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8678U - 给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给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8678U
CN216948678U CN202220720341.6U CN202220720341U CN216948678U CN 216948678 U CN216948678 U CN 216948678U CN 202220720341 U CN202220720341 U CN 202220720341U CN 216948678 U CN216948678 U CN 216948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layer
chamber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03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智雪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7203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8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8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8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给排水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分流井、沉淀池、过滤池和集水池,其中:所述分流井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分流井沿水平方向分为污水室和雨水室,所述污水室和所述雨水室的上部连通,所述污水室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接水流的进水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雨水室的侧壁开设有雨水口,所述排污口与排污管道连通,所述雨水口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沉降组件,所述沉降组件用于使雨水沉淀,所述过滤池用于对沉淀后的雨水过滤,所述集水池用于储存雨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排水装置,旨在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避免在大规模降雨时期产生城市内涝。

Description

给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给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给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市政和消防提供用水和废水排除设施的总称。现有的城市排水工程通常是将雨水与污水通过同一排水系统向外排放,此种排水方式不仅造成雨水的大量浪费,而且在集中降雨时期容易造成排水系统瘫痪,导致城市内涝,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排水装置,旨在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避免在大规模降雨时期产生城市内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给排水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分流井、沉淀池、过滤池和集水池,其中:
所述分流井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分流井沿水平方向分为污水室和雨水室,所述污水室和所述雨水室的上部连通,所述污水室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接水流的进水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雨水室的侧壁开设有雨水口,所述排污口与排污管道连通,所述雨水口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沉降组件,所述沉降组件用于使雨水沉淀,所述过滤池用于对沉淀后的雨水过滤,所述集水池用于储存雨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沉降组件设于所述沉淀池底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砂石层、第二砂石层和第三砂石层,所述第一砂石层、所述第二砂石层和所述第三砂石层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沉淀池的池底为透水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池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箱体上开设有第一透水孔,所述过滤箱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箱内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与所述过滤箱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和所述第三过滤层的孔径依次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水口上盖设有格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具有下凹的过滤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给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集水池的出水端连通的渗透箱,所述渗透箱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内的透水填料,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第二透水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渗透箱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外周的砂质填充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渗透箱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砂质填充层之间的分离层,所述分离层上开设有第三透水孔,所述第三透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砂质填充层中砂质的粒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水填料为块状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排水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给排水装置污水和雨水均从进水口进入污水室,污水流量较为平缓,从排污口排入排污管道,雨水的降水量较小时,也可以从排污口排出。当降雨量较大时,排污口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雨水集聚在污水室内,并从污水室上部进入雨水室内,然后由雨水口进入沉淀池。雨水在沉淀池内将混合的块状物和大颗粒杂质进行沉降,上层较为澄清的雨水进入过滤池内过滤,将其中含有的颗粒物过滤后进入集水池内,集水池对雨水进行暂存。可以对集水池内的雨水进行园林浇灌等,实现雨水的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可以在雨量较大时对其进行及时排放,避免造成城市内涝,同时在对雨水进行处理后进行收集,实现雨水的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给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分离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采用的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采用的渗透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分流井;101、污水室;1011、排污口;102、雨水室;1021、雨水口;1022、溢流口;103、格栅;104、滤网;105、分隔板;
2、沉淀池;201、第一砂石层;202、第二砂石层;203、第三砂石层;
3、过滤池;301、过滤箱;302、第三过滤层;303、第二过滤层;304、第一过滤层;
4、集水池;
5、渗透箱;501、本体;502、透水填料;503、砂质填充层;504、分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排水装置进行说明。给排水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分流井1、沉淀池2、过滤池3和集水池4,其中:
分流井1内设有分隔板105,分隔板105将分流井1沿水平方向分为污水室101和雨水室102,污水室101和雨水室102的上部连通,污水室10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接水流的进水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011,雨水室102的侧壁开设有雨水口1021,排污口1011与排污管道连通,雨水口1021与沉淀池2连通;
沉淀池2内设有沉降组件,沉降组件用于使雨水沉淀,过滤池3用于对沉淀后的雨水过滤,集水池4用于储存雨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排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给排水装置污水和雨水均从进水口进入污水室101,污水流量较为平缓,从排污口1011排入排污管道,雨水的降水量较小时,也可以从排污口1011排出。当降雨量较大时,排污口1011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雨水集聚在污水室101内,并从污水室101上部进入雨水室102内,然后由雨水口1021进入沉淀池2。雨水在沉淀池2内将混合的块状物和大颗粒杂质进行沉降,上层较为澄清的雨水进入过滤池3内过滤,将其中含有的颗粒物过滤后进入集水池4内,集水池4对雨水进行暂存。可以对集水池4内的雨水进行园林浇灌等,实现雨水的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可以在雨量较大时对其进行及时排放,避免造成城市内涝,同时在对雨水进行处理后进行收集,实现雨水的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设置在地表下层,污水和雨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分流井1。
可选的,雨水口1021的上方还设有溢流口1022,溢流口1022可以加快雨水排出雨水室102,避免雨水积聚在雨水室102后再次反流至污水室101,从而由进水口倒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沉降组件设于沉淀池2底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砂石层201、第二砂石层202和第三砂石层203,第一砂石层201、第二砂石层202和第三砂石层203的粒径依次减小,沉淀池2的池底为透水构件。
本实施例中雨水进入沉淀池2内后,雨水中的杂质沉降在底部,上层得到较为清澈的雨水。同时,雨水可以通过第一砂石层201、第二砂石层202和第三砂石层203后向外渗透,雨水中的杂质被第一砂石层201、第二砂石层202和第三砂石层203过滤,较为澄清的液体透过沉淀池2池底向外渗透,通过土壤储存水分,达到海绵城市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过滤池3设有过滤箱301,过滤箱301的箱体上开设有第一透水孔,过滤箱301与沉淀池2的出水口连通。
沉淀池2中上层的澄清液流入过滤箱301内,并通过第一透水孔流动至过滤池3和过滤箱301之间,第一透水孔可以对雨水进一步过滤,使流出过滤箱301的雨水进一步得到净化。
具体地,沉淀池2通过管道与过滤箱301连通,雨水进入过滤箱301后向外排出。
具体地,过滤向设置在过滤池3的中部,使过滤箱301的外壁均可以向外透水,提高了过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过滤箱301内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层304、第二过滤层303和第三过滤层302,第三过滤层302与过滤箱301贴合设置,且第一过滤层304、第二过滤层303和第三过滤层302的孔径依次减小。
雨水进入过滤箱301后依次透过第一过滤层304、第二过滤层303和第三过滤层302,然后由第一透水孔排出过滤箱301。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可以定期更换第一过滤层304、第二过滤层303和第三过滤层302,避免堵塞过滤箱30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进水口上盖设有格栅103。
雨水或污水先经过格栅103后再进入污水室101内,避免雨水或污水中夹带的树枝等大块杂物进入污水室101内,造成排污口1011或雨水口1021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滤网104,滤网104具有下凹的过滤腔,滤网104的孔径小于格栅103的间隙。
雨水先经过格栅103后,在经过滤网104对雨水中体积较大的杂物进一步进行过滤,避免造成排污口1011或出水口堵塞。
可选的,滤网104靠近污水室101的顶部,在滤网104堵塞时可以进行及时清理。
具体地,滤网104的孔径小于格栅103的孔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5,给排水装置还包括与集水池4连通的渗透箱5,渗透箱5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内的透水填料502,渗透箱5上开设有第二透水孔。
透水填料502可以吸附雨水,增加储存雨水的性能。雨水进入本体后先被透水填料502吸附,当透水填料502吸附饱和后,雨水在本体内积聚并通过第二透水孔向外流动,然后流入渗透箱5周围的土壤中。本体对透水填料502提供支撑,避免透水填料502吸附饱和后重力增加,周围突然受到压力或在水流作用向两侧发生变形,从而发生坍塌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渗透箱5还包括设于本体外周的砂质填充层503。
砂质填充层503能够充分吸收从第二透水孔中排出的水分,并在达到一定的饱和状态后使水分逐渐向外渗透,提高蓄水能力。另外,砂质填充层503在土体和透水填料502之间形成了一个缓冲层,即能避免水分快速向土壤中散发造成土体坍塌,还能适应土体的吸水速率,渗透箱5周围的土体能够以更加平缓的速度吸收水分,充分调动土体自身的蓄水能力,同时,砂质填充层503使渗透箱5与土壤紧密接触,提高了渗透箱5的稳定性。
可选的,将渗透箱5设置在植物下方,通过渗透箱5向外渗水使植物吸附水分,减少灌溉。
具体的,砂质填充层503为中粗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渗透箱5还包括设于本体与砂质填充层503之间的分离层504,分离层504上开设有第三透水孔,第三透水孔的孔径小于砂质填充层503中砂质的粒径。
由于砂质填充层503中的物质粒径较小,在水流的侵蚀和冲击下容易堵塞第二透水孔,从而使水流不能顺利通过第二透水孔,影响透水性能。设置分离层504可以将砂质填充层503阻隔在分离层504外部,避免堵塞第二透水孔,提高渗透箱5向外渗水的效率。
可选的,分离层504为柔性编织层为土工布或尼龙纱布。
土工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腐蚀和透水性和的特点。土工布由于使用塑料纤维,在干湿状态下均能保持充分的强力和伸长,在不同是酸碱度的泥土及水中能长久的耐腐蚀,同时,在纤维间有空隙,因而具有良好的渗水性能。由于土工布的上述特点,使其十分适合作为分离层504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透水填料502为块状构件。
块状构件填设在渗透箱5内,相邻的块状构件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使雨水通过,增加透水填料502的吸水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透水填料502的蓄水性能。
可选的,透水填料502为砂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分流井、沉淀池、过滤池和集水池,其中:
所述分流井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分流井沿水平方向分为污水室和雨水室,所述污水室和所述雨水室的上部连通,所述污水室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接水流的进水口,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雨水室的侧壁开设有雨水口,所述排污口与排污管道连通,所述雨水口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沉降组件,所述沉降组件用于使雨水沉淀,所述过滤池用于对沉淀后的雨水过滤,所述集水池用于储存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组件设于所述沉淀池底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砂石层、第二砂石层和第三砂石层,所述第一砂石层、所述第二砂石层和所述第三砂石层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沉淀池的池底为透水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箱体上开设有第一透水孔,所述过滤箱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内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与所述过滤箱贴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和所述第三过滤层的孔径依次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上盖设有格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具有下凹的过滤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排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集水池的出水端连通的渗透箱,所述渗透箱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内的透水填料,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第二透水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箱的外周设有砂质填充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箱与所述砂质填充层之间还设有分离层,所述分离层上开设有第三透水孔,所述第三透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砂质填充层中砂质的粒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给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填料为块状构件。
CN202220720341.6U 2022-03-29 2022-03-29 给排水装置 Active CN216948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0341.6U CN216948678U (zh) 2022-03-29 2022-03-29 给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0341.6U CN216948678U (zh) 2022-03-29 2022-03-29 给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8678U true CN216948678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0341.6U Active CN216948678U (zh) 2022-03-29 2022-03-29 给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8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77426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5223342U (zh) 一种雨水过滤花园
KR101239389B1 (ko) 자연형 침투도랑형 재이용수 활용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106865776B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210529874U (zh) 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雨水收集装置
CN209082647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沟
CN203174553U (zh) 小流量的浑水河道改造为生态景观的清水河道的结构
CN211421309U (zh) 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
CN203755425U (zh)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205662974U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
CN116065678B (zh) 一种乡村景观用雨水花园
CN216948678U (zh) 给排水装置
CN208518041U (zh) 一种兼具调蓄与过滤净化功能的排水装置
CN110627313A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过滤系统
CN110012770A (zh)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物的雨水花园
CN214530988U (zh) 雨水花园溢流口
CN213709694U (zh) 一种生态型雨水花园
CN213868148U (zh)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雨水花园
CN211200669U (zh) 生态树池
CN112411671A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
CN208533618U (zh) 一种可动态渗透的道路花坛对径流雨水净化回用装置
CN213978447U (zh) 一种绿化道
CN219604512U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净化调蓄系统
CN216795861U (zh) 一种兼具初期弃流及雨水净化功能的生态树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