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0010U -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 Google Patents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0010U
CN217060010U CN202220374388.1U CN202220374388U CN217060010U CN 217060010 U CN217060010 U CN 217060010U CN 202220374388 U CN202220374388 U CN 202220374388U CN 217060010 U CN217060010 U CN 217060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ample holder
sample
pipeline
pneu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43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锐
马玉龙
何敏铭
徐春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yi Quantu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instru and Quantumtech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instru and Quantumtech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instru and Quantumtech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43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0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0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0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运输系统和具有气动运输系统的核磁共振谱仪,所述气动运输系统包括:运输管,所述运输管具有运输通道,所述运输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外部常导通;用于盛放样品的样品托,所述样品托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运输通道内;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其中,所述驱动泵用于调节所述样品托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侧的气压,以驱动所述样品托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样品托受到气压的推动力可在运输通道内移动,进而可以控制运输通道中样品托的位置,通过控制压差即可将样品托移动至所需位置完成取样、换样等操作,极大的降低操作复杂程度,提高实验效率。

Description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样品运输系统机构多采用机械式结构,其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在一些特殊环境如超低场核磁共振谱仪的无磁环境中无法使用,实验人员无法通过样品运输系统机构取样和换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所述气动运输系统能实现在特殊的应用场景中样品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气动运输系统的核磁共振谱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包括:运输管,所述运输管具有运输通道,所述运输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外部常导通;用于盛放样品的样品托,所述样品托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运输通道内;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其中,所述驱动泵用于调节所述样品托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侧的气压,以驱动所述样品托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通过运输通道的第一开口与外部常导通,第二开口与驱动泵相连,可改变运输通道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压差,而样品托设于运输通道内,样品托受到气压的推动力可在运输通道内移动,进而可以控制运输通道中样品托的位置,通过控制压差即可将样品托移动至所需位置完成取样、换样等操作,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极大的降低操作复杂程度,提高实验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外部相连,且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驱动泵相连,所述气动运输系统具有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管路导通且所述第二管路阻断,以使所述样品托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移动;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管路阻断且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驱动泵能够调节所述样品托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侧的气压,以驱动所述样品托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路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导通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所述三通电磁阀连通所述驱动泵和外部,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三通电磁阀连通所述驱动泵和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驱动泵均处于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动运输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路设有流量开关,所述流量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路设有过滤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运输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开口形成于所述运输通道的下端,所述第二开口形成于所述运输通道的上端,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所述样品托在重力作用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磁共振谱仪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的第一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的第二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动运输系统100;
运输管10;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
样品托20;
驱动泵30;
第一管路50;第一电磁阀51;过滤器52;
第二管路60;第二电磁阀61;流量开关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10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100可以包括:运输管10、样品托20和驱动泵30。
具体而言,运输管10具有运输通道,运输通道具有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第一开口11与外部常导通,运输管10内靠近第一开口11的气体可以与外部的气体相导通,并可以相互流动,换言之,第一开口11处和外部的气压值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为运输通道下端的开口(如图1所示的下端),外部为核磁共振谱仪的检测腔,而检测腔内的气压为常压,运输管10的第一开口11位于检测腔内,即运输管10 的第一开口11处的气压与检测腔内的气压相同,皆为常压。继续如图1所示,样品托 20设于运输通道内,并且样品托20可沿运输通道移动。具体而言,样品托20内可以放置所需检测的样品,而样品托20可在运输通道内移动,通过改变运输通道中样品托20 的位置进而改变样品的位置,以满足实验换样和检测环境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样品托20移动至运输管10的第二开口12处进行取样和换样,再将完成换样后的样品托20移动至第一开口11处完成样品的检测,操作简便,提高实验效率。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泵30与第二开口12相连,驱动泵30可用于调节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即调节运输通道位于第二开口12与样品托20之间的区域的气压,使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为设定值。具体而言,启动驱动泵30后可以形成一定的气压,而驱动泵30与第二开口12相连,通过气体流通作用,驱动泵30形成的气压与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相同,并且使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异于靠近第一开口11侧的气压,进而在压差作用下驱动样品托20在运输管10内移动,以此改变样品托20内样品的位置,以满足实验中各种操作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泵30可以为真空泵,真空泵与第二开口12相连通,真空泵运行后可以使第二开口12处的气压为负压,换言之,第二开口12处的气压小于与外部导通的第一开口11处的气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启动驱动泵30,使样品托20在气压差的驱动下朝向第二开口12移动,进而样品同样朝向第二开口12移动,以满足实验需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竖直高度高于第二开口12,驱动泵30可以形成正压,使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压力大于靠近第一开口11侧的压力,样品托20 可在气压驱动下朝向第一开口11移动。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泵30既可以形成正压也可以形成负压,即样品托20可以在气压作用下朝向第一开口11移动,或者朝向第二开口12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驱动泵30的类型不做特殊限制。相较而言,在驱动泵30为真空泵的实施例中,驱动泵30驱动样品托20移动过程中,不会向运输通道内输送气体,有利于减少灰尘等杂质进入运输通道,从而有利于样品托20移动的顺畅性和检测的准确性。并且可以使气动运输系统100与检测环境的配合结构更为简单,进而降低实验装置的布置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100,通过运输通道的第一开口11与外部常导通,第二开口12与驱动泵30相连,可改变运输通道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压差,而样品托20设于运输通道内,样品托20受到气压的推动力可在运输通道内移动,进而可以控制运输通道中样品托20的位置,通过控制压差即可将样品托20移动至所需位置完成取样、换样等操作,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极大的降低操作复杂程度,提高实验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二开口12可通过第一管路50与外部相连,且通过第二管路60与驱动泵30相连。即样品托20靠近第一开口11侧的压力,在第二开口12通过第一管路50与外部导通的状态下与外部的压力相同,在第二开口12 通过第二管路60与驱动泵30导通的状态下能够通过驱动泵30调节气压。
此外,气动运输系统100具有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具体而言,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一管路50导通且第二管路60阻断。即第二开口12通过第一管路50与外部相连通,外部的气体可通过第二开口12流通至运输管10内;而第二管路60阻断,与第二管路60相连的驱动泵30无法调节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在该运行状态下样品托20两侧的气压相同可向第一开口11移动,以满足实验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输管10的第一开口11位于核磁共振谱仪的检测腔(图中未示出)内,在第一运行状态下核磁共振谱仪可对样品托20内的样品进行检测,该过程操作简便,可提高实验的效率。
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一管路50阻断且第二管路60连通,即第二开口12与外部不连通,外部与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体无法实现流通;而第二管路60连通,第二开口12通过第二管路60与驱动泵30相连通,进而驱动泵30能够调节样品托20 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使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异于样品托20靠近第一开口11侧的气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泵30使第二开口12处形成负压,使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小于靠近第一开口11侧的气压,以驱动样品托20向第二开口12移动,在第二运行状态下可完成样品的取样、换样,该过程操作简便,可提高实验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50设有第一电磁阀51,第一电磁阀51可用于控制第一管路50的导通状态。其中,第一电磁阀51控制第一管路50导通的状态下,第二开口12可与外部相连,可实现气体的交换,保证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 侧的气压与外部相同;第一电磁阀51控制第一管路50阻断的状态下,第二开口12与外部不连通,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可以异于外部的气压,以使样品托20 能够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移动,以满足在一定状态下实验的需求。
继续如图1所示,第二管路60设有第二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61可用于控制第二管路60的导通状态。其中,第二电磁阀61控制第二管路60导通的状态下,第二开口 12与驱动泵30连通,通过驱动泵30可改变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第二电磁阀61控制第二管路60阻断的状态下,驱动泵30与第二开口12断开,驱动泵30 无法调节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压力,样品托20靠近第一开口11侧的气压与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可以相异,以满足在一定状态下实验的需求。
与其他普通阀体或者其他通断控制装置相比,第一电磁阀51和第二电磁阀61为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电即可控制导通状态,控制方法简单,且导通状态切换灵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电磁阀61为三通电磁阀,三通电磁阀具有三个流通道,三个流通道可以与驱动泵30、外部、第二开口12相连,以满足不同运行状态的需求。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运行状态下,三通电磁阀连通驱动泵30和外部,外部的空气可以流通进入驱动泵30,同时,使驱动泵30与第二开口12不连通,进而驱动泵 30工作不会影响到第二开口12的气压。
如图2所示,在第二运行状态下,三通电磁阀连通驱动泵30与第二开口12,通过驱动泵30可以改变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以满足实验需求,同时,三通电磁阀与外部不连通,以保证驱动泵30能够精准调节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以满足实验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驱动泵30通电工作,可控制三通电磁阀断电,第一电磁阀51断电,设有第一电磁阀51的第一管路50与外部导通,进而使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与外部连通,三通电磁阀使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与驱动泵30 断开,同时,三通电磁阀使驱动泵30与外部导通。样品托20两侧无压差,样品托20 可在运输管10内移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驱动泵30通电工作,可控制三通电磁阀通电,第一电磁阀51通电,第一电磁阀51使第一管路50与外部阻断,而三通电磁阀使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通过第二管路60与驱动泵30导通,驱动泵30可以改变第二开口12处的气压,使第二开口12处的气压异于第一开口11处的气压,进而样品托20 可在气压作用下在运输管10内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电磁阀61为三通电磁阀,在第一运行状态下,当三通电磁阀使驱动泵30与外部连通时,外部的气体可以流通至驱动泵30;在第二运行状态下,当三通电磁阀使驱动泵30与第二开口12连通时,运输通道内样品托 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体可流通至驱动泵30。
由此,在第一运行状态或第二运行状态下,驱动泵30皆可以与气体连通,从而驱动泵30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并且避免驱动泵30在实验过程中反复开启和关闭而降低驱动泵3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气动运输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控制组件,第一电磁阀51和第二电磁阀61分别与控制组件电连接,通过控制组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51和第二电磁阀61的工作状态,实现气动运输系统100的自动化。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控制组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51的通断电状态,以切换第一管路50和第二管路60的导通状态。例如,控制第一电磁阀51断电,以使第一管路50导通,并且控制第二电磁阀61断电,以使第二管路60断开,即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与外部连通,此时气动运输系统100处于第一运行状态。
此外,控制组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51通电,以使第一管路50断开,并且控制第二电磁阀61通电,以使第二管路60导通,即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与驱动泵30 连通,此时气动运输系统100处于第二运行状态。
通过控制组件即可自动切换气动运输系统100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使气动运输系统100能够自动化工作,进而保证实验过程中能快速、便捷、简单地取样与换样,提高实验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为上层硬件系统,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或者其他硬件板卡,通过上层硬件系统控制电磁阀线圈通电、断电,切换电磁阀的流通通道,从而改变第一管路50和第二管路60的导通状态,进而改变气动运输系统100的运行状态,满足实验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管路60可以设有流量开关63,流量开关63可以用于控制第二管路60的流量,以调节样品托20两侧的气压差大小。
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泵30在工作中能使第二管路60形成负压,当气动运输系统100处于第二运行状态,第一管路50阻断且第二管路60连通,即驱动泵30 与第二开口12相连通,驱动泵30可以调节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的气压,而样品托20靠近第一开口11的一端与外部相连通,样品托20可以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第二开口12处移动。
具体地,流量开关63设于第二管路60,当流量开关63控制第二管路60的流量较小时,样品托20两侧的气压差较小,样品托20的移动速度较慢。当流量开关63控制第二管路60的流量较大时,样品托20两侧的气压差较大,样品托20的移动速度较快。由此,可以通过流量开关63调节样品托20移动的速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流量开关63可为数字显示,并带模拟量输出,通过手动调节即可控制流量大小,进而根据数显值校核、标定,将样品托20调整至合适的升降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管路50设有过滤器52,过滤器52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避免外部气体中杂质进入第一管路50和运输管10,一方面避免杂质进入运输管10内对样品托20移动顺畅性造成干扰,保证实验进程和实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外部杂质进入运输管10内影响检测的结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运输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一开口11位于运输通道的下端,第二开口12位于运输通道的上端。样品托20设于竖直延伸的运输通道内,样品托20可在运输通道内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一管路50导通且第二管路60阻断,样品托20上下两侧无压差,样品托20可以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朝向第一开口11移动,即向下移动,无需借用其他结构或装置驱动样品托20移动,使气动运输系统100的结构更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泵30为真空泵,当气动运输系统100处于第二运行状态时,真空泵可在第二管路60中形成负压,而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二开口12处与真空泵连通,且第二开口12与外部不连通,而样品托20靠近第一开口11侧与外部连通,样品托20 可以在压差作用向第二开口12移动,即向上移动,以运输样品托20内的样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磁共振谱仪,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运输系统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磁共振谱仪,第一开口11位于核磁共振谱仪的检测腔内,通过运输通道的第一开口11与外部常导通,第二开口12与驱动泵30相连,可改变运输通道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压差,而样品托20设于运输通道内,样品托20受到气压的推动力可在运输通道内移动,进而可以控制运输通道中样品托20的位置,通过控制压差即可将样品托20移动至所需位置完成取样、换样等操作,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极大的降低操作复杂程度,提高实验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核磁共振谱仪为超低场核酸共振谱仪,气动运输系100能够满足超低场核磁共振谱仪的无磁环境的样品运输需求。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核磁共振谱仪,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样品托20包括标准核磁管、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组成。其中标准核磁管内可以装载检测样品,标准核磁管穿过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的中心圆孔,通过工装,以设定的相对位置使用胶水使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与标准核磁管粘合在一起运输管10 内设有上限位台阶和下限位台阶。
如图1和图2所示,核磁共振谱仪具有检测腔。运输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运输管10的下端伸入检测腔内。当实验开始时,启动气动运输系统100,真空泵开始工作,控制组件控制气动运输系统100处于第二运行状态,三通电磁阀使第二管路60连通真空泵与第二开口12,并且第一电磁阀51阻断第一管路50,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 侧产生负压,而第一开口11处与检测腔气压相同为常压,由此产生的压差使样品托20 受到竖直向上的推力,在运输管10内朝向第二开口12运动,并在移动至上限位块与上限位台阶相抵时停止,此时可完成取样和换样。
当检测样品时,如图1所示,控制组件控制气动运输系统100处于第一运行状态,真空泵工作。第一电磁阀51使第一管路50导通,样品托20靠近第二开口12侧与外部连通,并且三通电磁阀使真空泵与第二开口12不连通,而样品托20靠近第一开口11 侧与检测腔连通,样品托20上下无压差,运输管10呈竖直方向布置(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样品托20可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下限位块与下限位台阶相抵,此时样品托20内的样品位于检测腔内,可以进行样品的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核磁共振谱仪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输管,所述运输管具有运输通道,所述运输通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外部常导通;
用于盛放样品的样品托,所述样品托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运输通道内;
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其中,
所述驱动泵用于调节所述样品托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侧的气压,以驱动所述样品托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外部相连,且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驱动泵相连,所述气动运输系统具有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
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管路导通且所述第二管路阻断,以使所述样品托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移动;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管路阻断且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驱动泵能够调节所述样品托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侧的气压,以驱动所述样品托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导通状态;
所述第二管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
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所述三通电磁阀连通所述驱动泵和外部,
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三通电磁阀连通所述驱动泵和所述第二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下,所述驱动泵均处于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设有流量开关,所述流量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设有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开口形成于所述运输通道的下端,所述第二开口形成于所述运输通道的上端,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所述样品托在重力作用下移动。
10.一种核磁共振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运输系统。
CN202220374388.1U 2022-02-23 2022-02-23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Active CN217060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4388.1U CN217060010U (zh) 2022-02-23 2022-02-23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4388.1U CN217060010U (zh) 2022-02-23 2022-02-23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0010U true CN217060010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6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4388.1U Active CN217060010U (zh) 2022-02-23 2022-02-23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0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1716B1 (en) Processing chamber with rapid wafer exchange
CN1971870A (zh) 被处理体的取出方法、程序存储介质及载置机构
CN101216058B (zh) 控制双作用气缸活塞移动速度的装置
KR101035101B1 (ko) 이단 에어콘트롤 밸브
CN217060010U (zh) 气动运输系统和核磁共振谱仪
CN214114169U (zh) 真空吸附系统及工件搬运装置
CN104528381A (zh) 单相电能表及周转纸箱的移载集成装置
CN113895955B (zh) 一种兼容dtro导流盘和cdro导流盘的上料设备
CN113097115B (zh) 半导体工艺设备及装卸腔室
JP6180209B2 (ja) 漏洩検知装置
CN108058184B (zh) 一种用于夹钳换接的电磁吸附式换接装置
CN115013562B (zh) 气路切换组件和气路系统
CN111668086B (zh) 半导体设备及其供气控制方法
CN110168381B (zh) 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装置的废液方法、以及三通电磁阀
CN115116915A (zh) 磁控晶圆传输机构及传输方法
CN107083331B (zh)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气体动态混合装置与方法
CN110873660A (zh) 一种磁分离装置、磁分离方法及样本分析装置
CN218299772U (zh) 磁控晶圆传输机构
CN219990613U (zh) 搬运设备
CN220391734U (zh) 实时打印标签的吹贴贴标机构
CN220596286U (zh) 一种吸盘吸取装置
JP2016060006A (ja) ワーク吸着保持機構
CN220316525U (zh) 气源装置及动子
KR101143447B1 (ko) 진공흡착용 절환밸브
CN113483143B (zh) 响应快速精准的分程式执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88 floor 1-4, zone a, building E2,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oyi Quantu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floor 1-4, zone a, building E2,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oyi Quantum (Hefe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