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2857U - 高透气干燥网 - Google Patents

高透气干燥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2857U
CN217052857U CN202123449408.1U CN202123449408U CN217052857U CN 217052857 U CN217052857 U CN 217052857U CN 202123449408 U CN202123449408 U CN 202123449408U CN 217052857 U CN217052857 U CN 217052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warp
paper
drying
thr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94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剑峰
周积学
盛长新
孙勇
艾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ni Engineered Fab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94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2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2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2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透气干燥网,该高透气干燥网包括机器层和设置于机器层上的成纸层。其中,成纸层由第一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纬线和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机器层由第二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纬线和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其中,第一系统经线和/或第二系统经线的密度为14.8~15.2根/cm,第一系统纬线和/或第二系统纬线的密度为4.4~5.4根/cm。该高透气干燥网能够确保成纸表面的平整性,提高了成纸质量;且具有较高的挺度、强度以及在造纸机上的运行稳定性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同时,透气量较高,有效提高了高透气干燥网脱水能力,且干燥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高透气干燥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透气干燥网。
背景技术
造纸用干燥网是造纸机干燥部重要的脱水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干燥部脱去纸页中50%以上的水分。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纸机的车速越来越快,幅宽越来越大,对于干燥网的使用寿命和干燥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有的造纸干燥网的成纸层和机器层均采用了横截面为矩形的抗水解单丝,以此增加干燥网与纸页的接触面积。
然而,现有的干燥网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抗水解聚酯单丝,存在经线宽度小、透气量不高、使用寿命短以及脱水慢的问题。同时,现在生产包装用纸的浆料中美废比例越来越少,浆料越来越差,现有的干燥网干燥能力和脱水能力不够,不能达到快速脱水的的效果,影响了机器车速的提高和产能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旨在解决现有干燥网经线宽度小、透气量不高、使用寿命短以及脱水慢,无法满足机器车速提升和产能提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透气干燥网。该高透气干燥网包括机器层和设置于机器层上的成纸层;其中,成纸层由第一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纬线和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机器层由第二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纬线和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其中,第一系统经线和/或第二系统经线的密度为14.8~15.2根/cm,第一系统纬线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纬线的密度为4.4~5.4根/cm。
其中,最小组织单元由8根聚酯单丝作为经线与8根聚酯单丝作为纬线交织构成。
其中,第一系统经线和第二系统经线中,至少第一系统经线为高抗水解聚酯材料的扁丝。
其中,第一系统经线和第二系统经线均为高抗水解聚酯材料的扁丝,且第一系统经线和/或第二系统经线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其中,矩形的宽度为(1.06±0.02)mm,高度为(0.36±0.02)mm。
其中,机器层的第一系统纬线和所述第二系统纬线为高抗水解聚酯材料的圆丝。
其中,第一系统纬线的直径为(0.60±0.20)mm,第二系统纬线的直径为(1.00±0.20)mm。
其中,成纸层的第一系统经线叠设于机器层的第二系统经线上。
其中,干燥网的透气量为463~483CFM,干燥网的厚度为1.74~1.78mm。
其中,第二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经线的数量比为1:1;和/或所述第一系统纬线与所述第二系统纬线的数量比为1:1。
本申请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通过设置机器层和成纸层,并使成纸层由第一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纬线和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能够有效确保纸张表面的平整性,增加干燥网与纸页的接触面积,提高成纸质量;同时使所述机器层由第二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纬线和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能够有效确保高透气干燥网的高挺度、高强度以及在造纸机上的运行稳定性,使得高透气干燥网的使用寿命更长;另外,通过使所述第一系统经线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经线的密度为14.8~15.2根/cm,所述第一系统纬线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纬线的密度为4.4~5.4根/cm,以通过适当降低经线和/或纬线密度,大大增加了高透气干燥网的透气量,提高了高透气干燥网脱水能力,且干燥效果较好。此外,第一系统纬线与第二系统纬线在成纸层和机器层来回穿插,使得第一系统经线和第二系统经线紧密地绑在一起,使得成纸层和机器层之间不易发生错动,从而有效减少了高透气干燥网的内部磨损,提高了高透气干燥网的耐磨性,并进一步延长了高透气干燥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一个组织循环单元的织造网纹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一个组织循环单元的第1-8根纬线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高透气干燥网包括机器层100和设置于机器层100上的成纸层200。其中,成纸层200由第一系统经线101和第一系统纬线201、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机器层100由第二系统经线102和第一系统纬线201、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机器层100和成纸层200,并使成纸层200由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一系统纬线201和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能够有效确保纸张表面的平整性,增加高透气干燥网与纸页的接触面积,提高成纸质量;同时,使所述机器层100由第二系统经线102与第一系统纬线201和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能够有效确保高透气干燥网的高挺度、高强度以及在造纸机上的运行稳定性,使得高透气干燥网的使用寿命更长。
其中,高透气干燥网成品的第一系统纬线201和/或第二系统纬线202的密度为4.5~5.4根/cm,第一系统经线101和/或第二系统经线102的密度为14.8~15.2根/cm;通过适当降低经线和/或纬线密度,大大增加了高透气干燥网的透气量,提高了高透气干燥网脱水能力,且干燥效果较好。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高透气干燥网采用16片综框制造,由两个系统经线和两个系统纬线按照一定的纹理结构交织而成。其中,至少采用两种编织方法以形成机器层100和成纸层200。具体的,编织方法可包括平纹编织法、斜纹编织法和缎纹编织法。
其中,平纹编织法为经线和纬线以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的方法,即经纬线每隔一根线就交错一次,因此其交织点最多,使得织物坚挺、牢固、耐磨、平整,同时因该种织法使得线的密度不会太高,使得织物的透气性较好。但由于经纬线一直处于上下起伏的状态,使得织物受拉伸时拉伸率较高。
其中,斜纹织法为经线或纬线跳过两根纬线或经线进行编织的方法,在织物表面连续的交织点呈斜线状,斜纹织物的交织点比平纹少,使得经纬线之间的孔隙较小,纱线可以排列的较密,从而织物比较致密厚实。相较于平纹织物,斜纹织物弹性更好,但由于斜纹织物浮长线较长,在经纬线粗细、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其耐磨性、坚牢度不如斜纹织物。
其中,缎纹织法为交织点互不连续、相互间隔距离而有规律的均匀分布在阻值循环单元中的编织方法,缎纹织物的经线和纬线至少隔三根才交织一次,因此这种编织方法使得织物的经纬线密度更高,厚度更厚,且不易变形,耐撕扯,但其耐磨性和坚牢度不如斜纹织物。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一个组织循环单元的织造网纹图。在该实施例中,高透气干燥网的最小组织单元由8根聚酯单丝作为经线与8根聚酯单丝作为纬线交织构成。如图2所示,从上往下每8根纬线一循环,其中,第1、3、5、7根纬线是第一系统纬线201,第2、4、6、8根纬线是第二系统纬线202。具体的,在该组织循环单元中,第1~8根纬线的编织方式请参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系统纬线201与第二系统纬线202在成纸层200和机器层100来回穿插,使得第一系统经线101和第二系统经线102紧密地绑在一起,使得成纸层200和机器层100之间不易发生错动,从而有效减少了高透气干燥网的内部磨损,提高了高透气干燥网的耐磨性,并进一步延长了高透气干燥网的使用寿命。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系统纬线201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60±0.20)mm,即直径在0.40~0.80mm之间;具体的,第一系统纬线201为由高抗水解聚酯材料制备的圆丝,使得第一系统纬线201具有强度高、抗水解性高、均匀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直径为0.60mm的高抗水解聚酯圆丝作为第一系统纬线201。第二系统纬线202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60±0.20)mm,即直径在0.80~1.20mm之间;具体的,第二系统纬线202为由高抗水解聚酯材料制备的圆丝,使得第二系统纬线202具有强度高、抗水解性高、均匀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直径为1.00mm的高抗水解聚酯圆丝作为第二系统纬线202。其中,第一系统纬线201与第二系统纬线202的数量比为1:1。其中,通过使用于编织机器层100的第一系统纬线201和/或第二系统纬线202选用直径较粗的纬线,使得高透气干燥网的挺度和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使得高透气干燥网的运行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一个组织循环单元的第1-8根纬线编织示意图。图中第一系统经线101为高抗水解聚酯材料制成的扁丝,使得第一系统经线101具有强度高、抗水解性高、均匀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其中,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一系统纬线201、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成纸层200。其中,第一系统经线101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宽度为(1.06±0.02)mm,高度为(0.36±0.02)mm,即矩形的宽度在1.04~1.08mm之间,高度在0.34~0.38mm之间;本实施例中,优选矩形的宽度为1.06mm,高度为0.36mm的高抗水解聚酯扁丝作为第一系统经线101。该实施例中,第一系统经线101的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经线的宽度较大,通过采用宽度较大的扁丝结构使得成纸层200与纸页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从而使得纸页网纹减少,纸页更为平整,成纸质量更好。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系统经线102为由高抗水解聚酯材料制成的圆丝或扁丝,使得第二系统经线102具有强度高、抗水解性高、均匀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其中,第二系统经线102与第一系统纬线201、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机器层100,成纸层200的第一系统经线101叠设于机器层100的第二系统经线102上。基于高透气干燥网的平整度考虑,优选第二系统经线102与第一系统经线101为同种结构的线型,从而使得高透气干燥网的整体平整度更高,且不易变形,进而使得纸页成纸质量更高。具体的,第二系统经线102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宽度为(1.06±0.02)mm,高度为(0.36±0.02)mm,即矩形的宽度在1.04~1.08mm之间,高度在0.34~0.38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矩形的宽度为1.06mm,高度为0.36mm的高抗水解聚酯扁丝作为第二系统经线102,以使第二系统经线102与第一系统经线101的线型保持一致,使得高透气干燥网的整体平整度更好,进而使得其在工作时,高透气干燥网各个部位的受力更为均衡,不易断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延长高透气干燥网的适用寿命。其中,在每个组织循环单元中,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二系统经线102的数量比为1:1。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一个组织循环单元具体为:
第一系统纬线201与第二系统纬线20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第一系统纬线201的直径为0.60mm,第二系统纬线202的直径为1.00mm。
第一系统纬线201与第二系统纬线202均为高抗水解聚酯圆丝。
第一系统纬线201与第二系统纬线202的数量之比为1:1。
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二系统经线102均为高抗水解聚酯扁丝。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二系统经线10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矩形的宽度为1.06mm,高度为0.36mm。
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二系统经线102的数量之比为1:1。
其中,高透气干燥网成品的第一系统经线101和/或第二系统经线102的密度为14.8~15.2根/cm,第一系统纬线201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纬线202的密度为4.4~5.4根/cm,透气量为463~483CF,通过适当降低高透气干燥网的经线和/纬线的密度,大大增加了高透气干燥网的透气量,提高了高透气干燥网的脱水能力,且干燥效果较好。在该实施例中,高透气干燥网的厚度为1.74~1.78mm,使其脱水速度更快,以满足造纸机提高车速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对该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产品进行了实验进行说明,实验中的任何数据并不表示任何限定。
实验采用GB/T24290-2009《造纸成形网、干燥网测量方法》中的方法,对该实施例获得的高透气干燥网进行检测,其第一系统经线101和/或第二系统经线102的密度为15.0±0.20根/cm,第一系统经线101和/或第二系统纬线202的密度为4.9±0.50根/cm,其他性能如表1所示:
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性能检测结果
干燥网厚度 1.76mm
抗张强度(N/cm) 2211
透气度 473
如表1所示,该高透气干燥网的厚度较薄,抗张强度较大以及透气度较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干燥网厚度越薄,说明其脱水越快、干燥能力越强,在不同的机器车速下其脱水性能差异越小。抗张强度越大,其干燥网尺寸稳定性越强,耐磨性越好,其在造纸机上的使用寿命越长;透气度越大,说明干燥网的脱水能力越强,脱水速度越快,干燥效果越好。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其厚度较薄,使得该干燥网脱水更快,干燥能力更强,在不同的车速下其脱水性能差异更小,能够满足不同的机器车速要求;同时,该高透气干燥网的抗张强度有所增加,说明干燥网尺寸稳定性更强,耐磨性更好,在造纸机上的使用寿命也更长;另外,该高透气干燥网的透气度增大,说明脱水能力更强、脱水更快、干燥效果更好。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接口采用PEEK螺旋环接口,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热、抗水解和抗化学腐蚀能力,且接口抗张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通过设置机器层和成纸层,并使成纸层200由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一系统纬线201、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其中,第一系统经线101采用宽度为1.06mm的高抗水解聚酯扁丝,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经线的宽度较大,通过采用宽度较大的扁丝结构使得成纸层200与纸页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减少了纸页的网纹,进而使得纸页更为平整,成纸质量更好。其中,机器层100由第二系统经线102与第一系统纬线201、第二系统纬线202交织而成,第二系统纬线202采用了直径为1.00mm的高抗水解聚酯圆丝,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纬线更为粗壮,使得高透气干燥网的挺度更好,强度更高,在造纸机上的运行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第一系统纬线201采用了直径为0.60mm的高抗水解聚酯圆丝,与第二系统纬线202配合,增加了机器层100的耐磨性。同时,通过适当降低两个系统的经线和/或纬线的密度,大大增加了高透气干燥网的透气量,从而提高了干燥网的脱水能力,提升了干燥效果。此外,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高透气干燥网的编织方法将第一系统经线101与第二系统经线102紧密地绑在一起,使得成纸层200和机器层100之间不易错动,减少了干燥网的内部磨损,从而使得耐磨性得到提高,进一步延长了高透气干燥网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层和设置于所述机器层上的成纸层;
所述成纸层由第一系统经线与第一系统纬线和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
所述机器层由第二系统经线与所述第一系统纬线和所述第二系统纬线交织而成;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经线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经线的密度为14.8~15.2根/cm,所述第一系统纬线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纬线的密度为4.4~5.4根/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最小组织单元由8根聚酯单丝作为经线与8根聚酯单丝作为纬线交织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经线和所述第二系统经线中,至少所述第一系统经线为高抗水解聚酯材料的扁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经线和所述第二系统经线均为高抗水解聚酯材料的扁丝,且所述第一系统经线和/或所述第二系统经线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的宽度为(1.06±0.02)mm,高度为(0.36±0.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层的所述第一系统纬线和所述第二系统纬线为高抗水解聚酯材料的圆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纬线的直径为(0.60±0.20)mm,所述第二系统纬线的直径为(1.00±0.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纸层的所述第一系统经线叠设于所述机器层的所述第二系统经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网的透气量为463~483CFM,所述干燥网的厚度为1.74~1.7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气干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经线与所述第一系统经线的数量比为1:1;和/或
所述第一系统纬线与所述第二系统纬线的数量比为1:1。
CN202123449408.1U 2021-12-31 2021-12-31 高透气干燥网 Active CN217052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9408.1U CN217052857U (zh) 2021-12-31 2021-12-31 高透气干燥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9408.1U CN217052857U (zh) 2021-12-31 2021-12-31 高透气干燥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2857U true CN217052857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9408.1U Active CN217052857U (zh) 2021-12-31 2021-12-31 高透气干燥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2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9477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CN1082579C (zh) 在交叉角处带有附加机器横向纱线的造纸网
JP2003013382A (ja) 工業用多層織物
JP2003342889A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JP5306788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CA1290181C (en) Sixteen harness dual layer weave
JP5143709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CN210104440U (zh) 一种新型高耐磨ssb造纸三层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JP5711946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CN1082112C (zh) 织物
RU2384662C1 (ru) Формующая сетка бумагоделательной машины
CN217052857U (zh) 高透气干燥网
JP2004156164A (ja) 工業用多層織物
CN108532350B (zh) 一种单经扁丝干燥网以及造纸机
JP2022169683A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CN208533267U (zh) 一种单经扁丝干燥网以及造纸机
CN212375626U (zh) 20综新型ssb造纸成形网和造纸设备
JP3938511B2 (ja) 工業用多層織物
CN211713512U (zh) 一种新型生活用纸专用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CN219690180U (zh) 一种新型16综三层成形网
CN217203359U (zh) 高速纸机用造纸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CN220035046U (zh) 一种提高成型网使用寿命的耐磨成形网
CN212771725U (zh) 一种医用透析原纸成形网
CN221052252U (zh) 一种用于浆板造纸机的造纸成形网
CN110952367A (zh) 一种新型生活用纸专用成形网及造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