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4786U - 铰链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铰链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4786U
CN217054786U CN202120594796.3U CN202120594796U CN217054786U CN 217054786 U CN217054786 U CN 217054786U CN 202120594796 U CN202120594796 U CN 202120594796U CN 217054786 U CN217054786 U CN 217054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inge
mounting plate
cushion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47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燕平
王蓉
陈龙
张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47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4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4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4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铰链及制冷设备,铰链包括:铰接轴;第一铰链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与第一安装板连接的第一套筒,铰接轴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套筒内并固定于第一套筒;第二铰链座,第二铰链座包括第二安装板和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的第二套筒,铰接轴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套筒内并与第二套筒转动连接,以使第二套筒能绕铰接轴转动;第一缓冲套筒,套设于铰接轴外,第一缓冲套筒与第一安装板连接,缓冲套筒设置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且第一缓冲套筒的两端筒壁分别用于抵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本实用新型铰链的第一铰链座、第二铰链座以及第一缓冲套筒之间相互配合可简化铰链装配结构,同时还能实现铰链的降噪,使铰链的开合操作更加顺滑。

Description

铰链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铰链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设备,例如冰箱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必不可缺,冰箱的门体和箱体通常通过铰链进行铰接。目前的铰链通常需要弹簧、铰链轴、轴套以及铰链罩等零部件组装而成,结构复杂且零件较多,组装程序繁多,导致铰链的生产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冰箱的生产效率。而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铰链对冰箱进行装配时,由于铰链的连接结构较为单一,易于出现配合面成型不良出现毛刺,使得冰箱在开关门过程中出现异响,导致使用噪音大,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铰链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铰链装配结构复杂和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铰链包括:铰接轴;第一铰链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的第一套筒,所述铰接轴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铰链座,所述第二铰链座包括第二安装板和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铰接轴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并与所述第二套筒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套筒能绕所述铰接轴转动;第一缓冲套筒,套设于所述铰接轴外,所述第一缓冲套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缓冲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且第一缓冲套筒的两端筒壁分别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外筒壁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且所述加强块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避让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铰接轴外的第二缓冲套筒,所述第二缓冲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缓冲套筒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缓冲套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套筒朝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倾斜的第一斜坡,所述第一缓冲套筒朝向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侧设置有向所述第二缓冲套筒倾斜的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与所述第二斜坡抵接并匹配,以使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时沿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沿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方向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坡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平台,所述第二斜坡靠近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平台,所述第二限位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限位平台并将所述第一缓冲套筒限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斜坡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平台抵接的第三限位平台,所述第二斜坡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四限位平台,所述第四限位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限位平台并将所述第一缓冲套筒限位于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块朝向所述避让区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平台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用于抵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对所述第二装板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形成一个缓冲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块背离所述避让区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卡接于所述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接轴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套筒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伸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套筒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铰接轴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的挡块,且所述第二限位槽自所述挡块向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门体、箱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座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门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铰链装配时,可先将铰接轴的第一端伸入第一套筒内并固定于第一套筒,接着铰接轴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缓冲套筒和第二套筒,使铰接轴与第二套筒转动连接的同时,第一缓冲套筒夹设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使第一缓冲套筒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当使用铰链时,可在水平面相对转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使铰链实现开合的功能,在铰链开合的过程中,位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第一缓冲套筒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因配合面不良而发出异响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铰链的第一铰链座、第二铰链座以及第一缓冲套筒之间相互配合可简化铰链装配结构,同时还能实现铰链的降噪,使铰链的开合操作更加顺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铰链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铰链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铰链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铰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铰链中第一缓冲套筒和第二缓冲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985114180000031
Figure BDA00029851141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6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6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铰链。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铰链100包括铰接轴1、第一铰链座2、第二铰链座3以及第一缓冲套筒4;第一铰链座2包括第一安装板21和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的第一套筒22,铰接轴1的第一端(下端)穿设于第一套筒22内并固定于第一套筒22;第二铰链座3包括第二安装板31和与第二安装板31连接的第二套筒32,铰接轴1的第二端(上端)穿设于第二套筒32内并与第二套筒32转动连接,以使第二套筒32能绕铰接轴1转动;第一缓冲套筒4套设于铰接轴1外,第一缓冲套筒4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缓冲套筒设置于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之间,且第一缓冲套筒4的两端筒壁分别用于抵接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31为矩形板,方便第一铰链座2和第二铰链座3的制造和装配。本实施例中的铰链100的铰接轴1在使用时通常成竖直状态,第一铰链座2和第二铰链座3可采用钣金件,第一缓冲套筒4可采用注塑成型的塑料制件,并且本实施例中的铰链100主要用于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200中。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是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注塑成型方法可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只需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且注塑成型方法还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便于第一缓冲套筒4的生产和制造。
本实施例铰链100装配时,可先将铰接轴1的第一端伸入第一套筒22内并固定于第一套筒22,接着铰接轴1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缓冲套筒4和第二套筒32,使铰接轴1与第二套筒32转动连接的同时,第一缓冲套筒4夹设于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之间,使第一缓冲套筒4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当使用铰链100时,可在水平面相对转动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使铰链100实现开合的功能,在铰链100开合的过程中,位于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之间的第一缓冲套筒4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因配合面不良而发出异响的情况。本实施例中铰链100的第一铰链座2、第二铰链座3以及第一缓冲套筒4之间相互配合可简化铰链100装配结构,同时还能实现铰链100的降噪,使铰链100的开合操作更加顺滑。
具体地,为增加第一缓冲套筒4的筒壁厚度,可在第一缓冲套筒4的外筒壁设置有加强块41,使加强块41位于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31之间,且加强块41设置有避让第二安装板31的避让区4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块41提高第一缓冲套筒4的结构强度,以增强铰链100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并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强块41左侧为避让第二安装板31,防止第二安装板31在转动过程中被加强块41抵挡,在第一安装板21的左侧设置有倾斜面,以形成避让第二安装板31的避让区42,使铰链100在结构强度增强的同时还能顺畅开合。
在一实施例中,铰链100还包括套设于铰接轴1外的第二缓冲套筒5,第二缓冲套筒5设置于第二套筒32和第一缓冲套筒4之间,第二缓冲套筒5的一端与第二套筒32连接,第二缓冲套筒5的另一端用于抵接第一缓冲套筒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缓冲套筒4和第二缓冲套筒5均可采用塑成型的塑料制件。并可采用卡接的方式将第二缓冲套筒5的上端与第二套筒32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套筒32、第二缓冲套筒5、第一缓冲套筒4以及第一套筒22沿上下方向依次套设于铰接轴1外,在第二套筒32相对第一套筒22转动,使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31实现开合时,第一缓冲套筒4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并固定,第二缓冲套筒5与第二套筒32连接,可随第二套筒32相对第一缓冲套筒4转动,使铰链100开合的过程中,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之间无直接接触,而通过第一缓冲套筒4和第二缓冲套筒5之间的配合,以提高缓冲效果,进一步实现了铰链100的降噪。
本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套筒5朝向第一缓冲套筒4的一端设置有向第一缓冲套筒4倾斜的第一斜坡51,第一缓冲套筒4朝向第二缓冲套筒5的一侧设置有向第二缓冲套筒5倾斜的第二斜坡43,第一斜坡51与第二斜坡43抵接并匹配,以使第二缓冲套筒5绕铰接轴1转动时沿远离第一缓冲套筒4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沿靠近第一缓冲套筒4的方向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斜坡51可设置于第二套筒32朝向第一缓冲套筒4的一端。如图1所示,此时的铰链100处于闭合状态,第二套筒32相对第一缓冲套筒4处于第一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的铰链100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套筒32相对第一缓冲套筒4处于第二位置。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缓冲套筒4朝向第二缓冲套筒5的外径一致,使得第一缓冲套筒4朝向第二缓冲套筒5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且更加方便第一缓冲套筒4朝向第二缓冲套筒5的生产以及装配。本实施例铰链100中,第二斜坡43为弧形凸面,且第二斜坡43的凸起面朝上设置,第一斜坡51为与第二斜坡43匹配的弧形凹面,在第二缓冲套筒5绕铰接轴1转动时,第二斜坡43的弧形凸面和第一斜坡51的弧形凹面配合,使得门体210和第二缓冲套筒5沿铰接轴1缓慢上升,避免门体210和第二缓冲套筒5骤降或骤升的情况,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位于上方的第二缓冲套筒5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坡51,位于下方的第一缓冲套筒4设置有向上倾斜的第二斜坡43,在外力作用下,第二缓冲套筒5和第一缓冲套筒4沿水平方向相对旋转时,第二缓冲套筒5和第一缓冲套筒4沿上下方向相互远离至第二位置后,在去除外力的情况下,位于上方的第二缓冲套筒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带动第一铰链座2向第一缓冲套筒4复位至第一位置,从而实现铰链100的自闭合,可方便铰链100的开合操作。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斜坡51和第二斜坡43之间的配合可提高铰链100的开合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铰链100的外观美观性,第一套筒22的下端盖设有第一装饰盖,第二套筒32的上端盖设有第二装饰盖。在使用铰链100时,第一装饰盖和第二装饰盖还能防止其他杂物伸入第一套筒22或第二套筒32内,避免杂物影响铰链100正常工作的现象。
如图3至图5所示,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斜坡51靠近第一缓冲套筒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平台511,第二斜坡43靠近第二缓冲套筒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平台431,第二限位平台431用于支撑第一限位平台511并将第一缓冲套筒4限位于第二位置;第一斜坡51远离第一缓冲套筒4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限位平台431抵接的第三限位平台512,第二斜坡43远离第二缓冲套筒5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四限位平台432,第四限位平台432用于支撑第一限位平台511并将第一缓冲套筒4限位于第一位置。第一缓冲套筒4和第二缓冲套筒5之间相互远离至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平台431对第一限位平台511进行支撑,可避免第二缓冲套筒5受到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滑关闭的情况,以保持铰链100的打开状态,保证铰链100的使用稳定性。第一缓冲套筒4和第二缓冲套筒5之间相互靠近至第一位置时,铰链100处于关闭状态,第三限位平台512平面支撑于第二限位平台431,第一限位平台511支撑于第四限位平台432,将第一缓冲套筒4相对第一缓冲套筒4限位于第一位置,从而保证铰链100的关闭状态稳固。
本实施例中,加强块41朝向避让区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11,且第一限位槽411对应第二限位平台431的位置设置,第一限位槽411的槽壁用于抵接第二安装板31,以对第二安装板31限位。当第二缓冲套筒5相对第一缓冲套筒4上升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安装板31在第二缓冲套筒5的带动下相对第一安装板21转动至第一限位槽411内,第一限位槽411的槽壁可抵接第二安装板31,从而实现第二安装板31的限位,可避免第二安装板31过度旋转的情况。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槽411为弧形槽,且第一限位槽4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安装板31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长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槽411的槽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412,多个加强筋412沿第一缓冲套筒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412之间形成一个缓冲槽413。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加强筋412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缓冲套筒4的结构强度,且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412用于与第二安装板31抵接,当第二安装板31旋转至第一限位槽411并与加强筋412抵接时,缓冲槽413可发生形变,以缓冲第二安装板31对加强板的冲击,避免因第二安装板31撞击而将第一缓冲套筒4损坏的情况,可进一步提高铰链10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加强块41背离避让区4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414,第一安装板21卡接于卡槽414。加强块41的左侧由倾斜面形成避让第二安装板31的避让区42,加强块41的右侧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板21卡接的卡槽414,铰接轴1固定于第一套筒22后,第一缓冲套筒4套设于铰接轴1并与第一套筒22抵接,同时能将第一安装板21与卡槽414卡接,通过第一安装板21对第一缓冲套筒4进行卡接限位,能避免第一缓冲套筒4相对第一套筒22转动,且能方便铰链100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铰接轴1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第二套筒32设置有限位凸起(图未示),限位凸起伸入第二限位槽11内,以将第二套筒32限位,第二限位槽11和铰接轴1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用于与限位凸起抵接的挡块12,第二限位槽11自挡块12向靠近第一套筒22的方向延伸。在水平面相对转动第一套筒22和第二套筒32时,使铰链100实现开合的功能,同时第二限位槽11的槽壁以及挡块12对限位凸起限位抵接,能防止第二套筒32相对第一套筒22沿铰接轴1的延伸方向脱离,保证铰链100的正常开合使用,提高铰链100的结构稳定性。在第二缓冲套筒5和第一缓冲套筒4相抵接的实施例中,可将限位凸起设置于第二缓冲套筒5上对应第二限位槽11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凸起由第二套筒32的外筒壁向内凸出形成,使限位凸起一体成型于第二套筒32,可节省第二套筒32和限位凸起的装配工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套筒32开设有螺纹孔,限位凸起321可采用螺钉或螺栓,通过正向旋转的方式,可将螺钉或螺栓拧紧,并能通过反向旋转的方式将螺钉或螺栓拆下,以方便第二套筒32的限位和放松,进一步提高了铰链100的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200包括门体210、箱体220以及如上的铰链100;第一铰链座2位于第二铰链座3的上方,第一铰链座2位于第二铰链座3的上方,第一安装板21与箱体220连接,第二安装板31与门体210连接,该铰链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200还包括铰链罩,第一铰链座2的第一安装板21设置有用于与铰链罩卡接的凸包211,以方便铰链罩和凸包211的卡接,并且本实施例中铰链罩可对第一安装板21进行防护,还能提高冰箱的美观性。在一实施例中,铰链1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铰链100沿箱体2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对制冷设备200的箱体220和门体210进行装配时,依次将多个铰链100沿上下方向装配于门体210和箱体220之间。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200设置有两个铰链100,其中一个铰链100靠近箱体220的顶部设置,另一个铰链100靠近箱体220的底部设置。并且本实施例中,为方便铰接轴1转动,门体210对应铰接轴1的位置开设有用于避让铰接轴1的避让槽,铰接轴1设置于避让槽内,还能进一步提高制冷设备200的结构紧凑性。
具体地,第二安装板31与门体210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板21与箱体220的外侧壁可拆卸连接,铰接轴1位于箱体220及门体210外。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200进行装配时,先将第一铰链座2、第二铰链座3以及铰接轴1装配为铰链100,然后通过螺钉将第一安装板21与箱体220的外侧壁连接,通过螺钉将第二安装板31与门体210的内侧壁连接,如图6所示,此时的铰接轴1位于箱体220和门体210外,而不是现有技术中铰接轴1位于门体210和箱体220之间,从而避免了门封绞边的情况,加强了门封密封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设备200制冷效果。由于制冷设备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
铰接轴;
第一铰链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的第一套筒,所述铰接轴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
第二铰链座,所述第二铰链座包括第二安装板和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铰接轴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并与所述第二套筒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套筒能绕所述铰接轴转动;
第一缓冲套筒,套设于所述铰接轴外,所述第一缓冲套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缓冲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且第一缓冲套筒的两端筒壁分别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外筒壁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且所述加强块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避让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铰接轴外的第二缓冲套筒,所述第二缓冲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缓冲套筒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缓冲套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套筒朝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倾斜的第一斜坡,所述第一缓冲套筒朝向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侧设置有向所述第二缓冲套筒倾斜的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与所述第二斜坡抵接并匹配,以使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时沿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沿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方向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坡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平台,所述第二斜坡靠近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平台,所述第二限位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限位平台并将所述第一缓冲套筒限位于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斜坡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平台抵接的第三限位平台,所述第二斜坡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套筒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四限位平台,所述第四限位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限位平台并将所述第一缓冲套筒限位于第一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朝向所述避让区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平台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用于抵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对所述第二安装板限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缓冲套筒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形成一个缓冲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背离所述避让区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卡接于所述卡槽。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套筒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伸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套筒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铰接轴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的挡块,且所述第二限位槽自所述挡块向靠近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延伸。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门体、箱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座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门体连接。
CN202120594796.3U 2021-03-19 2021-03-19 铰链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054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4796.3U CN217054786U (zh) 2021-03-19 2021-03-19 铰链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4796.3U CN217054786U (zh) 2021-03-19 2021-03-19 铰链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4786U true CN217054786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4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4796.3U Active CN217054786U (zh) 2021-03-19 2021-03-19 铰链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4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6221B2 (en) Door assembly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US4294498A (en) Wall cabinet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180184853A1 (en) Shower door
CN111119624A (zh) 一种支杆做单自由度运动的冰柜铰链
CN110700711B (zh) 一种冷柜
CN217054786U (zh) 铰链及制冷设备
US20230114344A1 (en) Hinge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N113007936A (zh) 制冷设备
CN206056092U (zh) 冰箱及其门体
CN111075287A (zh) 一种带凸轮限位的冰柜铰链
CN113418342B (zh) 门体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5889708U (zh) 铰链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01909502U (zh) 一种家庭酒吧门
CN216893951U (zh) 铰链及制冷设备
CN211782172U (zh) 制冷设备
CN108759284A (zh) 螺钉装配元件、抽屉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07165522A (zh) 用于推拉门窗的摆动紧固机构
CN210164371U (zh) 一种隐藏式玻璃门铰链安装结构
CN208671450U (zh) 一种玻璃推拉门冷柜柜口及卧式冷柜
CN102538349A (zh) 一种家庭酒吧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03721B (zh) 制冷机器壳体
CN212614251U (zh) 一种冷箱箱门的安装结构
CN216617239U (zh) 一种家具柜门的安装连接结构
CN209581324U (zh) 一种汽车手套箱储物盒
CN204645988U (zh) 磁吸式储藏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