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6430U -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6430U
CN216956430U CN202220482953.6U CN202220482953U CN216956430U CN 216956430 U CN216956430 U CN 216956430U CN 202220482953 U CN202220482953 U CN 202220482953U CN 216956430 U CN216956430 U CN 216956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ight
slot
guiding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829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829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6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6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6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本体和遮光层;所述导光本体包括入射端和至少两个出射端,所述入射端用于将光学元件发射的光线导入所述导光本体内,至少两个所述出射端用于将所述导光本体内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导出;所述遮光层覆盖于所述导光本体的表面并暴露所述入射端和所述出射端。通过在导光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出射端,并且该至少两个出射端用于沿不同的方向将导光本体内的光线导出,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对光线进行传导,增加光线的传播路径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智能的家居的控制集成于终端设备上面,要想控制这些智能家居,终端设备上的红外功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现在市场上部分终端设备带有红外功能,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同时随着5G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上的器件越来越多,结构空间越来越紧张,这个直接造成终端设备内部实现不了红外功能,所以市场上也有很多终端设备不具备红外功能,使得品牌丧失产品竞争力。
相关技术中,越来越多的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都具有红外功能,但是终端设备中的用于对红外线进行传导的导光结构的光线传播路径单一、光线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本体和遮光层;所述导光本体包括入射端和至少两个出射端,所述入射端用于将光学元件发射的光线导入所述导光本体内,至少两个所述出射端用于将所述导光本体内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导出;所述遮光层覆盖于所述导光本体的表面并暴露所述入射端和所述出射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本体包括第一导光部、第二导光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光部和所述第二导光部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上设置有第一出射端,所述第二导光部上设置有第二出射端,所述入射端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出射端和所述第二出射端朝向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射端包括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以用于容纳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光学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本体中的至少所述连接部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用于与所述光学元件紧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光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导光件上形成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面和所述第二导光面用于将所述光学元件发射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第一出射端和所述第二出射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构造为所述第一导光面,所述第二侧面构造为所述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三侧面用于与所述光学元件相对设置,以将光学元件发射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射端构造为所述第一导光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面;和/或,所述第二出射端构造为所述第二导光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的外周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一凸起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周缘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二凸起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结构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二密封件。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的导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光学元件、中框结构、主板、显示屏以及电池盖,
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池盖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框结构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电池盖上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主板,所述主板和所述导光结构均设置于所述中框结构并均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池盖之间;
所述第一出射端朝向所述显示屏一侧,所述第二出射端朝向所述透光区域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装饰边框和中框本体,装饰边框设置于所述中框本体的前侧并用于包覆所述显示屏的外周缘,所述中框本体形成有第一插槽,所述装饰边框的上边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的第二插槽,且所述导光结构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或所述第二插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且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二槽体连通;所述导光本体的第一导光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槽体和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导光本体的第二导光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垂直于所述显示屏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从后往前向上倾斜,且在从后往前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导光部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插槽用于供所述第二部分插设且形状与所述第二部分适配,所述第二槽体用于供所述第一部分插设且形状与所述第一部分适配,所述第一槽体用于供所述第二导光部插设且形状与所述第二导光部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插槽形成有开口,所述限位结构用于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以将所述第二部分限制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紧固件和限位钢片,所述装饰边框的上边框上形成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插槽左右两侧的钢片安装槽,所述限位钢片用于封堵所述开口且其端部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钢片安装槽内。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导光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出射端,并且该至少两个出射端用于沿不同的方向将导光本体内的光线导出,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对光线进行传导,增加光线的传播路径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另外,将遮光层覆盖于导光本体的表面并暴露入射端和出射端,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光、走光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和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光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并且该图中示意出了导光结构。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部分剖面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装饰边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装饰边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并且该图中还示意出了导光结构和限位结构。
图10是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导光本体 11 入射端
111 第一安装槽 12 第一出射端
121 第一凸起结构 122 第一密封件
13 第二出射端 131 第二凸起结构
132 第二密封件 14 第一导光部
141 第一部分 142 第二部分
15 第二导光部 16 连接部
17 第二安装槽
2 导光件 21 第一侧面
22 第二侧面 23 第三侧面
10 光学元件 20 中框结构
201 装饰边框 2011 上边框
2012 第二插槽 20120 开口
2013 钢片安装槽 202 中框本体
2021 第一插槽 20211 第一槽体
20212 第二槽体 30 主板
40 显示屏 401 显示屏盖板
4011 第一区域 4012 第二区域
402 显示屏本体 50 电池盖
60 限位结构 601 紧固件
602 限位钢片 70 密封泡棉
100 导光结构 161 抵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指的是终端设备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义的“上、下、左、右、前、后”;具体可以参照图5所示;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指的是具体结构轮廓的内和外;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仅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外一个要素,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导光结构,该导光结构100包括导光本体1和遮光层(未图示);导光本体1包括入射端11和至少两个出射端,入射端11用于将光学元件10发射的光线导入导光本体1内,至少两个出射端用于将导光本体1内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导出;遮光层覆盖于导光本体1的表面并暴露入射端11和出射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光本体1上设置至少两个出射端,并且该至少两个出射端用于沿不同的方向将导光本体1内的光线导出,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对光线进行传导,增加光线的传播路径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另外,将遮光层覆盖于导光本体的表面并暴露入射端11和出射端,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光、走光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和图2所示,导光本体1包括第一导光部14、第二导光部15以及连接部16,第一导光部14和第二导光部15均与连接部16连接;第一导光部14上设置有第一出射端12,第二导光部15上设置有第二出射端13,入射端11设置于连接部16,且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朝向不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入射端11设置于连接部16,将第一出射端12设置于第一导光部14,将第二出射端13设置于第二导光部15,因第一导光部14和第二导光部15连接于连接部16,则可以有效地将由入射端11射入的光线导向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进而有效地将光线朝着不同方向从导光本体1内导出。例如,该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的朝向不同,可以是该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相背设置,也可以是均朝向同一侧,但是两者方位不同。另外,本公开也不对出射端的数量以及光线的射出方向作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所示,入射端11包括形成于连接部16以用于容纳光学元件10的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安装槽111用于容纳光学元件10,且在光学元件10容纳于第一安装槽111时,光学元件10射出的光线能射向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
通过设置该第一安装槽111,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光学元件10进行安装,避免光学元件10出现晃动的情况,利于光学元件10的稳定性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将光学元件1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内,还可以有效地对该光学元件10进行保护,提高光学元件10的使用寿命。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导光本体1中的至少连接部16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用于与光学元件10紧贴设置。
首先,光学元件10利用该第一安装槽111直接进行定位,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导光本体1和光学元件10的中心重合度。其次,至少连接部16设置为柔性材料,光学元件10可以和导光本体1直接零配,有效地缩小导光本体1的尺寸,节省该导光结构占据的空间。并且,至少连接部16设置为柔性材料,在导光结构出现跌落的情况下,导光本体1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变形,导光本体1不会变形破裂,提高导光本体1的使用寿命。例如,该导光本体1构造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材质。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导光结构100还包括导光件2,导光本体1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导光件2的第二安装槽17,导光件2上形成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用于将光学元件10发射的光线分别导向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
首先,在导光本体1内设置第二安装槽17以用于安装导光件2,该第二安装槽17能够有效地对该导光件2进行保护,提高导光件2的使用寿命;其次,通过将导光件2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7内,可以有效地避免导光件2出现晃动的情况;另外,该第二安装槽17可以和第一安装槽111相对设置,从而可以有效地将第一安装槽111内的光学元件10发出的光线射向导光件2;另外,导光件2上形成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以分别将光学元件10发射的光线导向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从而可以达到改变光线传播路径的效果。该导光件2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状和结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参照图4所示,导光件2包括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以及第三侧面23,第一侧面21构造为第一导光面,第二侧面22构造为第二导光面,第三侧面23用于与光学元件10相对设置,以将光学元件10发射的光线分别导向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
例如,该导光件2可以构造为三棱镜,并可以将上述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底壁凹陷于第三侧面23,便于让光学元件10射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射向导光件2,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三棱镜的光线的折射原理,将光线导向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从而达到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目的。该构造为三棱镜的导光件2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例如,第一侧面21和第三侧面23之间的夹角可以在55度至65度之间,第二侧面22和第三侧面23之间的夹角可以在55度至65度之间。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出射端12构造为第一导光部14远离连接部16的第一端面;和/或,第二出射端13构造为第二导光部15远离连接部16的第二端面。通过将第一出射端12设置为第一端面,和/或,将第二出射端13设置为第二端面,便于光线射出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增大光线的出射率。例如,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构造为矩形面,从而尽可能多的射出光线。但是,本公开并不对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的形状作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面的外周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一凸起结构121,和/或,第二端面的外周缘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二凸起结构131。避免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直接与外部构件贴合,避免对第一端面和/或第二端面造成损害,提高导光结构的使用寿命。例如,该第一凸起结构121和/或第二凸起结构131可以构造为环形凸起结构,但是,本公开并不对该第一凸起结构121和第二凸起结构131的具体形状作限定。
为了提高导光结构100与外部构件之间的密封性,第一凸起结构121远离第一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一密封件122;和/或,第二凸起结构131远离第二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二密封件132。该第一密封件122和/或第二密封件132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密封结构,利用该第一密封件122和/或第二密封件132可以构造为密封橡胶圈,该密封橡胶圈粘接于第一凸起结构121和/或第二凸起结构131上。
对于上述的导光结构100来说,可以对各种光线进行传导,例如,可以对红外光线进行传导或者对柔光灯发出的光线进行传导,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导光结构100。
参照图5和图6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光学元件10、中框结构20、主板30、显示屏40以及电池盖50,显示屏40和电池盖50分别设置于中框结构20的相对两侧,且电池盖50上设置有透光区域(未图示);光学元件10设置于主板30,主板30和导光结构100均设置于中框结构20并均位于显示屏40和电池盖50之间;导光本体1的第一出射端12朝向显示屏40一侧,导光本体1的第二出射端13朝向透光区域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光结构100设置于显示屏40和电池盖50之间,并且第一出射端12与显示屏40相对设置,第二出射端13与电池盖50上的透光区域相对,从而可以将光学元件10发出的光线分别通过显示屏40和电池盖50上的透光区域射出,避免在终端设备上进行开孔,提高终端设备外观的一体化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在终端设备的前侧和后侧增加光线的传播路径。
以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的红外功能来说,具有以下的缺点:
1、红外灯孔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顶部,终端的外观面要进行开孔,装饰红外灯罩以后,红外灯罩与终端顶部的外观面有段差,开孔和段差都会严重影响中外的外观一体化效果。
2由于红外灯孔是在终端顶部外观面,开孔大小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外观效果,开孔大小直接影响红外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光面积,光面积越大,红外功能越灵敏,人们在使用红外功能时,通常需要将终端设备举起来对准接收设备才能操控,有时候需要对准好几次才能操作设备,这种结构设计不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3、红外灯罩的出光面外露,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光面会被摩擦划伤,会直接导致红外的功能效果减弱,同时终端内部光线会串光到红外灯罩上,也会使红外功能减弱。
基于此,可以将本公开中的光学元件10设置为红外灯芯。首先,导光结构100设置于显示屏40和电池盖50之间,并利用电池盖50上的透光区域和显示屏40将光线导出终端设备,无需在终端设备上进行开孔设计,保证终端设备外观的一体化效果。其次,红外光线可以在终端设备的前侧和后侧射出,这样用户在进行使用时,无需将终端设备的顶部对准接收设备,无论是水平放置、竖直放置、显示屏40与用户相对或相背,都能够对接收设备进行高效的控制,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并且,导光结构100在显示屏40和电池盖50之间,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不会出现摩擦划伤的问题,保证红外功能的正常使用。此外,导光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遮光层,该遮光层可以有效地防止终端内部其他的光线串光到导光本体1内。
在上述的电池盖50的透光区域可以利用丝印油墨进行覆盖,用户在使用时不会明显看到透光区域。另外,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可以构造为上文中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可以构造为矩形面,以提高红外线的出光量,增大红外线的透过率,便于对接收设备进行操控,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上述的电池盖50和中框结构20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泡棉70,保证电池盖50与中框结构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显示屏40包括显示屏盖板401和显示屏本体402,显示屏盖板401的内表面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区域4011和第二区域4012,显示屏本体402与第二区域4012相对设置,第一出射端12与第一区域4011相对设置;和/或,透光区域设置于电池盖50的上部区域。
也即,将导光结构100的第一出射端12和/或第二出射端13分别设置于终端设备前侧的上端和/或后侧的上端,充分地利用终端设备的使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但是本公开并不对第一出射端12和第二出射端13在终端设备的射出位置作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5和图6所示,中框结构20包括相互连接的装饰边框201和中框本体202,装饰边框201设置于中框本体202的前侧并用于包覆显示屏盖板401的外周缘,中框本体202的上部内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2021,装饰边框201的上边框2011形成有与第一插槽2021连通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槽2012,且第一插槽2021和第二插槽2012均用于供导光结构100插设,以提高导光结构100安装于中框结构20的稳定性,避免导光结构100出现晃动的情况。另外,导光结构100的连接部16上形成有抵接凸起161,光学元件10安装于主板30的第一主板面,该抵接凸起161用于与第一主板面抵接,以进一步提高导光结构100在前后方向安装的稳定性。
参照图6所示,第一插槽2021包括第一槽体20211和第二槽体20212,且第一槽体20211与第二槽体20212的后侧连通,第二插槽2012与第二槽体20212的前侧连通;导光本体1的第一导光部14插设于第二槽体20212和第二插槽2012内,导光本体1的第二导光部15插设于第一槽体20211内。插接的方式便于导光结构100的装配,但是,本公开并不对该导光结构100的具体安装方式作限定。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6所示,第一导光部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第二部分142垂直于显示屏盖板401延伸,第一部分141从后往前向上倾斜,且在从后往前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部分14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导光部15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第二插槽2012用于供第二部分142插设且形状与第二部分142适配,第二槽体20212用于供第一部分141插设且形状与第一部分141适配,第一槽体20211用于供第二导光部15插设且形状与第二导光部15适配。
首先,在从后往前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部分14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便于对光线进行汇聚;同样的,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导光部15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也能够对光线进行汇聚,提高光线的射出强度。其次,第二部分142垂直于显示屏盖板401,便于光线正对显示屏盖板401并从其射出,避免光线在显示屏盖板401处出现折射的情况。另外,令第二槽体20212与第一部分141形状适配,第一槽体20211与第二导光部15形状适配,提高导光结构100插设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照图8至图10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限位结构60,第二插槽2012的下端形成有开口20120,限位结构60用于设置于开口20120处,以将第二部分142限制于第二插槽2012内,避免第二部分142通过开口20120处脱离第二插槽2012。
例如,限位结构60包括紧固件601和限位钢片602,装饰边框201的上边框2011上形成有分别位于第二插槽2012左右两侧的钢片安装槽2013,限位钢片602用于封堵开口20120且其端部通过紧固件601安装于钢片安装槽2013内。该限位结构60在起到良好限位效果的同时结构简单。但是,本公开并不对该限位结构60的具体结构作限定,能够起到良好的限位效果即可。
另外,在对上述的终端设备进行组装时,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组装:
(1)先将装饰边框201点胶在中框本体202形成中框结构20,利用点胶将两者固定;
(2)利用二次注塑,将导光结构100注塑在中框结构20上的第一插槽2021和第二插槽2012内,然后将导光件2通过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17装入到导光本体1中;
(3)利用紧固件601将限位钢片602固定在装饰边框201上的钢片安装槽2013中;
(4)将显示屏盖板401点胶组装在装饰边框201上,然后将光学元件10点焊在主板30上;
(5)将带有光学元件10的主板30组装中框结构20上,光学元件10利用第二安装槽17进行定位;
(6)电池盖50利用密封泡棉70组装中框结构20上。
另外,上述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100)包括导光本体(1)和遮光层;
所述导光本体(1)包括入射端(11)和至少两个出射端,所述入射端(11)用于将光学元件(10)发射的光线导入所述导光本体(1)内,至少两个所述出射端用于将所述导光本体(1)内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导出;
所述遮光层覆盖于所述导光本体(1)的表面并暴露所述入射端(11)和所述出射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本体(1)包括第一导光部(14)、第二导光部(15)以及连接部(16),所述第一导光部(14)和所述第二导光部(15)均与所述连接部(16)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14)上设置有第一出射端(12),所述第二导光部(15)上设置有第二出射端(13),所述入射端(11)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6),且所述第一出射端(12)和所述第二出射端(13)朝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端(11)包括形成于所述连接部(16)以用于容纳所述光学元件(10)的第一安装槽(111),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用于容纳所述光学元件(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本体(1)中的至少所述连接部(16)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用于与所述光学元件(10)紧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100)还包括导光件(2),所述导光本体(1)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光件(2)的第二安装槽(17);所述导光件(2)上形成有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面和所述第二导光面用于将所述光学元件(10)发射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第一出射端(12)和所述第二出射端(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2)包括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以及第三侧面(23),所述第一侧面(21)构造为所述第一导光面,所述第二侧面(22)构造为所述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三侧面(23)用于与所述光学元件(10)相对设置,以将光学元件(10)发射的光线分别导向所述第一侧面(21)和所述第二侧面(2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射端(12)构造为所述第一导光部(14)远离所述连接部(16)的第一端面;和/或,所述第二出射端(13)构造为所述第二导光部(15)远离所述连接部(16)的第二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外周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一凸起结构(121),和/或,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周缘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二凸起结构(1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21)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一密封件(122);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31)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贴合的第二密封件(132)。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光学元件(10)、中框结构(20)、主板(30)、显示屏(40)以及电池盖(50),
所述显示屏(40)和所述电池盖(50)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框结构(20)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电池盖(50)上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光学元件(10)设置于所述主板(30),所述主板(30)和所述导光结构(100)均设置于所述中框结构(20)并均位于所述显示屏(40)和所述电池盖(50)之间;
所述导光本体(1)的第一出射端(12)朝向所述显示屏(40)一侧,所述导光本体(1)的第二出射端(13)朝向所述透光区域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结构(20)包括相互连接的装饰边框(201)和中框本体(202),装饰边框(201)设置于所述中框本体(202)的前侧并用于包覆所述显示屏(40)的外周缘,所述中框本体(202)形成有第一插槽(2021),所述装饰边框(201)的上边框(2011)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槽(2021)连通的第二插槽(2012),且所述导光结构(100)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2021)和/或所述第二插槽(2012)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2021)包括第一槽体(20211)和第二槽体(20212),且所述第一槽体(20211)与所述第二槽体(20212)连通,所述第二插槽(2012)与所述第二槽体(20212)连通;所述导光本体(1)的第一导光部(14)插设于所述第二槽体(20212)和所述第二插槽(2012)内,所述导光本体(1)的第二导光部(15)插设于所述第一槽体(20211)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所述第二部分(142)垂直于所述显示屏(40)延伸,所述第一部分(141)从后往前向上倾斜,且在从后往前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14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导光部(15)在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插槽(2012)用于供所述第二部分(142)插设且形状与所述第二部分(142)适配,所述第二槽体(20212)用于供所述第一部分(141)插设且形状与所述第一部分(141)适配,所述第一槽体(20211)用于供所述第二导光部(15)插设且形状与所述第二导光部(15)适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限位结构(60),所述第二插槽(2012)形成有开口(20120),所述限位结构(60)用于设置于所述开口(20120)处,以将所述第二部分(142)限制于所述第二插槽(2012)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60)包括紧固件(601)和限位钢片(602),所述装饰边框(201)的上边框(2011)上形成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插槽(2012)左右两侧的钢片安装槽(2013),所述限位钢片(602)用于封堵所述开口(20120)且其端部通过所述紧固件(601)安装于所述钢片安装槽(2013)内。
CN202220482953.6U 2022-03-07 2022-03-07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216956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953.6U CN216956430U (zh) 2022-03-07 2022-03-07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82953.6U CN216956430U (zh) 2022-03-07 2022-03-07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6430U true CN216956430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82953.6U Active CN216956430U (zh) 2022-03-07 2022-03-07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6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09466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に用いるフレーム
CN107404553B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71253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5582082B2 (ja) 電子装置
EP3813342B1 (en) Terminal
CN108418911B (zh) 电子装置
CN213186172U (zh)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898950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262127A (zh) 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7465861B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6956430U (zh) 导光结构和终端设备
KR101517111B1 (ko) 확산판을 갖춘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케이스
CN110727147A (zh)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CN108494897B (zh) 电子装置
CN210137339U (zh) 电子设备
TW202205328A (zh) 背光模組及發光鍵盤
US8733967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lighting decoration
CN213845111U (zh) 键盘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14900942U (zh) 电子设备
US7726850B2 (en) Light-reflecting and light-shielding apparatus of computer panel
CN216118339U (zh) 导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15872086U (zh) 装饰组件、电子设备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JP2889913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装置
EP252343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9181538U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