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0456U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0456U
CN216980456U CN202220709460.1U CN202220709460U CN216980456U CN 216980456 U CN216980456 U CN 216980456U CN 202220709460 U CN202220709460 U CN 202220709460U CN 216980456 U CN216980456 U CN 216980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terminal
ceramic cover
terminals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94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功龙
李星群
王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094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0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0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0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陶瓷罩、主端子、辅助端子、推动件、框座、轭铁板以及排气管,陶瓷罩安装在框座上,框座安装在轭铁板上,陶瓷罩内形成有腔体,主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内,辅助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内,排气管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连通腔体,推动件装在轭铁板上并位于腔体内,推动件用于与主端子、辅助端子分别对应配合;其中,主端子、辅助端子以及排气管同时与陶瓷罩钎焊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继电器的焊接效率。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现有技术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陶瓷罩、主端子、辅助端子、推动件、框座、轭铁板以及排气管,陶瓷罩安装在框座上,框座的底端焊上轭铁板,以将陶瓷罩密封,达到保护绝缘的目的。推动件包括接触部分和磁路部分,磁路部分采用直动式磁路结构,接触部分设在上部,磁路部分设在下部,磁路部分通过推动杆带动接触部分的动簧部件移动,动簧部件通常采用直片式动簧片(也称为桥式动簧片),通过直片式动簧片与两个静触点的主端子(即两个负载引出端子)的接触和分离,实现负载连通和断开。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会将接触部分容纳在陶瓷罩的腔体内,为了加速电弧的熄灭,通常对腔体内部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为实现产品密封腔体部分的可充排气功能,通常会在需要密封的腔体部分连接一排气管来满足上述功能,排气管安装在框座上,经由框座连通到陶瓷罩的腔体内部。直流继电器为了实现监测等功能,还在直流继电器上装有辅助端子,辅助端子装在陶瓷罩上。
现有技术中,直流继电器在组装时,先分别在主端子、辅助端子与陶瓷罩之间放上焊料,并装夹在钎焊炉中进行钎焊,从而实现主端子、辅助端子分别连接在陶瓷罩上。然后,在框座与陶瓷罩之间放上焊料,再次装夹在钎焊炉中再次进行钎焊,从而实现陶瓷罩连接在框架座上。然后,在框座与排气管之间放上焊料,再次装夹在钎焊炉中再次进行钎焊,从而实现排气管连接在框架座上。之后,把推动件组装到轭铁板上,并用陶瓷罩罩住推动件。最后,将框座与轭铁板进行激光焊接,以完成整个直流继电器的封装。这种直流继电器需要进行多次钎焊,工序繁琐,增加能耗以及物料转运管控成本,并且,排气管的存在常常会挡住激光焊机头的运动,不利于激光焊接的进行,导致了继电器的焊接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继电器,旨在提高继电器的焊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继电器,包括陶瓷罩、主端子、辅助端子、推动件、框座、轭铁板以及排气管,所述陶瓷罩安装在所述框座上,所述框座安装在所述轭铁板上,所述陶瓷罩内形成有腔体,主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所述腔体内,所述辅助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所述腔体内,所述排气管装在所述陶瓷罩的表面并连通所述腔体,所述推动件装在所述轭铁板上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推动件用于与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分别对应配合;
其中,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以及所述排气管同时与所述陶瓷罩钎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以及所述排气管均连接在所述陶瓷罩的同一侧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陶瓷罩包括:
顶板,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以及所述排气管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和
围板,所述围板围设在所述顶板的四周,并与所述顶板围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围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于所述框座。
可选地,所述主端子设有两个,两所述主端子间隔设置;
所述陶瓷罩设有爬电槽,所述爬电槽位于两所述主端子之间。
可选地,两所述主端子距所述爬电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爬电槽沿垂直于两所述主端子之间连线的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位于两所述主端子连线的同一侧,且距两所述主端子的距离相等;
所述辅助端子位于两所述主端子连线的另一侧,且距两所述主端子的距离相等。
可选地,所述辅助端子设有两个,两所述辅助端子间隔设置,一所述辅助端子与一所述主端子之间的距离等于另一所述辅助端子与另一所述主端子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陶瓷罩为对称结构。
可选地,所述主端子包括主体部和抵挡部,所述抵挡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远离所述主体部的内端设置,所述主体部的内端穿过所述陶瓷罩并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抵挡部与所述陶瓷罩的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陶瓷罩与所述框座钎焊连接;
和/或,所述框座与所述轭铁板激光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陶瓷罩安装在框座上,框座安装在轭铁板上,陶瓷罩内形成有腔体,主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内,辅助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内,排气管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连通腔体,推动件装在轭铁板上并位于腔体内,推动件用于与主端子、辅助端子分别对应配合,以实现继电器的通断电或电路切换功能。通过主端子、辅助端子以及排气管连接于陶瓷罩,以同时与陶瓷罩钎焊连接,从而一次钎焊就可以实现主端子、辅助端子以及排气管连接在陶瓷罩上,提高了焊接效率,从而提高了继电器的焊接效率。并且,排气管安装在陶瓷罩上可以避免排气管阻挡框座与轭铁板之间的激光焊接,提高了激光焊接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继电器的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陶瓷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继电器 10 陶瓷罩
10a 腔体 10b 爬电槽
11 顶板 13 围板
20 主端子 21 主体部
23 抵挡部 30 辅助端子
40 框座 50 轭铁板
60 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继电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继电器100包括陶瓷罩10、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推动件(图未示)、框座40、轭铁板50以及排气管60,陶瓷罩10安装在框座40上,框座40安装在轭铁板50上,陶瓷罩10内形成有腔体10a,主端子20装在陶瓷罩10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10a内,辅助端子30装在陶瓷罩10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10a内,排气管60装在陶瓷罩10的表面并连通腔体10a,推动件装在轭铁板50上并位于腔体10a内,推动件用于与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分别对应配合。其中,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同时与陶瓷罩10钎焊连接。
本实施例中,陶瓷罩10安装在框座40上,框座40安装在轭铁板50上,陶瓷罩10内形成有腔体10a,主端子20装在陶瓷罩10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10a内,辅助端子30装在陶瓷罩10的表面并伸入到腔体10a内,排气管60装在陶瓷罩10的表面并连通腔体10a,推动件装在轭铁板50上并位于腔体10a内,推动件用于与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分别对应配合,以实现继电器100的通断电或电路切换功能。具体地,推动件与主端子20配合实现继电器100的通断电或电路切换功能,由于推动件与主端子20配合实现通断电或电路切换功能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推动件与辅助端子30对应配合,以实现监测功能,由于推动件与辅助端子30对应配合实现监测功能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连接于陶瓷罩10,以同时与陶瓷罩10钎焊连接,从而一次钎焊就可以实现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连接在陶瓷罩10上,提高了焊接效率,从而提高了继电器100的焊接效率。并且,排气管60安装在陶瓷罩10上可以避免排气管60阻挡框座40与轭铁板50之间的激光焊接,提高了激光焊接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继电器100的焊接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主端子20可以包含多个主端子20,主端子20可以设置2个、3个、4个、5个、6个等,在此对主端子20的数量不作限制,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设置。
辅助端子30可以包含多个辅助端子30,辅助端子30可以设置2个、3个、4个、5个、6个等,在此对辅助端子30的数量不作限制,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均连接在陶瓷罩10的同一侧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连接陶瓷罩10的部位均位于陶瓷罩10的同一平面上,在焊接夹持时可以便于夹具的布置,方便于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夹持定位,另外可以使用感应钎焊实现同时焊接,而使用感应钎焊一般比使用钎焊炉节约能源,且操作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陶瓷罩10包括顶板11和围板13,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均安装在顶板11上。围板13围设在顶板11的四周,并与顶板11围合形成腔体10a,围板13背离顶板11的一端设于框座40。
本实施例中,围板13围设在顶板11的四周,并与顶板11围合形成腔体10a,围板13背离顶板11的一端设于框座40。可以理解地,围板13自身围合形成一个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具有相背离的两端,一端连接顶板11,另一端连接框座40。顶板11和围板13可以是一体制造成型的,这种陶瓷罩10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以节约成本。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都集中安装在顶板11上,从而使主端子20、辅助端子30以及排气管60连接陶瓷罩10的部位均位于陶瓷罩10的同一平面上,以在焊接夹持时可以便于夹具的布置,进一步提高了焊接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端子20设有两个,两主端子20间隔设置。陶瓷罩10设有爬电槽10b,爬电槽10b位于两主端子20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端子20和第二主端子20间隔设置,可以使第一主端子20和第二主端子20之间相互绝缘。陶瓷罩10凹设有爬电槽10b,爬电槽10b位于两主端子20之间,可以将第一主端子20和第二主端子20隔开,以提高第一主端子20和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绝缘性。第一主端子20与第二主端子20的连线是指第一主端子20的中心与第二主端子20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爬电槽10b沿垂直于第一主端子20与第二主端子20的连线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可以确保爬电槽10b可以有效地将第一主端子20与第二主端子20隔开,以确保第一主端子20与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绝缘性。
具体地,爬电槽10b的设置可以在不改变两个端子之间的距离前提下,增加了两个端子的电弧的爬电距离,也即两端子若要相互导电,产生的电弧需要沿着陶瓷罩10的表面爬行,爬电槽10b的设计使得该电弧需要经过槽底和两个槽壁,从而增加了爬电距离,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主端子20和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绝缘性。另外爬电槽10b的设置,不仅有效可靠,而且便于制造加工,可以节约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主端子20距爬电槽10b的距离相等,爬电槽10b沿垂直于两主端子20之间连线的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施例中,两主端子20分别与爬电槽10b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即爬电槽10b位于第一主端子20和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地,第一主端子20和第二主端子20相对于爬电槽10b对称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爬电槽10b与其中一个主端子20的距离过近而导致爬电槽10b失效,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继电器100的美观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排气管60位于两主端子20连线的同一侧,且距两主端子20的距离相等。辅助端子30位于两主端子20连线的另一侧,且距两主端子20的距离相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端子20与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连线具有相背离的两侧,排气管60位于其中一侧,辅助端子30位于另一侧。如此,可以将辅助端子30与排气管60间隔,避免辅助端子30与排气管60产生相互干涉,并且可以增加辅助端子30与排气管60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继电器100的安全性。排气管60分别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即排气管60与第一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排气管60与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最大化地增加排气管60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确保排气管60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绝缘性,并且不会过于增加继电器100的体积,可以理解地,在确保排气管60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可以优化排气管60的布置位置,使得整个继电器100的体积较小。
另一方面,辅助端子30分别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即辅助端子30与第一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相等于辅助端子30与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最大化地增加辅助端子30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确保辅助端子30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绝缘性,并且不会过于增加继电器100的体积,可以理解地,在确保辅助端子30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可以优化辅助端子30的布置位置,使得整个继电器100的体积较小。
进一步地,排气管60位于第一主端子20与第二主端子20的同一侧,且分别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相等,辅助端子30位于第一主端子20与第二主端子20的另一侧,且分别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此设置,既可以增加辅助端子30与排气管60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两者的绝缘性;又可以在确保排气管60、辅助端子30、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两两之间的绝缘距离的前提上,通过优化布置,缩小整个继电器100的体积,使得继电器100安装在设备上时,可以让出更多的安装空间给其他装置,从而提高了继电器100的适配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辅助端子30设有两个,两辅助端子30间隔设置,一辅助端子30与一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等于另一辅助端子30与另一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端子30与第二辅助端子30间隔设置,以将第一辅助端子30与第二辅助端子30绝缘。第一辅助端子30与第一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辅助端子30与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最大化地增加辅助端子30与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确保第一辅助端子30、第二辅助端子30、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绝缘性,并且不会过于增加继电器100的体积,可以理解地,在确保第一辅助端子30、第二辅助端子30、第一主端子20、第二主端子20之间的距离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可以优化第一辅助端子30与第二辅助端子30的布置位置,使得整个继电器100的体积较小。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陶瓷罩10为对称结构。
本实施例中,陶瓷罩10对称设置,一方面便于加工制造,另一方面由于两个主端子20对称设置,陶瓷罩10为对称结构,可以便于两个主端子20的布置,还可以增加继电器100的整体美观感。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端子20包括主体部21和抵挡部23,抵挡部23连接于主体部21,且远离主体部21的内端设置,主体部21的内端穿过陶瓷罩10并伸入腔体10a内,抵挡部23与陶瓷罩10的表面抵接。
本实施例中,陶瓷罩10上开设有安装孔,主端子20的主体部21插设于安装孔,并伸入腔体10a内,主端子20的抵挡部23则抵接陶瓷罩10的外表面,以实现主端子20的安装限位。如此设置,可以便于主端子20定位安装在陶瓷罩10上,以便于主端子20与陶瓷罩10进行钎焊连接,从而可以提高继电器100的装配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陶瓷罩10与框座40钎焊连接。
本实施例中,陶瓷罩10与框座40钎焊连接,不仅连接稳固可靠,而且钎焊所形成的焊缝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从而提高了继电器100的密闭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框座40与轭铁板50激光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框座40与轭铁板50采用激光焊接连接,激光焊接所形成的焊缝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从而提高了继电器100的密闭性。并且,由于排气管60安装在陶瓷罩10上,而不是安装在框座40上,在使用激光焊接对框座40与轭铁板50进行连接时,排气管60不会影响到激光焊接机的机头运动,从而可以提高激光焊接的效率,进而可以提高整个继电器100的焊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罩、主端子、辅助端子、推动件、框座、轭铁板以及排气管,所述陶瓷罩安装在所述框座上,所述框座安装在所述轭铁板上,所述陶瓷罩内形成有腔体,主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所述腔体内,所述辅助端子装在陶瓷罩的表面并伸入到所述腔体内,所述排气管装在所述陶瓷罩的表面并连通所述腔体,所述推动件装在所述轭铁板上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推动件用于与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分别对应配合;
其中,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以及所述排气管同时与所述陶瓷罩钎焊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以及所述排气管均连接在所述陶瓷罩的同一侧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罩包括:
顶板,所述主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以及所述排气管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和
围板,所述围板围设在所述顶板的四周,并与所述顶板围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围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于所述框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端子设有两个,两所述主端子间隔设置;
所述陶瓷罩设有爬电槽,所述爬电槽位于两所述主端子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主端子距所述爬电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爬电槽沿垂直于两所述主端子之间连线的方向延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位于两所述主端子连线的同一侧,且距两所述主端子的距离相等;
所述辅助端子位于两所述主端子连线的另一侧,且距两所述主端子的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端子设有两个,两所述辅助端子间隔设置,一所述辅助端子与一所述主端子之间的距离等于另一所述辅助端子与另一所述主端子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罩为对称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端子包括主体部和抵挡部,所述抵挡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远离所述主体部的内端设置,所述主体部的内端穿过所述陶瓷罩并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抵挡部与所述陶瓷罩的表面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罩与所述框座钎焊连接;
和/或,所述框座与所述轭铁板激光焊接连接。
CN202220709460.1U 2022-03-29 2022-03-29 继电器 Active CN216980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9460.1U CN216980456U (zh) 2022-03-29 2022-03-29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9460.1U CN216980456U (zh) 2022-03-29 2022-03-29 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0456U true CN216980456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9460.1U Active CN216980456U (zh) 2022-03-29 2022-03-29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04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0453A (zh) * 2023-05-08 2023-06-06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引出端与绝缘罩的连接结构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0453A (zh) * 2023-05-08 2023-06-06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引出端与绝缘罩的连接结构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9323B1 (ko) 마이크로스위치를 이용한 보조 접점 장치를 갖는 직류 스위치 장치
CN216980456U (zh) 继电器
US10777930B2 (en) Mating terminal,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CN114142180B (zh) 电池转接构件、电池以及电池的组装方法
US20200059027A1 (en) Conductive connection structure,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CN106953035B (zh) 电池盖板组件和包括该电池盖板组件的电池
CN215119631U (zh) 一种充气柜
CN211088182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4313058U (zh) 一种小型化非密封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
CN218548324U (zh) 一种高压无极性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结构
CN218123227U (zh) 高强度箱底的电力电容器箱壳
CN220041647U (zh) 一种能够提高绝缘能力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JP4446799B2 (ja) 真空遮断器
CN212990992U (zh) 一种带气压检测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20774148U (zh) 一种静触头、断路器
CN219591619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7903022U (zh) 一种能够提升接触器焊接工艺可靠性的铁片结构
CN218826864U (zh) 一种高压有极性直流继电器的灭弧结构
CN213845163U (zh) 一种新型电磁式电源总开关
CN220963192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12159901U (zh) 集成电能表组件和具有其的电能表
CN214012878U (zh)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CN218769310U (zh) 预充触头附件及接触器
CN220914036U (zh) 一种零序互感器模块
CN213716802U (zh) 一种热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o Gonglo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njun

Inventor before: Liao Gonglong

Inventor before: Li Xingqun

Inventor before: Wang Wen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