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7214A - 多功能翻身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翻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7214A
CN104027214A CN201410227413.3A CN201410227413A CN104027214A CN 104027214 A CN104027214 A CN 104027214A CN 201410227413 A CN201410227413 A CN 201410227413A CN 104027214 A CN104027214 A CN 104027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wedge shape
gas
control valve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74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益萍
沈兰娟
林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4102274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27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7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7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翻身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实用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多功能翻身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囊垫,可充气囊垫上连接充气/泄气机构,在可充气囊垫具有居中设置且轴向延伸的中间垫体,在中间垫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楔形垫体和右楔形垫体,中间垫体、左楔形垫体和右楔形垫体分别与充气/泄气机构相连,所述的中间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呈水平设置的中间平面,左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左楔形垫体左侧向中间垫体逐渐降低的左坡面,右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右楔形垫体右侧向中间垫体逐渐降低的右坡面;本发明优点在于:实用性强,能有效减压且能有效预防压疮。

Description

多功能翻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翻身器。
背景技术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而引起的,长期卧床的人很容易引起压疮,特别是老人或各种事故导致病人不能自行翻身的人群,为了防止长期卧床病人由于固定睡姿而引起褥疮,必须经常给卧床病人进行翻身,而人为帮助卧床病人进行翻身时,其需要家人或护理员长久的坚持,不仅效果差,而且护理的工作量非常大,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护理用简易翻身器,[申请号:CN201220094358.1],包括由表面为弹性材料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呈m形,其下部设有左、右护板及中隔板,中隔板与左、右护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上述的方案通过医疗护理用具代替了人为进行翻身操作,不仅能降低家人或护理员的劳动强度,其次还能进一步提高了预防压疮的效果,该方案虽然结果简单,但是还是至少存在设计不符合人体工学和不能有效减压、预防压疮的目的(身体受压面积小且压集中力),不能有效缓解卧床病人在翻身时疼痛程度,翻身舒适性差且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压且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多功能翻身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多功能翻身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囊垫,可充气囊垫上连接充气/泄气机构,在可充气囊垫具有居中设置且轴向延伸的中间垫体,在中间垫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楔形垫体和右楔形垫体,所述的中间垫体、左楔形垫体和右楔形垫体分别与充气/泄气机构相连,所述的中间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呈水平设置的中间平面,所述的左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左楔形垫体左侧向中间垫体逐渐降低的左坡面,所述的右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右楔形垫体右侧向中间垫体逐渐降低的右坡面。
在本申请中,根据力学、人体结构特点及卧床患者临床护理要求,设置中间垫体、左楔形垫体和右楔形垫体在充气后不仅能够维持和平衡患者翻身后体位,而且中间平面、左坡面和右坡面完全符合人体背部外形,不仅扩大身体受压面积,使得全身压力分散,而且起到了有效的翻身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翻身时疼痛程度,克服对翻身畏惧心理,取得了舒适翻身效果,提高翻身依从性,体现人文护理的理念,真正达到有效减压、预防压疮目的,使用范围广,对所有长期卧床、预防压疮患者均能适用。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左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左手臂放置平面,所述的左手臂放置平面位于所述左坡面的坡顶左侧;所述的右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右手臂放置平面,所述的右手臂放置平面位于所述右坡面的坡顶右侧。左手臂放置平面和右手臂放置平面其宽度均为8-12mm,可以预防肢体的非功能位僵硬。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中间垫体内具有中间气室,所述的左楔形垫体内具有左气室,所述的右楔形垫体内具有右气室,所述的中间气室、左气室和右气室之间相互隔离且分别与所述充气/泄气机构相连。该结构的作用在于,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每个气室的高度调节,从而满足使用要求。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左气室内设有能将所述的左气室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左翻身气柱的左分隔结构,且当左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的左翻身气柱的高度自中间垫体向左楔形垫体的左侧逐渐增高;所述的右气室内设有能将所述的右气室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右翻身气柱的右分隔结构,且当右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的右翻身气柱的高度自中间垫体向右楔形垫体的右侧逐渐增高;所述的中间气室内设有能将所述的中间气室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中间气柱的中间分隔结构,且当中间垫体在充气状态下时各中间气柱等高。该结构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保证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各左翻身气柱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左坡面的左弧形顶面,各右翻身气柱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右坡面的右弧形顶面,各中间气柱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中间平面的中间弧形顶面。该结构的作用在于:提高实用性,同时还起着按摩的功能,另外,该结构还能使得全身压力分散,从而减轻翻身的疼痛。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左分隔结构、右分隔结构和中间分隔结构的横截面分别呈蜂窝状结构。该结构不仅易于制造,而且相互连接后其能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保证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可充气囊垫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分体式结构,且当可充气囊垫为分体式结构时所述的中间垫体、左楔形垫体和右楔形垫体之间通过可拆结构相连。可拆结构包括拉链、魔术贴、绑带、钮扣和揿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充气/泄气机构包括气源发生器,在气源发生器上连接有总气管,在总气管上并联有左管、中间管和右管,所述的左管、中间管和右管分别与排气管相连通,所述的左管与左气室连通且在左管上设有左控制阀,所述的中间管与中间气室连通且在中间管上设有中间控制阀,所述的右管与右气室连通且在右管上设有右控制阀,所述的排气管上设有泄气阀。气源发生器为气泵,在由气泵进行均匀、缓慢充气的过程中,不仅起到了有效的翻身作用,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翻身时疼痛程度,克服对翻身畏惧心理,取得了舒适翻身效果,提高翻身依从性。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左控制阀、中间控制阀、右控制阀和泄气阀均为电控阀,且左控制阀、中间控制阀、右控制阀、泄气阀和气源发生器均与手持式控制器相连。使用手持式控制器电子控制器对气泵进行充、放气控制,不仅可以手动控制充气量,还可以自主控制翻身时间和次数,操作方法简便,老年患者容易掌握;不需要护士协助翻身,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成本,同时避免因频繁翻身而造成护士腰背部职业性伤害;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手持式控制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左控制阀、中间控制阀、右控制阀、泄气阀和气源发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所述的中间气室、左气室和右气室内分别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的气压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相连。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左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时设于左楔形垫体上的左坡面能使卧床病人身体倾斜30°-45°,另外,右楔形垫体在充气状态时设于右楔形垫体上的右坡面能使卧床病人身体倾斜30°-45°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可充气囊垫上套设有绒布套,绒布套与可充气囊垫分体设置,该绒布套由纯棉材料制成,具有防滑、吸汗和透气的作用。
在上述的多功能翻身器中,所述的可充气囊垫设置在气垫床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多功能翻身器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集翻身和翻身枕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器具,根据力学、人体结构特点及卧床患者临床护理要求,设置中间垫体、左楔形垫体和右楔形垫体在充气后不仅能够维持和平衡患者翻身后体位,而且中间平面、左坡面和右坡面完全符合人体背部外形,不仅扩大身体受压面积,使得全身压力分散,而且起到了有效的翻身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翻身时疼痛程度,克服对翻身畏惧心理,取得了舒适翻身效果;2、在由气泵进行均匀、缓慢充气的过程中,不仅起到了有效的翻身作用,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翻身时疼痛程度,克服对翻身畏惧心理,取得了舒适翻身效果;3、可以预防肢体的非功能位僵硬;4、使用控制器对气泵进行充、放气控制,不仅可以手动控制充气量,还可以自主控制翻身时间和次数,操作方法简便,老年患者容易掌握;5、不需要护士协助翻身,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成本,同时避免因频繁翻身而造成护士腰背部职业性伤害;6、使用范围广,对所有长期卧床、预防压疮患者均能适用;7、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使用时左侧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使用时右侧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泄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可充气囊垫1、绒布套1a、气垫床1b、充气/泄气机构2、气源发生器21、总气管22、左管23、左控制阀23a、中间管24、中间控制阀24a、右管25、右控制阀25a、排气管26、泄气阀26a、中间垫体3、中间平面3a、中间气室31、中间气柱32、中间弧形顶面32a、左楔形垫体4、左坡面4a、左手臂放置平面4b、左气室41、左翻身气柱42、左弧形顶面42a、右楔形垫体5、右坡面5a、右手臂放置平面5b、右气室51、右翻身气柱52、右弧形顶面52a、手持式控制器6、壳体61、控制电路板62、气压传感器6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多功能翻身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囊垫1,在可充气囊垫1上连接充气/泄气机构2,可充气囊垫1具有居中设置且轴向延伸的中间垫体3,在中间垫体3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楔形垫体4和右楔形垫体5,所述的中间垫体3、左楔形垫体4和右楔形垫体5分别与充气/泄气机构2相连,所述的中间垫体3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呈水平设置的中间平面3a,所述的左楔形垫体4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左楔形垫体4左侧向中间垫体3逐渐降低的左坡面4a,所述的右楔形垫体5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右楔形垫体5右侧向中间垫体3逐渐降低的右坡面5a;
优化方案,可充气囊垫1设置在气垫床1b上,左楔形垫体4在充气状态时设于左楔形垫体4上的左坡面4a能使卧床病人身体倾斜30°-45°,另外,右楔形垫体5在充气状态时设于右楔形垫体5上的右坡面5a能使卧床病人身体倾斜30°-45°。
优化方案,为了预防肢体的非功能位僵硬,本实施例的左楔形垫体4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左手臂放置平面4b,所述的左手臂放置平面4b位于所述左坡面4a的坡顶左侧;所述的右楔形垫体5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右手臂放置平面5b,所述的右手臂放置平面5b位于所述右坡面5a的坡顶右侧;该左手臂放置平面和右手臂放置平面其宽度均为10mm。
为了便于控制,在中间垫体3内具有中间气室31,所述的左楔形垫体4内具有左气室41,所述的右楔形垫体5内具有右气室51,所述的中间气室31、左气室41和右气室51之间相互隔离且分别与所述充气/泄气机构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结构实现体位变换,在左气室41内设有能将所述的左气室41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左翻身气柱42的左分隔结构,且当左楔形垫体4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的左翻身气柱42的高度自中间垫体3向左楔形垫体4的左侧逐渐增高;该结构在使用时通过气压使设于左气室41内的左翻身气柱42逐渐增高,从而使卧床病人左侧卧,另外,各左翻身气柱42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左坡面4a的左弧形顶面42a;
在右气室51内设有能将所述的右气室51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右翻身气柱52的右分隔结构,且当右楔形垫体5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的右翻身气柱52的高度自中间垫体3向右楔形垫体5的右侧逐渐增高;该结构在使用时通过气压使设于右气室51内的右翻身气柱52逐渐增高,从而使卧床病人右侧卧,另外,各右翻身气柱52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右坡面5a的右弧形顶面52a;
其次,在中间气室31内设有能将所述的中间气室31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中间气柱32的中间分隔结构,且当中间垫体3在充气状态下时各中间气柱32等高,该结构在使用时通过气压使设于中间气室31内的中间气柱32逐渐增高,从而使卧床病人平卧,另外,各中间气柱32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中间平面3a的中间弧形顶面32a;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左分隔结构、右分隔结构和中间分隔结构的横截面分别呈蜂窝状结构;另外,本实施例的可充气囊垫1为一体式结构,在可充气囊垫1上套设有绒布套1a,绒布套1a与可充气囊垫1分体设置,该绒布套1a由纯棉材料制成,具有防滑、吸汗和透气的作用,另外,还方便外套与枕芯分离,利于清洗和消毒。
为了便于控制和制造,本实施例的充气/泄气机构2包括气源发生器21,在气源发生器21上连接有总气管22,在总气管22上并联有左管23、中间管24和右管25,所述的左管23、中间管24和右管25分别与排气管26相连通,所述的左管23与左气室41连通且在左管23上设有左控制阀23a,所述的中间管24与中间气室31连通且在中间管24上设有中间控制阀24a,所述的右管25与右气室51连通且在右管25上设有右控制阀25a,所述的排气管26上设有泄气阀26a;
上述的左控制阀23a、中间控制阀24a、右控制阀25a和泄气阀26a均为电控阀,且左控制阀23a、中间控制阀24a、右控制阀25a、泄气阀26a和气源发生器21均与手持式控制器6相连;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手持式控制器6包括壳体61,在壳体6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62,所述的左控制阀23a、中间控制阀24a、右控制阀25a、泄气阀26a和气源发生器21均与控制电路板62相连;所述的中间气室31、左气室41和右气室51内分别设有气压传感器63,所述的气压传感器63均与控制电路板62相连。
在壳体61上设有能与控制电路板62相连的左侧卧按键61a、右侧卧按键61b、保持按键61c和平卧按键61d,在使用时,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从而可以选择不同的体位位置,气压传感器63和控制电路板62相结合可以保证本实施例的翻身器的使用安全和稳定性。
另外,为了便于移动,本实施例的左控制阀23a、中间控制阀24a、右控制阀25a、泄气阀26a和气源发生器21分别设于箱体7内,箱体7内设有隔音层或箱体7由隔音材料制成,隔音材料包括钢板和铅板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力学、人体结构特点及卧床患者临床护理要求,利用气压原理设计了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翻身器,使用时,将可充气囊垫1放置于患者腰背部,套上纯棉的绒布套,气管连接可充气囊垫1与气源发生器21;需右侧卧位时,按压手持式控制器6上的“右侧卧”按键,气源发生器21即对相应的右气室51进行充气,右气室51至患者感到该侧腰背部离开床面,身体倾斜30°~45°,例如30°、35°、38°、40°和45°等等,使用“保持”键停止充气。充气后可充气囊垫1一部分是呈右坡面5a,以紧贴背部皮肤;在右坡面5a的上端设计宽10cm平面的右手臂放置平面5b,使得患者在侧卧位时可将手臂放置在右手臂放置平面5b上,保持肢体功能位,当按压“平卧”键即可对右气室51进行放气,本实施例的“左侧卧”原理和“右侧卧”远离相同。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平卧或侧卧位,以进行体位变换。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可充气囊垫1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的中间垫体3、左楔形垫体4和右楔形垫体5之间通过可拆结构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可充气囊垫1、绒布套1a、气垫床1b、充气/泄气机构2、气源发生器21、总气管22、左管23、左控制阀23a、中间管24、中间控制阀24a、右管25、右控制阀25a、排气管26、泄气阀26a、中间垫体3、中间平面3a、中间气室31、中间气柱32、中间弧形顶面32a、左楔形垫体4、左坡面4a、左手臂放置平面4b、左气室41、左翻身气柱42、左弧形顶面42a、右楔形垫体5、右坡面5a、右手臂放置平面5b、右气室51、右翻身气柱52、右弧形顶面52a、手持式控制器6、壳体61、控制电路板62、气压传感器6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翻身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囊垫(1),在可充气囊垫(1)上连接充气/泄气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充气囊垫(1)具有居中设置且轴向延伸的中间垫体(3),在中间垫体(3)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楔形垫体(4)和右楔形垫体(5),所述的中间垫体(3)、左楔形垫体(4)和右楔形垫体(5)分别与充气/泄气机构(2)相连,所述的中间垫体(3)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呈水平设置的中间平面(3a),所述的左楔形垫体(4)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左楔形垫体(4)左侧向中间垫体(3)逐渐降低的左坡面(4a),所述的右楔形垫体(5)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高度自右楔形垫体(5)右侧向中间垫体(3)逐渐降低的右坡面(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楔形垫体(4)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左手臂放置平面(4b),所述的左手臂放置平面(4b)位于所述左坡面(4a)的坡顶左侧;所述的右楔形垫体(5)在充气状态下具有右手臂放置平面(5b),所述的右手臂放置平面(5b)位于所述右坡面(5a)的坡顶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垫体(3)内具有中间气室(31),所述的左楔形垫体(4)内具有左气室(41),所述的右楔形垫体(5)内具有右气室(51),所述的中间气室(31)、左气室(41)和右气室(51)之间相互隔离且分别与所述充气/泄气机构(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气室(41)内设有能将所述的左气室(41)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左翻身气柱(42)的左分隔结构,且当左楔形垫体(4)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的左翻身气柱(42)的高度自中间垫体(3)向左楔形垫体(4)的左侧逐渐增高;所述的右气室(51)内设有能将所述的右气室(51)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右翻身气柱(52)的右分隔结构,且当右楔形垫体(5)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的右翻身气柱(52)的高度自中间垫体(3)向右楔形垫体(5)的右侧逐渐增高;所述的中间气室(31)内设有能将所述的中间气室(31)分隔成若干相互连通且竖直设置的中间气柱(32)的中间分隔结构,且当中间垫体(3)在充气状态下时各中间气柱(32)等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各左翻身气柱(42)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左坡面(4a)的左弧形顶面(42a),各右翻身气柱(52)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右坡面(5a)的右弧形顶面(52a),各中间气柱(32)的顶部分别形成突出于中间平面(3a)的中间弧形顶面(32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分隔结构、右分隔结构和中间分隔结构的横截面分别呈蜂窝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充气囊垫(1)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分体式结构,且当可充气囊垫(1)为分体式结构时所述的中间垫体(3)、左楔形垫体(4)和右楔形垫体(5)之间通过可拆结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泄气机构(2)包括气源发生器(21),在气源发生器(21)上连接有总气管(22),在总气管(22)上并联有左管(23)、中间管(24)和右管(25),所述的左管(23)、中间管(24)和右管(25)分别与排气管(26)相连通,所述的左管(23)与左气室(41)连通且在左管(23)上设有左控制阀(23a),所述的中间管(24)与中间气室(31)连通且在中间管(24)上设有中间控制阀(24a),所述的右管(25)与右气室(51)连通且在右管(25)上设有右控制阀(25a),所述的排气管(26)上设有泄气阀(26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控制阀(23a)、中间控制阀(24a)、右控制阀(25a)和泄气阀(26a)均为电控阀,且左控制阀(23a)、中间控制阀(24a)、右控制阀(25a)、泄气阀(26a)和气源发生器(21)均与手持式控制器(6)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式控制器(6)包括壳体(61),在壳体(6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62),所述的左控制阀(23a)、中间控制阀(24a)、右控制阀(25a)、泄气阀(26a)和气源发生器(21)均与控制电路板(62)相连;所述的中间气室(31)、左气室(41)和右气室(51)内分别设有气压传感器(63),所述的气压传感器(63)均与控制电路板(62)相连。
CN201410227413.3A 2014-05-26 2014-05-26 多功能翻身器 Pending CN104027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7413.3A CN104027214A (zh) 2014-05-26 2014-05-26 多功能翻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7413.3A CN104027214A (zh) 2014-05-26 2014-05-26 多功能翻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7214A true CN104027214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5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7413.3A Pending CN104027214A (zh) 2014-05-26 2014-05-26 多功能翻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721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626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王佃云 一种内科护理用简易辅助翻身器
CN107362009A (zh) * 2017-07-05 2017-11-21 广东美捷威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波气动循环床机
CN107550125A (zh) * 2017-10-09 2018-01-09 浙江捷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充气床垫
CN108937338A (zh) * 2018-06-28 2018-12-07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婴儿睡姿调整睡垫及调整婴儿睡姿的方法
CN110150928A (zh) * 2019-04-11 2019-08-23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婴儿充气睡垫
CN11138822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具有辅助翻身功能的病人护理床及其辅助翻身方法
CN113749873A (zh) * 2021-08-09 2021-12-07 山东华盛天同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卧床病人用气垫翻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0031Y (zh) * 1998-04-30 1999-11-24 徐述章 智能型分隔式气垫床
CN2481315Y (zh) * 2001-06-17 2002-03-13 夏昱 防褥疮床垫
US20050120483A1 (en) * 2003-12-05 2005-06-09 Clapper Dennis L. Heat diffusing cushion or mattress
CN201551482U (zh) * 2009-12-18 2010-08-18 张成云 防褥疮护理垫
JP2014018670A (ja) * 2012-07-18 2014-02-03 Shanghai Chuangshi Industry Group Co Ltd 床ずれ防止クッショ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0031Y (zh) * 1998-04-30 1999-11-24 徐述章 智能型分隔式气垫床
CN2481315Y (zh) * 2001-06-17 2002-03-13 夏昱 防褥疮床垫
US20050120483A1 (en) * 2003-12-05 2005-06-09 Clapper Dennis L. Heat diffusing cushion or mattress
CN201551482U (zh) * 2009-12-18 2010-08-18 张成云 防褥疮护理垫
JP2014018670A (ja) * 2012-07-18 2014-02-03 Shanghai Chuangshi Industry Group Co Ltd 床ずれ防止クッション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6262A (zh) * 2016-12-13 2017-05-31 王佃云 一种内科护理用简易辅助翻身器
CN106726262B (zh) * 2016-12-13 2019-06-04 王佃云 一种内科护理用简易辅助翻身器
CN107362009A (zh) * 2017-07-05 2017-11-21 广东美捷威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波气动循环床机
CN107550125A (zh) * 2017-10-09 2018-01-09 浙江捷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充气床垫
CN108937338A (zh) * 2018-06-28 2018-12-07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婴儿睡姿调整睡垫及调整婴儿睡姿的方法
CN110150928A (zh) * 2019-04-11 2019-08-23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婴儿充气睡垫
CN111388227A (zh) * 2020-03-25 2020-07-10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具有辅助翻身功能的病人护理床及其辅助翻身方法
CN113749873A (zh) * 2021-08-09 2021-12-07 山东华盛天同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卧床病人用气垫翻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7214A (zh) 多功能翻身器
CN107280889B (zh) 防褥疮护理床
CN206151716U (zh) 一种新型气垫床
CN205411508U (zh) 一种防褥疮充气床垫
CN107802429A (zh) 一种医疗心血管内科植物人患者半自动护理设备
JP2004242930A (ja) 蓐瘡予防ベッド
CN208770199U (zh) 一种可防治褥疮的折叠式气垫护理床
CN208492566U (zh) 防褥疮护理床
CN203852518U (zh) 多功能翻身器
CN202314061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防褥疮垫
CN204951422U (zh) 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
CN100551303C (zh) 三枕合一腰颈椎、失眠病人保健卧具
CN207012490U (zh) 一种心内科康复锻炼护理床
CN214157782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床垫
CN211065851U (zh) 一种充气床垫
CN200941936Y (zh) 逍遥床
CN201098288Y (zh) 一种简易支撑装置
CN209996696U (zh) 儿童胸壁侧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组合式体位垫
CN203841983U (zh) 腰椎及颈椎疾病用康复治疗椅
CN210095221U (zh) 一种滚珠按摩床垫
CN201870841U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01618053U (zh) 一种翻身枕垫
CN202113257U (zh) 多功能病床
CN204274862U (zh) 多功能充气式防压疮体位护理垫
CN216962848U (zh) 一种多功能体位翻身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