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5703U -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5703U
CN217025703U CN202220995628.XU CN202220995628U CN217025703U CN 217025703 U CN217025703 U CN 217025703U CN 202220995628 U CN202220995628 U CN 202220995628U CN 217025703 U CN217025703 U CN 217025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infection
pool
tank
algae
pre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956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强
陆小琴
罗小莉
周夏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an Vocation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Yaan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an Vocat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Yaan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09956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5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5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57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存储池、预处理池、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排弃池与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副闸门,存储池与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入口闸门;预处理池与消毒池之间设置消毒闸门,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之间设置有出口闸门。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简化了现有的工艺流程,可充分利用细菌和藻类的互利共生关系,在两者代谢功能相互补充的情况下高效的处理医疗废水,能够避免重金属离子进入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本装置能够将水体中的氮氨类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维持藻类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样反复循环共生,能够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废水来自医院,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需要特殊工艺处理。传统处理医疗废水的工艺包括沉淀、生化池反应、二级沉淀、滤沙池处理。医疗废水的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曝气池:在池中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并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质。
(2)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用以分离曝气池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它是相对初沉池而言的,初沉池设于曝气池之前,用以去除废水中粗大的原生悬浮物。悬浮物少时可以不设。
(3)污泥回流系统:这个系统把二次沉淀池中的一部分沉淀泥再回流到曝气池,以供应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的微生物。
(4)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曝气池内污泥不断增值,增值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排出。活性污泥法净化废水的能力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少、臭味轻微,但产生剩余污泥量大、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比较敏感、缓冲能力弱。
现有技术通过生化池来对污水中的N、P物质进行吸收利用,但是往往这类细菌为好氧型菌群,会使得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通入新鲜空气不断增加水体氧含量。此外,污水中的重金属无法被细菌代谢,导致处理过后的重金属离子偏高。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较长,所需设备投资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能够通过较少工艺流程实现对医疗废水的净化处理,能够重复利用废水中的N、P物质,降低水体的重金属含量;同时优化预处理池的结构,能够便于排除预处理池拦截的固体垃圾。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存储池、预处理池、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存储池用于暂存医疗废水;预处理池上安装有格栅板用于滤出固体垃圾;消毒池上设置有消毒装置用于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灭菌;藻菌反应池用于硝化细菌和藻类对医疗废水的生化处理。
预处理池上设置有轨道,格栅板上设置有滑轮,格栅板布置在轨道上;预处理池靠近存储池的一端配置有排弃池,排弃池配置有循环泵,循环泵将排弃池中的水输送至存储池中;
排弃池与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副闸门,存储池与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入口闸门;预处理池与消毒池之间设置消毒闸门,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之间设置有出口闸门;
消毒池呈工字形,消毒池的中部设置有垫高层,并在垫高层上分隔成两个消毒通道,每个消毒通道上均部署有消毒装置,消毒通道上设置消毒闸门;消毒装置为紫外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格栅板包括一级格栅板和二级格栅板,一级格栅板的孔径大于二级格栅板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消毒通道上设置有L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消毒通道的墙面上,支撑件的承重部外侧设置有插孔,通过插孔可拆卸的连接有延长部,延长部上设置有插销。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预处理池、消毒池和排弃池均配置有污泥排放管。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存储池、预处理池、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内均设置有pH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浊度检测仪和导电率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藻菌反应池配置有供氧装置,供养装置配置有用于产生气泡的多孔管路,多孔管路的管道上设置有小孔和阀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简化了现有的工艺流程,可充分利用细菌和藻类的互利共生关系,在两者代谢功能相互补充的情况下高效的处理医疗废水,能够显著降低水体的N、P等营养物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藻类细胞壁上的多糖、代谢产生的蛋白质、磷脂等多聚复合物能够络合吸附重金属离子,然而重金属离子无法进入藻类细胞内部,不影响藻类的繁殖。因此,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水体中游离态的重金属含量,效率高,能够避免重金属离子进入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
2、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使得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增加,水体中具有大量好氧细菌,能够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同时将水体中的氮氨类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维持藻类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样反复循环共生,能够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藻菌反应池选择硝化细菌作为共生系统的细节,本装置能够提高自养脱氮工艺负荷和运行稳定性,通过藻菌协同共生,在藻类自养代谢的基础上结合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优势,有机碳源需要量下降,污泥产量下降,反应容积下降,具有良好的除氮除磷效果。
4、本实用新型还对预处理池进行了优化设计,配套增加了排弃池,两者能够配合使用,能够更方便、更彻底的清理过滤阻挡的固体垃圾,方便垃圾的清理,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废水处理装置的安装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消毒池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格栅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消毒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其中,1、存储池;2、预处理池;3、消毒池;4、藻菌反应池;5、排弃池;6、入口闸门;7、出口闸门;8、消毒闸门;9、垫高层;10、消毒通道;11、消毒装置;12、固定部;13、承重部;14、延长部;15、插销;21、一级格栅板;22、二级格栅板;23、轨道;24、滑轮;25、副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存储池1、预处理池2、消毒池3和藻菌反应池4。本实用新型的池子可以通过建筑挖坑进行建设,然后进行防水处理;每个池子可以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存储池1用于暂存医疗废水,配置有相关的阀门和管道;预处理池2上安装有格栅板用于滤出固体垃圾;消毒池3上设置有消毒装置11用于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灭菌;藻菌反应池4用于硝化细菌和藻类对医疗废水的生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对预处理池2进行了优化设计。预处理池2上设置有轨道23,格栅板上设置有滑轮24,格栅板布置在轨道23上。格栅板的滑轮24能够在轨道23上滑动,这个滑动可以采用电动或者手动,格栅板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可以通过相关的阻挡或者插销15等进行固定,防止其一直滑动。
现有技术中的格栅板是固定的,如果要清理格栅板上的垃圾,需要往往只能够人工使用漏网进行清理,由于一部分固体垃圾悬浮在水体中或者沉积在底部时也需要放水后清理。格栅板与闸门之间的距离是固体垃圾存储的空间,若两者之间的距离较近,则能够最大限度容纳的垃圾量就会减少,必须要频繁的进行清理。本专利的格栅板是可以移动的,在过滤时可以与入口闸门6保持较远的距离,当需要进行清理时,可以移动格栅板使其靠近入口闸门6,推动垃圾汇集到一起,这样能够加快垃圾的清理效率。
预处理池2靠近存储池1的一端配置有排弃池5,排弃池5与存储池1之间可以具有30cm~80cm的轴向距离,这个距离能够让格栅板移动至排弃池5与入口闸门6之间,这样方便下一个格栅板往前推动进行垃圾的汇集和清理。
排弃池5配置有循环泵,循环泵将排弃池5中的水输送至存储池1中。排弃池5与预处理池2之间设置有副闸门25,存储池1与预处理池2之间设置有入口闸门6;预处理池2与消毒池3之间设置消毒闸门8,消毒池3和藻菌反应池4之间设置有出口闸门7。
当需要清理固体垃圾时,可以关闭预处理池2两侧的入口闸门6和消毒闸门8,打开副闸门25让水进入排弃池5,排弃池5内的水可以通过循环泵抽入存储池1,这样避免水体外溢造成污染。水体在流向排弃池5时,也会将很多垃圾带至排弃池5内,排弃池5内可以设置一个倾斜的角度,使得水能够汇集后被抽到存储池1内,然后垃圾可以留在排弃池5内,进而人工进行垃圾分类,然后处理,垃圾分类相较于直接汇集处理更加环保。
消毒池3呈工字形,消毒池3的中部设置有垫高层9,并在垫高层9上分隔成两个消毒通道10,每个消毒通道10上均部署有消毒装置11,消毒通道10上设置消毒闸门8;消毒装置11为紫外消毒装置11。
消毒池3上布置的消毒装置11的尺寸有限,宽度和高度都比较小,若直接放置在消毒池3上,必须将消毒装置11布置得非常宽,这样也不利于运输和安装。其次,若消毒装置11深度不足或者远低于消毒池3的深度,使得大量水体从消毒装置11的底部通过,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消毒池3呈工字形,配置有垫高层9,两端更宽和更深,有利于作为缓冲暂存区域,中间在垫高层9上,深度降低,同时设置有两个消毒通道10,减少了对消毒装置11宽度的更大要求,这样有利于部署消毒装置11。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格栅板包括一级格栅板21和二级格栅板22,一级格栅板21的孔径大于二级格栅板22的孔径。即在预处理池2上设置两个格栅板,一级格栅板21孔径大,能够快速过滤,二级格栅板22孔径小,能够阻挡较小垃圾。如果只有一个格栅板,孔径需要选择小孔径,这样容易让更多垃圾阻挡在孔径位置,然后较小垃圾依附较大垃圾周边,减少了通过的有效面积,使得过滤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有两级格栅板,一级格栅板21选择了更大孔径,二级格栅板22选择较小孔径,这样能够加快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由于每个消毒装置11的尺寸不一定完全相同,特别是宽度的尺寸不相同,消毒装置11的安装大多采用挂件的方式进行支撑。若挂件的长度较短,则不能够对较短宽度的消毒装置11进行支撑,若直接安装较长的挂件,也容易造成材料浪费。挂件和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外形相似。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通道10上设置有L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固定部12通过螺栓固定在消毒通道10的墙面上。支撑件的承重部13外侧设置有插孔,通过插孔可拆卸的连接有延长部14,延长部14上设置有插销15。
当需要挂载消毒装置11时,直接将消毒装置11放置在支撑件上即可。若购买的消毒装置11的宽度较短,则可以插入延长部14,延长部14是一个矩形板,矩形板的内侧设置有插销15,插销15插入后即可增加支撑部分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中,预处理池2、消毒池3和排弃池5均配置有污泥排放管;可以在需要时将底部的污泥排出。存储池1、预处理池2、消毒池3和藻菌反应池4内均设置有pH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浊度检测仪和导电率传感器;能够对整个处理装置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控。藻菌反应池4配置有供氧装置,供养装置配置有用于产生气泡的多孔管路,多孔管路的管道上设置有小孔和阀门;这样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通入新鲜空气,增加池内的氧含量。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存储池、预处理池、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
存储池用于暂存医疗废水;
预处理池上安装有格栅板用于滤出固体垃圾;
消毒池上设置有消毒装置用于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灭菌;
藻菌反应池用于硝化细菌和藻类对医疗废水的生化处理;
所述预处理池上设置有轨道,格栅板上设置有滑轮,格栅板布置在轨道上;预处理池靠近存储池的一端配置有排弃池,所述排弃池配置有循环泵,循环泵将排弃池中的水输送至存储池中;
排弃池与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副闸门,存储池与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入口闸门;预处理池与消毒池之间设置消毒闸门,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之间设置有出口闸门;
所述消毒池呈工字形,消毒池的中部设置有垫高层,并在垫高层上分隔成两个消毒通道,每个消毒通道上均部署有消毒装置,消毒通道上设置消毒闸门;所述消毒装置为紫外消毒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格栅板包括一级格栅板和二级格栅板,一级格栅板的孔径大于二级格栅板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通道上设置有L型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消毒通道的墙面上,支撑件的承重部外侧设置有插孔,通过插孔可拆卸的连接有延长部,延长部上设置有插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消毒池和排弃池均配置有污泥排放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池、预处理池、消毒池和藻菌反应池内均设置有pH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浊度检测仪和导电率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藻菌反应池配置有供氧装置,供氧装置配置有用于产生气泡的多孔管路,多孔管路的管道上设置有小孔和阀门。
CN202220995628.XU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25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5628.XU CN217025703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5628.XU CN217025703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5703U true CN217025703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9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956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25703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5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5220B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净化方法
US7794597B2 (en) Treatment of waste mixture containing liquids and solids
US20220242762A1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process therefor
CN106186313A (zh) 用于改良ao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池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2707592A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0287055U (zh) 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278957C (zh) 气升式深水型氧化沟
CN101885553B (zh) 固定繁衍微生物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AU2013397276B2 (en) Treatment for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 water
KR20090100962A (ko) 축산폐수 처리장치
CN217025703U (zh) 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JP4667910B2 (ja) 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設備
EA029646B1 (ru) Биохимический реактор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11170350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体化生化污水处理设备
KR102058822B1 (ko) 오폐수 처리장치
KR960002270B1 (ko) 생활 오수의 혐기성ㆍ접촉 폭기식 처리 장치
CN206089326U (zh) Mbr生物膜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1268654Y (zh) 臭氧消毒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20078882U (zh) 一种具有前后消毒系统的污水处理设备
JPH0760267A (ja) 好気性畜産廃棄物浄化槽
KR100439572B1 (ko)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질소와 인의 동시 처리방법 및 그처리장치
CN211198937U (zh) 一种自动焦化废水处理系统
RU2743531C1 (ru) Способ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их фракций, содержащих дезинфицирующее вещество ЧАМС и аналогичные ему совместно с 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бытовыми и/или близкими к ним по составу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ми сточными водами
CN211078813U (zh) 高效智能污水消毒过滤装置
CN210030307U (zh) 太阳能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