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4745U - 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04745U CN217004745U CN202220357694.4U CN202220357694U CN217004745U CN 217004745 U CN217004745 U CN 217004745U CN 202220357694 U CN202220357694 U CN 202220357694U CN 217004745 U CN217004745 U CN 2170047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ice storage
- conduit
- communicated
- const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属于蓄冰系统领域,包括双工况主机、蓄冰装置、板式换热器、基载主机以及定压补液装置;所述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管道靠近双工况主机的一端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双工况主机与定压补液装置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乙二醇泵;所述蓄冰装置与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管道与定压补液装置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蝶阀,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本申请的串联蓄冰系统能够有效平衡电网峰谷电荷,提高能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冰系统,具体是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商业和城市生活的快速发展,城市用电紧张,特别是夏季用电负荷的骤增,使得城市电网远不能适应用电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其中公用建筑耗能远高于民用建筑,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电能消耗主要集中在白天,导致用电高峰期电力紧张,但是夜晚低谷期电力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电力浪费。为了均衡用电,削峰填谷,国家在大部分城市推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因此,如何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移峰填谷”,就成为国家重视的问题。
空调设备是“电网峰值”最大的电力消费者。尤其是在夏日午后,天气更加炎热,为了维持舒适的温度需求,更多的空调机组投入运行,再加上原有耗电的照明、电梯、电脑以及其他各种设备,使得日间对电量的需求大大的增加。
冰蓄冷系统可以使空调设备起到很好的“转移用电负荷”或“平衡用电负荷”的作用,它能大大地降低日间空调用电量,降低耗电费用,减少对电网的高峰需求。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电网峰谷电荷平衡性不佳,能量利用率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能够有效平衡电网峰谷电荷,提高能量利用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包括双工况主机、蓄冰装置、板式换热器、基载主机以及定压补液装置;所述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管道靠近双工况主机的一端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双工况主机与定压补液装置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乙二醇泵;所述蓄冰装置与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管道与定压补液装置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蝶阀,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通,且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一蝶阀;所述板式换热器与第四管道上靠近定压补液装置的位置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通,且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三蝶阀,所述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一端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通,且第七管道上依次设有冷水泵与基载冷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八管道连通,且第八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泵与基载冷水泵之间的第七管道上连接有第九管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第八管道上连接有第十管道。
本申请的串联蓄冰系统能够有效平衡电网峰谷电荷,提高能量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压补液装置包括乙二醇溶液箱,且乙二醇溶液箱顶端通过第一导管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底端连接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底端设有容器,所述第二导管与乙二醇溶液箱底端通过第三导管连通,且第三导管上设有第一闸阀,所述乙二醇溶液箱顶端还连接有软化水管,且软化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闸阀,所述乙二醇溶液箱侧面底端连接有第四导管,且第四导管上设有第三闸阀,所述第四导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并排的第五导管,每个所述第五导管上依次设有第六蝶阀、水过滤器、第一水管软接头、水泵、第二水管软接头、第一压力表、止回阀、第七蝶阀,两个所述第五导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第六导管,且第六导管上设有第四闸阀与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六导管的一端与乙二醇泵连接,且第四闸阀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第六导管和乙二醇溶液箱之间连接有第一泄水管、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第二泄水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且电动调节阀与第六导管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表,所述压力传感器一侧的第六导管上连接有膨胀管,且膨胀管一端连接有定压罐。
本申请的定压补液装置能够实时为双工况主机补充乙二醇溶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盘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平衡电网峰谷电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
(2)、利用电网峰谷电价差异,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3)、具有应急冷源,空调可靠性提高。
(4)、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改善空气质量。
(5)、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4°,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节省水、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能耗。
(6)、冷量一对一配置,能量利用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中定压补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工况主机;2、蓄冰装置;3、板式换热器;4、基载主机;5、第二蝶阀;6、定压补液装置;601、乙二醇溶液箱;602、漏斗;603、第二闸阀;604、第一闸阀;605、第六蝶阀;606、水过滤器;607、水泵;608、第二水管软接头;609、止回阀;6010、第七蝶阀;6011、第四闸阀;6012、第二压力表;6013、第一水管软接头;6014、电动调节阀;6015、安全阀;6016、定压罐;6017、压力传感器;6018、第三闸阀;6019、第一压力表;7、第一蝶阀;8、第四蝶阀;9、第三蝶阀;10、乙二醇泵;11、冷水泵;12、基载冷水泵;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第三温度传感器;16、第四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包括双工况主机1、蓄冰装置2、板式换热器3、基载主机4以及定压补液装置6;双工况主机1与蓄冰装置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5,第一管道靠近双工况主机1的一端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16,双工况主机1与定压补液装置6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乙二醇泵10;蓄冰装置2与板式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三管道与定压补液装置6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蝶阀8,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通,且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一蝶阀7;板式换热器3与第四管道上靠近定压补液装置6的位置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通,且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三蝶阀9,板式换热器3与基载主机4一端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通,且第七管道上依次设有冷水泵11与基载冷水泵12,板式换热器3与基载主机4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八管道连通,且第八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4与第三温度传感器15,冷水泵11与基载冷水泵12之间的第七管道上连接有第九管道,第二温度传感器14与第三温度传感器15之间的第八管道上连接有第十管道。本申请的串联蓄冰系统能够有效平衡电网峰谷电荷,提高能量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定压补液装置6包括乙二醇溶液箱601,且乙二醇溶液箱601顶端通过第一导管连接有漏斗602,漏斗602底端连接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底端设有容器,第二导管与乙二醇溶液箱601底端通过第三导管连通,且第三导管上设有第一闸阀604,乙二醇溶液箱601顶端还连接有软化水管,且软化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闸阀603,乙二醇溶液箱601侧面底端连接有第四导管,且第四导管上设有第三闸阀6018,第四导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并排的第五导管,每个第五导管上依次设有第六蝶阀605、水过滤器606、第一水管软接头6013、水泵607、第二水管软接头608、第一压力表6019、止回阀609、第七蝶阀6010,两个第五导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第六导管,且第六导管上设有第四闸阀6011与压力传感器6017,第六导管的一端与乙二醇泵10连接,且第四闸阀6011与压力传感器6017之间的第六导管和乙二醇溶液箱601之间连接有第一泄水管、第二泄水管,第一泄水管上设有安全阀6015,第二泄水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6014,且电动调节阀6014与第六导管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表6012,压力传感器6017一侧的第六导管上连接有膨胀管,且膨胀管一端连接有定压罐6016。本申请的定压补液装置6能够实时为双工况主机1补充乙二醇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蓄冰装置2采用蓄冰盘管。
在本实施例中:蓄冰装置2采用蓄冰桶。
在本实施例中:蓄冰装置2采用蓄冰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在使用时主要分为四种运行模式,即主机蓄冰模式、蓄冷装置单独供冷模式、主机单独供冷模式以及联合供冷模式;其中,主机蓄冰模式具体为:夜间双工况主机1进行蓄冰,第一蝶阀7、第三蝶阀9关闭,第二蝶阀5、第四蝶阀8开启,乙二醇泵10开启,将乙二醇溶液送往双工况主机1,乙二醇溶液在管道中从双工况主机1流向蓄冰装置2,再流回双工况主机1,循环往复,直到达到蓄冰设定值后,停止运行,其中,蓄冰装置2通过液位或冰厚、第一温度传感器13测定蓄冰量,蓄到设定值时停机。
蓄冷装置单独供冷模式具体为:白天蓄冰装置2单独进行供冷,调节第一蝶阀7、第二蝶阀5、第三蝶阀9与第四蝶阀8,其中,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3恒定的温度,调节第一蝶阀7、第二蝶阀5的开度,改变进入蓄冰装置2的载冷剂流量;恒定第二温度传感器14所测温度,调节第三蝶阀9与第四蝶阀8的开度,改变进入板式换热器3的载冷剂的流量,乙二醇泵10进行调节;乙二醇泵10将乙二醇溶液送往板式换热器3吸收热量,再流向蓄冰装置2进行融冰,循环往复,直至蓄冰装置2的冰全部溶解;板式换热器3的另外一边,冷水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九管道进入板式换热器3进行换热,再从第八管道与第十管道输出对建筑内进行供冷。
主机单独供冷模式具体为:第一蝶阀7开,第二蝶阀5闭,第三蝶阀9与第四蝶阀8进行调节,具体为,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3所测温度恒定调节来控制主机能量调节;恒定第二温度传感器14所测温度,调节第三蝶阀9与第四蝶阀8开度,改变进入板式换热器3的载冷剂流量;乙二醇泵10开启,将乙二醇溶液送往板式换热器3,通过板式换热器3换热,对建筑内进行供冷。
联合供冷模式具体为:白天双工况主机1停止蓄冰,基载主机4运行提供冷量;与此同时,蓄冰装置2也进行融冰供冷,通过板式换热器3换热,和双工况主机1一同对建筑内供冷,具体为,第一蝶阀7全闭,第二蝶阀5全开,恒定第一温度传感器13所测温度,控制主机能量调节;恒定第二温度传感器14所测温度,调节第三蝶阀9与第四蝶阀8开度,改变进入板式换热器3的载冷剂流量。
当蓄冷装置单独供冷模式或主机单独供冷模式或联合供冷模式工况运行时,恒定负荷侧压差ΔP调节冷水泵11频率,以均衡负荷处侧供冷量。基载主机4运行时,恒定第三温度传感器15所测温度控制基载主机4能量调节。双工况主机1运行时,恒定第四温度传感器16所测温度控制双工况主机1能量调节。
此外,定压补液装置6的具体工作流程为:乙二醇溶液箱601中的乙二醇溶液经过第三闸阀6018进入两个并排的第五导管,再途径第六蝶阀605、水过滤器606、第一水管软接头6013、水泵607、第二水管软接头608、第一压力表6019、止回阀609、第七蝶阀6010后进入第六导管,最后经过第四闸阀6011流出,在此过程中,根据压力传感器6017设定的启停压力值,控制两个水泵607的启停。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工况主机、蓄冰装置、板式换热器、基载主机以及定压补液装置;
所述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管道靠近双工况主机的一端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双工况主机与定压补液装置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第二管道上设有乙二醇泵;
所述蓄冰装置与板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管道与定压补液装置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通,且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蝶阀,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第五管道连通,且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一蝶阀;
所述板式换热器与第四管道上靠近定压补液装置的位置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通,且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三蝶阀,所述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一端之间通过第七管道连通,且第七管道上依次设有冷水泵与基载冷水泵,所述板式换热器与基载主机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八管道连通,且第八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泵与基载冷水泵之间的第七管道上连接有第九管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第八管道上连接有第十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补液装置包括乙二醇溶液箱,且乙二醇溶液箱顶端通过第一导管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底端连接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底端设有容器,所述第二导管与乙二醇溶液箱底端通过第三导管连通,且第三导管上设有第一闸阀,所述乙二醇溶液箱顶端还连接有软化水管,且软化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闸阀,所述乙二醇溶液箱侧面底端连接有第四导管,且第四导管上设有第三闸阀,所述第四导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并排的第五导管,每个所述第五导管上依次设有第六蝶阀、水过滤器、第一水管软接头、水泵、第二水管软接头、第一压力表、止回阀、第七蝶阀,两个所述第五导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第六导管,且第六导管上设有第四闸阀与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六导管的一端与乙二醇泵连接,且第四闸阀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第六导管和乙二醇溶液箱之间连接有第一泄水管、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第二泄水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且电动调节阀与第六导管之间连接有第二压力表,所述压力传感器一侧的第六导管上连接有膨胀管,且膨胀管一端连接有定压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盘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装置采用蓄冰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57694.4U CN217004745U (zh) | 2022-02-22 | 2022-02-22 | 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57694.4U CN217004745U (zh) | 2022-02-22 | 2022-02-22 | 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04745U true CN217004745U (zh) | 2022-07-19 |
Family
ID=8239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57694.4U Active CN217004745U (zh) | 2022-02-22 | 2022-02-22 | 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04745U (zh) |
-
2022
- 2022-02-22 CN CN202220357694.4U patent/CN2170047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52023A (zh)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
CN208382436U (zh) | 一种idc机房自然冷源与电制冷耦合供冷系统 | |
CN205174661U (zh) | 一种复合型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 |
CN216384434U (zh) | 有基载的并联蓄冰系统 | |
CN105066300A (zh) | 一种水蓄能能源站 | |
CN102345910B (zh) |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 |
CN217004745U (zh) | 有基载的串联蓄冰系统 | |
CN112594761B (zh) | 一种集中式区域供能方法 | |
CN107990454B (zh) | 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节能空调系统 | |
CN103363606B (zh) | 具有液位平衡机构的多冷源蓄冰空调系统 | |
CN215446718U (zh) | 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回收供暖系统 | |
CN201593839U (zh) |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能量补偿系统 | |
CN101418977B (zh) | 基于地下水制冷的空调节能方法及其系统 | |
CN205174553U (zh)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
CN212006068U (zh) | 区域能源的冷热能量环供能系统 | |
CN108844165B (zh) | 一种具有分布式冷热源的大型集中空调系统 | |
CN103353151B (zh) | 可实现lng冷能回收利用的蓄冰空调系统 | |
CN208983525U (zh) | 一种大型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 |
CN208253690U (zh) | 一种区域能源站蓄能系统 | |
CN208312592U (zh) | 一种串并联复合式冰蓄冷空调系统 | |
CN208515148U (zh) | 一种印刷润版水集中制冷及集中添加的装置 | |
CN204902080U (zh) | 一种水蓄能能源站 | |
CN219083293U (zh) | 一种利用管网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 | |
CN201322400Y (zh) | 基于地下水制冷的空调节能系统 | |
CN212987364U (zh) | 一种太阳能及电加热一体式的水储热供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 Building 312, Yingdali Technology Digital Park, No. 8 Hongmian Road, Fubao Community,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Yaofeng HVAC Engineering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48 room 311, building a, Yingdali technology digital park, No. 8, HongMian Road, Fubao community, Fubao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ufe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