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4950U - 一种钝性注射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钝性注射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4950U
CN217014950U CN202123454675.8U CN202123454675U CN217014950U CN 217014950 U CN217014950 U CN 217014950U CN 202123454675 U CN202123454675 U CN 202123454675U CN 217014950 U CN217014950 U CN 217014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pherical
injection
needle hea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46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烨
毕振宇
胥米米
张璐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Ankejie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oke Chen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oke Chen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oke Chen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46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4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4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4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钝性注射针,包括针头部和针管,其中针头部包括第一球形针头和第二球形针头,第二球形针头一端与第一球形针头相连,另一端与针管相连。第一球形针头在靠近第二球形针头的位置开设有注射孔,第二球形针头与针管内均开设有注射腔且与注射孔相互连通。第一球形针头的直径和第二球形针头的直径均大于针管的外径。进针时,第一球形针头有效剥离周围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第二球形针头起辅助支撑作用,既辅助定位、又为注射部位提供更充足、更安全的操作环境。退针过程中,第二球形针头也可用来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通过针管的旋转,可实现刺入点360度全方位注射,减轻注射范围较大时需要多次穿刺的痛苦。

Description

一种钝性注射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钝性注射针。
背景技术
注射美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细节把握精确和治疗可重复性等优势,在美容医学中的需求一直急剧增长。临床上,注射美容以及其他医疗注射操作中常采用的注射针分为锐针和钝针。其中,传统钝针顶端凸起更加有弧度,常常为锥型,针头管顶端开设有注射孔。相较于锐针,钝头针可以减少操作者术中对血管、神经和肌肉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疼痛以及术后血管栓塞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然而现有钝针在操作过程中,血管、神经和肌肉损伤仍然时有发生。钝针定位性较锐针差,在人体深层组织注射时较难把控,导致操作时间延长,同时,其注射范围较小,大范围注射需在人体组织中多次穿刺,对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钝性注射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提供较大的注射空间,减少对人体组织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钝性注射针,包括针头部和针管,所述针头部包括第一球形针头和第二球形针头;
所述第二球形针头与所述针管相连接;
所述第一球形针头在靠近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位置开设有注射孔;
所述第二球形针头与所述针管内均开设有注射腔且所述注射腔与所述注射孔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针管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钝性注射针,至少具有如下效果:该钝性注射针的针头部包括第一球形针头和第二球形针头。注射过程中:进针时,第一球形针头有效剥离组织及周围血管、神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第二球形针头辅助撑开组织;同理,退针时,第二球形针头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第一球形针头辅助撑开组织;第一球形针头和第二球形针头协同配合进行注射,既辅助定位、又为注射部位提供更充足、更安全的操作环境。注射孔开设在第一球形针头靠近第二球形针头的位置,通过针管的旋转,可实现360度全方位注射,减轻注射范围较大时需要多次穿刺的痛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射孔与所述注射腔连接的部分为圆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射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半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球形针头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间隔距离设置,所述第一球形针头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之间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为空心圆柱体,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射孔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直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针管的外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钝性注射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钝性注射针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钝性注射针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球形针头1、第二球形针头2、注射孔3、注射腔4、针管5连接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钝性注射针,包括针头部和针管5,针头部包括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第二球形针头2一端与第一球形针头1连接,另一端与针管5连接;第二球形针头2和针管5内部均开设有注射腔4,第一球形针头1在靠近第二球形针头2的位置开设注射孔3,注射腔4之间相互连通且与注射孔3连通。
参考图3,第一球形针头1的直径标记为B1,第二球形针头2的直径标记为B2,针管5的外径标记为A。第一球形针头1的直径B1和第二球形针头2的直径B1均大于针管5的直径A。在本申请中,第一球形针头1的直径B1与第二球形针头2的直径B2设计为相等,第一球形针头1的直径B1也可不等于第二球形针头2的直径B2,本申请不做进一步举例。
使用时,钝性注射针穿刺入人体组织的过程中,第一球形针头1与传统钝针的优点类似,其平滑的弧度能够主动地避开患者皮肤组织内的血管和神经,避免刺破组织、血管后将注射物注入血管,对其造成损伤;此外,圆弧形可减小钝性注射针对血管管壁压力,避免阻塞血流或造成血流不畅,以及局部压力过大、压迫造成栓塞。第二球形针头2在第一球形针头1后进入组织,起到辅助支撑、避开周围组织的作用,为注射操作提供更大空间,避免填充物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压力增大,提高了钝性注射针头的可把控性,使针头部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方便使用者操作,提高注射准确率并减少操作时间。退针的过程中,第二球形针头2承担剥离组织及主动避开组织中血管和神经的作用。第一球形针头1与第二球形针头2相互协同配合,既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对血管、神经及肌肉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疼痛以及术后血管栓塞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又能在进针、退针及注射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确保注射过程安全可靠,可用于人体深层组织等特殊部位的整形注射。
参考图1,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间隔一定距离布置。当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时,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之间通过连接部6进行连接。连接部6设计为空心圆柱体,空心结构用于连通注射腔和注射孔,连接部6的外径小于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的直径,用以在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之间形成较大的注射空间。其中,连接部6的外径可以和针管5的外径相同或设计为其他合适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辅助支撑及定位需求,第二球形针头2的个数可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二球形针头2为多个时,多个第二球形针头2沿针管5轴线方向排列,各球形针头之间可以直接相切接触,也可以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布置。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钝性注射针的另一角度示意图,第二球形针头2和针管5内均开设有注射腔4,各注射腔4之间相互连通。第一球形针头1开设有注射孔3,注射孔3与注射腔4通过连接部6的空心结构相通,将针管5内的注射物通过注射孔3送至人体组织内。其中,注射孔3开设在第一球形针头1靠近第二球形针头2的下半球位置,注射孔3的直径小于第一球形针头1的半径。
在钝性注射针刺入过程中,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撑开周围组织,为位于两球形注射头之间的注射孔3提供了更大的注射空间。在图2中,第一球形针头1球心和第二球形针头2球心之间的间隔距离被标记为D,其中D值的大小可以随注射范围需求和注射深度需求做适当调整,从而使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配合达到更好的辅助支撑效果。除此之外,与开设在注射头顶部的注射针相比,本申请将注射孔3开设在第一球形针头1靠近连接部6的下半球位置,在使用中能够通过旋转针头实现刺入位置周边360°全方位的注射,增大了单次刺入的注射范围,从而减少了注射范围需求较大时的穿刺次数,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反复伤害。
需要说明的是,注射孔3与注射腔4在第一球形针头1的内部连通,二者连通的部分为自然过渡的圆弧形。此结构便于注射腔4内注射物流动,防止注射物在注射腔4及注射孔3内残留堆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球形针头1上开设有多个注射孔3。多个注射孔3均位于第一球形针头1靠近第二球形针头2的下半球位置,且与注射腔4相通。多个注射孔3可沿第一球形针头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也可以进行其他特殊设计。钝性注射针穿刺入人体组织后,无需旋转注射针即可实现穿刺点周边多个角度方向的注射。
参考图3,针管5的内径标记为E,针管5内径E的尺寸由钝性注射针的型号决定,第一球形针头1的直径B1、第二球形针头2的直径B2、注射孔3的直径C以及第一球形针头1和第二球形针头2沿针管5轴线方向的距离D配合针管5内径E的值进行设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钝性注射针,包括针头部和针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头部包括第一球形针头和第二球形针头;
所述第二球形针头与所述针管相连接;
所述第一球形针头在靠近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位置开设有注射孔;
所述第二球形针头与所述针管内均开设有注射腔且所述注射腔与所述注射孔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针管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孔与所述注射腔连接的部分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形针头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间隔距离设置,所述第一球形针头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之间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空心圆柱体,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孔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形针头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球形针头的直径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钝性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针管的外径相同。
CN202123454675.8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钝性注射针 Active CN217014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4675.8U CN21701495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钝性注射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4675.8U CN21701495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钝性注射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4950U true CN217014950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5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4675.8U Active CN217014950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钝性注射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4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22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n intravenous catheter
KR20110084880A (ko) 골 시멘트 주입용 천자 바늘
CN217014950U (zh) 一种钝性注射针
CN209405474U (zh) 一种新型腔镜用药物注射装置
CN201058172Y (zh) 一次性臂丛麻醉穿刺针
CN212755836U (zh) 一种带刻度和定位器的射频穿刺针
CN112971936B (zh) 一种适用于经皮介入后的穿刺器具
CN214966382U (zh) 一种消化内镜注射针
CN213252098U (zh) 笔针
CN210301157U (zh) 穿刺针组件和球囊导管套件
JP2016127872A (ja) 皮下点滴用留置針
CN209826799U (zh) 一种螺壳旋切式同轴穿刺活检针
CN102921075A (zh) 一种带导流槽的麻醉手术穿刺针
CN112704550A (zh) 一种picc置管器械及置管方法
CN208492245U (zh) 一种无创的腰穿针
CN213372350U (zh) 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及内镜注射针
CN213191801U (zh) 一种新型的美容整形外科用注射装置
CN205019534U (zh) 神经阻滞穿刺针
JP2012020042A (ja) 皮下注射針
CN213252072U (zh) 一种无痛针
CN216877454U (zh) 一种肋间神经阻滞注射装置
CN220001889U (zh) 一种注射软管
CN218651948U (zh) 一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用粘稠囊液抽取针
CN218106000U (zh) 一种带外鞘套的经皮穿刺针
CN219681347U (zh) 防针刺一次性使用植入式给药装置专用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3

Address after: Room 452, 4th Floor, Building A, New Materials Industrial Park, No. 2 Zhongjin Road, Xinlian Section, Foshan 1st Ring Auxiliary Road, Xinlian Village, Lishu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244

Patentee after: Foshan Ankejie Bio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080 Room 601, No. 43, Qilin Middle Road,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Guoke chenmei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