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4014U -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4014U
CN217054014U CN202220630494.1U CN202220630494U CN217054014U CN 217054014 U CN217054014 U CN 217054014U CN 202220630494 U CN202220630494 U CN 202220630494U CN 217054014 U CN217054014 U CN 217054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layer
plate body
cracking
type muscle
stee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04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李金龙
候大志
张丽
周稚竣
吕兴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6304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4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4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40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板体,每个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位于第一混凝土层上部,所述板体的第一混凝土层两侧端面等间距开设若干凹槽和燕尾槽,所述凹槽中坐设有U型筋,所述U型筋位于所述凹槽外侧的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以将相邻两个所述板体拼接为一体。进一步提高板底的抗裂性能,使叠合板刚度各向同性,近似等同现浇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节能环保、劳动力需求少等优点,成为未来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叠合板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施工不需模板等优点,是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主要采用的楼板形式。但现有的叠合板楼板,但现有的叠合板楼板,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施工过程需要支模板、预制底板板侧设置外伸钢筋造成运输、吊装、存储不便或连接不能实现传力等同现浇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板体,每个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位于第一混凝土层上部,所述板体的第一混凝土层两侧端面等间距开设若干凹槽和燕尾槽,所述凹槽中坐设有U型筋,所述U型筋位于所述凹槽外侧的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以将相邻两个所述板体拼接为一体。
所述板体还包括纵向受力钢筋和横向钢筋,二者形成水平钢筋网嵌于第一混凝土层中。
所述凹槽的底面与纵向钢筋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凹槽的侧面与横向钢筋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燕尾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中间,且其底面与所述板体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本发明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主要工序除了预制板体拼接外,还包括现场小面积灌浆,这极大的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灌浆料不仅强度高,且大约2小时就能达到预期强度,大大缩短工地现场施工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极大的提高施工速度,节约成本。符合节能环保和经济安全的绿色建筑发展要求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2.本发明板侧无外伸钢筋,便于运输吊装且现场拼装的难度要求不高,能够节省施工人员的学习成本,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3.本发明在预制底板间传力时,U型筋底面与横向钢筋底面在同一平面,可有效传递横向钢筋间的拉力,因此形成的叠合板刚度各项同性,近似等同现浇板。因此,本项目提出的该种预制底板拼接结构及方法具有明显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是纵向受力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横向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围设第一混凝土层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浇筑第一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凹槽及燕尾槽压制完成的第一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叠合板拼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拼缝处构造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浇筑第二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纵向预应力受力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纵向受力钢筋;2-横向钢筋;3-第一现浇层混凝土模板;4-第一混凝土层;5-凹槽;6-燕尾槽;7-U型筋;8-第二混凝土层;9-纵向预应力受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板体,每个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混凝土层4和第二混凝土层8,第二混凝土层8位于第一混凝土层4上部,所述板体的第一混凝土层4两侧端面等间距开设若干凹槽5和燕尾槽6,所述凹槽5中坐设有U型筋7,所述U型筋7位于所述凹槽5外侧的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8中,以将相邻两个所述板体拼接为一体。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包括:纵向受力钢筋1及搭接于其上的横向钢筋2形成的水平钢筋网,所述水平钢筋网上浇筑有第一混凝土层4,所述第一混凝土层4表面预留凹槽5及燕尾槽6,上部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8,将整体结构中的混凝土分为两次进行浇筑,第一混凝土层4、表面预留凹槽5及燕尾槽6为在工厂进行浇筑及预留,适于工业化批量生产,保证浇筑及预留质量,第二混凝土层8则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钢筋1和横向钢筋2之间通过钢筋扎丝绑扎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层4表面的侧边在初凝时利用工具压制,形成凹槽5及燕尾槽6。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将实施例一中所述纵向受力钢筋1替换为纵向预应力受力钢筋9。具体来说,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步骤一中,在预定位置铺设底模板,铺设的底板两端还安装预应力张拉台座,通过所述张拉台座对所述底模板上端面固定安装的纵向预应力受力钢筋9拉伸施加预应力;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步骤八中,对所述第一混凝土层4进行捣实、表面抹平处理,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层4完成面初凝时,利用工具压制,形成凹槽5,在第一混凝土层4终凝前,对其进行表面抹平和拉毛处理,以使其表面的粗糙凹凸深度不小于4mm,达到强度要求时拆除模板(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75%时)。对应地,在拆除时,对纵向预应力受力钢筋9进行剪筋放张,得到预制底板结构。
其他具体步骤过程同实施例一保持不变,本实施例适用于更大跨度建筑板结构,所述纵向预应力受力钢筋9可以是由钢筋或者钢丝缠绕组成的。
本发明的传力机理如下:
叠合板之间的连接,通过在预制底板侧设置凹槽及燕尾槽,然后在相邻底板相对的凹槽内放置U型筋,然后沿拼缝长度方向通长粘贴海绵胶条封底,最后在凹槽及燕尾槽内灌入灌浆料。灌浆料凝固后,浇筑现浇层混凝土。灌浆料可有效与预制底板的侧边的混凝土粘接,传递混凝土间的拉应力。燕尾槽内灌浆可有效防止拼缝处开裂,U型筋被灌浆料锚固于凹槽、同时也被混凝土锚固于现浇层,同时U型筋底面与横向钢筋底面在同一平面,可有效传递相邻两预制底板的横向钢筋间的拉应力,燕从而传递弯矩形成双向板受力状态。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板体,每个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位于第一混凝土层上部,所述板体的第一混凝土层两侧端面等间距开设若干凹槽和燕尾槽,所述凹槽中坐设有U型筋,所述U型筋位于所述凹槽外侧的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以将相邻两个所述板体拼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还包括纵向受力钢筋和横向钢筋,二者形成水平钢筋网嵌于第一混凝土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与纵向钢筋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凹槽的侧面与横向钢筋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中间,且其底面与所述板体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CN202220630494.1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54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0494.1U CN217054014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0494.1U CN217054014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4014U true CN217054014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9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04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54014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4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7119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连接结构
CN113202219B (zh)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CN110258789B (zh) 一种耗能钢棒可更换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1155691A (zh) 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05426B (zh) 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的构造方法
CN107905424B (zh) 全预制带拼接凹槽单向板结构、制作及装配方法
CN217054014U (zh) 一种新型防开裂u型筋连接的叠合板结构
CN210459708U (zh) 一种基于双向肋格构造的复合型叠合楼板
CN218643645U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接的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CN215978589U (zh) 砌体结构的预制墙板加固结构
CN110005110A (zh) 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CN215406812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预制板拼缝结构
CN213539435U (zh) T形外伸预制叠合楼板
CN212506971U (zh) 一种建筑用叠合板
CN215406826U (zh) 一种新型免支撑易连接肋键组合叠合板结构
CN112095878B (zh) 防渗漏高强度预制楼板
CN102061755A (zh) 一种叠合板
CN213952664U (zh) 一种带弯锚端附加钢筋连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CN111535489A (zh)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多用途附加钢筋的设置方法
CN111705987A (zh) 一种大跨度预制带肋预应力空心双向叠合板
CN111608311A (zh) 一种大跨度水平组合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9283A (zh) 一种新型免支撑易连接肋键组合叠合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646902U (zh) 一种预应力预制楼板、双向预应力预制楼板
CN219431087U (zh) 一种集成式铝模-叠合剪力墙
CN216195863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桁架空心密拼叠合双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