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6735U -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6735U
CN216996735U CN202220771718.0U CN202220771718U CN216996735U CN 216996735 U CN216996735 U CN 216996735U CN 202220771718 U CN202220771718 U CN 202220771718U CN 216996735 U CN216996735 U CN 216996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ace
feeding system
rear end
l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17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海梅
陈�峰
李健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Senmeiru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Senmeiru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Senmeiru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Senmeiru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17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6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6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6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包括把手、收集箱、开口、外箱和导料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导料机构于外箱顶部,通过连接框、导料框、排出框和衔接框可将上料系统排出的物料稳定的导入至收集箱内完成回收,同时可通过衔接框与外箱分离,以及L型板从上料系统上拆卸,从而将回收装置整体进行分离,达到了便于将物料稳定的导入至收集箱内进行回收,同时便于回收装置拆卸,便于携带和存放,提高了回收装置实用性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上料,是指把工件送到工作位置,并实现定位和夹紧的过程,而部分上料系统在进行上料时由于原料中含有部分的杂质或者废弃物,因此需要将这些杂质和废料进行筛选排出,同时也容易发生原料在上料过程中出现掉落情况,而筛选排出的杂质、废料和掉落的原料为了便于后期处理,需要通过回收装置进行回收。
当回收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为直接将收集箱放置于上料系统外侧的指定位置处,缺乏收集箱与上料系统的连接部件,使得上料系统排出的料难以稳定进入到收集箱内,同时现在的回收装置多为固定连接,其灵活性较低,降低了回收装置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包括把手和收集箱,所述把手锁固于收集箱后端面,所述收集箱活动伸入于开口内侧,所述开口开设于外箱后端面,所述导料机构设置于外箱顶部,所述导料机构包括连接框、导料框、排出框、衔接机构、连接机构和L型板,所述连接框后端面设置有导料框前端面,所述导料框相连接于排出框前端面,所述排出框外侧后端设置有衔接机构,所述接机构设置于外箱顶部前端,所述L型板设置有两个于连接框左右两端前部,且两个L型板左右对立面与连接框外侧前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衔接机构包括衔接框、插块、插槽和塞块,所述衔接框内侧贴合于排出框外侧后端,且衔接框设置于外箱顶部前端,所述插块设置于衔接框内侧左右端面前部,且插块沿着插槽内侧前后滑动,所述插槽开设于排出框左右两端中部,所述塞块锁合于插槽内侧后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拉板、弹簧、轴杆和圆形槽,所述拉板左端面中部设置有轴杆,且拉板设置于外箱右侧顶部,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拉板左端面和外箱右端面,且弹簧内侧端面与轴杆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轴杆贯穿于外箱右端面,且轴杆活动伸入于圆形槽内侧,所述圆形槽开设有衔接框右端面后端。
优选的,所述导料框内侧呈由前至后渐缩的斗状,且导料框、连接框和排出框内侧为无缝衔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两个于外箱外侧,且两个连接机构对称设置于外箱外侧左右两端。
优选的,所述外箱顶端面前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侧大小相对应于衔接框。
优选的,所述塞块与衔接框外侧端面相齐平,且塞块厚度小于插槽内侧长度。
优选的,所述衔接框底端面高于收集箱顶端面,且衔接框后端面落入外箱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导料机构于外箱顶部,通过连接框、导料框、排出框和衔接框可将上料系统排出的物料稳定的导入至收集箱内完成回收,同时可通过衔接框与外箱分离,以及L型板从上料系统上拆卸,从而将回收装置整体进行分离,达到了便于将物料稳定的导入至收集箱内进行回收,同时便于回收装置拆卸,便于携带和存放,提高了回收装置实用性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料框内侧呈由前至后渐缩的斗状,且导料框、连接框和排出框内侧为无缝衔接,便于物料在连接框、导料框和排出框内滑动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L型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衔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把手-1、收集箱-2、开口-3、外箱-4、导料机构-5、连接框-51、导料框-52、排出框-53、衔接机构-54、连接机构-55、L型板-56、衔接框-541、插块-542、插槽-543、塞块-544、拉板-551、弹簧-552、轴杆-553、圆形槽-5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包括把手1和收集箱2,把手1锁固于收集箱2后端面,收集箱2活动伸入于开口3内侧,开口3开设于外箱4后端面,外箱4顶端面前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侧大小相对应于衔接框541,便于衔接框541在外箱4顶部转动。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导料机构5设置于外箱4顶部,导料机构5包括连接框51、导料框52、排出框53、衔接机构54、连接机构55和L型板56,连接框51后端面设置有导料框52前端面,导料框52相连接于排出框53前端面,导料框52内侧呈由前至后渐缩的斗状,且导料框52、连接框51和排出框53内侧为无缝衔接,便于物料在连接框51、导料框52和排出框53内侧滑动排出,排出框53外侧后端设置有衔接机构54,接机构55设置于外箱4顶部前端,连接机构55设置于两个于外箱4外侧,且两个连接机构55对称设置于外箱4外侧左右两端,提高了衔接框541安装的稳定性,L型板56设置有两个于连接框51左右两端前部,且两个L型板56左右对立面与连接框51外侧前端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衔接机构54包括衔接框541、插块542、插槽543和塞块544,衔接框541内侧贴合于排出框53外侧后端,且衔接框541设置于外箱4顶部前端,衔接框541底端面高于收集箱2顶端面,且衔接框541后端面落入外箱4内侧,便于衔接框541在外箱4内转动,同时便于衔接框541内的物料向下排出至收集箱2内,插块542设置于衔接框541内侧左右端面前部,且插块542沿着插槽543内侧前后滑动,插槽543开设于排出框53左右两端中部,塞块544锁合于插槽543内侧后端,塞块544与衔接框541外侧端面相齐平,且塞块544厚度小于插槽543内侧长度,便于衔接框541在排出框53外侧滑动。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连接机构55包括拉板551、弹簧552、轴杆553和圆形槽554,拉板551左端面中部设置有轴杆553,且拉板551设置于外箱4右侧顶部,弹簧552两端分别连接于拉板551左端面和外箱4右端面,且弹簧552内侧端面与轴杆553侧表面活动连接,轴杆553贯穿于外箱4右端面,且轴杆553活动伸入于圆形槽554内侧,圆形槽554开设有衔接框541右端面后端。
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首先将两个L型板56采用螺丝锁固的方式安装于上料系统中的指定位置处,从而使得两个L型板56带动连接框51、导料框52和排出框53进行安安放,并且外箱4的选择高度需要低于上料系统上设备的高度;
第二:然后移动外箱4带动收集箱2进行移动,当收集箱2在移动至恰当位置后停止拉动外箱4,并且拉动衔接框541带动插块542在插槽543内侧进行移动,而当衔接框541移动进入到外箱4顶部前端预开设的凹槽内侧进行放置,而在拉动衔接框541时向外拉动拉板551向外移动,使得弹簧552受到拉板551的拉力而进行弹性拉伸,同时衔接框541在进入到外箱4上的凹槽时带动连接框51、导料框52和排出框53绕着L型板56进行转动,当衔接框541带动圆形槽554对其轴杆553后取消对拉板551拉力,使得轴杆553受到弹簧552弹力进入到圆形槽554内进行放置,并且连接框51、导料框52和排出框53在转动之后为倾斜设置;
第三:此时可对上料系统进行使用,并且排出的物料可通过连接框51、导料框52、排出框53和衔接框541导入至收集箱2内进行收集,当收集箱2内物料回收满后,可通过拉动把手1带动收集箱2脱离外箱4而对回收到的物料进行进一步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通过连接框51、导料框52、排出框53和衔接框541可将上料系统排出的物料稳定的导入至收集箱2内完成回收,同时可通过衔接框54与外箱2分离,以及L型板56从上料系统上拆卸,从而将回收装置整体进行分离,达到了便于将物料稳定的导入至收集箱内进行回收,同时便于回收装置拆卸,便于携带和存放,提高了回收装置实用性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料框52内侧呈由前至后渐缩的斗状,且导料框52、连接框51和排出框53内侧为无缝衔接,便于物料在连接框51、导料框52和排出框53内滑动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包括把手(1)和收集箱(2),所述把手(1)锁固于收集箱(2)后端面,所述收集箱(2)活动伸入于开口(3)内侧,所述开口(3)开设于外箱(4)后端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料机构(5),所述导料机构(5)设置于外箱(4)顶部,所述导料机构(5)包括连接框(51)、导料框(52)、排出框(53)、衔接机构(54)、连接机构(55)和L型板(56),所述连接框(51)后端面设置有导料框(52)前端面,所述导料框(52)相连接于排出框(53)前端面,所述排出框(53)外侧后端设置有衔接机构(54),所述接机构(55)设置于外箱(4)顶部前端,所述L型板(56)设置有两个于连接框(51)左右两端前部,且两个L型板(56)左右对立面与连接框(51)外侧前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机构(54)包括衔接框(541)、插块(542)、插槽(543)和塞块(544),所述衔接框(541)内侧贴合于排出框(53)外侧后端,且衔接框(541)设置于外箱(4)顶部前端,所述插块(542)设置于衔接框(541)内侧左右端面前部,且插块(542)沿着插槽(543)内侧前后滑动,所述插槽(543)开设于排出框(53)左右两端中部,所述塞块(544)锁合于插槽(543)内侧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55)包括拉板(551)、弹簧(552)、轴杆(553)和圆形槽(554),所述拉板(551)左端面中部设置有轴杆(553),且拉板(551)设置于外箱(4)右侧顶部,所述弹簧(552)两端分别连接于拉板(551)左端面和外箱(4)右端面,且弹簧(552)内侧端面与轴杆(553)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轴杆(553)贯穿于外箱(4)右端面,且轴杆(553)活动伸入于圆形槽(554)内侧,所述圆形槽(554)开设于衔接框(541)右端面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框(52)内侧呈由前至后渐缩的斗状,且导料框(52)、连接框(51)和排出框(53)内侧为无缝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55)设置于两个于外箱(4)外侧,且两个连接机构(55)对称设置于外箱(4)外侧左右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4)顶端面前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侧大小相对应于衔接框(54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544)与衔接框(541)外侧端面相齐平,且塞块(544)厚度小于插槽(543)内侧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框(541)底端面高于收集箱(2)顶端面,且衔接框(541)后端面落入外箱(4)内侧。
CN202220771718.0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Active CN216996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1718.0U CN216996735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1718.0U CN216996735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6735U true CN216996735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4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1718.0U Active CN216996735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6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7361U (zh) 一种护理用废弃针头回收盒
CN107600774A (zh) 一种电池分类回收装置
CN216996735U (zh) 一种上料系统撒料回收装置
CN210910270U (zh) 一种裁剪机的废料收集装置
CN110292992A (zh) 一种回收集磁性渣料的除渣机
CN206883964U (zh) 餐盘切割废料收集装置
CN115626399A (zh) 一种电感元件加工用废料回收装置
CN213615526U (zh) 一种物料试样加工中心废料回收装置
CN115072208A (zh) 一种智能垃圾回收机器人
CN215754447U (zh) 一种医院废弃自取袋用回收设备
CN208480686U (zh) 一种裁边机
CN206733397U (zh) 一种塑料加工厂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分离装置
CN11383014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废弃电池回收用运输装置
CN209257531U (zh) 一种设有分料装置的旋转式压片机
CN213321139U (zh) 一种便签加工用覆膜回收机构
CN111644449A (zh) 一种口红自动分类处理回收装置
CN107878957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CN214525942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废弃物回收处理装置
CN216071556U (zh) 一种用于回收废料的移动架
CN107053526A (zh) 一种塑料加工厂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分离装置
CN216318659U (zh) 一种多功能的护理用推车
CN215231136U (zh) 一种胰岛素注射用针头回收装置
CN219634272U (zh) 一种银行卡销卡器
CN218870862U (zh) 一种呕吐物收集装置
CN214292198U (zh) 一种台式钻床废料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