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0049U - 上控式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上控式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0049U
CN217030049U CN202220324416.9U CN202220324416U CN217030049U CN 217030049 U CN217030049 U CN 217030049U CN 202220324416 U CN202220324416 U CN 202220324416U CN 217030049 U CN217030049 U CN 217030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water inlet
cavity
in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44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兆达
胡燕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3244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0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0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0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上控式水龙头,包括通水阀组、控制阀组、龙头壳体、内管、接头及套筒;内管安装于龙头壳体的水嘴部位内;接头衔接于内管的出水端处;套筒安装于龙头壳体的本体部位内,并衔接于内管的进水端处;通水阀组的内本体与套筒转动连接;利用各内部过水件采塑料材料制成的设计,特别是内本体、套筒、内管与接头,不仅有助于快速大量生产制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以及简易快速组装,还可以避免铅污染,同时适用于转动式水龙头,以满足使用者用水的需求。

Description

上控式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指上控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典型的水龙头,特别是盆用或厨用上控式水龙头,大多由金属材料,例如铜材料或锌合金材料利用传统铸造或铜管胀形等方式制作成型后,再相互焊接固定而成,例如常见的出水管(俗称烟斗管)与阀座的成型与焊接固定。但其作为过水件,容易因铅析出造成水源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避免铅污染,同时确保外观的质感,已有越来越多的水龙头以内置塑料一体成型的出水管与阀组成作为过水件,以解决上述铅污染的问题。
但是,上述采用内置塑料一体成型的出水管与阀组件的方法,普遍存在组装与拆卸不易、牢固性不佳、制造成本过高等诸多缺点。为此,中国授权公告号CN 209990945 U、CN211145435 U、CN212899891 U专利文献,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皆仅适用于固定式水龙头,而无法适用于常见出水管部位或水嘴部位可转动的转动式水龙头,因此,如何扩大其适用范畴,便有其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上控式水龙头,不仅易于快速大量生产制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以及简易快速组装,还可以避免铅污染,同时适用于转动式水龙头,以满足使用者的用水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上控式水龙头,包括:
通水阀组,包括能够安装固定于台面的内本体,以及衔接连通于所述内本体底部的供水管组;
控制阀组,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上方;所述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流经所述内本体的水流的流通与断开,以及所述水流的流量;
龙头壳体,具有本体部位,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位周围壁墙的水嘴部位;所述本体部位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内本体;所述水嘴部位具有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的腔室;
内管,穿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入口端处,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接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出口端处,并与所述出水端连接;
套筒,固定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进水端连接,且转动套设于所述内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内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套筒能够将来自于所述内本体的混合水导引至所述进水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的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定位环壁,所述定位环壁往下突设有至少一嵌块;所述套筒能够自所述本体部位的下方滑套置入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套筒的顶端形成有定位挡壁,所述定位挡壁与所述定位环壁抵接;所述套筒的外周壁自所述定位挡壁往下凹设有至少一嵌槽,所述嵌槽与相应的所述嵌块相互嵌卡,所述套筒的周围壁墙还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端处形成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安装槽;所述接头能够自所述出口端置入所述并嵌卡定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头具有均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出水口及插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的外周壁分别形成有内侧密封环部及外侧密封环部,且所述进水端的端缘外周壁突设有弧形挡壁,所述弧形挡壁连接所述内侧密封环部;所述进水端能够自所述本体部位下方依序经由所述空腔及所述套筒的安装孔置入所述腔室,并通过所述外侧密封环部与所述接头的插槽相互密封插接,以及通过所述内侧密封环部与所述安装孔内周壁相互密封插接;所述套筒的内周壁形成有限位卡槽,所述弧形挡壁嵌卡限位于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靠近下方处形成有肩状环槽;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在相对于所述进水端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有上方密封部位及下方密封部位;所述上方密封部位及所述下方密封部位均密封抵接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且所述上方密封部位、下方密封部位、所述套筒的内周壁及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之间界定出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具有多个混合水出水口,所述内管的进水端具有进水口,所述环状出水腔室连通所述内本体的至少一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及所述内管进水端的所述进水口;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在所述下方密封部位的上方邻近处形成有肩状环缘,所述肩状环缘上抵定位于所述肩状环槽处,所述肩状环缘上方处形成有抵顶环缘,所述抵顶环缘抵接所述弧形挡壁的相应壁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水阀组还包括自动分水器;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均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能够安装所述自动分水器的分水阀槽,以及两个均连通所述分水阀槽的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及所述混合水出水管分别衔接连通所述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且所述混合水出水管能够衔接喷枪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混合阀、阀盖和把手;所述混合阀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安装阀槽内;所述阀盖螺合于所述安装阀槽的槽口处,并将所述混合阀固定于所述安装阀槽内,并限制所述本体部位轴向脱离所述内本体;所述把手用以操作控制所述混合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分水阀槽以及两个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分水阀槽与所述环状出水腔室,所述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与所述分水阀槽的流道之间一体成型有封闭壁墙,所述封闭壁墙能够封闭所述流道;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及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进水管分别衔接连通于所述冷水进水流道及热水进水流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上控式水龙头,包括:
通水阀组,包括能够安装固定于台面的内本体,以及衔接连通于所述内本体底部的供水管组;
控制阀组,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上方;所述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流经所述内本体的水流的流通与断开,以及所述水流的流量;
龙头壳体,具有本体部位,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位周围壁墙的水嘴部位;所述本体部位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内本体;所述水嘴部位具有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腔室;所述空腔在相对于所述入口端处还凹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定位腔室;
内管,穿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入口端处,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接头,连接于所述内管的出水端,并由卡扣定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固定环,螺锁连接于所述出口端,并将所述接头迫紧固定于所述出口端处;
衔接环,具有相连通的环状部位及衔接部位;所述环状部位抵接定位于所述空腔内,并转动套设且密封连接于所述内本体的外部;所述环状部位能够将来自于所述内本体的混合水导引至所述进水端;所述衔接部位收容于所述定位腔室内,并连接所述进水端;
限位套筒,夹设于所述空腔的腔壁与所述环状部位的外周之间,并能够限制所述衔接环沿所述本体部位的轴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定位凸壁;所述衔接环能够自所述本体部位上方置入所述空腔及定位腔室内,且所述环状部位的底端抵接所述定位凸壁;所述衔接部位外周壁突设有至少一凸肋,所述凸肋抵接所述定位腔室对应的内周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腔室内壁面凹设有两扣合槽;所述限位套筒底端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避让所述衔接环的相应部位;所述限位套筒的外周壁形成有两弹性卡钩,分别固定勾扣相应的所述扣合槽;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周壁形成有至少一挡止壁,所述挡止壁能够阻挡限位所述环状部位的顶壁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内侧U形扣件及外侧U形扣件;所述衔接部位内部设置插槽,所述插槽连通所述环状部位内部;所述衔接部位的外周壁设置有两剖槽,两所述剖槽连通所述插槽;所述接头具有插槽,且所述接头的外周壁相对设置有两剖槽,所述接头的两剖槽均连通所述接头的插槽;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的外周壁分别形成有内侧密封环部及外侧密封环部,所述内侧密封环部及所述外侧密封环部分别插入所述衔接环的插槽与所述接头的插槽内;所述内侧密封环部与所述外侧密封环部上分别设置有内侧环形卡槽及外侧环形卡槽,所述内侧环形卡槽及所述外侧环形卡槽使所述内侧U形扣件插入所述衔接部位的剖槽后卡扣于所述内侧环形卡槽内,并限制所述内侧密封环部脱离所述衔接环,以及使所述外侧U形扣件插入所述接头的剖槽后,卡扣于所述外侧环形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外侧密封环部脱离所述接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还设置有下方封套,所述下方封套套设于并密封连接所述内本体的外部;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下方封套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的下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具有多个混合水出水口,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连通所述内本体的至少一混合水出水口;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环状部位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的上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上方环状出水腔室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并经由所述衔接环连通所述进水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水阀组还包括自动分水器;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能够安装所述自动分水器的分水阀槽,以及两个连通所述分水阀槽的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内部还贯通设置有至少一导引流道,所述导引流道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与上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及所述混合水出水管分别衔接连通所述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且所述混合水出水管能够衔接喷枪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水阀组还包括底座及压盖;所述底座能够对所述内本体的底部嵌套定位,所述压盖螺合于所述底座,并将所述内本体夹固于所述底座,且所述下方封套被轴向限位于所述压盖顶端与所述本体部位内部空腔突设的定位凸壁底壁面之间;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混合阀、阀盖和把手,所述混合阀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安装阀槽内;所述阀盖螺合于所述内本体,并将所述混合阀固定于所述安装阀槽内,同时轴向限位所述限位套筒;所述把手用以操作控制所述混合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分水阀槽,以及两个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手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分水阀槽与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与所述分水阀槽的流道之间一体成型有封闭壁墙,所以封闭壁墙能够封闭所述流道,所述内本体内部还贯通设置有至少一导引流道,所述导引流道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与上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及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与所述热水进水管分别衔接连通于所述冷水进水流道及热水进水流道。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控式水龙头,包括:
通水阀组,包括能够安装固定于台面的内本体,以及衔接连通于所述内本体底部的供水管组;
控制阀组,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上方;所述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流经所述内本体的水流的流通与断开,以及所述水流的流量;
龙头壳体,包括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本体的水嘴;所述本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内本体;所述水嘴具有出口端、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入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腔室;
内管,穿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入口端处,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接头,收容于所述出口端处,并插置固定有所述内管的出水端;
套筒,固定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进水端连接,且转动套设于所述内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内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套筒能够将来自于所述内本体的混合水导引至所述进水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的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定位环壁,所述定位环壁往下突设有至少一嵌块;所述套筒能够自所述本体下方滑套置入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套筒顶端形成有定位挡壁,所述定位挡壁抵接所述定位环壁,所述套筒的外周壁自所述定位挡壁往下凹设有至少一嵌槽,所述嵌槽与对应的所述嵌块相互嵌卡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嘴的出口端处形成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安装槽;所述接头能够自所述水嘴的出口端置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接头具有相连通的出水口及插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外周壁突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部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空腔,所述连接头的外壁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孔的螺孔;所述水嘴的入口端套设于所述连接头的外部,所述水嘴的外壁面开设有穿孔,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穿孔并与所述螺孔螺合以将所述水嘴的入口端锁固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外周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周围壁墙开设有贯通的衔接孔;所述接头具有相连通的出水口及插槽;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外周壁分别形成有内侧密封环部及外侧密封环部,所述外侧密封环部能够自所述水嘴的入口端置入所述腔室内并与所述接头的插槽密封插接,所述内侧密封环部能够自所述本体的安装孔插入并与所述套筒的衔接孔密封插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靠近下方处形成有肩状环槽;所述内本体外周壁在相对于所述进水端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有上方密封部位及下方密封部位;所述上方密封部位与所述下方密封部位密封抵接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且所述上方密封部位、下方密封部位与套筒内周壁之间界定出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在所述下方密封部位的上方邻近处还形成有肩状环缘,所述肩状环缘上抵所述肩状环槽;所述内本体底部一体成型有螺管部位;所述螺管部位穿过所述台面,并通过一螺帽螺合迫紧所述台面底壁面,并将所述内本体锁固于所述台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连通所述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及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与所述热水进水管分别衔接连通所述冷水进水流道及热水进水流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混合阀、阀盖和把手;所述混合阀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安装阀槽内;所述阀盖螺合于所述内本体,并将所述混合阀固定于所述安装阀槽内,同时限制所述本体轴向脱离所述内本体;所述把手用以操作控制所述混合阀。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上控式水龙头,通过采用塑料材料料制成的内部过水件,例如通水阀组,特别是内本体、下方封套,以及控制阀组,特别是混合阀,还有内管、接头,以及衔接于所述内管与内本体间的套筒或衔接环,使其不仅易于快速大量生产制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以及简易快速组装,还可以有效解决公知的以金属材料作为过水件容易造成铅污染的问题。同时,还可适用于转动式水龙头,以满足使用者用水的需求,以解决公知的内部具塑料材料过水件的水龙头均属于固定式水龙头,而无转动式水龙头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外观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龙头壳体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套筒、内管与接头于组装状态下在该套筒处的纵向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头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接头、水波器及部分内管于组装状态下的侧视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本体在其分水阀槽处的横向立体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侧视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龙头壳体在本体部位处的纵向立体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龙头壳体沿着水嘴部位延伸方向的立体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衔接环立体外观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衔接环立体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限位套筒立体外观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限位套筒立体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接头、部分内管与外侧U形扣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内本体在相对于上方环状腔室处的横向立体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外观组合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侧视剖面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上控式水龙头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本体立体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套筒立体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水嘴立体剖视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内本体在其安装阀槽靠近底部处的立体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上控式水龙头
1a上控式水龙头 1b上控式水龙头
1c上控式水龙头 1d上控式水龙头
10通水阀组
11内本体 110导引流道
11a混合水出水流道 11b分水阀槽
11c螺管部位 11d螺帽
111上密封部位 112下密封部位
113肩状环缘 114抵顶环缘
115第一混合水出水口 116第二混合水出水口
116a封闭壁墙 117安装阀槽
118冷水进水流道 119热水进水流道
12供水管组 121冷水进水管
122热水进水管 123混合水出水管
13自动分水器 14下方封套
15底座 16压盖
20控制阀组
21混合阀 22阀盖
23把手
30龙头壳体
30a龙头壳体 31本体部位
31a本体 311空腔
312定位环壁 313嵌块
314定位腔室 315定位凸壁
316扣合槽 317连接头
318安装孔 319螺孔
32水嘴部位 32a水嘴
321入口端 322出口端
323腔室 324安装槽
325卡槽 326穿孔
327紧固件
40内管
401内侧U形扣件 402外侧U形扣件
41进水端 411内侧密封环部
412弧形挡壁 413进水口
414内侧环形卡槽 42出水端
421外侧密封环部 422外侧环形卡槽
50接头
50a接头 501固定环
51出水口 511水波器
52插槽 521剖槽
53卡块
60套筒
601环状出水腔室 61定位挡壁
62嵌槽 63安装孔
64限位卡槽 641纵向凸肋
65肩状环槽 66衔接孔
70衔接环
701上方环状出水腔室 71环状部位
72衔接部位 721凸肋
722插槽 723剖槽
80限位套筒
801下方环状出水腔室 81缺口
82弹性卡钩 83挡止壁
90阻尼环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1包括一通水阀组10、一控制阀组20、一龙头壳体30、一内管40、一接头50及一套筒60。其中:
通水阀组10包括一个能够安装固定于一台面的内本体11以及一个衔接连通于内本体11底部的供水管组12。其中,内本体11为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的过水件。可选地,内本体11利用塑料材料一体模塑成型。
控制阀组20安装于内本体11的上方,并用于控制进入内本体11的水流的流通与断开,以及控制所述水流的流量。
请参阅图4,龙头壳体30具有一本体部位31以及一个相连于本体部位31周围壁墙的水嘴部位32。其中,本体部位31具有一空腔311,内本体11收容于空腔311中;水嘴部位32具有一入口端321、一出口端322以及一个位于入口端321与出口端322之间的腔室323。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龙头壳体30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龙头壳体30由锌合金材料制成。
内管40穿设于水嘴部位32的腔室323内,且具有一进水端41及一出水端42。其中,进水端41位于入口端321处,出水端42位于出口端322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管40为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的过水件。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内管40由塑料材料所制成。
接头50,固定安装于水嘴部位32的出口端322处,并与内管40的出水端42相互组装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头50为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的过水件。可选地,接头50由塑料材料所制成。
套筒60,固定安装于本体部位31的空腔311内,并与内管40的进水端41相互组装连接,且可转动地穿套密封于内本体11外部,以将来自于内本体11的混合水由此导引至内管40的进水端4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套筒60为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的过水件。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套筒由塑料材料一体模塑成型。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位31的空腔311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一定位环壁312,定位环壁312往下突设有多个嵌块313。套筒60的顶端设置有一定位挡壁61,且套筒60外周壁自定位挡壁61处往下凹设有至少一嵌槽62。套筒60自本体部位31的下方滑套置入空腔311内。其中,定位挡壁61与定位环壁312相互抵接定位,嵌槽62与相应的嵌块313相互嵌卡定位。套筒60周围壁墙还开设有一贯通的安装孔63。
请参阅图2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水嘴部位32的出口端322处形成有一连通于腔室323的安装槽324;接头50自水嘴部位32的出口端322处置入并嵌卡定位于安装槽324内;接头50具有相连通的一出水口51及一插槽52。接头50的前端突设有一半月形卡块53,安装槽324的相应位置凹设有卡槽325,卡块53卡扣于卡槽325内。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接头50的出水口51处安装有一水波器511。
请参阅图3、图7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内管40的进水端41与出水端42的外周壁分别形成有一内侧密封环部411及一外侧密封环部421,且进水端41的端缘外周壁凸设有一相连于内侧密封环部411的弧形挡壁412。内管40的进水端41可自本体部位31下方依序经由空腔311及套筒的安装孔63置入水嘴部位32的腔室323,并通过外侧密封环部421与接头50的插槽52相互密封插接,以及通过内侧密封环部411与安装孔63内周壁相互密封插接。请参阅图5,该套筒的内周壁形成有一限位卡槽64,限位卡槽64将弧形挡壁412嵌卡限位于内。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卡槽64由该套筒内周壁上一体突设的两纵向肋条641所形成。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弧形挡壁412与限位卡槽64相互嵌卡滑扣的设计,有利于内管40快速及准确地组装定位于该套筒与接头50的相应位置,同时限制弧形挡壁412转动。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套筒60内周壁靠近下方处形成有一肩状环槽65,内本体11的外周壁在相对于内管40的进水端41上、下侧分别形成有上方密封部位111和下方密封部位112。其中,上方密封部位111和下方密封部位112均密封抵接套筒60的内周壁,且上方密封部位111、下方密封部位112、套筒60的内周壁和内本体11的外周壁围合形成一环状出水腔室601。环状出水腔室601与内本体11的至少一混合水出水口及内管40进水端41的一进水口413连通。内本体11外周壁在下方密封部位112的上方邻近处形成有一肩状环缘113,肩状环缘113向上抵接定位肩状环槽65;肩状环缘113的上方处形成有一抵顶环缘114,抵顶环缘114与限位弧形挡壁412的相对壁面抵接。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11设置有两个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为一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15及一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且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5连通于环状出水腔室601。
请参阅图2、图7及图9,在本实施例中,通水阀组10还包括一自动分水器13。内本体11具有一安装阀槽117以及均与安装阀槽117连通的一冷水进水流道118、一热水进水流道119和一混合水出水流道11a。其中,混合水出水流道11a上形成有一个用于安装自动分水器13的分水阀槽11b,自动分水器13安装于分水阀槽中。混合水出水流道11a还形成有均与分水阀槽11b连通的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15与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请参阅图1至图3,供水管组12包括分别与冷水进水流道118、热水进水流道119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衔接连通的冷水进水管121、热水进水管122及混合水出水管123。其中,混合水出水管123还能够衔接公知常见的喷枪组件。
请参阅图2及图5,需特别说明的是,在通常状态下,该喷枪组件处于关闭状态。因此,从混合水出水流道11a流出的混合水流经自动分水器13时,自动分水器13可根据水压的大小变化,自动将该混合水导向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15,再经由环状出水腔室601及内管40的进水口413流向接头50的出水口51流出并形成龙头出水。当用户开启该喷枪组件时,该自动分水器13会将该混合水导向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并流向该喷枪组件形成喷枪出水,其作动原理与操作模式大致与公知相同。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组20大致为公知构造,主要包括一混合阀21、一阀盖22和一把手23。其中,混合阀21安装于内本体11的安装阀槽117内;阀盖22螺合于内本体11上安装阀槽117的槽口处,并使混合阀21固定于安装阀槽117内,同时限制本体部位31沿内本体11的轴向脱离内本体11;把手23用于操作控制混合阀21完成预定动作,如开启或关闭该混合水流入混合水出水流道11a以及调节该混合水的温度及流量。
请参阅图2及图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11可以利用冷水进水流道118与热水进水流道119的偏斜设计,即两者的间隔宽度采上窄下宽设计,使流道不但可以顺利地配置于分水阀槽11b两边侧,还可以安装适用于较小规格尺寸的混合阀21,使上控式水龙头1的体积更为精巧,从而降低材料成本,并有助于提升外观造型的美感。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及图10,本实施例的上控式水龙头1a大致与实施例一中的上控式水龙头1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上控式水龙头1a为单一功能龙头出水,故不配置喷枪组件,因此,其内本体11的分水阀槽11b没有安装自动分水器13,且分水阀槽11b与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间的流道呈封闭状态,且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不必衔接混合水出水管123。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模具中安装一模仁,使内本体11在塑料模塑成型时,得以直接在分水阀槽11b与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间的流道上形成一封闭壁墙116a,以达到上述封闭流道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封闭壁墙116a即可将实施例一中的龙头出水与喷枪出水的双功能出水轻易地改为单一的龙头出水功能,而无需重新设计内本体11。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及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1b大致与实施例一中的上控式水龙头1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本实施例中,龙头壳体30的本体部位31在空腔311相对于水嘴部位32的入口端321处凹设有一连通腔室323的定位腔室314。
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本实施例中,接头50a通过一固定环501迫紧固定于水嘴部位32的出口端322处。可选地,固定环501通过与出口端322相互螺锁,将接头50a迫紧固定于出口端322。
请参阅图2及图15,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内设置有衔接环70,以取代实施例一中的套筒60。
请参阅图15至图17,衔接环70具有相连通的一环状部位71及一衔接部位72。其中,环状部位71抵接定位于本体部位31的空腔311内,并可转动地密封套设于内本体11外部,并将来自于内本体11的混合水由此导引至内管40的进水端41;衔接部位72收容于定位腔室314内,并与内管40的进水端41相互组装连接。
请参阅图2及图17,可以理解的是,衔接环70为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的过水件。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衔接环70由塑料材料一体模塑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就功能性而言,本实施例的衔接环70相当于实施例一的套筒60,但结构略有不同。
请参阅图17至图19,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还设置有一限位套筒80,且限位套筒嵌卡定位于本体部位31的空腔311的腔壁与衔接环70的环状部位71之间,进而限制衔接环70沿本体部位31的轴向运动。
请参阅图2及图17,可以理解的是,不同于实施例一的套筒60,实施例三中设置限位套筒80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衔接环提供轴向限位的功能,从而确保将衔接环70牢固地安装定位于本体部位31内,而不会轴向松动或脱离。
请参阅图3及图1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内管40与接头的组装方式与实施例一略有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内管40并非从本体部位31的下方进行安装,而是从水嘴部位32的出口端322进行安装,但安装前必须先安装衔接环70,并预先将接头50a安装于内管40。
请参阅图12、图13及图15,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位31在其空腔311的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一定位凸壁315;衔接环70自本体部位31的上方置入空腔311及定位腔室314内,且环状部位71底端与定位凸壁315相互抵顶定位。可选地,衔接部位72的外周壁突设有至少一凸肋721。可选地,凸肋721设置有两。凸肋721抵接定位于定位腔室314相对应的内周壁处,并能够避免衔接部位72产生松动。
请参阅如图13、图18及图19,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腔室314的内壁面凹设有两扣合槽316;限位套筒80底端凹设有一用于避让衔接环70上相应部位的缺口81;且缺口81的外周壁形成有两弹性卡钩82,分别勾扣固定对应的扣合槽316;缺口81的内周壁形成有至少一挡止壁83,挡止壁83抵接阻挡并限位衔接环70的环状部位71的顶壁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能够将衔接环70牢靠地轴向限位于本体部位31内相应位置。
请参阅图12、图15及图20,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还包括一内侧U形扣件401及一外侧U形扣件402;衔接环70的衔接部位72内部设置一连通环状部位71内部的插槽722,并在衔接部位72外周壁设置有均与插槽722连通的两剖槽723。接头50a的插槽52外周壁设置有两剖槽521,两剖槽521相对设置且均与插槽52连通。内管40的内侧密封环部411及外侧密封环部421分别插入衔接环70的插槽722与接头50a的插槽52内;且内侧密封环部411与外侧密封环部421上分别设置一内侧环形卡槽414及一外侧环形卡槽422,并使内侧U形扣件401插入衔接部位72的剖槽723,卡扣于内侧环形卡槽414内以限制内侧密封环部411脱离衔接环70,以及使外侧U形扣件402插入接头50a的剖槽521,并卡扣于外侧环形卡槽422内以限制外侧密封环部421脱离接头50a。
请参阅图12,必须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安装:先将衔接环70安装于本体部位31内;再安装限位套筒80,以轴向限位衔接环70;之后,将预安装好接头50a的内管40进水端41从水嘴部位32的出口端322插入,并沿着腔室323的延伸方向移动,顺势地将内侧密封环部411插入定位于衔接环70的插槽722内部;最后,将内侧U形扣件401卡扣定位于衔接环70上,同时锁上固定环501,即可顺利地完成龙头壳体30、衔接环70、限位套筒80、内管40及接头50a等构件的组装作业;之后,再与通水阀组10及控制阀组20进行组装作业。
请参阅图11和图17,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11还搭配有一下方封套14,下方封套密封套设于内本体11的外部,并在内本体11的外周壁与下方封套14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密封的下方环状出水腔室801,且下方环状出水腔室801连通内本体11的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15;内本体11外周壁与衔接环70的环状部位71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密封的上方环状出水腔室701,且上方环状出水腔室701连通下方环状出水腔室801,并经由衔接环70连通内管40的进水端41。可以;理解的是,下方封套14属于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的过水件。可选地,下方封套14由塑料材料一体模塑成型。
请参阅图2及图21,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11与实施例一中的通水阀组10也略有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15连通于下方环状出水腔室801,但下方环状出水腔室801透过内本体11内部贯穿设置的两导引流道110与上方环状出水腔室701相连通。
请参阅图11及12,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11并未直接组装固定于台面上,而是透过其他组件固定于台面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水阀组10还包括一底座15及一压盖16;底座15能够将内本体11底部嵌套定位;压盖16能够通过螺合于底座15上的相应位置将内本体11固定于底座15上,并将下方封套14轴向限位于压盖16顶端与本体部位31内部空腔311的定位凸壁315底壁面间。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7及图22,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1c大致与实施例三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1c为单一功能龙头出水,故不配置喷枪组件。因此,其内本体11的分水阀槽11b没有安装自动分水器13,且分水阀槽11b与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间的流道呈封闭状态,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也无需衔接混合水出水管123。
更进一步说,可通过在模具中安装一模仁,使内本体11在塑料模塑成型时,得以直接在分水阀槽11b与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16间的流道上形成一封闭壁墙116a,以达到上述封闭流道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封闭壁墙116a即可将实施例三中的龙头出水与喷枪出水的双功能出水,轻易地改为单一功能的龙头出水,而无需重新设计内本体11。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2及图24,在本实施例中,上控式水龙头1d大致与实施例一相同,其差别仅在于:
实施例一的龙头壳体30的本体部位31与水嘴部位32为一体相连设计,本实施例的龙头壳体30a由两个构件相互组装连接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龙头壳体30a包括一本体31a和一个组装连接于本体31a的水嘴32a。其中。本体31a类似于本体部位31,水嘴32a类似水嘴部位3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a同样具有空腔311,空腔311中收容有内本体11;且水嘴32a与本体31a分体成型,水嘴32a的入口端321与本体31a组装连接。
请参阅图26及图27,更进一步说,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a的外周壁凸设有连接头317,连接头317的内部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318,安装孔318与空腔311连通。连接头317的外壁面开设有连通安装孔318的螺孔319,水嘴32a外壁面开设有相应的穿孔326;水嘴32a的入口端321套设于连接头317的外周壁;紧固件327穿设穿孔326并螺合于螺孔319中,以将水嘴32a的入口端321锁固连接于本体31a外周壁。
请参阅图28,在本实施例中,套筒60周围壁墙开设有贯通的衔接孔66。请参阅图24、图25及图29,在本实施例中,内管40进水端41的内侧密封环部411自本体31a的安装孔318插入后与衔接孔66密封插接;内管40出水端42的外侧密封环部421自水嘴32a的入口端321置入腔室323内与接头50的插槽52密封插接。
请参阅图24及图2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组装方式与实施例一略有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组装:先将套筒60安装定位于本体31a的空腔311内部;再将接头50安装定位于水嘴32a出口端322的安装槽324内;接着,将内管40出水端42的外侧密封环部421从水嘴32a入口端321置入并密封插接于接头50;之后,将内管40进水端41的内侧密封环部411经由本体31a的安装孔318密封插接于套筒50的衔接孔66内,水嘴32a的入口端321同步套设定位于连接头317的外周壁;其后,利用紧固件327将水嘴32a的入口端321锁固连接于本体31a的连接头317上,即可顺利地完成龙头壳体30、套筒60、内管40及接头50等构件的组装作业;最后,再与通水阀组10及控制阀组20进行组装。
请参阅图25、图26及图30,在本实施例中,套筒60与内本体11的组装结构大致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没有搭配自动分水器,且混合水出水流道11a没有分水阀槽设计,也没有第一混合水出水口与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本实施例中,混合水出水流道11a直接设计为与环状出水腔室601相连通。
请参阅图2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供水管件12没有混合水出水管,也不会搭配喷枪组件。
请参阅图25及图29,在本实施例中,内管40外部适当一体成型出多个凸肋43;水嘴32a的腔室323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例如矩形。可以理解的是,内管40安装置入水嘴32a内部后,能够通过凸肋43与腔室323内壁面在圆周方向产生嵌卡限位作用,而达到限制转动的效果。
请参阅图25,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11底部还直接一体成型有一螺管部位11c。螺管部位11c能够穿过台面,并能够通过螺合一螺帽11d迫紧于该台面底壁面以将内本体11锁固于该台面,而无需再额外添加公知的螺管构件。
请参阅图1、图12及图25,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的龙头壳体30、30a与内部安装的套筒60或衔接环70、限位套筒80连同内管40、接头50等构件可构成一转动组件,并能够相对于通水阀组10及控制阀组20等组成的固定组件转动。可选地,在转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公知常见的阻尼环件90。可以理解的是,阻尼环件90能够在转动操作时提供适当大小的摩擦力,继而能够确保转动组件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并更加稳定地连接固定组件而不产生晃动。
请参阅图2及图3,可选地,阻尼环件90嵌套定位于实施例一的内本体11外周壁,使其抵紧于龙头壳体30的本体部位31内部空腔311内周壁;
请参阅图12及图17,可选地,阻尼换件90嵌套定位于实施例三的内本体11外周壁,使其抵紧于限位套筒80的内周壁;
请参阅图24及图25,可选地,阻尼环件90嵌套定位于实施例无的内本体11外周壁,使其分别抵紧于套筒60内周壁,以及龙头壳体30的本体31a内部空腔311内周壁。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控式水龙头1~1d主要的特点有二。第一,内部过水件,例如各实施例的通水阀组10,特别是内本体11、下方封套14,以及控制阀组20,特别是混合阀21,还有内管40、接头50、50a,以及衔接于内管40与内本体11间的套筒60或衔接环70,均为塑料材料所制成。因此,除了有助于快速大量生产制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以及简易快速组装外,还可以有效解决公知以金属材料作为过水件容易存在铅污染的问题。第二,本实施新型适用于转动式水龙头,也就是其龙头壳体可以依据使用者用水需求随时自由转动定位或在特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定位,以解决公知的内部具塑料材料过水件的水龙头均属于固定式水龙头,而无转动式水龙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已于上述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可以按照上述说明做出各种替代方案或者修改;因此所有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替代方案和修改,都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水阀组,包括能够安装固定于台面的内本体,以及衔接连通于所述内本体底部的供水管组;
控制阀组,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上方;所述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流经所述内本体的水流的流通与断开,以及所述水流的流量;
龙头壳体,具有本体部位,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位周围壁墙的水嘴部位;所述本体部位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内本体;所述水嘴部位具有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的腔室;
内管,穿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入口端处,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接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出口端处,并与所述出水端连接;
套筒,固定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进水端连接,且转动套设于所述内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内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套筒能够将来自于所述内本体的混合水导引至所述进水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定位环壁,所述定位环壁往下突设有至少一嵌块;所述套筒能够自所述本体部位的下方滑套置入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套筒的顶端形成有定位挡壁,所述定位挡壁与所述定位环壁抵接;所述套筒的外周壁自所述定位挡壁往下凹设有至少一嵌槽,所述嵌槽与相应的所述嵌块相互嵌卡,所述套筒的周围壁墙还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处形成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安装槽;所述接头能够自所述出口端置入并嵌卡定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头具有均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出水口及插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的外周壁分别形成有内侧密封环部及外侧密封环部,且所述进水端的端缘外周壁突设有弧形挡壁,所述弧形挡壁连接所述内侧密封环部;所述进水端能够自所述本体部位下方依序经由所述空腔及所述套筒的安装孔置入所述腔室,并通过所述外侧密封环部与所述接头的插槽相互密封插接,以及通过所述内侧密封环部与所述安装孔内周壁相互密封插接;所述套筒的内周壁形成有限位卡槽,所述弧形挡壁嵌卡限位于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靠近下方处形成有肩状环槽;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在相对于所述进水端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有上方密封部位及下方密封部位;所述上方密封部位及所述下方密封部位均密封抵接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且所述上方密封部位、下方密封部位、所述套筒的内周壁及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之间界定出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具有多个混合水出水口,所述内管的进水端具有进水口,所述环状出水腔室连通所述内本体的至少一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及所述内管进水端的所述进水口;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在所述下方密封部位的上方邻近处形成有肩状环缘,所述肩状环缘上抵定位于所述肩状环槽处,所述肩状环缘上方处形成有抵顶环缘,所述抵顶环缘抵接所述弧形挡壁的相应壁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阀组还包括自动分水器;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均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能够安装所述自动分水器的分水阀槽,以及两个均连通所述分水阀槽的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及所述混合水出水管分别衔接连通所述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且所述混合水出水管能够衔接喷枪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混合阀、阀盖和把手;所述混合阀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安装阀槽内;所述阀盖螺合于所述安装阀槽的槽口处,并将所述混合阀固定于所述安装阀槽内,并限制所述本体部位轴向脱离所述内本体;所述把手用以操作控制所述混合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分水阀槽以及两个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分水阀槽与所述环状出水腔室,所述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与所述分水阀槽的流道之间一体成型有封闭壁墙,所述封闭壁墙能够封闭所述流道;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及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进水管分别衔接连通于所述冷水进水流道及热水进水流道。
9.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水阀组,包括能够安装固定于台面的内本体,以及衔接连通于所述内本体底部的供水管组;
控制阀组,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上方;所述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流经所述内本体的水流的流通与断开,以及所述水流的流量;
龙头壳体,具有本体部位,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位周围壁墙的水嘴部位;所述本体部位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内本体;所述水嘴部位具有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腔室;所述空腔在相对于所述入口端处还凹设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定位腔室;
内管,穿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入口端处,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接头,连接于所述内管的出水端,并由卡扣定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固定环,螺锁连接于所述出口端,并将所述接头迫紧固定于所述出口端处;
衔接环,具有相连通的环状部位及衔接部位;所述环状部位抵接定位于所述空腔内,并转动套设且密封连接于所述内本体的外部;所述环状部位能够将来自于所述内本体的混合水导引至所述进水端;所述衔接部位收容于所述定位腔室内,并连接所述进水端;
限位套筒,夹设于所述空腔的腔壁与所述环状部位的外周之间,并能够限制所述衔接环沿所述本体部位的轴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定位凸壁;所述衔接环能够自所述本体部位上方置入所述空腔及定位腔室内,且所述环状部位的底端抵接所述定位凸壁;所述衔接部位外周壁突设有至少一凸肋,所述凸肋抵接所述定位腔室对应的内周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腔室内壁面凹设有两扣合槽;所述限位套筒底端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避让所述衔接环的相应部位;所述限位套筒的外周壁形成有两弹性卡钩,分别固定勾扣相应的所述扣合槽;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周壁形成有至少一挡止壁,所述挡止壁能够阻挡限位所述环状部位的顶壁缘。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侧U形扣件及外侧U形扣件;所述衔接部位内部设置插槽,所述插槽连通所述环状部位内部;所述衔接部位的外周壁设置有两剖槽,两所述剖槽连通所述插槽;所述接头具有插槽,且所述接头的外周壁相对设置有两剖槽,所述接头的两剖槽均连通所述接头的插槽;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的外周壁分别形成有内侧密封环部及外侧密封环部,所述内侧密封环部及所述外侧密封环部分别插入所述衔接环的插槽与所述接头的插槽内;所述内侧密封环部与所述外侧密封环部上分别设置有内侧环形卡槽及外侧环形卡槽,所述内侧环形卡槽及所述外侧环形卡槽使所述内侧U形扣件插入所述衔接部位的剖槽后卡扣于所述内侧环形卡槽内,并限制所述内侧密封环部脱离所述衔接环,以及使所述外侧U形扣件插入所述接头的剖槽后,卡扣于所述外侧环形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外侧密封环部脱离所述接头。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还设置有下方封套,所述下方封套套设于并密封连接所述内本体的外部;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下方封套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的下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具有多个混合水出水口,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连通所述内本体的至少一混合水出水口;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环状部位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密封的上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上方环状出水腔室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并经由所述衔接环连通所述进水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阀组还包括自动分水器;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能够安装所述自动分水器的分水阀槽,以及两个连通所述分水阀槽的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水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内部还贯通设置有至少一导引流道,所述导引流道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与上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及所述混合水出水管分别衔接连通所述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且所述混合水出水管能够衔接喷枪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阀组还包括底座及压盖;所述底座能够对所述内本体的底部嵌套定位,所述压盖螺合于所述底座,并将所述内本体夹固于所述底座,且所述下方封套被轴向限位于所述压盖顶端与所述本体部位内部空腔突设的定位凸壁底壁面之间;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混合阀、阀盖和把手,所述混合阀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安装阀槽内;所述阀盖螺合于所述内本体,并将所述混合阀固定于所述安装阀槽内,同时轴向限位所述限位套筒;所述把手用以操作控制所述混合阀。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上形成有分水阀槽,以及两个混合水出水口;两个所述混合水出手口分别为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分水阀槽与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第二混合水出水口与所述分水阀槽的流道之间一体成型有封闭壁墙,所以封闭壁墙能够封闭所述流道,所述内本体内部还贯通设置有至少一导引流道,所述导引流道连通所述下方环状出水腔室与上方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及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与所述热水进水管分别衔接连通于所述冷水进水流道及热水进水流道。
17.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水阀组,包括能够安装固定于台面的内本体,以及衔接连通于所述内本体底部的供水管组;
控制阀组,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上方;所述控制阀组能够控制流经所述内本体的水流的流通与断开,以及所述水流的流量;
龙头壳体,包括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本体的水嘴;所述本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收容有所述内本体;所述水嘴具有出口端、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入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腔室;
内管,穿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入口端处,所述出水端位于所述出口端处;
接头,收容于所述出口端处,并插置固定有所述内管的出水端;
套筒,固定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进水端连接,且转动套设于所述内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内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套筒能够将来自于所述内本体的混合水导引至所述进水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周壁靠近上方处形成有定位环壁,所述定位环壁往下突设有至少一嵌块;所述套筒能够自所述本体下方滑套置入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套筒顶端形成有定位挡壁,所述定位挡壁抵接所述定位环壁,所述套筒的外周壁自所述定位挡壁往下凹设有至少一嵌槽,所述嵌槽与对应的所述嵌块相互嵌卡定位。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嘴的出口端处形成有连通所述腔室的安装槽;所述接头能够自所述水嘴的出口端置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接头具有相连通的出水口及插槽。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周壁突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部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空腔,所述连接头的外壁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孔的螺孔;所述水嘴的入口端套设于所述连接头的外部,所述水嘴的外壁面开设有穿孔,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穿孔并与所述螺孔螺合以将所述水嘴的入口端锁固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外周壁。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周围壁墙开设有贯通的衔接孔;所述接头具有相连通的出水口及插槽;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外周壁分别形成有内侧密封环部及外侧密封环部,所述外侧密封环部能够自所述水嘴的入口端置入所述腔室内并与所述接头的插槽密封插接,所述内侧密封环部能够自所述本体的安装孔插入并与所述套筒的衔接孔密封插接。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靠近下方处形成有肩状环槽;所述内本体外周壁在相对于所述进水端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有上方密封部位及下方密封部位;所述上方密封部位与所述下方密封部位密封抵接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且所述上方密封部位、下方密封部位与套筒内周壁之间界定出环状出水腔室;所述内本体的外周壁在所述下方密封部位的上方邻近处还形成有肩状环缘,所述肩状环缘上抵所述肩状环槽;所述内本体底部一体成型有螺管部位;所述螺管部位穿过所述台面,并通过一螺帽螺合迫紧所述台面底壁面,并将所述内本体锁固于所述台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具有安装阀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阀槽的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混合水出水流道,所述混合水出水流道连通所述环状出水腔室;所述供水管组包括冷水进水管及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与所述热水进水管分别衔接连通所述冷水进水流道及热水进水流道。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上控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混合阀、阀盖和把手;所述混合阀安装于所述内本体的安装阀槽内;所述阀盖螺合于所述内本体,并将所述混合阀固定于所述安装阀槽内,同时限制所述本体轴向脱离所述内本体;所述把手用以操作控制所述混合阀。
CN202220324416.9U 2022-02-17 2022-02-17 上控式水龙头 Active CN217030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4416.9U CN217030049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上控式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4416.9U CN217030049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上控式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0049U true CN217030049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2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4416.9U Active CN217030049U (zh) 2022-02-17 2022-02-17 上控式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0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7352B2 (en) Hybrid faucet assembly and water way for same
US8156963B2 (en) Faucet
EP1357233B1 (en) Base member for fixing a faucet and method for fixing
CN107218408B (zh) 温控龙头
CN217030049U (zh) 上控式水龙头
US5743463A (en) Automatic water combination faucet
KR102062336B1 (ko) 냉온수 혼합수전
JP4253849B2 (ja) 水栓装置
CN215334645U (zh) 一种淋浴器套件
CN205859221U (zh) 一种温控龙头
CN217030062U (zh) 一种双把手水龙头
GB2590143A (en) Split-type thermostatic faucet main body and split-type thermostatic faucet
CN213711972U (zh) 一种淋浴龙头
CN113404889A (zh) 一种拼装组合结构的水龙头
US20040074543A1 (en) Valving and mixing unit
CN212899865U (zh) 龙头构造
CN220523347U (zh) 一种花洒龙头恒温塑料内芯
CN217081522U (zh) 一种龙头及其水道组件
CN219827812U (zh) 一种侧进后出式冷热水阀芯
CN110792805A (zh) 一种组合式脸盆抽拉龙头混水阀芯
CN205715790U (zh) 水龙头结构
JP3708848B2 (ja) 化粧カバー付水栓
JP2739467B2 (ja) シングルレバー式の混合栓
CN211779175U (zh) 多功能浴室控制盒及卫浴系统
CN218935361U (zh) 一种单把手入墙式本体组及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