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9617U -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9617U
CN216979617U CN202220304150.1U CN202220304150U CN216979617U CN 216979617 U CN216979617 U CN 216979617U CN 202220304150 U CN202220304150 U CN 202220304150U CN 216979617 U CN216979617 U CN 216979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anel
head
central control
base
magnet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041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ida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ida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ida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idaj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041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9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9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9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中控设备。该智能中控设备包括用于对电器进行无线控制的控制面板及用于承托控制面板的底座,控制面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且控制面板可通过底座进行无线充电或磁吸充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能够有效提高对中控面板进行收纳和充电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家居电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各种电器的日益增多,而每个电器有着不同的控制设备,这就导致对于多个电器的控制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电器控制设备不便于控制多个电器设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中控设备,所述智能中控设备包括用于对电器进行无线控制的控制面板及用于承托所述控制面板的底座,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可通过所述底座进行无线充电或磁吸充电。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可通过所述底座进行磁吸充电,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磁吸头,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磁吸头匹配的第一磁吸头,通过所述第一磁吸头与所述第二磁吸头配合实现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底座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背板和底板且所述背板和所述底板连接呈L形,所述底座承托所述控制面板时,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与所述底板接触且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与所述背板接触。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一磁吸公头,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公头匹配的第一磁吸母头,所述第一磁吸母头相对所述底板形成凸起。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公头形状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磁吸公头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磁吸母头相对所述底板凸起的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设有第二磁吸公头,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磁吸公头匹配的第二磁吸母头,所述第二磁吸公头相对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形成凸起。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连接的一面还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共同围设底槽,所述底槽与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尺寸匹配。
优选的,所述底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磁吸母头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磁吸公头相对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凸起的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智能中控设备还包括无线中控模块,所述无线中控模块可对至少两个电器进行无线控制。
优选的,所述智能中控设备还包括输入键,所述输入键与所述无线中控模块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中控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控制面板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使得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控制面板既可通过底座固定于墙上、桌上或其他位置,又可与底座分离而根据需要随意移动控制面板,从而大大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另外,控制面板可通过底座进行无线充电或磁吸充电的设计,使得将底座可同时起到收纳控制面板和为控制面板充电的作用,而无需为控制面板单独设置充电器或更换一次性干电池,从而有效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
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在底座和控制面板上设置适配的第一磁吸头和第二磁吸头,保证了控制面板可通过底座进行磁吸充电的功能。另外,控制面板通过第一磁吸头和第二磁吸头充电的设计,使得第一磁吸头和第二磁吸头电性连接的同时还能起到可拆卸连接控制面板及底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和拆卸控制面板及底座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将底座设置为L形,使得底座对控制面板的承托更加可靠,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底座承托不可靠而导致控制面板从底座上掉落的情况。同时底座为L形的设计更便于使用者取放控制面板。也即,背板和底板连接呈L形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智能中控设备的牢固性和使用便捷性。
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设置相对底板形成凸起的第一磁吸母头,使得第一磁吸母头在磁吸连接控制面板的同时,还能起到限位第一磁吸公头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一磁吸公头相对第一磁吸母头径向移动。也即,第一磁吸母头相对底板形成凸起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底座承托控制面板的可靠性。另外,通过第一凹槽的深度与第一磁吸母头相对底板凸起的高度一致的设计,有效保证了第一磁吸母头能够与第一凹槽中的第一磁吸公头磁吸电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第二磁吸公头相对控制面板的底面形成凸起的设计,保证了第二磁吸公头能够与设置于第二凹槽槽底的第二磁吸母头接触并电性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围板、底板与背板共同围设与控制面板的底面尺寸匹配的底槽的设计,使得在将控制面板放置于底座上时,底槽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将控制面板放置于底座上之后,底槽能够起到限位控制面板的作用,从进一步减小了控制面板从底座上掉落的可能。也即,底槽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控制面板与底座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取放的便捷性。
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设置无线中控模块,使得智能中控设备能够对多个电器进行无线控制,从而保证了智能中控设备的实用性。另外,通过设置输入键,使得使用者能够便捷得通过智能中控设备对电器进行无线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的立体状态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的立体状态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之控制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之控制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识说明:
1、智能中控设备;
11、控制面板;12、底座;
111、第一磁吸头;112、无线中控模块;113、输入键; 114、第一凹槽;121、第二磁吸头;122、背板;123、底板;124、围板;125、底槽;
1111、第一磁吸公头;1112、第二磁吸公头;1221、第一磁吸母头;1222、第二磁吸母头;1251、第二凹槽;
11111、第一弹性触针;11112、第一磁性件;11121、第三弹性触针;12211、第二弹性触针;12212、第二磁性件;12221、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图5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智能中控设备1包括用于对电器进行无线控制的控制面板11及用于承托控制面板11的底座12,控制面板11与底座12可拆卸连接且控制面板11可通过底座12进行无线充电或磁吸充电。
可以理解地,通过控制面板11与底座12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使得智能中控设备1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控制面板 11既可通过底座12固定于墙上、桌上或其他位置,又可与底座12分离而根据需要随意移动控制面板11,从而大大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1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另外,控制面板11可通过底座12进行无线充电或磁吸充电的设计,使得将底座12可同时起到收纳控制面板11和为控制面板11充电的作用,而无需为控制面板11单独设置充电器或更换一次性干电池,从而有效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1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地,控制面板11可通过底座12进行磁吸充电,底座12上设置有第二磁吸头121,控制面板11上设有与第二磁吸头121匹配的第一磁吸头111,通过第一磁吸头111与第二磁吸头121配合实现控制面板11与底座12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底座12和控制面板11上设置适配的第一磁吸头111和第二磁吸头121,保证了控制面板11可通过底座12进行磁吸充电的功能。另外,控制面板11通过第一磁吸头111和第二磁吸头121充电的设计,使得第一磁吸头111和第二磁吸头121电性连接的同时还能起到可拆卸连接控制面板11及底座12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和拆卸控制面板11及底座12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可选地,第一磁吸头111及第二磁吸头121的数量一致且二者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磁吸头111及第二磁吸头121的数量均为二。
进一步地,底座12包括背板122和底板123且背板122 和底板123连接呈L形,底座12承托控制面板11时,控制面板11的底面与底板123接触且控制面板11的背面与背板122接触。
可以理解地,通过将底座12设置为L形,使得底座12 对控制面板11的承托更加可靠,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底座12 承托不可靠而导致控制面板11从底座12上掉落的情况。同时底座12为L形的设计更便于使用者取放控制面板11。也即,背板122和底板123连接呈L形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智能中控设备1的牢固性和使用便捷性。
进一步地,底板123与背板122连接的一面还设置有围板124,围板124、底板123与背板122共同围设底槽125,底槽125与控制面板11的底面尺寸匹配。
可以理解地,通过围板124、底板123与背板122共同围设与控制面板11的底面尺寸匹配的底槽125的设计,使得在将控制面板11放置于底座12上时,底槽125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将控制面板11放置于底座12上之后,底槽125能够起到限位控制面板11的作用,从进一步减小了控制面板11从底座12上掉落的可能。也即,底槽125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控制面板11与底座12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1的使用寿命和取放的便捷性。
可选地,第一磁吸头111及第二磁吸头121的类型不限制,二者均可以为磁吸公头和/或磁吸母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磁吸头111包括第一磁吸公头1111及第二磁吸公头1112,第二磁吸头121包括第一磁吸母头 1221及第二磁吸母头1222。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公头1111设置于控制面板11的背面,底板123上设有与第一磁吸公头1111匹配的第一磁吸母头1221,第一磁吸母头1221相对底板123形成凸起。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相对底板123形成凸起的第一磁吸母头1221,使得第一磁吸母头1221在磁吸连接控制面板 11的同时,还能起到限位第一磁吸公头1111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一磁吸公头1111相对第一磁吸母头1221径向移动。也即,第一磁吸母头1221相对底板123形成凸起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底座12承托控制面板11的可靠性。另外,
进一步地,控制面板11的背面开设有与第一磁吸公头 1111形状匹配的第一凹槽114,第一磁吸公头1111容置于第一凹槽114中,且第一凹槽114的深度与第一磁吸母头1221相对底板123凸起的高度一致。
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凹槽114的深度与第一磁吸母头 1221相对底板123凸起的高度一致的设计,有效保证了第一磁吸母头1221能够与第一凹槽114中的第一磁吸公头1111 磁吸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公头1111包括第一弹性触针11111 和套设于第一弹性触针11111上的第一磁性件11112,第一磁吸母头1221包括第二弹性触针12211和套设于第二弹性触针12211上的第二磁性件12212,第一磁性件11112与第二磁性件12212的极性相反且形状匹配。当第一磁性件11112 与第二磁性件12212磁吸连接时,第一弹性触针11111与第二弹性触针12211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面板11的底面设有第二磁吸公头1112,底板123上设有与第二磁吸公头1112匹配的第二磁吸母头 1222,第二磁吸公头1112相对控制面板11的底面形成凸起。
进一步地,底槽125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凹槽1251,第二磁吸母头1222容置于第二凹槽1251中,且第二凹槽1251的深度与第二磁吸公头1112凸起的高度一致。
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二磁吸公头1112相对控制面板11 的底面形成凸起的设计,保证了第二磁吸公头1112能够与设置于第二凹槽1251槽底的第二磁吸母头1222接触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磁吸公头1112包括第三弹性触针 11121,第二磁吸母头1222包括设置于第二凹槽1251槽底的导片12221且第三弹性触针11121的截面积小于导片12221 的面积,第三弹性触针11121相对控制面板11的底面凸起的高度与第二凹槽1251的深度一致。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导片12221的面积大于第三弹性触针11121的截面积,使得即使第三弹性触针11121与导片 12221之间产生轴向的相对移动亦能保持第二磁吸公头1112和第二磁吸母头1222的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弹性触针11121与导片12221的连接更可靠。
进一步地,导片12221与第二凹槽1251槽底形状匹配。从而使得第三弹性触针11121移动至第二凹槽1251槽底中的任意位置,第三弹性触针11121均可与导片12221保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智能中控设备1还包括无线中控模块112,无线中控模块112可对至少两个电器进行无线控制。
进一步地,智能中控设备1还包括输入键113,输入键 113与无线中控模块112信号连接。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无线中控模块112,使得智能中控设备1能够对多个电器进行无线控制,从而保证了智能中控设备1的实用性。另外,通过设置输入键113,使得使用者能够便捷得通过智能中控设备1对电器进行无线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中控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控制面板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使得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控制面板既可通过底座固定于墙上、桌上或其他位置,又可与底座分离而根据需要随意移动控制面板,从而大大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另外,控制面板可通过底座进行无线充电或磁吸充电的设计,使得将底座可同时起到收纳控制面板和为控制面板充电的作用,而无需为控制面板单独设置充电器或更换一次性干电池,从而有效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
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在底座和控制面板上设置适配的第一磁吸头和第二磁吸头,保证了控制面板可通过底座进行磁吸充电的功能。另外,控制面板通过第一磁吸头和第二磁吸头充电的设计,使得第一磁吸头和第二磁吸头电性连接的同时还能起到可拆卸连接控制面板及底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和拆卸控制面板及底座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将底座设置为L形,使得底座对控制面板的承托更加可靠,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底座承托不可靠而导致控制面板从底座上掉落的情况。同时底座为L形的设计更便于使用者取放控制面板。也即,背板和底板连接呈L形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智能中控设备的牢固性和使用便捷性。
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设置相对底板形成凸起的第一磁吸母头,使得第一磁吸母头在磁吸连接控制面板的同时,还能起到限位第一磁吸公头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一磁吸公头相对第一磁吸母头径向移动。也即,第一磁吸母头相对底板形成凸起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底座承托控制面板的可靠性。另外,通过第一凹槽的深度与第一磁吸母头相对底板凸起的高度一致的设计,有效保证了第一磁吸母头能够与第一凹槽中的第一磁吸公头磁吸电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第二磁吸公头相对控制面板的底面形成凸起的设计,保证了第二磁吸公头能够与设置于第二凹槽槽底的第二磁吸母头接触并电性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围板、底板与背板共同围设与控制面板的底面尺寸匹配的底槽的设计,使得在将控制面板放置于底座上时,底槽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将控制面板放置于底座上之后,底槽能够起到限位控制面板的作用,从进一步减小了控制面板从底座上掉落的可能。也即,底槽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控制面板与底座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智能中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取放的便捷性。
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中控设备中,通过设置无线中控模块,使得智能中控设备能够对多个电器进行无线控制,从而保证了智能中控设备的实用性。另外,通过设置输入键,使得使用者能够便捷得通过智能中控设备对电器进行无线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中控设备包括用于对电器进行无线控制的控制面板及用于承托所述控制面板的底座,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控制面板可通过所述底座进行无线充电或磁吸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可通过所述底座进行磁吸充电,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磁吸头,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磁吸头匹配的第一磁吸头,通过所述第一磁吸头与所述第二磁吸头配合实现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底座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背板和底板且所述背板和所述底板连接呈L形,所述底座承托所述控制面板时,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与所述底板接触且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与所述背板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一磁吸公头,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公头匹配的第一磁吸母头,所述第一磁吸母头相对所述底板形成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公头形状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磁吸公头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磁吸母头相对所述底板凸起的高度一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设有第二磁吸公头,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磁吸公头匹配的第二磁吸母头,所述第二磁吸公头相对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形成凸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连接的一面还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共同围设底槽,所述底槽与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尺寸匹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磁吸母头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磁吸公头相对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面凸起的高度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中控设备还包括无线中控模块,所述无线中控模块可对至少两个电器进行无线控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中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中控设备还包括输入键,所述输入键与所述无线中控模块信号连接。
CN202220304150.1U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Active CN216979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4150.1U CN216979617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4150.1U CN216979617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9617U true CN216979617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04150.1U Active CN216979617U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9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7657B2 (en) Docking st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6025690B (zh) 磁力吸合模块、磁吸组板及磁吸充电座
TWM438061U (en) Connector module and a male connector and the female connector
CN216979617U (zh) 一种智能中控设备
WO2022205863A1 (zh) 用于无线耳机的保护壳及无线耳机充电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5665610A (zh) 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2968118U (zh) 可磁吸式触控笔转接器及触控笔收纳盒
JP3229497U (ja) マウスアッセンブリ
CN215580486U (zh) 无线充电器
JP3231034U (ja) マウスアッセンブリ
CN214154093U (zh) 充电座
CN212677364U (zh) 长续航运动蓝牙耳机
CN210225686U (zh)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组件
CN112688398A (zh) 一种带可拆装式蓝牙耳机的移动电源
CN210225685U (zh) 可分离的耳机充电仓
CN218450466U (zh) 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盒
CN112163440A (zh) 能够由无线充电座充电的指环扫描仪及扫描系统
CN209767780U (zh) 带有耳道式蓝牙耳机和耳机盒的耳机套装
CN220544745U (zh) 一种组合式无线充电器
CN112511946A (zh) 防止左右耳机误放的真无线耳机和充电仓
CN213402506U (zh) 家电组件
CN216489847U (zh) 电容笔无线充充电盒
CN214675604U (zh) 一种磁吸式耳机
CN215870825U (zh) 一种磁吸充电装置
CN212137392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