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0707U - 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80707U CN216980707U CN202220693920.6U CN202220693920U CN216980707U CN 216980707 U CN216980707 U CN 216980707U CN 202220693920 U CN202220693920 U CN 202220693920U CN 216980707 U CN216980707 U CN 2169807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housing
- battery
- wall thickness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用于电池的外壳包括壳本体,壳本体的至少一端敞开,壳本体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第一本体部适于与盖体相对设置,第一本体部连接在第二本体部的朝向端部的一端,第二本体部的一部分的壁厚大于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本体部的壁厚。由此,可以增加第二本体部的厚度较大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避免在注液工序中形成的压力不均,导致壳本体的各个位置受力不均,以防止在使用电池的过程中电池内部电芯产生的气体引起电芯膨胀而导致壳本体变形的问题,增加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增大整体壳本体的壁厚,以降低生产外壳的材料,减少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的逐渐匮乏与环境污染的加剧,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池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卷芯。相关技术中,电池的外壳壁厚相同,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导致制造成本过高,影响电池充放电的能量密度。且在注液工序中,需要对电芯进行注液,注液过程中有一定的压力会导致壳体内部压力的变化,例如压力升高,外壳中部容易凹陷变形或凸起变形;同时在电芯使用过程中由于电芯内部产生的气体造成电芯膨胀,影响电芯使用及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池的外壳,外壳的结构强度好,受电池的电芯的膨胀的影响小。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上述用于电池的外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部敞开,所述壳本体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适于与盖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朝向所述端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部分的壁厚大于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的外壳,第二本体部的部分壁厚大于第一本体部的壁厚,可以增加第二本体部的厚度较大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避免在注液工序中形成的压力不均,导致壳本体的各个位置受力不均,因此,可以针对性地在壳本体的薄弱区域的壁厚设置的较大,以防止在使用电池的过程中电池内部电芯产生的气体引起电芯膨胀而导致壳本体变形的问题,可以增加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增大整体壳本体的壁厚,以降低生产外壳的材料,减少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壳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凹入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子壳体部和第二子壳体部,所述第一子壳体部、所述第二子壳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顺次相连,所述第二子壳体部和所述第一子壳体部均适于与所述盖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子壳体部上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子壳体部的壁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壁厚至少大于所述第一子壳体部的壁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的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本体部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本体部位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本体部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另一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形成有所述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第三子壳体部,所述第三子壳体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连;第四子壳体部,所述第四子壳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子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三子壳体部的壁厚,且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壁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部还包括:第五子壳体部,所述第五子壳体部连接在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三子壳体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五子壳体部的壁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表面朝向远离所述壳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端具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所述翻边适于与所述盖体在轴向方向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Q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本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壳本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100;
壳本体10;第一本体部11;第一子壳体部111;第二子壳体部112;翻边113;第二本体部12;第三子壳体部121;第四子壳体部122;第五子壳体部123;凹槽13;
电芯20;盖体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用于电池100的外壳包括壳本体10。例如,电池100可以为圆柱电池或者方形电池。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壳本体10的至少一个端部敞开,壳本体10包括沿壳本体10的长度方向彼此相连的第一本体部11和第二本体部12,第一本体部11适于与电池100的盖体30相对设置,第二本体部12位于第一本体部11的远离上述端部的一端,例如,第二本体部12可以位于壳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二本体部12的一部分的壁厚大于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本体部11的壁厚。壳本体10的至少一端敞开,例如,如图5所示,壳本体10的两端可以均敞开以构造出双通电池,或者,如图4所示,壳本体10的其中一端可以敞开以构造出单通电池,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池100的外壳,第二本体部12的部分壁厚大于第一本体部11的壁厚,可以增加第二本体部12的厚度较大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避免在注液工序中形成的压力不均,导致壳本体10的各个位置受力不均,因此,可以针对性地在壳本体10的薄弱区域的壁厚设置的较大,以防止在使用电池100的过程中电池100内部电芯20产生的气体引起电芯20膨胀而导致壳本体10变形的问题,可以增加电池100使用的安全性,增加电池100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增大整体壳本体10的壁厚,以降低生产外壳的材料,减少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11上形成有朝向壳本体10的中心的方向凹入的凹槽13,由此,设置的凹槽13可以增加盖体30与壳本体10连接时的密封性能,以使壳本体10与盖体3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如图4所示,第一本体部11包括:第一子壳体部111和第二子壳体部112,第一子壳体部111、第二子壳体部112与第二本体部12顺次相连,第二子壳体部112和第一子壳体部111均适于与盖体30相对设置,第二子壳体部112上形成有朝向壳本体10的中心的方向凹入的上述凹槽13。
第二子壳体部112的一端与第一子壳体部1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本体部12连接,形成在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凹槽13向内凹陷,凹槽13可以为沿着壳本体10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13,且凹槽13可以通过辊压工艺在壳本体10上形成。在壳本体10与盖体30装配时,设有凹槽13的第二子壳体部112与盖体30在外壳的径向上相对设置,从而形成对盖体30限位和支撑。
例如,如图4所示,凹槽13形成在第一本体部11的中部。凹槽13靠近第一本体部11的中部设置,以使第一本体部11与盖体30能够在径向上正对,增加第一本体部11与盖体30连接的结构强度,避免外壳内部的电解液漏出,增加电池100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大于第一子壳体部111的壁厚。凹槽13形成在第二子壳体部112上,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大于第一子壳体部111的壁厚,可以增加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延展性,以使在形成凹槽13时避免第一本体部11的结构强度降低或者第一本体部11断裂的情况出现。由此,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大于第一子壳体部111的壁厚,可以增加壳本体10的结构强度,便于凹槽13的加工,增加第二子壳体部112与盖体30连接的紧密性,增加电池100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本体部12的壁厚至少大于第一子壳体部111的壁厚。即第一本体部11和第二本体部12形成的壁厚可以不同,第二本体部12的壁厚较厚可以增加壳本体10中部的结构强度,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较厚便于加工形成凹槽13的同时保证第二子壳体部112的结构强度,第二本体部12的壁厚在仅大于第一子壳体部111的壁厚能够满足壳本体10的装配和结构设计要求时,可以节约壳本体10的制造成本,降低材料的使用。此外,第二本体部12的壁厚可以大于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大于第一子壳体部111的壁厚,因此,第二本体部12的壁厚可以同时大于第一子壳体部111和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具体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第一子壳体部111和第二子壳体部112的壁厚,以使壳本体10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本体部12包括:第三子壳体部121和第四子壳体部122。第三子壳体部121与第一本体部11相连,第四子壳体部122连接在第三子壳体部121远离第一本体部11的一侧,第四子壳体部122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三子壳体部121的壁厚,且第四子壳体部122的壁厚大于第一本体部11的壁厚。由此,针对性地将第四子壳体部122的壁厚设置的较大,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第四子壳体部122发生形变,且满足壳本体10结构强度设计要求的同时可以降低其它不易受力的位置的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和重量。
进一步地,第二本体部12还包括:第五子壳体部123,第五子壳体部123连接在第四子壳体部122的远离第三子壳体部121的一侧,第四子壳体部122的壁厚大于第五子壳体部123的壁厚。举例而言,第五子壳体部123的壁厚和第三子壳体部121的壁厚相等,以便于加工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因壳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也即第四子壳体部122处最为薄弱,最易发生形变,因此,通过将第二本体部12的第四子壳体部122处的壁厚设置的较大,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电芯20膨胀产生气体造成的壳本体10的变形问题。同时,可以满足壳本体10结构强度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材料的使用,由此,在充分保证壳本体10的结构强度,能够防止壳本体10的中部变形,进而可以抑制电池100使用过程中电芯20的膨胀变形,提高电池100使用的安全性,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本体部12的一部分的外表面朝向远离壳本体10的中心的方向凸出。第二本体部12靠近壳本体10中部的位置形成加厚部,加厚部可以沿着壳本体10的径向向外凸出外壳,第二本体部12的加厚部所在的部分与非加厚部所在的部分平滑过渡。由此,第二本体部12的一部分的外表面朝向远离壳本体10中心轴线的方向凸出,可以增加凸出部分壳本体10的结构强度,避免向壳本体10内部凸出,降低对外壳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壳本体10容纳电芯20的能力,提高电池100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本体部11的远离第二本体部12的一端具有向内弯折的翻边113,翻边113适于与盖体30在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本体部11远离第二本体部12的一端设有翻边113,翻边113可以朝向壳本体10的中部弯折。在盖体30与壳本体10装配后,盖体30被第一本体部11的凹槽13限位和支撑,为了增加电池100壳本体10的密封性,翻边113可以朝向壳本体10中部弯折,第一本体部11的边沿止抵在盖体30的顶部。其中,翻边113在止抵盖体30后可以继续卷绕,增加翻边113的结构强度。
由此,翻边113在盖体30的轴向上与盖体30相对设置,第一本体部11可以通过翻边113增加壳本体10与盖体30装配后的密封性,增加电池100端部的结构强度,避免盖体30沿着轴向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本体10的两端均敞开,第一本体部11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本体部11位于壳本体10的一端,其中一个第一本体部11位于壳本体10的另一端,至少一个第一本体部11上形成有凹槽13。
壳本体10若只有一端敞开,如图4所示,则在敞开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本体部11,第一本体部11上形成有凹槽13,第一本体部11在盖体30与壳本体10装配时与盖体30相对设置,凹槽13形成对盖体30的限位和止抵,增加盖体30与壳本体10装配的密封性。壳本体10若两端均敞开,如图5所示,则在敞开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一本体部11,此时壳本体10沿着盖体30的轴向对称设置,可以在两个第一本体部11上均形成凹槽13,第一本体部11分别与盖体30适配,凹槽13形成对盖体30的限位。
由此,壳体的两端敞开或者一端敞开,其壳本体10的中部均设有第二本体部12,两端敞开的壳本体10可以便于简化壳本体10的加工工艺步骤,便于电芯20的安装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1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用于电池100的外壳。
结合图2和图4,用于电池100的外壳至少一端敞开,敞开端部形成有第一本体部11,壳本体10的中部形成有第二本体部12,第二本体部12的壁厚至少大于部分第一本体部11的壁厚,第二本体部12与第一本体部11之间间隔设置,通过在电池100的外壳上设置第二本体部12且壁厚大于壳本体10其他部分的壁厚,可以增加壳本体10中部的结构强度,在电池100内部电芯20受热膨胀时,第二本体部12可以抑制电芯20的膨胀,避免外壳表面凹陷或者凸起,影响电池100的正常使用。同时,可以避免整个壳本体10的侧壁进行加厚处理,提升电池100内部的容纳空间,增加制造电池100的成本。
由此,在壳本体10的中部形成第二本体部12,且第二本体部12的壁厚至少大于第一本体部11的部分,通过对壳本体10中部进行加厚处理,增加壳本体10的结构强度,以避免电芯20膨胀或者内部气压升高导致壳本体10变形,可以增加使用电芯2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至少一个端部敞开,所述壳本体包括沿所述壳本体的长度方向彼此相连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适于与所述电池的盖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远离所述端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部分的壁厚大于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壳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凹入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子壳体部和第二子壳体部,所述第一子壳体部、所述第二子壳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顺次相连,所述第二子壳体部和所述第一子壳体部均适于与所述盖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子壳体部上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子壳体部的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壁厚至少大于所述第一子壳体部的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的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本体部为两个,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本体部位于所述壳本体的一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本体部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另一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形成有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
第三子壳体部,所述第三子壳体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连;
第四子壳体部,所述第四子壳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子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三子壳体部的壁厚,且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壁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还包括:
第五子壳体部,所述第五子壳体部连接在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三子壳体部的一侧,所述第四子壳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五子壳体部的壁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表面朝向远离所述壳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端具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所述翻边适于与所述盖体在轴向方向相对设置。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用于电池的外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3920.6U CN216980707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3920.6U CN216980707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80707U true CN216980707U (zh) | 2022-07-15 |
Family
ID=82339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93920.6U Active CN216980707U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80707U (zh) |
-
2022
- 2022-03-28 CN CN202220693920.6U patent/CN2169807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46971B1 (en) |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coupling structure of internal terminal | |
EP3537496B1 (en) | Battery can for a battery | |
CN111584771B (zh) | 具有安全阀盖帽的电池 | |
US6777130B2 (en) | Square battery | |
US20230091615A1 (en) | Top cover assembly for battery, battery,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 |
CN114811126A (zh) | 用于电池箱体的排水阀、电池、用电装置及排水方法 | |
CN113540624A (zh) | 圆柱形锂电池 | |
CN209843826U (zh) | 一种圆柱形电池 | |
CN216250915U (zh) | 电池盖板和电池 | |
CN216354648U (zh) | 电池连接片和锂电池 | |
CN216980707U (zh) | 用于电池的外壳和电池 | |
JP3811617B2 (ja) | 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
EP3246930B1 (en) |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device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structure | |
WO2023231680A1 (zh) | 电池 | |
CN218939833U (zh) | 一种具有褶边结构的卷绕式纽扣电池 | |
CN215816072U (zh) | 电芯的顶盖密封结构和电芯 | |
CN217158382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215015U (zh) | 一种电池的集流盘和电池 | |
CN115954587A (zh) | 用于电池单体的隔圈、电池单体、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6793839U (zh) | 电芯结构和电池 | |
CN215644688U (zh) |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3636122U (zh) | 一种碱锰电池 | |
CN114639863A (zh) |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9873770U (zh) | 一种电池壳体结构及电池 | |
CN217009351U (zh) | 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15 Room 201-1, Comprehensive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