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2219U - 压延覆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延覆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2219U
CN217062219U CN202220309129.0U CN202220309129U CN217062219U CN 217062219 U CN217062219 U CN 217062219U CN 202220309129 U CN202220309129 U CN 202220309129U CN 217062219 U CN217062219 U CN 217062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endering
roller
roll
laminating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091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东昕
尹东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091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2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2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2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压延覆合装置,涉及锂电池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压延覆合装置包括压延辊、转移辊和覆合辊;压延辊与转移辊之间用于同时进入保护膜和原料带,其中,保护膜与压延辊抵接,原料带与转移辊抵接;原料带在保护膜的保护下被压延辊与转移辊压延形成原料膜,原料膜和极片同时进入转移辊与覆合辊之间,并覆合为补料极片;压延辊的轴向与转移辊的轴向形成第一平面,转移辊的轴向与覆合辊的轴向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延覆合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延辊和覆合辊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导致的受力波动大和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压延覆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延覆合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有着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已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二次电池。但是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汽车行业的大力推广,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汽车续航的需求,因此增加电池能量密度迫在眉睫。现有锂电池在第一次充放电时会形成固体电解质(SEI)膜,在阳极材料嵌锂有限的情况下,对锂离子电池中极片嵌入的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耗,极大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增加电池锂含量能极大地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现有的中国专利号为CN213905406U的压延覆膜装置提供了一种补锂装置,可增加电池锂含量;该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片补锂压延覆膜装置,包括依次相互平行设置的压延活动辊、压延覆膜活动辊、覆膜活动辊,隔离膜与锂带同时进入压延活动辊与压延覆膜活动辊之间,隔离膜位于锂带的一侧并与压延活动辊接触,锂带的另一侧涂有硅油并与压延覆膜活动辊接触,压延活动辊的转动速度小于压延覆膜活动辊的转动速度,锂带在压延活动辊与压延覆膜活动辊的挤压下形成锂膜,锂膜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压延覆膜活动辊与极片同时进入压延覆膜活动辊与覆膜活动辊之间,锂膜在压延覆膜活动辊与覆膜活动辊的挤压下压入极片的涂布层上形成补锂极片。
以下称“压延覆膜活动辊”为转移辊,“覆膜活动辊”为覆合辊,“压延活动辊”为压延辊。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技术中压延辊和覆合辊中心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延覆膜装置正常工作时,压延辊和覆合辊同时挤压转移辊,转移辊因受到挤压产生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覆合辊会不定时泄压,覆合辊与转移辊分离,致使转移辊单侧受力,从而致使转移辊变形严重而导致重复定位精度差。由于压延覆膜装置工作要求精度高,所以再次覆合时也难以与分立前的平衡条件一致,还需重新调整,因此严重影响了补锂效率,也使得压延覆膜装置的工作效率极大降低。
2、所有的辊中心线都排布于同一个平面,占用空间较大,自上而下的穿锂带以及调试与维护尤其不便,造成使用难度加大,同时尺寸大造成零件尺寸大,机架的强度相对减弱,增大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延覆合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延辊和覆合辊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导致的受力波动大和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延覆合装置,包括压延辊、转移辊和覆合辊;
所述压延辊与所述转移辊之间用于同时进入保护膜和原料带,其中,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压延辊抵接,所述原料带与所述转移辊抵接;
所述原料带在所述保护膜的保护下被所述压延辊与所述转移辊压延形成原料膜,所述原料膜和极片同时进入所述转移辊与所述覆合辊之间,并覆合为补料极片;
所述压延辊的轴向与所述转移辊的轴向形成第一平面,所述转移辊的轴向与所述覆合辊的轴向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压延辊包括压延背辊和压延小辊;所述压延背辊设置在所述压延小辊远离所述转移辊的一侧;所述压延小辊的直径小于所述压延背辊的直径;
所述压延背辊的轴向与所述压延小辊的轴向均在所述第一平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
所述压延背辊远离所述压延小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所述压延背辊给所述压延小辊提供作用力;
所述覆合辊远离所述转移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能够给所述覆合辊提供作用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油缸、气缸或者电机;
和/或,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上机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机架的顶部;
所述压延背辊和所述压延小辊均安装在压延底板上;所述压延底板可移动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所述覆合辊可移动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所述转移辊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压延背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压延底板上;
所述压延小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压延底板上;
所述转移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所述覆合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压延小辊的轴承座与所述转移辊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一组楔块;所述第一组楔块用于调节所述压延小辊与所述转移辊之间的辊缝;
和/或,所述覆合辊的轴承座与所述转移辊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组楔块;所述第二组楔块用于调节所述覆合辊与所述转移辊之间的辊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压延背辊为实心钢辊;
或者,所述压延小辊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
或者,所述转移辊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
或者,所述覆合辊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
或者,所述覆合辊的表面设置有非金属镀层;
或者,所述转移辊设置有用于清理所述转移辊表面原料的辊面清理器;
或者,所述转移辊设置有用于清理所述转移辊表面原料的柔性整形器;
或者,所述压延小辊的直径80mm-150mm;
或者,所述压延背辊的直径200mm-400mm;
或者,所述压延背辊的直径、所述转移辊的直径和所述覆合辊的直径相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
或者,所述原料带为锂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保护膜的保护膜放卷机构和保护膜收卷机构;所述压延小辊与所述保护膜收卷机构之间设置有张力辊;
或者,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原料带的原料带输出器;
或者,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极片的极片输出器和用于收纳所述补料极片的补料极片收纳器;所述极片输出器与所述覆合辊之间设置有张力辊,所述覆合辊与所述补料极片收纳器之间设置有张力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延覆合装置,通过压延辊的轴向与转移辊的轴向形成的第一平面,和转移辊的轴向与覆合辊的轴向形成的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可极大降低或者避免压延辊对转移辊的作用力与覆合辊对转移辊的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较好的保证每个辊的受力稳定性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重复定位精度,由此可极大提高生产的产品品质,还可节省大量由于重复定位而导致的调试时间,从而提高了压延覆合装置的工作效率。该压延覆合装置的结构布局,还可极大节约压延覆合装置的占用空间和降低维护难度。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延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延覆合装置的受力分析简图。
图标:1-压延背辊;2-压延小辊;3-转移辊;4-覆合辊;5-保护膜放卷机构;6-保护膜收卷机构;7-保护膜;8-原料带输出器;9-原料带;10-驱动组件;11-辊面清理器;12-下机架;13-上机架;14-承重脚杯;15-极片输出器;16-补料极片收纳器;17-张力辊;18-柔性整形器;20-压延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延覆合装置;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延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延覆合装置的受力分析简图,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受力分析,图中仅显示压延背辊和压延小辊、转移辊和覆合辊。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延覆合装置,可用于补锂的压延和覆膜;该压延覆合装置包括压延辊20、转移辊3和覆合辊4。
压延辊20与转移辊3之间用于同时进入保护膜7和原料带9,其中,保护膜7与压延辊20抵接,原料带9与转移辊3抵接。
原料带9在保护膜7的保护下被压延辊20与转移辊3压延形成原料膜,原料膜和极片同时进入转移辊3与覆合辊4之间,并覆合为补料极片;其中,在原料膜和极片同时进入转移辊3与覆合辊4之间时,原料膜与转移辊3抵接,极片与覆合辊4抵接。
压延辊20的轴向与转移辊3的轴向形成第一平面,转移辊3的轴向与覆合辊4的轴向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可选地,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压延辊20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与覆合辊4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垂直,可极大降低或者避免压延辊20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与覆合辊4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较好的保证每个辊的受力稳定性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重复定位精度,可极大减少重复定位误差,能很好的用于产品量产。
可选地,原料带9为锂带;也即补料极片为补锂极片。例如,转移辊3利用离型力将锂压延并粘在辊面上,覆合时由于粘接力不同将附着的锂转移到极片上,起到锂转移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原料带9还可以为其他原材料带状产品。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延覆合装置,通过压延辊20的轴向与转移辊3的轴向形成的第一平面,和转移辊3的轴向与覆合辊4的轴向形成的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可极大降低或者避免压延辊20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与覆合辊4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较好的保证每个辊的受力稳定性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重复定位精度,由此可极大提高生产的产品品质,还可节省大量由于重复定位而导致的调试时间,从而提高了压延覆合装置的工作效率。该压延覆合装置的结构布局,还可极大节约压延覆合装置的占用空间和降低维护难度。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辊20包括压延背辊1和压延小辊2;压延背辊1设置在压延小辊2远离转移辊3的一侧。
压延背辊1的轴向与压延小辊2的轴向均在第一平面上;也即压延背辊1的轴向、压延小辊2的轴向和转移辊3的轴向均在第一平面上。
可选地,压延小辊2的直径小于压延背辊1的直径。
可选地,压延小辊2的直径80mm-150mm;例如压延小辊2的直径80mm、85mm、98mm、120mm或者150mm,或者其他数值。
可选地,压延背辊1的直径200mm-400mm;例如压延背辊1的直径200mm、250mm、280mm、320mm或者400mm,或者其他数值。
可选地,压延背辊1的直径、转移辊3的直径和覆合辊4的直径相同,以便于压延背辊1、转移辊3和覆合辊4的调试。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压延背辊1的轴向、压延小辊2的轴向和转移辊3的轴向形成的第一平面为水平面,转移辊3的轴向与覆合辊4的轴向形成的第二平面为竖直面。覆合辊4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为F1,压延小辊2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为F2,F1与F2产生的合力为F,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F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θ。
由于压延覆合装置的精度较高,转移辊3变形会严重影响生产产品的效果和质量,采用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也即采用L型布局,压延辊20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与覆合辊4对转移辊3的作用力在垂直方向互不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每个辊的受力稳定性能,可以较好的保证重复定位精度,由此可极大提高生产的产品品质,还可节省大量由于重复定位而导致的调试时间,从而提高了压延覆合装置的工作效率。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10。可选地,驱动组件10的数量为两个。
例如,压延背辊1远离压延小辊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10,且驱动组件10能够通过压延背辊1给压延小辊2提供作用力。通过驱动组件10,以给压延小辊2提供施加作用力,可令同时进入的保护膜7和原料带9被压延小辊2和转移辊3压延形成原料膜。
又如,覆合辊4远离转移辊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10,且驱动组件10能够给覆合辊4提供作用力。通过驱动组件10,以给覆合辊4提供施加作用力,以将同时进入的原料膜和极片覆合形成补料极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驱动组件10包括油缸、气缸或者电机;或者包括其他动力源。
可选地,驱动组件10包括高精度伺服电机和减速机。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驱动组件10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以及时监测驱动组件10提供的输出作用力。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机架;机架包括上机架13和下机架12;上机架13固定连接在下机架12的顶部;可选地,下机架12由方钢焊接而成;可选地,上机架13由高强度的钢板连接而成;可选地,上机架13通过安装板安装在下机架12上,且上机架13在调节水平之后与下机架12固定连接。
可选地,压延背辊1和压延小辊2均安装在压延底板上;压延底板可移动安装在上机架13。也即,压延背辊1和压延小辊2通过压延底板同步相对于上机架13移动。
可选地,覆合辊4可移动安装在上机架13。
可选地,转移辊3安装在上机架13。
可选地,驱动组件10安装在上机架13。
可选地,下机架12的支脚设置有承重脚杯14。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背辊1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压延底板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压延背辊1,以便于压延背辊1的转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小辊2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压延底板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压延小辊2,以便于压延小辊2的转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移辊3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上机架13;通过轴承座连接转移辊3,以便于转移辊3的转动。可选地,转移辊3通过与高精度轴承过盈配合,安装于定位精度精确的轴承座上,轴承座通过精确定位安装于上机架13,以使转移辊3在驱动组件10的驱动下精确地转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覆合辊4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上机架13;通过轴承座连接覆合辊4,以便于覆合辊4的转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驱动组件10通过安装座安装在上机架13。通过安装座连接驱动组件10,以便于驱动组件10的安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小辊2的轴承座与转移辊3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一组楔块;第一组楔块用于调节压延小辊2与转移辊3之间的辊缝;通过第一组楔块,以便于微调压延小辊2与转移辊3之间的辊缝。
例如,具体而言,第一组楔块的固定端固定连接转移辊3的轴承座,第一组楔块的移动端固定连接压延小辊2的轴承座。通过调整第一组楔块的移动端相对于第一组楔块的固定端的位置,来微调压延小辊2与转移辊3之间的辊缝。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覆合辊4的轴承座与转移辊3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组楔块;第二组楔块用于调节覆合辊4与转移辊3之间的辊缝。通过第二组楔块,以便于微调覆合辊4与转移辊3之间的辊缝。
例如,具体而言,第二组楔块的固定端固定连接转移辊3的轴承座,第二组楔块的移动端固定连接覆合辊4的轴承座。通过调整第二组楔块的移动端相对于第二组楔块的固定端的位置,来微调覆合辊4与转移辊3之间的辊缝。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背辊1为实心钢辊;由钢材加工而成的实心钢辊可满足压延背辊1的刚性工作要求。通过压延背辊1提供给压延小辊2一定的预紧力,以保证压延小辊2的刚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小辊2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可选地,高精度钢辊由钢材加工而成。压延小辊2内部的冷却油流道,可在工作时保持辊面温度恒定。可选地,压延小辊2的冷却油流道的温度可由油温机控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移辊3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可选地,高精度钢辊由钢材加工而成。转移辊3内部的冷却油流道,可在工作时保持辊面温度恒定。可选地,转移辊3的冷却油流道的温度可由油温机控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覆合辊4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可选地,高精度钢辊由钢材加工而成。覆合辊4内部的冷却油流道,可在工作时保持辊面温度恒定。可选地,覆合辊4的冷却油流道的温度可由油温机控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覆合辊4的表面设置有非金属镀层;例如,金属辊加工成覆合辊4之后,再进行热处理,再在覆合辊4表面镀非金属,以防止沾锂。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移辊3设置有用于清理转移辊3表面原料的辊面清理器11;辊面清理器11可对转移辊3表面残余的锂屑等原料屑进行清理、清除。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移辊3设置有用于清理转移辊3表面原料的柔性整形器18;柔性整形器18可以高精度刮去转移辊3上多余的锂等原料,可实现对原料的高精度控制。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保护膜7的保护膜放卷机构5和保护膜收卷机构6。
可选地,压延小辊2与保护膜收卷机构6之间设置有张力辊。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原料带9的原料带输出器8。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极片的极片输出器15和用于收纳补料极片的补料极片收纳器16。
可选地,极片输出器15与覆合辊4之间设置有张力辊17。
可选地,覆合辊4与补料极片收纳器16之间设置有张力辊17。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以原料带9为锂带,补料极片为补锂极片为例说明:
原料带输出器8将薄片状锂带放卷,自动放卷到达压延小辊2和转移辊3组成的缝隙处,在保护膜7保护下的锂带受到压力和剪切力作用粘到转移辊3上;通过给覆合辊4和转移辊3施加压力,锂会被压覆到极片上,并在压力的作用下紧密地粘合,起到补锂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延辊、转移辊和覆合辊;
所述压延辊与所述转移辊之间用于同时进入保护膜和原料带,其中,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压延辊抵接,所述原料带与所述转移辊抵接;
所述原料带在所述保护膜的保护下被所述压延辊与所述转移辊压延形成原料膜,所述原料膜和极片同时进入所述转移辊与所述覆合辊之间,并覆合为补料极片;
所述压延辊的轴向与所述转移辊的轴向形成第一平面,所述转移辊的轴向与所述覆合辊的轴向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辊包括压延背辊和压延小辊;所述压延背辊设置在所述压延小辊远离所述转移辊的一侧;所述压延小辊的直径小于所述压延背辊的直径;
所述压延背辊的轴向与所述压延小辊的轴向均在所述第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
所述压延背辊远离所述压延小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通过所述压延背辊给所述压延小辊提供作用力;
所述覆合辊远离所述转移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能够给所述覆合辊提供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油缸、气缸或者电机;
和/或,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上机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机架的顶部;
所述压延背辊和所述压延小辊均安装在压延底板上;所述压延底板可移动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所述覆合辊可移动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所述转移辊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背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压延底板上;
所述压延小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压延底板上;
所述转移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所述覆合辊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上机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小辊的轴承座与所述转移辊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一组楔块;所述第一组楔块用于调节所述压延小辊与所述转移辊之间的辊缝;
和/或,所述覆合辊的轴承座与所述转移辊的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组楔块;所述第二组楔块用于调节所述覆合辊与所述转移辊之间的辊缝。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背辊为实心钢辊;
或者,所述压延小辊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
或者,所述转移辊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
或者,所述覆合辊采用具有冷却油流道的高精度钢辊;
或者,所述覆合辊的表面设置有非金属镀层;
或者,所述转移辊设置有用于清理所述转移辊表面原料的辊面清理器;
或者,所述转移辊设置有用于清理所述转移辊表面原料的柔性整形器;
或者,所述压延小辊的直径80mm-150mm;
或者,所述压延背辊的直径200mm-400mm;
或者,所述压延背辊的直径、所述转移辊的直径和所述覆合辊的直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
或者,所述原料带为锂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延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保护膜的保护膜放卷机构和保护膜收卷机构;所述压延小辊与所述保护膜收卷机构之间设置有张力辊;
或者,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原料带的原料带输出器;
或者,所述压延覆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极片的极片输出器和用于收纳所述补料极片的补料极片收纳器;所述极片输出器与所述覆合辊之间设置有张力辊,所述覆合辊与所述补料极片收纳器之间设置有张力辊。
CN202220309129.0U 2022-02-15 2022-02-15 压延覆合装置 Active CN217062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9129.0U CN217062219U (zh) 2022-02-15 2022-02-15 压延覆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9129.0U CN217062219U (zh) 2022-02-15 2022-02-15 压延覆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2219U true CN217062219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4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09129.0U Active CN217062219U (zh) 2022-02-15 2022-02-15 压延覆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2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9039B (zh) 用以製造乾式電極之系統與方法
CN108630883B (zh) 压延装置
CN112838187B (zh) 补锂设备及补锂方法
CN217062219U (zh) 压延覆合装置
CN217334143U (zh) 干法电极生产设备
CN114864875A (zh) 一种极片补锂一体机及其补锂方法
CN115148947A (zh) 一种干法涂层压制极片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CN105479510A (zh) 裁膜机
CN217114442U (zh) 极片补锂压延覆合装置
CN110380130B (zh) 电芯制备设备和电芯制备方法
CN218827247U (zh) Ccm转印设备
CN109746271B (zh) 一种高性能铜箔的深冷叠轧制备方法
CN218333853U (zh) 一种干法涂层压制极片生产系统
CN114103386B (zh) 锂带压延设备、锂铜双面复合设备及锂铜双面复合方法
CN112259710B (zh) 连续板栅涂覆分切系统
CN115319841A (zh) 一种铜箔分切设备
CN210576211U (zh) 用于极片补锂的装置
CN110481031B (zh) 一种大尺寸组件用窄幅铜铝芯板覆膜拼接装置及方法
CN116207330B (zh) 一种固态电池微电芯的制作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216120365U (zh) 锂电池预锂化用快速响应转移覆合装置
CN112186132A (zh) 用于极片补锂的装置
CN216635505U (zh) 辊压装置及叠片设备
CN214082841U (zh) 一种电子产品多层覆膜贴合装置
CN207542318U (zh) 用于电池极片辊压设备的送料装置、辊压设备及极片
CN220426308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辊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