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2848U -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2848U
CN216962848U CN202123334083.2U CN202123334083U CN216962848U CN 216962848 U CN216962848 U CN 216962848U CN 202123334083 U CN202123334083 U CN 202123334083U CN 216962848 U CN216962848 U CN 216962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ning
shaped
inclined plane
turning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340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娥
祝秋萍
王洁
蒋静颖
杨露露
周倩
沈文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33340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2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2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2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包括:倚靠件,所述倚靠件包括:R型倚靠部;所述R型倚靠部供患者倚靠的一面为倚靠斜面,R型倚靠部包括:若干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两端与外界连通,自所述倚靠斜面水平贯穿所述R型倚靠部。对于背部已发生压疮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压疮受损部位置于贯穿孔处,使压疮受损部悬空,保护受损部位不再受压。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背景技术
压疮(Pressure Ulcer,PU)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压疮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周期长,给国家、社会、医疗机构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是昏迷、瘫痪或高度水肿等危重病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及护理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我国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剧,高龄患者日益增多,加之疾病本身原因或治疗过程中对卧床体位的要求,造成压疮现患率逐年上升。故如何采取有效卧位,防止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躯干部体位固定以翻身枕,定期进行平卧位、左右两侧卧位交替翻身进行减压,是预防压疮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故改进翻身枕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让翻身枕能符合人体工程学,满足对翻身角度的需求,保持有效体位,提高患者舒适度对临床意义较为重要。
现临床应用较多为“R”形体位翻身垫,使病人保持有效翻身体位,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对于背部已发生压疮的患者,现有翻身垫不能减轻背部压疮病情。②现有翻身垫易移位和和滑脱,固定不足,不能长时间维持有效卧位,增加护理工作量。③现有翻身垫高低、角度固定,不能根据患者体型及疾病治疗需求调整翻身角度。④现有翻身垫枕芯材料为普通海绵,承载力度能力欠缺,支撑效果欠佳,不能有效承受患者的重量,持续受压后发生凹陷现象。⑤现有翻身垫的普通海绵枕芯透气性差,遇热易潮湿,影响舒适度,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增加了皮肤损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背部已经发生压疮患者使用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包括:倚靠件,所述倚靠件包括:R型倚靠部;所述R型倚靠部供患者倚靠的一面为倚靠斜面,R型倚靠部包括:若干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两端与外界连通,自所述倚靠斜面水平贯穿所述R型倚靠部。
可选的,所述倚靠件还包括:与所述贯穿孔形状适配的填充柱。
可选的,所述填充柱为圆柱形。
可选的,所述倚靠斜面设有若干个凸起。
可选的,所述翻身垫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长方体本体,以及设置在长方体本体一侧的楔形延长部;所述调节件垫于所述R型倚靠部的下方,楔形延长部的斜面与倚靠斜面并列设置,供患者倚靠。
可选的,R型倚靠部的底面为倚靠底面;所述倚靠斜面与倚靠底面之间的夹角α小于楔形延长部斜面与其底面之间的夹角β。
可选的,夹角α为25°-35°,夹角β为45°-55°。
可选的,所述倚靠件与所述调节件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子扣和母扣;所述固定带至少设于R型倚靠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母扣安装于固定带上,所述子扣固定于调节件上。
可选的,所述子扣安装于所述倚靠底面上。
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R型倚靠部设有若干个贯穿孔,对于背部已发生压疮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压疮受损部位置于贯穿孔处,使压疮受损部悬空,保护受损部位不再受压。
(2)本实用新型R型倚靠部的倚靠斜面设有若干个凸起,起到透气减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患者皮肤长期承受平面压力产生压疮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R型倚靠部可以与增高垫组合,调整翻身垫整体的高度及患者翻身角度,适合不同体型、不同病情患者使用。
(4)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体位翻身垫的有效卧位率高达93%,翻身方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可减少传统大幅度侧卧翻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R型倚靠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R型倚靠部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R型倚靠部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R型倚靠部枕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增高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增高垫的侧视图。
图7为图5所示增高垫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增高垫枕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起,2-弧面,3-贯穿孔,4-倚靠斜面,5-长方体本体,6-隐形拉链,7-子扣,8-母扣,9-固定带,10-楔形延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包括:倚靠件,所述倚靠件包括:R型倚靠部;所述R型倚靠部供患者倚靠的一面为倚靠斜面4,R型倚靠部包括:若干个贯穿孔3,所述贯穿孔3的两端与外界连通,自所述倚靠斜面4水平贯穿所述R型倚靠部。对于背部已发生压疮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压疮受损部位置于贯穿孔3处,使压疮受损部悬空,保护受损部位不再受压。
一些实施例中,贯穿孔3为圆柱状通孔,直径7cm,距R型倚靠部底部8cm,此位置通常为患者背部骨隆突处,易发生压疮。
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体位翻身垫还包括:与贯穿孔3形状适配的支撑板。使用时可将支撑板放入贯穿孔3内,避免R型倚靠部受压变形过多,影响支撑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体位翻身垫还包括:与贯穿孔3形状适配的柱芯。对于未患压疮患者,可将柱芯装入贯穿孔3内,将多功能体位翻身垫作为普通翻身垫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倚靠斜面4具有一定弧度,与人体背部外形和曲线吻合,增大背部与R型倚靠部的接触面积,减少患者背部单位面积内局部压力。
一些实施例中,倚靠斜面4设有若干个凸起1,起到透气减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长期承受平面压力产生压疮的效果:普通翻身垫的斜面通常为平面,不具有凸起,患者使用时整个背部皮肤持续承受压力易产生压疮。本实用新型在倚靠斜面4设置若干个凸起1,医护人员可以经常调整R型倚靠部的位置,调整凸起1与患者皮肤接触的位置,更换患者受压部位,使患者不同部位轮流承受身体的重量,避免皮肤大面积、长时间承受平面压力而产生压疮。
优选地,该凸起1为半球状,高度为1.5cm,直径4cm,相邻凸起1之间的间隔为4cm。
本实用新型R型倚靠部的顶面供患者侧卧时摆放手臂,为增加患者使用舒适度,R型倚靠部的顶面设计为向下凹陷的弧面2,与人体手臂形状贴合,有效保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防止肢体不自主的内收或过伸。
本实用新型R型倚靠部的底面为倚靠底面,倚靠斜面4与倚靠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R型倚靠部的翻身角度,夹角α优选为30°,符合人体工程学及力学原理,使患者使用更加舒适。
对于不同患者来说,患者体型胖瘦不同,而且不同疾病患者的最佳翻身角度也不一样。有研究认为脊柱手术后轴线翻身的角度为45°-60°。因此在满足患者舒适度的基础上,为脊柱术后患者提供小于60°的翻身角度是安全的。因此,倚靠件的单一翻身角度已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患者需求。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调节件,以调节翻身垫整体的高度及翻身角度。该调节件包括:长方体本体5,以及设置在长方体本体5一侧的楔形延长部10;该调节件垫于所述R型倚靠部的下方,楔形延长部10的斜面与倚靠斜面4并列设置,供患者倚靠。
本实用新型楔形延长部10的斜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β大于倚靠斜面4与倚靠底面之间的夹角α。优选地,夹角β为50°。在单独使用R型倚靠部时,患者翻身角度为α,R型倚靠部和调节件结合使用时,翻身角度为β,提供了多种翻身角度供患者选择。
此外,调节件单独使用可用于下肢抬高、坐位时减轻尾骶部和坐骨结节处的压力,实现了一枕多用途。
如图4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R型倚靠部与调节件之间通过固定组件固定,该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5,子扣7和母扣8。四条固定带5安装于R型倚靠部的倚靠底面,其中两条固定带5分别与倚靠底面的宽边固定,两条固定带5固定与倚靠底面的长边固定。四个母扣8固定于固定带5上,八个子扣7分别固定在调节底面和倚靠底面上。
单独使用R型倚靠部可直接将固定带5扣于倚靠底面的子扣7上,对于躁动患者可将固定带5绕过床档与子扣7固定,作为防止碰撞床档的保护垫。
此外,R型倚靠部和调节件的外部可套置形状适配的全棉枕套,吸湿透气且方便换洗,直接接触皮肤不易产生过敏反应。枕套底部可设置隐形拉链6,便于拆卸消毒。固定带5和子母扣可固定至枕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整体选择高硬度海绵材质,该材质不易压扁变形,且可以紫外消毒或臭氧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使用方法如下:
(1)将患者侧卧,背部倚靠于R型倚靠部的倚靠斜面4上,保持患者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呈30°。如需要增加翻身角度将调节件与R型倚靠部通过固定带5固定组合后使用,可增加翻身角度至50°,适用于体型肥胖或脊柱术后等特殊翻身角度的患者。
(2)如患者背部或尾骶部压疮,可根据压疮部位取下柱芯,有效避免压疮部位持续受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包括:倚靠件和调节件。倚靠件包括:R型倚靠部,该R型倚靠部长50cm,高20cm,顶面宽9cm,底面宽25cm,倚靠斜面4与倚靠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30°。调节件包括:长方体本体5及楔形延长部10,长方体本体5的长宽与倚靠底面的长宽相同,使长方体本体5恰好垫于R型倚靠部的下方。楔形延长部10高8cm,斜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β为50°。
本实施例中,R型倚靠部的顶面供患者侧卧时摆放手臂,顶面向下凹陷为弧面2,凹陷最深处为3cm,与人体手臂形状贴合。
本实施例中,R型倚靠部和调节件的外侧均有枕套,R型倚靠部枕套底部设有四条长18cm、宽8cm的固定带5,固定带5上安装有母扣8,调节件枕套底部安装有子扣7,通过子母扣扣合将R型倚靠部和调节件固定。
使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愈合总有效率可达到97%,显著高于传统翻身垫(P<0.05),具体如下。
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内本院老年护理科收治的压疮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1年1月至5月入院的压疮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6月至10月入院的压疮患者为治疗组,2组患者各60例。患者纳入标准为:①符合2016年更新的压力性损伤分期为Ⅰ、Ⅱ期患者;②不能自主更换体位;③未合并其他皮肤病;④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因病情需要严格限制体位、禁止翻身患者。
其中,治疗组采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进行翻身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翻身垫进行翻身护理,该传统翻身垫为传统三角枕,呈三棱柱状,规格为45cm*30cm*14cm,翻身角度为45°。
2.方法:
①根据医院压疮危险分值评估、监控表进行分值评估,建立翻身卡,床尾设置压疮警示标识;②与家属及陪护者进行沟通,帮助其了解翻身减压治疗对压疮患者的重要性,使其能配合治疗;③分别按照上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体位翻身垫的使用方法和传统翻身垫的使用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选择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循环进行,使用翻身垫维持患者体位;④对于Ⅱ期压疮均采用同一品牌敷料落实伤口护理,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每周换药2-3次;⑤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及时清理排泄物,减少局部刺激;⑥加强家属宣教,指导饮食护理、排泄护理。
3.压疮愈合率计算:
采用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ressure Ulcer for Healing.PUSH)来评估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情况。使用翻身垫1周后,Ⅰ期压疮观察颜色、面积变化;Ⅱ压疮观察压疮颜色、面积、范围和创面情况进行判断。压疮愈合情况评价:PUSH总分为0即治愈,下降为显效,总分无变化或上升为恶化。压疮愈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4.结果:
如表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体位翻身垫的愈合总有效率为97%,显著高于传统翻身垫(P<0.05)。
表1 压疮愈合总有效率比较(例.%)
Figure BDA000343870925000007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R型倚靠部设有若干个贯穿孔,对于背部已发生压疮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压疮受损部位置于贯穿孔处,使压疮受损部悬空,保护受损部位不再受压。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体位翻身垫的愈合总有效率高达97%,显著优于传统翻身垫。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倚靠件,所述倚靠件包括:R型倚靠部;
所述R型倚靠部供患者倚靠的一面为倚靠斜面,R型倚靠部包括:若干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两端与外界连通,自所述倚靠斜面水平贯穿所述R型倚靠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件还包括:与所述贯穿孔形状适配的填充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为圆柱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斜面设有若干个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还包括:调节件;
所述调节件包括:长方体本体,以及设置在长方体本体一侧的楔形延长部;所述调节件垫于所述R型倚靠部的下方,楔形延长部的斜面与倚靠斜面并列设置,供患者倚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R型倚靠部的底面为倚靠底面;
所述倚靠斜面与倚靠底面之间的夹角α小于楔形延长部斜面与其底面之间的夹角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夹角α为25°-35°,夹角β为45°-55°。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件与所述调节件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子扣和母扣;
所述固定带至少设于R型倚靠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母扣安装于固定带上,所述子扣固定于调节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体位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安装于所述倚靠底面上。
CN202123334083.2U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Active CN216962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4083.2U CN216962848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4083.2U CN216962848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2848U true CN216962848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34083.2U Active CN216962848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2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59389C (en) Anti-bedsore bed
US8215311B2 (en) Medical displaceable contouring mechanism
US20080035156A1 (en) Medical displaceable contouring mechanism
WO2015113132A1 (en) Body support and alignment pillow
WO2012012405A1 (en) Patient support device with lower extremity raiser
CN104027214A (zh) 多功能翻身器
CN112494244A (zh) 一种卧床并发症自动监测和智能护理装置
CN211067539U (zh) 一种具有透气性的压疮康复气垫
US11013336B2 (en) Kyphosis back cushion device
CN216962848U (zh)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CN2868255Y (zh) 石膏降压保健枕
KR100591744B1 (ko) 자세교정용 매트
CN101019724A (zh) 三枕合一腰颈椎、失眠病人保健卧具
CN200941936Y (zh) 逍遥床
CN200938989Y (zh) 组合式承托物
CN111743700A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椅
CN212235047U (zh) 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功能护理床垫
CN203852518U (zh) 多功能翻身器
CN206576993U (zh) 多功能护腰枕带
CN215652177U (zh) 一种组装式用于脑卒中患者调节体位护理垫
CN204766274U (zh) 头部防压疮用水垫枕
CN213283959U (zh) 一种易于体位调整的防压疮垫
CN210644415U (zh) 一种临床护理气垫
CN219250733U (zh) 一种用于脊椎畸形骨牵引患者的休息床
CN211214005U (zh) 一种术后患者骶尾部和髋部的压疮防护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