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3873U -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3873U
CN216963873U CN202123425672.1U CN202123425672U CN216963873U CN 216963873 U CN216963873 U CN 216963873U CN 202123425672 U CN202123425672 U CN 202123425672U CN 216963873 U CN216963873 U CN 216963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discharging fume
pipe
desulf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256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明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4256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3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3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3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涉及脱硝脱硫技术领域。该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包括锅炉、排烟管、风机和脱硫脱硝塔,所述排烟管连接在所述锅炉与所述脱硫脱硝塔之间,排烟管包括排烟外管和排烟内管,排烟内管的进烟一端内侧设有螺旋导风机构,排烟内管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烟内管的烟气过孔,烟气过孔上侧设有烟尘挡板,烟尘挡板向下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旋导风机构使得排烟内管中的烟气螺旋上升,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在离心力作用下会经过烟气过孔流动至排烟内管外侧并与烟尘挡板相接触,大颗粒物质碰撞烟尘挡板后向下掉落,而排烟内管上端烟气的流动则形成文丘里效应,将排烟外管与排烟内管之间的其余烟气抽出。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硝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煤在锅炉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烟气,烟气中所含粉尘,包括飞灰、炭黑、硫和氮的氧化物都是污染大气的物质,因此需要在烟气排出大气前进行脱硫脱硝和净化处理,降低危害程度。
但是,目前的脱硫脱硝装置在脱硫脱硝前未对锅炉中的烟气进行充分的过滤,导致非常多的大颗粒灰尘进入脱硫脱硝阶段,一方面会降低脱硫脱硝效果,甚至造成排放不达标,另一方面会造成脱硫脱硝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烟气中非常多的大颗粒灰尘进入脱硫脱硝阶段,而导致降低脱硫脱硝效果,造成脱硫脱硝成本上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包括锅炉、排烟管、风机和脱硫脱硝塔,所述排烟管连接在所述锅炉与所述脱硫脱硝塔之间,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排烟管上,所述排烟管包括排烟外管和排烟内管,所述排烟内管竖直设置在所述排烟外管的内侧,所述排烟内管的进烟一端内侧设有螺旋导风机构,所述排烟内管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烟内管的烟气过孔,所述烟气过孔上侧设有烟尘挡板,所述烟尘挡板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烟内管上端连通所述排烟外管的内腔,所述排烟外管的下端设有排污阀。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风机构包括螺旋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同轴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排烟内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烟内管的上端还设有喷淋过滤机构。喷淋过滤机构能够捕捉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使其与水一起向下流动,最终经过排污阀排出排烟管,过滤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过滤机构包括溢流堰板,所述溢流堰板设置在所述排烟内管的上端外侧,所述溢流堰板与所述排烟内管合围形成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连接有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烟外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单向阀,所述进气单向阀与所述排烟内管的下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单向阀为一个进气单向阀板,所述排烟外管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所述进气单向阀板设置在所述进气孔处,所述进气单向阀板的上端与所述排烟外管的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尘挡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烟气过孔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排烟内管上由下至上开设有多组所述烟气过孔,每组所述烟气过孔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烟尘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烟尘挡板的内侧设有塑料衬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旋导风机构使得排烟内管中的烟气螺旋上升,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在离心力作用下会经过烟气过孔流动至排烟内管外侧并与烟尘挡板相接触,大颗粒物质碰撞烟尘挡板后向下掉落,而排烟内管上端烟气的流动则形成文丘里效应,将排烟外管与排烟内管之间的其余烟气抽出,从而能够减少进入脱硫脱硝塔的大颗粒灰尘,提高脱硫脱硝效率,降低烟气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排烟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排烟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2-风机,3-排烟外管,4-排烟内管,5-螺旋叶片,6-脱硫脱硝塔,7-烟气过孔,8-烟尘挡板,9-溢流堰板,10-进水管,11-排污阀,12-进气单向阀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参见图1~2,该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包括锅炉1、排烟管、风机2和脱硫脱硝塔6,排烟管连接在锅炉1与脱硫脱硝塔6之间,风机2固定在排烟管上,排烟管包括排烟外管3和排烟内管4,排烟内管4竖直设置在排烟外管3的内侧,排烟内管4的进烟一端内侧设有螺旋导风机构,排烟内管4上开设有连通排烟内管4的烟气过孔7,烟气过孔7上侧设有烟尘挡板8,烟尘挡板8向下倾斜设置,排烟内管4上端连通排烟外管3的内腔,排烟外管3的下端设有排污阀11。
排烟内管4所在排烟外管3两端还分别设有水平管,风机2设置在靠近锅炉1的一段水平管上。风机2将锅炉1内产生的烟气送入排烟内管4,然后进入脱硫脱硝塔6。本实施例中的脱硫脱硝塔6采用现有脱硫脱硝设备,脱硫脱硝塔6可以采用脱硫塔与脱硝塔两个塔串联的组合方式,也可以采用脱硫脱硝集成在一个塔内的结构形式。
螺旋导风机构包括螺旋叶片5,烟气经过螺旋叶片5后就像沿螺旋叶片5的螺旋方向产生旋流,进而使得大量烟气从烟气过孔7向排烟内管4外侧流动。为了进一步提高烟气的旋流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螺旋叶片5同轴且转动设置在排烟内管4内,在烟气经过螺旋叶片5时会推动螺旋叶片5自传,进而使得旋流效果更好,能够使更多烟气从烟气过孔7向排烟内管4外侧流动。大颗粒灰尘在与烟尘挡板8碰撞后就会失去上升的动力,继而向下掉落,实现过滤大颗粒灰尘的目的。
排烟内管4的上端还设有喷淋过滤机构。喷淋过滤机构能够捕捉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使其与水一起向下流动,最终经过排污阀11排出排烟管,过滤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喷淋过滤机构包括溢流堰板9,溢流堰板9设置在排烟内管4的上端外侧,溢流堰板9与排烟内管4合围形成溢流槽,溢流槽连接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向溢流槽补充水源,溢流槽内的水满之后溢流,能够均匀向下流淌,形成一个过滤瀑布,使得自排烟内管4上的烟气过孔7排出的烟气充分与水接触,使得烟气中的颗粒物质被捕捉并与水一起向下流动,过滤效果更佳。
烟尘挡板8的下端位于烟气过孔7的下侧。能够确保从烟气过孔7排出的烟气都能够与烟尘挡板8碰撞接触。并且排烟内管4上由下至上开设有多组烟气过孔7,每组烟气过孔7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烟尘挡板8。
为了确保大颗粒灰尘与烟尘挡板8接触后顺利向下掉落,本实施例在烟尘挡板8的内侧设有塑料衬板(图中未示出),塑料衬板相较于金属的挡板,更加柔软,更容易实现对大颗粒灰尘的缓冲,避免大颗粒灰尘与烟尘挡板8碰撞后被反弹后排烟内管4。
工作过程:锅炉1中产生的烟气经过风机2后进入排烟内管4的下端,然后向上流动,烟气接触排烟内管4中的螺旋叶片5后形成旋流,烟气会从排烟内管4的烟气过孔7向外侧流动,烟气与烟尘挡板8相接触后,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碰撞烟尘挡板8后向下掉落,同时溢流堰板9内的水溢流后在烟气过孔7外侧形成一层过滤水幕,从烟气过孔7排出的烟气经过水幕后,烟气中的颗粒物质会被捕捉并随水向下流动,而排烟内管4上端烟气的流动则形成文丘里效应,将排烟外管3与排烟内管4之间的烟气抽出,最终将烟气送入脱硫脱硝塔6进行脱硫脱硝,定期打开排污阀11将排烟内管4与排烟外管3之间的污垢排出,本实用新型利用烟尘挡板8与水幕过滤减少进入脱硫脱硝塔6的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提高脱硫脱硝效率,降低烟气处理成本。
实施例2
参见图3,排烟外管3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与排烟内管4的下端相对设置。进气单向阀的作用在于向排烟外管3与排烟内管4之间补充空气,排烟内管4上端烟气的流动形成文丘里效应,如果排烟外管3与排烟内管4之间的烟气不足,容易在排烟外管3与排烟内管4之间形成负压,可能会对排烟外管3造成损坏,而进气单向阀则能够在排烟外管3与排烟内管4之间形成负压时进行补充空气,确保排烟管的可靠运行。
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单向阀为一个进气单向阀板12,排烟外管3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进气单向阀板12设置在进气孔处,进气单向阀板12的上端与排烟外管3的侧壁转动连接,正常情况下进气单向阀板12在重力以及烟气的作用下封堵在进气孔处,当排烟外管3与排烟内管4之间形成负压时,外部的大气压就推动进气当下阀板向内侧摆动,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排烟外管3与排烟内管4之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喷淋过滤机构为设置在各烟气过孔7外侧的喷淋头(图中未示出),直接通过喷淋头对烟气过孔7排出的烟气进行过滤。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锅炉、排烟管、风机和脱硫脱硝塔,所述排烟管连接在所述锅炉与所述脱硫脱硝塔之间,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排烟管上,所述排烟管包括排烟外管和排烟内管,所述排烟内管竖直设置在所述排烟外管的内侧,所述排烟内管的进烟一端内侧设有螺旋导风机构,所述排烟内管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烟内管的烟气过孔,所述烟气过孔上侧设有烟尘挡板,所述烟尘挡板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烟内管上端连通所述排烟外管的内腔,所述排烟外管的下端设有排污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导风机构包括螺旋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叶片同轴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排烟内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烟内管的上端还设有喷淋过滤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过滤机构包括溢流堰板,所述溢流堰板设置在所述排烟内管的上端外侧,所述溢流堰板与所述排烟内管合围形成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连接有进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烟外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单向阀,所述进气单向阀与所述排烟内管的下端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单向阀为一个进气单向阀板,所述排烟外管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所述进气单向阀板设置在所述进气孔处,所述进气单向阀板的上端与所述排烟外管的侧壁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尘挡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烟气过孔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烟内管上由下至上开设有多组所述烟气过孔,每组所述烟气过孔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烟尘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尘挡板的内侧设有塑料衬板。
CN202123425672.1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Active CN216963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5672.1U CN21696387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5672.1U CN21696387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3873U true CN216963873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25672.1U Active CN21696387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3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1350A (zh) 干法脱硫和低温脱硝的生物质电厂烟气净化处理工艺和系统
CN205914019U (zh) 一种新型scr脱硝装置
CN209123586U (zh) 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废气治理装置
CN107270268A (zh) 一种锅炉烟气超低排放装置
CN102423593A (zh) 一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同时除尘脱硫脱硝的方法
CN108187472A (zh) 一种旋转网板减速的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CN203663677U (zh) 一种消烟除尘除臭脱硫设备
CN216963873U (zh) 一种工业锅炉用高效脱硫脱硝装置
CN205570079U (zh) 脱硫脱硝脱汞除微尘一体化超低排放系统
CN110548387A (zh) 半干法离子脱硝脱硫除尘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04073662U (zh) 超净排放旋风分离装置和燃煤电厂烟气净化系统
CN104289044B (zh) 超净排放旋风分离装置和燃煤电厂烟气净化系统
CN202191838U (zh) 一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CN212790501U (zh) 生物质锅炉烟气高温除尘脱硝一体化布置装置
CN215085996U (zh) 一种新型预喷涂布袋除尘装置
CN211274055U (zh) 火化机尾气处理设备
CN105299674B (zh) 一种多功能烟气节能减排系统
CN205019945U (zh) 一种烟气脱硫反应器
CN105854428A (zh) 一种多级旋流式超净除尘装置
CN210320122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联合净化装置
CN2468567Y (zh) 喷淋、旋膜式烟气净化装置
CN209378787U (zh) 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CN2753974Y (zh) 湿法脱硫除尘器
CN2273616Y (zh) 湿式脱硫除尘器
CN206152622U (zh) 生活垃圾湍流循环烟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