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1707U - 吊臂工装 - Google Patents

吊臂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1707U
CN216971707U CN202220835400.4U CN202220835400U CN216971707U CN 216971707 U CN216971707 U CN 216971707U CN 202220835400 U CN202220835400 U CN 202220835400U CN 216971707 U CN216971707 U CN 216971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supporting
lifting lug
plat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54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德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Changf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Changf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Changf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urbine & Electric Machinery Changf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354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1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1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1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臂工装,包括左支撑臂、右支撑臂和套筒;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为对称结构;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均包括支撑筋、支撑板、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支撑筋包括拉筋、筋板和撑筋,筋板底部连接有撑筋,筋板左端顶部连接有拉筋,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支撑筋左端面形状相同的凹槽,支撑筋的左端穿入凹槽内并连接在凹槽内,支撑筋上固定连接有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且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沿着支撑筋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以电机机座吊耳孔和穿线孔为基础点,使用吊臂工装,设置三个吊耳,同时吊起电机转子与端盖,更换轴承操作难度小,且吊臂工装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方便人工搬运。

Description

吊臂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机塔筒上吊起电机转子并同时吊装端盖的情况的吊臂工装。
背景技术
某公司生产的鼠龙式海上风力发电机,在更换轴承时,需要将转子吊起,始终保持两端水平,同时将电机机座端盖拆卸下来后才能更换轴承。更换轴承工艺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鼠龙式海上风力发电机两端的端盖与转轴之间均设置有滚柱轴承。在更换一端滚柱轴承时,必须尽可能使转子保持水平,防止对另一端滚柱轴承造成损坏,导致更换轴承操作难度加大。
(2)更换滚柱轴承时,在吊起转子的同时,需拆下端盖,端盖重量为400Kg,人工力量无法移动,加大了拆装端盖的操作难度。
(3)机舱上方没有起吊点,同时机座两端正上方有空冷器干涉,机舱地面除发电机等设备有承重点外,其余地方采用铝板结构,只供人行走,没有其余受力点,因此无法以地面为基础设置支撑点与吊装点,导致更换轴承操作的难度加大。
(4)物料、工件、工具需人工搬运,以及上塔筒时升降梯空间较小,因此工件不能过重以及过大,导致了所设计工件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吊臂工装,本实用新型以电机机座吊耳孔和穿线孔为基础点,使用吊臂工装,设置三个吊耳,同时吊起电机转子与端盖,更换轴承操作难度小,且吊臂工装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方便人工搬运,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吊臂工装,包括左支撑臂、右支撑臂和套筒;
所述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为对称结构;
所述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均包括支撑筋、支撑板、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所述支撑筋包括拉筋、筋板和撑筋,所述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筋且筋板和撑筋固定连接后的结构形状为T型,所述筋板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筋,所述撑筋的长度与筋板的长度相同,所述拉筋的长度小于筋板的长度,所述拉筋、筋板和撑筋的左端齐平;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支撑筋左端面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支撑筋的左端穿入凹槽内并固定连接在凹槽内,所述支撑筋上固定连接有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且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沿着支撑筋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均固定连接在筋板和撑筋之间;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
所述左支撑臂用于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在电机机座一端左侧的吊耳孔和穿线孔上,所述右支撑臂用于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在电机机座一端右侧的吊耳孔和穿线孔上,所述套筒用于套设在电机转轴上,且套筒的外圈与电机端盖和电机转轴之间的滚柱轴承的内圈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包括圆形底座和圆形凸台,所述圆形凸台固定连接在圆形底座上,所述圆形凸台的直径小于圆形底座的直径,所述垫块上开设有贯穿圆形底座和圆形凸台的通孔,所述垫块的圆形凸台用于安装在电机机座的吊耳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筋板的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有撑筋,所述筋板左端的顶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有拉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的凹槽为通槽,即凹槽贯穿支撑板的两面,所述支撑筋的左端穿入凹槽内且支撑筋与支撑板的两面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筋板和撑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采用3240环氧玻璃布管,所述套筒内圈与外圈均涂抹有润滑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吊转子与拆装端盖工装合为一体,以电机机座的吊耳孔和穿线孔为基础点,使用吊臂工装,设置三个吊点(即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同时吊起转子与端盖。吊臂工装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减少了工装的投入,减轻人工搬运的负载。
本实用新型将左支撑臂或右支撑臂与电机机座吊耳孔、穿线孔使用两个螺栓、螺母固定,这样可以确保左支撑臂或右支撑臂位置固定,无法移动、旋转。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左支撑臂、右支撑臂的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上悬挂葫芦吊,另与吊绳相配合,两边同时拉动葫芦吊,将转子向上慢慢吊起1-2mm,随后使在拆下端盖的过程中,转子始终不会下落,不会单边落在电机机座定子中,对定子绝缘造成损坏,并且可以防止电机机座另一端的转轴与轴承的摩擦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在转轴上安装套筒,套筒的外圈与电机端盖和电机转轴之间的滚柱轴承的内圈齐平,套筒使用3240环氧玻璃布管材料,在保证硬度的同时,不会对转轴与端盖内圈造成损伤。在套筒内圈与外圈涂抹润滑脂,可以减少套筒与端盖、转轴的摩擦,拉动端盖时更为轻松。
本实用新型使用吊臂工装上的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同时吊起转子与端盖,电机机座的两边均安装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可以同时起吊转子两端,使转子保持水平,有效防止转子倾斜对另一端滚柱轴承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上的吊耳三吊起端盖,并在吊耳三上安装葫芦吊,通过转动葫芦吊进而拉出端盖,即使端盖重量大,也可以拉出端盖,拆装端盖操作难度不大。
附图说明
图1为吊臂工装安装在电机机座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支撑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左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左支撑臂的主视图。
图7为左支撑臂的截面图。
图8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吊臂工装安装在电机机座上并通过吊绳起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吊臂工装,包括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垫块7和套筒4。
如图2所示,所述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为对称结构。
如图5-图7所示,所述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均包括支撑筋3-2、支撑板3-1、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筋3-2包括拉筋3-2-2、筋板3-2-1和撑筋3-2-3,所述筋板3-2-1的底部焊接有撑筋3-2-3且筋板3-2-1和撑筋3-2-3固定连接后的结构形状为T型,所述筋板3-2-1左端的顶部焊接有拉筋3-2-2,所述撑筋3-2-3的长度与筋板3-2-1的长度相同,所述拉筋3-2-2的长度小于筋板3-2-1的长度,所述拉筋3-2-2、筋板3-2-1和撑筋3-2-3的左端齐平。拉筋3-2-2与撑筋3-2-3以筋板3-2-1为主体进行焊接,拉筋3-2-2为补强部分,同时为减轻工件重量,缩短了拉筋3-2-2的长度。
如图5-图7所示,所述支撑板3-1的一面开设有与支撑筋3-2左端面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支撑板3-1上的凹槽为通槽,即凹槽贯穿支撑板3-1的两面,所述支撑筋3-2的左端穿入凹槽内且支撑筋3-2与支撑板3-1的两面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支撑筋3-2上焊接有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且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沿着支撑筋3-2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均焊接在筋板3-2-1和撑筋3-2-3之间;所述支撑板3-1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3-1-1,其中一个安装孔3-1-1用于与电机机座1上安装有垫块7的的吊耳孔10通过螺栓5和螺母6连接,另一个安装孔3-1-1用于与电机机座1上的穿线孔9通过螺栓5和螺母6连接。
左支撑臂3或右支撑臂8受力时,以支撑板3-1为基础,支撑板3-1与电机机座1通过螺栓5相连接固定,减轻支撑板3-1的受力。支撑筋3-2根据实际吊装操作要求,调整支撑筋3-2的焊接角度(即两种不同的支撑筋3-2的焊接角度,分别形成了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尽可能使受力方向与支撑筋3-2倾斜方向相同。在支撑板3-1上切除与支撑筋3-2接触面部分,形成凹槽,在焊接时,将支撑筋3-2嵌入支撑板3-1的凹槽内,采用双面焊接方式,使支撑板3-1与支撑筋3-2连接更加牢固;在支撑筋3-2上焊接三组吊耳(即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可同时起吊电机转子与端盖11。
两个左支撑臂3用于通过螺栓5和螺母6分别连接在电机机座1一端左侧的吊耳孔10和穿线孔9上以及连接在电机机座1另一端左侧的吊耳孔10和穿线孔9上。所述右支撑臂8用于通过螺栓5和螺母6分别连接在电机机座1一端右侧的吊耳孔10和穿线孔9上以及连接在电机机座1另一端右侧的吊耳孔10和穿线孔9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并结合图1所示,两个套筒4用于分别套设在电机转轴2的两端部,套筒4的外圈与电机端盖11和电机转轴2之间的滚柱轴承的内圈齐平。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垫块7包括圆形底座7-1和圆形凸台7-2,所述圆形凸台7-2固定连接在圆形底座7-1中部,所述圆形凸台7-2的直径小于圆形底座7-1的直径,所述垫块7上开设有贯穿圆形底座7-1和圆形凸台7-2的通孔,所述垫块7的圆形凸台7-2用于安装在电机机座1的吊耳孔10内。电机机座1有4个吊耳孔10分别连接两个左支撑臂3和两个右支撑臂8,而吊耳孔10的孔径远远大于螺栓杆直径,螺栓5无法直接固定住支撑臂,因此需要将垫块7的圆形凸台7-2安装在电机机座1的吊耳孔10内,螺栓5穿过吊耳孔10内垫块7并与螺母6连接,使得螺栓5可以直接固定住支撑臂,且也可以保护电机机座1上的吊耳孔10不受损坏。
本实施例在转轴2上安装套筒4,套筒4的外圈与电机端盖11和电机转轴2之间的滚柱轴承的内圈齐平,套筒4内圈与转轴2直径平齐。套筒4使用3240环氧玻璃布管材料,在保证硬度的同时,不会对转轴2与端盖11内圈造成损伤。在套筒4内圈与外圈涂抹润滑脂,可以减少套筒4与端盖11、转轴2的摩擦,拉动端盖11时更为轻松。
本实施例需在电机机座1的4个吊耳孔10内均安装垫块7,再将左支撑臂3上的两个安装孔3-1-1分别与电机机座1一端左侧的吊耳孔10、穿线孔9使用两个M30×100螺栓、M30螺母固定(即支撑板3-1上的一个安装孔3-1-1与电机机座1上预留的吊耳孔10内的垫块7通过螺栓5和螺母6连接,另一个安装孔3-1-1与电机机座1上预留的穿线孔9通过螺栓5和螺母6连接,电机机座1上的吊耳孔10和穿线孔9均为电机机座1上的现有结构),将右支撑臂8上的两个安装孔3-1-1分别与电机机座1一端右侧的吊耳孔10、穿线孔9使用两个M30×100螺栓5、M30螺母6固定,同理,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按照以上方式与电机机座1另一端固定。这样可以确保左支撑臂3或右支撑臂8位置固定,无法移动、旋转。
在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的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上均悬挂葫芦吊,另与吊绳相配合,其中靠近支撑板3-1的吊耳一3-3、吊耳二3-4用于起吊电机转子,吊耳三3-5用于起吊端盖11。如图12和图13所示,首先使用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的吊耳二3-4吊起电机转子(吊绳一A套在电机转轴2上,两边分别与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的吊耳二3-4上的葫芦吊配合),同时拉动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的吊耳二3-4上的葫芦吊,将电机转子向上慢慢吊起1-2mm,再将端盖11用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的吊耳三3-5上的葫芦吊拉出后一段后(即,首先在端盖11上安装两个吊攀,一根吊绳二B一端与左支撑臂3的吊耳三3-5上的葫芦吊配合,吊绳二B另一端连接在端盖11的吊攀上,同理,另一根吊绳二B一端与右支撑臂8的吊耳三3-5上的葫芦吊配合,吊绳二B另一端连接在端盖11的另一个吊攀上,然后通过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的吊耳三3-5上的葫芦吊同时拉动端盖11,使得端盖11被拉出),使用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的吊耳一3-3上的葫芦吊和吊绳一A将电机转子重新吊起后,松开与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的吊耳二3-4连接的吊绳一A,继续使用吊耳三3-5将端盖11拉出,期间由于转子始终保持起吊状态,所以不会下落,不会单边落在电机机座1的定子中,对定子绝缘造成损坏,并且可以防止电机机座1另一端的转轴与轴承的摩擦造成损伤。端盖11在被拉出的过程中,端盖11上的滚柱轴承的外圈及滚子随着端盖11被拉出落到转轴2外部的套筒4上,套筒4内圈与外圈涂抹润滑脂,可以减少套筒4与端盖11、转轴2的摩擦,拉动端盖11时更为轻松。当电机机座1两边的端盖11都从转轴2上取下后,在转子和定子之间放垫条,再取下吊耳一3-3连接的吊绳一A,放下转子,转子落至定子上,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垫条有效防止转子定子摩擦损伤,拆下套筒4,再将转轴2上滚柱轴承的内圈用工具拉出,滚柱轴承拆卸完成。
组装时,先将圆柱滚子轴承(即滚柱轴承)的内圈热套在转轴2上,将已涂抹润滑脂的套筒4套在转轴上,套筒4与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对齐,将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及滚子装入端盖11上。先用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的吊耳一3-3上的葫芦吊和吊绳一A将转子吊起,再通过吊耳三3-5上的葫芦吊和吊绳二B将端盖11吊起落到转轴2的套筒4上,人工调整端盖11的角度,在套筒4上向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所在的方向推入端盖11,在端盖11推入一段距离后,用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的吊耳二3-4上的葫芦吊和吊绳一A将转子重新吊起后,松开吊耳一3-3上连接的吊绳一A,继续将端盖11推入,最后将端盖11上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和滚子推入至转轴2上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上,当电机机座1两边的端盖11均装入转子上后,用M16螺栓将端盖11安装至电机机座1上,拆卸吊臂工装。
吊臂工件的吊装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显示了左支撑臂、右支撑臂的吊装点以及转轴2、端盖11的起吊位置。其中吊绳一A用于起吊转轴2,吊绳二B用于起吊端盖11。在起吊的过程中使用的葫芦吊采用现有常用的手动葫芦吊。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吊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和套筒(4);
所述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为对称结构;
所述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均包括支撑筋(3-2)、支撑板(3-1)、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所述支撑筋(3-2)包括拉筋(3-2-2)、筋板(3-2-1)和撑筋(3-2-3),所述筋板(3-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筋(3-2-3)且筋板(3-2-1)和撑筋(3-2-3)固定连接后的结构形状为T型,所述筋板(3-2-1)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筋(3-2-2),所述撑筋(3-2-3)的长度与筋板(3-2-1)的长度相同,所述拉筋(3-2-2)的长度小于筋板(3-2-1)的长度,所述拉筋(3-2-2)、筋板(3-2-1)和撑筋(3-2-3)的左端齐平;所述支撑板(3-1)上开设有与支撑筋(3-2)左端面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支撑筋(3-2)的左端穿入凹槽内并固定连接在凹槽内,所述支撑筋(3-2)上固定连接有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且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沿着支撑筋(3-2)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均固定连接在筋板(3-2-1)和撑筋(3-2-3)之间;所述支撑板(3-1)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3-1-1);
所述左支撑臂(3)用于通过螺栓(5)和螺母(6)连接在电机机座(1)一端左侧的吊耳孔(10)和穿线孔(9)上,所述右支撑臂(8)用于通过螺栓(5)和螺母(6)连接在电机机座(1)一端右侧的吊耳孔(10)和穿线孔(9)上,所述套筒(4)用于套设在电机转轴(2)上,且套筒(4)的外圈与电机端盖(11)和电机转轴(2)之间的滚柱轴承的内圈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臂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7),所述垫块(7)包括圆形底座(7-1)和圆形凸台(7-2),所述圆形凸台(7-2)固定连接在圆形底座(7-1)上,所述圆形凸台(7-2)的直径小于圆形底座(7-1)的直径,所述垫块(7)上开设有贯穿圆形底座(7-1)和圆形凸台(7-2)的通孔,所述垫块(7)的圆形凸台(7-2)用于安装在电机机座(1)的吊耳孔(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3-2-1)的底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有撑筋(3-2-3),所述筋板(3-2-1)左端的顶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有拉筋(3-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1)上的凹槽为通槽,即凹槽贯穿支撑板(3-1)的两面,所述支撑筋(3-2)的左端穿入凹槽内且支撑筋(3-2)与支撑板(3-1)的两面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一(3-3)、吊耳二(3-4)和吊耳三(3-5)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筋板(3-2-1)和撑筋(3-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采用3240环氧玻璃布管,所述套筒(4)内圈与外圈均涂抹有润滑脂。
CN202220835400.4U 2022-04-12 2022-04-12 吊臂工装 Active CN216971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5400.4U CN216971707U (zh) 2022-04-12 2022-04-12 吊臂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5400.4U CN216971707U (zh) 2022-04-12 2022-04-12 吊臂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1707U true CN216971707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5400.4U Active CN216971707U (zh) 2022-04-12 2022-04-12 吊臂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1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4126A2 (en) Lowering and raising a single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from six-o'clock position
CA2928179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a pitch bearing
WO2011095167A2 (en) A method for lifting and lowering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CN102730552A (zh) 海上风机整机安装专用抱箍工装
CN115465768B (zh) 一种大型轴承吊装装置
CN207759941U (zh) 一种变电站检修通用吊装设备
CN216971707U (zh) 吊臂工装
CN105540409A (zh) 双叶片吊装设备及方法
CN108178073A (zh) 一种变电站检修通用吊装设备
CN112062003A (zh) 一种市政公共设施维护用窨井盖开盖装置
CN201756417U (zh) 旋转式悬臂吊
CN21199845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吊装夹持装置
CN211498813U (zh) 强夯机脱钩器
CN220976380U (zh) 一种用于塔上吊机的辅吊装置
CN207209840U (zh) 一种多功能吊架
CN112061967A (zh) 水轮发电机转子支架的现场安装方法
CN210286647U (zh) 风电塔筒爬升抱筒结构
CN109484974B (zh)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安装方法
CN217867733U (zh) 一种防水卷材提升装置
CN215711256U (zh) 一种塔筒平台安装吊具
CN214780359U (zh) 便携式变压器升降器
CN209940350U (zh) 一种农机修理用的零件吊运装置
CN213861742U (zh) 具有吊运功能的轮胎拆装器
CN217297051U (zh) 一种吊车
CN213087928U (zh) 一种地质勘探钻塔起塔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