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7112U -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7112U
CN217027112U CN202122009835.1U CN202122009835U CN217027112U CN 217027112 U CN217027112 U CN 217027112U CN 202122009835 U CN202122009835 U CN 202122009835U CN 217027112 U CN217027112 U CN 217027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purline
piece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98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少杰
李靖
安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98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7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7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7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其包括支护组件、支撑组件和调节组件。其中,支护组件包括第一支护壁和第二支护壁,第一支护壁和第二支护壁分别埋设在基坑内的相对两侧,以支护基坑两侧的坑壁。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檩条、第二檩条和支撑件,第一檩条贴靠在第一支护壁上,第二檩条贴靠在第二支护壁上,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檩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檩条连接。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檩条的高度,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二檩条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装置,拆装简便,能够通过调节围檩的高度,以适应最佳支撑位置的变化,支护能力强。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在深度较浅的基坑支护领域,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期,槽钢钢板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槽钢钢板桩的典型支护过程如下:首先,将围护桩安插在地中,使其垂直地面设立;其次,在围护桩上打孔,通过螺栓和孔的配合,将支撑牛腿安装在围护桩上;接着,在牛腿上放置钢围檩,并用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将钢围檩固定;最后,将支撑杆焊接在钢围檩上,完成槽钢钢板桩的支护过程。
在上述槽钢钢板桩的安装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焊接进行结构间的固定,使槽钢钢板桩的安装和拆除均变得困难;且当基坑的深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围护桩露出地面的高度发生变化后,钢围檩的理想平衡位置发生了移动。然而,由于钢围檩仍然处于原平衡位置,这就导致钢围檩不在最佳受力点受力,降低了槽钢钢板桩的实际支护能力,若不另外增加支护,则容易发生坍塌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装置,拆装简便,能够通过调节围檩的高度,以适应最佳支撑位置的变化,以调整支撑位置,支护能力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包括:
支护组件,包括第一支护壁和第二支护壁,第一支护壁和第二支护壁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分别埋设在基坑内的相对两侧,以支护基坑两侧的坑壁,第一方向平行于两个所述坑壁的走向;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檩条、第二檩条和支撑件,第一檩条贴靠在第一支护壁上,第二檩条贴靠在第二支护壁上,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檩条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檩条可拆卸连接;
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将第一檩条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支护壁上,第二调节组件将第二檩条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支护壁上,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檩条的高度,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二檩条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支护壁和第二支护壁均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的支护桩,各支护桩的一端均被配置为埋设在基坑内,各支护桩的横截面为U型,各支护桩均埋设在地上。
可选地,各支护桩均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桩体钩挂件和第二桩体钩挂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第一桩体钩挂件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第二桩体钩挂件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相邻的支护桩通过各自的第一桩体钩挂件或第二桩体钩挂件相连。
可选地,第一桩体钩挂件包括第一L型件和第一板,第一L型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宽板和第一窄板,第一宽板的一端与第一侧板相连,第一窄板的一端与第一板相连,第一板与第一L型件形成第一钩槽;和,
第二桩体钩挂件包括第二L型件和第二板,第二L型件包括相连的第二宽板和第二窄板,第二宽板的一端与第二侧板相连,第二窄板的一端与第二板相连,第二板与第二L型件形成第二钩槽。
可选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钩挂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钩挂件,第一钩挂件的钩挂端钩连在第一支护壁上,第一钩挂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钩挂件相连,第二钩挂件与第一檩条转动连接;和,
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三钩挂件、第二连接件和第四钩挂件,第三钩挂件的钩挂端钩连在第二支护壁上,第三钩挂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四钩挂件相连,第四钩挂件与第二檩条转动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钩挂件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插接在第一螺纹孔中,以与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第二钩挂件包括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插接在第二螺纹孔中,以与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转动第一连接件能够使第一钩挂件和第二钩挂件相互靠近或远离;和,
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第四螺纹孔;第三钩挂件包括第三螺纹杆,第三螺纹杆插接在第三螺纹孔中,以与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第四钩挂件包括第四螺纹杆,第四螺纹杆插接在第四螺纹孔中,以与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转动第二连接件能够使第三钩挂件和第四钩挂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可选地,第一檩条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一檩条钩挂件,各第一檩条钩挂件上均开设有第一孔,第二钩挂件的钩挂端穿过若干个第一檩条钩挂件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孔,以吊挂第一檩条;和,
第二檩条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二檩条钩挂件,各第二檩条钩挂件上均开设有第二孔,第四钩挂件的钩挂端穿过若干个第二檩条钩挂件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孔,以吊挂第二檩条。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定位挂件和第二定位挂件,
第一定位挂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定位钩挂部和第一定位支撑部,第一定位钩挂部钩挂在第一檩条上;
第二定位挂件包括相连的第二定位钩挂部和第二定位支撑部,第二定位钩挂部钩挂在第二檩条上;
支撑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部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定位支撑部上。
可选地,第一定位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水平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定位钩挂部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上端,第一水平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下端,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端,且均与第一水平板的另一端相连;和,
第二定位支撑部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水平板和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第二定位钩挂部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上端,水平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下端,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两端,且均与第二水平板的另一端相连;
支撑件的一端卡设在第一水平板、第一连接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共同形成的第一容纳槽内,另一端卡设在第二水平板、第二连接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共同形成的第二容纳槽内。
可选地,第一檩条和第二檩条均为H型断面檩条,H型断面檩条包括相连接的腰部和两个侧腿,第一檩条的腰部水平设置,第一檩条的一个侧腿贴靠在第一支护壁上,另一个侧腿与第一定位钩挂部相连;和,
第二檩条的腰部水平设置,第二檩条的一个侧腿贴靠在第二支护壁上,另一个侧腿与第二定位钩挂部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护装置,通过第一调节件能够调节第一檩条的高度,通过第二调节件能够调节第二檩条的高度,从而使第一檩条、第二檩条和支撑件的高度可调,使上述三者均能够适应最佳支撑位置的变化,以对第一支护壁和第二支护壁进行稳定支撑,提高了第一支护壁和第二支护壁的的支护能力。第一檩条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支护壁上,第二檩条通过第二调节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支护壁上,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檩条和第二檩条上,从而便于对第一檩条、第二檩条、支撑件进行拆卸和安装,使本基坑支护装置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装置沿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一条支护桩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定位挂件沿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护组件;11、第一支护壁;12、第二支护壁;
2、支撑组件;21、第一檩条;211、第一檩条钩挂件;22、第二檩条;221、第二檩条钩挂件;23、支撑件;
3、调节组件;31、第一调节组件;311、第一钩挂件;312、第一连接件;313、第二钩挂件;32、第二调节组件;321、第三钩挂件;322、第二连接件;323、第四钩挂件;
4、支护桩;41、底板;42、第一侧板;43、第二侧板;44、第一桩体钩挂件;441、第一L型件;4411、第一宽板;4412、第一窄板;442、第一板;45、第二桩体钩挂件;451、第二L型件;4511、第二宽板;4512、第二窄板;452、第二板;
5、第一定位挂件;51、第一定位钩挂部;52、第一定位支撑部;521、第一连接板;522、第一水平板;523、第一限位板;524、第二限位板;
6、第二定位挂件;61、第二定位钩挂部;62、第二定位支撑部;621、第二连接板;622、第二水平板;623、第三限位板;624、第四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件分而非全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件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其可应用于基坑(基槽)的支护处,拆装简便,能够通过调节围檩的高度,以适应最佳支撑位置的变化,以调整支撑位置,支护能力强。如图1所示,具体地,该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支护组件1、支撑组件2和调节组件3。
支护组件1包括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分别埋设在基坑内的相对两侧,以支护基坑两侧的坑壁。在本实施例中,基坑的形状为长方体,该基坑包括两个长坑壁、两个短坑壁和坑底,四个坑壁等高且均垂直于坑底,坑底与水平面平行。平行于两个长坑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两个长坑壁分别为第一长坑壁和第二长坑壁。第一支护壁11沿第一方向埋设在坑底上并位于第一长坑壁旁,以支撑第一长坑壁。第二支护壁12沿第一方向埋设在坑底并位于第二长坑壁旁,以支撑第二长坑壁,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埋设。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檩条21、第二檩条22和支撑件23。第一檩条21贴靠在第一支护壁11上,第二檩条22贴靠在第二支护壁12上。支撑件23的一端与第一檩条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檩条22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檩条21和第二檩条22结构相同。第一檩条21沿第一方向水平贴靠在第一支护壁11上远离第一长坑壁的一侧,第二檩条22沿第一方向水平贴靠在第二支护壁12上远离第二长坑壁的一侧。支撑件23垂直于第一檩条21水平设置,其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檩条21上,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檩条22上。第一长坑壁作用在第一支护壁11上的力通过第一檩条21传递至支撑件23的一端,支撑件23的此端承受第一力。第二长坑壁作用在第二支护壁12上的力通过第二檩条22传递至支撑件23的另一端,支撑件23的此端承受第二力。在支撑件23上,第一力和第二力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第一长坑壁和第二长坑壁的支撑。第一檩条21、第二檩条22和支撑23将两侧的第一长坑壁和第二长坑壁连接起来,使第一长坑壁和第二长坑壁均作为另一方的承载基础,承载能力强,节省了支护成本。支撑件23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便于在第一檩条21和第二檩条22上安装和拆卸支撑件23。
如图1所示,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二调节组件32。第一调节组件31将第一檩条21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支护壁11上,第二调节组件32将第二檩条2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支护壁12上。第一调节组件31用于调节第一檩条21的高度,第二调节组件32用于调节第二檩条22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二调节组件32的结构相同,第一调节组件3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支护壁11的上端,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檩条21上,从而将第一檩条21稳定地吊挂在第一支护壁11上。第二调节组件3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支护壁12的上端,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檩条22上,从而将第二檩条22稳定地吊挂在第二支护壁12上。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二调节组件32的长度均可调节,从而便于调节第一檩条21和第二檩条22的高度,以使支撑件23位于最佳支撑位置,提高了本装置的支护能力。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均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的支护桩4,各支护桩4的下端均被埋设在基坑内的坑底上,各支护桩4的横截面为U型。第一檩条21沿第一方向贴靠在第一支护壁11中多条支护桩4上,以将第一长坑壁作用在各支护桩4上力传递至支撑件23上。第二檩条22沿第一方向贴靠在第二支护壁12中多条支护桩上,以将第二长坑壁作用在各支护桩4上的力传递至支撑件23上。采用U型横截面的支护桩4,大大增加了支护桩4的截面惯性矩,提高了支护桩4的抗弯、抗剪性能。通过多条支护桩4拼接组成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便于运输和安装,提高了施工的灵活性,适用范围广。相比于浇筑混凝土墙、块石砌筑等支护方法而言,直接将批量生产的支护桩4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各支护桩4均包括底板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第一桩体钩挂件44和第二桩体钩挂件45。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分别设置在底板41的两端,第一桩体钩挂件44设置在第一侧板42上,第二桩体钩挂件45设置在第二侧板43上,相邻的支护桩4通过各自的第一桩体钩挂件44或第二桩体钩挂件4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的结构相同,第一桩体钩挂件44和第二桩体钩挂件45的结构相同。且在支护桩4的横截面方向上,支护桩4的结构对称。以第一支护壁11为例,在拼接第一支护壁11时,各支护桩4的底板41平行于第一方向,相邻的支护桩4的U型截面的开口方向相反。若第一支护壁11包括n个支护桩4,则第一支护壁11中的n/2或n/2+1个支护桩4的底板41形成靠近第一长坑壁的平面,以支撑第一长坑壁,而其余的支护桩4的底板41则形成用于贴靠第一檩条21的平面。各支护桩4之间通过各自的第一桩体钩挂件44或第二桩体钩挂件45钩连,从而形成第一支护壁11,以整体的形式对第一长坑壁进行支撑,能够均匀第一长坑壁作用在各支护桩4上的分力,提高了第一支护壁11的承载能力。拼接形成的第一支护壁11结构美观,连接简单,拆装方便。优选地,支护桩4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生成制造,且结构强度高,其所形成的第一支护壁11的承载能力强。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护桩4的各结构件也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组装而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第二支护壁12的结构与第一支护壁1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桩体钩挂件44包括第一L型件441和第一板442,第一L型件441包括相连的第一宽板4411和第一窄板4412,第一宽板4411的一端与第一侧板42相连,第一窄板4412的一端与第一板442相连,第一板442与第一L型件441形成第一钩槽。第二桩体钩挂件45包括第二L型件451和第二板452,第二L型件451包括相连的第二宽板4511和第二窄板4512,第二宽板4511的一端与第二侧板43相连,第二窄板4512的一端与第二板452相连,第二板452与第二L型件451形成第二钩槽。第一桩体钩挂件44和第二桩体钩挂件45的结构简单,钩连后形成的第一支护壁11沿第一方向连接牢靠,不易彼此脱离,且便于安装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以第一桩体钩挂件44为例,第一宽板4411、第一窄板4412和第一板442均为平面板。第一宽板4411平行于底板41,且与第一侧板42相连,第一宽板4411和第一窄板4412垂直相连,第一板442与第一窄板4412垂直相连且平行于第一宽板4411。第一钩槽为第一宽板4411、第一窄板4412和第一板442之间的容纳槽。第一钩槽的宽度,即第一板442到第一宽板4411的距离,与第一板442的厚度相同。相邻的第一桩体钩挂件44之间,通过将各自的第一板442插入到对方的第一钩槽中,形成了密封连接,使相邻支护桩4之间的连接效果好,提高了第一支护壁11的隔水、挡土效果。第一板442与底板41平行,两个第一桩体钩挂件44之间沿第一方向钩挂拼装,钩连后形成的第一支护壁11连接牢靠,结构紧凑,不易彼此脱离。第二桩体钩挂件45的结构与第一桩体钩挂件44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调节组件31包括第一钩挂件311、第一连接件312和第二钩挂件313,第一钩挂件311的钩挂端钩连在第一支护壁11上,第一钩挂件3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12与第二钩挂件313相连,第二钩挂件313与第一檩条21转动连接。第二调节组件32包括第三钩挂件321、第二连接件322和第四钩挂件323,第三钩挂件321的钩挂端钩连在第二支护壁12上,第三钩挂件3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322与第四钩挂件323相连,第四钩挂件323与第二檩条22转动连接。以第一调节组件31为例,第一檩条21通过钩挂的方式吊挂在第一支护壁11上,便于拆装,加快了施工进度。免去了牛腿的焊接和安装过程,避免了在第一支护壁11上打孔,从而影响第一支护壁11的结构强度。在调节第一檩条21的高度时,第二钩挂件313与第一檩条21之间会自适应地转动,无需针对第一檩条21进行操作,只需调节第一调节组件31的长度即可调节第一檩条21的高度,操作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2的上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件31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钩挂件311下端设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插接在第一螺纹孔中,以与第一连接件312螺纹连接;第二钩挂件313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插接在第二螺纹孔中,以与第一连接件312螺纹连接;转动第一连接件312能够使第一钩挂件311和第二钩挂件313相互靠近或远离。当需要调节第一檩条21的高度时,直接转动第一连接件312即可完成调节工作,操作简便。第二调节组件32与第一调节组件32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件322的上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二连接件322的上端开设有第四螺纹孔;第三钩挂件321的下端设有第三螺纹杆,第三螺纹杆插接在第三螺纹孔中,以与第二连接件322螺纹连接;第四钩挂件323的上端设有第四螺纹杆,第四螺纹杆插接在第四螺纹孔中,以与第二连接件322螺纹连接;转动第二连接件322能够使第三钩挂件321和第四钩挂件323相互靠近或远离。
第一檩条21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一檩条钩挂件211,各第一檩条钩挂件211上均开设有第一孔,第二钩挂件313的钩挂端穿过若干个第一檩条钩挂件211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孔,以吊挂第一檩条21。第二檩条22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二檩条钩挂件221,各第二檩条钩挂件221上均开设有第二孔,第四钩挂件323的钩挂端穿过若干个第二檩条钩挂件221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孔,以吊挂第二檩条22。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调节组件31将第一檩条21吊挂在第一支护壁11上为例,第一调节组件31为花篮螺栓,第一檩条钩挂件211为矩形板,该矩形板垂直于第一方向焊接在第一檩条21的上方,在矩形板的中部开有一个第二孔。第二钩挂件313的下端为钩型,其穿过第二孔保护板和第二孔将第一檩条钩挂件211吊起,第一钩挂件311的上端也为钩型,钩挂在矩形板旁的支护桩4的底板41上。根据第一长坑壁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可沿第一方向设置多个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一檩条钩挂件211,以能够稳定地将第一檩条21吊挂在第一支护壁11上。第二调节组件32将第二檩条22吊挂在第二支护壁12上的方式与第一调节组件31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挂件5和第二定位挂件6,第一定位挂件5包括相连的第一定位钩挂部51和第一定位支撑部52,第一定位钩挂部51钩挂在第一檩条21上。第二定位挂件6包括相连的第二定位钩挂部61和第二定位支撑部62,第二定位钩挂部61钩挂在第二檩条22上。支撑件2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撑部5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定位支撑部62上。支撑件23通过第一定位挂件5和第二定位挂件6挂接在第一檩条21和第二檩条22上,无需将支撑件23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第一檩条21和第二檩条22上,方便安装拆卸。第一定位挂件5和第二定位挂件6均具有定位作用,有利于安装时对支撑件23的两端进行定位。
优选地,第一檩条21和第二檩条22均为H型断面檩条,H型断面檩条包括相连接的腰部和两个侧腿,第一檩条21的腰部水平设置,第一檩条21的一个侧腿贴靠在第一支护壁11的各底板41上,第一定位钩挂部51钩挂在另一个侧腿上。第二檩条22的腰部水平设置,第二檩条22的一个侧腿贴靠在第二支护壁12的各底板41上,第二定位钩挂部61钩挂在另一个侧腿上。以第一檩条21为例,第一檩条21的一个侧腿可方便地挂接第一定位挂件5,并形成稳定连接关系,从而便于支撑件23的安装。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支撑部52包括第一连接板521、第一水平板522、第一限位板523和第二限位板524,第一定位钩挂部5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21的上端,第一水平板52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21的下端,第一限位板523和第二限位板524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21的两端,且均与第一水平板522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定位支撑部62包括第二连接板621、第二水平板622和第三限位板623和第四限位板624,第二定位钩挂部61设置在第二连接板621的上端,水平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板621的下端,第三限位板623和第四限位板624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第二连接板621的两端,且均与第二水平板622的另一端相连。支撑件23的一端卡设在第一水平板522、第一连接板521、第一限位板523和第二限位板524共同形成的第一容纳槽内,另一端卡设在第二水平板622、第二连接板621、第三限位板623和第四限位板624共同形成的第二容纳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檩条21和第二檩条22的结构相同,第一定位挂件5和第二定位挂件6的结构相同。安装支撑件23时,将第一定位钩挂部51钩挂在第一檩条21上远离第一支护壁11的侧腿上,以同样的方法安装好第二定位钩挂部61,即可将支撑件23的两端分别放入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中,完成支撑件23的安装过程。安装过程简单,无需焊接,便于后期拆卸,加快了施工进度。为提升对基坑两侧的支护能力,可沿第一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定位挂件5、第二定位挂件6和支撑件23,以均匀支撑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装置,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分别埋设在基坑内的相对两侧,以支护基坑两侧的坑壁。第一调节组件31将第一檩条21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支护壁11上,第二调节组件32将第二檩条2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支护壁12上。支撑件23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挂件5与第一檩条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定位挂件6与第二檩条2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对第一檩条21、第二檩条22、支撑件23进行拆卸和安装,使本装置拆装方便,加快了施工效率。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1能够调节第一檩条21的高度,通过第二调节组件32能够调节第二檩条22的高度,从而使第一檩条21、第二檩条22和支撑件23的高度可调,使上述三者均能够适应最佳支撑位置的变化,提高了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的的支护能力,以对基坑两侧的坑壁进行稳定支撑。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护组件(1),包括第一支护壁(11)和第二支护壁(12),所述第一支护壁(11)和所述第二支护壁(12)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分别埋设在基坑内的相对两侧,以支护所述基坑两侧的坑壁,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两个所述坑壁的走向;
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檩条(21)、第二檩条(22)和支撑件(23),所述第一檩条(21)贴靠在所述第一支护壁(11)上,所述第二檩条(22)贴靠在所述第二支护壁(12)上,所述支撑件(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檩条(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檩条(22)可拆卸连接;
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调节组件(31)和第二调节组件(3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将所述第一檩条(21)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护壁(11)上,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2)将所述第二檩条(2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护壁(12)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檩条(21)的高度,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2)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檩条(22)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壁(11)和所述第二支护壁(12)均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拼接的支护桩(4),各所述支护桩(4)的一端均被配置为埋设在基坑内,各所述支护桩(4)的横截面为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护桩(4)均包括底板(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第一桩体钩挂件(44)和第二桩体钩挂件(45),所述第一侧板(42)和所述第二侧板(4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41)的两端,所述第一桩体钩挂件(4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42)上,所述第二桩体钩挂件(45)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43)上,相邻的支护桩(4)通过各自的所述第一桩体钩挂件(44)或所述第二桩体钩挂件(4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钩挂件(44)包括第一L型件(441)和第一板(442),所述第一L型件(441)包括相连的第一宽板(4411)和第一窄板(4412),所述第一宽板(44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42)相连,所述第一窄板(44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442)相连,所述第一板(442)与所述第一L型件(441)形成第一钩槽;和,
所述第二桩体钩挂件(45)包括第二L型件(451)和第二板(452),所述第二L型件(451)包括相连的第二宽板(4511)和第二窄板(4512),所述第二宽板(45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43)相连,所述第二窄板(45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452)相连,所述第二板(452)与所述第二L型件(451)形成第二钩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包括第一钩挂件(311)、第一连接件(312)和第二钩挂件(313),所述第一钩挂件(311)的钩挂端钩连在所述第一支护壁(11)上,所述第一钩挂件(3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12)与所述第二钩挂件(313)相连,所述第二钩挂件(313)与所述第一檩条(21)转动连接;和,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2)包括第三钩挂件(321)、第二连接件(322)和第四钩挂件(323),所述第三钩挂件(321)的钩挂端钩连在所述第二支护壁(12)上,所述第三钩挂件(32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22)与所述第四钩挂件(323)相连,所述第四钩挂件(323)与所述第二檩条(22)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件(31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钩挂件(311)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插接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钩挂件(313)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插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中,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2)螺纹连接;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312)能够使所述第一钩挂件(311)和所述第二钩挂件(313)相互靠近或远离;和,
所述第二连接件(322)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32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三钩挂件(321)包括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插接在所述第三螺纹孔中,以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2)螺纹连接;所述第四钩挂件(323)包括第四螺纹杆,所述第四螺纹杆插接在所述第四螺纹孔中,以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2)螺纹连接;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322)能够使所述第三钩挂件(321)和所述第四钩挂件(323)相互靠近或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檩条(21)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一檩条钩挂件(211),各所述第一檩条钩挂件(211)上均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钩挂件(313)的钩挂端穿过若干个所述第一檩条钩挂件(211)上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孔,以吊挂所述第一檩条(21);和,
所述第二檩条(22)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二檩条钩挂件(221),各所述第二檩条钩挂件(221)上均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四钩挂件(323)的钩挂端穿过若干个所述第二檩条钩挂件(221)上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孔,以吊挂所述第二檩条(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挂件(5)和第二定位挂件(6),
所述第一定位挂件(5)包括相连的第一定位钩挂部(51)和第一定位支撑部(52),所述第一定位钩挂部(51)钩挂在所述第一檩条(21)上;
所述第二定位挂件(6)包括相连的第二定位钩挂部(61)和第二定位支撑部(62),所述第二定位钩挂部(61)钩挂在所述第二檩条(22)上;
所述支撑件(2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支撑部(52)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支撑部(6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部(52)包括第一连接板(521)、第一水平板(522)、第一限位板(523)和第二限位板(524),所述第一定位钩挂部(5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521)的上端,所述第一水平板(52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521)的下端,所述第一限位板(523)和所述第二限位板(524)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521)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第一水平板(522)的另一端相连;和,
所述第二定位支撑部(62)包括第二连接板(621)、第二水平板(622)和第三限位板(623)和第四限位板(624),所述第二定位钩挂部(6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621)的上端,所述水平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621)的下端,所述第三限位板(623)和所述第四限位板(624)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621)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第二水平板(622)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支撑件(23)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水平板(522)、所述第一连接板(521)、所述第一限位板(523)和所述第二限位板(524)共同形成的第一容纳槽内,另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二水平板(622)、所述第二连接板(621)、所述第三限位板(623)和所述第四限位板(624)共同形成的第二容纳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檩条(21)和所述第二檩条(22)均为H型断面檩条,所述H型断面檩条包括相连接的腰部和两个侧腿,所述第一檩条(21)的腰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檩条(21)的一个侧腿贴靠在所述第一支护壁(11)上,另一个侧腿与所述第一定位钩挂部(51)相连;和,
所述第二檩条(22)的腰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檩条(22)的一个侧腿贴靠在所述第二支护壁(12)上,另一个侧腿与所述第二定位钩挂部(61)相连。
CN202122009835.1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Active CN217027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9835.1U CN21702711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9835.1U CN21702711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7112U true CN217027112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9835.1U Active CN217027112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7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88418U (zh) 一种用于地铁基坑钢支撑的牛腿结构
CN217027112U (zh) 一种基坑支护装置
CN111472353A (zh) 一种逆作法钢管立柱桩施工套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98414U (zh) 一种建筑用复合式支护结构
CN216341066U (zh) 大截面预埋件水平调整装置
CN108385969B (zh) 早拆头及早拆模板支撑系统
JP2014025335A (ja) 架台基礎用金具及び架台基礎用金具を用いた架台用梁材の施工方法
JP2018168599A (ja) 型枠の設置方法及び型枠用吊り具
CN212562551U (zh) 一种拉杆式后撑型钢悬挑卸料平台
CN212835010U (zh) 现浇箱梁贝雷梁桁架下放拆除装置
CN110171766B (zh) 一种钢筋运输吊具
CN211285623U (zh) 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
CN104652445B (zh) 深基坑一桩一柱钢格构柱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84826A (zh) 一种逆作法钢管立柱桩施工套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21002274U (zh) 装配式环保围挡结构
CN216239362U (zh) 一种格构式钢柱
CN218437080U (zh) 一种基坑侧壁面层支护件及基坑侧壁支护装置
CN212388584U (zh) 一种用于立沿石侧边的新型基础预埋件固定吊架
KR100750535B1 (ko) 강재 거푸집 밸런스러그
CN211545645U (zh) 一种箱型梁安装吊耳
CN220306837U (zh) 一种对跨基坑既有地下线缆悬吊保护的简易装置
CN215165790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地脚螺栓固定装置
CN109941900A (zh) 一种声屏障插板简易安装设备
CN220828029U (zh) 一种悬挑梁用夹紧定位桩
CN217651827U (zh) 围堰钢管桩打设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