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1924U -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1924U
CN217011924U CN202220798352.6U CN202220798352U CN217011924U CN 217011924 U CN217011924 U CN 217011924U CN 202220798352 U CN202220798352 U CN 202220798352U CN 217011924 U CN217011924 U CN 217011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pull ring
plate
box bod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83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青怀
周菊敏
肖振华
韦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83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1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1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1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包括岩质陡坡的坡体,所述坡体上贴合有生态箱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正板和两个侧板,所述正板和两个侧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正板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坡体、底座、正板和两个侧板共同围合成容纳腔,所述底座上插接有用于插入坡体的预置钢筋。本申请能够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

Description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边坡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背景技术
边坡生态修复主要是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在边坡上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基盘,靠植物根茎与营养土之间的附着力以及根茎间的互相盘结来达到加固边坡、坡表抗冲洗的能力。其中,以岩质陡坡为代表,其地形条件限制往往呈裸露状态,即使有一定的自然植被存在,其覆盖度也较低而且生命力脆弱。
在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中,工人通常先在陡坡上搭建大量的支架和支板等辅助材料,然后,工人采用混凝土现浇的方式在岩质陡坡上形成生态箱的箱体结构,工人再往生态箱的箱体内回填种植土种植灌木、花卉类植物,对陡坡的景观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裸露岩体生态修复问题。
但是,由于需要先搭建大量的支架和支板,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再对支架和支板进行拆卸,使得箱体的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琐,耗工耗时,不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本申请提供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包括岩质陡坡的坡体,所述坡体上贴合有生态箱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正板和两个侧板,所述正板和两个侧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正板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坡体、底座、正板和两个侧板共同围合成容纳腔,所述底座上插接有用于插入坡体的预置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搭建生态箱时,工人将箱体抵触于坡体,使得底座、侧板、正板和坡体之间形成容纳腔,侧板可插入坡体内或抵触于坡体;然后工人插入预置钢筋,使得预置钢筋将穿过底座插入坡体内,此时预置钢筋对箱体进行支撑,从而完成生态箱的搭建,减少了支架搭设以及混凝土浇筑的过程,降低了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从而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至少两个插接筒,所述插接筒设于所述底板下方,所述预置钢筋穿设于所述插接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预置钢筋穿设于插接筒,使得预置钢筋插入坡体,此时插接筒对预置钢筋进行遮蔽,使得预置钢筋不易完全裸露在空气中,从而对预置钢筋起到保护效果。
可选的,所述侧板朝向坡体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坡体的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箱体安装在坡体上时,侧板上的倾斜面贴合于坡体,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同时,减少了坡体与侧板之间的空隙,使得容纳腔内的土壤不易流失。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侧板和正板插接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安装箱体时,工人将侧板和正板均插入定位槽内,从而完成箱体外形的安装,便于工人运输箱体后进行搭建。
可选的,所述两个侧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正板插接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侧板插入定位槽内时,工人推动正板,使得正板同时插入两个插接槽内,直至正板插入定位槽内,提高了正板的稳定性,使得正板与两个侧板之间不易发生晃动。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三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正板以及两个侧板一一对应,所述正板背离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第一拉环,所述侧板背离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第二拉环,三组所述固定组件分别对应于第一拉环和两个第二拉环,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容纳腔外,所述第一拉环与对应的固定环之间绑扎有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二拉环与对应的固定环之间绑扎有第二钢丝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丝绳将第一拉环和对应的固定环拉紧,对正板在底板上进行纵向拉紧,第二钢丝绳将第二拉环和对应的固定环拉紧,使得侧板在底板上进行纵向拉紧,从而使得正板和侧板不易与定位槽分离,提高了箱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正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第三拉环,所述侧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第四拉环,所述第三拉环上绑扎有用于连接坡体的第三钢丝绳,两个第四拉环之间绑扎有同一个第四钢丝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钢丝绳一端连接于坡体,另一端板扎于第三拉环,第四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绑扎于两个第四拉环,使得正板和两个侧板在底板上进行横向拉紧,提高了正板和两个侧板在底板上的横向稳定性,使得土壤倒入容纳腔内时,土壤不易将正板和侧板挤压翻倒,进一步提高了箱体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拉环与所述第三拉环均位于所述正板中心处,所述第二拉环与所述第四拉环均位于所述侧板中心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拉环和第三拉环对于正板的施力点相同,第二拉环和第四拉环对于侧板的施力点相同,从而使正板和侧板在受到纵向和横向的拉紧力时不易发生形变,提高了正板和侧板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滤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容纳腔内多余的水流出,不易腐蚀箱体内植被根茎。
可选的,所述滤水孔的孔壁上设有用于阻挡土壤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经过滤水孔离开箱体时,过滤网对土壤进行阻挡,使得土壤不易随着水离开容纳腔,减少了土壤的流失。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底座、正板、侧板、容纳腔和预置钢筋的设置,减少了支架搭设以及混凝土浇筑的过程,降低了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从而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
2.通过插接筒的设置,使得预置钢筋不易完全裸露在空气中,对预置钢筋起到保护效果;
3.通过倾斜面的设置,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同时,减少了坡体与侧板之间的空隙,使得容纳腔内的土壤不易流失;
4.通过定位槽的设置,便于工人运输箱体后对箱体进行搭建;
5.通过插接槽的设置,使得正板和两个侧板不易发生晃动;
6.通过固定环、第一拉环、第二拉环、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设置,对正板和侧板进行纵向拉紧,使得正板和侧板不易与定位槽分离,提高了正板和侧板的稳定性;
7.通过第三拉环、第四拉环、第三钢丝绳和第四钢丝绳的设置,对正板和侧板进行横向拉紧,使得土壤不易在容纳腔内将正板和侧板压倒;
8.通过滤水孔的设置,便于对容纳腔内多余的水分进行排放;
9.通过过滤网的设置,使得容纳腔内的土壤不易流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隐藏坡体用于表示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表示箱体内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底座;111、底板;112、插接筒;12、侧板;121、倾斜面;13、正板;14、容纳腔;2、预置钢筋;3、定位槽;31、插接槽;4、安装区;5、固定组件;51、固定环;6、连接钢筋;7、第一拉环;71、第一钢丝绳;72、第三拉环;73、第三钢丝绳;8、第二拉环;81、第二钢丝绳;82、第四拉环;83、第四钢丝绳;9、滤水孔;91、过滤网;101、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包括岩质陡坡的坡体101和生态箱的箱体1,箱体1包括底座11、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底座11呈水平设置,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均呈竖直设置,正板13位于两个侧板12之间,两个侧板12朝向坡体101的一侧均开设有倾斜面121;
底座11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底板111和两个插接筒112,本实施例中插接筒11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插接筒112均固定连接于底板111的下表面,插接筒112内插接有预置钢筋2。
当工人需要安装生态箱时,工人将箱体1贴合于坡体101,使得两个倾斜面121均贴合于坡体101,此时侧板12与坡体101之间的空隙较小,土壤不易流失,并且提高箱体1的整体美观性;
然后,工人推动预置钢筋2,使得预置钢筋2穿过插接筒112再插入至坡体101内,此时预置钢筋2位于坡体101和插接筒112内,预置钢筋2对箱体1进行支撑,完成了生态箱箱体1的搭建,减少了支架搭设以及混凝土浇筑的过程,降低了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从而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11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3,当工人需要搭建箱体1时,工人只需将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均插入定位槽3内,即可形成箱体1的整体外形,便于工人对箱体1进行拆分再运输,同时在运输完成后便于工人对箱体1进行搭建,从而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侧板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插接槽31,插接槽31沿竖直方向延伸,当两个侧板12均插入定位槽3内时,两个插接槽31相对应,工人再推动正板13,正板13相背离的两侧分别插入两个插接槽31内,使得正板13插入定位槽3和两个插接槽31内,进而使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之间的相对稳定性更高,正板13和侧板12之间不易发生晃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槽3与底板111的边缘之间设有安装区4,安装区4上设有三组固定组件5,三组固定组件5分别位于正板13和底板111边缘之间,以及侧板12和底板111边缘之间,固定组件5包括两个固定环51,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的固定环51数量优选为两个,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均各自对应有两个固定环51。
正板13和侧板12上均一体成形有连接钢筋6,对应正板13的连接钢筋6延伸方向垂直于正板13,对应侧板12的连接钢筋6垂直于侧板12。
对应正板13的连接钢筋6两端均突出于正板13,且该连接钢筋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环7和第三拉环72。第一拉环7位于容纳腔14外,第三拉环72位于容纳腔14内。
对应侧板12的连接钢筋6两端均突出于侧板12,且该连接钢筋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环8和第四拉环82。第二拉环8位于容纳腔14外,第四拉环82位于容纳腔14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拉环7位于对应的两个固定环51之间,第一拉环7与对应的两个固定环51之间绑扎有同一的第一钢丝绳71,此时第一钢丝绳71绑扎形成三角形;第二拉环8位于对应的固定环51之间,第二拉环8与对应的两个固定环51之间绑扎有同一的第二钢丝绳81,第二钢丝绳81绑扎形成三角形;
上述的绑扎方式更为稳定,使得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均收到纵向拉紧力,进而使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插紧在定位槽3内,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均不易与定位槽3分离,进而提高了箱体1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拉环72上绑扎有第三钢丝绳73,第三钢丝绳73远离第三拉环72的一端通过预埋、绑扎钢筋插入坡体101等形成固定连接于坡体101,将正板13朝容纳腔14内部拉紧;
两个第四拉环82之间绑扎有同一的第四钢丝绳83,使得两个侧板12相互拉紧靠近;第三钢丝和第四钢丝绳83共同施加拉力,对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施加横向拉紧力,使得正板13分别与两个侧板12相互抵紧,从而使土壤倒入容纳腔14内时,土壤不易将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压倒,进一步提高了箱体1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第一拉环7和第三拉环72连接于同一连接钢筋6,第二拉环8和第四拉环82连接于同一连接钢筋6,连接钢筋6为别位于对应正板13和侧板12的中心处,使得正板13的纵向受力点以及横向受力点相同,侧板12的纵向受力点以及横向受力点相同,进而使正板13和侧板12在受力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提高了正板13和侧板12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钢丝绳71、第二钢丝绳81、第三钢丝绳73和第四钢丝绳83均采用防腐钢丝绳,使得其不易受到土壤和雨水的腐蚀发生断裂。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1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贯穿于底板111下表面的滤水孔9,本实施例中滤水孔9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当容纳腔14内土壤的水分过多时,水分经过滤水孔9离开容纳腔14内,使得容纳腔14内的水不易过多,减少对植物根茎造成的损坏。
如图3所示,滤水孔9的孔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91,当容纳腔14内的水流进滤水孔9时,过滤网91对夹杂在水中的土壤进行阻挡,使得土壤不易跟随水经过滤水孔9离开容纳腔14,减少了土壤的流失。
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人需要搭建箱体1时,首先,工人将底板111放置于坡体101对应的位置,然后工人推动预置钢筋2,使得预置钢筋2穿过插接筒112再插入至坡体101内,预置钢筋2对底板111进行支撑。
然后,工人将两个侧板12插入定位槽3内,使得倾斜面121贴合于坡体101,工人再推动正板13,使得正板13依次插入插接槽31和定位槽3内,此时正板13、底板111、坡体101和两个侧板12形成容纳腔14。
接着,工人用第一钢丝绳71将第一拉环7和与对应的两个固定环51绑扎,用第二钢丝绳81将第二拉环8与对应的两个固定环51绑扎,将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拉紧在定位槽3内。
再接着,工人将第三钢丝绳7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坡体101,再将其另一端绑扎在第三拉环72上,将正板13朝坡体101处拉紧。
工人将第四钢丝绳83的两端分别绑扎在两个第四拉环82上,使得两个侧板12朝向对的一侧拉紧,从而完成了箱体1的搭建。
根据上述动作,减少了支架和支板的搭建过程,降低了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同时,减少了混凝土浇筑的过程,更加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进而便于工人搭建生态箱。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包括岩质陡坡的坡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01)上贴合有生态箱的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底座(11)、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所述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设于所述底座(11)上方,所述正板(13)位于两个侧板(12)之间,所述坡体(101)、底座(11)、正板(13)和两个侧板(12)共同围合成容纳腔(14),所述底座(11)上插接有用于插入坡体(101)的预置钢筋(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包括底板(111)和至少两个插接筒(112),所述插接筒(112)设于所述底板(111)下方,所述预置钢筋(2)穿设于所述插接筒(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朝向坡体(101)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坡体(101)的倾斜面(1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上开设有供侧板(12)和正板(13)插接的定位槽(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正板(13)插接的插接槽(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上设有三组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与正板(13)以及两个侧板(12)一一对应,所述正板(13)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设有第一拉环(7),所述侧板(12)背离容纳腔(14)的一侧设有第二拉环(8),三组所述固定组件(5)分别对应于第一拉环(7)和两个第二拉环(8),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环(51),所述固定环(51)位于容纳腔(14)外,所述第一拉环(7)与对应的固定环(51)之间绑扎有第一钢丝绳(71),所述第二拉环(8)与对应的固定环(51)之间绑扎有第二钢丝绳(8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板(13)朝向容纳腔(14)的一侧设有第三拉环(72),所述侧板(12)朝向容纳腔(14)的一侧设有第四拉环(82),所述第三拉环(72)上绑扎有用于连接坡体(101)的第三钢丝绳(73),两个第四拉环(82)之间绑扎有同一个第四钢丝绳(8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环(7)与所述第三拉环(72)均位于所述正板(13)中心处,所述第二拉环(8)与所述第四拉环(82)均位于所述侧板(12)中心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滤水孔(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孔(9)的孔壁上设有用于阻挡土壤的过滤网(91)。
CN202220798352.6U 2022-04-07 2022-04-07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Active CN217011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8352.6U CN217011924U (zh) 2022-04-07 2022-04-07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8352.6U CN217011924U (zh) 2022-04-07 2022-04-07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1924U true CN217011924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8352.6U Active CN217011924U (zh) 2022-04-07 2022-04-07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1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1798B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边坡防护施工方法
KR100947248B1 (ko) 사면보호용 스톤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JPH09302667A (ja) 自然生態自己復元式法面工法および法面構造
KR100631380B1 (ko) 절취사면의 생태복원을 위한 강섬유함유 합성녹화토의시공방법
KR100770162B1 (ko) 환경보호 생태복원 식생블록 설치구조
CN210726129U (zh) 一种沙丘边坡复绿加固支撑装置
CN217011924U (zh) 用于岩质陡坡生态修复的承插式预制箱体
KR100838276B1 (ko) 식생매트를 이용한 녹화옹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2575741B (zh) 生态护岸砌块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2359863A (zh) 一种生态挡土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JPH11293678A (ja) 法面保護工法
JP2005061144A (ja) 法面の緑化工法
CN214245769U (zh) 一种土地整治固坡缓流失设施
CN209816900U (zh) 一种多功能的水利工程挡土装置
JPH1129935A (ja) 法面保護工法及び該工法に用いる金網
JP2003293347A (ja) 鋼矢板壁面の緑化構造および緑化方法
JPH11220954A (ja) ポール緑化システム
CN218911459U (zh) 一种格构梁式边坡v型槽
CN215053098U (zh)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219604265U (zh) 一种用于集镇段河道挡墙的固脚结构
CN215105406U (zh) 一种新型环保边坡加固结构
CN218466557U (zh) 一种绿色生态边坡防护结构
CN210369033U (zh) 一种生态挡土板构造
CN219628433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植草沟
CN217053457U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植草式挡土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