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6639U -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6639U
CN216976639U CN202220452613.9U CN202220452613U CN216976639U CN 216976639 U CN216976639 U CN 216976639U CN 202220452613 U CN202220452613 U CN 202220452613U CN 216976639 U CN216976639 U CN 216976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or
reflecting
light source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526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高旭
孙晓冰
吴世民
杨小明
许烁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inland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inland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inland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inland Op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526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6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6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6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照明领域,涉及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包括第一反射罩、第二反射罩以及光源支架;第一反射罩具有第一反射面,光源支架具有朝向于第一反射面的安装面,以使装载于安装面的光源发射的光束朝向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和第二反射罩;第二反射罩具有朝向于第一反射面的第二反射面,以用于将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灯具。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光源发射的光束利用率,且还有效提升在预设照射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分布均匀及明亮均匀度,保证光斑完整度及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嵌入式的控光装置中,控光装置通过环形基架嵌入安装至天花板处,而为保证嵌入式控光装置出光面朝向预设照射面,嵌入式控光装置需以倾斜姿态进行安装,导致嵌入式控光装置的出光端部分外露出来,在实际应用中,位于嵌入式控光装置的出光端内部分出射的光束容易被的环形基架遮挡,从而导致最终在预设照射面上形成的光斑区域小,光斑质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嵌入式控光装置光斑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包括第一反射罩以及第二反射罩;
所述第一反射罩具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朝向光源发射的方向,以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罩;所述第二反射罩具有朝向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第二反射面,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束反射至所述预设照射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所述第一反射罩开口端中与所述光源发射方向相对的一面,或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所述第一反射罩开口端的内壁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源支架,所述光源支架具有用于装载光源的安装面,所述第一反射罩纵向抵靠于所述光源支架的侧方,所述第二反射罩横向设于所述光源支架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光源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面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以固定所述光源支架和所述第一反射罩。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眩光罩,所述第一反射罩的另一端具有缺口,所述防眩光罩设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防眩光罩设于所述第二反射罩的侧方。
进一步的,所防眩光罩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面为反射平面或反射曲面,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罩反射至防眩光罩的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罩;
或,所述防眩光罩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面为抑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眩光罩靠近所述第二反射罩的边缘处具有避光口或避光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环形基架以及安装架,所述环形基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第一反射罩以及第二反射罩均设于所述环形基架内。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基架靠近所述安装架的一面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安装架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第二定位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包括如上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在实际应用中,光源发射的光束朝向第一反射面,这样以使第一反射面能够反射光源发射的大部分/全部光束,提升光源利用率,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后,部分反射的光束向预设照射面照射,另一部分反射的光束向第二反射面照射,之后第二反射面将进入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上,以在预设照射面上形成完整、高质量的光斑,保证了光斑的分布均匀及明亮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嵌入式控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嵌入式控光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嵌入式控光装置隐藏环形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嵌入式控光装置中第一反射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嵌入式控光装置中环形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嵌入式控光装置的光路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反射罩;100、第一反射面;110、第一固定部;120、缺口;130、第一进光口;140、第一出光口;150、第二出光口;20、第二反射罩;200、第二反射面;210、第二进光口;220、第三出光口;30、光源支架;300、安装面;310、第二固定部;40、防眩光罩;400、避光口;50、环形基架;500、第一定位部;510、卡扣槽;60、安装架;600、第二定位部;610、卡扣件;70、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见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包括第一反射罩10以及第二反射罩2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反射罩10具有第一反射面100,该第一反射面100朝向光源70的发射方向,即光源70朝第一反射面100发射光束,这样使光源70发射的光束均可能被第一反射面100进行反射,提升光束利用率,保证后续光斑的质量,而第一反射面100用于将光源70发射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80和第二反射罩20。
上述第二反射罩20具有朝向于第一反射面100的第二反射面200,其中第一反射面100可为反射平面或反射曲面,反射曲面相对于反射平面,经反射后的光束出光角度更广,从而使在实际应用中,在预设照射面80上形成的光斑明亮度均匀,提升光斑质量。作为优选的是,第一反射面100为反射曲面,以使光源70朝第一反射罩10中的反射曲面发射光束时,第一反射罩10中的反射曲面可将光源70发射的大部分光束进行反射,保证成形的光斑质量。
作为优选的是,上述反射曲面可由多个小的反射曲面拼接形成,这样以提升第一反射罩10内的光束由第一反射面100反射后的光束的聚光效果,从而使照射于预设照射面80上的光斑均匀度、明亮度更佳。
作为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反射罩10可呈弧状,该第一反射罩10具有第一进光口130、第一出光口140以及第二出光口150,其中,上述第一进光口130与光源70的发射方向相对设置,以供光源70发射的光束穿过第一进光口130后朝向第一反射面100照射;上述第一出光口140与第二出光口150分别位于第一反射罩10的不同方向上,第一出光口140用于供第一反射面100反射的部分光束向第二反射面200照射,第二出光口150用于供第一反射面100反射的另一部分光束向预设照射面80照射。
作为优选的是,当第二反射面200为曲面时,第二反射罩20可呈弧状,当第二反射面200为平面时,第二反射罩20可呈水平状;上述第二反射罩20具有第二进光口210以及第三出光口220,其中第二进光口210与第一出光口140连通,以供第一反射面100反射的光束进入,第三出光口220用于供第二反射面200反射的光束向预设照射面80照射。
作为优选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光源70发射光束中,第一反射面100将大部分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80上,只有小部分的光束被反射至第二反射面200上,因此可在第二反射罩20上的目标区域设置第二反射面200,也可第二反射罩20的整个内壁面均为第二反射面200。
控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7,其中图7中的点划线为光束;在实际应用中,光源70朝向第一反射罩10的第一反射面100发射光束,以使第一反射面100可将光源70发射的光束全部或大部分进行反射,提升光束的利用率,经第一反射面100反射后,部分反射的光束向预设照射面80照射,另一部分反射的光束向第二反射面200照射,之后第二反射面200将进入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80上,以在预设照射面80上形成光斑。
当本申请的控光装置应用于洗墙灯具时,该带有本申请控光装置的洗墙灯具嵌入安装至天花上,安装后,带有本申请控光装置的洗墙灯具与天花外表面平齐或基本平齐,在实际应用中,带有本申请控光装置的洗墙灯具中光源70发射光线,经控光装置控光后(请参见上文中关于控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在洗墙面(即预设照射面80)上形成光斑。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嵌入式控光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在实际应用中,光源70发射的光束朝向第一反射面100,这样以使第一反射面100能够反射光源70发射的大部分/全部光束,提升光源70利用率,经第一反射面100反射后,部分反射的光束向预设照射面80照射,另一部分反射的光束向第二反射面200照射,之后第二反射面200将进入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80上,以在预设照射面80上形成完整、高质量的光斑,保证了光斑的分布均匀及明亮均匀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反射面100为所述第一反射罩10开口端中与所述光源70发射方向相对的一面,或所述第一反射面100为所述第一反射罩10开口端的内壁面。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反射面100为所述第一反射罩10开口端中与所述光源70发射方向相对的一面时,光源70发射的光束朝第一反射罩10中的第一反射面100进行照射,此状态下,第一反射罩10中的第一反射面100可将光源70发射的大部分光束进行反射,保证成形的光斑质量。
当第一反射面100为第一反射罩10开口端的内壁面,即第一反射罩10的开口端的全部内壁面均为第一反射面100时,相对于上述“第一反射面100为第一反射罩10开口端中与光源70发射方向相对的一面”的实施方式,可使光源70发射的边角处光束被第一反射罩10的第一反射面100进行反射,进一步提升光源70的利用率,更进一步的保证成形的光斑质量。
作为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反射面100为反射曲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还包括光源支架30,所述光源支架30具有用于装载光源70的安装面300,所述第一反射罩10纵向抵靠于所述光源支架30的侧方,所述第二反射罩20横向设于所述光源支架30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反射罩10呈纵向设置,且第一反射罩10的第一进光口130抵靠在光源支架30的安装面300,这样以进一步的装载在安装面300上的光源70发射的光束大部分/全部均能进入第一反射罩10内,被第一反射面100进行反射。
作为优选的是,上述安装面300为纵向设置,以使装载于安装面300上的光源70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面100,可理解为光源70装载至安装面300后,光源70呈纵向设置,该光源70为正出光的方式,以使光源70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面100,又或光源70装载至安装面300后,光源70呈横向设置,该光源70为侧出光的方式,或光源70为正出光的方式,并搭配反射镜,同样可实现使光源70的出光方向朝向第一反射面100的目的。
上述第二反射罩20横向设于光源支架30的下方,即第二反射罩20位于第一反射罩10的侧方,第二反射罩20的第二进光口210位于第二反射罩20靠近第一反射罩10的一面;此外,第一反射罩10可与第一反射罩10抵靠设置,保证第一反射罩10的第二出光口150与第二反射罩20的第二进光口210光束的稳定传输,提升控光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于第二反射罩20靠近光源支架30的一面与光源支架30抵靠连接,以提升控光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反射罩10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部110,所述光源支架30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10的一面设有第二固定部310,所述第二固定部310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10连接,以固定所述光源支架30和所述第一反射罩1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310可采用插接连接,如第一固定部110为插接凸块,第二固定部310为由形状“7”字状的固定件与光源支架30靠近第一反射罩10一面围合形成的插接区域,将插接凸块插接进入插接区域中,形成第一反射罩10与光源支架30的固定安装;此外,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310还可采用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榫卯连接等固定连接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加图1和图3,还包括防眩光罩40,所述第一反射罩10的另一端具有缺口120,所述防眩光罩40设于所述缺口120处,且所述防眩光罩40设于所述第二反射罩20的侧方。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出光口150位于缺口120处;在实际应用中,装载于安装面300上的光源70发射光束时,可能有部分光束未照射至第一反射面100上,未照射至第一反射面100上的光束其照射的方向与照射于预设照射面80相反的方向,形成背向眩光;基于此,将防眩光罩40设置在缺口120处,以避免未照射至第一反射面100上的光束直接照射至与预设照射面80相反的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所防眩光罩40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10的一面为反射平面或反射曲面,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罩10反射至防眩光罩40的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罩20;
或,所述防眩光罩40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10的一面为抑光面。
在本实施例中,当防眩光罩40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10的一面为反射平面或反射曲面时,这样以进一步充分的利用光源70发射的光束,提升光束利用率,最终在预设照射面80成形的光斑质量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曲面比反射平面可反射角度更多,因此反射曲面相对反射平面成形的光斑分布均匀性、明亮均匀度更高。
当防眩光罩40靠近第一反射罩10的一面为抑光面时,即防眩光罩40阻挡未照射至第一反射面100上的光束继续照射,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3,所述防眩光罩40靠近所述第二反射罩20的边缘处具有避光口400或避光孔。
在本实施例中,避光口400/避光孔用于防止遮挡第一反射面100反射照向预设照射面80的光束,从而保证在预设照射面80上光斑的质量。
作为优选的是,上述避光口400朝防眩光罩40远离第二反射罩20的方向凹陷,其中该避光口400内端面(即相对于第二反射罩20的一面)可为斜面或平面,内端面为斜面的避光口400相对于内端面为平面的避光口400,避光口400的大小较小,有效保证防眩光罩40的结构稳定性。
上述避光孔为竖孔,该避光孔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或避光孔为避光长孔,同样可实现上述中防止遮挡第一反射面100反射照向预设照射面80的光束的目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图3、图4和图6,还包括环形基架50以及安装架60,所述环形基架50与所述安装架60连接,且所述第一反射罩10以及第二反射罩20均设于所述环形基架50内。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上述环形基架50与安装架60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可拆卸连接为卡扣连接,环形基架50的内壁面具有卡扣槽510,安装架60具有与卡扣槽510配合使用的卡扣件610,通过卡扣槽510与卡扣件610的配合使用实现环形基架50与安装架60的连接,此外卡扣件610可为多个,沿安装架60的周向方向依序设置,卡扣槽510与卡扣件610的数量对应,以保证安装架60安装至环形基架50时,安装架60与环形基架50各方向上的连接稳固性;上述可拆卸连接还可采用螺纹连接、螺丝连接、插接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参见图3,第二反射罩20靠近环形基架50的一面可具有上述卡扣件610,以与卡扣槽510配合形成第二反射罩20固定安装于环形基架50上。
在实际应用中,如在天花板上具有安装孔,环形基架50用于嵌设安装在安装孔内,而光源支架30、所述第一反射罩10以及第二反射罩20通过安装架60安装至环形基架50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源支架30可设于环形基架50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6,所述环形基架50靠近所述安装架60的一面具有第一定位部500,所述安装架60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500对应第二定位部6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500位于环形基架50靠近安装架60的一面,第二定位部600位于安装架60靠近环形基架50的一面;而第一定位部500可为定位槽,此时第二定位部600为定位凸起,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的配合使用,实现环形基架50与安装架60的定位安装;此外,定位槽的数量可为多个,该多个定位槽绕环形基架50的圆心轴依序设置,此时定位凸起的数量与定位槽的数量对应,这样以保证安装架60安装至环形基架50时,安装架60与环形基架50各方向上的定位安装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灯具包括光源70,该光源70的发射方向朝向第一反射罩10上的第一反射面100。
本申请的灯具可为洗墙灯具,具体关于洗墙灯具的应用可参见上文描述。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灯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在实际应用中,光源70发射的光束朝向第一反射面100,这样以使第一反射面100能够反射光源70发射的大部分/全部光束,提升光源70利用率,经第一反射面100反射后,部分反射的光束向预设照射面80照射,另一部分反射的光束向第二反射面200照射,之后第二反射面200将进入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80上,以在预设照射面80上形成完整、高质量的光斑,保证了光斑的分布均匀及明亮均匀度。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射罩以及第二反射罩;
所述第一反射罩具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朝向光源发射的方向,以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反射至预设照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罩;所述第二反射罩具有朝向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第二反射面,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束反射至所述预设照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所述第一反射罩开口端中与所述光源发射方向相对的一面,或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所述第一反射罩开口端的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支架,所述光源支架具有用于装载光源的安装面,所述第一反射罩纵向抵靠于所述光源支架的侧方,所述第二反射罩横向设于所述光源支架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部,所述光源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面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以固定所述光源支架和所述第一反射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眩光罩,所述第一反射罩的另一端具有缺口,所述防眩光罩设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防眩光罩设于所述第二反射罩的侧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防眩光罩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面为反射平面或反射曲面,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罩反射至防眩光罩的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罩;
或,所述防眩光罩靠近所述第一反射罩的一面为抑光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罩靠近所述第二反射罩的边缘处具有避光口或避光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基架以及安装架,所述环形基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第一反射罩以及第二反射罩均设于所述环形基架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基架靠近所述安装架的一面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安装架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第二定位部。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式控光装置。
CN202220452613.9U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Active CN216976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2613.9U CN216976639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52613.9U CN216976639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6639U true CN216976639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52613.9U Active CN216976639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6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27684B1 (en) Luminaire
JP4030431B2 (ja) 照明器具
CN204962442U (zh) 一种反射式防眩光led洗墙灯
JP2011228231A (ja) 照明器具
JPH1069809A (ja) 照明器具
CN216976639U (zh) 一种嵌入式控光装置及灯具
JP2008098068A (ja) 照明器具用レンズ及び前記レンズ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KR20090025174A (ko) 균일 광 분포의 에너지 절약형 램프갓
US9945533B1 (en) Uniform lens illumination in downlight fixtures
CN110762426A (zh) 一种防眩光黑板灯
JP4245786B2 (ja) 照明器具
CN210687896U (zh) 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JP2003281910A (ja) 照明器具
CN112483958A (zh) 用于线性灯具的反射器模组及线性灯具
CN112483961A (zh) 照明灯具
CN112483959A (zh) 照明灯具
CN103836438A (zh) 灯具
CN210891109U (zh) 一种灯具
CN213089607U (zh) 吸顶灯
CN219063418U (zh) 一种新型防水投光灯
CN216047152U (zh) 一种高光效节能led投光灯
CN215892144U (zh) 一种天花灯的卡线结构
CN217422966U (zh) 一种模拟天空的led灯具
CN218863960U (zh) 隧道灯
CN220749954U (zh) 一种窄边吊顶面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