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9365U -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9365U
CN217009365U CN202220839020.8U CN202220839020U CN217009365U CN 217009365 U CN217009365 U CN 217009365U CN 202220839020 U CN202220839020 U CN 202220839020U CN 217009365 U CN217009365 U CN 217009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battery
pole
ho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90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福中
黄海洋
边颖
王聪
牛亚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390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9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9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9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其中电池盖板组件包括极柱绝缘座和盖板本体。所述极柱绝缘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盖板本体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所述极柱绝缘座与所述盖板本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对应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对应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进而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的厚度的尺寸越来越小。电池的盖板的宽度尺度也进一步的缩小,使得盖板上布置零部件的空间有限。
当极柱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极柱很容易发生旋转,极柱的旋转会影响盖板的密封有效性,进而可能会造成电池液的溢出,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旨在提高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进而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
极柱绝缘座,所述极柱绝缘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所述极柱绝缘座与所述盖板本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对应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对应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极柱绝缘座中部的圆形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极柱绝缘座一端的方型凹槽,所述第三限位部为设于所述盖板本体的圆形凹槽,所述第四限位部为设于所述盖板本体的方型凸起,所述圆形凸起和所述圆形凹槽对应抵接,所述方型凹槽和所述方型凸起对应抵接。
可选地,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极柱,所述极柱绝缘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极柱嵌入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地,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内转接件和盖板绝缘件,所述盖板绝缘件位于所述盖板本体背离所述极柱绝缘座的一侧,所述极柱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极柱绝缘座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盖板绝缘件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内转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盖板绝缘件、所述盖板本体、所述极柱绝缘座以及所述极柱依次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转接件包括基板和自所述基板向上延伸的基柱,所述基柱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基板抵接于所述盖板绝缘件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基柱,以封堵所述基柱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所述内转接件为两个。
可选地,两所述内转接件之间并联连接,两所述内转接件与电池的极耳串联连接,两所述内转接件与所述极柱串联连接。
可选地,两所述内转接件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倍的所述基柱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包括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在极柱绝缘座的中部和端部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盖板本体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和与第二限位部相对应的第四限位部,当极柱绝缘座和盖板本体连接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抵接,第二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抵接。如此,为极柱的旋转提供抗旋转力,提高了极柱的抗扭转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能,进而避免了电池液的溢出,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相较于将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设置在极柱绝缘座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极柱绝缘座的中部和端部,从而避免了极柱受到较大外力时极柱两端的晃动,进而避免了抗旋转力的失效造成的密封失效,为极柱的周向旋转和轴向移动提供了抵抗力,提升了极柱整体的抗旋转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盖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电池盖板组件中极柱绝缘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电池盖板组件中盖板本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电池盖板组件中内转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极柱 320 第四限位部
110 第一通孔 330 第三通孔
200 极柱绝缘座 400 盖板绝缘件
210 第一限位部 410 第四通孔
220 第二限位部 500 内转接件
230 容纳腔 510 基板
240 第二通孔 520 基柱
300 盖板本体 600 密封圈
310 第三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人们对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的厚度的尺寸越来越小。电池的盖板的宽度尺度也进一步的缩小,使得盖板上布置零部件的空间有限。
当极柱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极柱很容易发生旋转,极柱的旋转会影响盖板的密封有效性,进而可能会造成电池液的溢出,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盖板组件。
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池盖板组件包括极柱绝缘座200和盖板本体300。
请参照图2,极柱绝缘座2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部210,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220。具体地,极柱绝缘座200用于与极柱100连接,极柱绝缘座200具有一定的长度,沿其长度方向,极柱绝缘座200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0,极柱绝缘座20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20。也即极柱绝缘座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20,或者,极柱绝缘座20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20。
请参照图3,盖板本体300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部310和第四限位部320,极柱绝缘座200与盖板本体300连接以使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三限位部310对应抵接,第二限位部220和第四限位部320对应抵接。具体地,盖板本体300与极柱绝缘座200背离极柱100的一侧连接,盖板本体300具有一定的长度,沿其长度方向,盖板本体300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部310和第四限位部320。第三限位部310的位置与第一限位部210相对应设置,第四限位部320的位置与第二限位部220相对应设置。也即,当第二限位部220设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一端时,第四限位部320设置有一个;当第二限位部220设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两端时,第四限位部320设置有两个。如此,极柱绝缘座200和盖板本体300连接时,使得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三限位部310相抵接,第二限位部220和第四限位部320相抵接。当极柱100受到外力发生旋转时,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三限位部310抵接,第二限位部220和第四限位部320抵接,从而为极柱100的旋转提供抗旋转力,提高了极柱100的抗扭转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能,进而避免了电池液的溢出,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相较于将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二限位部220均设置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二限位部220分别设置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中部和端部,从而避免了极柱100受到较大外力时极柱100两端的晃动,进而避免了抗旋转力的失效造成的密封失效,为极柱100的周向旋转和轴向移动提供了抵抗力,提升了极柱100整体的抗旋转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中部和端部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二限位部220,在盖板本体300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210相对应的第三限位部310和与第二限位部220相对应的第四限位部320,当极柱绝缘座200和盖板本体300连接时,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三限位部310抵接,第二限位部220和第四限位部320抵接。如此,为极柱100的旋转提供抗旋转力,提高了极柱100的抗扭转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能,进而避免了电池液的溢出,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相较于将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二限位部220均设置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二限位部220分别设置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中部和端部,从而避免了极柱100受到较大外力时极柱100两端的晃动,进而避免了抗旋转力的失效造成的密封失效,为极柱100的周向旋转和轴向移动提供了抵抗力,提升了极柱100整体的抗旋转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210为设于极柱绝缘座200中部的圆形凸起,第二限位部220为设于极柱绝缘座200一端的方型凹槽,第三限位部310为设于盖板本体300的圆形凹槽,第四限位部320为设于盖板本体300的方型凸起,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对应抵接,方型凹槽和方型凸起对应抵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的方案中,第一限位部210为圆形凸起,第二限位部220为方型凹槽,第三限位部310为圆形凹槽,第四限位部320为方型凸起。第二限位部220设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一端,也即第二限位部220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四限位部320也设置有一个。极柱绝缘座200与盖板本体300连接后,圆形凸起卡入圆形凹槽内,方型凸起卡入方型凹槽内。如此,在极柱100受到外力旋转时,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以及方型凸起和方型凹槽的配合以提供抗旋转力,为极柱100的周向旋转和轴向移动提供了抵抗力,提升了极柱100整体的抗旋转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当然,也可以在极柱绝缘座200的两端均设置有方型凹槽,相对应地,在盖板本体300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方型凸起。或者,第一限位部210为圆形凹槽,第二限位部220为方型凸起,第三限位部310为圆形凸起,第四限位部320为方型凹槽。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极柱100,极柱绝缘座200形成有容纳腔230,极柱100嵌入容纳腔230内。具体地,极柱100用于电池电流的输出或输入,以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极柱绝缘座200形成有开口背离盖板本体300的一侧的容纳腔230,极柱100嵌入极柱100绝缘板的容纳腔230内。极柱100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容纳腔230的腔壁对极柱1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限位和止挡,以使极柱100卡入容纳腔230内。在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的方案中,极柱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盲孔,以与极柱绝缘座200的圆形凸起对应抵接;极柱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方槽,以与极柱绝缘座200的方形凹槽对应抵接。如此,通过圆形盲孔与圆形凸起的抵接以及方槽与方形凹槽的抵接,实现极柱100和极柱绝缘座200的抵接固定,提高了极柱100和极柱绝缘座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然,也可以是在极柱绝缘座200的容纳腔230内设置止挡条,以供极柱100的卡入固定。一般地,极柱100和盖板本体300均为导电件,极柱100与盖板本体300之间设有极柱绝缘座200,以避免极柱100和盖板本体300之间发生电连接,进而避免极柱100和盖板本体300之间的短路,以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照图1和图4,进一步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内转接件500和盖板绝缘件400,盖板绝缘件400位于盖板本体300背离极柱绝缘座200的一侧,极柱100上设有第一通孔110,极柱绝缘座200上设有第二通孔240,盖板本体300上设有第三通孔330,盖板绝缘件400上设有第四通孔410,内转接件500依次穿过第四通孔410、第三通孔330、第二通孔240、第一通孔110,以使盖板绝缘件400、盖板本体300、极柱绝缘座200以及极柱100依次连接。具体地,内转接件500用于电连接电池的极耳和极柱100,也即内转接件500为导电件,为避免内转接件500与盖板本体300之间发生电连接以导致短路,在内转接件500与盖板本体300之间设置有盖板绝缘件400。在进行电池盖板组件的组装连接时,在极耳朝向极柱100的方向,盖板绝缘件400、盖板本体300、极柱绝缘座200、极柱100四者依次连接,内转接件500依次穿过第四通孔410、第三通孔330、第二通孔240、第一通孔110,内转接件500为电池盖板组件的组装提供极柱100厚度方向上的固定和限位。同时,内转接件500的下端电连接电池的极耳,内转接件500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110后与极柱100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的电流输入和输出。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内转接件500包括基板510和自基板510向上延伸的基柱520,基柱520依次穿过第四通孔410、第三通孔330、第二通孔240、第一通孔110,基板510抵接于盖板绝缘件400背离盖板本体300的一侧。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的方案中,内转接件500包括基板510和基柱520,基柱520固定于基板510上。基板510抵接于盖板绝缘件400上以为极耳电连接,基柱520用于与极柱100电连接,从而通过内转接件500实现极耳和极柱100的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内转接件500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基板510和基柱520为一体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基板510和基柱520为分体结构,基柱520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基板510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基板510上设置贯穿孔,使基柱520穿过贯穿孔以与基板510相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基板510为平板结构,从而避免了基柱520的外周壁与基板510的贯穿孔的内周壁之间的安装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密封性,避免了电池液的溢出,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圈600,密封圈600套设于基柱520,以封堵基柱520与第四通孔410和第三通孔330之间的缝隙。具体地,密封圈600套设在基柱520之外,如此在电池盖板组件进行组装时,基柱520穿过第四通孔410、第三通孔330、第二通孔240以及第一通孔110,密封圈600可以封堵基柱520和第四通孔410之间的缝隙以及基柱520和第三通孔330之间的缝隙。也即,在基柱520的高度方向上,密封圈600套设部分的基柱520,以使基柱520与盖板绝缘件400、盖板本体300之间的连接缝隙封堵,同时基柱520与极柱100的连接部分为电连接。如此,一方面密封圈600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连接密封性,另一方面密封圈600也避免了内转接件500与盖板本体300之间的电连接。密封圈600可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内转接件500为两个。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一个内转接件500电连接电池的极耳和极柱100,但是电流过大会使电池发热量变大,同时单体电池的内阻也将增加。通过设置两个内转接件500,以增大电流的过流面积,从而降低了单体电池的电芯内阻,降低了单体电池的发热量,降低了整个电池包的热量。同时,两个内转接件500穿过盖板绝缘件400、盖板本体300、极柱绝缘座200、极柱100,提高了电池盖板组件的连接强度,使得电池的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地,两内转接件500之间并联连接,两内转接件500与电池的极耳串联连接,两内转接件500与极柱100串联连接。具体地,两个内转接件500之间属于并联连接关系,极耳与两个内转接件500串联到极柱100上,两个内转接件500与极柱100属串联关系,极耳与极柱100之间的横截面积增加,相较于一个内转接件500的设置,增加了一倍的电池过流面积,从而满足了对电池越来越高的容量需求和越来越快的充电速度需求。
进一步地,两内转接件500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倍的基柱520的直径。具体地,两内转接件5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更具体地,两内转接件500的基柱52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也即极柱100上设置的两个第一通孔110之间的具有间距,两个第一通孔110之间的部分为极柱100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焊接部。内转接件500的基柱520具有一定的直径,两个内转接件500的基柱520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倍的基柱520的直径,使得两基柱520之间的间距较大,也即焊接部的面积较大。如此,相较于两个内转接件500之间的间距较小的设置,极柱100与外部电源连接时,本实用新型极柱100可用的串联焊接面积增加,从而满足了对电池越来越高的容量需求和越来越快的充电速度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盖板组件,该电池盖板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柱绝缘座,所述极柱绝缘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和
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所述极柱绝缘座与所述盖板本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对应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对应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极柱绝缘座中部的圆形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极柱绝缘座一端的方型凹槽,所述第三限位部为设于所述盖板本体的圆形凹槽,所述第四限位部为设于所述盖板本体的方型凸起,所述圆形凸起和所述圆形凹槽对应抵接,所述方型凹槽和所述方型凸起对应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极柱,所述极柱绝缘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极柱嵌入所述容纳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内转接件和盖板绝缘件,所述盖板绝缘件位于所述盖板本体背离所述极柱绝缘座的一侧,所述极柱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极柱绝缘座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盖板绝缘件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内转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盖板绝缘件、所述盖板本体、所述极柱绝缘座以及所述极柱依次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接件包括基板和自所述基板向上延伸的基柱,所述基柱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基板抵接于所述盖板绝缘件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基柱,以封堵所述基柱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缝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接件为两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内转接件之间并联连接,两所述内转接件与电池的极耳串联连接,两所述内转接件与所述极柱串联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内转接件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倍的所述基柱的直径。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CN202220839020.8U 2022-04-12 2022-04-12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Active CN217009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9020.8U CN217009365U (zh) 2022-04-12 2022-04-12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9020.8U CN217009365U (zh) 2022-04-12 2022-04-12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9365U true CN217009365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6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9020.8U Active CN217009365U (zh) 2022-04-12 2022-04-12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9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6931B (zh)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CN101399378B (zh) 二次电池的保护电路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二次电池
CN11085430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及锂离子电池
CN214898606U (zh) 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
US20120015242A1 (en) Battery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EP4318745A1 (en) Cylindrical battery
CN216958421U (zh) 一种电池包及汇流排
CN216161825U (zh) 分体式盖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4865183A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包
CN217009365U (zh)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KR20100041435A (ko) 제조 공정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팩 및 ptc 소자
CN218648037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17215030U (zh) 一种输出极组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5578753U (zh) 一种电池外壳及其盖板结构
CN216054932U (zh)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CN213278201U (zh) 电芯盖板、电芯及电池包
CN216903247U (zh) 一种电芯并联连接装置
CN220672813U (zh) 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832955U (zh) 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CN214227092U (zh) 电池包、电动车以及动力连接组件
CN219350438U (zh) 一种圆柱电池盖板结构
CN219643066U (zh) 圆柱电池、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924687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轮毂装置
CN220400861U (zh) 电池模组
CN221009170U (zh) 一种装配式电池模组汇流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