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8292U - 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8292U
CN216958292U CN202220668227.3U CN202220668227U CN216958292U CN 216958292 U CN216958292 U CN 216958292U CN 202220668227 U CN202220668227 U CN 202220668227U CN 216958292 U CN216958292 U CN 216958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ositioning portion
plate
battery pack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682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晓明
杨绪龙
陈华
尚雪莉
邓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682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8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8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8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组和定位部;电池组设于电池箱体内,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单体电池,单体电池具有相交的大面和侧面,至少两个单体电池沿垂直于大面的方向堆叠设置;定位部设于电池组的组侧面与电池箱体之间,定位部用于在电池组插入电池箱体时对电池组进行定位,电池组的组侧面与单体电池的侧面平行。定位部使得电池组在电池箱体内的位置固定;电池组与电池箱体之间的间隙均匀,从而使得电池组与电池箱体之间的胶层较为均匀,增强电池组与电池箱体之间的粘接强度;各个单体电池上的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错位较小,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焊接较为容易,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和能源供给,电池的零排放作为新能源是首当其冲的选择。
但是,目前电池组装入电池箱体后,不仅电池组与电池箱体之间的胶层不均匀;而且,各个单体电池上的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错位较大,导致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焊接难度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电池箱体;
电池组,设于所述电池箱体内,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具有相交的大面和侧面,至少两个所述单体电池沿垂直于所述大面的方向堆叠设置;
定位部,设于所述电池组的组侧面与所述电池箱体之间,所述定位部用于在所述电池组插入所述电池箱体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定位,所述电池组的组侧面与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面平行。
本公开的电池装置,在电池组的组侧面与电池箱体之间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在电池组插入电池箱体时对电池组进行定位;使得电池组在电池箱体内的位置固定,避免电池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组在电池箱体内晃动,造成的安全问题;而且电池组与电池箱体之间的间隙均匀,从而使得电池组与电池箱体之间的胶层较为均匀,增强电池组与电池箱体之间的粘接强度;另外,各个单体电池在电池箱体内的位置固定,各个单体电池上的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错位较小,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焊接较为容易,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电池装置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池组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端板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端板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端板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端板的第四示例实施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端板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端板的第六示例实施方式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端板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两个端板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电池装置中电池箱体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电池装置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组件;11、单体电池;111、大面;112、侧面;
2、端板;21、板底面;22、板顶面;23、抵接面;24、板侧面;241、第一板侧面;242、第二板侧面;25、定位部;251、第一部分;2511、矩形板;2512、直角扇形板;252、第二部分;2521、定位抵接面;25a、第一定位部;25b、第二定位部;253、第三部分;261、第一凹槽;262、第二凹槽;
3、电池组;31、插入端面;32、组侧面;
4、电池箱体;41、侧板;42、隔离梁;43、底护板;44、插入口;
5、绝缘垫;6、间隙;7、胶层;
X、堆叠方向;Y、排列方向;Z、插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电池箱体4的内底壁和内侧壁涂胶,在将电池组4装入电池箱体4的过程中会有部分胶被刮到电池箱体4的内底壁,电池组4安装到位后,会将内底壁的胶挤压溢流至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最后形成胶层7;还有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仅在电池箱体4的内底壁涂胶,电池组4安装到位后,会将内底壁的胶挤压溢流至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最后形成胶层7。
由于电池箱体4的容纳空间的宽度大于电池组3的宽度,电池组3装入电池箱体4后,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形成有间隙6,因此,电池组3在电池箱体4内的位置不固定,导致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间隙6不均匀,从而使得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胶层不均匀;而且,各个单体电池11上的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错位较大,导致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焊接难度较大。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参照图1所示,该电池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箱体4、电池组3和定位部25;电池组3设于电池箱体4内,电池组3包括至少两个单体电池11,单体电池11具有相交的大面111和侧面112,至少两个单体电池11沿垂直于大面111的方向堆叠设置;定位部25设于电池组3的组侧面32与电池箱体4之间,定位部25用于在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时对电池组3进行定位,电池组3的组侧面32与单体电池11的侧面112平行。
本公开的电池装置,定位部25使得电池组3在电池箱体4内的位置固定,避免电池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组3在电池箱体4内晃动,造成的安全问题;而且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间隙均匀,从而使得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胶层较为均匀,增强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粘接强度;另外,各个单体电池11在电池箱体4内的位置固定,各个单体电池11上的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错位较小,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焊接较为容易,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效率。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池箱体4可以包括底护板43、顶板(图中未示出)和四个侧板41,底护板43和顶板可以设置为矩形,在底护板43的四周设置有四个侧板41,四个侧板41首尾连接形成矩形圈,在四个侧板41的另一侧设置有顶板,顶板与底护板43相对设置。底护板43、顶板和四个侧板41围绕形成容纳空间。四个侧板41围绕的安装顶板的一侧形成插入口,即将顶板去除形成插入口;在组装电池装置时,先组装底护板43和四个侧板41形成插入口,将电池组3的插入端面31从插入口插入后,再安装顶板。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的方向为插入方向Z。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底护板43和顶板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侧板41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且围绕形成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使得电池箱体4形成为圆柱状、椭圆柱状、棱柱状等等。电池箱体4还可以时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池箱体4还可以包括多个隔离梁42,多个隔离梁42可以均是横梁,多个隔离梁42也可以均是纵梁,多个隔离梁42还可以包括部分横梁和部分纵梁。横梁的延伸方向与纵梁的延伸方向可以相交,例如,可以是垂直。多个隔离梁42将容纳空间分隔成多个间隔空间,在各个间隔空间内安装电池组3。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池组3可以包括电池组件1和两个端板2。电池组件1可以包括两个单体电池11,单体电池11可以设置为长方体,单体电池11具有六个面,分别为顶面、底面、两个大面和两个侧面,顶面和底面相对设置,两个大面相对设置,两个侧面相对设置;长方体面积最大的一面为大面,靠近插入口的一面为顶面,背离插入口的一面为底面,其余的两面为侧面。两个单体电池11沿垂直于大面的方向堆叠设置,即堆叠方向X与大面垂直。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单体电池11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单体电池11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说明,例如,单体电池11也可以设置为正方体、棱柱体、圆柱体等等。
两个端板2沿堆叠方向X叠设于电池组件1的相对两侧,即两个端板2设置在两个单体电池11的最外侧,两个端板2将两个单体电池11夹在中间。端板2可以设置为矩形的板状,端板2可以包括板底面21、板顶面22、两个抵接面23和两个板侧面24;板底面21可以与单体电池11的底面21共面,板顶面22可以与单体电池11的顶面22共面;两个抵接面23相对设置,一个抵接面23与单体电池11相对设置,且与单体电池11抵接,两个抵接面23与堆叠方向X垂直;两个板侧面24相对设置,且与堆叠方向X平行。
端板2的板侧面24与单体电池11的侧面112平行,且可以突出于单体电池11的侧面112,使得端板2的两端突出于电池组件1的两端,端板2能够对电池组件1进行保护,在电池组3装入电池箱体4的过程中,避免对电池组件1磕碰造成损坏。端板2的在插入方向Z的高度可以等于单体电池11在插入方向Z的高度,避免端板2影响单体电池11的极柱与导电排的焊接。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根据单体电池11的形状的不同或电池箱体4的形状的不同,端板2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设置为圆形板状、椭圆形板状等等。
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可以设置有缓冲垫,在一个单体电池11受到碰撞后,缓冲垫可以吸收冲击力,避免将冲击力传递至相邻的单体电池11,从而避免碰撞造成的连锁反应;在单体电池11与端板2之间也可以设置缓冲垫,在端板2受到碰撞后,缓冲垫可以吸收冲击力,避免将冲击力传递至相邻的单体电池11,从而避免碰撞造成的连锁反应。
缓冲垫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垫的材质可以是泡棉、硅胶等等。在缓冲垫为泡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粘接胶将缓冲垫与两侧的两个单体电池11粘接在一起,通过粘接胶将缓冲垫与两侧的单体电池11以及端板2粘接在一起。在缓冲垫为硅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硅胶将两侧的两个单体电池11粘接在一起,通过硅胶将单体电池11与端板2粘接在一起,使得硅胶复用为缓冲垫,硅胶即起到粘接作用,又起到缓冲作用。
端板2的材料可以是绝缘材料,此时端板2可以提高电池组3与电池箱之间的绝缘性能。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池组3还可以包括两个侧挡板,两个侧挡板相对设置,两个侧挡板与两个端板2首尾连接形成长方体的容纳部,容纳电池组件1。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端板2的相对两板侧面24均设置有定位部25。定位部25突出于板侧面24。电池组3装入电池箱体4后,定位部25与电池箱体4抵接,由于定位部25的支撑,使得电池组3在电池箱体4内的位置固定,而且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间隙6均匀,从而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胶层较为均匀,增强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粘接强度;另外,各个单体电池11上的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错位较小,极柱与导电排之间的焊接较为容易,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效率;而且,在端板2上加工形成定位部25工艺简单。
电池组3具有插入端面31和组侧面32,插入端面31为电池组3装入电池箱体4时,首先插入电池箱体4的一端面。组侧面32与单体电池11的侧面112平行。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定位部25可以设置为平板状,即定位部25在堆叠方向X的厚度基本一致,且定位部25在堆叠方向X的厚度小于端板2在堆叠方向X的厚度。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5在堆叠方向X的厚度也可以不一致,例如,可以设置为靠近插入端面31较薄,远离插入端面31较厚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靠近插入端面31较厚,远离插入端面31较薄的结构;还可以设置为中间较厚,两端较薄的结构。
参照图3-图9所示,定位部25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在插入方向Z上依次排列且相互连接,定位部25的靠近插入端面31的部分为第一部分251,定位部25的远离插入端面31的部分为第二部分252;第二部分252可以设置为矩形板2511状,第一部分251的突出高度随着与插入端面31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可以在定位部25的靠近插入端面31且远离端板2的棱边设置倒角,该倒角可以是圆倒角,也可以是斜倒角。圆倒角可以是完全圆倒角,也可以是部分圆倒角;斜倒角可以是完全斜倒角,也可以是部分斜倒角。如此设置,在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内时,倒角可以为电池组3提供导向,便于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内;而且,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内后,倒角可以与电池箱体4之间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容纳粘接胶,从而增强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粘接强度。
具体来讲,参照图4所示,第一部分251可以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的板状,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面与端板2的板侧面24共面,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面与第二部分252的板侧面24共面,直角三角形的斜面形成上述完全斜倒角。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第二部分252可以设置为直角梯形的板状,直角梯形的斜面形成上述部分斜倒角。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中的斜倒角的倾斜角度α均为小于45度的锐角,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斜倒角的倾斜角度α可以等于45度,也可以是大于45度的锐角。当然,斜倒角的倾斜角度α越小,形成的斜倒角的坡度越缓,越利于电池组3的入箱;而且能够容纳更多的粘接胶。
参照图6所示,第一部分251可以设置为直角扇形的板状,直角扇形的一直角面与端板2的板侧面24共面,直角扇形的另一直角面与第二部分252的板侧面24共面,直角扇形的圆弧面形成上述完全圆倒角。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所示,第一部分25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矩形板2511和直角扇形板2512,直角扇形板2512位于矩形板2511远离端板2的一侧,直角扇形板2512的圆弧面形成上述部分圆倒角。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形成圆倒角的圆弧面均是四分之一圆弧,参照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形成圆倒角的圆弧面可以小于四分之一圆弧,且圆倒角的切线与端板2的板侧面24形成的夹角β越小,形成的圆倒角的坡度越缓,越利于电池组3的入箱;而且能够容纳更多的粘接胶。
而且,图4-图8中的第二部分252远离端板2的一面为定位抵接面2521,电池组3装入电池箱体4后,定位抵接面2521与电池箱体4抵接,定位抵接面2521的面积较大,可以减小对电池箱体4的压强,避免压强过大,对电池箱造成损伤,最终损伤整个电池装置。
参照图9所示,定位部25还可以设置为楔形结构,即定位部25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的板状,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面与端板2的板侧面24共面;使得定位部25的突出高度随着与插入端面31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楔形结构的远离插入端面且远离端板的棱边可以设置倒角,该倒角可以是圆倒角或斜倒角,设置倒角就可以避免形成棱角,从而避免棱角与电池箱体4的挤压力过大对电池箱体4造成的损伤。另外,在本公开的再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楔形结构的斜面可以设置为弧面,该弧面可以是圆弧面、椭圆弧面、抛物线弧面等等。
因此,将定位部25的至少第一部分251的突出高度随着与插入端面31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方便将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内;而且,使得电池组3底部的粘接胶溢流至定位部25的靠近插入端面31的一侧与电池箱体4之间,提高端板2与电池箱体4的粘接强度,从而提高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的粘接强度。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5可以设置在端板2的靠近插入端面31的端部,即定位部25远离插入端面31的一侧与插入端面31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且小于等于端板2的高度的一半,也就是定位部25设置在距离插入端面31零至端板2的高度的二分之一的范围内;使得端板2的上部宽度小于插入端的宽度,避免电池组3入箱过程中侧部摩擦较大,不易插入电池箱体4内。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5可以设置在端板2的中部,或设置在端板2远离插入端面31的端部。
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5可以仅设置在端板2的一侧面。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端板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板侧面24为第一板侧面241和第二板侧面242,第一板侧面241和第二板侧面242对称设置。设置在端板2的第一板侧面241的定位部25为第一定位部25a,设置在端板2的第二板侧面242的定位部25为第二定位部25b,第一定位部25a与第二定位部25b对称设置,即第一定位部25a与第二定位部25b的结构完全相同,在电池组3入箱时,可以避免电池组3的倾斜而导致的不容易装入电池箱体4,而且,电池组3对电池箱体4两侧的挤压力也相同,避免一侧挤压力过大而导致电池箱体4的损坏,最终损伤整个电池装置;再一方面,使得电池组两侧与电池箱体之间的间隙的宽度相同,电池组两侧与电池箱体之间的胶层厚度相同,粘接牢固性一致;其具体结构上述已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再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0所示,端板2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板侧面24为第一板侧面241和第二板侧面242,第一板侧面241和第二板侧面242对称设置。设置在端板2的第一板侧面241的定位部为第一定位部25a,设置在端板2的第二板侧面242的定位部为第二定位部25b,第一定位部25a与第二定位部25b错位设置,例如,可以是第一定位部25a相对于第二定位部25b更靠近插入端面31,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25a相对于第二定位部25b更远离插入端面31。参照图11所示,如此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组3之间的间距较小时,相邻两个电池组3的端板2上的定位部25会错开,不会产生干涉。
进一步的,参照图10所示,在第一板侧面241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261,在第二板侧面242可以设置有第二凹槽262。第一凹槽261可以与第二凹槽262错位设置,例如,可以是第一凹槽261相对于第二凹槽262更靠近插入端面31,也可以是第一凹槽261相对于第二凹槽262更远离插入端面31。当然,第一凹槽261的位置还需要考虑第一定位部25a,即可以是第一凹槽261更靠近插入端面31,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25a更靠近插入端面31;第二凹槽262的位置还需要考虑第二定位部25b,即可以是第二凹槽262更靠近插入端面31,也可以是第二定位部25b更靠近插入端面31。
再者,参照图11所示,电池组3相邻排列有至少两组,电池组3的排列方向Y与堆叠方向X垂直。第一凹槽261用于容纳相邻电池组的端板2上的第二定位部25b,第二凹槽262用于容纳相邻电池组的端板2上的第一定位部25a;因此,第一凹槽261的位置还需要考虑第二定位部25b,第一凹槽261与第二定位部25b相对设置,才能使相邻电池组的端板2上的第二定位部25b容纳于第一凹槽261内;同理,第二凹槽262的位置还需要考虑第一定位部25a,第二凹槽262与第一定位部25a相对设置,才能使相邻电池组的端板2上的第一定位部25a容纳于第二凹槽262内。
第一凹槽261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定位部25b的高度,避免第二定位部25b无法抵接第一凹槽261的的槽底壁,导致端板2在排列方向Y无法定位;第二凹槽262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定位部25a的高度,避免第一定位部25a无法抵接第二凹槽262的槽底壁,导致端板2在排列方向Y无法定位。
在堆叠方向X,第一凹槽26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定位部25b的厚度,第二凹槽26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定位部25a的厚度。
第一定位部25a和第二定位部25b的结构可以是上述说明的任意一种,因此,此处不再赘述。而且第一定位部25a和第二定位部25b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还有,第一定位部25a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第二定位部25b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第一定位部25a的数量和第二定位部25b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定位部25a可以与第二定位部25b相对设置。
在第一定位部25a的数量和第二定位部25b的数量不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是相同数量的第一定位部25a与第二定位部25b相对设置,多余的第一定位部25a或第二定位部25b单独设置。
当然,无论第一定位部25a的数量和第二定位部25b的数量相同还是不同,第一定位部25a与第二定位部25b也可以错位设置,例如,可以是第二定位部25b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定位部25a之间,或第一定位部25a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定位部25b之间,以使得第一定位部25a与第二定位部25b均错位设置。
当然,第一凹槽261和第二凹槽262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凹槽261和第二凹槽262的设置规则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还有,可以在端板2的一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板侧面241的第一凹槽261,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板侧面242的第二凹槽262,凹槽与定位部25相对设置。电池组3相邻设置有至少两组,凹槽用于容纳相邻端板2的定位部25。凹槽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可以根据需要容纳的定位部25的数量确定。
另外,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25a与第二定位部25b可以不相同,例如,在电池组3的两侧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间隙6要求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定位部25a的突出高度与第二定位部25b的突出高度可以不相同。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5可以设于电池箱体4的侧壁。具体地,定位部25可以位于电池箱体4的侧壁靠近插入口44的一侧,使得电池组3一插入电池箱体4就可以得到定位。
定位部25的靠近插入口44的部分为第三部分253,至少第三部分253的突出高度随着与插入口44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如此设置,方便电池组3的插入。
设置在电池箱体4上定位部25的实施例与设置在端板2上的定位部25的实施例基本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3所示,电池装置还包括胶层7,胶层7设于电池箱体4的底壁与电池组3之间,具体设置在电池箱体4的底护板43与电池组3之间;由于电池组3对胶层7的挤压力,部分胶层7溢流至电池箱体4的侧壁与电池组3之间,即部分胶层7溢流至电池箱体4的侧板41与电池组件1、端板2、定位部25等等之间,以保证电池箱体4与电池组3之间的粘接牢固性。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电池装置还可以包括绝缘垫5。在没有设置横梁的情况下,绝缘垫5设置在侧板41的内侧壁,即绝缘垫5设置在侧板41的靠近容纳空间的侧壁。在设置有隔离梁42的情况下,绝缘垫5可以设置在侧板41的内侧壁和隔离梁42的侧壁。而且绝缘垫5位于电池组件1与电池箱体4之间,即绝缘垫5在堆叠方向X的长度与电池组件1在堆叠方向X的长度基本相同,绝缘垫5在插入方向Z的高度与电池组件1在插入方向Z的高度基本相同,绝缘垫5可以绝缘隔离电池组件1与电池箱体4,避免单体电池11漏电时,电流导通至电池箱体4,造成电击事故。
由于端板2为绝缘端板2,因此,在端板2与电池箱体4之间可以不设置绝缘垫5,而且绝缘垫5与定位部25之间设置有间隙6,使得在将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内时,绝缘垫5不会对定位部25产生干涉,方便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而且电池组3插入电池箱体4的过程中,不会剐蹭掉绝缘垫5,保证电池组件1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绝缘效果;再有,绝缘垫5与定位部25之间的间隙6内还可以容纳粘接胶,进一步提高电池组3与电池箱体4之间的粘接强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7)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
电池组,设于所述电池箱体内,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具有相交的大面和侧面,至少两个所述单体电池沿垂直于所述大面的方向堆叠设置;
定位部,设于所述电池组的组侧面与所述电池箱体之间,所述定位部用于在所述电池组插入所述电池箱体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定位,所述电池组的组侧面与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
端板,沿所述单体电池的堆叠方向设于至少两个所述单体电池的一侧,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端板的至少一板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具有插入端面,所述定位部的靠近所述插入端面的部分为第一部分,至少所述第一部分的突出高度随着与所述插入端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插入端面且远离所述端板的棱边设置有倒角,或,所述定位部设置为楔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插入端面的一侧与所述插入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且小于等于所述端板的高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板侧面与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面平行,且突出于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端板的第一板侧面的所述定位部为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端板的第二板侧面的所述定位部为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板侧面与所述第二板侧面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板的至少一板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定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电池组相邻排列有至少两组,所述凹槽用于容纳相邻所述端板的所述定位部,所述电池组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堆叠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端板的第一板侧面的所述定位部为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端板的第二板侧面的所述定位部为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板侧面与所述第二板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板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错位设置;所述电池组相邻排列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相邻所述端板的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相邻所述端板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电池组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堆叠方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高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靠近插入口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靠近所述插入口的部分为第三部分,至少所述第三部分的突出高度随着与所述插入口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
绝缘垫,设于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且位于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箱体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绝缘垫之间设置有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
胶层,设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壁与所述电池组之间,且部分溢流至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与所述电池组之间。
CN202220668227.3U 2022-03-24 2022-03-24 电池装置 Active CN216958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8227.3U CN216958292U (zh) 2022-03-24 2022-03-24 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8227.3U CN216958292U (zh) 2022-03-24 2022-03-24 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8292U true CN216958292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68227.3U Active CN216958292U (zh) 2022-03-24 2022-03-24 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82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9533A (zh) * 2022-03-24 2022-07-0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CN114709533B (zh) * 2022-03-24 2024-06-21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9533A (zh) * 2022-03-24 2022-07-0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CN114709533B (zh) * 2022-03-24 2024-06-21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37726A1 (en) Battery pack
JP5988668B2 (ja) 電池積層体
JP2020004556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緩衝シート
JP5988669B2 (ja) 電池積層体
JP2022551238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EP4047706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6958292U (zh) 电池装置
JP730706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CN114709533B (zh)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CN114709533A (zh) 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CN217158515U (zh) 隔板及电池模组
CN216773454U (zh) 端板及电池装置
US20230387531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structure enabling uniform pressure to be applied during swelling,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214313367U (zh) 电化学装置及应用其的用电装置
KR20230123772A (ko) 배터리 시스템
JP2022551616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10133566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6958337U (zh) 电池箱及电池装置
CN219457851U (zh) 电池模组外壳及包含其的电池模组
CN218887413U (zh) 电池装置
CN217589365U (zh) 电池组件及电池包
CN218385591U (zh) 电池装置
CN218867249U (zh) 电芯组件用端板、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US20230335842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220914413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