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1012U -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1012U
CN217011012U CN202220295728.1U CN202220295728U CN217011012U CN 217011012 U CN217011012 U CN 217011012U CN 202220295728 U CN202220295728 U CN 202220295728U CN 217011012 U CN217011012 U CN 217011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fill
infrared
supplemen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957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应雄
温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g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957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1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1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1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该补光灯组件包括座体、补光灯模块及盖体,座体具有安装槽;补光灯模块设置于安装槽内,补光灯模块包括灯罩、灯板、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设置于灯罩和灯板围设形成的空间内;盖体盖合于安装槽的槽口,以将补光灯模块固定于安装槽内,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发射的光线均能够透过盖体。灯罩和灯板能够围设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补光灯的空间,白光补光灯与红外补光灯均设置于该空间内,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满足白天和夜晚全天候补光需求的补光灯模块;该补光灯组件的安装及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并且还能够减少设备整体的生产及装配步骤。

Description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背景技术
摄像机一般分为热成像摄像机和可见光摄像机,并分别通过红外补光灯和白光补光灯对摄像机进行补光。但是,现有技术中红外补光灯与可见光补光灯通常单独设置,并且每个补光灯零件数量较多,安装及拆卸过程复杂,并且还会增加设备整体生产及装配步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该补光灯组件能够满足白天和夜晚全天候补光需求,并且便于安装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补光灯组件,包括座体,具有安装槽;补光灯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补光灯模块包括灯罩、灯板、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所述白光补光灯及所述红外补光灯设置于所述灯罩和所述灯板围设形成的空间内;盖体,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将所述补光灯模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白光补光灯及所述红外补光灯发射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盖体。
上述补光灯组件中,灯罩和灯板能够围设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补光灯的空间,白光补光灯与红外补光灯均设置于该空间内,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满足白天和夜晚全天候补光需求的补光灯模块;在安装过程中,用户能够直接将补光灯模块整体安装至座体的安装槽内,并将盖体盖合于安装槽的槽口,安装及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并且还能够减少设备整体的生产及装配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开设有与所述补光灯模块对应的通孔,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通孔的透明PC板。
如此设置,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发射的光线均能够穿过通孔,透明PC板能够对补光灯模块起到保护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PC板包括主体部及凸设于所述主体部外周缘的压接部,所述主体部伸入所述通孔,所述压板将所述压接部压紧固定于所述座体。
如此设置,将压板安装至座体上时,压接部被压紧于座体与压板之间,从而固定透明PC板,保证透明PC板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接部与所述座体之间的密封件;及/或,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接部与所述压板之间的密封件。
如此设置,密封件能够对该补光灯组件进行密封,防止水汽或外界灰尘通过通孔与透明PC板的连接处或透明PC板与座体的连接处进入补光灯组件内部而影响补光灯模块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套设于所述压接部外周且截面为C型的密封圈。
如此设置,使得透明PC板与密封圈形成透光模块整体,便于补光灯组件的生产及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板背离所述座体一侧的黑色透红外PC板,所述黑色透红外PC板开设有与所述白光补光灯对应的透光孔。
如此设置,红外补光灯发射的红外光能够穿过黑色透红外PC板,而肉眼从外侧则无法看到内部结构,从而能够保证该补光灯组件的隐私性和美观度;白光补光灯发射的光线则能够穿过透光孔向外发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板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贴合;及/或,所述灯罩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贴合。
如此设置,灯板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安装槽的底壁,提高散热效率,防止灯板温度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灯罩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周壁贴合则能够便于用户安装补光灯模块,同时还能够提高补光灯模块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补光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红外补光灯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红外补光灯与所述白光补光灯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多个红外补光灯能够增强补光效果,并且相邻的补光灯之间均不会相互干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摄像机,包括可见光机芯、热成像机芯,以及上述的补光灯组件,所述可见光机芯及所述热成像机芯均设置于所述补光灯组件的所述座体。
如此设置,补光灯模块中的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能够分别对可见光机芯及热成像机芯进行补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机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所述可见光机芯及所述热成像机芯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外壳围设形成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座体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可见光机芯及所述热成像机芯对应的拍摄口。
如此设置,外壳及座体能够固定并保护可见光机芯及热成像机芯并且可见光机芯镜头及热成像机芯镜头能够通过两个拍摄口正常拍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补光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光灯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光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光灯组件在主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座体;11、安装槽;111、台阶;12、拍摄口;2、补光灯模块;21、灯罩;22、灯板;23、白光补光灯;24、红外补光灯;3、盖体;31、压板;311、通孔;32、黑色透红外PC板;321、透光孔;4、透明PC板;41、主体部;42、压接部;5、密封件;6、可见光机芯;7、热成像机芯;8、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摄像机一般分为热成像摄像机和可见光摄像机,白天光线好的环境条件下,可见光摄像机起主要作用,热成像摄像机起辅助作用,当光线阙值低于可见光传感器设定的阙值时,白光补光灯开启对可见光摄像机进行补光;夜晚或其他可见光较弱的环境条件下,热成像摄像机起主要作用,可见光摄像机起辅助作用,红外补光灯开启对热成像摄像机进行补光。现有技术中红外补光灯与可见光补光灯通常单独设置,并且每个补光灯包括灯板、发光件、灯杯等多个零件,在安装过程中,多个零件需要分别通过固定件安装至壳体上,安装及拆卸过程复杂,并且还会增加设备整体生产及装配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补光灯组件,该补光灯组件能够满足白天和夜晚全天候补光需求,并且便于安装及拆卸。
如图1至图2所示,具体地,补光灯组件包括座体1、补光灯模块2及盖体3,座体1具有安装槽11;补光灯模块2设置于安装槽11内,补光灯模块2包括灯罩21、灯板22、白光补光灯23及红外补光灯24,白光补光灯23及红外补光灯24设置于灯罩21和灯板22围设形成的空间内;盖体3盖合于安装槽11的槽口,以将补光灯模块2固定于安装槽11内,白光补光灯23及红外补光灯24发射的光线均能够透过盖体3。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红外补光灯与可见光补光灯通常单独设置,并且每个补光灯包括灯板、发光件、灯杯等多个零件,在安装过程中,多个零件需要分别通过固定件安装至壳体上,安装及拆卸过程复杂,并且还会增加设备整体的生产及装配步骤。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组件,灯罩21和灯板22能够围设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补光灯的空间,白光补光灯23与红外补光灯24均设置于该空间内,从而形成一个补光灯模块2;该补光灯模块2中的白光补光灯23能够在白天对可见光摄像机进行补光,红外补光灯24能够在夜晚或其他光线较弱的时候对热成像摄像机进行补光,从而能够满足白天和夜晚全天候补光需求;在安装过程中,用户能够直接将补光灯模块2整体安装至座体1的安装槽11内,并将盖体3盖合于安装槽11的槽口,安装及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并且还能够减少设备整体的生产及装配步骤。
进一步地,灯罩21和灯板22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或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将补光灯模块2安装至安装槽11内时,灯板22与安装槽11的底壁也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或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灯罩21和灯板22之间以及灯板22与安装槽11的底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即可。
如图1所示,盖体3包括压板31压板31开设有与补光灯模块2对应的通孔311,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通孔311的透明PC板4。其中,在主视视角下,通孔311与补光灯模块2是重合的,且通孔31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补光灯模块2的尺寸,以保证补光灯模块2中的白光补光灯23及红外补光灯24发射的光线能够穿过通孔311。透明PC板4能够对补光灯模块2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白光及红外光均能够透过该透明PC板4。盖体3还包括设置于压板31背离座体1一侧的黑色透红外PC板32,黑色透红外PC板32开设有与白光补光灯23对应的透光孔321。黑色透红外PC板32采用黑色的专用光学材料制作,红外补光灯24发射的红外光能够依次穿过透明PC板4及黑色透红外PC板32,而肉眼从外侧则无法看到内部结构,从而能够保证该补光灯组件的隐私性和美观度。如图6所示,由于黑色透红外PC板32只能透过红外光,而白光无法透过,因此需要开设透光孔321,并且在主视视角下,透光孔321与通孔311及白光补光灯23是重合的,且透光孔32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白光补光灯23的尺寸,以保证白光补光灯23发射的光线能够依次穿过通孔311及透光孔321。
进一步地,压板31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或胶粘等方式与座体1固定连接,黑色透红外PC板32以通过螺钉、卡扣或胶粘等方式与压板31或座体1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压板31、黑色透红外PC板32及座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即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板31首先通过螺钉与座体1固定连接,黑色透红外PC板32靠近座体1的一侧设置有卡扣,卡扣能够穿过压板31并与座体1卡接,从而能够进一步压紧压板31,提高压板31、黑色透红外PC板32及座体1三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4至图5所示,透明PC板4包括主体部41及凸设于主体部41外周缘的压接部42,主体部41伸入通孔311及透光孔321,压板31将压接部42压紧固定于座体1。将压板31安装至座体1上时,压接部42被压紧于座体1与压板31之间,从而固定透明PC板4,主体部41伸入通孔311及透光孔321内则能够提高透明PC板4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安装槽11的槽口处设置有朝向安装槽11底壁凹陷的台阶111,压接部42能够搭接于台阶111上,从而使得在装配状态下压接部42不会凸出于座体1,这样,压板31能够与座体1贴合,提高压板31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台阶111,压板31直接将压接部42压紧固定于座体1。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接部42沿主体部41的周向连续设置,增大压接部42与台阶111或座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透明PC板4的每一侧都能够与座体1稳定连接,进一步提高透明PC板4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接部42也可以是多个压接段,多个压接段沿主体部41的外周源布置,压接段的数量、尺寸以及排布方式不限,只要能够保证压板31将压接部42压紧固定于台阶111或座体1上时,透明PC板4整体能够稳定固定于座体1即可。
其中,压接部42与主体部41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便于补光灯组件的生产及装配,同时也能够简化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当然也可以是分体式设置并通过胶粘等形式固定连接,只要能够保证压接部42与主体部41稳定连接即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压接部42与座体1之间以及压接部42与压板31之间的密封件5。密封件5能够对该补光灯组件进行密封,防止水汽或外界灰尘通过通孔311与透明PC板4的连接处或透明PC板4与座体1的连接处进入补光灯组件内部而影响补光灯模块2的正常使用。如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5为套设于压接部42外周且截面为C型的密封圈。截面为C型的密封圈能够直接套设与压接部42外周,使得透明PC板4与密封圈形成透光模块整体,便于补光灯组件的生产及安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补光灯组件也可以只包括设置于压接部42与座体1之间的密封件5或设置于压接部42与压板31之间的密封件5。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件5也可以是其他密封结构,只要能够保证通孔311与透明PC板4的连接处及透明PC板4与座体1的连接处的密封性即可。
如图4所示,灯板22与安装槽11的底壁贴合,灯板22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安装槽11的底壁,提高散热效率,防止灯板22温度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灯板22为铝基板,座体1为铝合金压铸件,能够提高灯板22将热量传递给座体1的效率,降低灯板22的能耗。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灯板22及座体1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灯罩21的外周壁与安装槽11的内周壁贴合。可以理解,安装槽11的形状尺寸与补光灯模块2的形状尺寸相同,便于用户安装补光灯模块2,不需要反复对位,同时还能够提高补光灯模块2的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而导致光线无法向外发射。
如图2所示,红外补光灯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红外补光灯24间隔设置,每个红外补光灯24与白光补光灯23间隔设置。由于夜晚光线较弱,多个红外补光灯24能够增强补光效果,并且,每个补光灯之间均间隔设置,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补光灯之间相互干扰。当然,白光补光灯23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补光的距离选择适合的补光灯杯的角度和数量。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红外补光灯2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红外补光灯24间隔排列呈一条直线。
如图6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摄像机,包括可见光机芯6、热成像机芯7,以及上述的补光灯组件,可见光机芯6及热成像机芯7均设置于补光灯组件的座体1。补光灯模块2中的白光补光灯23及红外补光灯24能够分别对可见光机芯6及热成像机芯7进行补光。
如图7所示,具体地,摄像机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8,可见光机芯6及热成像机芯7设置于座体1与外壳8围设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座体1、压板31及黑色透红外PC板32均开设有两个分别与可见光机芯6及热成像机芯7对应的拍摄口12。外壳8及座体1能够固定并保护可见光机芯6及热成像机芯7。其中,在主视视角下,座体1、压板31及黑色透红外PC板32上的拍摄口12均是重合的,且两个拍摄口12分别与可见光机芯6镜头及热成像机芯7镜头也是重合的,且拍摄口12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可见光机芯6镜头及热成像机芯7镜头的尺寸,以保证可见光机芯6镜头及热成像机芯7镜头能够通过两个拍摄口12正常拍摄。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1),具有安装槽(11);
补光灯模块(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补光灯模块(2)包括灯罩(21)、灯板(22)、白光补光灯(23)及红外补光灯(24),所述白光补光灯(23)及所述红外补光灯(24)设置于所述灯罩(21)和所述灯板(22)围设形成的空间内;
盖体(3),盖合于所述安装槽(11)的槽口,以将所述补光灯模块(2)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白光补光灯(23)及所述红外补光灯(24)发射的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盖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包括压板(31),所述压板(31)开设有与所述补光灯模块(2)对应的通孔(311),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通孔(311)的透明PC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C板(4)包括主体部(41)及凸设于所述主体部(41)外周缘的压接部(42),所述主体部(41)伸入所述通孔(311),所述压板(31)将所述压接部(42)压紧固定于所述座体(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接部(42)与所述座体(1)之间的密封件(5);及/或,
所述补光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接部(42)与所述压板(31)之间的密封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为套设于所述压接部(42)外周且截面为C型的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板(31)背离所述座体(1)一侧的黑色透红外PC板(32),所述黑色透红外PC板(32)开设有与所述白光补光灯(23)对应的透光孔(3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22)与所述安装槽(11)的底壁贴合;及/或,所述灯罩(21)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11)的内周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补光灯(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红外补光灯(24)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红外补光灯(24)与所述白光补光灯(23)间隔设置。
9.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机芯(6)、热成像机芯(7),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灯组件,所述可见光机芯(6)及所述热成像机芯(7)均设置于所述补光灯组件的所述座体(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8),所述可见光机芯(6)及所述热成像机芯(7)设置于所述座体(1)与所述外壳(8)围设形成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座体(1)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可见光机芯(6)及所述热成像机芯(7)对应的拍摄口(12)。
CN202220295728.1U 2022-02-14 2022-02-14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Active CN217011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5728.1U CN217011012U (zh) 2022-02-14 2022-02-14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5728.1U CN217011012U (zh) 2022-02-14 2022-02-14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1012U true CN217011012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95728.1U Active CN217011012U (zh) 2022-02-14 2022-02-14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1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43485A1 (en) Lens attachment for a headlamp
CN202215960U (zh) 音视频手电筒
CN107547708B (zh) 盖板组件、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120106174A1 (en) Lamp with double water resistance structure
CN217011012U (zh) 补光灯组件及摄像机
CN210137364U (zh) 电子设备壳体、盖板及电子设备
CN213302744U (zh) 相机密封装置以及相机
CN211925453U (zh) 一种新型的线条灯
CN210109541U (zh) 拍摄设备、云台装置及无人机
CN211152038U (zh) 一种摄像装置
CN210112117U (zh) 拍摄设备、云台装置及无人机
CN218863975U (zh) 一种投影灯
CN216521131U (zh) 泳池灯
CN217382634U (zh) 户外灯
CN218877130U (zh) 一种密封结构及汽车
CN219693204U (zh) 带摄像头的工作灯
CN112714238A (zh) 雷达视频一体机及补光灯控制方法
CN218085288U (zh) 后视镜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802457U (zh) 壳体组件及摄像装置
CN215735152U (zh) 散热机体壳及包括该散热机体壳的雷视一体机
CN211853947U (zh) 一种防水型led灯
CN112154372A (zh) 拍摄设备、云台装置及无人机
CN220858260U (zh) 拍摄设备、门禁系统和车辆
CN217426167U (zh) 一种集成3d模组
CN213810190U (zh) 补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 No. 858 Jianshe Second Road,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uag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187 Bin'an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