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1971U - 一种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1971U
CN217061971U CN202220183160.4U CN202220183160U CN217061971U CN 217061971 U CN217061971 U CN 217061971U CN 202220183160 U CN202220183160 U CN 202220183160U CN 217061971 U CN217061971 U CN 217061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utmost point
circuit breaker
earth leakage
leakag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831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晓敏
李罗斌
吴朋余
黄良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831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1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1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1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多个断路器极,多个断路器极至少包括两个L极和一个N极,位于两个断路器极之间的一个安装腔用于装配漏电保护极,所述L极的操作机构与漏电保护极的第三操作机构联动连接,N极包括N极触头机构,在漏电保护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L极,由紧邻N极的L极的操作机构驱动N极触头机构,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磁系统,所述电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线圈组件和一个电磁线圈,每个线圈组件对应设置于一个L极内,电磁线圈位于漏电保护极。本实用新型的N极触头机构由相邻的L极的操作机构驱动可以压缩N极的体积,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同时,一体式电磁系统使断路器安全性能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以下简称电磁式漏电断路器),即在无外接电源电压下可实现漏电保护的断路器。目前国内市场上较为普遍的是电子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以下简称电子式漏电断路器),该断路器需要外接电源才能实现漏电保护功能,然而电磁式漏电断路器则不需要外接电源,因此安全性更高。目前,国内3P+N漏电断路器采用拼装式的电子式漏电断路器,其宽度为108mm,而且N极不可开断,存在体积大、可靠性较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装配有一个断路器极,多个断路器极至少包括两个L极和一个N极,位于两个断路器极之间的一个安装腔用于装配漏电保护极,所述L极的操作机构与漏电保护极的第三操作机构联动连接,N极包括N极触头机构,在漏电保护极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L极,由紧邻N极的L极的操作机构驱动N极触头机构,
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磁系统,所述电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线圈组件和一个电磁线圈,每个线圈组件对应设置于一个L极内,电磁线圈位于漏电保护极。
进一步,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指示窗,每个指示窗对应于一个L极用于指示L极的操作机构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试验按钮回路装置,所述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对应于漏电保护极用于检验漏电保护极是否正常工作。
进一步,在所述漏电保护极内还设置有线路板和电磁继电器,在所述漏电保护极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漏电保护极内部的槽口,所述槽口由一个盖板所封闭,线路板和电磁继电器固定于盖板对内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漏电保护极还包括联动连接的漏电手柄机构和第三操作机构,在未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手柄机构位于合闸位置,在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手柄机构摆动至分闸位置。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五个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对应装配一个断路器极或一个漏电保护极,其中位于边侧的一个断路器极为N极,与N极相邻的一个断路器极为设置有第二操作机构的L极,远离N极的两个断路器极为设置有第一操作机构的L极,位于中间的一个安装腔内装配有漏电保护极,所述漏电保护极包括位于电磁线圈一侧的第三操作机构。
进一步,在所述N极内设有N极触头机构,所述N极触头机构的N极动触头由第二操作机构驱动。
进一步,在所述N极内还设置有N极引弧板,所述N极引弧板所在平面平行于N极的隔板,N极引弧板的第一端弯折形成N极静触板,在所述N极静触板与N极动触头相对的一侧设置触点形成N极静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与N极动触头配合。
进一步,在所述漏电保护极内还转动装配有连杆,所述连杆将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以及第三操作机构联动连接。
进一步,用于装配漏电保护极的安装腔的内部宽度为18.8mm,位于漏电保护极一侧的两个安装腔的内部宽度分别为14.4mm,用于安装远离N极的两个L极,位于漏电保护极另一侧的两个安装腔的内部总宽度为16.6mm,用于安装N极和靠近N极的一个L极,所述外壳的总宽度小于等于72mm。
进一步,在对应于线圈组件的隔板区域形成增厚部,由增厚部增加相邻两个线圈组件之间的隔板厚度以降低断路器的侧面温升,所述线圈组件的宽度为13.4mm。
进一步,所述第三操作机构包括转动装配的第三杠杆,所述第三杠杆与转动装配于漏电保护极的漏电手柄机构联动连接,第三杠杆与相邻的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联动,在第三杠杆的一端设有驱动臂。
进一步,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杠杆以及转动装配于第一杠杆的第一锁扣、第一跳扣,所述第一跳扣与第一锁扣的一端搭扣配合,相邻两个第一锁扣通过拼装轴联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包括第二杠杆以及转动装配于第二杠杆的第二跳扣、第二锁扣,第二跳扣、第二锁扣的一端搭扣配合,第一锁扣、第二锁扣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线圈组件的一端相对。
进一步,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支架以及装配于支架的线圈骨架,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外侧缠绕有线圈,在所述线圈骨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铁芯和静铁芯,在所述静铁芯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贯穿设置有推杆和复位弹簧,所述推杆的一端与动铁芯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伸出静铁芯之外,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推杆外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动铁芯、静铁芯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在外壳内设置多个断路器极,其中N极不设置操作机构,由相邻的L极的操作机构驱动N极触头机构,可以压缩N极的体积,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另外,采用一体式电磁系统,使断路器具备电磁式漏电保护,安全性能较高。此外,两个用于装配L极的安装腔的内部宽度为14.4mm,用于装配漏电保护极的安装腔的内部宽度为18.8mm,另外两个安装腔的内部总宽度为16.6mm,通过调整隔板的壁厚,使外壳的总宽度小于等于72mm,相比现有断路器具有更小的体积。
此外,线圈组件的宽度为13.4mm,并在对应线圈组件的隔板区域形成增厚部,在缩小断路器宽度的同时降低了断路器的侧面温升。
此外,在L极设置指示窗,从指示窗可以观察L极的操作机构,据此判断操作机构的状态;在L极与N极之间设置漏电手柄机构,由漏电手柄机构指示是否发生漏电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含指示窗);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L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漏电保护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漏电保护极的结构示意图(含线路板);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漏电保护极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漏电保护极的一侧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漏电保护极的另一侧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N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圈组件的截面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圈组件的宽度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N极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并列设置有多个隔板13,由多个隔板13将外壳内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安装腔,所述隔板13包括分隔板以及沿分隔板边缘设置的侧壁,其中侧壁沿垂直于分隔板的方向设置,分隔板位于相邻两个断路器极之间起分隔作用,在每个安装腔内装配有一个断路器极形成多极断路器,多个断路器极包括至少一个N极4以及至少两个L极2,位于两个断路器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安装腔内用于设置漏电保护极3,漏电保护极3通过隔板13与相邻断路器极分隔,在漏电保护极3和L极2内分别设置有相互联动的操作机构,相邻两个断路器极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优选将漏电保护极3设置在两个L极2之间,漏电保护极3与N极4分别位于同一个L极2的两侧,当然,漏电保护极3与N极4也可以位于不同L极2的两侧,也就是在漏电保护极3与N极4之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L极2。
其中,L极2包括L极接线端子24、手柄机构、操作机构、L极触头机构以及灭弧系统,其中L极触头机构包括L极动触头231和L极静触头232,手柄机构、操作机构以及L极动触头231依次联动连接,使L极动触头231向靠近或远离L极静触头232以实现合分闸动作,从而接通或断开L极2线路,灭弧系统设置在L极触头机构的一侧用于熄灭分断所产生的电弧,进一步的,在L极2中还可以设置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短路保护机构和/或过载保护机构,在发生短路或过载故障时,由保护机构完成保护动作;N极4包括N极接线端子43、与N极接线端子43连接的N极触头机构,N极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漏电保护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操作机构31和电磁系统5的电磁线圈52,在发生漏电故障时,第三操作机构31被驱动动作并带动L极2、N极4分闸,实现漏电保护。
相比现在现有断路器,本申请在断路器在电磁系统5、N极4以及漏电保护极3中做出改进,并据此相应调整各安装腔的壁厚,在保证其各项功能的基础上,使断路器整体宽度小于等于72mm,具有更小的体积。
本申请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在外壳内设置有一体式的电磁系统5(参见图4、5、11和12),所述电磁系统5包括并列设置的线圈组件51和电磁线圈52,其中,所述线圈组件51包括支架511以及装配于支架511的线圈骨架512,在线圈骨架512的外侧缠绕有线圈513,在所述线圈骨架512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铁芯514和静铁芯515,在靠近静铁芯515一端的支架511连接有静触板,所述静触板的一端弯折形成倾斜段2321,线圈513的一个接线端5131向静触板方向倾斜延伸并与倾斜段2321连接,也就是接线端5131向图13中的右下方倾斜并与倾斜段2321连接,在静触板的中部背对线圈组件51的一侧设有触点,静触板的另一端向靠近支架511的方向弯曲回折形成引弧板,由线圈513的接线端5131与静触板的倾斜段2321连接,缩短了电流流过线圈组件51的距离,有效降低了线圈组件51位置的温升,利于降低产品侧面温升。
具体的,线圈组件51分别对应设置在断路器的L极2中,也就是L极2内线圈组件51与L极2的数目相同,每个线圈组件51对应与一个L极2的单个L极接线端子24连接,每个线圈组件51的一端与安装腔的一侧侧壁抵接,线圈组件51的另一端与操作机构相对,由线圈组件51作为L极2中的短路保护机构,连接在支架511一端的静触板为L极静触板,在L极静触板设有触点,静触板的另一端形成L极引弧板2322。
进一步的,在隔板13对应线圈组件51的区域增厚形成凸起的增厚部,增厚部增加了相邻两个线圈组件51之间的壁厚,从而降低断路器的侧面温升,具体的,正常隔板13的壁厚为1.0mm~1.4mm,增厚部对应增厚0.4mm,使得对应线圈组件51的隔板13区域壁厚达到1.8mm,优选增厚部沿线圈组件51的两端以及面向灭弧系统的一侧边缘形成条形的增厚部,每段条形的增厚部宽度≤0.6mm(条形的增厚部宽度是指沿隔板13的分隔板平面方向的宽度,与断路器的整体宽度方向不同,增厚部增厚的方向与断路器的宽度方向一致),优选的,所述线圈组件51的宽度进一步缩小,也就是线圈组件51的直径较小,进一步拉大线圈组件51与隔板13之间的间隔,利于降低断路器的侧面温升;电磁线圈52设置在漏电保护极3中,且电磁线圈52与线圈组件5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电磁线圈52的数目与漏电保护极3的数目相同,优选电磁线圈52位于相邻的两个线圈组件51之间,电磁线圈52与各线圈组件51连接。
如图1、5、6和9所示,漏电保护极3包括线路板36以及电磁继电器35,本申请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在漏电保护极3的安装腔底部预留有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对应的安装腔底壁开设有槽口18,用于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取出或装入,所述槽口18由一个盖板14(参见图1)所封闭,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分别固定于盖板14对内的一侧并对应放置于安装空间内,优选的,在所述安装空间的边缘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用于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限位于安装槽内。如此可以从底部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取出进行检修或更换,简化了拆装步骤,特别适用于内部空间紧凑、结构复杂的断路器。
在漏电保护极3还设置有试验按钮回路装置33,优选试验按钮回路设置在漏电保护极3的上部,试验按钮回路装置33用于测试漏电保护极3是否正常工作,试验按钮回路装置33包括试验回路和试验按钮,其中试验回路从断路器的主线路取电,试验按钮与外壳滑动配合,在合闸状态下按下试验按钮以接通试验回路,从而对漏电保护极3的功能进行检测,在本申请中,试验回路可以采用单断点、双断点结构。
在漏电保护极3内还有另一个改进点,如图5、8和9所示,在漏电保护极3内还转动装配有一个连杆34,所述连杆34位于电磁线圈52的一侧,由连杆34将漏电保护极3的第三操作机构31以及与漏电保护极3相邻的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在断路器合闸时,所述连杆34随着漏电保护极3以及相邻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转动至合闸位置,在断路器分闸时,与漏电保护极3相邻的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在连杆34的联动下向分闸方向转动,第三操作机构31无动作;在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通过连杆34带动相邻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共同向分闸方向转动。
具体的,如图18所示,所述连杆34包括第一联动部341、第二联动部342以及第三联动部343,所述第一联动部341、第二联动部342分别与相邻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第三操作机构31的驱动部位于电磁线圈52与第三联动部343之间,第三操作机构31的分合闸动作由漏电手柄机构32所操作,在发生漏电时,驱动臂312被触发使第三操作机构31向分闸方向转动,并通过连杆34带动相邻L极2的操作机构向分闸方向转动,在解除漏电故障后,断路器合闸,由连杆34带动第一操作机构21、第二操作机构22以及第三操作机构31合闸。
进一步的,在L极2和漏电保护极3还设置有指示装置,如图2所示,在所述L极2设置有一个指示窗17,由指示窗17指示L极2的操作机构所处位置,根据L极2的操作机构所处位置判断L极2的分合闸情况;在所述漏电保护极3设置有漏电手柄机构32,优选的,所述漏电手柄机构32为一种漏电指示手柄,具有漏电指示功能,能够用于指示是发生漏电故障,漏电手柄机构32与第三操作机构31联动连接,在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手柄机构32摆动至分闸位置,表示存在漏电故障,在未发生漏电故障时,且无论断路器处于合闸或分闸状态,漏电手柄机构32均位于合闸位置,使得可以根据漏电手柄机构32的所处位置判断是否存在漏电故障。
本申请的另一个改进点在于N极4,在N极4内省略操作机构,N极触头机构由邻近N极4的一个L极2的操作机构所驱动,如此可以进一步压缩用于装配N极4、L极2的两个安装腔的内部宽度,从而实现缩小断路器的整体宽度。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在N极4内设置有一个占用空间小的N极引弧板42,通过增设N极引弧板42以提高对N极4的引弧效果,避免高温电弧对断路器产生不利影响。所述N极引弧板42设置在N极触头机构的N极静触头的一侧,N极引弧板42所在平面平行于N极4的隔板13,能够贴近隔板13,以减小N极引弧板42与隔板13之间的间隙,避免增大N极4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N极引弧板42所在平面平行于N极4的隔板13是指平行于N极4中隔板13的分隔板,而不是设置于边缘的侧壁,N极引弧板42的第一端与N极静触头连接,N极引弧板42的第二端与设置于其他断路器极的电磁系统5电连接,也就是N极引弧板42的第二端与邻近L极2中的线圈组件51连接。
结合图1-19详细介绍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盖合的底座12和上盖11,在底座12与上盖11之间并列设置有四个隔板13,四个隔板13将外壳内部空间划分为五个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装配有一个断路器极或一个漏电保护极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中间的安装腔的内部宽度为18.8mm并在该安装腔内装配漏电保护极3,位于漏电保护极3一侧的两个安装腔的内部宽度分别为14.4mm,在两个内部宽度为14.4mm的安装腔内分别装配有一个L极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L极2分别与A相线、B相线连接,位于漏电保护极3另一侧的两个安装腔的内部总宽度为16.6mm,在本实施例中,在紧邻漏电保护极3的一个安装腔内装配有另一个L极2,该L极2与C相线连接,N极4设置在位于最边侧的一个安装腔内,N极4的隔板13由上盖11盖合,通过进一步调整隔板13以及外壳的壁厚,使外壳的整体宽度小于等于72mm,能够满足4个模数宽度的模数要求,即小于等于4*18的整体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并列设置在漏电保护极3一侧的两个L极2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所述L极2包括分别设置在L极2两端的L极接线端子24,在L极接线端子24之间设置有手柄机构、第一操作机构21、L极触头机构以及灭弧系统,其中手柄机构与第一操作机构21联动连接并设置在L极2的上部,L极触头机构的L极动触头231连接在第一操作机构21的下部,L极触头机构的L极静触头232与灭弧系统设置在L极2的中部,在手柄机构与灭弧系统之间设置有电磁系统5的一个线圈组件51,所述线圈组件51的一端与第一操作机构21相对,在发生短路故障时,由线圈组件51驱动第一操作机构21脱扣,在L极动触头231与一个L极接线端子24之间设置有过载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的活动端与第一操作机构21相对。
具体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操作机构21包括第一杠杆、第一跳扣和第一锁扣211,其中第一杠杆转动装配在安装腔内,在第一杠杆上转动装配有第一跳扣和第一锁扣211,第一跳扣通过连杆34与手柄机构联动连接,第一跳扣与第一锁扣211的一端搭扣配合,第一锁扣211的另一端与线圈组件51的一端相对,在第一锁扣211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用于与过载保护机构配合的脱扣挂钩,在发生过载故障时,过载保护机构的活动端通过脱扣挂钩带动第一锁扣211转动从而实现过载保护。进一步的,第一操作机构21还可以设有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与第一锁扣211连接,由第一复位件与外壳配合为第一锁扣211提供复位力。在本实施例中,并列设置的两个L极2的第一操作机构21通过拼装轴25(参见图3)联动连接,在邻近漏电保护极3的第一操作机构21设有作为第一连接部212的凸台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212穿过隔板13伸入漏电保护极3内与连杆34联动连接。
另外,在对应第一操作机构21的外壳上部开设有一个指示窗17,在所述指示窗17内设置有与第一操作机构21联动的指示件,由指示件对应显示第一操作机构21处于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例如指示件可以是滑动装配在指示窗17的推板,所述推板由第一操作机构21推动,在推板设置有相应的标识,例如,红色表示合闸,绿色表示分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15所示,电磁系统5为一体结构,电磁系统5包括多个并列设置在线圈组件51,设置在L极2的一个线圈组件51位于手柄机构与灭弧系统之间,线圈组件51的两端分别与L极静触头232、一个L极接线端子24连接,优选线圈组件51的宽度为13.4mm(即为图15中a表示线圈组件51的宽度,也可以理解为线圈组件51的外径),采用减小的线径绕制线圈513,相比现有14.2mm的线圈组件51具有更小的直径,使得线圈组件51与隔板13之间的间隔拉大,同时在对应于线圈组件51的隔板13区域形成增厚部,使相邻两个线圈组件51之间的隔板13厚度也增大,利于减少断路器的侧面温升,另外,宽度较小的线圈组件51使线圈组件51一端截面较小,如此与安装腔一侧侧壁的接触面也较小,使得在手柄机构与线圈组件51之间的安装腔侧壁空余部分较多,相应的也可以增厚此处的安装腔侧壁。当然,直径更小的线圈组件51并不会影响其性能,可以通过减小线径、重新匹配线圈513的匝数等实现。
如图12-15所示,所述线圈组件51包括支架511、线圈骨架512、线圈513、动铁芯514、静铁芯515、推杆516以及复位弹簧517,线圈骨架512装配于支架511上,在所述线圈骨架512的外侧缠绕有线圈513,动铁芯514与静铁芯515分别设置在线圈骨架512相对的两端,在静铁芯515的中部设有通孔,推杆516贯穿静铁芯515的通孔,推杆516的一端与动铁芯514连接,推杆516的另一端与第一操作机构21的第一锁扣211相对,复位弹簧517套设于推杆516的外侧并位于线圈骨架512内部,复位弹簧517的两端分别与动铁芯514、静铁芯515抵接,在发生短路故障,线圈513驱动动铁芯514动作使推杆516的另一端触发第一锁扣211转动,从而使第一操作机构21脱扣。
与线圈组件51连接的L极静触头232包括L极静触板、触点和L极引弧板2322,优选L极静触板与线圈组件51的支架511一体成型,L极静触板的一端弯折并沿靠近线圈组件51的方向倾斜延伸形成倾斜段2321,线圈513的一个接线端5131倾斜延伸并与倾斜段2321连接,使线圈513与L极静触板仅有一个焊接点,同时,使电流通过L极静触板直接流入线圈513中,缩短了电流流过线圈组件51的距离,有效降低了线圈组件51位置的温升,利于降低产品侧面温升;在L极静触板背对线圈组件51的一侧设有触点,由L极静触板的另一端向靠近支架511的方向弯曲回折形成L极引弧板2322。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漏电保护极3两侧的L极2类似,单独设置在漏电保护极3一侧的L极2包括与另外两个L极2相同的L极接线端子24、手柄机构、L极触头机构、灭弧室以及过载保护机构,且装配位置与另外两个L极2的位置相同,在手柄机构与灭弧系统之间设置有电磁系统5的另一个线圈组件51,在手柄机构与灭弧系统之间的安装腔侧壁(也就是隔板13,具体为隔板13的分隔板)也增厚形成增厚部,以降低侧面温升,线圈组件51的另一端与L极静触头232组成以及连接方式也与另外两个L极2相同。
与另外两个L极2所不同的是,如图9、17所示,在手柄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操作机构22,所述第二操作机构22包括转动装配于安装腔内的第二杠杆,在所述第二杠杆转动装配有第二跳扣、第二锁扣221以及第二复位件222,其中第二跳扣与手柄机构联动,第二跳扣与第一锁扣211的一端搭扣配合,线圈组件51的一端与第二锁扣221的另一端相对,在第二锁扣221的另一端还设有与过载保护机构配合的脱扣挂钩,第二复位件222与第二锁扣221联动,第二复位件222与安装腔的侧壁配合为第二锁扣221提供复位力,另外,在第二复位件222设有作为第二连接部223的凹槽结构。当然,第二操作机构22与第一操作机构21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设置有第二操作机构22的L极2的上部也设置有指示窗17,所述指示窗17与另外两个L极2的指示窗17相同用于指示第二操作机构22处于分闸位置还是合闸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N极4设置在最边侧的一侧安装腔内,也就是N极4与漏电保护极3分别位于设置有第二操作机构22的L极2的两侧,N极4的N极触头机构由第二操作机构22驱动,使得N极4的安装腔可以进一步压缩。
如图10、19所示,所述N极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其中N极动触头与第二杠杆联动连接,N极静触头设置在N极4的中部,在N极触头机构的一侧设置有N极引弧板42,N极引弧板42平行且贴近N极4的隔板13,N极引弧板42的第一端与N极静触头连接,优选由N极引弧板42的第一端弯折形成N极静触板421,在所述N极静触板421与N极动触头相对的一侧设置触点形成N极静触头,N极静触板421所在平面垂直于N极引弧板42所在平面,N极引弧板42所在平面垂直于断路器宽度方向,N极静触板421所在平面平行于断路器宽度方向,N极引弧板42的第二端通过导线6与相邻L极2的线圈组件51连接。进一步的,在N极4的隔板13设置有用于定位N极引弧板42的定位槽15,如图10所示,所述定位槽15倾斜设置使定位槽15的一端位于N极静触头的一侧,定位槽15的另一端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将对应于手柄机构一侧的N极4的隔板13贯通,即定位槽15倾斜设置从对应N极静触头的位置倾斜向上延伸到靠近手柄机构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用于装配N极4以及设有第二操作机构22的L极2的两个安装腔宽度较小,N极接线端子43、L极接线端子24可以占位漏电保护极3的两侧位置,此时,L极接线端子24位于漏电保护极3内,N极接线端子43位于L极2、N极4的两端。
结合图19提供一种N极引弧板42的结构,所述N极引弧板42包括与N极4的隔板13平行的条形板,由条形板靠近第一端端部的条形板侧边向外延伸并扭转形成与条形板侧边相对的N极静触板421,N极静触板421垂直于N极4的隔板13,在所述N极静触板421背对条形板侧边的一侧板面设有触点形成N极静触头,在条形板的第二端设有焊接槽422,所述焊接槽422的槽底面与N极4的隔板13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1.3mm,定位槽15的槽深为2.4mm,在所述焊接槽422内焊接有导线6,导线6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与线圈组件5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N极引弧板42使得狭小的N极可以满足开断功能,其电弧较小,可以被引入图10隔板13右下方的三角区域。
如图1-3、5-9所示,所述漏电保护极3设置在最中间的安装腔内,漏电保护极3包括漏电手柄机构32、第三操作机构31、连杆34、电磁系统5中的电磁线圈52、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和试验按钮回路。如图5所示,所述漏电手柄机构32与第三操作机构31联动连接设置在漏电保护极3的上部,电磁线圈52设置在漏电手柄机构32的下方并位于第三操作机构3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52与多个线圈组件51并列设置,电磁线圈52与相邻的线圈组件51通过隔板13分隔,由此使得电磁线圈52与线圈组件51在各安装腔内的对应位置相同,电磁线圈52、线路板36以及电磁继电器35共同配合驱动第三操作机构31。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操作机构31包括转动装配的第三杠杆311,所述第三杠杆311与漏电手柄机构32联动连接,在第三杠杆311的一端设有驱动臂312,连杆34与第三杠杆311同轴转动装配,通过连杆34将第三杠杆311与相邻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联动,也就是由连杆34将第一杠杆、第二杠杆以及第三杠杆311联动连接在一起。
结合图18提供一种连杆34的具体结构,所述连杆34包括转动部344和U形板,图中转动部344为扇形结构,在所述扇形结构设置有镂空区以减轻连杆34整体重量,在转动部344的圆心处设有转动连接槽,沿转动连接槽的径向分别凸出形成第一杆体34a和第二杆体34b,所述第一杆体34a的末端沿平行于转动连接槽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折形成杆状的第三联动部343,第三杠杆311的驱动臂312位于电磁线圈52与第三联动部343之间,且在驱动臂312与电磁继电器35之间设有动作机构,电磁继电器通过动作组件使驱动臂312转动,所述U形板作为第一联动部341连接在第三联动部343的末端,第一锁扣211的第一连接部212卡接于U形板的中空区域,在所述第二杆体34b背对第三联动部343的一侧凸出设有凸轴,所述凸轴作为第二联动部342与转动连接槽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第二联动部342穿过隔板13与第二复位件222的第二连接部223插接配合。
在断路器合闸时,L极2的操作机构顺时针转动,使得连杆34随着L极2的操作机构顺时针转动,在本实施例具体为,紧邻漏电保护极3的两个L极2的第一操作机构21、第二操作机构22向合闸方向转动,使得连杆34在第一连接部212与第一联动部341、第二连接部223与第二联动部342的共同配合下转动至合闸位置,连杆34转至合闸位置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未发生漏电故障,此时第三操作机构31处于合闸位置,连杆34转动至合闸位置的过程中,驱动臂312与第三联动部343并不会配合,从而不会影响第三操作机构31;第二种为断路器解除漏电故障,此时第三操作机构31处于分闸状态,当连杆34转动至合闸位置时,驱动臂312与第三联动部343配合,可以同时带动第一操作机构21、第二操作机构22以及第三操作机构31处于合闸位置。
在断路器正常分闸时,也就是无漏电故障的分闸,L极2的操作机构逆时针转动,使紧邻漏电保护极3的两个L极2在连杆34的联动下向分闸方向转动,此时连杆34仅是为了使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杆34随L极2的操作机构向分闸方向转动并不会驱动第三操作机构31,因此第三操作机构31无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当位于漏电保护极3同一侧的两个L极2分闸,第一操作机构21的第一锁扣211逆时针转动,由第一连接部212与第一联动部341配合使连杆34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联动部342与第二连接部223配合带动第二操作机构22向分闸方向转动,同理,当位于漏电保护极3一侧的单个L极2分闸,第二操作机构22也通过连杆34驱动第一操作机构21进行分闸方向的转动,但在L极2进行分闸转动的过程中,第三联动部343并不会触发驱动臂312,因此,漏电保护极3的第三操作机构31无动作;
在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通过连杆34带动相邻两个L极2的操作机构共同向分闸方向转动,具体过程为,在发生漏电故障时,驱动臂312转动并通过触发第三联动部343使连杆34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联动部341与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联动部342与第二连接部223同时配合,驱动第一操作机构21、第二操作机构22同时逆时针转动分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锁扣211的下部设置第一连接部212,在第二复位件222设置第二连接部223,使得连杆34的第一联动部341低于第二联动部342,但连杆34不限于上述形状,且第一联动部341、第二联动部342以及第三联动部343的形状也可以相应调整。
在电磁线圈52的一侧预留有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安装空间位于漏电保护极3的下部,也就是对应于第三操作机构31的下方,在安装腔底壁开设与安装空间相对的槽口18,所述操作口由一个盖板14所封闭,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固定在盖板14对内的一侧并对应放置在安装空间内,在安装空间的边缘设置有卡合结构,由卡合结构将线路板36、电磁继电器35限位于安装空间内,如图6-8所示,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槽161、第二卡槽162以及至少一个挡板163,其中第一卡槽161与线路板36的边侧配合卡接,由挡板163定位线路板36,图6和8中设置有三个挡板163,每个挡板163用于定位线路板36的三条侧边,线路板36的另一条侧边与盖板14固定连接,其中两个相对的挡板163在安装空间内形成第一装配腔,由安装空间的剩余部分形成第二装配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装配腔与线路板36尺寸相匹配,使得层叠设置的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相互独立,另外,与安装空间对应的槽口18也可以根据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尺寸进行调整。
在所述漏电保护极3还设置有试验按钮回路装置33,所述试验按钮回路装置33包括试验回路和试验按钮,所述漏电试验按钮回路从断路器的主线路取电,试验按钮滑动装配于设置在漏电保护极3上部的按钮孔内,优选按钮孔与漏电手柄机构32分别设置在漏电保护极3上部的左右两端,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按压试验按钮以操作试验回路的导通或断开,试验回路沿漏电保护极3的上部以及边侧位置设置,以节省空间,利于接线,试验回路可以采用单断点、双断点以及其他结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多个隔板(13),多个隔板(13)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装配有一个断路器极,多个断路器极至少包括两个L极(2)和一个N极(4),位于两个断路器极之间的一个安装腔用于装配漏电保护极(3),所述L极(2)的操作机构与漏电保护极(3)的第三操作机构(31)联动连接,N极(4)包括N极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漏电保护极(3)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L极(2),由紧邻N极(4)的L极(2)的操作机构驱动N极触头机构,
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磁系统(5),所述电磁系统(5)包括至少两个线圈组件(51)和一个电磁线圈(52),每个线圈组件(51)对应设置于一个L极(2)内,电磁线圈(52)位于漏电保护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指示窗(17),每个指示窗(17)对应于一个L极(2)用于指示L极(2)的操作机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试验按钮回路装置(33),所述试验按钮回路装置(33)对应于漏电保护极(3)用于检验漏电保护极(3)是否正常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电保护极(3)内还设置有线路板(36)和电磁继电器(35),在所述漏电保护极(3)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漏电保护极(3)内部的槽口(18),所述槽口(18)由一个盖板(14)所封闭,线路板(36)和电磁继电器(35)固定于盖板(14)对内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极(3)还包括联动连接的漏电手柄机构(32)和第三操作机构(31),在未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手柄机构(32)位于合闸位置,在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手柄机构(32)摆动至分闸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五个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对应装配一个断路器极或一个漏电保护极(3),其中位于边侧的一个断路器极为N极(4),与N极(4)相邻的一个断路器极为设置有第二操作机构(22)的L极(2),远离N极(4)的两个断路器极为设置有第一操作机构(21)的L极(2),位于中间的一个安装腔内装配有漏电保护极(3),所述漏电保护极(3)包括位于电磁线圈(52)一侧的第三操作机构(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极(4)内设有N极触头机构,所述N极触头机构的N极动触头由第二操作机构(22)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极(4)内还设置有N极引弧板(42),所述N极引弧板(42)所在平面平行于N极(4)的隔板(13),N极引弧板(42)的第一端弯折形成N极静触板(421),在所述N极静触板(421)与N极动触头相对的一侧设置触点形成N极静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与N极动触头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电保护极(3)内还转动装配有连杆(34),所述连杆(34)将第一操作机构(21)、第二操作机构(22)以及第三操作机构(31)联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装配漏电保护极(3)的安装腔的内部宽度为18.8mm,位于漏电保护极(3)一侧的两个安装腔的内部宽度分别为14.4mm,用于安装远离N极(4)的两个L极(2),位于漏电保护极(3)另一侧的两个安装腔的内部总宽度为16.6mm,用于安装N极(4)和靠近N极(4)的一个L极(2),所述外壳的总宽度小于等于72mm。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线圈组件(51)的隔板(13)区域形成增厚部,由增厚部增加相邻两个线圈组件(51)之间的隔板(13)厚度以降低断路器的侧面温升,所述线圈组件(51)的宽度为13.4mm。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操作机构(31)包括转动装配的第三杠杆(311),所述第三杠杆(311)与转动装配于漏电保护极(3)的漏电手柄机构(32)联动连接,第三杠杆(311)与相邻的第一操作机构(21)、第二操作机构(22)联动,在第三杠杆(311)的一端设有驱动臂(312)。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21)包括第一杠杆以及转动装配于第一杠杆的第一锁扣(211)、第一跳扣,所述第一跳扣与第一锁扣(211)的一端搭扣配合,相邻两个第一锁扣(211)通过拼装轴(25)联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机构(22)包括第二杠杆以及转动装配于第二杠杆的第二跳扣、第二锁扣(221),第二跳扣、第二锁扣(221)的一端搭扣配合,第一锁扣(211)、第二锁扣(221)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线圈组件(51)的一端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51)包括支架(511)以及装配于支架(511)的线圈骨架(512),在所述线圈骨架(512)的外侧缠绕有线圈(513),在所述线圈骨架(512)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铁芯(514)和静铁芯(515),在所述静铁芯(515)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贯穿设置有推杆(516)和复位弹簧(517),所述推杆(516)的一端与动铁芯(514)连接,推杆(516)的另一端伸出静铁芯(515)之外,所述复位弹簧(517)套设于推杆(516)外侧,复位弹簧(517)的两端分别与动铁芯(514)、静铁芯(515)抵接。
CN202220183160.4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断路器 Active CN217061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3160.4U CN217061971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83160.4U CN217061971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1971U true CN217061971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83160.4U Active CN217061971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19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2851A (zh) * 2023-04-11 2023-05-09 徐州苏开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供电用的配电开关
WO2023138042A1 (zh) * 2022-01-21 2023-07-27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042A1 (zh) * 2022-01-21 2023-07-27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
CN116092851A (zh) * 2023-04-11 2023-05-09 徐州苏开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供电用的配电开关
CN116092851B (zh) * 2023-04-11 2023-06-09 徐州苏开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供电用的配电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6197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061947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061970U (zh) 一种线圈组件和断路器
CN217061989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3242437U (zh) 断路器
CN217444317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061822U (zh) 一种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和断路器
CN116504594A (zh) 一种断路器
CN21269509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116504595A (zh) 一种断路器
CN215869227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228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211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172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249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173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壳体结构
CN215869210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8101143U (zh) 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和断路器
CN212783282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JP2000003661A (ja) 漏電しゃ断器
CN21586922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586924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061984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706194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20710223U (zh) 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