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3677U - 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03677U CN217003677U CN202220186767.8U CN202220186767U CN217003677U CN 217003677 U CN217003677 U CN 217003677U CN 202220186767 U CN202220186767 U CN 202220186767U CN 217003677 U CN217003677 U CN 2170036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working
- plate
- working pipe
- arc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涉及蒸汽热力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工作管,工作管的外侧沿工作管径向依次套设有中间套管和防护套管,工作管和中间套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内支承,工作管和防护套管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管托,防护套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管托,第一管托和第二管托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支承和第一管托以及第二管托的保温管结构,使该保温管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沿在工作管的径向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和聚氨酯泡沫塑料,可有效提高保温管的保温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热力管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大力推广,城市对于蒸汽的需求越来越大,长输热网技术得以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
现阶段,在热网建设过程中城镇供热管网仍采用架空敷设为主,其中以预制架空管发展最为迅速,使用预制架空管,可实现多管整体吊装,具有安装速度快、可在环境受限场地作业、保温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目前市场大多数预制架空管多为硅酸钙的硬质保温管,而预制软质架空管较少,目前的软质架空管在使用过程中结构不够稳定且易散热,使用目前的软质架空管达不到预期的保温和稳定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可稳定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包括工作管,所述工作管的外侧沿工作管径向依次套设有中间套管和防护套管,所述工作管和中间套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内支承,所述工作管和防护套管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管托,所述防护套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管托,所述第一管托和第二管托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支承包括有固定于工作管外侧面的内弧板和固定于中间套管内侧面的外弧板,且所述内弧板和外弧板之间设置有隔热支承。
优选的,所述工作管和中间套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中间套管和防护套管之间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塑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托包括有沿工作管径向依次连接的内卡板、内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外连接板和外卡板;
其中所述内卡板与工作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托包括有滑动底板和设置于滑动底板上的立板,
所述立板的顶部设置有下包箍,所述下包箍的顶部设置有上包箍,
所述上包箍和下包箍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耳,且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耳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
所述外卡板分别与上包箍、下包箍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卡板的外侧设置有凸台,
所述上包箍和下包箍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台的凹孔,
所述凸台固定于凹孔内。
优选的,所述外卡板凸出于防护套管的外周面。
优选的,所述内卡板、内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外连接板和外卡板中沿工作管径向方向相邻的两个之间均为卡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工作管的直径小于300mm,所述内弧板和外弧板的宽度均为30mm,厚度为4mm,或,
工作管的直径范围为300mm-450mm,所述内弧板和外弧板的宽度均为50mm,厚度为8mm,
工作管的直径范围为500mm-600mm,所述内弧板和外弧板的宽度均为50mm、厚度为10mm,或,
所述工作管的直径大于600mm,所述内弧板的宽度为80mm,厚度为12mm。
优选的,所述工作管的直径小于350mm,所述第一管托设置有三个,且它们沿工作管的周向分布,或,
所述工作管的直径范围为350mm-450mm,所述第一管托设置有四个,且它们沿工作管的周向分布,或,
所述工作管的直径大于500mm,所述第一管托设置有十个,且它们沿工作管的周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支承和第一管托以及第二管托的保温管结构,使该保温管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沿工作管的径向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和聚氨酯泡沫塑料,可有效提高保温管的保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管托具有多级热量阻断,可有效降低第一管托的热量传递,减少热损失,有效提高保温管整体的保温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硬质保温材料相结合的预制架空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其次,本新型采用支承结构,可使工作管热膨胀所产生的推力传递到滑动底板上,同时能减少热损;此外,本新型的保温管可现场快捷安装施工,管网综合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支承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支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托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托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含有六个第一管托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管托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管,2-保温层,3-中间套管,4-聚氨酯泡沫塑料,5-防护套管,7-内支承,701-内弧板,702-隔热支承,703-外弧板,8-第一管托,801-内卡板,802-内连接板,803-中间连接板,804-外连接板,805-外卡板,806-凸台,9-第二管托,901-滑动底板,902-立板,903-上包箍,904-下包箍,905-连接耳,906-紧固螺栓,907-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包括工作管1,可为钢管,工作管1的外侧沿工作管1径向依次套设有中间套管3和防护套管5,工作管1和中间套管3之间设置有若干内支承7,
内支承7包括有焊接于工作管1外侧面的内弧板701和焊接于中间套管3内侧面的外弧板703,且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之间设置有隔热支承702,即内支承7固定于工作管1和中间套管3之间,保证内支承7相对于工作管1和中间套管3处于竖直状态,
工作管1和防护套管5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管托8,防护套管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管托9,第一管托8和第二管托9进行连接,与内卡板801焊接的工作管1受热膨胀所产生的重力和水平推力通过内卡板801传递到内连接板80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工作管1和中间套管3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可为硬质保温层,中间套管3和防护套管5之间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塑料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托8包括有沿工作管1径向依次卡接的内卡板801、内连接板802、中间连接板803、外连接板804和外卡板805;
其中内卡板801与工作管1固定连接;
其中内连接板802与内卡板801之间是卡接,卡接可采用卡槽的方式进行连接,下同,可以在此切割热分子的热量,产生第一级热桥隔断金属内热分子的传递过程;
内连接板802与中间连接板803之间也是卡接,产生第二级热桥阻断;
中间连接板803与外连接板804之间也是卡接,且两者之间产生第三级热桥阻断并将力传递至外连接板804;
外连接板804与外卡板805通过卡槽连接,产生第四级阻断热桥,并将力传递至第二管托9,通连上述的多级阻断热桥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第一管托8的热量传递,减少热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托9包括有滑动底板901和设置于滑动底板901上的立板902,滑动底板901与防护套管5固定配合,保温管整体可通过滑动底板901进行滑动操作,
立板902的顶部设置有下包箍904,下包箍904的顶部设置有上包箍903,
上包箍903和下包箍904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耳905,且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耳905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906,
外卡板805分别与上包箍903、下包箍904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卡板805的外侧设置有凸台806,
上包箍903和下包箍904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台806的凹孔907,
凸台806焊接于凹孔907内,可保证工作管1的水平推力能效的传递至第二管托9的滑动底板901上。
在本实施例中,外卡板805凸出于防护套管5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例中,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均为偏钢,其宽度、厚度由工作管1直径确定,
工作管1的直径小于300mm,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的宽度均为30mm,厚度为4mm,或,
工作管1的直径范围为300mm-450mm,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的宽度均为50mm,厚度为8mm,
工作管1的直径范围为500mm-600mm,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的宽度均为50mm、厚度为10mm,或,
工作管1的直径大于600mm,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的宽度均为80mm,厚度为12mm,不同宽度、厚度的偏钢,可适配不同直径的工作管1。
在本实施例中,当工作管1长度小于8m时,安装两个内支承7,内支承7距离工作管1最近的端部距离为1m,
当工作管1长度大于8m,安装三个内支承7,其中两个内支承7距离工作管1对应的端部距离为1m,第三个内支承7设置在上述两个内支承7的中间位置,位于两端的两个内支承7的间距不大于6m,可有效保证工作管1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管1的直径小于350mm,第一管托8设置有三个,且它们沿工作管1的周向分布,或,
工作管1的直径范围为350mm-450mm,第一管托8设置有四个,且它们沿工作管1的周向分布,或,
工作管1的直径大于500mm,第一管托8设置有十个,且它们沿工作管1的周向分布,多个第一管托8相互配合使用,可适应不同直径的工作管1,在起到良好隔热效果的前提下,还能提高保温管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内支承7和第一管托8以及第二管托9的保温管结构,使该保温管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沿工作管1的径向依次设置有保温层2和聚氨酯泡沫塑料4,可有效提高保温管的保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管(1),所述工作管(1)的外侧沿工作管(1)径向依次套设有中间套管(3)和防护套管(5),所述工作管(1)和中间套管(3)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所述中间套管(3)和防护套管(5)之间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塑料(4),
所述工作管(1)和中间套管(3)之间设置有若干内支承(7),所述工作管(1)和防护套管(5)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管托(8),所述防护套管(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管托(9),所述第一管托(8)和第二管托(9)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承(7)包括有固定于工作管(1)外侧面的内弧板(701)和固定于中间套管(3)内侧面的外弧板(703),且所述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之间设置有隔热支承(7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托(8)包括有沿工作管(1)径向依次连接的内卡板(801)、内连接板(802)、中间连接板(803)、外连接板(804)和外卡板(805);
其中所述内卡板(801)与工作管(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托(9)包括有滑动底板(901)和设置于滑动底板(901)上的立板(902),
所述立板(902)的顶部设置有下包箍(904),所述下包箍(904)的顶部设置有上包箍(903),
所述上包箍(903)和下包箍(904)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耳(905),且上下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耳(905)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906),
所述外卡板(805)分别与上包箍(903)、下包箍(90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板(805)的外侧设置有凸台(806),
所述上包箍(903)和下包箍(904)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台(806)的凹孔(907),
所述凸台(806)固定于凹孔(90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板(805)凸出于防护套管(5)的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卡板(801)、内连接板(802)、中间连接板(803)、外连接板(804)和外卡板(805)中沿工作管(1)径向方向相邻的两个之间均为卡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管(1)的直径小于300mm,所述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的宽度均为30mm,厚度为4mm,或,
工作管(1)的直径范围为300mm-450mm,所述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的宽度均为50mm,厚度为8mm,
工作管(1)的直径范围为500mm-600mm,所述内弧板(701)和外弧板(703)的宽度均为50mm、厚度为10mm,或,
所述工作管(1)的直径大于600mm,所述内弧板(701)的宽度为80mm,厚度为12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管(1)的直径小于350mm,所述第一管托(8)设置有三个,且它们沿工作管(1)的周向分布,或,
所述工作管(1)的直径范围为350mm-450mm,所述第一管托(8)设置有四个,且它们沿工作管(1)的周向分布,或,
所述工作管(1)的直径大于500mm,所述第一管托(8)设置有十个,且它们沿工作管(1)的周向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86767.8U CN217003677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86767.8U CN217003677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03677U true CN217003677U (zh) | 2022-07-19 |
Family
ID=8239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86767.8U Active CN217003677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03677U (zh) |
-
2022
- 2022-01-24 CN CN202220186767.8U patent/CN2170036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27375U (zh) | 隔热立管支撑环 | |
CN217003677U (zh) | 一种预制架空软质外滑动保温管 | |
CN102954309B (zh) | 一种蒸汽直埋管 | |
CN210196670U (zh) | 一种热网蒸汽保温管 | |
CN201265827Y (zh) | 节能支架 | |
CN215371570U (zh) | 一种综合管廊内热力管道隔热固定支座 | |
CN109058663A (zh) | 一种内滑动型式低能耗长输热网 | |
CN211875444U (zh) | 一种能够减少热损和管托摩擦的热网系统 | |
CN102748562A (zh) | 隔热立管支撑环 | |
CN215111336U (zh) | 一种近零热桥架空管道支架保温结构 | |
CN203336034U (zh) | 大口径直埋管用隔热导向支架 | |
CN214405183U (zh) | 一种加强型架空管保温固定支架 | |
CN212107183U (zh) | 一种架空隔热固定管托 | |
CN201715093U (zh) | 支腿型隔热管托 | |
CN103267174A (zh) | 大口径直埋管用隔热导向支架 | |
CN206608617U (zh) | 热网管道的隔热固定支架 | |
CN2608805Y (zh) | 直埋式真空保温蒸汽管道补偿节 | |
CN212407802U (zh) | 真空绝热管托 | |
CN212178062U (zh) | 一种印涂废气管道 | |
CN113028148A (zh) | 内滑动管托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5485432A (zh) | 一种高温管道固定支架及高温管道固定方法 | |
CN210566684U (zh) | 供热地埋管隔热弹性支架 | |
CN217714177U (zh) | 一种分体式高温隔热支吊架及其管部结构 | |
CN221171137U (zh) | 一种热力输送管道 | |
CN213361491U (zh) | 一种用于电伴热管道的绝热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