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1264U -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1264U
CN217061264U CN202121482659.7U CN202121482659U CN217061264U CN 217061264 U CN217061264 U CN 217061264U CN 202121482659 U CN202121482659 U CN 202121482659U CN 217061264 U CN217061264 U CN 217061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icro
tamper
array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26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龙泉
杨志方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gong Image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gong Image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gong Image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gong Image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26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1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1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1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涉及防伪标签领域。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微透镜层、离型层、微图文层、镀层和胶层,微透镜层背离离型层的上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微图文层背离离型层的下表面具有微图文阵列,微透镜阵列和微图文阵列相对应,微透镜层和离型层之间的粘着力、微图文层和离型层之间的粘着力小于胶层的初粘力。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实现标签一次性防伪效果,避免使用后二次起标利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伪标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动态防伪膜是一类微透镜阵列与图像或文字阵列相结合的产品,采用微透镜阵列技术,并结合静态微缩图文来实现动态显示效果,动态效果明显,肉眼直观可见。动态防伪膜通常包括具有微透镜阵列和静态微缩图文结构的结构层,以及色层、胶层、底纸层,具有肉眼可见的动态防伪效果。此类型标签的微透镜阵列和静态微缩图文通常设置于同一结构层上,或者是微透镜阵列和静态微缩图文虽然设置于不同的结构层上,但是微透镜阵列的结构层和静态微缩图文的结构层之间结合较为紧密,为永久膜标签类型,微透镜阵列和静态微缩图文结合成一体,存在粘贴后被二次揭起再使用的风险,降低此类高端防伪标签的防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实现标签一次性防伪效果,避免使用后二次起标利用风险。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微透镜层、离型层、微图文层、镀层和胶层,微透镜层背离离型层的上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微图文层背离离型层的下表面具有微图文阵列,微透镜阵列和微图文阵列相对应,微透镜层和离型层之间的粘着力和/或微图文层和离型层之间的粘着力小于胶层的初粘力。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微透镜层和微图文层上下设置,且通过离型层复合在一起,用于复合微透镜层背离微透镜阵列的膜面与微图文层背离微图文阵列的膜面,不影响微透镜阵列和微图文阵列,微透镜阵列和微图文阵列相对应,从而形成具有完好动态效果的标签,丰富动态防伪标签防伪效果;镀层达到增强动态效果的目的,同时能避免胶层对动态效果的干扰;胶层位于镀层下方,主要起到标签粘黏作用。
离型层除了用于微透镜层、微图文层之间的复合,还用于二者的分离,即标签粘贴使用后起标时,微透镜层、微图文层会之间会发生分离,从而起到破标的目的,实现标签一次性防伪效果,避免使用后起标二次利用风险,能解决常规动态防伪标签使用后起标可重复使用的问题,大幅增加动态防伪标签仿造难度,提高防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透镜层包括叠加在一起的第一PET层和第一UV层,第一UV层背离第一PET层的表面形成微透镜阵列。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PET层不仅便于设置UV层,容易压印形成微透镜阵列,而且容易控制其与离型层之间的附着力,尤其是容易实现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ET层的厚度为10-20μm,第一UV层的厚度为8-20μm,微透镜阵列的凹槽深度为6-18μ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一定厚度的第一PET层能达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且不会影响微透镜阵列的效果;一定厚度的第一UV层以及一定深度的微透镜阵列能够形成较好的透镜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图文层包括叠加在一起的第二PET层和第二UV层,第二UV层背离第二PET层的表面形成微图文阵列。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PET层不仅便于设置UV层,容易压印形成微图文阵列,而且容易控制其与离型层之间的附着力,尤其是容易实现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PET层的厚度为10-20μm,第二UV层的厚度为5-10μm,微图文阵列的凹槽深度为1-4μ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一定厚度的第二PET层能达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且不会影响微图文阵列的效果;一定厚度的第二UV层以及一定深度的微微图文阵列能够形成较好的图文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离型层的材质为UV胶,厚度为2-4μm;或,离型层的材质为转移树脂,厚度为0.5-1μm;或,离型层的材质为离型剂,厚度为0.2-0.5μ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离型层的材质为UV胶、离型剂或转移树脂等具有一定结合力又能起到分离作用的材料,用于复合和分离微透镜层与微图文层,从而达到在标签粘贴后起标会破标的目的,标签起到一次性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还包括设置于微图文层和镀层之间的色层,色层填充于微图文阵列的凹槽内,且超出凹槽部分的厚度不超过0.3μ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色层位于微图文层具有微图文阵列的膜面下,色层主要填充微图文阵列的凹槽,且超出凹槽部分的厚度不超过0.3μm,主要作用是给微图文阵列着色,增加图文亮度和清晰度,使标签正面(微透镜层的上面)观看时,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有色动态图文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镀层为铝层;和/或,镀层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3142917530000031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铝层能够达到增强动态效果的目的,同时能避免胶层对动态效果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胶层的持粘力为0.3-0.8kgf/inch。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胶层的持粘力远大于离型层的破膜力,揭标时通过离型层复合在一起的微透镜层和微图文层会发生分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揭动态防伪产品,其包括底纸和至少一个第一方面提供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所有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通过胶层附着于底纸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揭动态防伪标签通过胶层附着于底纸上,容易揭起并贴合使用,使用后,无法再二次起标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日复出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揭动态防伪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10-微透镜层;111-第一PET层;112-第一UV层;120-离型层;130-微图文层;131-第二PET层;132-第二UV层;140-色层;150-镀层;160-胶层;200-防揭动态防伪产品;210-底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看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00,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微透镜层110、离型层120、微图文层130、色层140、镀层150和胶层160,微透镜层110背离离型层120的上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微图文层130背离离型层120的下表面具有微图文阵列,微透镜阵列和微图文阵列相对应,二者组合在一起形成动态效果,胶层160用于将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00粘贴于需要防伪的物品上,微透镜层110的上表面即为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00的正面。微透镜层110和离型层120之间的粘着力、微图文层130和离型层120之间的粘着力小于胶层160的初粘力,具体是胶层160和镀层150之间的粘接力、胶层160和被贴物(需要防伪的物品)之间的粘接力,这样在揭标(起标)时,会率先分离粘接力小的层结构,即只会揭起微透镜层110或者揭起微透镜层110和离型层120,实现微透镜层110和微图文层130之间的分离,从而实现标签一次性防伪效果。胶层160的持粘力通常为0.3-0.8kgf/inch,远大于离型层的破膜力。
需要说明的是,微透镜阵列是指透镜结构,比如菲涅尔透镜结构,微透镜阵列和微图文阵列相对应是指微透镜阵列焦距处在微图文阵列上,确保正面能看到清晰的动态效果。微透镜层110和微图文层130之间的复合过程是采用左右两侧双光标定位套位,确保微透镜阵列和微图文阵列套位精准,确保标签正面能看到完好的动态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微透镜层110包括叠加在一起的第一PET层111和第一UV层112,第一UV层112背离第一PET层111的表面形成微透镜阵列,第一UV层112的材质是UV胶,即采用UV胶压印、固化形成具有微透镜阵列的第一UV层112。第一PET层111的厚度为10-20μm,第一UV层112的厚度为8-20μm,微透镜阵列的凹槽深度为6-18μm。本实施例中,第一PET层111的厚度为15μm,第一UV层112的厚度为15μm,微透镜阵列的凹槽深度为12μm。
本申请实施例中,微图文层130包括叠加在一起的第二PET层131和第二UV层132,第二UV层132背离第二PET层131的表面形成微图文阵列,第二UV层132的材质是UV胶,即采用UV胶压印、固化形成具有微图文阵列的第二UV层132。第二PET层131的厚度为10-20μm,第二UV层132的厚度为5-10μm,微图文阵列的凹槽深度为1-4μm。本实施例中,第二PET层131的厚度为15μm,第二UV层132的厚度为8μm,微图文阵列的凹槽深度为3μm。
本申请实施例中,离型层120的材质为UV胶、离型剂、转移树脂或其他具有一定结合力又能起到分离作用的材料。如果采用UV胶形成离型层120,厚度一般为2-4μm;如果采用转移树脂形成离型层120,厚度一般为0.5-1μm;如果采用离型剂形成离型层120,厚度一般为0.2-0.5μm。本实施例中,离型层120的材质为UV胶,厚度为3μm。
本申请实施例中,色层140填充于微图文阵列的凹槽内,且超出凹槽部分的厚度不超过0.3μm。
本申请实施例中,镀层150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3142917530000071
本实施例中,镀层150为铝层,厚度为
Figure BDA0003142917530000072
为了实现微透镜层110和微图文层130之间的复合和分离,可以利用PET层表面的预涂面和非预涂面,结合UV胶与非预涂面附着差的特点,设置微透镜层110和微图文层130,以实现在标签使用后若发生起标,标签结构会发生分离现象,达到一次性效果。
本实施例中,微透镜层110的第一PET层111为双面均为预涂面的PET层,具有微透镜阵列的第一UV层112附着于第一PET层111的其中一预涂面,且附着牢固;微图文层130的第二PET层131的单面为预涂面,另一面为非预涂面,具有微图文阵列的第二UV层132附着于第二PET层131的预涂面,且附着牢固;但是第二PET层131的非预涂面通过UV胶(离型层120)与第一PET层111复合在一起,由于UV胶与非预涂面的附着较差,从而起到使用后起标时结构分离作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微透镜层110的第一PET层111的单面为预涂面,另一面为非预涂面,具有微透镜阵列的第一UV层112附着于第一PET层111的预涂面,且附着牢固;微图文层130的第二PET层131为双面均为预涂面的PET层,具有微图文阵列的第二UV层132附着于第二PET层131的其中一预涂面,且附着牢固;第一PET层111的非预涂面通过UV胶(离型层120)与第二PET层131的预涂层复合在一起,由于UV胶与非预涂面的附着较差,从而起到使用后起标时结构分离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型层120的材质还可以为离型剂或转移树脂,微透镜层110和微图文层130按照上述方案设计,同样能通过离型剂或转移树脂复合在一起,但同样由于离型剂相对于非预涂层分离作用强的特性,或转移树脂相对于非预涂层转移效果的特性,从而起到使用后起标时结构分离作用。
第二实施例
请参看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揭动态防伪产品200,其包括底纸210和至少一个第一实施例中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00,所有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00通过胶层160附着于底纸210上,具体地,若干个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00附着于底纸210上,底纸210采用80g硅油底纸210,为标签附着载体,便于将防揭动态防伪标签100整体取下,并粘附于物品表面。
从防揭动态防伪产品200的层结构上看,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微透镜层110、离型层120、微图文层130、色层140、镀层150、胶层160、底纸210。该防揭动态防伪产品200的制备过程如下:
在双面预涂面的第一PET层111的一预涂面采用UV胶压印微透镜阵列固化形成第一UV层112,得到微透镜层110;在单面预涂面的第二PET层131的预涂面采用UV胶压印微透镜阵列固化形成第二UV层132,得到微图文层130。
使用UV胶将微透镜层110背离第一UV层112的预涂面与微图文层130的非预涂面复合在一起,UV胶对应形成离型层120,复合过程微透镜层110和微图文层130采用纵向纠偏和左右两侧双光标横向定位套位,确保微透镜阵列与微图文阵列套位精准,同时通过控制各涂层厚度来限定总厚度,使微图文阵列处在微透镜阵列的焦距附近,确保微透镜面能看到完好清晰的动态效果。
采用低涂布量工艺在微图文层130具有微图文阵列的一面刮涂深色涂料形成色层140,从而对微图文层130上色,使标签正面观看时,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有色动态图文,增加图文亮度和清晰度。
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色层140表面镀铝形成铝层,铝层增强动态效果和亮度的目的,同时能避免胶层160对动态效果的干扰。
采用压敏胶涂胶工艺,在铝层表面涂胶,边涂胶边复合硅油底纸210,主要起到标签粘黏作用,压敏胶初粘力滚球法测试的测试值为3#ball,粘着力远大于离型层120的破膜力,模切得到单个一次性的防揭动态防伪产品200。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实现标签一次性防伪效果,避免使用后二次起标利用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微透镜层、离型层、微图文层、镀层和胶层,所述微透镜层背离所述离型层的上表面具有微透镜阵列,所述微图文层背离所述离型层的下表面具有微图文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微图文阵列相对应,所述微透镜层和所述离型层之间的粘着力、所述微图文层和所述离型层之间的粘着力小于所述胶层的初粘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层包括叠加在一起的第一PET层和第一UV层,所述第一UV层背离所述第一PET层的表面形成所述微透镜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第一UV层的厚度为8-20μm,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凹槽深度为6-1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图文层包括叠加在一起的第二PET层和第二UV层,所述第二UV层背离所述第二PET层的表面形成所述微图文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T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第二UV层的厚度为5-10μm,所述微图文阵列的凹槽深度为1-4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的材质为UV胶,厚度为2-4μm;或,所述离型层的材质为转移树脂,厚度为0.5-1μm;或,所述离型层的材质为离型剂,厚度为0.2-0.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微图文层和所述镀层之间的色层,所述色层填充于所述微图文阵列的凹槽内,且超出凹槽部分的厚度不超过0.3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为铝层;和/或,所述镀层的厚度为
Figure FDA00031429175200000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的初粘力为0.3-0.8kgf/inch。
10.一种防揭动态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纸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揭动态防伪标签,所有的所述防揭动态防伪标签通过所述胶层附着于所述底纸上。
CN202121482659.7U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Active CN217061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2659.7U CN217061264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2659.7U CN217061264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1264U true CN217061264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4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2659.7U Active CN217061264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1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0271B2 (en) Label for decorating a bottle, bott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such a label
CN203325345U (zh) 复合一体式微透镜防伪标识
CN105723439A (zh) 利用多个纳米结构及立体透镜的真品确认用标签
CN101802121A (zh) 一种制作标签层压制品的方法
US20030150148A1 (en) Cellulose film label with tactile feel
CN217061264U (zh) 一种防揭动态防伪标签及产品
CN107458686B (zh) 一种防伪香烟包装盒
JP2004070272A (ja) 積層ラベ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80188A (zh) 承载多维图像的分发器
CN201765751U (zh) 微透镜防伪标识
JP3153236U (ja) クリアファイル
CN201435178Y (zh) 塑膜镂空物流防伪标识
US20020135873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1305483B1 (ko) 반짝이시트 제조방법
KR200401235Y1 (ko) 상변화 입체광고 인쇄시트
CN114023182A (zh) 一种浮雕烫金标签的制作方法
CN216449842U (zh) 一种具有动态立体效果的易碎并可转移的安全薄膜
JP4219833B2 (ja) 立体感を呈する表示物
CN207134043U (zh) 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结构
CN213458712U (zh) 烫金油墨复合标签及标签组件
CN217386559U (zh) 一种双动态防伪膜以及双动态防伪标签
CN214476007U (zh) 一种双面水贴花防伪标签
CN216849099U (zh) 一种数码标基材和数码标贴
KR200396846Y1 (ko) 광고용 실사스크린
CN217880643U (zh) 撕开显字/图且不留痕的防伪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