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3282U -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3282U
CN216963282U CN202121410913.2U CN202121410913U CN216963282U CN 216963282 U CN216963282 U CN 216963282U CN 202121410913 U CN202121410913 U CN 202121410913U CN 216963282 U CN216963282 U CN 216963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interface
passageway
drug deliver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109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晓勇
刘志忠
罗建方
王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t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109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3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3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3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包括导管,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导管前端设有两个球囊,两个球囊之间导管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导管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注药通道和导丝通道,导管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导丝牵引腔,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球囊扩充通道连通两个球囊,第二接口通过注药通道连通给药孔,第三接口连通导丝通道。本专利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能够使两个球囊膨胀将血管内病变处隔离成密闭空间,然后通过注药通道注入药物并经给药孔释放至该密闭空间,从而实现对病变处进行局部给药,而且给药量可以精准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过程中,为了治疗患者体内的局部病变,经常需要对患者全身给药(口服、注射等),这些药物对病变部位起到疗效的同时,对患者身体其他器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而且给药过程中流经病变部位的药物过少,也会大大降低疗效,导致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理想。球囊导管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球囊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通过血管引入人体内对病变处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通过球囊导管介入给药可以实现对患者病变处进行局部给药,现有的球囊导管介入给药系统,药物一般是喷涂在球囊表面,通过将球囊导管介入体内并移动至病变处,然后使球囊扩充贴近病变位置进行给药,这种方式难以做到精准给药,而且球囊移动过程中也会使药物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病变处进行局部精准给药的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本实用新型任务通过下列三种技术方案来实现:
技术方案一: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包括导管,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导管上靠近前端的部位沿导管轴向间隔套设两个球囊,两个球囊之间导管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导管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注药通道和导丝通道,导管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导丝牵引腔,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球囊扩充通道连通两个球囊,第二接口通过注药通道连通所述给药孔,第三接口连通导丝通道。
优选,所述导管和/或所述球囊上设有显影标记环,显影标记环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或两个显影标记环以确定对应球囊的位置及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中间或球囊内靠近所述给药孔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两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两端部锥体和柱体交界处的两个分模线位置。
优选,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还包括定位电极和信号转换接头,定位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定位电极相互绝缘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并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线连接信号转换接头。
技术方案二: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包括导管,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导管上靠近前端的部位沿导管轴向间隔套设两个球囊,两个球囊之间导管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导管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注药通道和导丝通道,导管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导丝牵引腔,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球囊扩充通道连通两个球囊,第二接口通过注药通道连通所述给药孔,所述球囊与连接头之间的导管外壁上靠近球囊的近端还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侧孔。
优选,所述导管和/或所述球囊上设有显影标记环,显影标记环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或两个显影标记环以确定对应球囊的位置及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中间或球囊内靠近所述给药孔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两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两端部锥体和柱体交界处的两个分模线位置。
优选,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还包括定位电极和信号转换接头,定位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定位电极相互绝缘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并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线连接信号转换接头。
技术方案三: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包括导管,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导管上靠近前端的部位沿导管轴向间隔套设两个球囊,两个球囊之间导管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导管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注药通道和导丝通道,导管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导丝牵引腔,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球囊扩充通道连通两个球囊,第二接口通过注药通道连通所述给药孔,第三接口连通导丝通道,所述球囊与连接头之间的导管外壁上靠近球囊的近端还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侧孔。
优选,所述导管和/或所述球囊上设有显影标记环,显影标记环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或两个显影标记环以确定对应球囊的位置及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中间或球囊内靠近所述给药孔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两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两端部锥体和柱体交界处的两个分模线位置。
优选,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还包括定位电极和信号转换接头,定位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定位电极相互绝缘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并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线连接信号转换接头。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使用时将导管介入体内并移动至病变处,使给药孔正对病变外置,此时两个球囊分别位于病变位置的两侧,先通过第一接口向两个球囊内填充液体或气体使球囊膨胀并与血管壁贴合,此时两个球囊与血管壁之前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然后通过第二接口向注药通道内注入药物,药物经给药孔释放至该密闭空间,从而实现对病变处进行局部给药,而且给药量可以精准控制;该给药系统不仅可以使用在冠脉介入、颅内、外周介入等血管内介入的给药场合,也可用于气道、肠道等非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场合。其中技术方案一,通过在接头上设置连通导丝通道的第三接口,更加适用病变位置较浅的应用场景,使用时导丝尾端通过第三接口引出体外,具有易于交换导丝、跟踪性好、推送力好等优点;其中技术方案二,通过在导管侧壁设置侧孔,更加适用病变位置较深的应用场景,使用时可以使导丝尾端经导管侧壁的侧孔引出,能够缩短导丝长度,方便术者操作,节省时间;其中技术方案三,既在接头上设置连通导丝通道的第三接口,又在导管侧壁设置侧孔,从而使本技术方案对病变位置较浅或较深的应用场景都适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应用。而且,技术方案二和技术方案三中,通过设置侧孔,当导丝抽出后可以保持血管内血流通畅,不会因球囊扩张而阻断血管内的血流。另外,为了确定导管、球囊及给药孔的位置,本专利也给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在导管和/或球囊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显影标记环,显影标记环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有多种方式,既可以设置在导管上,也可以设置在球囊上,通过X射线照射显示显影标记环的位置,根据已知位置特征,术者可以轻松确定导管、球囊及给药孔的位置;另一种是通过导管上靠近给药孔处设置定位电极,将位于体外的信号转换接头接入三维显影系统,能够利用三维系统在无X射线照射的情况下,实时获取各个定位电极在体内血管中的三维位置,根据已知位置特征,术者可以轻松确定导管、球囊及给药孔的位置,从而能够代替X射线显影,同时,本专利间隔配置了至少两组定位电极,能够在操作时通过相邻电极之前的阻抗数据得到单极电图和生物阻抗,通过上述数据的特异性变化监控手术操作全程的安全性,能对并发症进行预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中导管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导管1,球囊扩充通道11,注药通道12,导丝通道13,导丝牵引腔14,侧孔15,三腔鲁尔接头2,二腔鲁尔接头2’,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第三接口23,球囊3,给药孔4,显影标记环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进行间接连接,具体根据应用场景而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包括导管1,导管1的后端设有三腔鲁尔接头2,导管1上靠近前端的部位沿导管1轴向间隔套设两个球囊3,两个球囊3之间导管1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4,如图2所示,导管1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11、注药通道12和导丝通道13,三个通道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月牙形等任意形状,导管1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13的导丝牵引腔14,三腔鲁尔接头2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第一接口21通过球囊扩充通道11连通两个球囊3,第二接口22通过注药通道12连通给药孔4,第三接口23连通导丝通道13。本实施例中,导管1的外壁设有两个显影标记环5,两个显影标记环5分别位于两个球囊3内靠近给药孔4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显影标记环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有多种方式。
使用时,将导管1介入体内并移动至病变处,使给药孔4正对病变外置,此时两个球囊3分别位于病变位置的两侧,先通过第一接口21向两个球囊3内填充液体或气体使球囊3膨胀并与血管壁贴合,此时两个球囊3与血管壁之前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然后通过第二接口22向注药通道12内注入药物,药物经给药孔4释放至该密闭空间,从而实现对病变处进行局部给药,而且给药量可以精准控制;该给药系统不仅可以使用在冠脉介入、颅内、外周介入等血管内介入的给药场合,也可用于气道、肠道等非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场合。通过在接头上设置连通导丝通道13的第三接口23,更加适用病变位置较浅的应用场景,使用时导丝尾端通过第三接口23引出体外,具有易于交换导丝、跟踪性好、推送力好等优点。通过在导管1外壁靠近给药孔4处设置显影标记环,通过X射线照射显示显影标记环的位置,根据已知位置特征,术者可以轻松确定导管1、球囊3、给药孔4在血管中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本专利中给出的另一种利用定位电极、信号转换接头和三维显影系统的方案来确定导管1、球囊3、给药孔4在血管中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不再对该方案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中也未予示出。
实施例2:
如图3,在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实施例1中的三腔鲁尔接头2替换成二腔鲁尔接头2’,其中二腔鲁尔接头2’取消了三腔鲁尔接头2中的第三接口23,并在球囊3与二腔鲁尔接头2’之间的导管1外壁上靠近球囊3的近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13的侧孔15。使用时可以使导丝尾端经导管1侧壁的侧孔15引出,能够缩短导丝长度,方便术者操作,节省时间,更加适用病变位置较深的应用场景。而且,通过设置侧孔15,当导丝抽出后可以保持血管内血流通畅,不会因球囊3扩张而阻断血管内的血流。
实施例3:
如图4,在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球囊3与三腔鲁尔接头2之间的导管1外壁上设有连通导丝通道13的侧孔15,从而使本技术方案兼具整体交换型结构和快速交换型结构的优点,对病变位置较浅或较深的应用场景都适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应用,对于病变位置较浅的应用场景,介入体内的球囊3导管1较短,导丝可以贯穿整个导管1,导丝尾端通过第三接口23引出体外,具有易于交换导丝、跟踪性好、推送力好等优点;对于病变位置较深的应用场景,可以使导丝尾端经导管1侧壁的侧孔15引出,能够缩短导丝长度,方便术者操作,节省时间。而且,通过设置侧孔15,当导丝抽出后可以保持血管内血流通畅,不会因球囊3扩张而阻断血管内的血流。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导管上靠近前端的部位沿导管轴向间隔套设两个球囊,两个球囊之间导管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导管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注药通道和导丝通道,导管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导丝牵引腔,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球囊扩充通道连通两个球囊,第二接口通过注药通道连通所述给药孔,第三接口连通导丝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和/或所述球囊上设有显影标记环,显影标记环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或两个显影标记环以确定对应球囊的位置及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中间或球囊内靠近所述给药孔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两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两端部锥体和柱体交界处的两个分模线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电极和信号转换接头,定位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定位电极相互绝缘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并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线连接信号转换接头。
4.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导管上靠近前端的部位沿导管轴向间隔套设两个球囊,两个球囊之间导管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导管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注药通道和导丝通道,导管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导丝牵引腔,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球囊扩充通道连通两个球囊,第二接口通过注药通道连通所述给药孔,所述球囊与连接头之间的导管外壁上靠近球囊的近端还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侧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和/或所述球囊上设有显影标记环,显影标记环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或两个显影标记环以确定对应球囊的位置及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中间或球囊内靠近所述给药孔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两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两端部锥体和柱体交界处的两个分模线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电极和信号转换接头,定位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定位电极相互绝缘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并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线连接信号转换接头。
7.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导管上靠近前端的部位沿导管轴向间隔套设两个球囊,两个球囊之间导管的外壁上设有给药孔,导管内腔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通道,分别为球囊扩充通道、注药通道和导丝通道,导管的前端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导丝牵引腔,连接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球囊扩充通道连通两个球囊,第二接口通过注药通道连通所述给药孔,第三接口连通导丝通道,所述球囊与连接头之间的导管外壁上靠近球囊的近端还设有连通导丝通道的侧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和/或所述球囊上设有显影标记环,显影标记环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或两个显影标记环以确定对应球囊的位置及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一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中间或球囊内靠近所述给药孔位置,如果每个球囊对应设有两个显影标记环,则显影标记环位于球囊两端部锥体和柱体交界处的两个分模线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电极和信号转换接头,定位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定位电极相互绝缘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上靠近所述给药孔的位置,并分别通过电极连接线连接信号转换接头。
CN202121410913.2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Active CN216963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0913.2U CN216963282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0913.2U CN216963282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3282U true CN216963282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3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10913.2U Active CN216963282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3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45723A1 (en) Sheath-dilator system and uses thereof
CN101511276A (zh) 介入置入和成像系统
CN103656843A (zh) 靶向扩张成形球囊导管
CN110151300A (zh) 一种可协同给药的电脉冲消融装置
CN103341231B (zh) 可视化腔内组织的给药装置及其方法
CN109821139A (zh) 一种溶栓球囊导管装置
CN108888854A (zh) 一种间距可调式双球囊灌注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03539853U (zh) 一种新型胆道扩张球囊
CN209361614U (zh) 一种间距可调式双球囊灌注导管
CN216963282U (zh) 一种串联双球囊给药系统
CN105079945B (zh) 一种消化道用双层密闭式球囊管
CN211584841U (zh) 一种颅脑引流管
CN205758707U (zh) 一种外管带显影剂的切开刀
CN204246239U (zh) 一种带球囊扩张功能的乳头括约肌切开刀
CN111330138A (zh) 一种可持续灌注引流管
CN115227947A (zh) 一种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专用消融球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12575442U (zh) 球囊导管
CN211158064U (zh) 一种配合超声引导下介入操作使用的胃内除气导管
CN211050654U (zh) 一种多功能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球囊导管
CN111569180A (zh) 一种一次性膀胱灌注器
CN220344926U (zh) 球囊导管及腔道给药装置
CN215961751U (zh) 一种肠道给药装置
CN216294973U (zh) 尖端带导丝口的双球囊
CN214018855U (zh) 一种新型食道造影球囊导管
CN214435808U (zh) 一种多通道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