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3580U -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 Google Patents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3580U
CN216983580U CN202220100059.8U CN202220100059U CN216983580U CN 216983580 U CN216983580 U CN 216983580U CN 202220100059 U CN202220100059 U CN 202220100059U CN 216983580 U CN216983580 U CN 216983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aerosol
magnetic field
suscepto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00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家懋
戚祖强
李鑫磊
雷宝灵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00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3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3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3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其中,气雾生成装置包括: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被构造成能沿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二绕组被构造成沿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处于固定位置。以上气雾生成装置,感应线圈中第一绕组是能沿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进而通过在不同的预期时间移动第一绕组至不同的位置,以改变感受器中的温度分布。

Description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已知的加热装置通过感应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诱导感受体发热以加热烟草产品;已知的加热装置中,感应线圈的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
感受器,被配置为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
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
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能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绕组被构造成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处于固定位置。
以上气雾生成装置,感应线圈中第一绕组是能沿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进而通过在不同的预期时间移动第一绕组至不同的位置,以改变感受器中的温度分布。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应线圈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绕组的移动,以改变所述感应线圈至少部分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和/或所述感应线圈至少部分的疏密程度。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应线圈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绕组的移动,改变所述感受器中的温度分布。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应线圈沿轴向方向的总长度,在所述第一绕组的移动中是恒定的。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能独立地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的实施中,还包括:
操作元件,与所述第一绕组连接,以在使用中能通过所述操作元件驱动所述第一绕组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操作元件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表面。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绕组是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连续布置的。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应线圈包括沿轴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绕组避开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布置。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绕组在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是连续布置的。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绕组的数量占所述感应线圈的全部绕组数量的比例小于50%。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绕组的数量介于1~9个。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应线圈包括沿轴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二绕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布置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二端布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移动。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受器包括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感受区域和第二感受区域;
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二感受区域;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感受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一感受区域;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移动。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和第二感受区域是由所述感受器的不同部位界定的;
或,所述感受器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进而由所述第一感受器界定所述第一感受区域、以及由所述第二感受器界定所述第二感受区域。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能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绕组被构造成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处于固定位置。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第一感应线圈,用于产生穿透感受器的第一变化的磁场,以诱导感受器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第二感应线圈,用于产生第二变化的磁场,以增强或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包括沿轴向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感应线圈被构造成能选择性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围绕所述第一部分、并避开所述第二部分,以用于增强或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一部分产生的磁场;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在第二位置中围绕所述第二部分、并避开所述第一部分,以用于增强或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二部分产生的磁场。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感受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并具有第一感受区域和第二感受区域;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穿透第一感受区域的第一变化的磁场,以及穿透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第二变化的磁场;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进而使所述第一感受区域的温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在第一预期时间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以使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在第一预期时间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以及,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在第二预期时间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以使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在第二预期时间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腔室具有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感受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穿透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变化的磁场,以及穿透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变化的磁场;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
所述感受器构造成能沿所述腔室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感受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感受器在所述第二位置中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一区域。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以诱导感受器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用于产生第一变化磁场的第一感应线圈,以及用于产生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第二感应线圈;
电路,具有不同的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其中,
所述电路在第一配置中控制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第一变化磁场,以诱导所述感受器按照第一加热曲线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电路在第二配置中控制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第一变化的磁场、以及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产生第二变化的磁场,以诱导所述感受器按照第二加热曲线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感应线圈的部分绕组或匝数一个移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感应线圈的部分绕组或匝数又一个移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感应线圈的部分绕组或匝数又一个移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感受器在图2中感应线圈的状态下的温场分布图;
图6是感受器在图3中感应线圈的状态下的温场分布图;
图7是感受器在图4中感应线圈的状态下的温场分布图;
图8是又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又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又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又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气雾生成装置第二感应线圈的又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又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又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中感受器一个位置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气雾生成装置中感受器又一个位置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的气雾生成装置中感受器又一个位置的示意图;
图17是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构造可以参见图1所示,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110和远端120;其中,根据通常使用的需求,近端110被配置为作为靠近用户并供用户吸食气溶胶的一端。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
腔室,以及位于近端110的接收孔111;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A能通过接收孔111可移除地接收在腔室内,或从腔室内移除;
磁场发生器,例如感应线圈50,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磁场;
感受器30,至少一部分在腔室内延伸,并被配置为与感应线圈50感应耦合,在被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对气溶胶生成制品A例如烟支进行加热,使气溶胶生成制品A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形成供抽吸的气溶胶;
电芯10,为可充电的直流电芯,可以输出直流电流;
电路20,通过适当的电连接到可充电的电芯10,用于从将电芯10输出的直流电流,转变成具有适合频率的交变电流再供应到感应线圈50。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中,气溶胶生成制品A优选采用加热时从基质中释放的挥发化合物的含烟草的材料;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加热之后适合于电加热发烟的非烟草材料。气溶胶生成制品A优选采用固体基质,可以包括香草叶、烟叶、均质烟草、膨胀烟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固体基质可以包含附加的烟草或非烟草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基质受热时被释放。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路20供应到感应线圈50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介于80KHz~500KHz;更具体地,所述频率可以在大约200KHz到300KHz的范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芯10提供的直流供电电压在约2.5V至约9.0V的范围内,电芯10可提供的直流电流的安培数在约2.5A至约20A的范围内。通常电芯10是可充电电池。作为替代方案,电芯10可为另一形式的电荷存储装置,例如电容器。电芯10可能需要再充电,且可具有允许为一次或多次抽吸存储足够能量的容量;例如,电芯10可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允许在约六分钟的时段中或在六分钟的倍数的时段中连续生成气溶胶。在另一实例中,电芯10可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允许预定数量的抽吸或不连续的感受器30启动。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感受器30被构造成是管状形状,并由感受器30的管状中空界定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A的腔室。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中,感受器30具有大约5.4mm的内径,以及大约6mm的外径,以及大约0.1~0.3mm的管壁厚度。在该实施中,管状形状的感受器30并通过对气溶胶生成制品A的外周加热的方式,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这些感受器30还可以由等级420的不锈钢(SS420)、以及含有铁/镍的合金材料(比如坡莫合金)制成。
或者在又一些其他的变化实施例中,感受器30大体呈销钉或针状或棒状或者刀片状的形状,进而在使用中是将感受器30的至少部分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A内进行加热的;同时,感受器30可以具有大约19毫米的长度,大约4毫米的宽度和大约0.5毫米的厚度,并且可以由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制成。作为替代性实施例,感受器30可以具有大约15毫米的长度,大约5毫米的宽度和大约0.5毫米的厚度,并且可以由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制成。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受器30是由以上感受性的材质制备的,或者是由陶瓷等耐热的基体材质外表面上电镀、沉积等形成感受材料涂层获得的。例如在以上图1的管状感受器30的具体实施中,感受器30是由管状的陶瓷、玻璃等基体表面喷涂、沉积等形成感受性涂层制备的。
在图1的具体实施例中,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布置感应线圈50和感受器30的支架40,该支架40的材质可以包括耐高温非金属材料比如PEEK或者陶瓷等。同时,根据图1所示,该支架40呈具有中空的管状形状。在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0采用缠绕在支架40的外壁上进而固定。
在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0是采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或合金材质制备的,例如金、银、铜或它们的合金等。以及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中,感应线圈50的导线材料由利兹导线制成或是利兹缆线。在利兹材料中,导线或缆线由多根或多束导电丝线例如以缠绕方式或编织方式捆扎的单独的隔离导线制成。利兹材料特别适用于承载交流电流。单独的导线被设计成在高频率下减小导体中的表面效应和近场效应损失,并且允许感应线圈50的导线材料的内部有助于感应线圈50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20可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可为可编程微处理器。控制器可包括其他电子部件。控制器可配置成调节向感应线圈50供应的电力,进而使感应线圈50产生变化的磁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0产生变化的磁场可在启用装置之后连续地供应到感受器30,或可间歇性地供应,如基于逐口供应。变化的磁场以脉冲的形式供应到感受器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感应线圈50供应的电力,可由抽吸检测系统触发。备选地,向感应线圈50供应的电力可通过按压开/关按钮保持使用者抽吸的持续时间来触发。抽吸检测系统可以作为传感器提供,其可以被配置为气流传感器,并且可以测量气流速率。气流速率是表征用户每次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气流路径抽吸的空气量的参数。当气流超出预定阈值时,气流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抽吸的起始。在用户激活按钮时,也可以检测到起始。传感器还可配置为压力传感器,以测量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空气的压力,所述空气由用户在抽吸期间通过装置的气流路径吸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中,感应线圈50是由常规的截面呈圆形的导线材料绕制的。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中,感应线圈50是由截面呈矩形、正方形、多边形等的导线材料绕制的。
进一步参见图1所示,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有:
操作元件60,该操作元件60用于夹持感应线圈50的部分绕组或匝数,并操作感应线圈50的部分绕组或匝数能沿轴向方向移动,进而改变至少部分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和/或感应线圈50至少部分的单位长度内的绕组或匝数的数量即疏密程度。
术语“疏密程度”是表述单位长度上所具有的绕组的数量的描述。例如,“疏”是在单位长度上所具有的绕组数量较少;“密”是在单位长度上所具有的绕组数量较多。
进一步根据图1所示,操作元件60至少部分是裸露或凸出于气雾生成装置的表面的,进而对于用户用手指进行滑动操作是便利的。
以及根据图1所示,操作元件60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并且每个操作元件60通过夹持感应线圈50的其中一个绕组或匝数进行移动。或者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中,每个操作元件60可以同时操作感应线圈50的多个绕组或匝数进行移动。
进一步在具体的实施中,参见图2至图4所示,感应线圈50包括:
沿轴向方向靠近第一端的部分510;以及,
沿轴向方向靠近第二端的部分520;以及,
位于部分510和部分520之间的部分530。
在实施中,部分510和部分520的绕组或匝数是固定不可动的;部分530的绕组或匝数是能沿感应线圈50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进而在使用中能通过移动感应线圈50的部分530的绕组或匝数进而改变感应线圈50至少部分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和/或感应线圈50至少部分的单位长度的绕组或匝数的数量即疏密程度。
以及,当部分530的绕组或匝数沿感应线圈50的轴向方向移动时,感应线圈50的总长度是恒定不变的。
通过改变感应线圈50的绕组或匝数之间较小的间距(其中绕组之间的距离较小)可能导致更强的磁场生成,较高的间距(其中绕组之间的距离较大)可能导致较弱的磁场生成。不同强度磁场导致感受器30相邻部分中的不同强度涡电流,并且导致不同的温度。因此,在操作期间改变感应线圈50中绕组或匝数之间不同的间距可导致感受器30中的温度梯度。
进一步在又一些实施中,感应线圈50具有大约10~50mm的延伸长度。以及,感应线圈50包括大约8~20个绕组或匝数,其中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的数量介于1~9个。例如在图2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中,感应线圈50具有45mm的延伸长度,以及9个绕组或匝数;其中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为2个。
进一步在又一些实施中,感应线圈50中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的数量占全部绕组或匝数的数量小于50%的;例如图2至图4中感应线圈50的部分510和/或部分520的不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大于部分530的绕组或匝数。例如在图2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中,部分510具有4个绕组或匝数;部分520具有3个绕组或匝数;部分530具有2个绕组或匝数。
进一步在又一些实施中,感应线圈50的部分510和/或部分520的延伸长度大于部分530的延伸长度。例如在图2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中,部分510具有15mm的延伸长度;部分520具有12mm的延伸长度;部分530具有23mm的延伸长度。
进一步在又一些实施中,感应线圈50的部分510和/或部分520的相邻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以及,感应线圈50的部分510和/或部分520的相邻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小于部分530的相邻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例如在图2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中,感应线圈50的部分510和/或部分520的绕组或匝数是被固定于支架40上不可移动的;而部分530的绕组或匝数可以独立地移动的。以及,在图2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中,部分510和/或部分520的相邻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为2mm。部分530的相邻绕组或匝数之间的间距大于2mm的。
以及在一些实施中,部分510和/或部分520的绕组或匝数缠绕基本是紧固地缠绕在支架40上的;部分530的绕组或匝数相对是较松驰地缠绕在支架40上的,对于移动是便利的。
根据图2至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中,部分530的每个绕组或匝数是可独立地沿感应线圈50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具体对应于图2至图4中,部分530包括有靠近部分510的绕组或匝数531、以及靠近部分520的绕组或匝数532;以及在实施中,绕组或匝数531和绕组或匝数532均是独立地在操作元件60的操作下沿感应线圈50的轴向方向移动的。
例如,将图2中绕组或匝数531在操作元件60的操作下朝靠近部分510的方向移动即获得具有图3所示状态的感应线圈50。又例如,将图2中绕组或匝数532在操作元件60的操作下朝靠近部分520的方向移动即获得图4所示状态的感应线圈50。
通过将绕组或匝数531和/或绕组或匝数532移动至在不同的位置下,则使感受器30在操作期间产生的温度梯度可改变;而最终使感受器30形成的温度梯度可取决于绕组或匝数531和/或绕组或匝数532的移动位置。例如图5示出了图2的感应线圈50的部分530的移动位置下管状的感受器30的温场分布图,在该图5中感受器30的温度分布中与靠近轴向中央的部位温度最高,在靠近两端的部分相对较低。进一步例如图6示出了图3的感应线圈50的部分530的移动位置下管状的感受器30的温场分布图,在该图6中感受器30的温度分布中靠近部分510的上端部位的温度最高,其他部位的温度朝靠近下端逐渐降低。进一步例如图7示出了图4的感应线圈50的部分530的移动位置下管状的感受器30的温场分布图,在该图7中感受器30的温度分布中靠近部分520的下端部位的温度最高,其他部位的温度朝靠近上端逐渐降低。
基于以上温场分布的情况,实施中可以在对气溶胶生成制品A加热的初期调节感应线圈50的绕组或匝数531和/或绕组或匝数532配置于图3的状态,使气溶胶生成制品A靠近感受器30上端的部分快速地被加热产生气溶胶提供给用户吸食;而后逐渐调节感应线圈50的绕组或匝数531和/或绕组或匝数532朝向第二端移动,逐步地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A的其他部分,使抽吸中气溶胶的提供基本均衡。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中,绕组或匝数531和/或绕组或匝数532的移动是由操作元件60同时进行操作的;在实施中,它们是同时地移动的。
进一步根据以上图1至图4的优选实施,部分530是避开感应线圈5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且部分530的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是连续布置的。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中,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是彼此间隔地分布于感应线圈50内的;例如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与固定不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是交替地布置的。
进一步图8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该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感受器30a,包括有沿轴向的第一感受区域310a和第二感受区域320a,以分别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A的不同部位;
围绕第一感受区域310a的第一感应线圈510a、围绕第二感受区域320a的第二感应线圈520a;以及位于第一感应线圈510a和第二感应线圈520a之间的可移动的第三感应线圈530a;第三感应线圈530a能沿着感应线圈50a的轴向方向在第一感应线圈510a和第二感应线圈530a之间移动。
以上,第一感应线圈510a、第二感应线圈520a和第三感应线圈530a是彼此独立地通过引线等连接至电路20,并由电路20分别独立地进行操作的。
在一些实施中,第三感应线圈530a产生的磁场是与第一感应线圈510a和第二感应线圈520a方向相同进而相互叠加或增强的。例如在图8中当第三感应线圈530a移动至靠近第一感应线圈510a时,产生的磁场在穿透的第一感受区域310a的空间区域具有更强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而在穿透第二感受区域320a的空间区域具有相对较低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
同样地,第三感应线圈530a移动至靠近第二感应线圈520a的位置时,穿透第二感受区域320a的空间区域具有相对较高于第一感受区域310a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进而以上通过将可移动的部分530a移动至不同的位置,改变感应线圈50a产生磁场在不同区域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进而使感受器30a在操作期间产生的温度梯度可改变。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中,第三感应线圈530a产生的磁场是与第一感应线圈510a和第二感应线圈520a方向相反进而相互部分抵消的。
以及在以上实施中,第一感受区域310a和第二感受区域320a是由同一个感受器30a的不同部分界定的。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中,是第一感受区域310a和第二感受区域320a分别是由不同的感受器独立界定的。例如通过设置彼此分离或独立地布置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并由第一感受器界定形成第一感受区域310a,以及由第二感受器界定形成第二感受区域320a。
或者在又一个变化的实施中,参见图9所示,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感受器30b,包括有沿轴向的第一感受区域310b和第二感受区域320b;
第一感应线圈50b,具有4个绕组或匝数;围绕第一感受区域310b并避开第二感受区域320b;
第二感应线圈60b,具有4个绕组或匝数;围绕第二感受区域320b并避开第一感受区域310b。
以上第一感应线圈50b和第二感应线圈60b是独立的线圈,分别通过各自两端的引线或触头连接至电路20,并分别由电路20独立地提供交变电流使它们独立地产生变化的磁场。实施中,通过在第一预期时间交替地内向第一感应线圈50b提供较大电流的交流、以及向第二感应线圈60b提供较小电流的交流,进而使第一感应线圈50b内产生的磁场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更高,从而使感受器30b的第一感受区域310b形成高于第二感受区域320b的温度梯度。或者在第二预期时间向第一感应线圈50b提供较小电流的交流、以及向第二感应线圈60b提供较大电流的交流,从而使感受器30b的第一感受区域310b形成低于第二感受区域320b的温度梯度。
或者在又一个变化的实施中,参见图10所示,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感受器30c,包括有沿轴向的第一感受区域310c和第二感受区域320c;
第一感应线圈50c,具有围绕第一感受区域310c并避开第二感受区域320c的部分510c、以及围绕第二感受区域320c并避开第一感受区域310c的部分520c;
第一感应线圈50c的部分510c和部分520c是连续且疏密度相同布置的。电路20向第一感应线圈50c的两端提供交变电流时,部分510c和部分520c是同时工作的。
以及,第二感应线圈60c,具有较少的绕组或匝数,并且围绕第一感应线圈50c的部分510c和/或第一感受区域310c的。第二感应线圈60c和第一感应线圈50c是由电路20独立地控制的。
实施中,通过在第一预期时间同时向第一感应线圈50c和第二感应线圈60c提供交变电流,则第二感应线圈60c和第一感应线圈50c的部分510c产生的穿透感受器30c的第一感受区域310c的空间区域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大于第一感应线圈50c的部分520c产生的穿透感受器30c的第二感受区域320c的空间区域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从而使感受器30c的第一感受区域310c形成高于第二感受区域320c的温度梯度。
或者基于图10所示的气雾生成装置中,电路20能通过选择性地控制第二感应线圈60c产生磁场,以使感受器30c在不同的第一加热曲线和第二加热曲线进行加热。具体地,例如:
在一个加热模式中,仅启动第一感应线圈50c工作,使感受器30c按照第一加热曲线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A;
在又一个加热模式中,同时启动第一感应线圈50c和第二感应线圈60c,产生的不同于第一加热模式的交变磁场,进而使感受器30c按照不同的第二加热曲线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A。
以及在相近的实施中,以上不同加热模式的实现,也可以采用以上感应线圈50a的可移动的部分530a的移动控制实现;例如,将可移动的部分530a移动至靠近第一感应线圈510a的位置下,使感受器30a按照第一加热曲线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A;而当将可移动的部分530a移动至靠近第二感应线圈520a的位置下,使感受器30a按照不同的第二加热曲线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A。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以上第一加热曲线和第二加热曲线分别具有不同的目标温度;或者感受器的不同区域各自具有不同的温度分布。
或者在又一个变化的实施中,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具有感受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A;在该实施例中,感受器是在制备或生产中结合于气溶胶生成制品A内的;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感受器可以是销钉或针状后片状或杆状或棒状或管状,或者是均匀分布于气溶胶生成制品A内的颗粒或微粒等;该实施中感受器包括沿气溶胶生成制品A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感受器310d和第二感受器320d;
第一感应线圈50d,具有围绕第一感受器310d并避开第二感受器320d的部分510d、以及围绕第二感受器320d并避开第一感受器310d的部分520d;
第二感应线圈60d围绕腔室布置,具有较少的绕组或匝数,并能沿轴向方向相对第一感应线圈50d和/或腔室移动。
当第二感应线圈60d移动至与第一感应线圈50d的部分510d基本相对时,如图10所示,向第一感应线圈50d和第二感应线圈60d供电,则能在腔室内靠近第一感受器310d的空间区域产生较高磁场强度的磁场、而在靠近第二感受器320d的空间区域产生较低磁场强度的磁场;使第一感受器310d形成高于第二感受器320d的温度。而当第二感应线圈60d移动至与第一感应线圈50d的部分520d基本相对时,如图11所示,向第一感应线圈50d和第二感应线圈60d供电,则能在腔室内靠近第一感受器310d的空间区域产生较低磁场强度的磁场、而在靠近第二感受器320d的空间区域产生较高磁场强度的磁场,使第一感受器310d形成低于第二感受区域320c的温度。
以上的实施中,图11和图12中第二感应线圈60d所提供的电流交变电流的方向变化基本是与第一感应线圈50d同步地,则第二感应线圈60d产生的磁场与第一感应线圈50d产生的磁场是方向相同,进而第二感应线圈60d是能增强所围绕的第一感应线圈50d的部分的磁场和/或磁场强度,进而调节或改变感受器30c中的温度分布。
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中,第二感应线圈60d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第一感应线圈50d是相反的;则第二感应线圈60d产生的磁场至少部分抵消或减弱所围绕的第一感应线圈50d的部分所产生的磁场。例如在图11所示中,第二感应线圈60d至少部分抵消或减弱第一感应线圈50d的部分510d的磁场,进而减弱所围绕的第一感应线圈50d的部分510d的磁场强度。以及或者在图12所示中,第二感应线圈60d至少部分抵消或减弱所围绕的第一感应线圈50d的部分520d的磁场。
以及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中,第二感应线圈60d增强或至少部分抵消第一感应线圈50d的磁场,是由电路20可选择性地提供与第一感应线圈50d相同或相反方向的交变电流控制的。
或者在又一个变化的实施中,参见图13所示;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沿腔室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感受器310e和第二感受器320e;第一感受器310e和第二感受器320e是彼此独立或分离的;形状上可以是管状、或者是能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A内的销钉或片状等;
第一感应线圈50e,具有围绕第一感受器310e并避开第二感受器320e的部分510e、以及围绕第二感受器320e并避开第一感受器310e的部分520d;
第二感应线圈60e,围绕第一感应线圈50e的部分510e和/或第一感受器310e,并避开部分520d和/或第二感受器320e;
第三感应线圈70e,围绕部分520d和/或第二感受器320e,并避开部分510e和/或第一感受器310e。
相近地在第一预期时间,分别向第一感应线圈50e和第二感应线圈60e提供交变电流,则在腔室靠近第一感受器310e的空间区域产生较高磁场强度的磁场、而在靠近第二感受器320e的空间区域产生较低磁场强度的磁场,使第一感受器310e的温度高于第二感受器320e。在第二预期时间,向第一感应线圈50e和第三感应线圈70e提供交变电流,则使第一感受器310e的温度低于第二感受器320e。
进一步图14至图16示出了又一个变化实施例中感受器可移动的气雾生成装置,具体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A;
感受器30f,构造成至少部分于腔室内延伸的销钉或针状或片状或管状等;感受器30f用于当气溶胶生成制品A接收于腔室内时,至少部分结合于气溶胶生成制品A进行加热;
第一感应线圈50f,具有沿轴向的部分510f和部分520f;
第二感应线圈60f,围绕部分510f并避开部分520f。
第一感应线圈50f和第二感应线圈60f能被电路20独立地供电以独立地产生变化的磁场。当然,在实施中,由部分510f和第二感应线圈60f所围绕的腔室的区域内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是大于由部分520f所围绕的腔室的区域内的磁场的磁场强度的。
感受器30f被构造成能被致动器致动,进而沿腔室的轴向移动。例如图14至图16分别示出了感受器30f在腔室内移动的三个位置状态的示意图。感受器30f移动至图14所示的位置状态时,感受器30f的第一感受区域310f位于至由部分510f和第二感应线圈60f所围绕的腔室内、第二感受区域320f位于由部分520f所围绕的腔室的区域内。当感受器30f移动至图15所示的位置状态时,感受器30f的第一感受区域310f和第二感受区域320f均位于由部分510f和第二感应线圈60f所围绕的腔室内。当感受器30f移动至图16所示的位置状态时,感受器30f的第一感受区域310f和第二感受区域320f均位于由部分520f所围绕的腔室的区域内。进而通过移动感受器30f的位置,一方面能使感受器30f产生不同的温度分度,另一方面能避免感受器30f仅其中一部分始终处于高温另一部分低温降低感受器30f的工作寿命。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腔室,具有位于气雾生成装置的近端的接收孔;在使用中用户能通过接收孔将气溶胶生成制品A可移除地接收于腔室内,或从腔室内移除;
感受器,用于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A;感受器包括由同一感受体的不同部分分别界定的第一感受区域、以及第二感受区域,或者或者感受器至少包括彼此分离地布置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并由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分别界定的第一感受区域、以及第二感受区域;其中,第一感受区域比第二感受区域更靠近接收孔;
方法包括:提供变化的磁场以穿透感受器进而诱导感受器发热;并且穿透第一感受区域的磁场具有与穿透第二感受区域的磁场具有不同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进而使第一感受区域具有不同于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或者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方法步骤参见图17所示包括:
S10,提供穿透第一感受区域的第一变化磁场,以及穿透第二感受区域的第二变化磁场;
S20,在第一预期时间,使第一变化磁场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大于第二变化磁场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以使第一感受区域形成高于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S30,在第二预期时间,使第一变化磁场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小于第二变化磁场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以使第一感受区域形成低于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梯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第一变化磁场和第二变化磁场可以是同一感应线圈产生的;具体地例如由感应线圈的单位长度上具有不同绕组或匝数或疏密度的不同部分产生的。或者第一变化磁场和第二变化磁场可以是不同的感应线圈分别产生的。
在又一些具体的实施中,第一变化磁场和/或第二变化磁场可以是由多个感应线圈共同产生的。
在又一些具体的实施中,第一变化磁场和/或第二变化磁场是由感应线圈的可移动的绕组或匝数移动至不同的位置下产生的。例如以上可移动的部分530a在第一感应线圈510a和第二感应线圈520a之间移动,进而改变第一变化磁场和/或第二变化磁场的磁密度或磁场强度。
或者在又一些具体的实施中,第一变化磁场和/或第二变化磁场是由不同的感应线圈在提供不同的交变电流下产生的;例如图9中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用于将感受器加热以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
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能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绕组被构造成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处于固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绕组的移动,以改变所述感应线圈至少部分相邻绕组之间的间距和/或所述感应线圈至少部分的疏密程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绕组的移动,改变所述感受器中的温度分布。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沿轴向方向的总长度,在所述第一绕组的移动中是恒定的。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能独立地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作元件,与所述第一绕组连接,以在使用中能通过所述操作元件驱动所述第一绕组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是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连续布置的。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沿轴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绕组避开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在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是连续布置的。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的数量占所述感应线圈的全部绕组数量的比例小于50%。
12.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的数量介于1~9个。
13.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沿轴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二绕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布置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二端布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包括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感受区域和第二感受区域;
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二感受区域;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感受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一感受区域;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和第二感受区域是由所述感受器的不同部位界定的;
或,所述感受器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感受器和第二感受器,进而由所述第一感受器界定所述第一感受区域、以及由所述第二感受器界定所述第二感受区域。
16.一种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绕组被构造成能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绕组被构造成沿所述感应线圈的轴向方向处于固定位置。
17.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第一感应线圈,用于产生穿透感受器的第一变化的磁场,以诱导感受器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第二感应线圈,用于产生第二变化的磁场,以增强或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包括沿轴向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感应线圈被构造成能选择性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围绕所述第一部分、并避开所述第二部分,以用于增强或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一部分产生的磁场;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在第二位置中围绕所述第二部分、并避开所述第一部分,以用于增强或至少部分抵消所述第二部分产生的磁场。
19.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感受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并具有第一感受区域和第二感受区域;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穿透第一感受区域的第一变化的磁场,以及穿透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第二变化的磁场;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进而使所述第一感受区域的温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在第一预期时间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以使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在第一预期时间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以及,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在第二预期时间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以使所述第一感受区域在第二预期时间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感受区域的温度。
2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腔室具有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感受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穿透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变化的磁场,以及穿透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变化的磁场;所述第一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磁场强度或磁密度;
所述感受器构造成能沿所述腔室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感受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感受器在所述第二位置中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并避开所述第一区域。
22.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感应线圈,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以诱导感受器发热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用于产生第一变化磁场的第一感应线圈,以及用于产生第二变化的磁场的第二感应线圈;
电路,具有不同的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其中,
所述电路在第一配置中控制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第一变化磁场,以诱导所述感受器按照第一加热曲线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电路在第二配置中控制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产生第一变化的磁场、以及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产生第二变化的磁场,以诱导所述感受器按照第二加热曲线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CN202220100059.8U 2022-01-15 2022-01-15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Active CN216983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0059.8U CN216983580U (zh) 2022-01-15 2022-01-15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0059.8U CN216983580U (zh) 2022-01-15 2022-01-15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3580U true CN216983580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9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0059.8U Active CN216983580U (zh) 2022-01-15 2022-01-15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35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368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368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6696B (zh) 具有感应加热器和可移动部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KR102537701B1 (ko) 원뿔형 유도 코일을 갖는 유도 히터를 구비한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KR102606655B1 (ko) 흡연가능 물질을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RU273735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ния куритель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EP3855953B1 (en) Hea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heating an aerosol-forming substrate
EP3895559A2 (e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susceptors
AU2018315423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inductor coils
CN21670169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CN216983580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CN114072018A (zh) 操作感应加热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方法
JP2023082082A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AU2023202893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CN116473282A (zh) 气雾生成装置、感应线圈及控制方法
WO2023088266A1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CN219781560U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21835462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应线圈
KR102664257B1 (ko) 흡연가능 물질을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24505302A (ja) エアロゾル化可能な材料を加熱する装置
EP4292399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