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5747U -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5747U
CN217035747U CN202220028190.8U CN202220028190U CN217035747U CN 217035747 U CN217035747 U CN 217035747U CN 202220028190 U CN202220028190 U CN 202220028190U CN 217035747 U CN217035747 U CN 217035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ke
resistor
detection circuit
control un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81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81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5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5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5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所述唤醒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电连接于接入阻抗和控制单元,第一模块响应于所述接入阻抗小于所述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产生第一信号,使所述控制单元进入唤醒状态。所述接入阻抗电连接在电池包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模块之间。所述第一模块由供电电压输入端供电。第二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控制单元。第二模块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进入非唤醒状态或者所述控制单元处于非唤醒状态,接收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减小所述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本申请的实施例减小了控制单元被大接入阻抗误唤醒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产业等电气化行业的蓬勃发展,诸如锂电池的蓄电池作为一种储能设备,既能保证各种用电设备可靠而稳定地工作,同时又能以直流充电的方式高效地保存电能。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作为一种监控系统,能够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了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例如,更好地实现了电池的储能功能。一般而言,电池管理系统中设置有唤醒检测电路,其能够使电池管理系统既能够在唤醒状态下提供可靠的电池管理,又能在诸如休眠状态的非唤醒状态下节省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耗。
但是,现有的唤醒检测电路的性能可靠性较差,会出现电池管理系统被误唤醒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检测电路。所述唤醒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电连接于接入阻抗和控制单元。第一模块响应于所述接入阻抗小于所述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产生第一信号,使所述控制单元进入唤醒状态。所述第一模块由供电电压输入端供电。所述接入阻抗电连接在电池包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模块之间。第二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控制单元。第二模块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进入非唤醒状态或者所述控制单元处于非唤醒状态,接收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减小所述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块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进入唤醒状态或者所述控制单元处于唤醒状态,接收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用于增大所述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模块响应于所述接入阻抗高于所述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产生第三信号,使所述控制单元进入所述非唤醒状态。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块包括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包括分压电阻。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压电阻与所述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形成分压比。所述分压比基于供电电压与唤醒电压阈值确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号通过减小分压电阻,以减小所述上限阈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块包括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导通时,所述分压电阻包括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并联。所述开关器件断开时,所述分压电阻包括第一电阻。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器件包括PMOS管。所述PMOS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使所述PMOS管导通。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供电电压的输入端,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接入阻抗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阻连接到P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第四电阻连接在控制单元与PMOS管的栅极之间。控制单元经由第四电阻发送第四信号。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到第一模块,并且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瞬态二极管。瞬态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到第一模块,并且瞬态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块还包括防反接二极管。防反接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第一模块,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第一模块的输入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检测电路。所述唤醒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开关器件。所述分压电路电连接于接入阻抗和控制单元,所述接入阻抗电连接在电池包的输出端与分压电路之间。所述开关器件电连接于所述分压电路和所述控制单元。开关器件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执行通断操作。所述分压电路和所述开关器件由供电电压输入端供电。所述开关器件响应所述控制的控制信号而导通时,所述分压电路具有第一电阻值。所述开关器件响应所述控制的控制信号而断开时,所述分压电路具有第二电阻值。所述第一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阻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二电阻还与所述开关器件串联。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器件包括PMOS,所述PMOS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均电连接于所述供电电压输入端,所述PMOS的漏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PMOS的栅极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器件导通时,所述分压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并联。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器件断开时,所述分压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阻。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到所述P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PMOS管的栅极之间。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五电阻电连接在所述分压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电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瞬态二极管。所述瞬态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电路,所述瞬态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唤醒检测电路还包括防反接二极管。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所述分压电路,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唤醒检测电路的输入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和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芯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电芯模组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非唤醒状态下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被减小,使得小于上限阈值的接入阻抗才能使控制单元进入到唤醒状态,因此减小了控制单元被大接入阻抗误唤醒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值绘制的。附图中:
图1A为一个示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1B为一个示例的唤醒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唤醒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唤醒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唤醒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诸如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等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可以用作储能电池。储能电池在各种场景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涉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储能系统等用电设备中可以作为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可以以电池包的形式为用电设备提供电能,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能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对电池包进行监测,管理电池包的充电和放电,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具体而言,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执行诸如电池状态监测、电池状态分析、电池安全保护、能量控制管理和电池信息管理等控制管理。
图1A为一个示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图1A的电池包100包括电芯模组110、电池管理系统120和连接器160。电池管理系统120包括直流变压电路130、唤醒检测电路140和诸如包含微处理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的控制单元150。直流变压电路130对电芯模组110的B+侧的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对电池管理系统120进行供电。连接器160用于使电池包100与用电设备连接。连接器160包括与唤醒检测电路140连接的端子ON。在电池包100通过连接器160安装到用电设备上,以使用电池包100时,用电设备使端子ON与电池包100的负极输出端P-短接,唤醒检测电路140能够检测到该短接状态,向控制单元150发送唤醒信号,唤醒控制单元150,进而使电池管理系统120进入唤醒状态。
下面结合图1B的具体示例来描述图1A中唤醒检测电路140的工作原理。如图1B所示,U11与U12分别为唤醒检测电路140的供电电压以及电池管理系统120的MCU的供电电压。D10为防反接二极管,避免来自连接器160侧的过电流流入唤醒检测电路140。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形成接入阻抗,接入阻抗相当于连接在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的等效电阻,例如,在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被短接时,接入阻抗较小,在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未被短接时,接入阻抗较大。唤醒检测电路140能够检测接入阻抗的变化,相应地控制MCU执行下降沿唤醒,即,输入到MCU的唤醒电压小于唤醒电压阈值时,MCU被唤醒。相应的,在接入阻抗小于上限阈值时,唤醒检测电路140输出唤醒信号MCU-ON1,这里的接入阻抗的上限阈值(下文被称为:阻抗上限阈值)是指能够触发唤醒检测电路140输出唤醒信号MCU-ON1的最大阻值。对于图1B的电路,唤醒信号MCU-ON1可以被认为连接到串联的R11与接入阻抗之间,因此,唤醒信号MCU-ON1的电压与唤醒检测电路140的供电电压U11,以及R11与接入阻抗之间的分压比相关。当接入阻抗远大于R11时,唤醒信号MCU-ON1的电压大致为供电电压U11。当接入阻抗小于阻抗上限阈值时,唤醒信号MCU-ON1的电压也相应地小于一定电压阈值,从而唤醒MCU。
更具体地,例如,唤醒检测电路的供电电压为3.3V,唤醒检测电路处于低功耗状态时的电流大致为3uA(微安),并且唤醒MCU的唤醒电压(唤醒信号MCU-ON1的电压)为0.99V。因此,为了满足上述唤醒检测电路的功耗,需要供电电压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为大致1.1MΩ,即,接入阻抗与R11之和大致为1.1MΩ。在接入阻抗与R11的阻值比为0.99/(3.3-0.99)时,即,在接入阻抗为330KΩ时,MCU被唤醒。为了保证唤醒检测电路的低功耗,经过R11的电流较小,则需要使R11的阻值较大,使得在给定的唤醒电压和供电电压的情况下,较大的接入阻抗也能唤醒MCU,例如,在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发生进水或手触控等情况下,MCU也能被唤醒。即,MCU被误唤醒的可能性也较大。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唤醒检测电路的示意图。结合图2与图3,控制单元150通过唤醒线路与连接器的一端子连接。电池包的输出端与唤醒线路之间形成接入阻抗。电池包的输出端可以为电池包的正极输出端或负极输出端。
图2的唤醒检测电路200包括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第一模块210用于执行唤醒检测,第二模块220用于执行阈值调整。
具体而言,第一模块210电连接于接入阻抗和控制单元150,例如,通过唤醒线路获取接入阻抗。
在接入阻抗低于阻抗上限阈值时,第一模块210向控制单元150输出第一信号,使控制单元150进入唤醒状态。在接入阻抗高于阻抗上限阈值时,第一模块210向控制单元150输出第三信号,使控制单元150进入非唤醒状态。
控制单元的唤醒状态指示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控制单元的非唤醒状态指示电池管理系统的低功耗状态,非唤醒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休眠状态、待机状态、关机状态等。具体而言,在电池管理系统的低功耗状态下,部分电路的功能未被使用,相应地,控制单元响应处于非唤醒状态,断开部分电路的供电,实现了电池管理系统的低功耗。
此外,控制单元可以构造为包括引脚的芯片,且可以通过一引脚接收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可以与指示灯电连接,在一个示例中,在控制单元处于唤醒状态时,指示灯点亮,在控制单元处于非唤醒状态时,指示灯熄灭。在另一示例中,在控制单元处于唤醒状态时,指示灯熄灭,在控制单元处于非唤醒状态时,指示灯点亮。
第二模块220电连接于第一模块210和控制单元,并且能够根据电池管理系统120的工作状态调整阻抗上限阈值。
例如,在控制单元150处于唤醒状态时,控制单元150通过第二模块220向第一模块210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用于增大阻抗上限阈值。又例如,在控制单元150处于非唤醒状态或指示进入非唤醒状态时,控制单元150通过第二模块220向第一模块210输入第四信号,第四信号用于减小阻抗上限阈值。
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二引脚发送第二信号或第四信号。
具体而言,第一模块210可以包括分压电路,分压电路可以具有接入阻抗与分压电阻之间形成的分压比,分压电路能够根据分压比对唤醒检测电路的供电电压进行分压,向控制单元15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以为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另外,分压电路的分压比阈值对应于阻抗上限阈值与分压电阻的比值。
在一些示例中,在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控制单元150的唤醒电压阈值时,控制信号为第一信号,在控制信号的电压大于唤醒电压阈值时,控制信号为第三信号。唤醒电压阈值与供电电压的比值与分压比阈值正相关。对于给定的供电电压和唤醒电压阈值,分压比阈值是确定的。相应地,第二信号能够通过调大分压电阻,增大阻抗上限阈值;第四信号能够通过调小分压电阻,减小阻抗上限阈值。
在控制单元150处于非唤醒状态下,对于给定的分压比阈值,分压电阻越小,阻抗上限阈值越小。换言之,第二模块220能够调小分压电阻,调小阻抗上限阈值。因此,只有接入阻抗小于阻抗上限阈值时,控制信号的电压才能小于唤醒电压阈值,从而减小了控制单元150被较大接入阻抗误唤醒的可能性。
在控制单元150处于唤醒状态下,对于给定的接入阻抗,分压电阻越大,经过分压电阻的电流越小,唤醒检测电路200的功耗越小。换言之,第二模块220能够调大分压电阻,调大阻抗上限阈值。由于阻抗上限阈值被调大,接入阻抗仍然小于阻抗上限阈值,不会影响控制单元150的唤醒状态。另外,分压电阻被调大,减小了唤醒检测电路200的功耗。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的分压电阻可以为可变电阻器件,可变电阻器件可以接收第二信号或第四信号的控制,相应地增大阻值或减小阻值。
在另一些示例中,分压电路中可以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开关器件,开关器件与第二电阻串联,第二电阻和开关器件与第一电阻并联形成分压电阻。当开关器件关断时,分压电路具有第一阻抗上限阈值;当开关器件接通时,分压电路具有第二阻抗上限阈值,第二阻抗上限阈值小于第一阻抗上限阈值。
在另一些示例中,开关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流型可控晶体管和电压型可控晶体管。电流型可控晶体管可以为开关三极管,电压型可控晶体管可以为开关场效应管。
下面将结合图3和图4详细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图3和图4为不同实施例的唤醒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在图3的唤醒检测电路300中,电阻R31和R32分别为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示例,R35为第三电阻的示例,P型MOS管Q1为开关器件的示例,电阻R31和R32形成了第一模块210的分压电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作为控制单元150的示例。U31为唤醒检测电路200的供电电压的示例,U32为MCU的供电电压的示例。P-为电池包的负极输出端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P-接地。
具体而言,唤醒检测电路300执行下降沿唤醒MCU,唤醒电压阈值与接入阻抗Ron的阻抗上限阈值Rth之间呈正相关变动,因此接入阻抗Ron小于阻抗上限阈值Rth时,MCU被唤醒。
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会被一定阻值的接入阻抗Ron短接,在接入阻抗Ron小于阻抗上限阈值Rth时,MCU接收第一信号MCU_ON3,相应地进入唤醒状态。在接入阻抗Ron大于阻抗上限阈值Rth时,MCU经由作为第三信号的MCU_OFF3控制,相应地进入非唤醒状态,例如,休眠状态。
在接入阻抗Ron显著地大于阻抗上限阈值Rth时,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未被短接,MCU将接收到大致指示电压为U31的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唤醒电压阈值Uth与U31之间具有比值Uth/U31,分压比阈值具有比值Rth/R//,Rth为阻抗上限阈值,R//为分压电阻。具体地,Rth/(Rth+R//)=Uth/U31。通过匹配适当的R31的阻值和R32的阻值可以得到相应的R//。在图3中,当MCU处于唤醒状态时,Q1关断,分压电阻R//的阻值为R31的阻值。当MCU由唤醒状态进入到非唤醒状态时,MCU向Q1发送第四信号,例如,MCU通过管脚输出低电平MCU_ON_CTL3,通过管脚与Q1栅极之间的连接线路使Q1导通。Q1导通后,相当于将R32和R31的并联作为分压电阻R//,使得分压电阻R//的阻值减小。当接入阻抗Ron小于阻抗上限阈值Rth时,MCU识别出MCU_ON3信号的电压值小于唤醒电压阈值Uth,MCU被唤醒。
相应地,MCU在进入到唤醒状态之后,MCU向Q1输出第二信号,具体地,MCU通过管脚输出高电平MCU_OFF_CTL3,通过管脚与Q1栅极之间的连接线路使Q1断开。Q1断开后,分压电阻R//变大。对于给定的分压比阈值,阻抗上限阈值Rth相应变大,而接入阻抗Ron仍然小于阻抗上限阈值Rth,MCU仍然可靠地保持在唤醒状态。
在端子ON与负极输出端P-之间未被短接时(例如,连接器160未安装到用电设备上时),接入阻抗Ron仍然大于变大后的阻抗上限阈值Rth,因而唤醒检测电路300生成高电平的第三信号MCU_OFF3,控制MCU进入非唤醒状态。
此外,上述的Q1接通或关断通过驱动信号MCU_ON_CTL3或MCU_OFF_CTL3实现,R35连接在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有利于生成稳定的驱动信号MCU_ON_CTL3或MCU_OFF_CTL3。
此外,二极管D1可以作为防反接二极管,例如,肖特基二极管,以便防止唤醒线路的大电流流向唤醒检测电路。
更具体地,比对图1B的例子,唤醒检测电路的供电电压为3.3V,触发MCU唤醒的电压为0.99V。由于Q1的接通使得分压电阻R//的阻值小于R31,因此在接入阻抗为330KΩ时,控制信号的电压仍然大于唤醒电压阈值,MCU不会被唤醒。换言之,只有接入阻抗的阻值小于330KΩ,并小于相应的阻抗阈值Rth时,使得控制信号的电压小于唤醒电压阈值,MCU才会被唤醒。在MCU被唤醒之后,Q1被关断,分压电阻R//的阻值调回到大致R31的阻值,经过唤醒检测电路的电流减小,保证了唤醒检测电路在MCU唤醒之后的低功耗。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唤醒检测电路的示意图。图4的唤醒检测电路400中的电阻R41、R42和R45分别为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示例,分别对应于图3的唤醒检测电路300中的电阻R31、R32和R35;控制信号MCU_ON4和MCU_OFF4可以分别对应于唤醒检测电路300的控制信号MCU_ON3和MCU_OFF3;控制信号MCU_ON_CTL4和MCU_OFF_CTL4可以分别对应于唤醒检测电路300的控制信号MCU_ON_CTL3和MCU_OFF_CTL3;Q2和D2可以分别对应于唤醒检测电路300的Q1和D1;U41和U42可以分别对应于唤醒检测电路300的U31和U32,关于各个部分相关描述和说明,可以参考图3,此处不在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唤醒检测电路400还可以设置有电容C1,电容C1为第二电容的示例。C1的一端连接到唤醒检测电路,另一端接地,能够对唤醒线路中的交流成分进行旁路,使得用于控制MCU的控制信号MCU_ON3和MCU_OFF3的直流电压更加稳定。
在另一示例中,唤醒检测电路400还可以设置有瞬态二极管TVS1,TVS1的一端连接到唤醒线路,另一端连接地,换言之,在设置有C1的情况下,TVS1与CI处于并联状态。这样设置的瞬态二极管能够防止唤醒线路中形成浪涌电流,保护了唤醒检测电路和MCU。
在另一示例中,唤醒检测电路400的输出端与MCU接收控制信号的MCU_ON4和MCU_OFF4的输入端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滤波电路,使得用于控制MCU的控制信号MCU_ON4和MCU_OFF4的直流电压更加稳定。例如,滤波电路可以包括电容C2和电阻R43,电容C2为第一电容的示例,电阻R43为第五电阻的示例。电容C2的一端连接到电阻R43的一端,这两端连接到MCU的输入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R43的另一端连接到唤醒检测电路400的输出端。这样设置的电容C2和电阻R43形成了低通滤波电路,能够对唤醒检测电路中的低频交流成分进行滤波,以使控制信号MCU_ON_CTL4和MCU_OFF_CTL4的直流电压更加稳定。
在另一示例中,唤醒检测电路400还可以设置有电阻R44,R44为第四电阻的示例,R44的一端连接到Q2的栅极,另一端连接到MCU用于输出驱动信号MCU_ON_CTL4和MCU_OFF_CTL4的管脚,R44的阻值与R45的阻值通过适当配置,能够进一步提供Q2导通所需的开启电压,并且R45能够提高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稳定电势差,以提高Q2导通/关断驱动信号的稳定性。另外,R44能够增大来自MCU芯片管脚的驱动信号MCU_ON_CTL4和MCU_OFF_CTL4输入阻抗,减少浪涌电流对驱动信号的稳定性的影响。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压电路,电连接于接入阻抗和控制单元,所述接入阻抗电连接在电池包的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之间;
开关器件,电连接于所述分压电路和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开关器件响应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执行通断操作;
其中,所述分压电路和所述开关器件由供电电压输入端供电,所述开关器件响应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而导通时,所述分压电路具有第一电阻值,所述开关器件响应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而断开时,所述分压电路具有第二电阻值,所述第一电阻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二电阻还与所述开关器件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包括PMOS,
所述PMOS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均电连接于所述供电电压输入端,所述PMOS的漏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PMOS的栅极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导通时,所述分压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断开时,所述分压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到所述P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PMOS管的栅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
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电连接在所述分压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电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瞬态二极管,所述瞬态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电路,所述瞬态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反接二极管,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所述分压电路,所述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唤醒检测电路的输入端。
12.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唤醒检测电路。
1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芯;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电芯模组电连接。
CN202220028190.8U 2022-01-05 2022-01-05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Active CN217035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8190.8U CN217035747U (zh) 2022-01-05 2022-01-05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8190.8U CN217035747U (zh) 2022-01-05 2022-01-05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5747U true CN217035747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6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8190.8U Active CN217035747U (zh) 2022-01-05 2022-01-05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57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908A (zh) * 2023-10-25 2023-12-01 绿进新能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基于bms的高、低边充电唤醒及整机低功耗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908A (zh) * 2023-10-25 2023-12-01 绿进新能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基于bms的高、低边充电唤醒及整机低功耗电路
CN117148908B (zh) * 2023-10-25 2024-01-26 绿进新能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基于bms的高、低边充电唤醒及整机低功耗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7966A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可充电电池组件
US20190074555A1 (en) Solar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088553B2 (en) Control system
CN208874344U (zh) 主电源与备用电源切换电路以及切换装置
CN217035747U (zh)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WO2023130267A1 (zh) 唤醒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包
CN113410894A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和方法
WO2021258366A1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WO2021258367A1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117293972A (zh) 一种用于防止电池设备过放的保护电路
CN210669590U (zh) 一种锂电池管理应用电路
EP2482412B1 (en) Switch control circuit for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upplying circuit
EP4084311A1 (en) Wake-up circuit for charge controller, on-board charger, and new energy vehicle
CN201904633U (zh) 一种基于PSoC的MPPT型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215646155U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芯片
CN115693593A (zh) 车用供电电源的过压保护装置、车辆及其过压保护方法
CN214045155U (zh) 充电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CN212210543U (zh) 一种防锁死bms电源系统
CN218040820U (zh) 供电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电子装置
CN114142567A (zh) 电池管理电路及电池装置
CN112799496A (zh) 计算机零功耗待机控制装置、方法及系统
CN219225026U (zh) 电压检测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WO2023184067A1 (zh) 供电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电子装置
JP2003079058A (ja) 電池パック
CN220325334U (zh) 一种电子式快速检测负载接入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