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3578U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3578U
CN217003578U CN202220557739.2U CN202220557739U CN217003578U CN 217003578 U CN217003578 U CN 217003578U CN 202220557739 U CN202220557739 U CN 202220557739U CN 217003578 U CN217003578 U CN 217003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hydrogen
shell
ai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77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国强
杨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gefi Suzhou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gefi Suzho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gefi Suzhou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gefi Suzho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77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3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3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3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涉及车用燃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位于第一壳体的一端,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空气流出通道、冷却液进入通道和氢气进入通道,空气流出通道与冷却液进入通道之间、冷却液进入通道与氢气进入通道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焊筋。本实用新型通过大中小三种口径六个管道布局来进行三种流体介质的进出配置,不同流体通道之间采用了双层焊筋的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内泄漏的风险,且通过PPA+GF35新型工程塑料制作的壳体,提供了高强度耐腐蚀的载体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卤素阴离子、金属阳离子的析出,不再污染流通的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燃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乘用车发动机进气歧管通常只能输送空气和燃油混合气体这一种介质,其材料、制造工艺等性能无法满足三种不同介质的输送,并在内泄漏风险上有待提高,也给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能源的应用工况, 能同时输送多种不同流体介质的配气机构,亟待出现,为此,设计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位于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空气流出通道、冷却液进入通道和氢气进入通道,所述空气流出通道与冷却液进入通道之间、冷却液进入通道与氢气进入通道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焊筋;
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空气进入通道、冷却液流出通道和氢气流出通道,所述空气进入通道与冷却液流出通道之间、冷却液流出通道与氢气流出通道之间也均设置有双层焊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远离第三壳体一端的内部都均布装配有不锈钢嵌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远离第三壳体一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端面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远离第一壳体一端的内部都均布装配有不锈钢嵌件,所述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远离第一壳体一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端面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有空气出管、冷却液进管和氢气进管,所述冷却液进管位于空气出管和氢气进管之间,且所述空气出管的直径小于冷却液进管的直径,所述冷却液进管的直径小于氢气进管的直径,所述空气出管位于第二壳体底端且与空气流出通道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冷却液进管位于第二壳体底端且与冷却液进入通道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氢气进管位于第二壳体底端且与氢气进入通道相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壳体的底部固定有空气进管、冷却液出管和氢气出管,所述冷却液出管位于空气进管和氢气出管之间,且所述空气进管的直径小于冷却液出管的直径,所述冷却液出管的直径小于氢气出管的直径,所述空气进管位于第四壳体底端且与空气进入通道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冷却液出管位于第四壳体底端且与冷却液流出通道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氢气出管位于第四壳体底端且与氢气流出通道相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出管、冷却液进管、氢气进管、空气进管、冷却液出管和氢气出管的外侧均固定有O形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空气出管、冷却液进管、氢气进管、空气进管、冷却液出管和氢气出管的材质均为PPA+GF35。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焊筋包括第一焊接筋、第二焊接筋和第三焊接筋,所述第一焊接筋底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焊接筋,所述第一焊接筋底部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焊接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大中小三种口径六个管道布局来进行三种流体介质的进出配置,不同流体通道之间采用了双层焊筋的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内泄漏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通过PPA+GF35新型工程塑料制作的壳体,提供了高强度耐腐蚀的载体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卤素阴离子、金属阳离子的析出,不再污染流通的介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通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不锈钢嵌件;4、端面密封件;5、第三壳体;6、第四壳体;7、空气出管;8、冷却液进管;9、氢气进管;10、空气进管;11、冷却液出管;12、氢气出管;13、第一焊接筋;14、第二焊接筋;15、第三焊接筋;16、空气流出通道;17、冷却液进入通道;18、氢气进入通道;19、空气进入通道;20、冷却液流出通道;21、氢气流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5,第三壳体5位于第一壳体1的一端,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远离第三壳体5一端的内部都均布装配有不锈钢嵌件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远离第三壳体5一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端面密封件4,进而通过端面密封件4提供了耐腐蚀特性的同时,能够很好降低氢气的析出,提升了产品的密封性能的稳定,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竞争力;
第三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壳体6,第三壳体5和第四壳体6远离第一壳体1一端的内部都均布装配有不锈钢嵌件3,第三壳体5和第四壳体6远离第一壳体1一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端面密封件4,进而通过端面密封件4提供了耐腐蚀特性的同时,能够很好降低氢气的析出,提升了产品的密封性能的稳定,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竞争力;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2的内部开设有空气流出通道16、冷却液进入通道17和氢气进入通道18,空气流出通道16与冷却液进入通道17之间、冷却液进入通道17与氢气进入通道18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焊筋,双层焊筋包括第一焊接筋13、第二焊接筋14和第三焊接筋15,第一焊接筋13底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焊接筋14,第一焊接筋13底部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焊接筋15,进而能够将双层焊筋形成Y形状,并能够有效的降低了内泄漏的风险;
第二壳体2的底部固定有空气出管7、冷却液进管8和氢气进管9,冷却液进管8位于空气出管7和氢气进管9之间,且空气出管7的直径小于冷却液进管8的直径,冷却液进管8的直径小于氢气进管9的直径,空气出管7、冷却液进管8和氢气进管9的外侧均固定有O形圈,用于连接的密封;
空气出管7位于第二壳体2底端且与空气流出通道16相对应的位置,进而能够空气流出通道16内部的流动介质通过空气出管7向外部输出,冷却液进管8位于第二壳体2底端且与冷却液进入通道17相对应的位置,进而能够将外部的流动介质通过冷却液进管8输送到空气出管7的内部,氢气进管9位于第二壳体2底端且与氢气进入通道18相对应的位置,进而能够将外部的流动介质通过氢气进管9输送到氢气进入通道18的内部;
优选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空气出管7、冷却液进管8和氢气进管9均采用PPA+GF35新型工程塑料制作成形,进而提供了高强度耐腐蚀的载体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卤素阴离子、金属阳离子的析出,不再污染流通的介质。
其中,空气出管7、冷却液进管8和氢气进管9内部流通的三种介质分别为:
1)空气:用于燃料电池内部化学反应;
2)冷却液:用于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其中冷却液为乙二醇:水=1:1的比例形成;
3)氢气:用于燃料电池内部化学反应;
本实施例能够将三种介质,进行隔开输送,互无泄漏。
具体的,第四壳体6的内部开设有空气进入通道19、冷却液流出通道20和氢气流出通道21,空气进入通道19与冷却液流出通道20之间、冷却液流出通道20与氢气流出通道21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焊筋,双层焊筋包括第一焊接筋13、第二焊接筋14和第三焊接筋15,第一焊接筋13底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焊接筋14,第一焊接筋13底部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焊接筋15,进而能够将双层焊筋形成Y形状,并能够有效的降低了内泄漏的风险;
第四壳体6的底部固定有空气进管10、冷却液出管11和氢气出管12,冷却液出管11位于空气进管10和氢气出管12之间,且空气进管10的直径小于冷却液出管11的直径,冷却液出管11的直径小于氢气出管12的直径,空气进管10、冷却液出管11和氢气出管12的外侧均固定有O形圈;
空气进管10位于第四壳体6底端且与空气进入通道19相对应的位置,进而能够将外部的流动介质通过空气进管10输送到空气进入通道19的内部,冷却液出管11位于第四壳体6底端且与冷却液流出通道20相对应的位置,进而能够冷却液流出通道20内部的流动介质通过冷却液出管11向外部输出,氢气出管12位于第四壳体6底端且与氢气流出通道21相对应的位置,进而能够氢气流出通道21内部的流动介质通过氢气出管12向外部输出。
优选的,第三壳体5、第四壳体6、空气进管10、冷却液出管11和氢气出管12均采用PPA+GF35新型工程塑料制作成形,进而提供了高强度耐腐蚀的载体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卤素阴离子、金属阳离子的析出,不再污染流通的介质。
其中,空气进管10、冷却液出管11和氢气出管12内部流通的三种介质分别为:
1)空气:用于燃料电池内部化学反应;
2)冷却液:用于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其中冷却液为乙二醇:水=1:1的比例形成;
3)氢气:用于燃料电池内部化学反应;
本实施例能够将三种介质,进行隔开输送,互无泄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5),所述第三壳体(5)位于第一壳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开设有空气流出通道(16)、冷却液进入通道(17)和氢气进入通道(18),所述空气流出通道(16)与冷却液进入通道(17)之间、冷却液进入通道(17)与氢气进入通道(18)之间均设置有双层焊筋;
所述第三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壳体(6),所述第四壳体(6)的内部开设有空气进入通道(19)、冷却液流出通道(20)和氢气流出通道(21),所述空气进入通道(19)与冷却液流出通道(20)之间、冷却液流出通道(20)与氢气流出通道(21)之间也均设置有双层焊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远离第三壳体(5)一端的内部都均布装配有不锈钢嵌件(3),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远离第三壳体(5)一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端面密封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5)和第四壳体(6)远离第一壳体(1)一端的内部都均布装配有不锈钢嵌件(3),所述第三壳体(5)和第四壳体(6)远离第一壳体(1)一端的一侧均固定有端面密封件(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部固定有空气出管(7)、冷却液进管(8)和氢气进管(9),所述冷却液进管(8)位于空气出管(7)和氢气进管(9)之间,且所述空气出管(7)的直径小于冷却液进管(8)的直径,所述冷却液进管(8)的直径小于氢气进管(9)的直径,所述空气出管(7)位于第二壳体(2)底端且与空气流出通道(16)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冷却液进管(8)位于第二壳体(2)底端且与冷却液进入通道(17)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氢气进管(9)位于第二壳体(2)底端且与氢气进入通道(18)相对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6)的底部固定有空气进管(10)、冷却液出管(11)和氢气出管(12),所述冷却液出管(11)位于空气进管(10)和氢气出管(12)之间,且所述空气进管(10)的直径小于冷却液出管(11)的直径,所述冷却液出管(11)的直径小于氢气出管(12)的直径,所述空气进管(10)位于第四壳体(6)底端且与空气进入通道(19)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冷却液出管(11)位于第四壳体(6)底端且与冷却液流出通道(20)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氢气出管(12)位于第四壳体(6)底端且与氢气流出通道(21)相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管(7)、冷却液进管(8)、氢气进管(9)、空气进管(10)、冷却液出管(11)和氢气出管(12)的外侧均固定有O形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5)、第四壳体(6)、空气出管(7)、冷却液进管(8)、氢气进管(9)、空气进管(10)、冷却液出管(11)和氢气出管(12)的材质均为PPA+GF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焊筋包括第一焊接筋(13)、第二焊接筋(14)和第三焊接筋(15),所述第一焊接筋(13)底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焊接筋(14),所述第一焊接筋(13)底部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焊接筋(15)。
CN202220557739.2U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Active CN217003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7739.2U CN217003578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7739.2U CN217003578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3578U true CN217003578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7739.2U Active CN217003578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3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5053B (zh) 一种中重型车用串联式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CN108346839A (zh) 电池换热系统
CN101424489A (zh) 轻型流动式换热器
CN114963840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康达导流封头
CN110783601B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CN105066764A (zh) 内插螺旋翅片螺旋槽管强化换热管
CN21700357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配气歧管结构
CN106767052B (zh) 螺旋板壳式换热器
CN101576029B (zh) 一种带脊环的中重型车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CN111561785A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换热器
CN201508123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01245973B (zh) 双u型回路换热器
CN107504850A (zh) 一种异型管式换热器
CN201420626Y (zh) 一种带脊环的中重型车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US201300620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CN202582295U (zh) 一种逆流圆板片板壳式换热器
CN115898427A (zh) 一种盾构减速机双冷却装置
RU201442U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09022043B (zh) 一种新型煤气化工艺烧嘴喷嘴
CN212658118U (zh) 翅片换热器
CN211824039U (zh) 铝制换热器
CN209838557U (zh) 总装结构、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
CN207147305U (zh) 用于换热器管箱的密封导向垫及换热器管箱
RU202931U1 (ru) Улучшен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06054056U (zh) 一种汽油三元催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