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8027U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8027U
CN217058027U CN202090000588.XU CN202090000588U CN217058027U CN 217058027 U CN217058027 U CN 217058027U CN 202090000588 U CN202090000588 U CN 202090000588U CN 217058027 U CN217058027 U CN 217058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liquid
condensers
outdoor unit
refrigeration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900005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裕昭
小泽光辅
松本宪二郎
村濑允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8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8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的室外机(2)具备:多个冷凝器(6);以及多个受液器(7),设置为与多个冷凝器(6)相同数量,与各个冷凝器(6)的出口连接。并且,多个冷凝器(6)在制冷剂的入口侧相互连接,并且在制冷剂的出口侧与对应的受液器(7)单独地连接,多个受液器(7)在比制冷剂的入口靠设置状态下的下方设置有制冷剂的出口。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制冷循环装置通过配管将制冷机(冷凝单元)等的室外机与陈列柜、空调机等的室内机之间连接而使制冷剂循环。此时,在冷凝器的出口侧,制冷剂有时成为气液混合状态,但为了有效地利用制冷循环装置,优选将制冷剂以液体状态输送至配置于冷凝器的后级侧的过冷却器。因此,一般情况下,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在冷凝器的出口侧设置受液器,由此将制冷剂以液体状态向后级侧输送。该受液器例如也被称作接受器(receiver)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798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有时在室外机设置多个冷凝器。并且,根据所连接的室内机等的负载装置的规格、配管长度,为了接受从多个冷凝器供给的制冷剂,有时需要大容量的受液器。
但是,受液器例如由于对高压气体保安法的应对、制造设备的大小的限制等,有时难以简单地大容量化。此外,即使单纯增加受液器的数量来确保所需要的容量,也难以对多个受液器均等地分配气液。即,当将受液器大容量化时,有可能导致制造上的困难性、构造的复杂化。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在具备多个冷凝器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向冷凝器的后级侧输送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具备:多个冷凝器;以及多个受液器,设置为与多个冷凝器相同数量,与各个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多个冷凝器在制冷剂的入口侧相互连接,并且在制冷剂的出口侧与对应的受液器单独地连接,多个受液器在比制冷剂的入口靠设置状态下的下方设置有制冷剂的出口,在制冷剂的出口侧相互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受液器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受液器的设置方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室外机2以及作为负载装置的室内机3。这些室外机2与室内机3之间通过供制冷剂循环的外部配管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空调用的制冷循环装置1,但室外机2也能够应用于设备的冷却及陈列柜中的物品的冷却用等所谓的制冷机(冷凝单元)能够应对的其他用途。
另外,在图1中为了简化说明而示出具备一个室内机3的例子,但也能够形成为设置多个室内机3等、连接多个负载装置的结构。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室外机2与室内机3之间也通过控制用的电气配线连接。
室外机2在框体5内具备多个冷凝器6、与冷凝器6相同数量的受液器7、以及一个过冷却器8等。冷凝器6由所谓的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相同的大小。即,设置多个、例如3个(参照图3)由相同的尺寸构成且具有相同的容量、相同的热交换面积的冷凝器7。各冷凝器6在图1中表示为“IN”的制冷剂的入口侧经由分支配管20相互并联连接,并且在图1中表示为“OUT”的制冷剂的出口侧,通过制冷剂配管21而与对应的受液器7单独地直接连接。
也就是说,构成为从各冷凝器6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对应的一个受液器7。此时,从冷凝器6流出的制冷剂有时会成为气液混合状态。该受液器7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设置状态下的上方侧设置有图1中表示为“IN”的制冷剂的入口,在比入口靠下方侧设置有图1中表示为“OUT”的制冷剂的出口。
因此,如图2所示,当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如箭头F1所示那样从冷凝器6侧流入受液器7时,液体状态的制冷剂(R)因重力而积存在受液器7的下方侧。也就是说,制冷剂在受液器7的内部中气液分离。并且,积存在出口侧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如箭头F2所示那样通过出口从受液器7流出。由此,向受液器7的后级侧输送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此时,各受液器7的筒体长度为600mm~700mm,其外形(D)形成为不超过160mm的大小。此外,通过采用设置多个受液器7的结构,各个受液器7所需的容积也变小。因此,各受液器7在高压气体保安法中划分为配管和简单的容器。即,通过设为比较小的容积,能够提高耐压性能。各受液器7在制冷剂的出口侧相互连接。
在受液器7的出口侧设置有经由合流配管22连接的过冷却器8。过冷却器8由所谓的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构成,从各受液器7流出的制冷剂、即在各受液器7的内部中被气液分离的制冷剂中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即,制冷剂以液体状态被输送至设置于冷凝器6的后级侧的过冷却器8。
经由过冷却器8的制冷剂通过外部配管4被输送至室内机3。室内机3具备膨胀装置13、室内侧热交换器3a、送风风扇3b以及室内侧控制单元3c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室内侧热交换器3a作为使由膨胀装置13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的空调用的蒸发器发挥机能。但是,室内机3的结构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经由室内机3的制冷剂通过外部配管4返回到室外机2。在该室外机2设置有储液器9、并联连接的两个压缩机10、油分离器11以及控制单元12等。通过外部配管4返回到室外机2的制冷剂在由储液器9气液分离的状态下由两个压缩机10压缩,再由油分离器11除去油分,之后,经由分支配管20流入各冷凝器6。
此时,各冷凝器6具备同等的热交换性能,也就是说,其形状等大致相同。因此,经由油分离器11的制冷剂均等地流入各冷凝器6。另外,大致相同包括一致的状态以及收敛在预先决定的允许范围内的状态。并且,通过设置于室外机2的控制单元12、以及设置于室内机3的室内侧控制单元3c对各设备进行控制,使制冷剂在室外机2与室内机3之间循环,由此制冷循环装置1动作。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冷凝器6的出口侧,制冷剂有时会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利用制冷循环装置1,优选将制冷剂以液体状态输送至配置于冷凝器6的后级侧的过冷却器8。
但是,受液器7例如由于针对与耐压相关的安全性的应对、制造设备的大小的限制等,有时难以简单地大容量化。此外,即使单纯地增加受液器7的数量,也难以将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从一个冷凝器6对多个受液器7或者从多个冷凝器6对多个受液器7均等地分配气液。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在具备多个冷凝器6的结构中,不会导致受液器7的大容量化,能够向冷凝器6的后级侧输送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2具备多个冷凝器6以及多个受液器7。并且,各冷凝器6与一个受液器7分别连接。即,在冷凝器6与受液器7之间的路径不配置制冷剂的分配用或者流量调整用的机构、构造或者部件,而通过制冷剂配管21直接连接。此处,优选多个制冷剂配管21分别以大致相同的配管长度形成,优选最长的制冷剂配管为最短的制冷剂配管21的2倍以下。
由此,与例如从一个冷凝器6对多个受液器7分配制冷剂或者从多个冷凝器6对一个受液器7分配制冷剂的情况不同,能够将配置均等地分配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的气液的阀等的必要性本身消除。
此时,各受液器7在设置状态下,在比制冷剂的入口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制冷剂的出口。因此,在受液器7的出口侧因重力而积存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因此,向受液器7的后级侧流出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并且,各冷凝器6具备同等的热交换性能,此外,各受液器7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容量)和形状(尺寸),因此,从各受液器7以大致相同的流量流出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因此,对于与相互连接的多个受液器7的出口侧连接的过冷却器8,即使在受液器7的出口侧不进行制冷剂的分配,并且不进行制冷剂的流量调整,也能够供给从各受液器7均等地流出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由此,在受液器7与过冷却器8之间的路径中,也不需要配置制冷剂的分配用或者流量调整用的机构、构造或者部件,能够将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输送至过冷却器8,能够有效地利用制冷循环装置1。
此外,通过采用设置多个受液器7的结构,与设置一个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对地减小各受液器7的大小。由此,难以受到制造设备的大小的限制,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此外,通过使受液器7分散,将各受液器7的尺寸、容量设为规定以下,由此能够提高作为设备的耐压性,提高安全性。尤其是例如也能够将受液器7形成为被分类为高压气体保安法中的配管、简单的容器的大小,与被分类为压力容器的大小的情况相比,能够缓和遵守高压气体安全法时的条件。
尤其地,在通过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中,将贮存压缩机排出压力为0.2MPa以上的制冷剂的受液器7的主体部长度设为1000mm以下、将内径设为200mm以下、内容积设为0.04m^3以下,由此能够作为高压气体保安法中的简单的容器加以处理。即,通过设为适于这样的条件的受液器7,能够确保耐压性,并且也能够简化制造时进行的安全性试验等,能够使制造工序整体高效,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也能够在用于设备使用的安装后简化定期的安保检查或者不需要实施检查,能够降低作为设备的运用成本。
此外,通过采用与这样分散的受液器7对应地分散冷凝器6并相对于各受液器7一对一地连接的结构,也能够提高制冷剂的分流性,作为制冷循环系统的动作顺畅。
此外,通过使受液器7小型化,能够提高室外机2的内部的配置的自由度。并且,通过提高配置的自由度,能够抑制室外机2的性能的降低。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室外机2的框体5内收纳有冷凝器6、压缩机10、储液器9、压缩机10、油分离器11以及控制单元12等。
此时,假设在设置一个大型受液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大型受液器配置在某个冷凝器6的侧面即风路上,有可能导致该冷凝器6的热交换性能的降低。换言之,在设置一个大型受液器的结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各冷凝器6的热交换性能上产生偏差。
与此相对,在设置多个小型的各受液器7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例如容易相对于图示左侧的两个冷凝器6以均等的位置关系配置等等,能够降低在冷凝器6的热交换性能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并且,如果在冷凝器6的热交换性能上不产生偏差,则能够向对应的各受液器7同样地流入制冷剂,并且从各受液器7均等地流出制冷剂。因此,即使在通过多个冷凝器6以及多个受液器7暂时地分支制冷剂的路径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设置制冷剂的分配用、流量调整的构造等而向过冷却器8适当地输送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室外机2具备:多个冷凝器6;以及多个受液器7,设置为与多个冷凝器6相同数量,相对于各个冷凝器6一对一地连接。并且,多个冷凝器6在制冷剂的入口侧相互连接,并且在制冷剂的出口侧与对应的受液器7单独地连接,多个受液器7在比制冷剂的入口靠设置状态下的下方设置有制冷剂的出口。
由此,从一个冷凝器6对一个受液器7流出制冷剂,因此,不需要进行制冷剂的分配、流量调整。因而,在具备多个冷凝器6的结构中,能够向冷凝器6的后级侧容易地输送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此外,通过采用设置多个受液器7的结构,能够减小一个受液器7的容积。因而,不会导致受液器7的大容量化。进而,向框体5内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因此,例如能够避免相对于一个冷凝器6堵塞其风路的状况,能够抑制热交换性能偏差等。
室外机2具备过冷却器8。并且,过冷却器8与相互连接的多个受液器7的出口侧连接。由此,向过冷却器8供给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能够有效地利用制冷循环装置1。
室外机2在冷凝器6与受液器7之间的路径不配置制冷剂的分配用或者流量调整用的机构、构造或者部件。由此,不会导致配管、构造的复杂化。
在室外机2中,多个冷凝器6形成为相同容量,成为共同的热交换性能,并且多个受液器7形成为相同容量。由此,在制冷剂的路径暂时分支的情况下,能够使各路径的制冷剂流量均等。
此外,换言之,冷凝器6的容量与受液器7的容量的容量比在一对一地连接的多个冷凝器6和多个受液器7中形成为相同的容量比。即,构成为在设为一个冷凝器6的容量a、与该冷凝器6的出口连接的受液器7的容量b的情况下,其他成对连接的冷凝器6与受液器7的容积比也成为a:b。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室外机2用作制冷设备用或者制冷空调用的所谓制冷机(冷凝单元)的例子,但也能够用于通过设置改变制冷剂的流动的三通阀等能够进行冷却(制冷)运转与加热(制热)运转的所谓的室外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冷凝器;以及
多个受液器,设置为与多个上述冷凝器相同数量,与各个上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多个上述冷凝器在制冷剂的入口侧相互连接,并且在制冷剂的出口侧与对应的上述受液器单独地连接,
多个上述受液器在比制冷剂的入口靠设置状态下的下方设置有制冷剂的出口,在制冷剂的出口侧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具备过冷却器,
上述过冷却器与相互连接的多个上述受液器的出口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上述冷凝器与上述受液器之间的路径通过制冷剂配管直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上述冷凝器的容量与上述受液器的容量的容量比在一对一地连接的多个上述冷凝器与多个上述受液器中形成为相同的容量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多个上述冷凝器为相同容量,
多个上述受液器形成为相同容量。
CN202090000588.XU 2019-06-25 2020-04-21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Active CN2170580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7288 2019-06-25
JP2019-117288 2019-06-25
PCT/JP2020/017206 WO2020261734A1 (ja) 2019-06-25 2020-04-21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8027U true CN217058027U (zh) 2022-07-26

Family

ID=74060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90000588.XU Active CN217058027U (zh) 2019-06-25 2020-04-21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98355B2 (zh)
CN (1) CN217058027U (zh)
WO (1) WO20202617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2244A (zh) * 2022-12-22 2023-06-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714Y2 (zh) * 1975-07-09 1979-01-25
JP2009228975A (ja) * 2008-03-24 2009-10-0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リモートコンデンサ型の空気調和機
JP5765278B2 (ja) * 2012-03-21 2015-08-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2244A (zh) * 2022-12-22 2023-06-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61734A1 (ja) 2020-12-30
JPWO2020261734A1 (ja) 2021-12-02
JP7198355B2 (ja) 2022-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4481B2 (en) Heat-recovery-type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0170211855A1 (en) Oil distribution in multiple-compressor systems utilizing variable speed
EP1992887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US10443910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009266B2 (en) Integrated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60238290A1 (en) Air conditioner
US10184706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851834A (zh) 蒸发器及包括该蒸发器的涡轮冷冻机
EP1876401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10831796A (zh)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EP384272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11199345B2 (en) Heat exchang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217058027U (zh)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CN103234298B (zh) 一种用于空调制冷设备性能测试装置的制冷回路
CN109416208B (zh) 制冷装置
US9939179B2 (en) Cascading oil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3272598B (zh) 空调机
CN203286820U (zh) 一种制冷空调试验系统用制冷设备
WO201924425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5175532A (ja) 空調機の熱交換器
AU2021268402B2 (en) Oil management system for multiple compressors
KR102047688B1 (ko) 증발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보 냉동기
CN113063235B (zh) 多级压缩式制冷装置
KR101622225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KR102436705B1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