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1714U - 制冷台 - Google Patents

制冷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1714U
CN217031714U CN202122244874.XU CN202122244874U CN217031714U CN 217031714 U CN217031714 U CN 217031714U CN 202122244874 U CN202122244874 U CN 202122244874U CN 217031714 U CN217031714 U CN 217031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 dissipation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48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em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em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em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em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448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1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1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1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零部件粘蜡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制冷台,用于冷却粘蜡的陶瓷零部件,包括液冷部、散热部、储液部和泵;通过设置有蜿蜒的散热流道的散热部,延长了制冷液的流动路径,通过散热流道增大了制冷液与散热部的接触面积,进而通过散热部增大了制冷液与空气(散热部外部的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同时,由于蜿蜒的散热流道增加了制冷液与散热部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大了制冷液通过散热部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总量,进而使得流出散热部的制冷液能够从高温转变至低温,或者使得流出散热部的制冷液能够从高温转变至接近低温的状态。

Description

制冷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零部件粘蜡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制冷台。
背景技术
在陶瓷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陶瓷零部件需要先进行粘蜡操作,然后将粘蜡的陶瓷零部件设置在车床上加工;其中,蜡具有液态和固态两种形成,在陶瓷零部件粘蜡之前,需要将固态的蜡加热,使得蜡转变为液态,然后在将陶瓷零部件进行粘蜡操作。
然而,蜡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实际是蜡从高温向低温转变的过程;在室温条件下,如果没有额外的冷却手段,陶瓷零部件上的蜡仅能够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从高温转变至低温,这个转变的时间比较长,且在陶瓷零部件上的蜡没有完全转变至低温之前,工作人员的手部是不能够接触已经粘蜡的陶瓷零部件的,这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的手部被烫伤。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测试品恒温水冷平台,申请号为:201922201340.1 的专利文献。在该专利文献中,提出了采用水冷的散热平台对测试品进行冷却,并采用吹风机对散热平台输送至冷却箱内的水进行散热的技术方案。但是,如果将该现有技术直接应用于冷却粘蜡的陶瓷零部件,其水冷平台内的水吸收粘蜡的陶瓷零部件的热量之后,虽然能够通过冷却箱进行散热,但是散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水在冷却箱内的热交换时间比较短,造成水与冷却箱内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总量比较低,使得冷却箱内的水在保持温度比较高的状态下被循环液泵排出冷却箱。
因此,现有技术中,如何延长水冷平台的水的热交换时间,进而提高水与冷却装置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成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延长水冷平台的水的热交换时间,进而提高水与冷却装置之间的热交换总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冷台,用于冷却粘蜡的陶瓷零部件,包括液冷部、散热部、储液部和泵;
所述散热部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蜿蜒的设置在所述散热部的内部,所述液冷部、所述散热流道和所述储液部依次相通;
所述储液部、所述泵和所述液冷部依次相通;
所述泵和所述散热部被所述液冷部和所述储液部间隔,所述液冷部和所述储液部被所述泵和所述散热部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座;
所述散热座的其中一面为散热流动面,所述散热流道凹陷于所述散热流动面,所述散热流道与所述散热座的其余表面之一形成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储液部相连通;
所述液冷部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散热流动面。
进一步的,所述液冷部包括盖体和液冷座;
所述液冷座的其中一面为液冷流动面,所述液冷流动面上凹陷的设置有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液冷座的其余表面之一形成入液口和出液口,其中,所述入液口与所述泵相连通,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液口相连通;
所述盖体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液冷流动面,其中,所述盖体用于承载所述陶瓷零部件;
所述液冷座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散热流动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密封垫;
所述第一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液冷座和所述散热座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密封垫;
所述第二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盖体和所述液冷座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
当所述支架设置于地面上时,所述液冷部和所述散热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部,所述储液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部;
所述散热部被设置在所述液冷部和所述储液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泵被限制在所述支架限制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泵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储液部上,所述泵被设置在所述散热部和所述储液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部上设置有观察窗。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台,通过设置有蜿蜒的散热流道的散热部,延长了制冷液的流动路径,通过散热流道增大了制冷液与散热部的接触面积,进而通过散热部增大了制冷液与空气(散热部外部的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同时,由于蜿蜒的散热流道增加了制冷液与散热部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大了制冷液通过散热部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总量,进而使得流出散热部的制冷液能够从高温转变至低温,或者使得流出散热部的制冷液能够从高温转变至接近低温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台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提供一种制冷台,用于冷却粘蜡的陶瓷零部件,包括液冷部1、散热部2、储液部3和泵4;
散热部2设置有散热流道201,散热流道201蜿蜒的设置在散热部2的内部,液冷部1、散热流道201和储液部3依次相通;
储液部3、泵4和液冷部1依次相通;
泵4和散热部2被液冷部1和储液部3间隔,液冷部1和储液部3被泵4 和散热部2间隔。
其中,储液部3用于存储制冷液,制冷液包括但不限于:水、水溶液、导热油。
泵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泵,例如:离心泵或轴流泵。泵4的主要作用是,将储液部3内的制冷液吸取并增压,且将增压的制冷液输送至液冷部1内。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液冷部1、散热部2、储液部3和泵4之间分别采用管道相连通;前述的制冷液,在液冷部1、散热部2、储液部3和泵4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部件之间流动时,制冷液均在其中一段管道内流动。
液冷部1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承载粘蜡的陶瓷零部件,第二个作用是,作为热交换的媒介,使得粘蜡的陶瓷零部件与流经液冷部1的制冷液之间形成热交换。
换个角度来说,当粘蜡的陶瓷零部件设置在液冷部1上时,粘蜡的陶瓷零部件的热量通过液冷部1被流经液冷部1的制冷液吸收,从而减少了粘蜡的陶瓷零部件从高温向低温转变的时间;同时,流经液冷部1的制冷液在吸收了粘蜡的陶瓷零部件的热量之后排出液冷部1,避免或减少液冷部1形成热量聚集。
散热部2的作用是:由液冷部1排出的制冷液回流至储液部3之前,通过延长制冷液的流动路径的长度而使得制冷液在室温下形成降温;其中,由于延长了制冷液的流动路径,在制冷液的流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延长了制冷液的流动时间。
由液冷部1排出的制冷液注入至散热部2之后,散热部2便成为制冷液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媒介;制冷液在散热部2内流动的过程中,制冷液的温度逐渐降低,从而在制冷液排出散热部2时,制冷液的温度从高温转变至低温、或者制冷液的温度从高温转变至接近低温。
现有技术(一种测试品恒温水冷平台,申请号为:201922201340.1)中,由散热平台(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液冷部1)排出的水(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制冷液)是直接流入至冷却箱的;
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箱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储液部3,由于该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平台与地面之间的间距限制,造成了水在进入冷却箱至流出冷却箱之间的流通长度,小于散热平台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这样会造成水在冷却箱内的流动路径比较短,进而造成水在冷却箱内的流动时间比较短,从而水在流出冷却箱时,依然保持比较高的温度。虽然该现有技术采用了喷水头和鼓风机设置于冷却箱,喷水头用于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鼓风机能够加快冷却箱内的空气流动,从而提水高与冷却箱内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但是,由于水穿透冷却箱内的空气的时间比较短(水从喷水头至冷却箱底部的液面之间的流动路径比较短,所以造成水穿透喷水头至液面之间的空气的时间比较短),从而水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总量比较低。
本实施例中的制冷台,通过设置有蜿蜒的散热流道201的散热部2,延长了制冷液的流动路径,通过散热流道201增大了制冷液与散热部2的接触面积,进而通过散热部2增大了制冷液与空气(散热部2外部的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同时,由于蜿蜒的散热流道201增加了制冷液与散热部2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大了制冷液通过散热部2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总量,进而使得流出散热部2 的制冷液能够从高温转变至低温,或者使得流出散热部2的制冷液能够从高温转变至接近低温的状态。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延长水冷平台的水的热交换时间,进而提高水与冷却装置之间的热交换总量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优选的散热部2,参见图1,包括散热座202;
散热座202的其中一面为散热流动面,散热流道201凹陷于散热流动面,散热流道201与散热座202的其余表面之一形成进液口和排液口,排液口和储液部3相连通;
液冷部1可拆卸的覆盖于散热流动面。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散热流道201优选的凹陷于散热流动面,这是为了便于加工散热流道201,例如:可采用铣床在散热座202上直接加工散热流动即可,加工工艺十分简单,加工成本低廉。
前述的液冷部1直接覆盖在散热座202的散热流动面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图中未出示);
第一密封垫用于密封液冷座和散热座202之间的间隙。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散热流道201设置为被限制在散热座202的内部,例如:可采用钻孔的工艺将散热座202上加工出多个通道,将多个通道首尾相互连通(可以采用外部连通的方式)即可。
由液冷部1排出的制冷液从散热座202的进液口注入到散热流道201内,散热座202内部的制冷液流经全部的散热流道201之后,从排液口排出;由散热座202排出的制冷液流入至储液部3。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座202的表面可以设置多种辅助散热的结构;例如:如果为了增加散热座202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可以在散热座202的除了散热流动面之外的其余表面上增加风扇,利用风扇对空气增加,从而加快空气相对于散热座202的流动速度,进而增加散热座202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又如:如果为了增加散热座202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可以在散热座202的除了散热流动面之外的其余表面上设置散热翅片,通过散热翅片增大散热座202的表面积,进而增大散热座202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提供一种优选的液冷部1。
液冷部1包括盖体101和液冷座102;
液冷座102的其中一面为液冷流动面,液冷流动面上凹陷的设置有液冷流道103,液冷流道103与液冷座102的其余表面之一形成入液口和出液口,其中,入液口与泵4相连通,出液口和进液口相连通;
盖体101可拆卸的覆盖于液冷流动面,其中,盖体101用于承载陶瓷零部件;
液冷座102可拆卸的覆盖于散热流动面。
液冷座102上设置的液冷流道103的设置方式,与前述的散热座202上的散热流道201的设置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将液冷部1设置为盖体101和液冷座102的方式,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清洁液冷座102上的液冷流道103;众所周知,水中含有杂质,且金属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氧化,无论哪一种理由,都能够造成液冷流道103内堆积杂质,使得液冷流道103的孔径或槽径变小,这就使得在液冷部1内流动的制冷液的流动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到液冷部1的热交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可将盖板相对于液冷座102拆卸之后,工作人员可之间清理裸露在视线内的液冷流道103(参见图1),从而保证液冷部1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还包括第二密封垫(图中未出示);第二密封垫用于密封盖体101 和液冷座102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制冷台,还包括支架5;
当支架5设置于地面上时,液冷部1和散热部2分别设置于支架5的上部,储液部3设置于支架5的下部;
散热部2被设置在液冷部1和储液部3之间。
在实际使用中,参见图1,支架5的主要作用是将液冷部1和散热部2支撑在高处,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取放粘蜡的陶瓷零部件;此外,由于液冷部1 和散热部2被支撑在高处,而储液部3被设置在低处,在泵4停止工作之后,液冷部1内的制冷液和散热部2内的制冷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自然的回流至储液部3内,从而减少或避免液冷部1和散热部2的内部具有积液的现象。
进一步的,参见图1,泵4被限制在被支架5限制成的空间内,其中,泵4 可拆卸的安装于储液部3上,泵4被设置在散热部2和储液部3之间。
其中,当支架5被设置在地面上时,在水平面方向上,支架5占据了一定的面积,且由于支架5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在支架5与地面之间,形成了被支架5限制成的空间;如果将泵4设置在该空间的水平面方向外部,那么,支架5与泵4的组合物所占据的地面的面积,大于仅通过支架5所占据的面积。因此,将泵4限制在被支架5限制成的空间内,能够有效的减少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台的实际占地面积。
进一步的,参见图1,储液部3上设置有观察窗6。观察窗6应当被理解为可透视的部件,例如:透明玻璃或透明树脂或透明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部件。
其中,储液部3的表面设置有观察口,观察窗6覆盖于观察口处;一方面,观察窗6能够避免储液部3内的制冷液从该观察口流动至储液部3的外部,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6获得储液部3内部的制冷液的总量。
优选的,观察口的开口方向应当与水平面方向相互平行,从而,观察窗6 应当设置在储液部3的侧部;在储液部3内存储有制冷液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制冷液与观察窗6之间的色差而获得位于储液部3内的制冷液的总量。
此外,观察窗6与观察口处的储液部3之间的间隙,应当采用密封手段进行密封;密封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密封垫或密封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制冷台,用于冷却粘蜡的陶瓷零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部、散热部、储液部和泵;
所述散热部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蜿蜒的设置在所述散热部的内部,所述液冷部、所述散热流道和所述储液部依次相通;
所述储液部、所述泵和所述液冷部依次相通;
所述泵和所述散热部被所述液冷部和所述储液部间隔,所述液冷部和所述储液部被所述泵和所述散热部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座;
所述散热座的其中一面为散热流动面,所述散热流道凹陷于所述散热流动面,所述散热流道与所述散热座的其余表面之一形成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储液部相连通;
所述液冷部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散热流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部包括盖体和液冷座;
所述液冷座的其中一面为液冷流动面,所述液冷流动面上凹陷的设置有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液冷座的其余表面之一形成入液口和出液口,其中,所述入液口与所述泵相连通,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液口相连通;
所述盖体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液冷流动面,其中,所述盖体用于承载所述陶瓷零部件;
所述液冷座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散热流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垫;
所述第一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液冷座和所述散热座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垫;
所述第二密封垫用于密封所述盖体和所述液冷座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
当所述支架设置于地面上时,所述液冷部和所述散热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部,所述储液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部;
所述散热部被设置在所述液冷部和所述储液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被限制在所述支架限制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泵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储液部上,所述泵被设置在所述散热部和所述储液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上设置有观察窗。
CN202122244874.XU 2021-09-16 2021-09-16 制冷台 Active CN217031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4874.XU CN217031714U (zh) 2021-09-16 2021-09-16 制冷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4874.XU CN217031714U (zh) 2021-09-16 2021-09-16 制冷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1714U true CN217031714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0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4874.XU Active CN217031714U (zh) 2021-09-16 2021-09-16 制冷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1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16297U (zh) 一种高效的激光器专用散热装置
KR100201119B1 (ko) 병에 들어있는 물의 냉각장치
CN102830581B (zh) 一种投影机散热装置
CN112930098A (zh) 一体式液冷散热器
CN213341062U (zh) 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光纤激光器的水冷设备
CN217031714U (zh) 制冷台
CN206657316U (zh) 一种计算机新型散热机箱
CN109372827B (zh) 一种具有安全性的液压泵站
CN208232112U (zh) 一种多线切割机的主轴冷却系统
CN111595058A (zh) 风冷散热流动型半导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09584951A (zh) 一种工业仪表外壳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411366U (zh) 一种五轴数控机床用切削液冷却装置
CN207317327U (zh) 一种蒸发冷凝盘管及蒸发式冷凝器
CN213765087U (zh) 一种切削油冷却机
CN208885636U (zh) 基于油液循环外散热模式的化工流程泵
CN213827039U (zh) 一种具有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机床主轴
CN212741505U (zh) 一种真空镀膜机腔体
CN218408205U (zh) 一种数控精密机床主轴承冷却装置
CN221525093U (zh) 一种水冷散热式单相活塞往复泵
CN211072850U (zh) 机床工作台冷却循环装置
CN218624638U (zh) 一种螺杆泵定子
CN111595056A (zh) 一种饮用液体制冷设备
CN220941032U (zh) 一种带有降温功能的纳米棒生产用磨砂机
CN219769057U (zh) 一种挤出机的线缆冷却装置
CN221283626U (zh) 一种储能电站液冷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