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0994U -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0994U
CN217040994U CN202122430628.3U CN202122430628U CN217040994U CN 217040994 U CN217040994 U CN 217040994U CN 202122430628 U CN202122430628 U CN 202122430628U CN 217040994 U CN217040994 U CN 217040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conduit
joint
interface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06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最
刘洋
浦飞扬
臧清来
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uokangxin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4306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0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0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0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其中的导管在插入鼻咽腔后,能够形成与鼻咽腔匹配的弧度,到达邻近会厌的位置;所述导管的前端顶部和/或前端侧壁设置有孔洞,用以通气或通液;所述导管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增强内衬结构,用以支撑前述导管。该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能防止舌后坠低氧症状,同时减小了导管置入对鼻腔粘膜的损伤和出血发生率,并且具有操作方便、置入成功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舌后坠是指患者在仰卧的状态下,舌向下坠而堵住气道的症状。其中,在临床麻醉中,舌后坠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利用鼻咽通气道或者类似结构来解决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问题。根据鼻咽通气道原理,置入后的鼻咽通气管咽端接近声门,支撑起咽后壁,进而解除咽腔组织对声门部的压迫,维持气道通畅。鼻咽通气道可接入呼吸机循环系统,因此,如遇困难气道,鼻咽通气道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急救工具。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鼻咽通气道主要是单鼻孔型,它通常由医用PVC材料制成,透明且接近普通气管导管,外形类似一个小型号的气管导管,长约15cm左右,其导气管有一定弧度,其咽端斜口较短且钝圆。
由于鼻腔内组织较柔软,在置入过程中,容易导致上鼻道的损伤。同时,临床上且往往不能一次置入,有时需要进行多次试探置入,进一步加大了对鼻腔的损伤程度。再一方面,对于鼻咽通气道的置入深度,医护人员通常是依靠临床经验来判断,增加了操作难度。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减小鼻腔粘膜损伤,且便于置入操作的防舌后坠导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通过导管在鼻咽腔中形成与鼻咽腔匹配的弧度,能够防止舌后坠低氧症状,同时减小了插管对鼻腔粘膜的损伤和出血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该导管在插入鼻咽腔后,能够形成与鼻咽腔匹配的弧度,到达邻近会厌的位置;所述导管的前端顶部和/或前端侧壁设置有孔洞,用以通气或通液;所述导管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增强内衬结构,用以支撑前述导管。
进一步,所述增强内衬结构的长度小于前述导管的长度5-40毫米之间;前述孔洞所在的区域没有设置所述增强内衬结构。
进一步,所述增强内衬结构为弹性螺旋状内衬结构、弹性条状内衬结构或弹性网状内衬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管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无弯曲软性导管,该导管的外径小于6毫米,长度为4-22厘米之间。
进一步,所述导管还配套设置有支撑导芯,该支撑导芯能插入到导管内部,用以增强前述防舌后坠导管的硬度。
进一步,所述支撑导芯的长度小于前述增强内衬结构的长度,小的数据范围是1-45毫米;所述支撑导芯为条状结构、网状结构或螺纹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导芯的顶端上设置有盖帽,用以包覆支撑导芯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套装,该套装中还包括导管接头、第一接头、第二接头,该导管接头配套设置在前述导管的开口端;
所述第一接头包括小口径的接头头端和大口径的接口尾端,该接头头端和该接口尾端通过贯通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头的接头头端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前述导管接头。
进一步,前述导管中设置有支撑导芯,该支撑导芯的后端配套设置有第二接头,该第二接头与前述第一接头的接头口尾端适配,能够与接口尾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的接口尾端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内部,该第一接口用以连接大接口外部医疗设备,该第二接口用以连接小接口外部医疗设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其中的防舌后坠导管可以在患者鼻咽腔中形成与患者鼻咽腔匹配的弧度,减小了弯曲弧度与患者鼻咽腔不相符时引起的鼻腔粘膜损伤及出血风险;同时,防舌后坠导管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增强内衬结构,能够支撑前述导管。本实用新型在防舌后坠低氧症状,同时减小了导管置入对鼻腔粘膜损伤和出血发生率,并且具有操作方便、置入成功率高的优点。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可内置的支撑导芯。该支撑导芯通过插入到导管内部,能够增强导管的硬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导芯与防舌后坠导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接头与导管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套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100,孔洞110,增强内衬结构 120,导管接头130,防滑螺纹131,旋转连接结构132;支撑导芯200,第二接头210,第一腔室211,第二腔室212,螺纹213;第一接头300,第一接头头端310,第一接头尾端320,第一接口321,第二接口322,环形腔323,握柄330;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套装4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的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100。
所述导管100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无弯曲软性导管。导管100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优选的采用医用PVC管或者医用TPU管,使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插入鼻咽腔后,能够插入鼻咽腔并形成与鼻咽腔相匹配的弧度,到达邻近会厌的位置。
所述导管100的外径小于6毫米,长度为4-22厘米之间。
所述导管100的前端顶部和/或前端侧壁设置有孔洞110,用以通气或通液。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在导管100的前端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洞,在前端侧壁设置有多排,比如设置4排,每排至少布置有2个孔洞。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100采用增强软管。如图1所示,所述导管100管壁内侧设置有增强内衬结构120,用以支撑前述导管100。所述增强内衬结构120的长度小于前述导管100的长度5-40毫米之间,其中前述孔洞110所在的区域没有设置所述增强内衬结构120。如此,导管上孔洞110所在区域的硬度,会比导管100上其余设置了增强内衬结构120的区域低。
所述增强内衬结构120为弹性螺旋状内衬结构、弹性条状内衬结构或弹性网状内衬结构。所述弹性条状内衬,比如钢丝条、塑料条等,所述弹性网状内衬,比如钢丝网。
本实施例中,增强内衬结构120为中空的弹性螺旋状内衬结构。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所述导管100的管壁内包覆设置所述弹性螺旋状内衬结构。所述弹性螺旋状内衬结构作为导管的弹性支撑结构,能够形成增强型导管,使得导管100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又有一定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好,保证了导管在患者气道的通畅,避免了被患者呼吸道扭曲或压瘪变形而发生的气道通路梗阻现象,提高了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时,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所述弹性螺旋状内衬结构为螺旋钢丝,所述导管100用聚氯乙烯制成,螺旋钢丝选用直径为0.1mm 的不锈钢钢丝制成,所述不锈钢采用医用级316不锈钢。
如图2所示,导管100还配套设置有支撑导芯200,该支撑导芯200能插入到导管100内部,用以增强前述防舌后坠导管100的硬度。
支撑导芯200的长度小于前述增强内衬结构120的长度,小的数据范围是1-45毫米。
具体实施时,所述支撑导芯200的刚度大于前述导管100的刚度且沿前述导管100的长度方向设置,能够插入前述导管100的管腔中作为插管时的支撑结构。
所述的刚度,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越大,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大。由于支撑导芯200的刚度大于导管100的刚度,可为管身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抗扭结力,在插管时可以作为插管的引导结构和支撑结构,同时支撑导芯200由于柔韧性还可以随着鼻咽道的弯曲部位变形,利于通过鼻腔又可减少对鼻腔和咽侧壁的损伤。
所述支撑导芯200为条状结构、网状结构或螺纹状结构;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金属件、塑料件和/或金属塑料复合件;可以采用条状结构,比如钢丝,或者网状结构,比如钢丝网,或者螺纹状结构,比如螺旋钢丝。
所述支撑导芯200的顶端上设置有盖帽,用以包覆支撑导芯的顶端。盖帽可选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支撑导芯200的顶端不会过于尖锐而在操作中导致划伤。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套装400,该套装中包括上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100,还包括导管接头130、第一接头300、第二接头210。
其中的导管接头130,如图3所示,配套设置在导管100的开口端,其具有贯通内腔,其两端中的一端以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导管100的后端,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嵌套,还可以是热熔、胶黏剂、螺纹连接等,所述固定连接方式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导管接头130的设置更便于导管100进一步连接其他接头或者外接设备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导管接头130上设置有旋转连接结构132,该旋转连接结构132为设置在前述导管接头130后端两侧上的块状凸起。通过旋转连接结构132,导管接头130可以与其他接头或者外接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130的远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131,以便用户进行第一接头130的旋转操作。
当然,其他可拆卸连接结构比如卡口连接结构、挤压连接结构、摩擦力连接结构等也是可行的。
套装400包含的第一接头300,如图4所示,包括小口径的第一接头头端310和大口径的第二接头尾端320。可选的,在第一接头头端310和第一接头尾端320的连接处设置有握柄330以方便用户进行手持操作。
所述第一接头300的第一接头尾端320包括嵌套设置的多个接口,具体设置时,至少包括第一接口321和第二接口322,所述第一接口321设置在第二接口322内部。可选的,第一接口321与第二接口322同轴心设置。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321,可以连接具有第一器械通用尺寸的小接口外部设备。所述第一器械通用尺寸,比如符合GB T 1962.1-2015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中的尺寸要求。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322,可以连接具有第二器械通用尺寸的大接口外部设备。所述第二器械通用尺寸,比如符合YY/T1040.1 《麻醉和呼吸设备圆锥接头》标准要求。
所述第一接头头端310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前述导管接头130。所述可拆卸连接是通过旋转连接结构、卡口连接结构、挤压连接结构和/或摩擦力连接结构来实现的。比如,参见图3、图5所示,导管接头130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旋转连接结构132与第一接头头端310相连接。
当第一接头300与导管接头130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接头300的第一接头尾端320连通外部设备的接口。所述的外部设备,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各种规格的注射器、呼吸机、吸痰机、鼻氧管等。
如图6所示,第一接头300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口321和第二接口322之间的环形腔323连接具有柔性接口的给气设备,作为举例,比如柔性的鼻氧管接头。
所述支撑导芯200的后端配套设置有第二接头210,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接头210与前述第一接头尾端320适配,能够与第一接头尾端320连接。第二接头210与第一接头尾端320的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挤压连接、摩擦力连接、旋转连接和/或卡口连接来实现。实际实施时,用户将支撑导芯200依次穿过具有贯通内腔的第一接头300,与第一接头相连接的导管接头130,最后插入到导管100的内部。支撑导芯200插入到导管100内部后,配套设置于其后端的第二接头210与第一接头尾端320相连接,并以此将支撑导芯200固定在导管100内部,使其不会滑出导管100。
如图8所示,第二接头210可以包括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所述第一腔室211在第二接头210上贯通设置形成贯通内腔,支撑导芯200的一端安装在第一腔室。可选的,所述支撑导芯200的头端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211中并贯通所述第一腔室211,使得外部设备的接口能够通过所述支撑导芯200的头端连通支撑导芯内腔,此时,外部设备的接口与支撑导芯200直接连通设置。或者,所述支撑导芯200的头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211中,外部设备的接口能够通过贯通设置的第一腔室211连通支撑导芯内腔,即外部设备的接口通过第一腔室211与支撑导芯200连通设置。
所述第二接头21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螺纹213以便用户手持操作。
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无弯曲软性导管,该导管在插入鼻咽腔后,能够形成与鼻咽腔匹配的弧度,到达邻近会厌的位置;所述导管的前端顶部和/或前端侧壁设置有孔洞,用以通气或通液;
所述导管的管壁内侧设置有增强内衬结构,用以支撑前述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内衬结构的长度小于前述导管的长度5-40毫米之间,其中前述孔洞所在的区域没有设置所述增强内衬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内衬结构为弹性螺旋状内衬结构、弹性条状内衬结构或弹性网状内衬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为具有中空结构的无弯曲软性导管,该导管的外径小于6毫米,长度为4-22厘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配套设置有支撑导芯,该支撑导芯能插入到导管内部,用以增强前述防舌后坠导管的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芯的长度小于前述增强内衬结构的长度,小的数据范围是1-45毫米;
所述支撑导芯为条状结构、网状结构或螺纹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芯的顶端上设置有盖帽,用以包覆支撑导芯的顶端。
8.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套装,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套装中还包括导管接头、第一接头;
所述导管接头配套设置在前述导管的开口端;
所述第一接头包括小口径的接头头端和大口径的接口尾端,该接头头端和该接口尾端通过贯通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头的接头头端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前述导管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套装,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管中设置有支撑导芯,该支撑导芯的后端配套设置有第二接头,该第二接头与前述第一接头的接头口尾端适配,能够与接口尾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接口尾端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内部,该第一接口用以连接大接口外部医疗设备,该第二接口用以连接小接口外部医疗设备。
CN202122430628.3U 2021-10-09 2021-10-09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Active CN217040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0628.3U CN217040994U (zh) 2021-10-09 2021-10-09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0628.3U CN217040994U (zh) 2021-10-09 2021-10-09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0994U true CN217040994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4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0628.3U Active CN217040994U (zh) 2021-10-09 2021-10-09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0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7786B (zh) 医用装置及使用该医用装置的方法
JP5951013B2 (ja) 挿入補助装置
US9272108B2 (en) Oxygen mask
US5967143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emergency medicine
CN204182009U (zh) 一种可视气囊导丝胃管
CN203620029U (zh) 尖端可控型气管导管
CN203075402U (zh) 导引型气管导管
CN207412483U (zh) 一种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的引导器
CN217040994U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防舌后坠导管及套装
CN202961429U (zh) 双囊气管插管
CN209060266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9347858U (zh) 一种气管插管器
CN207429490U (zh)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数字智能导丝
CN209437841U (zh) 一种消化内镜用吸氧型口咽通气道
CN206120893U (zh) 双腔无囊非预期性可更换导管式喉罩
CN205434630U (zh) 一次性鼻咽通气导管
CN201030131Y (zh) 一种医用导管
CN214231428U (zh) 一种硬质可视封堵器
CN203971115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8678116U (zh) 一种改良型用于气管手术的气管插管
CN216365214U (zh) 鼻腔异物反式取出装置
CN201791212U (zh) 支气管导管用导芯
CN2812972Y (zh) 气管导管引导器
CN206167571U (zh) 可视鼻咽通气道
CN109224232A (zh) 一种气管插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No. 2111 Beiyan Road,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202177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huokangxin Bio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000 03 Changzheng Hospital, 415 Fengya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Zou Zu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