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9098U - 颗粒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颗粒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9098U
CN216979098U CN202122555769.8U CN202122555769U CN216979098U CN 216979098 U CN216979098 U CN 216979098U CN 202122555769 U CN202122555769 U CN 202122555769U CN 216979098 U CN216979098 U CN 216979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module
needle
light source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57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振志
李冬青
张欣
聂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ibei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557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9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9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9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颗粒检测装置,包括光源模块、承载板、混匀模块及照相模块。将样品耗材板置于承载板上,并将待检测样品注入样品耗材板内,混匀模块将注入样品耗材板内的样品进行吹打混匀,光源模块提供光线,光线聚集在样品耗材板上,光线经过物镜并被相机接收。通过混匀模块对样品进行吹打混匀,防止样品的颗粒沉降,可以提高检测精度,然后相机拍摄样品耗材板的照片,全程实现自动化操作。该颗粒检测装置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防止颗粒沉降,提高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颗粒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颗粒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多种现代技术都是以分析生物颗粒如细胞为基础。与颗粒的类型和种类,以及颗粒的状态如活力相关的多种参数都属于常规被研究的参数和性质。关于细胞内状态的进一步信息也经常被检测。在本领域中,冷光检测法,如荧光检测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归因于其固有的特异性及灵敏度。
目前常用的一种自动化分析仪,用于分析处于流动条件下的颗粒,通常可以每次分析一个单个颗粒。某些类型的分析仪可以对获取的生物颗粒进行复杂分析,但是这种仪器操作通常要求操作人员具备相当多的技能而难以使用。
市面上还有另外一种用的颗粒检测装置,采用的是96孔板,通过拍容器柱里面的颗粒来检测出颗粒的数量。然而采用96孔板测出的颗粒数量不够精准,分析出来的颗粒不够真实,因为实验室是批量将颗粒样品放入96孔板再批量检测,颗粒会沉降在容器底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操作简单,可以防止颗粒沉降以提高检测精度的颗粒检测装置。
一种颗粒检测装置,包括:
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照射样品的光源;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样品耗材板,所述承载板能够移动;
混匀模块,用于将注入所述样品耗材板内的样品混匀;及
照相模块,包括物镜,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物镜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光源、第一动力源、第一切换装置和光源整形系统,所述至少两个光源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上,所述第一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物镜转动,所述光源整形系统位于所述光源的上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还包括X轴模组和Y轴模组,所述X轴模组与所述Y轴模组沿着承载板进行X轴或Y轴方向上的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还可设置于所述Y轴模组上,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Y轴模组相对于所述物镜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X轴模组可设置于支撑骨架上,所述Y轴模组和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X轴模组相对于所述物镜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照相模块还包括相机,所述相机位于所述物镜的上方,所述相机用于对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的所述样品耗材板进行拍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照相模块还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切换装置及至少两个滤光片,所述至少两个滤光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上,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物镜转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物镜与所述相机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照相模块还包括筒镜,所述筒镜位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相机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还包括混合模块,所述混合模块用于将注入所述样品耗材板内的样品混匀或染色。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样品耗材板包括基板、进样装置及抽吸装置,所述进样装置及抽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内嵌设有流动通道,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流动通道与进样装置连接,所述混合模块与所述抽吸装置连接并对抽吸装置抽吸,使进样装置内的样品进入流动通道内进行染色。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模块包括第三动力源、抽气器及第一针头,所述第一针头与所述抽气器相连通,所述第三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抽气器动作以通过第一针头对所述样品耗材板的抽吸装置抽气,进而使所述样品耗材板的进样装置内的样品经过流动通道进行染色并流入检测视窗。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动力源为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所述抽气器包括第一缸体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针头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所述第一针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针头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的抽吸装置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样品耗材板包括基板、进样装置及吹吸装置,所述进样装置及吹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内嵌设有流动通道,所述吹吸装置通过流动通道与进样装置连接,所述混匀模块与所述吹吸装置连接并对吹吸装置吹气或抽气,使进样装置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吹吸装置内或吹吸装置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进样装置内,以使样品混匀。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匀模块包括第四动力源、吹吸器及第二针头,所述第二针头与所述吹吸器相连通,所述第二针头用于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上的吹吸装置内,所述第四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吹吸器动作以通过第二针头对所述样品耗材板的吹吸装置吹气或抽气,进而使所述样品耗材板的进样装置内的样品混匀。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动力源为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所述吹吸器包括第二缸体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针头与所述第二缸体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第二针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针头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的吹吸装置内。
上述颗粒检测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将样品耗材板置于承载板上,并将待检测样品注入样品耗材板内,混匀模块将注入样品耗材板内的样品进行吹打混匀,光源模块提供光线,光线聚集在样品耗材板上,光线经过物镜并被相机接收。通过混匀模块对样品进行吹打混匀,防止样品的颗粒沉降,可以提高检测精度,然后相机拍摄样品耗材板的照片,全程实现自动化操作。该颗粒检测装置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防止颗粒沉降,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颗粒检测装置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颗粒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颗粒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颗粒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颗粒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样品耗材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样品耗材板的微流道检测单元的俯视图;
图8为图6中样品耗材板的微流道检测单元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颗粒检测装置;100、光源模块;200、承载板;400、相机;500、Y轴模组;600、X轴模组;700、混合模块;800、照相模块;110、光源;120、第一动力源;130、第一切换装置;140、光源整形系统;20、样品耗材板;510、 Y轴电机;520、Y轴丝杆;530、Y轴滑轨;540、Y轴滑块;610、X轴电机;620、 X轴丝杆;630、X轴滑轨;640、X轴滑块;201、微流道检测单元;21、基板;22、进样装置;23、吹吸装置;24、第一微流道;25、第二微流道;26、检测视窗;28、抽吸装置;221、进样口;222、第一出口;231、第一混匀口;223、第二混匀口;29、连接通道;281、过滤器;291、湿敏检测件;710、第三动力源;720、抽气器;282、第一密封塞;730、第一安装件;740、第一驱动件; 101、混匀模块;102、第四动力源;103、吹吸器;232、第二密封塞;104、第二安装件;105、第二驱动件;810、物镜;820、第二动力源;830、第二切换装置;840、筒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一实施方式中的颗粒检测装置10,包括光源模块100、承载板200、混匀模块101及相机400模块。光源模块10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照射样品的光源110。所述承载板200用于承载样品耗材板20,所述承载板200 能够移动。混匀模块101用于将注入所述样品耗材板20内的样品混匀。照相模块800包括物镜810,所述承载板200位于所述光源模块100与所述物镜810之间。
将样品耗材板20置于承载板200上,并将待检测样品注入样品耗材板20 内,混匀模块101将注入样品耗材板20内的样品进行吹打混匀,光源模块100 提供光线,光线聚集在样品耗材板20上,光线经过物镜810并被相机400接收。通过混匀模块101对样品进行吹打混匀,防止样品的颗粒沉降,可以提高检测精度,然后相机400拍摄样品耗材板20的照片,全程实现自动化操作。该颗粒检测装置10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防止颗粒沉降,提高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10还包括X轴模组600和Y轴模组500,所述X轴模组600与所述Y轴模组500沿着承载板200进行X轴或Y轴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地,颗粒检测装置10还包括支撑骨架(图未示)。支撑骨架主要为光源模块100、承载板200、照相模块800、相机400Y轴模组500、X轴模组600、混合模块700提供支撑作用。支撑骨架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包括多个单独的支撑骨架部,各支撑骨架部对各模组进行支撑。
光源模块100安装于支撑骨架上。光源模块10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照射样品的光源110。光源模块100主要提供光线,使被染色的待检测样品被激发出荧光。有些生物颗粒无需经过染色,则光源模块100为检测样品提供光线作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模块100包括至少两个光源110、第一动力源120、第一切换装置130和光源整形系统140,所述至少两个光源11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30上,所述第一动力源12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30相对于所述物镜810转动,所述光源整形系统140位于所述光源110的上方。第一动力源120可以为驱动电机,第一切换装置130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能够精准调整至专用的光源110,便于操作。可选地,第一切换装置130130 为第一转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切换装置13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或结构。
具体地,光源110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分别为蓝光激发光源110、绿光激发光源110和白光光源110。其中,蓝光激发光源110和绿光激发光源110为LED 点光源110,白光光源110为明场和暗场为全波段的白光光源11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光源110的数量不局限于三个,例如,光源110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四个,五个等等。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置光源110的数量。光源整形系统140的数量与光源110的数量对应,对光源110发出的光进行整形后射向待检测样品。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110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130朝向于所述光源整形系统140的一侧。例如,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第一切换装置130朝向于光源整形系统140的一侧。一光源110对应一电路板,光源110与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光源整形系统140与光源110一同搭载在第一切换装置130上,配合驱动电机自动旋转,实现自动化操作。具体地,光源整形系统140位于第一切换装置130与待测样品之间。所述光源整形系统140包括准直透镜和聚光镜,所述准直透镜和所述聚光镜用于将所述光源110产生的光聚集在待测样品上。通过准直透镜和聚光镜的作用,尽可能的收集光源110 发出的光,实现明亮照明。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整形系统140还包括匀光片,所述匀光片用于将所述光源110的光进行均匀化处理。通过匀光片的作用,使光源110发出的光均匀照射在待测样品上,使照射在待测样品上的光均匀度达到85%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整形系统140的放大倍率为12倍。光源整形系统140 把光源110的发光区域在样品位置放大12倍,满足物镜810的成像区域,放大 12倍后,能够使样品位置充满物镜810视野。
进一步的,承载板200安装于支撑骨架上。所述承载板200用于承载样品耗材板20,所述承载板200能够移动至光源模块100的上方,使放置在承载板 200上的样品耗材板20移动至光源模块100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板200间接安装于支撑骨架上。具体地,承载板200 设置于所述Y轴模组500上,所述承载板200通过所述Y轴模组500相对于所述物镜810移动。所述X轴模组600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所述Y轴模组500 和所述承载板200通过所述X轴模组600相对于所述物镜810移动。因此,X轴模组600能够驱动Y轴模组500和承载板200横向往复移动,Y轴模组500能够驱动承载板200纵向往复移动。
具体地,Y轴模组500包括Y轴电机510、Y轴丝杆520、Y轴滑轨530和Y 轴滑块540,承载板200安装于Y轴滑块540上,Y轴滑块540可沿Y轴滑轨530 滑动,Y轴滑块540螺设于Y轴丝杆520上,Y轴电机510驱动Y轴丝杆520转动,进而带动Y轴滑块540沿Y轴滑轨530在纵向上移动,进而实现承载板200 在纵向上移动的目的。
X轴模组600包括X轴电机610、X轴丝杆620、X轴滑轨630和X轴滑块 640,X轴滑块640固定安装于支撑骨架上,X轴滑轨630相当于X轴滑块640 可移动,X轴电机610驱动X轴丝杆620转动,X轴丝杆620转动进而带动X轴滑轨630相对于X轴滑块640沿横向移动,进而实现承载板200在纵向上移动的目的。因此,本申请中,承载板200能够沿横向和纵向方向上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所述照相模块800还包括相机400,所述相机400位于所述物镜810的上方,所述相机400用于对承载于所述承载板 200上的所述样品耗材板20进行拍照。相机400还可将拍照的图像通过数据线传递至工控机上进行图像分析。进一步地,所述照相模块800还包括第二动力源820、第二切换装置830及至少两个滤光片。所述至少两个滤光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上,所述第二动力源82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 相对于所述物镜810转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位于所述物镜810与所述相机400之间。所述物镜810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所述承载板200位于所述光源模块100与所述物镜810之间,所述至少两个滤光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上,所述第二动力源82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相对于所述物镜810转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位于所述物镜810与所述相机400 之间。可选地,第二切换装置830为第二转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切换装置83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或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力源120和第二动力源820为不同的动力源。即,第一切换装置130和第二切换装置830由不同的动力源驱动。例如,动力源可以为驱动电机,第一切换装置130和第二切换装置830分别由不同的驱动电机驱动,能够自动精准调整至专用的光源110和滤光片,便于操作。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力源120和第二动力源820还可以为同一个动力源。即,第一切换装置130和第二切换装置830通过同一个动力源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滤光片至少包括蓝光滤光片和绿光滤光片。蓝光滤光片对应于蓝光激发光源110,绿光滤光片对应于绿光激发光源110。白光光源110不需要滤光片,因此未设置滤光片对应白光光源11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滤光片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光源110的数量来进行具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滤光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即,滤光片嵌设于第二切换装置830上。第二切换装置830上还设置第一紧固环和第二紧固环,所述第一紧固环与所述第二紧固环分别位于所述滤光片的相对两侧,用于将所述滤光片紧固安装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的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照相模块800还包括筒镜840,所述筒镜840位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830与所述相机400之间。筒镜840用于改变物镜810的放大倍数,使相机400拍摄到的图像更清晰,提高计数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10还包括混合模块700,所述混合模块700 用于将注入所述样品耗材板20内的样品混匀或染色。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颗粒为生物细胞为例进行说明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颗粒检测装置10包括混合模块70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颗粒还可以为其他生物颗粒,可以省去混合模块7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样品耗材板20包括多个微流道检测单元201。例如,请一并参阅图6,样品耗材板20包括24个微流道检测单元201,24个微流道检测单元201按照2排、每排12个的方式分布,形成24通道的样品耗材板20,可以依次对24个微流道检测单元201进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样品耗材板20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微流道检测单元201,例如 2个、3个、10个、20个等等,微流道检测单元2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样品耗材板20包括的微流道单元设置方式可以是横向设置、也可以是纵向设置;可以在所述对应的耗材板上标记,从而可以更快识别相应微流道单元。
请参阅图7和图8,样品耗材板20的微流道检测单元201包括基板21、进样装置22及抽吸装置28,所述进样装置22及抽吸装置28设置于所述基板21 上,所述基板21内嵌设有流动通道,所述抽吸装置28通过流动通道与进样装置22连接,所述混合模块700与所述抽吸装置28连接并对抽吸装置28抽吸,使进样装置22内的样品进入流动通道内进行染色。基板21可以采用聚苯乙烯 (Polystyrene,PS)材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质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质制成。样品耗材板20上所有的微流道检测单元201的基板21一体成型。
可选地,流动通道包括第一微流道24与第二微流道25。第一微流道24与第二微流道25不直接相连通。例如,在图7、8中,第二微流道25位于第一微流道24的下方,第一微流道24和第二微流道25两者形成双层流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进样装置22设置于基板21上,进样装置22的顶部设置有进样口221。具体地,进样装置22的顶部敞开形成进样口221,提高进样的便利性。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进样装置22的顶部开设进样口221,进样口221的尺寸小于进样装置22的顶部的内径尺寸。所述进样装置2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口222。具体地,第一出口222开设在进样装置22的底面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口222还可以开设在进样装置22的底部的侧面上。
第二微流道25嵌设于基板21内,所述第二微流道2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口222与所述进样装置22相连通,所述第二微流道25内包埋有染料。具体地,第二微流道25的直径范围可以为10微米至1000微米。第一微流道24可以通过微流道技术在基板21上加工形成,从而嵌设于基板21内,防止第二微流道25外露而遭到破坏。第二微流道25内的染料通过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二微流道25内,染料用于对样品进行染色。
第二微流道25呈弯折状以延长染色路径,进而提高染色效果。例如,在图 7中,第二微流道25包括多个直线段,各直线段弯折相连后共同形成第二微流道25。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微流道25还可以为弧形段等。第二微流道25与第一微流道24不直接相连通。例如,在图8中,第二微流道25位于第一微流道24的下方,第二微流道25和第一微流道24两者形成双层流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21上设置有检测视窗26,所述检测视窗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微流道25的相连通。检测视窗26主要供相机400拍摄照片,因此检测视窗26处为透明的。
抽吸装置28设置于所述基板21上,所述检测视窗26的另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28相连通。例如,所述检测视窗2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通道29与所述抽吸装置28相连通。连接通道29的直径范围也可以为1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所述抽吸装置28内设置有过滤器281,过滤器281内设置有疏水透气材料,当第二微流道25内的液体到达过滤器281后,通过过滤器281使整个第二微流道 25内的液体保持不流动状态或者缓慢流动状态,确保检测视窗26内的液体不再流动或缓慢流动,便于观察。
进一步地,连接通道29内设置有湿敏检测件291,当第二微流道25内的液体通过湿敏检测件291时,湿敏检测件291变色,证明该微流道检测单元201 已被使用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模块700包括第三动力源710、抽气器720及第一针头(图未示),所述第一针头与所述抽气器720相连通,所述第一针头插入所述抽吸装置28内。例如,所述抽吸装置2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第一针头插入的第一密封塞282。第一针头为钢针。第一密封塞282可以为硅胶柱塞或密封软胶,可方便第一针头插入对抽吸装置28抽气。
所述第三动力源710用于带动所述抽气器720动作以通过第一针头对所述样品耗材板20上的抽吸装置28抽气,进而使所述样品耗材板20的进样装置22 内的样品经过第二微流道25进行染色并流入检测视窗26。第一针头不会与抽吸装置28内的液体接触,第一针头不会受到污染,无需清洗,降低成本。
将样品通过进样口221加入进样装置22内,将混合模块700的第一针头插入抽吸装置28内,第三动力源710用于带动抽气器720动作以通过第一针头对抽吸装置28抽气,进样装置22内的样品由第一出口222被抽入第二微流道25 内,由于第二微流道25内包埋有染料,因此样品在第二微流道25内染色并在抽气器720的抽气动作下流入检测视窗26,最终到达过滤器281处,过滤器281 内设置有疏水透气材料,当第二微流道25内的液体到达过滤器281后,通过过滤器281使整个第二微流道25内的液体保持不流动状态或者缓慢流动状态,确保检测视窗26内的液体不再流动或缓慢流动,便于通过显微镜对检测视窗26 进行观察并计数。
具体地,第三动力源710可以为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所述抽气器720包括第一缸体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针头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例如,通过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一缸体,此时抽气器720对抽吸装置28内进行抽气。通过第一直线步进电机反转,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缩回第一缸体,此时抽气器720不对抽吸装置 28进行抽气。
进一步的,颗粒检测装置10还包括第一安装件730及第一驱动件740,所述第一安装件730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740上,所述第一针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730上,所述第一驱动件74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件730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针头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20的抽吸装置28内。例如,第一驱动件740 为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安装件730向靠近抽吸装置28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针头插入抽吸装置28内。检测完后,驱动电机反转驱动第一安装件730 向远离抽吸装置28的方向移动使第一针头从抽吸装置28内拔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流道检测单元201还包括吹吸装置23。所述进样装置22及吹吸装置23设置于所述基板21上,所述基板21内嵌设有流动通道,所述吹吸装置23通过流动通道与进样装置22连接,所述混匀模块101与所述吹吸装置23连接并对吹吸装置23吹气或抽气,使进样装置22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吹吸装置23内或吹吸装置23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进样装置22内,以使样品混匀。
具体地,所述吹吸装置23设置于所述基板21上,所述吹吸装置2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混匀口231。具体地,第一混匀口231设置在吹吸装置23的底部的侧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混匀口231还可以设置在吹吸装置23 的底面上。所述进样装置22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口222相互间隔的第二混匀口223。同理,第二混匀口223设置在进样装置22的底部的侧面上,且第一混匀口231与第二混匀口223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微流道2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混匀口231与所述吹吸装置23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混匀口223与所述进样装置22相连通。吹吸装置23与进样装置22之间可以紧挨着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只要保证吹吸装置23通过第一微流道24与进样装置22之间相连通即可。吹吸装置23位于进样装置22与抽吸装置28之间,提高布置合理性,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微流道24的直径范围可以为10微米至1000微米。第一微流道24可以通过微流道技术在基板21上加工形成。例如第一微流道24可以嵌设于基板21的内部,防止微流道外露而遭到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混匀模块101包括第四动力源102、吹吸器103及第二针头 (图未示),所述第二针头用于插入吹吸装置23内。例如,所述吹吸装置23 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第二针头插入的第二密封塞232。第二密封塞232可以为硅胶柱塞或密封软胶,可方便第二针头插入对吹吸装置23内进行吹气或抽气。所述第二针头与所述吹吸器103相连通,所述第二针头用于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 20上的吹吸装置23内,所述第四动力源102用于带动所述吹吸器103动作以通过第二针头对所述样品耗材板20上的吹吸装置23吹气或抽气,进而使所述样品耗材板20的进样装置22内的样品混匀。第二针头不会与吹吸装置23内的样品接触,不会产生污染,无需进行清洗,降低成本。
具体地,所述第四动力源102为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所述吹吸器103包括第二缸体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针头与所述第二缸体连通。例如,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伸出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103对吹吸装置23内进行抽气,进样装置22内的样品通过第一微流道24流入吹吸装置23内。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反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缩回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103对吹吸装置23进行吹气,吹吸装置23内的样品通过第一微流道24流入进样装置22内。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来带动第二活塞杆伸出或缩回第二缸体,从而实现对吹吸装置23抽气或吹气的目的,使注入样品筒内的样品来回吹打混匀,防止样品沉淀,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提高检测的精度。
进一步的,颗粒检测装置10还包括第二安装件104及第二驱动件105,所述第二安装件104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05上,所述第二针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104上,所述第二驱动件105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件104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针头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20的吹吸装置23内。例如,第二驱动件105 为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二安装件104向靠近吹吸装置23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针头插入吹吸装置23内。检测完后,驱动电机反转驱动第二安装件104 向远离吹吸装置23的方向移动使第二针头从吹吸装置23内拔出。
上述颗粒检测装置1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将样品耗材板20置于承载板200上,并将样品通过进样口221注入样品耗材板20的进样装置22内。然后Y轴电机510驱动Y轴丝杆520转动,进而带动Y轴滑块540沿Y轴滑轨530在纵向上移动,使样品耗材板20送入检测仓内。启动X轴电机610,将样品耗材板20沿横向移动到二维码扫描器的视线范围内,扫描完后X轴电机610将样品耗材板20移动至第二针头的下方。
为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在染色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混匀,防止细胞沉降。第二驱动件105驱动所述第二安装件104下降,使第二针头插入吹吸装置 23内,第一驱动件740驱动第一安装件730下降,第一针头插入抽吸装置28内。
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伸出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103通过第二针头对吹吸装置23内进行抽气,进样装置22内的样品通过第一微流道24流入吹吸装置23内。然后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反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缩回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103通过第二针头对吹吸装置23进行吹气,吹吸装置23内的样品通过第一微流道24流入进样装置22内。至少进行三个回合的抽气和吸气,以使样品混匀。
样品混匀后,开始染色操作,混合模块700将注入样品耗材板20内的样品染色。具体地步骤为:通过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一缸体,此时抽气器720通过第一针头对抽吸装置28内进行抽气,样品由第一出口222被抽入第二微流道25内,在第二微流道25流动的过程中实现样品染色,并最终流入检测视窗26,最终到达过滤器281处。当第二微流道25内的液体到达过滤器281后,通过过滤器281使整个第二微流道25内的液体保持不流动状态或者缓慢流动状态,确保检测视窗26内的液体不再流动或缓慢流动,便于观察。
根据所需的成像选择光源110和滤光片,第一切换装置130将所需光源110 转到与物镜810相对,第二切换装置830第二切换装置830将所需滤光片转到与相机400和物镜810相对。开启光源110,光源模块100的光源110提供光线,光源110发出的光经过光源整形系统140,光源整形系统140使光聚集在待测样品上,从而激发荧光,荧光经过物镜810并被相机400接收。
因此,无需用户手动染色,无需提前对样品进行染色,可直接注入待检测的样品至样品耗材板20的样品筒内由混合模块700进行染色,将待检测样品直接注入样品耗材板20后由混合模块700进行染色,然后相机400拍摄样品耗材板20的照片,全程实现自动化操作,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提高精度。样品注入量对结果准确性无影响,预先包埋在第二微流道25的染料,免去人工配制染料的步骤,确保染色浓度的一致性,提高准确性,通过第三动力源710和抽气器720精确控制的抽样量,确保检测过程且结果更准确,不受人工操作干扰。而且,染色操作前先将样品通过吹气和吸气的方式混匀,防止细胞沉降,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提高检测的精度。
由于可以根据所需的成像要求转动第一切换装置130选择对应光源110,转动第二切换装置830第二切换装置830选择对应滤光片,因此每种荧光对应专用的光源110和滤光片,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光源110的串扰,同时省去了二色相镜,适用于多种荧光物质混合使用的情况,降低滤光片的制作难度,降低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颗粒检测装置10可不设混合模块700,样品耗材板20上不设抽吸装置28。所述样品耗材板20包括基板21、进样装置22及吹吸装置23。所述进样装置22及吹吸装置23设置于所述基板21上,所述基板21内嵌设有流动通道,所述吹吸装置23通过流动通道与进样装置22连接。通过混匀模块 101与吹吸装置23实现颗粒检测单元内样品的混合或染色。具体地,所述混匀模块101与所述吹吸装置23连接并对吹吸装置23吹气或抽气,使进样装置22 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吹吸装置23内或吹吸装置23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进样装置22内,以使样品混匀。可选地,所述流动通道具有至少两条分支,所述两条分支通过阀门控制实现与所述抽吸装置28连通与断开。其中一条支路的阀门打开,混匀模块101抽气或吹气,样品通过该支路在吹吸装置23与进样装置22之间往复流动实现均匀混合;混合后,关闭该支路,打开另一支路的阀门,可将颜色物质埋在另一支路中,混匀后的样品通过混匀模块101抽气,进入另一支路被染色流向检测视窗26进行检测。或者,所述流动通道为一条,通过混匀模块101抽吸气,使样品经流动通道在吹吸装置23与进样装置22之间流动实现均匀混合的混合或染色。可选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流动通道可以允许液体分析物至少一部分在通道内流动,所述流动通道至少一部分具有弯曲部或阻碍部,从而使得所述液体分析物在所述弯曲部或阻碍部用于调节液体分析物流动速度以延长流动路径。
可选地,所述的颗粒检测单元还包含颜色物质,所述颜色物质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内,或设置于所述进样装置22内,或设置于所述混合装置内,或设置于所述混匀模块101内,所述颜色物质用于与注入进样装置22内的液体分析物混合。样品为液体分析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检测装置包括:
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照射样品的光源;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样品耗材板,所述承载板能够移动;
混匀模块,用于将注入所述样品耗材板内的样品混匀;及
照相模块,包括物镜,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物镜之间;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光源、第一动力源、第一切换装置和光源整形系统,所述至少两个光源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上,所述第一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物镜转动,所述光源整形系统位于所述光源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X轴模组和Y轴模组,所述X轴模组与所述Y轴模组沿着承载板进行X轴或Y轴方向上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还可设置于所述Y轴模组上,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Y轴模组相对于所述物镜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模组可设置于支撑骨架上,所述Y轴模组和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X轴模组相对于所述物镜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模块还包括相机,所述相机位于所述物镜的上方,所述相机用于对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的所述样品耗材板进行拍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模块还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切换装置及至少两个滤光片,所述至少两个滤光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上,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物镜转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物镜与所述相机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模块还包括筒镜,所述筒镜位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与所述相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模块,所述混合模块用于将注入所述样品耗材板内的样品混匀或染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耗材板包括基板、进样装置及抽吸装置,所述进样装置及抽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内嵌设有流动通道,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流动通道与进样装置连接,所述混合模块与所述抽吸装置连接并对抽吸装置抽吸,使进样装置内的样品进入流动通道内进行染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模块包括第三动力源、抽气器及第一针头,所述第一针头与所述抽气器相连通,所述第三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抽气器动作以通过第一针头对所述样品耗材板的抽吸装置抽气,进而使所述样品耗材板的进样装置内的样品经过流动通道进行染色并流入检测视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源为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所述抽气器包括第一缸体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针头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所述第一针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针头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的抽吸装置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品耗材板包括基板、进样装置及吹吸装置,所述进样装置及吹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内嵌设有流动通道,所述吹吸装置通过流动通道与进样装置连接,所述混匀模块与所述吹吸装置连接并对吹吸装置吹气或抽气,使进样装置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吹吸装置内或吹吸装置内的样品通过流动通道流向进样装置内,以使样品混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匀模块包括第四动力源、吹吸器及第二针头,所述第二针头与所述吹吸器相连通,所述第二针头用于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上的吹吸装置内,所述第四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吹吸器动作以通过第二针头对所述样品耗材板的吹吸装置吹气或抽气,进而使所述样品耗材板的进样装置内的样品混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动力源为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所述吹吸器包括第二缸体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针头与所述第二缸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颗粒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第二针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针头插入所述样品耗材板的吹吸装置内。
CN202122555769.8U 2021-10-23 2021-10-23 颗粒检测装置 Active CN216979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5769.8U CN216979098U (zh) 2021-10-23 2021-10-23 颗粒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5769.8U CN216979098U (zh) 2021-10-23 2021-10-23 颗粒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9098U true CN216979098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5769.8U Active CN216979098U (zh) 2021-10-23 2021-10-23 颗粒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9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5070A1 (en) Automated microscopic cell analysis
US8034625B2 (en) Animal cell colony pi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S2959284T3 (es) Aparato automatizado para preparar muestras biológicas para su examen
KR101244234B1 (ko) 백혈구 부피 측정 계산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200901857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sis of particles in a liquid sample
US20050051723A1 (en) Examination systems for biological samples
US2009018573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alysis of particles in a liquid sample
WO2019049944A1 (en) PARTICLE CAPTURE CHAMBER, PARTICLE CAPTURE CHIP, PARTICLE CAPTURE METHOD, APPARATUS, AND PARTICLE ANALYSIS SYSTEM
SE531041C2 (sv) Räkning av trombocyter
CN108474725B (zh) 生物体试样拍摄装置及生物体试样拍摄方法
WO2014099629A1 (en) Rapid blood testing platform for use with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ES2774713T3 (es) Sistemas y procedimientos automatizados para preparar muestras biológicas para su examen
CN114018787B (zh) 颗粒检测单元、混合系统及混合方法
CN110573886B (zh) 测光分注喷嘴组件、测光分注装置及测光分注处理方法
CN216979098U (zh) 颗粒检测装置
CN114002448A (zh) 颗粒检测装置
CN114923839B (zh) 全自动超高通量细胞成像计数仪及样品检测方法
CN216764907U (zh) 混合系统及样品板
CN218956368U (zh) 全自动高通量无耗材细胞成像计数仪
CN113970645A (zh) 多逻辑运行的生物检测设备和试剂卡及其检测方法
JP2001523817A (ja) 血液分析計量自動装置
EP4079404B1 (en) Biological particle detecting system and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CN217084989U (zh) 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模块
US20220299423A1 (en) Biological particle detecting system and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13985048A (zh) 一种液相芯片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