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5405U -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 Google Patents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5405U
CN216995405U CN202220472665.2U CN202220472665U CN216995405U CN 216995405 U CN216995405 U CN 216995405U CN 202220472665 U CN202220472665 U CN 202220472665U CN 216995405 U CN216995405 U CN 216995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rib
module
storage box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26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书军
张红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idia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726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5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5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5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模块一表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模块另一表面上的第二连接部及止动部;第一连接部包括安装部、可相对于安装部移动的锁定部及位于安装部与锁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使锁定部自动保持在锁定状态;第二连接部包括与锁定部可相互锁定的配合部,下压一模块的锁定部可使其与另一模块的配合部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锁定;止动部包括卡块及可与卡块相互卡持的凸棱,当卡块与凸棱相互卡持时,锁定部无法自动锁定,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处于保持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自动锁定、保持解锁及自动复位功能,从而方便用户操作使用。

Description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背景技术
常规储物箱的各个箱体之间都是单独放置的,即使能一个一个堆放上去也只能保证放平即可。但对于需要买多个箱子的家庭及专业用户来讲,如果未设置两个箱体之间的互锁功能,那么多个箱体放置几层后很容易会翻倒,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需要同时移动多个箱体的时候,由于在拖行过程中整体重心改变及路面不平整产生震动,更加容易导致上方的箱体翻倒。
要避免以上问题,目前常规的解决方法是:额外增加一些如绳索等配件来协助固定多个箱体,以此来解决此问题。但是,采用此解决方法不仅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而且储物箱必须先解开绳索才能取出里面的物品,这给实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以此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够实现自动锁定、保持解锁及自动复位功能,从而方便用户操作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模块一表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模块另一表面上的第二连接部及止动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安装部、可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移动的锁定部及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锁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所述锁定部自动保持在锁定状态;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锁定部可相互锁定的配合部,下压一所述模块的锁定部可使其与另一模块的配合部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锁定;
所述止动部包括卡块及可与卡块相互卡持的凸棱,当所述卡块与凸棱相互卡持时,所述锁定部无法自动锁定,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保持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设置在锁定部上且可随锁定部移动,所述凸棱相较于卡块保持静止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部可带动卡块越过凸棱,且所述凸棱可相对于所述卡块伸缩。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保持解锁状态时,所述卡块与凸棱卡持在凸棱远离模块中心的一侧;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卡块位于凸棱靠近模块中心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与凸棱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棱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止动部包括开设在卡块本体/凸棱本体上的第一容纳槽、可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的凸块及位于凸块与第一容纳槽之间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止动部还包括开设在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容纳槽、可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的所述卡块本体/凸棱本体及位于卡块本体/凸棱本体与第二容纳槽之间的第三弹性件。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三弹性件压缩时,所述卡块可与凸棱卡持;当所述第三弹性件伸展时,所述卡块不可与凸棱卡持。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部为水平移动的滑动锁扣、翻转移动的翻转锁扣或旋转移动的旋转锁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物箱,所述储物箱上设置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储物箱的箱盖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储物箱箱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物箱组件,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储物箱,相邻两个所述储物箱之间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锁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的连接结构,由于锁定部能够相对于安装部移动,且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锁定部自动保持在锁定状态,当两个模块在锁定时,其中一模块的锁定部能够与另一模块的配合部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锁定,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自动锁定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止动部,利用止动部的卡块与凸棱可相互卡持,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解锁时能够保持解锁状态,从而无需用手刻意将锁定部保持在解锁状态,解放用户双手;同时,在两个储物箱解锁并分离后,锁定部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自动复位,为下一次锁定做好准备,简化了锁定和解锁时的操作步骤,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储物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一储物箱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进一步分解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储物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二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0为图8中第一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具有该连接结构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该连接结构可设置在储物箱上,相邻两个储物箱之间可通过该连接结构进行配合锁定,从而便于多个储物箱的运输。该储物箱可以是工具箱、工具篮、运输箱、中转箱等储物装置。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可设置在储物箱上。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及止动部3,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可相互配合自动锁定;止动部3可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在解锁后无法自动锁定,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保持在解锁状态,便于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相互解锁并分离,解放用户双手、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设置在储物箱的箱盖上,其包括安装部11、可相对于安装部11移动的锁定部12及位于安装部11与锁定部1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3,锁定部12可在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下自动保持在锁定状态。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为了便于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互锁时的定位,可在箱盖上设置定位槽41,其可与箱体底部上设置的凸起部42进行上下储物箱堆叠时的定位。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槽41可恰好容纳箱体底部,第一连接部1可设置在定位槽41的边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与箱盖固定连接。安装部11包括开设在箱盖上的安装槽111及位于安装槽111内的安装本体112,安装本体112可用螺栓固定在安装槽111内。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本体112也可与安装槽111一体成型,或通过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定部12可容纳在安装本体112内,其可相对于安装本体112移动。锁定部12为相对于安装部11翻转移动的翻转锁扣,从而使锁定部12在安装槽111内翻转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锁定部12也可为相对于安装部11水平移动的滑动锁扣,或为相对于安装部11旋转移动的旋转锁扣。锁定部12包括一端可绕转轴(未标号)旋转的锁定本体121及位于锁定本体121另一端靠近储物箱中心一侧的锁定扣122;当锁定扣122伸入第二连接部2内时,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可相互锁定,当锁定扣122未伸入第二连接部2内时,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可相互解锁。同时,为了便于锁定扣122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的锁定,锁定扣122上设有斜面122a。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设置在转轴上,其两端分别与锁定本体121、安装本体112抵接,从而使锁定部12在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下自动保持在锁定状态。同时,为了提高锁定部12移动的可靠性,第一弹性件13可以设置在转轴的两端。第一弹性件13为扭力弹簧,从而使锁定部12作翻转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也可为压缩弹簧,从而使锁定部12作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设置在储物箱的箱体底部,其包括与锁定部12可相互锁定的配合部21,下压一模块的锁定部12可使其与另一模块的配合部21在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下自动锁定。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扣122与配合部21干涉;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扣122不与配合部21干涉。配合部21为若干卡槽211,卡槽211的数量可与锁定扣122的数量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动部3包括卡块31及可与卡块31相互卡持的凸棱32,当卡块31与凸棱32相互卡持时,锁定部12无法自动锁定。具体地,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保持解锁状态时,卡块31与凸棱32卡持在凸棱32远离储物箱中心的一侧;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锁定状态时,卡块31位于凸棱32靠近储物箱中心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块3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的锁定部12上且可随锁定部12移动,凸棱32相较于卡块31保持静止状态,锁定部12可带动卡块31越过凸棱32。具体地,卡块31设置在锁定部12的两端,卡块31可随着锁定部12的翻转在凸棱32的两侧之间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在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和保持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棱32同样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上并相较于卡块31保持相对静止,其包括开设在凸棱本体325上的第一容纳槽321、可容纳在第一容纳槽321内的凸块322及位于凸块322与第一容纳槽321之间的第二弹性件323,凸块322可在第二弹性件323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容纳槽321伸缩,使卡块31越过凸块322后卡块31又能与凸块322相互卡持,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保持解锁状态。凸棱32可相对于卡块31伸缩,例如可将凸棱32设置为具有弹性,便于卡块31越过凸棱32后卡持。在其它实施例中,卡块31也可具有弹性,将卡块31设置为与凸棱32类似的弹性结构(即设置第二弹性件323与第一容纳槽321);或卡块31与凸棱32均具有弹性;凸块322可无需设置第二弹性件323来实现弹性,凸块322自身可为弹性材料或设置为悬空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棱32还包括开设在第一连接部1上的第二容纳槽324、可容纳在第二容纳槽324内的凸棱本体325及位于凸棱本体325与第二容纳槽324之间的第三弹性件326,凸棱本体325可在第三弹性件326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容纳槽324伸缩。当第三弹性件326伸展时,凸块322位于卡块31的上方,凸块322不可与卡块31卡持;当第三弹性件326压缩时,凸块322与卡块31位于同一水平面(或凸块322位于卡块31的翻转移动轨迹上),此时,凸块322可与卡块31卡持,翻转锁定部12后可使卡块31卡持在凸棱32远离储物箱中心的一侧(即保持在解锁状态)。如此设置,可防止在两个储物箱还未堆叠时用户的误操作,即在两个储物箱还未堆叠时,不具有保持解锁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卡块本体也可具有弹性,将卡块本体设置为与凸棱本体类似的弹性结构(即设置第三弹性件326与第二容纳槽324)。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上下锁定两个储物箱时,下压上方储物箱使其与下方储物箱上的锁定扣122相接触,下方储物箱的锁定扣122受到挤压驱使锁定部12朝向解锁方向(即远离储物箱中心)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3压缩蓄力。当上储物箱下移一定距离后,锁定部12上的锁定扣122与配合部21上的卡槽211相对应,锁定扣122失去上方储物箱的抵持作用,锁定扣122在第一弹性件13的驱动下自动卡入卡槽211内,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锁定状态,即实现上下储物箱的自动锁定功能。同时,凸棱本体325受到上方储物箱的挤压下移并同时带动凸块322下移,第三弹性件326压缩蓄力;在此过程中,卡块31始终未越过凸棱32。
当需要上下解锁两个储物箱时,向外拉动下方储物箱的锁定部12使其朝向解锁方向移动,当锁定部12向解锁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下方储物箱的锁定扣122与上方储物箱的卡槽211脱离卡合,从而使锁定部12与配合部21解锁。同时,继续向解锁方向拉动锁定部12,直至卡块31越过凸棱32并卡持在凸棱32远离储物箱中心的一侧,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保持解锁状态,即实现保持解锁功能。此时,只需向上拉起上方储物箱,便可方便地将上下两个储物箱解锁并分离。同时,此时若用户想重新锁定,只需向锁定方向(即靠近储物箱中心)翻转锁定部12,使卡块31越过凸棱32自动锁定即可。当上下两个储物箱分离后,凸块322在第三弹性件326的作用下移动到卡块31的上方,锁定部12在第一弹性件13的驱动下自动复位处在锁定状态,为下一次锁定做好准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箱的连接结构的优点包括:
1、该储物箱的连接结构具有自动锁定功能、保持解锁功能和自动复位功能:由于锁定部12能够相对于安装部11翻转移动,且第一弹性件13能够驱动锁定部12自动保持在锁定状态。当两个储物箱锁定时,其中一储物箱的锁定部12能够与另一储物箱的配合部21在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下自动锁定,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的自动锁定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止动部3,利用止动部3的卡块31与凸棱32可相互卡持,使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在解锁时能够保持解锁状态,从而无需用手刻意将锁定部12保持在解锁状态,解放用户双手;同时,在两个储物箱解锁并分离后,锁定部12能够在第一弹性件13的驱动下自动复位,为下一次锁定做好准备,简化了锁定和解锁时的操作步骤(常规的锁定和解锁至少需要四个步骤,而本实施例只需要两个步骤),方便用户使用。
2、通过卡块31与凸棱32的配合实现保持解锁功能,当用户想要重新锁定时(用户误操作解锁),只需向锁定方向翻转锁定部12,使卡块31越过凸棱32卡持在凸棱32靠近储物箱中心的一侧,而无需将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分离后重新锁定,且不伤害结构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例
如图7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锁定部12为滑动锁扣,卡块3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的锁定部12上且可随锁定部12移动,凸棱3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上并相对于卡块31保持静止。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块31包括开设在锁定部12上的第一容纳槽311、可容纳在第一容纳槽311内的凸块312及位于凸块312与第一容纳槽311之间的第二弹性件313,凸块312可在第二弹性件313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容纳槽311伸缩,使凸块312越过凸棱32后,凸块312又能与凸棱32相互卡持,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保持解锁状态。同时,本实施例无需在卡块31或凸棱32上设置第三弹性件就可防止两个储物箱在还未堆叠时用户的误操作,即在两个储物箱还未堆叠时,不具有保持解锁功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上下锁定两个储物箱时,下压上方储物箱使其与下方储物箱上的锁定扣122相接触,下方储物箱的锁定扣122受到挤压驱使锁定部12朝向解锁方向(即远离储物箱中心)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3压缩蓄力。当上方储物箱下移一定距离后,锁定部12上的锁定扣122与配合部21上的卡槽211相对应,锁定扣122失去上方储物箱的抵持作用,锁定扣122在第一弹性件13的驱动下自动卡入卡槽211内,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锁定状态,即实现上下储物箱的自动锁定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卡块31始终未越过凸棱32。
当需要上下解锁两个储物箱时,向外拉动下方储物箱的锁定部12使其朝向解锁方向移动,当锁定部12向外移动一定距离后,下方储物箱的锁定扣122与上方储物箱的卡槽211脱离卡合,从而使锁定部12与配合部21解锁。同时,继续向外拉动锁定部12,直至卡块31越过凸棱32并卡持在凸棱32远离储物箱中心的一侧,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保持解锁状态,即实现保持解锁功能。此时,只需向上拉起上方储物箱,便可方便地将上下两个储物箱解锁并分离。同时,此时若用户想重新锁定,只需向锁定方向(即靠近储物箱中心)滑动锁定部12,使卡块31越过凸棱32自动锁定即可。当上下两个储物箱分离后,卡块31失去凸棱32的卡持随锁定部12滑动,锁定部12在第一弹性件13的驱动下自动复位处在锁定状态,为下一次锁定做好准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箱的连接结构同样具有自动锁定功能、保持解锁功能和自动复位功能,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在此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模块一表面上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模块另一表面上的第二连接部及止动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安装部、可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移动的锁定部及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锁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所述锁定部自动保持在锁定状态;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锁定部可相互锁定的配合部,下压一所述模块的锁定部可使其与另一模块的配合部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锁定;
所述止动部包括卡块及可与卡块相互卡持的凸棱,当所述卡块与凸棱相互卡持时,所述锁定部无法自动锁定,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保持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设置在锁定部上且可随锁定部移动,所述凸棱相较于卡块保持静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可带动卡块越过凸棱,且所述凸棱可相对于所述卡块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保持解锁状态时,所述卡块与凸棱卡持在凸棱远离模块中心的一侧;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卡块位于凸棱靠近模块中心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与凸棱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包括开设在卡块本体/凸棱本体上的第一容纳槽、可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的凸块及位于凸块与第一容纳槽之间的第二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还包括开设在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容纳槽、可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的所述卡块本体/凸棱本体及位于卡块本体/凸棱本体与第二容纳槽之间的第三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弹性件压缩时,所述卡块可与凸棱卡持;当所述第三弹性件伸展时,所述卡块不可与凸棱卡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为水平移动的滑动锁扣、翻转移动的翻转锁扣或旋转移动的旋转锁扣。
11.一种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模块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储物箱的箱盖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储物箱箱体的底部。
12.一种储物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物箱,相邻两个所述储物箱之间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锁定。
CN202220472665.2U 2022-03-04 2022-03-04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Active CN216995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2665.2U CN216995405U (zh) 2022-03-04 2022-03-04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2665.2U CN216995405U (zh) 2022-03-04 2022-03-04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5405U true CN216995405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2665.2U Active CN216995405U (zh) 2022-03-04 2022-03-04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5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7427B (zh) 容器组件
US20220258323A1 (en) Tool Storage
US10750833B2 (en) Stackable suitcase, arrangement comprising two suitcases stacked one above the other and method for stacking two suitcases
US11027883B1 (en) Utility assembly and coupling mechanism
US8657307B2 (en) Modular rolling container assembly
US11884456B2 (en) Tool storage system
US7883096B2 (en) Tool container assembly with sliding door
WO2016112866A1 (zh) 折叠箱
US20230136626A1 (en) Stacked toolbox system
AU2020256255B2 (en) Luggage system
US11986946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module, storage box and storage box assembly
KR20190016567A (ko) 테이블 유닛
CN216995405U (zh)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CN114834728A (zh) 模块的连接结构、外挂组件、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CN216995406U (zh)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CN216995407U (zh)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US4609313A (en) Box having means for guiding and locking wheeled pallet
CN116729769A (zh)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CN116729770A (zh) 模块的连接结构、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CN215795079U (zh) 一种折叠箱
EP3738828B1 (en) Foldable automatic twistlock arrangement
CN218086567U (zh) 模块的连接结构、外挂组件、储物箱及储物箱组件
EP3945926A2 (en) Luggage system
CN209915414U (zh) 一种便于整理快递物品的智能快递柜
CN110451053A (zh) 折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