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5672U -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5672U
CN217015672U CN202220029341.1U CN202220029341U CN217015672U CN 217015672 U CN217015672 U CN 217015672U CN 202220029341 U CN202220029341 U CN 202220029341U CN 217015672 U CN217015672 U CN 217015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element body
water
water outlet
ele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93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映充
孙天厚
郑跃东
高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93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5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5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5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和饮水设备领域,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滤芯组件包括壳体、滤芯本体和中心管,滤芯本体设置于壳体内,滤芯本体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道。中心管的第一端与出水通道连通,中心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连通,且向远离出水通道的方向延伸。通过在滤芯本体的第二流道内设置中心管,利用中心管平衡进出水路之间的压差,使得滤芯本体各个位置的流速相同,提升滤材的利用率;在相同体积相同滤材用量的情况下,由于有效提升了滤材的利用率使得滤芯本体的过滤性能得到了提升,延长了滤芯本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滤芯组件使用成本;在相同性能的要求下,可减少滤材的设计用量,减少滤芯组件的体积约30%以上,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和饮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水安全健康的意识提升,净水机在普通家庭的使用普及率越来越高,滤芯为净水机的核心部件,滤芯的性能决定了净水机的性能。
对于相关技术的滤芯,离滤芯进出水口越近进出水路之间的压差越大。由于进出水的压差与净水的流速成正比,因此离滤芯进出水口越近水流速越大,离滤芯进出水口越远水流速越小,甚至会出现“死水区域”,而“死水区域”这一部分的滤材实际上没有得到利用且占用了一定的空间,使得滤芯的过滤性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滤芯的使用寿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滤芯组件,有效提升了滤材的利用率,提升了滤芯组件的性能,延长了滤芯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滤芯组件,包括:
壳体,形成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滤芯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滤芯本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滤芯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流道;
中心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且向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通过在滤芯本体的第二流道内设置中心管,利用中心管平衡进出水路之间的压差,使得滤芯本体各个位置的流速相同,提升滤材的利用率;在相同体积相同滤材用量的情况下,由于有效提升了滤材的利用率使得滤芯本体的过滤性能得到了提升,延长了滤芯本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滤芯组件的使用成本;在相同性能的要求下,可减少滤材的设计用量,减少滤芯组件的体积约30%以上,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芯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芯本体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中心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芯本体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4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密封接头,与所述滤芯本体靠近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接头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分别与所述出水通道以及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接头朝向所述滤芯本体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所述第三流道贯穿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插入于所述第三流道,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接头朝向所述滤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滤芯本体密封配合的密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部为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嵌入于所述滤芯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净水设备,包括机壳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通过在滤芯本体的第二流道内设置中心管,利用中心管平衡进出水路之间的压差,使得滤芯本体各个位置的流速相同,提升滤材的利用率;在相同体积相同滤材用量的情况下,由于有效提升了滤材的利用率使得滤芯本体的过滤性能得到了提升,延长了滤芯本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滤芯组件的使用成本;在相同性能的要求下,可减少滤材的设计用量,减少滤芯组件的体积约30%以上,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设备,通过使用上述滤芯组件,减小了净水设备的体积,延长了净水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净水设备的产品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组件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进水通道;120、出水通道;130、盖片;140、滤芯端盖组件;200、滤芯本体;210、第一流道;220、第二流道;300、中心管;310、第一密封圈;410、第一密封接头;411、第三流道;413、凸边;414、定位部;415、第二密封圈;416、密封部;420、第二密封接头;421、定位凸起;500、死水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组件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滤芯组件包括壳体100、滤芯本体200和中心管300,壳体100形成有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滤芯本体200设置于壳体100内,滤芯本体200与壳体10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进水通道110连通的第一流道210,滤芯本体20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流道220。中心管300设置于第二流道220内,中心管300的第一端与出水通道120连通,中心管300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220连通,且向远离出水通道120的方向延伸。
对于吸附过滤的滤芯,主要是通过增加过滤水与滤材的接触时间,在滤材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接触时间越长则净化效果越好,接触时间越短则净化效果越差,而接触时间与水通过滤材的流速成反比,水流速越大则接触时间越短,水流速越小则接触时间越长。而在相同出水流速的条件下,过滤水接触的滤材越多则净化效果越好,过滤水接触的滤材越少则净化效果越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通过在滤芯本体200的第二流道220内设置中心管300,利用中心管300平衡进出水路之间的压差,使得滤芯本体200各个位置的流速相同,提升滤材的利用率;在相同体积相同滤材用量的情况下,由于有效提升了滤材的利用率,使得滤芯本体200的过滤性能得到了提升,延长了滤芯本体20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滤芯组件的使用成本;在相同性能的要求下,可减少滤材的设计用量,减少滤芯组件的体积约30%以上,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00内部形成有空腔,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均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一端,壳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盖片130,盖片130将壳体100的第一端封堵。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分别贯穿盖片130。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内分别设置有止水阀组件(未示出),止水阀组件用于控制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的导通与关闭。壳体100的第二端设置有滤芯端盖组件140,滤芯端盖组件140用于将壳体100的第二端封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00的横截面形状与滤芯本体20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壳体100的中心轴线与滤芯本体200的中心轴线重合。由于壳体100与滤芯本体200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值,即第一流道210的宽度固定,因此水在第一流道210同一横截面的任意位置受到的阻力相同。滤芯本体200的横截面形状与中心管30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滤芯本体200的中心轴线与中心管300的中心轴线重合。滤芯本体200与中心管300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值,滤芯本体200与中心管300之间形成环形流道,水在环形流道同一截面的任意位置受到的阻力相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滤芯本体200以及中心管300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还可以是正多边形或者其他形状。第一流道210的宽度大小需要综合考虑壳体100和滤芯本体200的尺寸,以及第一流道210对水的阻力等因素进行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心管300为圆形管体,向远离出水通道120的方向中心管300的外径逐渐减小。由于设置了中心管300,水在A2点和B2点会受到阻力,使得A2点和B2点的出水压力有所减小。通过使中心管300的外径向远离出水通道120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滤芯本体200与中心管300之间环形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大,减小了环形流道对A2点和B2点的出水压力的影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心管300的横截面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为正多边形或者其他形状。中心管300的粗细需要综合考虑第二流道220的粗细以及出水通道120的出水量等因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中心管300的长度需要与滤芯本体200的长度相适配,中心管300太短会造成第二流道22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依然存在死水区域500。中心管300太长会使得第二流道220靠近出水通道120一端(即A2点)的水进入中心管300的路径过长。本实施例中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与中心管30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40mm,通过使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与中心管300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可以确保滤芯本体200输出纯水的水量稳定,避免纯水出水量过小或者出水量波动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滤芯组件还包括密封接头,密封接头与滤芯本体200靠近出水通道120的一端密封配合。这里将密封接头记作第一密封接头410,第一密封接头410用于将滤芯本体200靠近出水通道120的一端密封,使得第一流道210内未经过滤的水无法进入第二流道220内。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出水通道120一端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第二密封圈415设置于环形凹槽内。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出水通道120的一端插入于出水通道120内,第一密封接头410与出水通道120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圈415进行密封。第一密封接头410形成有第三流道411,第三流道411分别与出水通道120以及中心管300的第一端连通。
为了对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进行密封,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接头420,第二密封接头420与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接头420与滤芯端盖组件140抵接。第二密封接头420用于将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密封,使得第一流道210内未经过滤的水无法进入第二流道220内。第一密封接头410与第二密封接头420配合对滤芯本体200起到固定的作用,确保滤芯本体200在壳体100内部处于居中的位置。
滤芯组件使用过程中,未经过滤的水先通过进水通道110进入第一流道210,经过滤芯本体200进行过滤之后,进入第二流道220内,再通过中心管300的第二端进入中心管300内部,再通过中心管300内部进入第三流道411,最后通过出水通道120排出滤芯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密封接头410套设于滤芯本体200靠近出水通道120的一端,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滤芯本体200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414,定位部414与第一密封接头410一体成型,定位部414的外径与第二流道220的内径相适配,第三流道411贯穿定位部414,定位部414插入于第二流道220,定位部414与中心管300的第一端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部414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二流道22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定位部414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为正多边形或者其他形状。定位部414具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在于对滤芯本体200进行定位,方便滤芯本体200的安装;另一个作用在于方便中心管300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定位部414与中心管300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由于滤芯组件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和更换,将定位部414与中心管300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可方便中心管300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滤芯组件的清理和更换步骤。
定位部414与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插接连接,可以是定位部414插入于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此时定位部414的外径小于等于中心管300的内径。当然,也可以是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插入于定位部414的内部,即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插入于第三流道411内,此时,中心管300的内径小于等于第三流道411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插入于第三流道411,中心管300的第一端与第三流道411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圈310密封配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圈310的安装方式可以有三种,第一种安装方式:在中心管300第一端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将第一密封圈310设置于环形凹槽内;第二种安装方式:在第三流道41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将第一密封圈310设置于凹槽内;第三种安装方式:在中心管300第一端的端部设置凹槽,将第一密封圈310设置于凹槽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10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密封圈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只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三个或者更多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流道411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台阶,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抵接于限位台阶。设置限位台阶的目的在于对中心管300的第一端进行限位,当中心管300插入第三流道411,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抵接于限位台阶,说明中心管300已经安装到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中心管300的限位形式并不限定于上述限位方式,也可在中心管300第一端的外周面设置限位台阶,当中心管300安装到位后,中心管300的限位台阶与定位部414远离第一密封接头410的一端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滤芯本体200的一侧设置有与滤芯本体200密封配合的密封部416,密封部416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嵌入于滤芯本体200。环形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将环形凸起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可使环形凸起更容易嵌入于滤芯本体200,增强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原水进入滤芯组件后进水压力有一定的压损,离进水通道110越近则进水压力越大,离进水通道110越远则进水压力越小,即A1点到C1的进水压力逐渐减小,进水压力A1>B1>C1。而原水穿过滤材进行吸附过滤后净水先进入中心管300,再从出水通道120排出,因此离中心管300的进水口越近出水压力越小,离出水中心管300的进水口越远出水压力越大,即A2点到C2的出水压力逐渐减小,出水压力A2>B2>C2;
进出水的压差A0=A1-A2、B0=B1-B2、C0=C1-C2,因此图1滤芯组件的进出水压差A0=B0=C0,滤芯结构上通过增加中心管300,使滤材各个位置的进出水路之间的压差得到了平衡,进出水的压差与净水的流速成正比的关系,因此滤材各个位置的流速相同,不存在“死水区域500”使所有滤材都能充分利用从而提升滤芯组件的过滤性能。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1至图3中,滤芯组件包括壳体100、滤芯本体200、中心管300、第一密封接头410和第二密封接头420,壳体100内部形成有空腔,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均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一端,壳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盖片130,盖片130呈圆形片状结构,盖片130与壳体100的第一端焊接连接,盖片130将壳体100的第一端封堵。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分别贯穿盖片130。进水通道110和出水通道120内分别设置有止水阀组件。壳体100的第二端设置有滤芯端盖组件140,滤芯端盖组件140与壳体100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滤芯本体200呈圆柱体,滤芯本体200设置于壳体100内,滤芯本体200与壳体10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进水通道110连通的第一流道210,第一流道210的宽度固定,第一流道210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滤芯本体20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流道220,第二流道220的横截面为圆形。壳体100的横截面形状与滤芯本体20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壳体100的中心轴线与滤芯本体200的中心轴线重合。滤芯本体200的横截面形状与中心管30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滤芯本体200的中心轴线与中心管300的中心轴线重合。
第一密封接头410套设于滤芯本体200靠近出水通道120的一端,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出水通道120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第二密封圈415设置于环形凹槽内,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出水通道120的一端插入于出水通道120内,第一密封接头410与出水通道120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圈415密封。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滤芯本体200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414,定位部414与第一密封接头410一体成型,定位部414的外径与第二流道220的内径相适配,第三流道411贯穿定位部414,定位部414插入于第二流道220。第一密封接头410朝向滤芯本体200的一侧设置有与滤芯本体200密封配合的密封部416,密封部416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嵌入于滤芯本体200靠近出水通道120一端的端部。环形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环形凸起设置有两个,两个环形凸起间隔设置,两个环形凸起为同心圆。
第二密封接头420套设于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第二密封接头420与滤芯端盖组件140抵接。第二密封接头420朝向滤芯本体200的一侧也形成有定位凸起421,定位凸起421与第二密封接头420一体成型,定位凸起421的外径与第二流道220的内径相适配,定位凸起421插入于第二流道22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第二密封接头420朝向滤芯本体200的一侧设置有与滤芯本体200密封配合的密封部416,密封部416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嵌入于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一端的端部。第一密封接头410与第二密封接头420的外边沿分别设置有凸边413,凸边413与凸边413之间形成间隙,以使水可以自由通过。
中心管300为圆形管,中心管300设置于第二流道220内,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插入于第三流道411,中心管300第一端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将第一密封圈310设置于环形凹槽内,中心管300的第一端与第三流道411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圈310密封配合,第一密封圈310设置有两个。第三流道411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台阶,中心管300的第一端抵接于限位台阶。中心管300的第二端向远离出水通道120的方向延伸,中心管300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220连通,滤芯本体200远离出水通道120的一端与中心管30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40mm。
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与常规滤芯的性能对比实验测试数据表:
Figure BDA0003458859600000101
表1
通过上述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同体积相同滤材用量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有效提升了滤材的利用率,使得滤芯本体200的过滤性能得到了提升;在相同性能的要求下,可减少滤材的设计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净水设备,净水设备包括机壳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滤芯组件,滤芯设置于机壳内。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1)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滤芯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滤芯本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滤芯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流道;
中心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且向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滤芯本体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中心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接头,与所述滤芯本体靠近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接头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分别与所述出水通道以及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接头朝向所述滤芯本体的一侧形成有定位部,所述第三流道贯穿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插入于所述第三流道,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接头朝向所述滤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滤芯本体密封配合的密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为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嵌入于所述滤芯本体。
11.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CN202220029341.1U 2022-01-06 2022-01-06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Active CN217015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9341.1U CN217015672U (zh) 2022-01-06 2022-01-06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9341.1U CN217015672U (zh) 2022-01-06 2022-01-06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5672U true CN217015672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9341.1U Active CN217015672U (zh) 2022-01-06 2022-01-06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5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15672U (zh) 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211311078U (zh) 一种超滤膜过滤组件
CN213433247U (zh) 一种滤芯结构和净水装置
CN212894037U (zh) 除菌滤芯
CN215213640U (zh) 一种挖掘机机油滤清器
CN114405130B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0710985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复合滤芯
CN210125225U (zh) 一种滤芯、净水装置及热水器
CN219701318U (zh) 止水滤芯结构
CN216149096U (zh) 一种防漏炭滤芯
CN218669630U (zh) 一种滤清器滤芯
CN216549888U (zh) 一种滤芯装置及净水器
CN113117186A (zh) 一种输液过滤器
CN219694263U (zh) 一种新型的燃气表燃气阀门结构
CN211946512U (zh) 净水机滤芯及净水机
CN214972318U (zh) 一种体积小巧的龙头净水器
CN212039372U (zh) 一种滤芯装置及过滤设备
CN112142130A (zh) 用于净水机的滤芯盖、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和净水机
CN215048716U (zh) 一种活性炭滤芯
CN217842854U (zh) 一种用于前置过滤器的隔铅铜阀
CN21319272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滤瓶装置
CN214415694U (zh) 改进的单筒过滤器
CN219209258U (zh) 滤芯组件及宠物饮水机
CN219730627U (zh) 一种新型过滤组件及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