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6304U -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6304U
CN216976304U CN202123448710.5U CN202123448710U CN216976304U CN 216976304 U CN216976304 U CN 216976304U CN 202123448710 U CN202123448710 U CN 202123448710U CN 216976304 U CN216976304 U CN 216976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87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清森
陈俊灵
张玲涛
王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v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v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v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v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87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6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6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6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支架固定部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架固定部包括固定底座、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转动组件,以及用于增加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摩擦力的滑动阻尼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基座和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转动组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滑动阻尼件设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动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能够精准地调整支撑组件的高度以及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常常一遍做事一遍观看电子产品显示的内容。因此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支架就应运而生。以手机为例,将手机放置于支架上即可实现解放双手,而且稳定手机显示的角度,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为了方便用于调整支架的高度以及角度,出现了可折叠支架、拉伸支架等多种类型的支架。其中,可折叠支架在调整角度方面随着高度变化角度也会改变,因此调整较为不便,而拉伸支架可通过卡位设置不同档位的高度,当在转动角度方面较为不便。此外,拉伸支架的卡位虽然能够调整不同的高度,但是调整的精细度跟档位的精细度有关,因此精细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支架拉伸和转动存在不足,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支架固定部和支撑组件;
所述支架固定部包括固定底座、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转动组件,以及用于增加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摩擦力的滑动阻尼件;
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基座和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转动组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滑动阻尼件设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动组件之间。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滑动阻尼件与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杆设有卡孔,所述滑动阻尼件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凸点。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外部的转动杆和设于所述转动杆顶端的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部包括转轴帽和转轴主体;所述转轴帽套设于所述转动杆顶端,所述转轴主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转轴帽连接,第二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转轴主体的形状为钟罩形;所述转轴主体的顶部与所述转轴帽连接,所述转轴主体的底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转轴帽的内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转轴帽转动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转动杆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转轴帽的顶端设有与所述转动杆抵接的第一凸台,所述转轴帽的第一凹槽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二凹槽抵接的第二凸台。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滑动阻尼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所述转动杆包括转动杆主体和与所述转动杆主体远离所述转轴帽的一端连接的转动环;
当所述转动杆主体底部与所述滑动阻尼件的底部平行时,所述与所述滑动阻尼件抵接。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固定部连接的转动支撑组件;
所述转动支撑组件可相对于所述支架固定部转动,所述转动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部,用于支撑电子设备;
机构部,与所述支架固定部固定连接;
承载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以及
壳体,用于安装所述机构部和容纳所述支撑部、所述承载部;
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机构部通过所述支撑部联动连接;控制所述支撑部围绕所述机构部轴心转动,所述支撑部可相对所述壳体往复位移动预设距离,且所述支撑部驱使所述承载部相对所述壳体展开或合拢。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有第一传动滑槽和传动件,所述机构部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传动滑槽相抵接;所述承载部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传动件啮合,控制所述支撑部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起带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壳体往复移动预设距离,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承载部沿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承载部包括承载臂,所述承载臂包括臂体和与所述臂体的第一端部连接的承载件;所述臂体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传动件啮合。
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中,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臂体转动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支架固定部以及支撑组件,支架固定部包括固定不动的固定底座,能够与支撑组件连接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套设在固定底座的支撑杆的外部,滑动阻尼设置在支撑杆和转动组件之间。当转动组件上下拉伸时,滑动阻尼为其提供稳定的摩擦力,从而将转动组件以及支撑杆在拉伸后稳定;当转动组件左右转动时,滑动阻尼为其提供稳定的摩擦力,从而将转动组件以及支撑杆在转动后稳定,实现支撑组件高度以及角度的精细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转动之前的后视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中支架固定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转动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的仰视角度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的俯视角度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转动之前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转动之前的内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转动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的转动支撑组件转动之后的后视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转动的转动支撑组件转动之后的内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注的含义为:
100、支架固定部;110、固定底座;111、基座;113、基座通孔;112、支撑杆;1121、卡孔;1122、支撑杆主体;1212、支撑杆接头;1213、转动环;122、转轴部;1221、转轴帽;12211、第一凹槽;12212、第一凸台; 12213、第二凸台;12214、第一转轴通孔;12224、转轴螺钉;12226、转轴螺帽;1222、转轴主体;12221、顶端;12222、底端;12223、第二转轴通孔;12224、转动阻尼件;130、滑动阻尼件;131、凸点;132、瓣片; 133、凹痕;200、转动支撑组件;210、壳体;211、前盖;2111、前盖通孔;2112、挡块;2113、防滑层;212、后盖;2121、后盖通口;2122、限位件;2123、连接件;21231、第一环柱;21232、第二环柱;213、第二凸起;220、支撑部;221、支撑板;222、第一传动滑槽;223、第二传动滑槽;224、传动件;2241、连接孔;2242、连接块;230、承载部;231、臂体;3211、第一通孔;3212、第二通孔;232、承载件;2321、承载平台;2322、承载板;2121、防滑套;233、第一端部;234、第二端部;240、机构部;241、第一凸起;242、转动阻尼件;243、底盘;11、第一螺钉;12、第二螺钉;13、第三螺钉;14、第四螺钉;15、第五螺钉;16、第六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支架固定部100即用于对电子设备支架中的承载部230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其可以为一般的底座与支撑杆一体成型的形式,也可以为底座与可伸缩的支撑杆的形式,或者底座与可折叠旋转的弹性杆等形式,支架固定部100的形状对本方案并无影响。支架固定部100的材质可采用塑料、铝合金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
该支架固定部100包括固定底座110、转动组件120以及滑动阻尼件 130。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底座110包括基座111和与基座111连接的支撑杆112。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支撑杆112中,基座111与支撑杆112固定连接,例如两者一体成型,但此对工艺的复杂性较高。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支撑杆112中,基座111与支撑杆112可拆卸连接,两者通过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例如,基座111与支撑杆112通过螺丝与螺纹连接。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如图2所示,支撑杆112的一端内部设有螺纹,基座111 设有基座通孔113,与该螺纹配合的第六螺钉16穿过基座通孔113与支撑杆112的螺纹啮合,实现连接。进一步地,基座111除了图2中的圆角矩形的板状结构外,还可设置为加持结构、三角结构等,只要起到为支撑杆 112提供固定作用即可。
在固定底座110的支撑杆112外设有转动组件120,转动组件120的内径大于支撑杆112的外径,从而转动组件120能够套设在支撑杆112外。为了增加转动组件120与支撑杆112之间的摩擦力,在支撑杆112与转动之间设置滑动阻尼件130。在转动或拉伸滑动组件320时,滑动阻尼件130 提供恒定的阻力,用户在转动到一定方向,或者拉伸到一定距离后,滑动阻尼件130可保持转动组件120与支撑杆112之间的相对静止,从而实现对承载部230最后的横向角度固定和纵向距离的固定。
在设置滑动阻尼件130时,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滑动阻尼件130与转动组件120内表面部连接。但是安装较为复杂。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滑动阻尼件130与支撑杆112的外表面连接,先安装滑动阻尼件130,再将转动组件120套设在滑动阻尼件130和支撑杠的外部。滑动阻尼件130与支撑杆112的外表面连接的方式可通过胶水等粘连、通过卡槽进行卡位固定等。为简化安装流程,如图2所示,支撑杆112设有卡孔1121,滑动阻尼件130的内侧设有与卡孔1121配合的凸点131。卡孔1121的数量根据滑动阻尼件130的长度确定,滑动阻尼件130长度越长,卡孔1121的数量越多。在安装时,将滑动阻尼件130的凸点131卡在卡孔1121内,即完成支撑杆 112与滑动阻尼件130之间的连接。其中,滑动阻尼件130的材质可选用 POM、合金等。
一种滑动阻尼件130的类型为套状结构,将滑动阻尼件130套在支撑杆112的外部,并通过卡孔1121进行固定。第二种滑动阻尼件130的类型为环状结构,将滑动阻尼件130套在支撑杆112的外部,并通过卡孔1121 进行固定。第三种滑动阻尼件130的类型为瓣片132,滑动阻尼件130包括若干个瓣片132。如图2所示,每一个瓣片132的内表面设有凸点131,此种方式相较于前两种方式,能够降低对滑动阻尼件130的弹性的要求,安装更为方便快捷。瓣片132的数量以大于或等于2为宜。为了尽量延长转动组件120能够拉伸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滑动阻尼件130设置于支撑杆 112的末端。
此外,为了进一步地提升滑动阻尼件130的摩擦力,在滑动阻尼件130 的表面设有若干个凹痕133。若滑动阻尼件130安装在支撑杆112的外表面,则凹痕133设置于滑动阻尼件130的外表面;若滑动阻尼件130安装在转动组件120的内表面,则凹痕133设于滑动阻尼件130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支架固定部100和承载部230转动连接方面,转动组件120 的一端设有第二螺纹,承载部230设有与第二螺纹啮合的第三螺纹,通过第二螺纹和第三螺纹,承载部230可转动。在第三种支架固定部100中,转动组件120设有可转动的夹爪,该夹爪夹持承载部230。除上述列举的转动连接方式外,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为了减少复杂工件的制作,提高零件的可替换性,延长电子设备支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120包括转动杆121和转轴部122。如图3所示,转动杆121套设于支撑杆112外部的转动杆121,转轴部122设于转动杆121的顶端,且与承载部230转动连接。为了方便承载部230的转动,转轴部122可相对于转动杆121向外延伸,并与转动杆121形成0~180度之间的夹角。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复杂零件的生产,转轴部122还可拆分为转轴帽1221和转轴主体1222,转轴主体1222的第一端部与转轴帽1221连接,第二端部与承载部230转动连接。转轴帽1221套设于转动杆121的顶端,起到连接转轴主体1222与转动杆121桥梁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分散承载部230的压力,提高支撑的电子设备的重量阈值,转轴主体1222的形状采用钟罩形。转轴主体1222的一端的横截面积较小,另一端的横截面积较大,转轴主体1222横截面积较小的那一端,即顶端12221,与转轴帽1221连接,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即底端12222,与承载部230连接,当架设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对承载部230的压力传递给转轴主体1222,由于转轴主体1222的形状为钟罩形,因此转轴主体 1222的侧壁也能够对压力进行一定的反作用,从而缓解支撑底座的压力。
转轴主体1222可以与转轴帽1221固定连接,也可转动连接。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能够帮助用户调整观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角度。转动结构的具体方式包括多种,例如常见的螺纹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转轴主体1222的顶部12221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件,第一凹槽12211的数量为2,设置于转轴帽1221的两侧,转轴主体1222 设有第二转轴通孔12223,转轴帽1221设有第一转轴通孔12214,转轴部122还包括螺丝结构,该螺丝结构的转轴螺钉12225穿过所述第一转轴通孔 12214以及第二转轴通孔12223,与转轴螺帽12226啮合,从而为转轴主体 1222提供转轴轴心,使得转轴主体1222与转轴帽1221转动连接。在另一种实现与转动帽的转动连接方式中,为了保护转轴主体1222与转轴帽1221 之间的连接,避免其暴露在外,减少零件的寿命,转轴帽1221的内部设有第一凹槽12211,所述转轴主体1222的顶部12221设于第一凹槽12211内,顶部12221与第一凹槽12211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转轴主体1222设有第一转轴通孔12214,转轴帽1221设有第二转轴通孔12223,与上述方式类似,转轴部122还包括螺纹结构,转轴螺钉12225穿过第一转轴通孔12214 以及第二转轴通孔12223与转轴螺帽12226连接。转轴主体1222即可在第一凹槽12211内进行转动。如图3所示,转轴主体1222能够在第一凹槽12211 内向上调整一定角度,通过调整第一凹槽12211的深度、斜面角度等参数,可实现转轴主体1222调整角度的限制,图3中,转轴主体1222可向上倾斜45度。
进一步地,以上述的螺纹连接作为转轴主体1222与转轴帽1221之间的转动连接的方式为例,为了方便安装,螺纹和螺钉会被暴露在外部,因此,如图2所示,转动杆121还设有第二凹槽1211,转轴帽1221的顶端设有与转动杆121抵接的第一凸台12212,转轴帽1221的第一凹槽12211向外延伸形成与第二凹槽1211抵接的第二凸台12213,从而将转轴帽1221扣合于转动杆121内部。
此外,若对转动杆121不加以限制,转动杆121可能出现拉伸超出支撑杆112的长度,从而将转动杆121与支撑杆112分离。为了避免此情形的发生,本例中,滑动阻尼件130的长度小于支撑杆112的长度,转动杆 121包括转动杆主体1212以及转动环1213。转动环1213套设于支撑杆112 外部,转动杆主体1212的一端用于设置转轴帽1221,其另一端即与转动环 1213连接。以螺纹连接作为两者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转动环1213的外表面设有螺纹,转动杆主体1212的一端内表面设有与该螺纹啮合的螺纹,通过这两个螺纹,转动杆主体1212与转动环1213连接。当转动杆主体1212的底部12222与滑动阻尼件130的底部12222平行的时候,如图3所示,转动环1213与滑动阻尼件130抵接,从而限制了转动杆121的活动范围。此外,在这种方式中,滑动阻尼件130也不会暴露在外,减少损伤的发生。同时,此种方式也可以稳定转动杆主体1212转动的平衡性,避免发生倾斜的情形。其中,转动环1213的材质可选塑胶等易于塑性的材质,如PC/ABS。
值得一提的时,虽然图2中,支撑杆112的截面形状以及转动杆121 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但实际上其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六边形、不规则形状等,只有两者可以相对转动或者拉伸即可,转动环1213在与滑动阻尼件 130抵接的时候,其能够围绕支撑杆112转动即可。
进一步地,支撑杆112包括支撑杆主体1122和支撑杆接头1123,支撑杆112街头分别与支撑杆主体1122以及基座111连接。当转动杆121拉伸的长度为0时,即还未拉伸转动杆121时,支撑杆接头1123与转动杆121 抵接。由于支撑杆接头1123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用户在拉伸或转动该转动杆121时,更易握住转动杆121,且更易清洁转动组件120与固定底座110之间的污渍。
为满足不同型号的平板和手机的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支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过转动增加支撑面积的转动支撑组件200。
如图4~图11所示,转动支撑组件200包括与所述固定支撑部100连接的机构部240、支撑部220、承载部230以及壳体210。
固定支撑部100即用于对电子设备支架中的转动支撑组件200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其可以为一般的底座与支撑杆一体成型的形式,也可以为底座与可伸缩的支撑杆的形式,或者底座与可折叠旋转的弹性杆等形式,固定支撑部100的形状对本方案并无影响。固定支撑部100的材质可采用塑料、铝合金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
转动支撑组件200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撑部100。支撑部220和承载部230都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支撑力。如图8所示,当电子设备架设于电子设备支架时,支撑部220为电子设备的背部提供支撑,承载部230为电子设备的底部提供支撑。所述转动支撑组件200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撑部100转动。
机构部240与固定支撑部100连接,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机构部240 与固定支撑部100可一体成型,机构部240与固定支撑部100之间设有凹槽,壳体210通过拼接、自身材料特性等套设于机构部240与固定支撑部 100的凹槽上,实现机构部240安装在其上。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机构部 240与固定支撑部100可拆卸连接,两者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例如,机构部240中的一侧与固定支撑部100的一侧设有限位配合的结构,两者通过该结构限位配合。以限位配合结构为螺纹为例,如图5所示,固定支撑部100中靠近机构部240的一侧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设有第一螺纹,而机构部240包括与第一螺纹啮合的第一螺钉11,基于第一螺纹和第一螺钉11,固定支撑部100与机构部240连接。此外,该限位配合结构还包括卡合结构等。除限位配合外,机构部240和固定支撑部100还可通过接合剂等方式连接。其中,机构部240的材质可采用塑性材料,例如 PC/ABS(Polycarbonate/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聚碳酸酯与聚丙烯腈的混合物)。根据安装方式以及支撑结构的形状、材质等特性,第一螺钉11可选用PM、十字螺钉等不同规格型号的,本方案对此不作限定。
为提高机构部240与固定支撑部100连接的稳定性,机构部240与壳体210之间设有转动阻尼件242,和/或固定支撑部100与壳体210之间设有转动阻尼件242。该转动阻尼件242优选采用轻薄的阻尼片,例如POM (Polyoxymethylene(Polyformaldehyde),聚甲醛)材质的,转动阻尼件 242具有防震等特性,因此能够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壳体210能够围绕机构部240的轴心进行转动,实现与固定支撑部100之间的转动连接。
壳体210能够容纳支撑部220和承载部230。如前文所述,转动支撑组件200可以通过拼接套设在在固定支撑部100与机构部240的连接处。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可在转动支撑组件200中的壳体210设置一个后盖212 通口,在安装时,先将壳体210套在固定支撑部100的连接处,然后再通过机构部240通孔将机构部240与固定支撑部100连接。
承载部230与机构部240通过支撑部220联动连接,因此,当支撑部 220发生变动时,承载部230也会发生变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20能够围绕机构部240的轴心进行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支撑部220可相对于壳体210往复移动预设距离。
例如,支撑部220包括设定了转动轨道,机构部240包括与转动轨道配合的移动件,当支撑部220围绕机构部240进行转动时,机构部240相对于支撑部220在转动轨道内进行移动,而壳体210可相对于机构部240 不发生移动,因此,支撑部220相对于壳体210发生了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支撑部220可围绕机构部240的轴心转动的设置方式,所述支撑部220包括有第一传动滑槽222,所述机构部240包括第一凸起241,所述第一凸起241与所述第一传动滑槽222相抵接。在一种抵接方式中,第一传动滑槽222为具有滑槽底部的滑槽,第一传动滑槽222 的两侧相对延伸形成滑槽凸起,第一凸起241与滑槽凸起抵接。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种抵接方式中,第一传动滑槽222无滑槽底部,第一凸起 241与第一传动滑槽222的两侧抵接。第一凸起241在第一传动滑槽222内可相对移动。在转动支撑部220时,基于第一凸起241与第一传动滑槽222 的抵接,支撑部220可绕着机构部240的轴心转动,并且相对于壳体210 移动。随着转动的角度和方向的不同,支撑部220可相对于机构部240实现往复移动,从而增大或缩小支撑部220移动方向的支撑面积。
由于第一凸起241可在第一传动滑槽222滑动,因此,转动支撑组件 200转动时,第一凸起241相对于第一传动滑槽222发生相对滑动,而支撑部220相对于壳体210发生了移动,因此支撑部220支撑的位置可相对于壳体210更近或更远。当支撑部220与壳体210之间的距离更近时,例如达到零,支撑部220位于壳体210内部,可用于支撑体型小的电子设备;当支撑部220与壳体210之间的距离更远,支撑部220可用于支撑体型更大的电子设备。
除了增加单向支撑面积外,由于大型的电子设备,例如平板,体重较大,单独的增加单向支撑面积支撑能力并不强,例如只增加纵向支撑面积,对于体型较大的电子设备,横向的承载对其稳定性也极其重要。因此,本实施例中,承载部230与机构部240通过支撑部220联动连接,因此,当支撑部220转动时,承载部230也会随之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支撑部220 驱动承载部230与壳体210在距离和/或角度上产生不同,从而实现承载部 230相对壳体210展开或合拢。
由于联动连接的方式很多,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的联动连接方式,在该方式中,支撑部220包括传动件224,该传动件224包括齿轮、如图6~图8所示的齿条,或其他具有联动功能的元件。承载部230的一端与壳体 210转动连接且与传动件224啮合,另一端用于承载电子设备。控制支撑部 220转动时,传动件224可带动承载部230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承载部230在转动过程中可相对壳体210展开或合拢。
以图8为未转动时的状态,以图11为转动后的状态图,转动支撑组件 200转动角度为0度时,承载部230由于重力的作用垂直下垂,而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承载部230随着传动件224的转动而发生相对展开或合拢,从而在支撑部220移动方向,以及承载部230的承载方向两个方向变动支撑面积。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横向的支撑面积以及纵向的支撑面积都发生了增加了,该电子设备支架从支持小型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转换为支撑大的电子设备,例如平板。
在设置承载部230时,在第一种设置方式中,承载部230设置于壳体 210的两侧,转动连接的方式包括在壳体210的内部设有连接件2123,壳体210的侧边设有连接件2123,承载部230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依靠该第一通孔,承载部230套设于连接件2123上并转动连接。此方式的电子设备支架体型较大,且承载部230容易脱落,因此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承载部230容纳于壳体210内部,如图1所示,承载部230设于壳体210内部。其他转动连接的结构也可用在此方案承载部230与壳体210的连接。
此外,壳体210可以为如图8、图11和图5所示的单独的后盖212。第一凸起241设置于后盖212上,承载部230设于支撑部220上方。若将图8作为转动前的电子设备支架,转动支撑组件200的转动角度为0度时,承载部230和支撑部220对电子设备提供支撑;转动支撑组件200的转动角度为180度时,承载部230展开,且支撑部220拉伸,增大了对电子设备的支撑面积。此外,在后盖212设有机构部240通孔,机构部240通过机构部240通孔与固定支撑部100连接。为了进一步地稳定在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机构部240与固定支撑部100的稳定性。后盖212设有用于放置机构部240的后盖212凹槽,后盖212通口设置于后盖212凹槽中。进一步地,为了降低使用时的尖锐感,本例中,后盖212的形状为圆角矩形,而后盖212的材质采用PC/ABS等具有较强可塑性的材质。
但此种方式,支撑部220和承载部230暴露在外,容易产生元件的磨损、破坏或丢失,且美观感上较差。因此,壳体210也可以包括如图4~图 9所示,所示的前盖211与后盖212的组合,后盖212与前盖211连接,形成容置所述滑动部的空间。后盖212与前盖211的可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卡扣结构、如图5所示的螺纹结构等进行连接。本例中,前盖211直接与电子设备接触,为了增强前盖211的硬度、寿命,以及整体的电子设备支架寿命,本例中,前盖211优选采用的材质为合金,例如铝合金。
如图3~8所示,承载部230可包括承载臂,承载臂包括臂体231和承载件232,承载件232和臂体231的第一端部233连接,而臂体231的第二端部234与壳体210转动连接,且与传动件224啮合。本实施例中,承载部230的数量为两条,但实际数量可更多或更少。例如单个承载部230的情形,其支撑板221可折叠或转动,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后,将支撑板 221进行折叠或转动,实现对横向面积更大的支撑。例如承载部230的数量为4,两条承载部230叠放在一边,其长度不同,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后,可通过四个承载件232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
当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的角度为0度或180度时,由于依靠承载部 230的支撑件进行支撑,因此为了避免承载部230向转动支撑组件200的中心过度转动,或过于伸展,本实施例中,转动支撑组件200中设置用于对承载部230抵接的限位结构。例如后盖212或前盖211上设置有用于对承载部230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件2122,该限位件2122可以为两个限位块,一个限位块对于一侧的承载部230进行转动角度的限制,此外,该限位件2122的形状还可采用限位条,限位条同时能对两侧的承载部230进行限位。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件2122为两个斜面板,斜面板能够在壳体 210的范围内对承载部230传动件224全力支持。还例如第一凸起241穿出所述第二传动滑槽223,并与承载部230抵接,以对承载部23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支撑部220的整体结构可以为板状、块状等结构,本实施例以支撑板 221为例进行描述。其他形状结构也可作为本方案的支撑部220。
为了在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支撑部220与壳体210更为紧密,不易掉落,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0设有第二凸起213,与第二凸起213相对,支撑部220包括第二传动滑槽223,第二凸起213与第二传动滑槽223 相抵接。如图5和图6所示,该支撑板22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滑槽222和第二传动滑槽223。机构部240的包括第一凸起241,第一凸起241与第一传动滑槽222抵接,壳体210设有第二凸起213,第二凸起213与第二传动滑槽223抵接。如图8、3和图6所示,控制支撑部220转动时,第一凸起 241在第一传动滑槽222内相对滑动,第二凸起213也在第二传动滑槽223 内相对滑动。第一凸起241和第二凸起213之间相对移动了预设距离。因此,由于第一凸起241和第二凸起213发生了相对位移,而第一凸起241 和第二凸起213都与支撑部220抵接,因此,控制支撑部220转动时,第一凸起241和第二凸起213之间的相对移动,带动支撑部220相对壳体210 往复移动预设距离。相较于仅设有第一凸起241的方案而言,在壳体210 上设置第二凸起213,可以按支撑部220与壳体21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在转动支撑部220时也带动壳体210转动,转动时的角度和该角度对应的距离更为精确,达到精准调控的效果。
传动件224与支撑板221相对固定,其连接方式可采用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等方式。在一种连接方式中,为了安装方便以及准确性,支撑板 221设有若干个连接孔2241,传动件224设有与连接孔2241配合的连接块2242,传动件224通过连接孔2241与连接块2242与支撑板221可拆卸连接。在第二种连接方式中,为了连接的牢固性,传动件224通过螺纹结构与支撑板221连接。支撑部220还包括第二螺钉12,传动件224设有传动件224通孔,支撑板221设有滑动通孔,第二螺钉12通过传动件224通孔以及滑动通孔,将传动件224与支撑板221连接在一起。在第四种连接方式中,如图5所示,可将上述两种连接方式进行联合,以实现方便快捷地将传动件224与支撑板221稳固地连接。
进一步地,机构部240可采用单个凸起。如果是单个凸起作为机构部 240,当凸起过小时,限制了固定支撑部100的粗细,进而影响了对重型电子设备的支撑;当凸起太大时,则要求支撑部220上的第一传动滑槽222 过大,影响了翻转后面积增大的幅度。为此,本实施例中,机构部240包括底盘243与第一凸起241,如图6所示,底盘243与固定支撑部100连接,兼顾了固定支撑部100以及第一传动滑槽222。底盘243可选用圆形、六边形等形状的盘状结构,第一凸起241可选用圆柱、六棱柱等形状。
第二凸起213可以设置在后盖212上,也可以设置于前盖211上。图6 中第二凸起213采用的是设置于后盖212上,以方便组装。第二凸起213 的形状可选用圆柱体、棱柱体或其他形状。第二凸起213设置于后盖212 本体上远离固定支撑部10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13的数量并不作限定,可以为1个、2个或其他。例如图6中第二凸起213的数量为2,第二凸起213位于机构部240下方,且均匀地分布于后盖212中心轴的两侧,但其位置也可进行自由调整,并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滑槽222所在的水平线与第二传动滑槽223的水平线之间存在夹角,当夹角为零时,第二凸起213无法在第二传动滑槽223 中发生相对滑动以拉近其与第一凸起241之间的距离。当夹角的角度非零时,第一凸起241与第二凸起213能够相向运动,且随着角度越大,转动支撑组件200所能滑动的距离越大,直到第一传动滑槽222与第二传动滑槽223相互垂直,达到滑动的距离的最大值,此时转动支撑组件200可转动180度。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支撑部220 向外拉伸的长度越长。
为了元件的利用率最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后盖212设有连接件2123,所述前盖211与所述后盖212通过所述连接件2123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机构部240、所述支撑部220以及所述承载部230的空间。且所述承载臂与所述壳体210通过所述连接件2123转动连接。连接件2123 即起到连接前后盖212的作用,且连接件2123还起到实现壳体210与承载臂转动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地,当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后,前盖211与支撑部220重叠的区域仅有承载部230支撑,为了分散前盖211传递的压力,本例中,传动件224与前盖211抵接,且前盖211的背部设有挡块2112,挡块2112与支撑部220抵接,能够对前盖211进行支撑,分散电子设备通过前盖211 传递的压力。挡块2112可与前盖211背面连接,也可选择与支撑板221的正面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210还包括第三螺钉13,挡块 2112表面设有第三螺纹,前盖211设有若干个前盖通孔2111,第三螺钉13 通过前盖通孔2111与第三螺纹啮合,从而将前盖211与挡块2112连接。
在设置承载部230方面,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将传动件224设置于支撑板221朝向后盖212的一侧,承载部230容纳于支撑部220与后盖212 之间,但此方案在电子设备支架进行安装时较为不便,且由于承载部230 还包括承载件232,因此还需伸出支撑部220的,需要较长的承载部230。在第二种设置承载部230的实现方式中,将支撑板221进行裁剪,以将承载部230置于其两侧,但此方式承载部230的下半部分,即设有承载件232 的臂体231传动件224缺乏支撑,在未转动支撑挡板时架设电子设备稳定性较差,此外在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承载部230很容易发生前后摇晃的情形。因此,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板221设有用于将连接件2123 暴露出支撑板221的缺口,该缺口可以为滑槽、凹口等。转动组件为转动时,支撑板221为承载部230提供支撑,且避免在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承载部230的转动不会出现摇晃。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收纳承载部230的承载件232,减少空间占用前盖211的下部设有收纳承载件232的空间,当转动支撑组件200的角度为零时,承载件232位于该空间中。在一种空间的形式中,前盖211的两侧设有前盖211凹槽,当转动支撑组件200的转动角度为零时,承载件232位于该凹槽中。在另一种空间的形式中,如图4~图9所示,支撑板221上设有凸块,前盖211的底部与凸块之间存在距离,从而形成一个容纳槽,该容纳槽用于收纳承载件232。当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180度时,若支撑部220 表面不存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凸块,则转动支撑组件200的上部对电子设备的支撑力较弱。因此,支撑部220表面的凸块的表面与前盖211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前盖211对电子设备支撑时,凸块也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
为了减少工艺,本实施例的连接件2123还用于将前盖211与后盖212 连接。例如,前盖211与后盖212都设有端口相互配合的连接件2123,前盖211与后盖212扣合时,两个连接件2123连接形成连接件2123。再例如,如图5所示,连接件2123包括第一环柱21231,第一环柱21231内部设有第四螺纹,前盖211设有前盖通孔2111,第四螺钉14通过前盖通孔2111与第四螺纹啮合。承载部230绕着第一环柱21231转动。为了限制承载部 230转动时与转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存在位移,连接件2123还包括第二环柱21232,第二环柱21232绕设于第一环柱21231外围,并与承载部230抵接。
此外,为了增加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摩擦,在前盖211表面和/或支撑部 220的凸块的表面设置防滑层2113,该防滑层2113优选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传动件224可位于支撑板221的上方、中间或右方,当其位于支撑板221的上方时,承载部230可以尽可能地长且转动后的角度尽可能地大。此外,承载部230可以位于支撑板221以及后盖212之间,或者如图8和图11所示,位于支撑板221的上部。
进一步地,当承载部230分布在支撑部220的两侧时,为了对两边的承载部230进行限制,该第二凸起213可向两侧进行延伸形成延伸块,延伸块与承载部230抵接,或者设置两条第二传动滑槽223,第二凸起213与一边的承载部230抵接。为第二凸起213更好地对承载部230进行限位,所述传动件224与所述第二传动滑槽223相对设置,如图8和图11所示,传动件224位于支撑板221上方,第二传动滑槽223位于支撑板221下方承载部230。
此外,在转动支撑组件200转动时,承载部230也会随之转动。若无论转到哪一个角度,承载件232都需要起到支撑的作用,则与臂体231传动件224固定链接的承载件232支撑效果较差,因此本例中,承载件232 与承载部230转动连接。以两种转动连接的方式为例进行描述,在一种转动连接的方式中,承载部230的臂体231传动件224设有转轮,承载件232与该转轮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该转轮,可调整承载件232与承载部230之间的连接角度。在另一种连接方式中。承载件232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表面设有第五螺纹,臂体231传动件224设有第二通孔,承载部230还包括第五螺钉15,第五螺钉15穿过该第二通孔与第五螺纹啮合。因此在转动前后,可调整承载件232与水平线的角度,便于在任意转动角度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承载件232包括承载平台2321和承载板2322,承载平台 2321主要用于对电子设备提供垂直向上的支撑,而承载板2322主要用于对电子设备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承载平台2321远离鼻体231的一端设置承载板2322。为了增加电子设备与承载部230之间的摩擦,在承载平台2321 的外部套设防滑套2321,防滑套2321的材可选用硅胶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支架固定部和支撑组件;
所述支架固定部包括固定底座、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的转动组件,以及用于增加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摩擦力的滑动阻尼件;
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基座和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转动组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滑动阻尼件设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动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阻尼件与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杆设有卡孔,所述滑动阻尼件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凸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外部的转动杆和设于所述转动杆顶端的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部包括转轴帽和转轴主体;所述转轴帽套设于所述转动杆顶端,所述转轴主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转轴帽连接,第二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主体的形状为钟罩形;所述转轴主体的顶部与所述转轴帽连接,所述转轴主体的底部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转轴帽的内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转轴帽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转轴帽的顶端设有与所述转动杆抵接的第一凸台,所述转轴帽的第一凹槽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二凹槽抵接的第二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阻尼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所述转动杆包括转动杆主体和与所述转动杆主体远离所述转轴帽的一端连接的转动环;
当所述转动杆主体底部与所述滑动阻尼件的底部平行时,所述与所述滑动阻尼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固定部连接的转动支撑组件;
所述转动支撑组件可相对于所述支架固定部转动,所述转动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部,用于支撑电子设备;
机构部,与所述支架固定部固定连接;
承载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以及
壳体,用于安装所述机构部和容纳所述支撑部、所述承载部;
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机构部通过所述支撑部联动连接;控制所述支撑部围绕所述机构部轴心转动,所述支撑部可相对所述壳体往复移动预设距离,且所述支撑部驱使所述承载部相对所述壳体展开或合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有第一传动滑槽和传动件,所述机构部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传动滑槽相抵接;所述承载部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传动件啮合,控制所述支撑部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起带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壳体往复移动预设距离,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承载部沿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承载臂,所述承载臂包括臂体和与所述臂体的第一端部连接的承载件;所述臂体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传动件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臂体转动连接。
CN202123448710.5U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Active CN216976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8710.5U CN216976304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8710.5U CN216976304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6304U true CN216976304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8710.5U Active CN216976304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6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8243B2 (en) Display device
US7764491B2 (en) Support stand for flat-panel display monitor
US10760727B2 (en) Display stand
US20190353297A1 (en) Multi-display stand
WO2015021695A1 (zh) 一种可收纳折叠式摄像头装置
CN205806838U (zh) 支架
CN216976304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US20240117918A1 (en) Rotating shaf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484385U (zh) 一种止转结构以及支架底座
CN2864911Y (zh) 支撑架装置
CN214904669U (zh) 一种防倾覆的计算机显示器伸缩装置
TWI572807B (zh) 支架
JPH11338576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支持装置
CN114321601A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相关设备
CN215294265U (zh) 一种升降支架
CN101123124B (zh) 可调整倾斜角度的支撑装置及具有该支撑装置的显示器
CN211229952U (zh) 一种翻盖可缓慢下降的自助餐炉专用阻尼铰链
CN220307245U (zh) 一种能旋转定位使用的手机支架
CN218153226U (zh) 一种电子设备旋转支架
CN213405452U (zh) 一种实用型折叠户外写生画架
CN219266643U (zh) 一种棱镜调节固定台
CN213271968U (zh)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及三脚架自拍杆
CN209913882U (zh) 手机支架
CN217928130U (zh) 一种支架及投影系统
CN113217768A (zh) 一种升降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