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4301U -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4301U
CN217064301U CN202220294202.1U CN202220294202U CN217064301U CN 217064301 U CN217064301 U CN 217064301U CN 202220294202 U CN202220294202 U CN 202220294202U CN 217064301 U CN217064301 U CN 217064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shell
limiting portion
seal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942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号江
黎造琼
徐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942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4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4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4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控制盒和控制设备,控制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密封件,第一壳体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设有开口,第二壳体罩盖开口并与第一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第二壳体周向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一侧边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密封件套设于第一限位部,并容置于密封槽内。组装时,将密封件套设于第一限位部,密封件可相对第一限位部移动,第一壳体沿第一限位部将密封件紧压于密封槽内。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伸入至密封槽内以抵接密封件,第一限位部自开口伸入至第一壳体内以抵接于第一壳体的内壁。如此,第一限位部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密封件组装时脱落掉出,避免组装时需要进行多次按压才能将密封件装入第二壳体,缩短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控制盒内一般装有控制电路板,为充分保护控制电路板,控制盒有着较高的密封性要求。现有的控制盒上下两壳体间设有密封圈,组装时,需先手动将密封圈按压入上壳,再将上壳扣合至下壳,如此,一方面密封圈容易脱落而影响密封效果,另一方面致使组装时间长,组装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盒,旨在提高密封效果的同时,提升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于容置电路板,所述控制盒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有开口;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罩盖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周向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一侧边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及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并容置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密封槽内,并抵接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限位部自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壳顶板;和
封装缘,所述封装缘由所述壳顶板的周缘弯折形成,所述密封槽设于所述封装缘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缘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围成所述密封槽,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侧,所述第一限位部长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周向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侧,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围合形成所述密封槽,所述第一限位部长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开口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周壁紧贴所述开口周壁的内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包括:
平台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平台部;和
凸台部,所述凸台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伸入所述密封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电路板螺栓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弹性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闭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控制盒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控制盒内,所述控制盒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盒。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控制盒的第二壳体周向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一侧边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密封件套设于第一限位部,并容置于密封槽内,在组装控制盒时,只需将密封件套设于第一限位部,密封件可相对第一限位部移动,在盖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第一壳体沿第一限位部将密封件紧压于密封槽内。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伸入至密封槽内,并抵接密封件,第一限位部自开口伸入至第一壳体内,并抵接于第一壳体的内壁。
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密封件组装时,密封件套设于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起到导向作用,一方面有效防止密封件组装时脱落掉出,另一方面,避免组装时需要进行多次按压才能将密封件装入第二壳体,简化组装工艺,减少装配工序,缩短装配时间,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盒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盒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盒又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03736040000031
Figure BDA00035037360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提高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控制盒100,该控制盒100用于容置电路板,参照图1至图5,控制盒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及密封件50,其中,第一壳体10设有容纳槽10a,容纳槽10a设有朝向第二壳体30的开口,第二壳体30罩盖开口并与第一壳体10围合形成容置腔100a。第二壳体30周向设有密封槽33a,密封槽33a的一侧边延长形成第一限位部331,密封件50套设于第一限位部331,并容置于密封槽33a内。在组装控制盒100时,只需将密封件50套设于第一限位部331,密封件50可相对第一限位部331移动,在盖合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0沿第一限位部331将密封件50紧压于密封槽33a内。第一壳体10的至少部分伸入至密封槽33a内,并抵接密封件50,第一限位部331自开口伸入至第一壳体10内,并抵接于第一壳体10的内壁。
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及密封件50组装时,密封件50套设于第一限位部331,第一限位部331起到导向作用,一方面有效防止密封件50组装时脱落掉出,另一方面,避免组装时需要进行多次按压才能将密封件50装入第二壳体30,简化组装工艺,在盖合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将密封件50紧压于密封槽33a内,从而减少装配工序,缩短装配时间,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结合一实施例并参照图3至图5,第二壳体30包括壳顶板31和封装缘33,封装缘33由壳顶板31的周缘弯折形成,密封槽33a设于封装缘33朝向第一壳体10的一侧。本实施例的控制盒100用于车载设备,控制盒100内装有电路板,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均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为保护内部电路板,控制盒100有着密封性的要求,避免外界水分或杂质进入容置腔100a内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实际上,为方便接线,第一壳体10的侧边开有连通容置腔100a的接线口10b,控制线自接线口10b进入容置腔100a并连接电路板,而后自另一侧的接线口10b伸出。可以理解地,接线口10b与控制线之间亦通过密封处理以保证容置腔100a的密闭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采用相对扣合的方式连接,壳顶板31周缘弯折形成环状的封装缘33,第一壳体10部分伸入设于封装缘33的密封槽33a内,并抵接设于密封槽33a内的密封件50。值得一提的是,壳顶板31和封装缘33是一体结构,壳顶板31与封装缘33围成罩盖第一壳体10的穹顶,从而形成足够大的容置腔100a,以方便电子器件的排布。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封装缘33还包括第二限位部333,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3围成密封槽33a,第一限位部331设于第二限位部333内侧,第一限位部331长于第二限位部333。可以理解地,第一限位部331的长度即为密封槽33a的深度,这里所说的第一限位部331或第二限位部333的长度是对第一限位部331或第二限位部333自第二壳体30朝向第一壳体10方向上延伸程度的描述。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3之间的长度差可使操作员较为方便地将密封件50套设于第一限位部331上,组装过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相互靠近,第一限位部331抵接第一壳体10的内周壁,第一壳体10的朝向第二壳体30的端面抵接密封件50。随二者的靠近,上述端面将密封件50沿第一限位部331的外周面推进密封槽33a,部分第一壳体10伸入密封槽33a内以将密封件50压紧。如此,即可方便地将密封件50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30进行组装,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周向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333,即由壳顶板31周缘直接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333,第二限位部333的长度即为第二限位部333朝向第一壳体10的端面与壳顶板31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结构相对简单,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同样地,第一限位部331设于第二限位部333内侧,即第一限位部331直接连接壳顶板31,并与第二限位部333围合形成密封槽33a,第一限位部331长于第二限位部333,密封件50的安装可参照上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31和开口过盈配合,第一限位部331的外周壁紧贴开口周壁的内表面,结构简单有效,方便操作。在另一实施例中,开口朝向第二壳体30的端面包括平台部13和凸台部,可以理解地,平台部13位于凸台部外侧,凸台部形成连续的环状凸缘15。在控制盒100的装配过程中,凸缘15抵接密封件50并将密封件50压入密封槽33a中,且凸缘15伸入密封槽33a内,在此状态下,第二限位部333抵接平台部13。
参照图2至图4,容纳槽10a内设有定位凸台11,第二壳体30设有定位柱35,定位柱35和定位凸台11与电路板螺栓连接。即定位凸台11和定位柱35之间留有供电路板等其他元器件放置的空隙,元器件上设有避让孔,螺丝可从第一壳体10的底部依次连接定位凸台11、元器件及定位柱35。可以理解地,定位柱35和定位凸台11的设置并不是唯一的,也可以在第二壳体30设定位凸台11,第一壳体10设定位柱3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密封件50为弹性件。具体地,密封件50的材质可选用硅胶、橡胶、或其它弹性材料。为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密封件50为闭环结构,密封件50可以是截面大致呈圆形或方形的密封圈。如此,密封件50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来实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件50的设置稳定性和密封性能。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盒100在防护等级IP68一米水深30min测试下,测试合格。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控制盒100和电路板,电路板设于控制盒100内,该控制盒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控制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于容置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有开口;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罩盖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周向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一侧边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部;及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并容置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密封槽内,并抵接所述密封件,所述第一限位部自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壳顶板;和
封装缘,所述封装缘由所述壳顶板的周缘弯折形成,所述密封槽设于所述封装缘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缘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围成所述密封槽,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侧,所述第一限位部长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周向弯折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内侧,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围合形成所述密封槽,所述第一限位部长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开口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周壁紧贴所述开口周壁的内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包括:
平台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平台部;和
凸台部,所述凸台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伸入所述密封槽。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电路板螺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弹性件。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闭环结构。
10.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控制盒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控制盒内,所述控制盒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盒。
CN202220294202.1U 2022-02-14 2022-02-14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Active CN217064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4202.1U CN217064301U (zh) 2022-02-14 2022-02-14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4202.1U CN217064301U (zh) 2022-02-14 2022-02-14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4301U true CN217064301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94202.1U Active CN217064301U (zh) 2022-02-14 2022-02-14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4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03843B1 (en) Waterproof casing having respiration filter for contain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7271773B2 (en) Antenna mounted on vehicle
US714672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aled electronic module
CA2175425A1 (en) Closure cap with gaske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CN111165081B (zh) 电子控制单元
CA2209701C (en) Sealed fuse connector
CN217064301U (zh) 控制盒和控制设备
JPH0119424Y2 (zh)
JPH1051158A (ja) 回路装置
CN210664754U (zh) 一种振动传感器防水外壳
CN103187172A (zh) 电容器固定及防护装置
KR200445799Y1 (ko) 커넥터
JP4116728B2 (ja) 電子機器ケースのシール構造
CN219576021U (zh) 电源适配器
CN220210407U (zh) 一种内置接线结构的晶振体外壳
CN113452874B (zh) 摄像机
JP3740964B2 (ja) 火災感知器
CN211719433U (zh) 一种带安装板的电容器
CN220122168U (zh) 漏保插头
CN221041655U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
CN217280628U (zh) 一种安全性强的塑壳断路器
CN219760069U (zh) 一种防水密封插座
CN210868463U (zh) 一种外部可调的防水电源结构
JPH04334944A (ja) 圧縮機におけるターミナルの保護装置
CN214754548U (zh) 插座结构及医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