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6092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6092U
CN217066092U CN202220619234.4U CN202220619234U CN217066092U CN 217066092 U CN217066092 U CN 217066092U CN 202220619234 U CN202220619234 U CN 202220619234U CN 217066092 U CN217066092 U CN 217066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cover
container
side wall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192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金波
徐先平
朱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192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6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6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6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容器体的顶部具有开口;容器盖,容器盖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部,容器盖通过转动连接部与容器体转动连接,并盖合在开口处;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靠近转动连接部的一侧,出水口使容器盖的内部腔体与外部连通;其中,在容器盖处于开盖位置时,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不超出开口的边缘,出水口位于内部腔体的最低处。避免容器盖内部大量积水,避免容器盖内长时间积水而滋生大量细菌,保证饮用健康。而且,可以避免水流到容器体的外部并沿容器体流向手柄而烫伤用户,也可以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底部的平台上积水,保证外部环境。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一般包括壶身和壶盖,在电水壶烧水的过程中,蒸汽会经缝隙进入壶盖中,而在倒水的过程中,壶盖中的大部分水会积存在壶盖中,长时间易滋生细菌,影响饮用健康,而小部分从缝隙中流出的水又很容易流到壶身外部,烫伤用户,或者造成台面上一滩水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至少解决壶盖中大量积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容器体的顶部具有开口;容器盖,容器盖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部,容器盖通过转动连接部与容器体转动连接,并盖合在开口处;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靠近转动连接部的一侧,出水口使容器盖的内部腔体与外部连通;其中,在容器盖处于开盖位置时,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不超出开口的边缘,出水口位于内部腔体的最低处。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容器盖可翻转地盖合在容器体的开口处。通过在容器盖上设置出水口,并使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靠近转动连接部的一侧,并在容器盖围绕转动连接部的转轴翻转到开盖位置时,使出水口会位于容器盖的最低处,有利于容器盖内的水依靠自身重力流向出水口,并充分流出出水口,排水效果好,避免容器盖内部大量积水,避免容器盖内长时间积水而滋生大量细菌,保证饮用健康。与此同时,只有极少的水可以从容器盖的缝隙中流出,甚至没有水从缝隙中流出,可以减小水流到容器体外部而烫伤用户的几率。而且,使容器盖处于开盖位置时,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不超出开口的边缘,也即出水口位于开口的上方,使得从出水口流出的水能够流入容器体内,可以避免水流到容器体的外部并沿容器体流向手柄而烫伤用户,也可以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底部的平台上积水,保证外部环境。可以满足容器盖大角度开盖倒水,又不影响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靠近转动连接部的一侧,并非专只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靠近转动连接部的侧壁上。只要靠近转动连接部,使出水口在容器盖处于开盖位置时位于内部腔体的底部区域,便于大量水经出水口流出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朝向转动连接部的侧壁上。则即便开盖,出水口也会隐藏在容器盖的背部,视觉效果好,而且在用户清洗液体加热容器时,也不易划伤用户。此外,将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的侧壁上,不易使蒸汽经出水口进入容器盖,而且可以保证容器盖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口设置在容器盖的底壁上。便于观察到水从容器盖中流出的过程,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盖包括上盖、下盖和从下方包覆下盖的底盖,上盖和下盖围合成内部腔体;出水口包括第一子出水口和第二子出水口,第一子出水口设置在下盖上并连通内部腔体,第二子出水口设置在底盖上并连通容器体,第一子出水口和第二子出水口对应分布并相互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上盖和下盖围合成内部腔体,并使底盖包裹在下盖的下方,有利于通过底盖阻挡蒸汽对上盖和下盖的高温影响、侵蚀影响等等,可以使上盖和下盖为轻质、价格低廉的塑料件,而使底盖为防腐蚀的五金件。此外,在下盖上设置第一子出水口,在底盖上对应设置第二子出水口,有利于使内部腔体中的水经第一子出水口、第二子出水口排出容器盖,而且下盖和底盖之间的缝隙中的水也可以经第二子出水口排出容器盖,排水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出水口设置在下盖朝向转动连接部的侧壁上,第二子出水口设置在底盖朝向转动连接部的侧壁上。保证外观效果,保证下盖和底盖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盖的侧壁包括周向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为中部向内部腔体中凸出的弧形壁,转动连接部设置在第二侧壁的外侧,第二子出水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子出水口分别设置在第二侧壁的底部的边角处。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底盖的第二侧壁为中部向内部腔体中凸出的弧形壁,则在容器盖处于开盖位置时,第二侧壁的中部上凸,第二侧壁的左右两端向下弯曲延伸,使两个第二子出水口分别设置在第二侧壁左右两个边角处,有利于内部腔体中的水经两个第二子出水口充分流出,保证排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与底盖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一圆弧过渡边角,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圆弧过渡边角,每个第二子出水口靠近第二侧壁的底部边缘且未贯穿第一圆弧过渡边角,每个第二子出水口还靠近第二侧壁的侧部边缘且未贯穿第二圆弧过渡边角。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二侧壁与底盖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一圆弧过渡边角,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圆弧过渡边角,避免出现楞角而刮伤用户,方便加工。而且,使第二子出水口靠近第二侧壁的底部边缘但并不会贯穿第一圆弧过渡边角,以及靠近第二侧壁的侧部边缘但并不会贯穿第二圆弧过渡边角,避免出现棱边而刮伤用户,而且便于底盖加工成型,减小对底盖模具寿命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出水口的边缘位于第一子出水口的边缘的外侧。也即第二子出水口大于第一子出水口,保证水顺利流出第二子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出水口的宽度范围为8mm至15mm,第二子出水口的高度范围为5mm至10mm。若第二子出水口的宽度过宽,高度过高,会影响底盖的结构强度,而若第二子出水口的宽度过窄,高度过矮,易形成水膜而导致水不易流出。因此,使第二子出水口的宽度在8mm至15mm之间,第二子出水口的高度在5mm至10mm之间,可以保证底盖的结构强度和排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包括与下盖的侧壁相连接的转动连接臂和横置在转动连接臂的自由端的转轴;底盖朝向转动连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转动连接臂伸出的避让口。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下盖的侧壁上设置转动连接臂,并使转动连接臂伸出避让口与容器体转动连接,相较于直接在底盖上设置转动连接臂,可以保证容器盖与容器体相对转动的稳定性。而且,下盖和底盖之间间隙中的水还可以从避让口流出,从而避免容器盖内积存大量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盖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孔。一方面可以减轻下盖的重量,减少材料,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镂空孔使内部腔体中的水流到下盖与底盖之间,而后将第二子出水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盖包括上盖和底盖,上盖和底盖围合成内部腔体,出水口设置在底盖上。在这种情况下,使容器盖不具备下盖,而直接通过上盖和底盖围合成内部腔体,简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体还包括:支架组件,设置在容器体的顶部开口处,转动连接部与支架组件转动连接,在容器盖处于合盖位置时,支架组件和容器盖共同遮挡开口。使容器盖与支架组件转动连接,无需在容器体上开设转动连接结构,方便容器体加工。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在合盖位置时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盖在开盖位置时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底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底盖的后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下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下盖的后视示意图。
图1至图10附图标号说明:
10容器体,11开口,12壳体,13内胆,
20容器盖,21上盖,22下盖,221镂空孔,23底盖,231第一侧壁,232第二侧壁,2321底部边缘,2322侧部边缘,233第一圆弧过渡边角,234第二圆弧过渡边角,235避让口,24内部腔体,
30转动连接部,31转动连接臂,32转轴,
40出水口,41第一子出水口,42第二子出水口,
50支架组件,
60手柄组件,
70底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除特别指定基准外,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0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10,容器体10的顶部具有开口11;容器盖20,容器盖20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部30,容器盖20通过转动连接部30与容器体10转动连接,并盖合在开口11处;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靠近转动连接部30的一侧,出水口40使容器盖20的内部腔体24与外部连通;其中,在容器盖20处于开盖位置时,出水口40在水平方向上不超出开口11的边缘。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容器盖20可翻转地盖合在容器体10的开口11处。通过在容器盖20上设置出水口40,并使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靠近转动连接部30的一侧,则在容器盖20围绕转动连接部30的转轴32翻转到开盖位置时,出水口40会位于容器盖20的底部,有利于容器盖20内的水依靠自身重力流向出水口40,并流出出水口40,避免容器盖20内部大量积水,避免容器盖20内长时间积水而滋生大量细菌,保证饮用健康。与此同时,只有极少的水可以从容器盖20的缝隙中流出,甚至没有水从缝隙中流出,可以减小水流到容器体10外部而烫伤用户的几率。而且,使容器盖20处于开盖位置时,出水口40在水平方向上不超出开口11的边缘,也即出水口40位于开口11的上方,使得从出水口40流出的水能够流入容器体10内,可以避免水流到容器体10的外部并沿容器体10流向手柄而烫伤用户,也可以避免液体加热容器底部的平台上积水,保证外部环境。可以满足容器盖20大角度开盖倒水,又不影响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靠近转动连接部30的一侧,并非专只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靠近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只要靠近转动连接部30,使出水口40在容器盖20处于开盖位置时位于内部腔体24的底部区域,便于大量水经出水口40流出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容器盖20处于开盖位置时,出水口40位于内部腔体24的最低处。有利于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向出水口40,并经出水口40充分排出,排水效果好。具体而言,参考图4中箭头示出了容器盖20中水的流动流经,在容器盖20处于开盖位置时,出水口40位于内部腔体24的最低处。
对于出水口40的具体设置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朝向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则即便开盖,出水口40也会隐藏在容器盖20的背部,视觉效果好,而且在用户清洗液体加热容器时,也不易划伤用户。此外,将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的侧壁上,不易使蒸汽经出水口40进入容器盖20,而且可以保证容器盖20的结构强度。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口40也可以设置在容器盖20的底壁上。便于观察到水从容器盖20中流出的过程,提高用户体验。
对于容器盖20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图8所示,容器盖20包括上盖21、下盖22和从下方包覆下盖22的底盖23,上盖21和下盖22围合成内部腔体24;出水口40包括第一子出水口41和第二子出水口42,第一子出水口41设置在下盖22上并连通内部腔体24,第二子出水口42设置在底盖23上并连通容器体10,第一子出水口41和第二子出水口42对应分布并相互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上盖21和下盖22围合成内部腔体24,并使底盖23包裹在下盖22的下方,有利于通过底盖23阻挡蒸汽对上盖21和下盖22的高温影响、侵蚀影响等等,可以使上盖21和下盖22为轻质、价格低廉的塑料件,而使底盖23为防腐蚀的五金件。此外,在下盖22上设置第一子出水口41,在底盖23上对应设置第二子出水口42,有利于使内部腔体24中的水经第一子出水口41、第二子出水口42排出容器盖20,而且下盖22和底盖23之间的缝隙中的水也可以经第二子出水口42排出容器盖20,排水效果好。
作为示例,如图5至图10所示,在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的侧壁上的情况下,第一子出水口41设置在下盖22朝向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第二子出水口42设置在底盖23朝向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保证外观效果,保证下盖22和底盖23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底盖23的侧壁包括周向连接的第一侧壁231和第二侧壁232,第二侧壁232为中部向内部腔体24中凸出的弧形壁,转动连接部30设置在第二侧壁232的外侧,第二子出水口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子出水口42分别设置在第二侧壁232的底部的边角处。使底盖23的第二侧壁232为中部向内部腔体24中凸出的弧形壁,则在容器盖20处于开盖位置时,第二侧壁232的中部上凸,第二侧壁232的左右两端向下弯曲延伸,使两个第二子出水口42分别设置在第二侧壁232左右两个边角处,有利于内部腔体24中的水经两个第二子出水口42充分流出,保证排水效果。
当然,第二侧壁232也可以不为弧形壁,而是平面壁,此时,可以使第二子出水口42的数量为一个,沿第二侧壁232的底部边缘2321延伸,或者使第二子出水口42的数量为多个,沿第二侧壁232的底部边缘2321间隔分布,保证向第二侧壁232底部流出的水能够经第二子出水口42充分外流。
另外,可以使第一子出水口41和第二子出水口4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分布,也可以使第一子出水口41的数量大于第二子出水口42的数量,但尺寸比第二子出水口42小,保证每个第一子出水口41均能对第二子出水口42相对应并连通均可。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侧壁232与底盖23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一圆弧过渡边角233,第一侧壁231和第二侧壁232之间具有第二圆弧过渡边角234,避免出现楞角而刮伤用户,方便加工。而且,第二子出水口42靠近第二侧壁232的底部边缘2321但并不会贯穿第一圆弧过渡边角233,以及靠近第二侧壁232的侧部边缘2322但并不会贯穿第二圆弧过渡边角234,避免出现棱边而刮伤用户,而且便于底盖23加工成型,减小对底盖23模具寿命的影响。
进一步地,第二子出水口42的边缘位于第一子出水口41的边缘的外侧。也即第二子出水口42大于第一子出水口41,保证水顺利流出第二子出水口42。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二子出水口42的宽度W1范围为8mm至15mm,第二子出水口42的高度H1范围为5mm至10mm。若第二子出水口42的宽度过宽,高度过高,会影响底盖23的结构强度,而若第二子出水口42的宽度过窄,高度过矮,易形成水膜而导致水不易流出。因此,使第二子出水口42的宽度W1在8mm至15mm之间,第二子出水口42的高度H1在5mm至10mm之间,可以保证底盖23的结构强度和排水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一子出水口41的宽度W2范围为8mm至15mm,第一子出水口41的高度H2范围为5mm至10mm。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子出水口42的宽度W1为12mm,第二子出水口42的高度H1为8mm。第一子出水口41的宽度W2为10mm,第一子出水口41的高度H2为6mm。
作为示例,在出水口40设置在容器盖20的底壁上的情况下,第一子出水口41设置在下盖22的底壁靠近转动连接部30的一侧,第二子出水口42设置在底盖23的底壁靠近转动连接部30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至图10所示,转动连接部30包括与下盖22的侧壁相连接的转动连接臂31和横置在转动连接臂31的自由端的转轴32;底盖23朝向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转动连接臂31伸出的避让口235。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下盖22的侧壁上设置转动连接臂31,并使转动连接臂31伸出避让口235与容器体10转动连接,相较于直接在底盖23上设置转动连接臂31,可以保证容器盖20与容器体10相对转动的稳定性。而且,下盖22和底盖23之间间隙中的水还可以从避让口235流出,从而避免容器盖20内积存大量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下盖22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孔221。一方面可以减轻下盖22的重量,减少材料,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镂空孔221使内部腔体24中的水流到下盖22与底盖23之间,而后将第二子出水口42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镂空孔221远离转动连接部30设置,例如位于下盖22的底壁中远离转动连接部30的一侧,保证下盖22的结构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容器盖20包括上盖21和底盖23,上盖21和底盖23围合成内部腔体24,出水口40设置在底盖23上。在这种情况下,使容器盖20不具备下盖22,而直接通过上盖21和底盖23围合成内部腔体24,简化结构。
作为示例,转动连接部30设置在底盖23的侧壁上,出水口40设置在转动连接部30所在的底盖23的侧壁上,或者设置在底盖23的底壁靠近转动连接部3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容器体10还包括位于顶部开口11处的支架组件50,转动连接部30与支架组件50转动连接,在容器盖20处于合盖位置时,支架组件50和容器盖20共同遮挡开口11。使容器盖20与支架组件50转动连接,无需在容器体10上开设转动连接结构,方便容器体10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容器盖20的上表面和支架组件50的上表面拼合成圆形。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体10还包括壳体12和设置在壳体12内的内胆13,壳体12和内胆13之间具有隔热空腔,隔热保温效果好。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手柄组件60,便于用户握持手柄而取放液体加热容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组件70,容器体10可拆卸地放置在底座组件70上。底座组件70能够连通电源,并为容器体10底部的发热元件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电水杯、养生壶等等。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
容器体(10),所述容器体(10)的顶部具有开口(11);
容器盖(20),所述容器盖(20)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部(30),所述容器盖(20)通过转动连接部(30)与所述容器体(10)转动连接,并盖合在所述开口(11)处;
出水口(40),设置在所述容器盖(20)靠近所述转动连接部(30)的一侧,所述出水口(40)使所述容器盖(20)的内部腔体(24)与外部连通;
其中,在所述容器盖(20)处于开盖位置时,所述出水口(40)在水平方向上不超出所述开口(11)的边缘,所述出水口(40)位于所述内部腔体(24)的最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40)设置在所述容器盖(20)朝向所述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或者所述出水口(40)设置在所述容器盖(20)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20)包括上盖(21)、下盖(22)和从下方包覆所述下盖(22)的底盖(23),所述上盖(21)和所述下盖(22)围合成所述内部腔体(24);
所述出水口(40)包括第一子出水口(41)和第二子出水口(42),所述第一子出水口(41)设置在所述下盖(22)上并连通所述内部腔体(24),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设置在所述底盖(23)上并连通所述容器体(10),所述第一子出水口(41)和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对应分布并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出水口(41)设置在所述下盖(22)朝向所述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设置在所述底盖(23)朝向所述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3)的侧壁包括周向连接的第一侧壁(231)和第二侧壁(232),所述第二侧壁(232)为中部向所述内部腔体(24)中凸出的弧形壁,所述转动连接部(30)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232)的外侧,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232)的底部的边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232)与所述底盖(23)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一圆弧过渡边角(233),所述第一侧壁(231)和所述第二侧壁(232)之间具有第二圆弧过渡边角(234),每个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32)的底部边缘(2321)且未贯穿所述第一圆弧过渡边角(233),每个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还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32)的侧部边缘(2322)且未贯穿所述第二圆弧过渡边角(234);
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子出水口(41)的边缘的外侧;
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的宽度范围为8mm至15mm,所述第二子出水口(42)的高度范围为5mm至1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30)包括与所述下盖(22)的侧壁相连接的转动连接臂(31)和横置在所述转动连接臂(31)的自由端的转轴(32);
所述底盖(23)朝向所述转动连接部(30)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转动连接臂(31)伸出的避让口(23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2)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孔(22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20)包括上盖(21)和底盖(23),所述上盖(21)和所述底盖(23)围合成所述内部腔体(24),所述出水口(40)设置在所述底盖(2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10)还包括:
支架组件(50),设置在所述容器体(10)的顶部开口(11)处,所述转动连接部(30)与所述支架组件(50)转动连接,在所述容器盖(20)处于合盖位置时,所述支架组件(50)和所述容器盖(20)共同遮挡所述开口(11)。
CN202220619234.4U 2022-03-21 2022-03-21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17066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19234.4U CN217066092U (zh) 2022-03-21 2022-03-21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19234.4U CN217066092U (zh) 2022-03-21 2022-03-21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6092U true CN21706609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50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19234.4U Active CN217066092U (zh) 2022-03-21 2022-03-21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6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2699B2 (ja) 機器及びその構成部品
CN21706609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JP2009523514A (ja) フィルタコーヒー用マシン
CN209023491U (zh) 一种保温桶
CN108348089B (zh)
CN210471767U (zh) 使用方便的泡茶壶
CN211324317U (zh) 一种用于卤煮猪蹄的锅及其组件
CN211380788U (zh) 电蒸锅的加水结构和电蒸锅
CN211049114U (zh) 一体式咖啡壶
CN207400649U (zh) 一种自动加水电热器具的清洁、残留水排水结构
CN217161796U (zh)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CN112006540A (zh) 一种从冷水出茶汤的泡茶装置
KR200178504Y1 (ko) 차 주전자
CN217907341U (zh) 容器盖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17852604U (zh) 料理机
CN219742437U (zh) 一种防触电的电热水壶
CN213786676U (zh) 容器
CN214510621U (zh) 一种双层紫砂陶瓷杯
CN219895291U (zh) 一种手柄防烫塑料吨吨桶
CN211608434U (zh) 一种便于加热与沥水功能的带盖餐盒
CN219460898U (zh) 水箱组件和饮水设备
CN107581853A (zh) 热水壶
CN210077462U (zh) 一种自带调料瓶的炒锅
CN219249844U (zh) 饮水设备
CN211432566U (zh) 一种料理机的盖组件及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