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5655U - 按摩枕 - Google Patents

按摩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5655U
CN216985655U CN202122909768.9U CN202122909768U CN216985655U CN 216985655 U CN216985655 U CN 216985655U CN 202122909768 U CN202122909768 U CN 202122909768U CN 216985655 U CN216985655 U CN 216985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pillow
space
clamping por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97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丹
李文飞
卢锦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o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o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o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o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97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5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5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5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摩枕,包括枕体、按摩件以及风力发生结构;其中,枕体上设有按摩空间,按摩空间设置成用于围绕使用者的脖颈部;枕体上设有风道,风道沿着按摩空间排布在枕体,且风道与按摩空间贯通设置;按摩件设置在枕体,且按摩件的按摩发生部延伸到按摩空间内;风力发生结构设置在风道。由于风道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的外周,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沿着风道流动,即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是沿着使用者的脖颈流动的,为使用者的脖颈提供了干爽清凉的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按摩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摩枕。
背景技术
按摩颈枕是一种常见的保健按摩产品,主要是针对人体的脖颈部位进行按摩刺激。现有的主流按摩颈枕大多采用富有柔韧弹性的保温材质制成,使用时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上,长时间使用或者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者的脖颈部会因空气不流通而产生闷热感,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可见现有的按摩颈枕存在着易产生闷热感的缺点,降低了产品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按摩枕,其包括:枕体、按摩件以及风力发生结构;其中,枕体上设有按摩空间,按摩空间设置成用于围绕使用者的脖颈部;枕体上设有风道,风道沿着按摩空间排布在枕体,且风道与按摩空间贯通设置;按摩件设置在枕体,且按摩件的按摩发生部延伸到按摩空间内;风力发生结构设置在风道。
这样,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的枕体佩戴在脖颈上,使用者的脖颈嵌入到按摩空间内,风道围绕使用者的脖颈的外周,然后使用者开启按摩件,延伸到按摩空间内的按摩发生部产生按摩效果(例如震动按摩效果、热敷按摩效果等),以对使用者的脖颈进行按摩;当使用者所处的使用环境温度较高,感觉到脖颈处产生闷热感时,开启风力发生结构,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通过风道吹向按摩空间,加速了按摩空间与外界空间的气流的流动,此外由于风道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的外周,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沿着风道流动,即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是沿着使用者的脖颈流动的,为使用者的脖颈提供了干爽清凉的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摩件也设置在风道内。
这样,按摩件工作时所产生的废热散发到风道内,然后再由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带走,起到散热的效果,减缓了按摩件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对使用者的干扰,提高了产品的舒适程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枕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中间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在中间部的两端,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中间部共同围合形成按摩空间。
这样,使用者在佩戴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的脖颈的左侧、右侧以及后颈侧被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中间部围绕,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夹持使用者的脖颈的左侧和右侧夹持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稳定地佩戴在使用者脖颈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中间部均设置成弧形,以共同围合形成呈弧形状的按摩空间。
这样,通过将按摩空间设置为弧形状,使得按摩空间更加贴合使用者脖颈的外形,增加了佩戴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由第一夹持部,经过中间部延伸到第二夹持部。
这样,由于使用者在佩戴本实用新型时,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中间部依次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的外周,通过将风道设置成由第一夹持部,经过中间部延伸到第二夹持部,那么使得风道尽可能多地将使用者的脖颈覆盖,提高了散热功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力发生结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设置在风道的位于第一夹持部的空间,第二风扇设置在风道的位于第二夹持部的空间。
这样,通过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使用者开启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后,第一风扇产生第一方向气流,第二风扇产生第二方向气流,第一方向气流与第二方向气流相向对吹,并汇集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按摩件,以对按摩件进行降温散热,并且第一方向气流与第二方向气流分别向按摩空间吹送的气流,从而产生换气降温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为形成在枕体上的半开放弧形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二圆弧过渡部,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相对设置,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间隔设置,并形成佩戴引导空间。
这样,使用者在佩戴本实用新型时,将脖颈部插入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之间的佩戴引导空间内,脖颈部在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的引导下,逐渐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撑开,并最终进入到按摩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摩件设置在枕体的中间位置,按摩件的按摩发生部延伸到按摩空间的中间区域。
这样,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按摩件的按摩发生部对使用者的脖颈中间区域进行按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摩件包括第一按摩单元和第二按摩单元,其中第一按摩单元设有第一按摩头,第二按摩单元设有第二按摩头,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组成按摩发生部。
这样,第一按摩单元和第二按摩单元可以产生覆盖范围更广的按摩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摩空间的中间区域上设有用于与使用者的颈椎对齐的颈椎按摩区域;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分别设置在颈椎按摩区域的两侧。
这样,当使用者佩戴好本实用新型后,使用者脖颈的脊椎部是与按摩空间的颈椎按摩区域对齐的,而分别设置在颈椎按摩区域两侧的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分别可以分别对使用者脊椎的两侧肌肉组织进行按摩,起到缓解脊椎的两侧肌肉组织疲劳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摩件的具体类型是震动发生结构,第一按摩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减速箱以及第一按摩头,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减速箱传动设置,第一减速箱与第一按摩头传动设置,以在第一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第一减速箱的减速传动后,驱动第一按摩头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按摩头包括基盘、中心轴以及多个按摩凸珠,基盘设置在中心轴上,中心轴与第一减速箱联动设置,多个按摩凸珠围绕中心轴圆形阵列排布在基盘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枕套,枕体、按摩件以及风力发生结构均设置在枕套内,枕套嵌套在枕体上;枕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以使得按摩件产生的震动按摩动作能够通过枕套传导;枕套采用网面材料制成,以使得风力发生结构产生的气流能够透过枕套。
这样,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上套设枕套,避免外界灰尘杂质进入到本实用新型内部,不易损坏内部结构,当需要清洗时可以脱下枕套进行清洗即可,此外由于枕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使得按摩件产生的震动按摩动作能够通过枕套传导给使用者的脖颈;枕套采用网面材料制成,以使得风力发生结构产生的气流能够透过枕套吹送给使用者的脖颈,具有方便又卫生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按摩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按摩枕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按摩件的第一按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按摩枕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按摩枕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沿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按摩枕的右视图;
图8为图7沿B-B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枕体;11、风道;12、第一夹持部;13、第二夹持部;14、中间部;2、按摩件;3、第一按摩单元;32、第一驱动电机;33、第一减速箱;31、第一按摩头;311、基盘;312、中心轴;313、按摩凸珠;4、第二按摩单元;21、按摩发生部;41、第一风扇;42、第二风扇;5、按摩空间;6、颈椎按摩区域;7、第一方向气流;8、第二方向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8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按摩枕。
如图1~8所示,按摩枕包括:枕体1、按摩件2以及风力发生结构;其中,枕体1上设有按摩空间5,按摩空间5设置成用于围绕使用者的脖颈部;枕体1上设有风道11,风道11沿着按摩空间5排布在枕体1,且风道11与按摩空间5贯通设置;按摩件2设置在枕体1,且按摩件2的按摩发生部21延伸到按摩空间5内;风力发生结构设置在风道11。
这样,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的枕体1佩戴在脖颈上,使用者的脖颈嵌入到按摩空间5内,风道11围绕使用者的脖颈的外周,然后使用者开启按摩件2,延伸到按摩空间5内的按摩发生部21产生按摩效果(例如震动按摩效果、热敷按摩效果等),以对使用者的脖颈进行按摩;当使用者所处的使用环境温度较高,感觉到脖颈处产生闷热感时,开启风力发生结构,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通过风道11吹向按摩空间5,加速了按摩空间5与外界空间的气流的流动,此外由于风道11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的外周,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沿着风道11流动,即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是沿着使用者的脖颈流动的,为使用者的脖颈提供了干爽清凉的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舒适度。
详细地,按摩件2也设置在风道11内,这样,按摩件2工作时所产生的废热散发到风道11内,然后再由风力发生结构所产生的气流带走,起到散热的效果,减缓了按摩件2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对使用者的干扰,提高了产品的舒适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枕体1包括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以及中间部14,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分别设置在中间部14的两端,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以及中间部14共同围合形成按摩空间5,详细地,枕体1由记忆棉材料制成。这样,使用者在佩戴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的脖颈的左侧、右侧以及后颈侧被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以及中间部14围绕,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分别夹持使用者的脖颈的左侧和右侧夹持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稳定地佩戴在使用者脖颈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以及中间部14均设置成弧形,以共同围合形成呈弧形状的按摩空间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按摩空间5的具体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性调整。这样,通过将按摩空间5设置为弧形状,使得按摩空间5更加贴合使用者脖颈的外形,增加了佩戴舒适感。
风道11由第一夹持部12,经过中间部14延伸到第二夹持部13。这样,由于使用者在佩戴本实用新型时,第一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3以及中间部14依次围绕在使用者的脖颈的外周,通过将风道11设置成由第一夹持部12,经过中间部14延伸到第二夹持部13,那么使得风道11尽可能多地将使用者的脖颈覆盖,提高了散热功效。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生结构包括第一风扇41和第二风扇42,第一风扇41设置在风道11的位于第一夹持部12的空间,第二风扇42设置在风道11的位于第二夹持部13的空间。这样,通过在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风扇41和第二风扇42,使用者开启第一风扇41和第二风扇42后,第一风扇41产生第一方向气流7,第二风扇42产生第二方向气流8,第一方向气流7与第二方向气流8相向对吹,并汇集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按摩件2,以对按摩件2进行降温散热,并且第一方向气流7与第二方向气流8分别向按摩空间5吹送的气流,从而产生换气降温效果。
详细地,风道11为形成在枕体1上的半开放弧形槽。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2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第二夹持部13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二圆弧过渡部,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相对设置,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间隔设置,并形成佩戴引导空间。这样,使用者在佩戴本实用新型时,将脖颈部插入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之间的佩戴引导空间内,脖颈部在第一圆弧过渡部与第二圆弧过渡部的引导下,逐渐将第一夹持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撑开,并最终进入到按摩空间5内。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件2设置在枕体1的中间位置,按摩件2的按摩发生部21延伸到按摩空间5的中间区域。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按摩件2的具体类型是震动发生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按摩件2的具体类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性调整,例如还可以是热按摩发生结构、电疗按摩结构。这样,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按摩件2的按摩发生部21对使用者的脖颈中间区域进行按摩。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件2包括第一按摩单元3和第二按摩单元4,其中第一按摩单元3设有第一按摩头31,第二按摩单元4设有第二按摩头,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组成按摩发生部21。这样,第一按摩单元3和第二按摩单元4可以产生覆盖范围更广的按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空间5的中间区域上设有用于与使用者的颈椎对齐的颈椎按摩区域6;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分别设置在颈椎按摩区域6的两侧。这样,当使用者佩戴好本实用新型后,使用者脖颈的脊椎部是与按摩空间5的颈椎按摩区域6对齐的,而分别设置在颈椎按摩区域6两侧的第一按摩头31和第二按摩头分别可以分别对使用者脊椎的两侧肌肉组织进行按摩,起到缓解脊椎的两侧肌肉组织疲劳的功能。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按摩件2的具体类型是震动发生结构,第一按摩单元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2、第一减速箱33以及第一按摩头31,第一驱动电机32与第一减速箱33传动设置,第一减速箱33与第一按摩头31传动设置,以在第一驱动电机32工作时,通过第一减速箱33的减速传动后,驱动第一按摩头31转动。
更加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摩头31包括基盘311、中心轴312以及多个按摩凸珠313,基盘311设置在中心轴312上,中心轴312与第一减速箱33联动设置,多个按摩凸珠313围绕中心轴312圆形阵列排布在基盘311上。
第二按摩单元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减速箱以及第二按摩头,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减速箱传动设置,第二减速箱与第二按摩头传动设置,以在第二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第二减速箱的减速传动后,驱动第二按摩头转动。更加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按摩头包括基盘311、中心轴312以及多个按摩凸珠313,基盘311设置在中心轴312上,中心轴312与第二减速箱联动设置,多个按摩凸珠313围绕中心轴312圆形阵列排布在基盘311上。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枕套(图中未示出),枕体1、按摩件2以及风力发生结构均设置在枕套内,枕套嵌套在枕体1上;枕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以使得按摩件2产生的震动按摩动作能够通过枕套传导;枕套采用网面材料制成,以使得风力发生结构产生的气流能够透过枕套。这样,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上套设枕套,避免外界灰尘杂质进入到本实用新型内部,不易损坏内部结构,当需要清洗时可以脱下枕套进行清洗即可,此外由于枕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使得按摩件2产生的震动按摩动作能够通过枕套传导给使用者的脖颈;枕套采用网面材料制成,以使得风力发生结构产生的气流能够透过枕套吹送给使用者的脖颈,具有方便又卫生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按摩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按摩件以及风力发生结构;
其中,所述枕体上设有按摩空间,所述按摩空间设置成用于围绕使用者的脖颈部;
所述枕体上设有风道,所述风道沿着所述按摩空间排布在所述枕体,且所述风道与所述按摩空间贯通设置;
所述按摩件设置在所述枕体,且所述按摩件的按摩发生部延伸到所述按摩空间内;
所述风力发生结构设置在所述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中间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中间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按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中间部均设置成弧形,以共同围合形成呈弧形状的所述按摩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由所述第一夹持部,经过所述中间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夹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生结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空间,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为形成在所述枕体上的半开放弧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件设置在所述枕体的中间位置,所述按摩件的按摩发生部延伸到所述按摩空间的中间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件包括第一按摩单元和第二按摩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按摩单元设有第一按摩头,所述第二按摩单元设有第二按摩头,所述第一按摩头和所述第二按摩头组成所述按摩发生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空间的中间区域上设有用于与使用者的颈椎对齐的颈椎按摩区域;
所述第一按摩头和所述第二按摩头分别设置在所述颈椎按摩区域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枕套,所述枕体、所述按摩件以及所述风力发生结构均设置在所述枕套内,所述枕套嵌套在所述枕体上;
所述枕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以使得所述按摩件产生的震动按摩动作能够通过所述枕套传导;
所述枕套采用网面材料制成,以使得所述风力发生结构产生的气流能够透过所述枕套。
CN202122909768.9U 2021-11-24 2021-11-24 按摩枕 Active CN216985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768.9U CN216985655U (zh) 2021-11-24 2021-11-24 按摩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768.9U CN216985655U (zh) 2021-11-24 2021-11-24 按摩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5655U true CN216985655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9768.9U Active CN216985655U (zh) 2021-11-24 2021-11-24 按摩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5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67281U (zh) 一种甲状腺术后颈部护理装置
CN216985655U (zh) 按摩枕
CN114099274A (zh) 颈部按摩仪
JP7145371B2 (ja) マウスピース固定用ヘッドギア、及びマウスピース固定用ヘッドギアの製造方法
CN213909544U (zh) 一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的多功能护颈枕头
CN216985631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0991017U (zh) 一种骨科手术用固定夹板
KR200426924Y1 (ko) 헬멧형태의 레이저조합자극 탈모치료기
CN115317777B (zh) 一种肾病中药渗透治疗装置
CN216985654U (zh) 颈枕结构
CN114306006B (zh) 一种利用相变材料调整按摩力度的充气式按摩头枕
CN103419696B (zh) 一种冷风坐垫
KR20020088793A (ko) 온풍/냉풍 장치가 구비된 침대
CN211560990U (zh) 一种用于头皮修护的养护帽
CN213788120U (zh) 一种中医理疗设备
CN216148518U (zh) 一种头部按摩装置
CN216365893U (zh) 石墨烯发热颈枕枕芯及石墨烯发热颈枕
CN211485479U (zh) 一种便捷式口腔科腰垫
CN214806635U (zh) 一种胸外术后护理器
CN109223284A (zh) 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新型颈托
CN215081958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颈部按摩器
CN217245356U (zh) 一种用于缓解颈椎病的理疗枕
CN214679408U (zh) 颈部固定器
CN217138424U (zh) 一种加热震动按摩器
CN211862451U (zh) 一种艾草温经睡眠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