间距在1-2cm之间,具体可例如为1cm、1.3cm、1.5cm、1.7cm或2cm。
此处需说明的是,吸音体2的厚度和大小、凸起部22的数量和尺寸,以及凹陷部23的数量和深度,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适应调整。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在具体应用时,比如饰板本体1安装在顶盖钣金上时,当顶盖钣金受到激励振动,此时,在振动传递过程中,位于饰板本体1和顶盖钣金之间的吸音体2,该吸音体2上的凸起部22会发生偏移,如此也能够扰动声波,有效地提升吸音性能。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仅对凸起部22的厚度进行设置,使之小于相邻两凸起部22之间的间距。还可仅对凹陷部23的深度D1进行设置,使之与吸音体的厚度D2之间的比值在1/3-2/3之间,如此也能够提升车辆内饰板结构的吸音性能。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吸音体2的布置安装,在饰板本体1上还设有供吸音体2安装的安装腔,吸音体2装设于安装腔中。并且,进一步的,安装腔为设于饰板本体1上的多个,以有利于布置多个吸音体2,由此也能够提升顶盖装饰板的吸音性能。
本实施例的车辆内饰结构通过对吸音体2的结构和吸振体3结构的优化,不仅利于车辆内饰板的轻量化设计,而且也能够增大吸声面积,提升吸声性能,同时,还能够提升噪声衰减能力,优化车内噪声,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中采用有实施例一的车辆内饰板结构,且至少在车辆的顶盖处设有车辆内饰板结构。
具体的,作为优选实施方式,饰板本体1与车辆顶盖处的顶盖钣金相连,吸音体2和吸振体3位于饰板本体1和顶盖钣金之间。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吸音棉对应固定在饰板本体1的吸音体2安装槽中,接着将PU发泡材料制成的吸振体3的较大尺寸的端面粘接固定在预定的位置。如此便可将具有吸音体2和吸振体3的饰板本体1安装在顶盖钣金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车辆中,也可在其他位置,比如车门或需安装饰板本体的其他结构中应用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实施例一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利于提升车辆的轻量化设计,提升吸音性能,同时也能够衰减风噪激励通过车辆内饰板传递至车内的中低频噪声能量,提升噪声衰减能力,从而能够优化车内噪声,并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饰板本体(1),以及连接在所述饰板本体(1)一侧的吸振体(3),且所述吸振体(3)的横截面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连接部分(31),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横向连接部分(31)的若干竖向连接部分(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多个所述横向连接部分(31)的排布方向,各所述横向连接部分(31)的宽度渐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宽度最大的所述横向连接部分(31)与所述饰板本体(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振体(3)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饰板本体(1)上还设有吸音体(2),所述吸振体(3)环绕所述吸音体(2)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2)与所述饰板本体(1)相连的一侧形成有交替排布的凹陷部(23)和凸起部(22),且所述凸起部(22)与所述饰板本体(1)连接,所述凹陷部(23)内形成中空的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凸起部(22)向一侧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22)的厚度小于相邻两所述凸起部(22)之间的间距,和/或,所述凹陷部(23)的深度D1与所述吸音体(2)的厚度D2之间的比值在1/3-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2)采用吸音棉制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中采用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内饰板结构,且至少在所述车辆的顶盖处设有所述车辆内饰板结构。
CN202220623755.7U 2022-03-21 2022-03-21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Active CN217074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3755.7U CN217074242U (zh) 2022-03-21 2022-03-21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3755.7U CN217074242U (zh) 2022-03-21 2022-03-21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242U true CN21707424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5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3755.7U Active CN217074242U (zh) 2022-03-21 2022-03-21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6472B2 (ja) 吸音構造
US6305494B1 (en) Device for absorbing and/or damping sound waves
JP3359645B2 (ja) 超軽量多機能遮音キット
US8091685B2 (en) Sound absorbing structure built into luggage compartment of vehicle
US20100224438A1 (en) Acoustically and Thermally Acting Insulation
JP2004062074A (ja) 吸音装置
JP2004294619A (ja) 超軽量な防音材
CN217074242U (zh) 车辆内饰板结构与车辆
JP2010234991A (ja) 車両用防音材
US20130341899A1 (en) Acoustic splash shield
CN202345786U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轮罩
CN201333986Y (zh) 汽车内饰顶棚
WO2020165651A1 (ja) 音反射構造体
KR100374410B1 (ko) 벽체 흡음판
CN201646597U (zh) 一种汽车顶棚的降噪结构
CN220662639U (zh) 降低路噪的车身结构、降噪支架和车辆
CN218198517U (zh) 天窗加强板和车辆
JP2007008417A (ja) パネル構造
JP4514567B2 (ja) 自動車のパネル構造
CN218021846U (zh) 顶棚和车辆
JP6242210B2 (ja) 車室内騒音伝播防止構造
CN219427991U (zh) 一种汽车地毯搭接结构、汽车地毯及汽车
CN218198518U (zh) 天窗加强板和车辆
CN212737981U (zh) 用于汽车的隔音垫结构
CN217515239U (zh) 后备箱框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