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7477U -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7477U
CN216947477U CN202123140054.2U CN202123140054U CN216947477U CN 216947477 U CN216947477 U CN 216947477U CN 202123140054 U CN202123140054 U CN 202123140054U CN 216947477 U CN216947477 U CN 216947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apsule
hollow
phase
phase change
ne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400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400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7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7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7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该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设于浸渍槽中的空心罗拉,以及设于空心罗拉下方的搅动螺杆。该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包括依次耦合的预加固单元、微胶囊施加单元、复合加固单元;微胶囊施加单元包括依次耦合的浸渍装置、抽吸装置B、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微胶囊浸渍装置可有效促进相变微胶囊填充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负载量高。在本实用新型生产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当相变微胶囊进入空腔后,只需对材料进行适当加热处理,即可将内环组份纤维部分熔化,进而将相变微胶囊牢牢粘附而不易掉落,而外环组份纤维则不熔化,因此不会导致材料发硬而影响材料的手感。

Description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功能化、智能化的非织造材料已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作为与人体接触的卫生用品,在一些特定使用场合,要求非织造材料具有一定的调温功能。
申请号为CN201911266439.8的发明专利以及申请号为CN201921868416.X的发明专利等已经公开了复合有相变微胶囊或相变材料的无纺布。由于相变微胶囊具有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储热-放热得特性,因此可以赋予无纺布调温功能。
目前,虽然相变微胶囊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但也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相变微胶囊作为一种可以用于存储能量和调节温度的材料,首先要求它的相变焓值高,其次还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同时必须能够及时响应温度变化。经调查,采用相变技术制备的非织造材料主要有以下方式:
1、将相变材料添加到粘胶或涤纶纤维纺丝溶液中,再将纤维通过梳理水刺工艺制成无纺布。该方式的缺点在于:为了保证纺丝的顺利进行,其相变材料的添加比例一般不高(一般添加量≤10%),使材料的相变调温功能受到很大影响。
2、将相变材料配制成一定量的水溶液并加入一定比例的丙烯酸粘合剂;将含有相变材料的丙烯酸粘合剂采用浸轧的方式施加到非织造材料表面。为了保证控温效果,则需要添加的丙烯酸粘合剂量比较高,而且主要附着在水刺无纺布的纤维表面,会造成材料的手感变差,作为卫生材料或医用防护材料时,影响了卫生制品的使用舒适度,使消费者的体验感降低。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需要开发一种相变材料含量高、温控效果明显,同时满足卫生材料舒适性要求、消费体验感好的新型相变无纺布。而针对该新型相变无纺布,则需要同时开发专门的生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微胶囊浸渍装置的结构改进(设置空心罗拉以及搅动螺杆),可有效促进相变微胶囊填充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负载量高。在本实用新型生产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当相变微胶囊进入空腔中后,只需对材料进行适当加热处理,即可将内环组份纤维部分熔化,进而将相变微胶囊牢牢粘附而不易掉落,而外环组份纤维则不熔化,因此不会导致材料发硬而影响材料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设于所述浸渍槽中的若干表面镂空的空心罗拉,以及设于所述空心罗拉下方若干相互平行的搅动螺杆。
本实用新型中,相变微胶囊在施加过程中,通过搅动的作用,会进入到双组份中空纤维的空腔中,并附着在中空内壁上。由于中空纤维中内环组份纤维的熔点低于外环组份纤维的熔点;当温度达到内环组份纤维熔点时,双组份纤维中的内环组份纤维(PE纤维或低熔点PET纤维)受热后开始熔化,将附着在中空内壁上的相变微胶囊粘合固定在中空纤维内部,从而避免了相变微胶囊流失,提高了相变物质的含量。因此,由本实用新型生产装置制得的相变无纺布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物质含量低,温控功能不明显的问题。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相变微胶囊分布在中空纤维内部,施加过程中并未添加粘合剂,材料手感柔软、使用舒适,解决了传统微胶囊材料手感较硬,舒适度不佳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微胶囊施加过程中,为了保证微胶囊不发生沉淀并能够很好的填充在中空纤维的空腔中,本实用新型在浸渍槽下部设置若干相向转动的搅动螺杆,使溶液在搅动螺杆的搅动作用下不断产生微湍流,从而促进微胶囊颗粒进入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
综上,在制备过程中,为减少外部压力对微胶囊性能产生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微胶囊施加过程经过特殊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双辊互压”浸渍方式,采用空心罗拉与真空抽吸的共同作用,既保证了微胶囊能够有效的进入中空纤维空腔内部,又不会由于外部的挤压力,导致壁材的破损。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罗拉与材料行进方向垂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固定在浸渍槽的侧壁上;所述搅动螺杆与材料行进方向垂直设置,相邻两个搅动螺杆相向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轴和与所述空心轴同轴的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的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壳面通孔,所述空心轴的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轴面通孔,且位于圆柱壳体圆周面上的所述壳面通孔在空心轴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轴面通孔交错;所述空心轴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配的高压空气发生装置相连。
传统的浸渍罗拉为实心式,当纤维网从罗拉上绕过时,液体不易穿透纤维网。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罗拉特殊设计为表面镂空的空心结构,且中心为表面带轴面通孔的空心轴,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当纤维网包覆在空心罗拉表面时,高压气体从空心轴表面的轴面通孔中喷出,促进水溶液的扰动,可使微胶囊水溶液从罗拉内、外自由穿过,极大地增加了微胶囊进入到中空纤维空腔的机率。此外,壳面通孔和轴面通孔交错设置既可以避免因壳面通孔和轴面通孔叠加重合,使得从轴面通孔喷出的气流直接从壳面通孔喷出,降低了高压空气对空心罗拉内部水流的扰动效果;同时也可防止高压空气直接吹向材料,造成材料在壳面通孔处变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按材料行进方向,包括依次耦合的预加固单元、微胶囊施加单元、复合加固单元。
所述微胶囊施加单元包括依次耦合的微胶囊浸渍装置、抽吸装置B、加热装置;所述预加固单元、微胶囊施加单元、复合加固单元之间以及微胶囊浸渍装置、抽吸装置B、加热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输送材料的导布辊。
作为优选,所述预加固单元包括循环回转的托网帘A和用于输送托网帘A的导辊A;所述托网帘A上方依次设有预湿水刺头和预刺水刺头;所述托网帘A下方与预湿水刺头和预刺水刺头对应设有抽吸装置A。
作为优选,所述抽吸装置B设于浸渍槽与加热装置之间,位于循环回转的托网帘B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为远红外加热装置。
远红外加热方式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加固单元包括循环旋转的托网帘C和用于输送托网帘C的若干导辊。
所述托网帘C上方依次设有预湿导辊、复合导辊、若干水刺头;所述托网帘C下方与预湿导辊、若干水刺头对应设有抽吸装置C。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加固单元中还设有圆鼓水刺机构,位于托网帘C后;所述圆鼓水刺机构包括圆鼓和位于圆鼓外侧的若干圆鼓水刺头;所述圆鼓水刺机构后设有水分去除装置;进一步,所述水分去除装置为真空抽吸装置。本实用新型产品材料表面比较致密,故不宜采用热风穿透式烘燥;采用烘筒烘干机处理后材料表面比较平整,更加适合于各类防护材料使用。
本实用新型上述生产装置的工作流程及原理为:将由中空疏水性纤维制成的纤维网送入到预加固单元中的托网帘上,先经过预湿水刺头对纤维网预湿,再经过预刺水刺头对纤维网初步加固,使纤维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将初步加固的纤维网经导布辊送入到微胶囊施加单元中的浸渍槽中,绕过表面镂空的空心罗拉,使微胶囊水溶液进入到中空纤维网中;同时采用搅动螺杆对水溶液进行搅动,促进相变微胶囊进入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将施加微胶囊的纤维网送入到托网帘上,经真空抽吸去除多余水溶液;再将纤维网送入到加热装置中,使相变微胶囊锁定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制成第二纤维层。将第二纤维层送入到复合加固单元中的托网帘上,经过预湿导辊对第二纤维层预湿;再将第一纤维层叠合到第二纤维层上;将叠合纤维网送入平网水刺机构,采用多个水刺头对叠合纤维网进行水刺加固,使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相互连接;将水刺后的材料去除多余水分,再经过烘燥、成卷,制成一种相变无纺布。
该相变无纺布包括双层结构,其中第二纤维层的纤维主要包括中空疏水性纤维,该中空疏水性纤维的内部设有空腔,相变微胶囊容纳在该空腔中。与现有的相变无纺布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外加粘合剂即可实现将高含量的相变微胶囊稳定负载于纤维材料中而不易掉落,并且不会影响非织造材料的手感,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较佳。
其中,所述中空疏水性纤维为单中空疏水性纤维。进一步,所述中空疏水性纤维为单中空环形双组份结构,且构成空腔的内环组份纤维的熔点低于远离空腔的外环组份纤维的熔点。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能够在无外加粘合剂的情况下实现将高含量的相变微胶囊稳定负载于纤维材料中。主要原因在于巧妙地将中空疏水性纤维设计为单中空环形双组份结构,并且内环组份纤维的熔点低于外环组份纤维的熔点。在制备过程中,当相变微胶囊进入空腔中后,只需对材料进行适当加热处理,即可将内环组份纤维部分熔化,进而将相变微胶囊牢牢粘附而不易掉落,而外环组份纤维则不熔化,因此不会导致材料发硬而影响材料的手感,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较佳。
再优选地,所述外环组份纤维为聚丙烯或聚酯纤维;所述内环组份纤维为聚乙烯纤维或熔点≤130℃的低熔点聚酯纤维。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微胶囊浸渍装置的结构改进(设置空心罗拉以及搅动螺杆),可有效促进相变微胶囊填充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负载量高。
(2)在本实用新型生产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当相变微胶囊进入空腔中后,只需对材料进行适当加热处理,即可将内环组份纤维部分熔化,进而将相变微胶囊牢牢粘附而不易掉落,而外环组份纤维则不熔化,因此不会导致材料发硬而影响材料的手感,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胶囊浸渍装置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浸渍槽中搅动螺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罗拉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罗拉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相变无纺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空疏水性纤维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第一纤维层1、第二纤维层2、外环组份纤维3、内环组份纤维4、空腔5、相变微胶囊6、预加固单元7、微胶囊施加单元8、复合加固单元9、导布辊11、相变无纺布12、托网帘A 701、预湿水刺头702、预刺水刺头703、抽吸装置A 704、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801、抽吸装置B 802、加热装置803、浸渍槽804、空心罗拉805、搅动螺杆806、托网帘B 807、空心轴808、圆柱壳体809、壳面通孔810、轴面通孔811、进气口812、托网帘C 901、预湿导辊902、复合导辊903、水刺头904、抽吸装置C 905、圆鼓906、圆鼓水刺头9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如图1所示,该设备按材料行进方向,包括依次耦合的预加固单元7、微胶囊施加单元8、复合加固单元9、烘燥单元。具体地:
所述预加固单元包括循环回转的托网帘A 701和用于输送托网帘A的导辊;所述托网帘A上方依次设有预湿水刺头702和预刺水刺头703;所述托网帘A下方与预湿水刺头和预刺水刺头对应设有抽吸装置A 704。
所述微胶囊施加单元包括依次耦合的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801、抽吸装置B 802、加热装置803(远红外加热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804,设于所述浸渍槽中的五个串联且高低交替错落的、表面镂空的空心罗拉805,以及设于所述空心罗拉下方两个相互平行的搅动螺杆806。如图4-5所示,所述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轴808和与所述空心轴同轴的圆柱壳体809;所述圆柱壳体的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壳面通孔810,所述空心轴的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轴面通孔811,且位于圆柱壳体圆周面上的所述壳面通孔在空心轴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轴面通孔交错;所述空心轴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进气口812;所述进气口与外配的高压空气发生装置相连。所述空心罗拉与材料行进方向垂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固定在浸渍槽的侧壁上。如图3所示,所述搅动螺杆与材料行进方向垂直设置,相邻两个搅动螺杆相向旋转。所述抽吸装置B设于浸渍槽与加热装置之间,位于循环回转的托网帘B 807下方。
所述复合加固单元包括循环旋转的托网帘C 901和用于输送托网帘C的若干导辊。所述托网帘C上方依次设有预湿导辊902、复合导辊903、若干水刺头904;所述托网帘C下方与预湿导辊、若干水刺头对应设有抽吸装置C 905。该复合加固单元中还设有圆鼓水刺机构,位于托网帘C后;所述圆鼓水刺机构包括圆鼓906和位于圆鼓外侧的若干圆鼓水刺头907;所述圆鼓水刺机构后设有水分去除装置(真空抽吸装置)。
所述烘燥单元为烘筒烘干机。
所述预加固单元、微胶囊施加单元、复合加固单元、烘燥单元之间以及抽吸装置A、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抽吸装置B、加热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输送材料的导布辊11。
该生产装置的工作流程及原理为:将由中空疏水性纤维干法制成的纤维网送入到预加固单元中的托网帘上,先经过预湿水刺头对纤维网预湿,再经过预刺水刺头对纤维网初步加固,使纤维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将初步加固的纤维网经导布辊送入到微胶囊施加单元中的浸渍槽中,绕过表面镂空的空心罗拉,使微胶囊水溶液进入到中空纤维网中;同时采用搅动螺杆对水溶液进行搅动,促进相变微胶囊进入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将施加微胶囊的纤维网送入到托网帘上,经真空抽吸去除多余水溶液;再将纤维网送入到加热装置中,使相变微胶囊锁定到中空纤维的空腔中,制成第二纤维层。将第二纤维层送入到复合加固单元中的托网帘上,经过预湿导辊对第二纤维层预湿;再将第一纤维层叠合到第二纤维层上;将叠合纤维网送入平网水刺机构,采用多个水刺头对叠合纤维网进行水刺加固,使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相互连接;将水刺后的材料去除多余水分,再经过烘燥、成卷,制成一种相变无纺布。
所述相变无纺布克重56 g/m2,如图6-7所示,为双层结构;由第一纤维层1、第二纤维层2相互叠合连接构成;第一纤维层1重量为30 g/m2,成分为100%木浆纤维;第二纤维层2由中空双组份纤维和相变微胶囊6构成;其中,中空双组份纤维重量为20g/m2;相变微胶囊重量为6 g/m2;相变微胶囊均匀分布在中空双组份纤维的空腔5中。
其中:中空双组份纤维细度为1.5D,长度为25mm;中空率为20%;中空纤维为环形双组份中空纤维,其中,内环组份纤维4为聚乙烯纤维,熔点:130℃;外环组份纤维3为聚丙烯纤维,熔点:170℃;相变微胶囊6平均粒径为10μm;相变材料壁材为聚氨酯;相变材料芯材为月桂酸甲酯、固体石蜡;固体石蜡与芯材重量的百分比为4%;相变微胶囊的芯材与壁材重量比为3:1。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实用新型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渍槽(804),设于所述浸渍槽中的若干表面镂空的空心罗拉(805),以及设于所述空心罗拉下方若干相互平行的搅动螺杆(8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心罗拉与材料行进方向垂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固定在浸渍槽的侧壁上;
所述搅动螺杆与材料行进方向垂直设置,相邻两个搅动螺杆相向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轴(808)和与所述空心轴同轴的圆柱壳体(809);所述圆柱壳体的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壳面通孔(810),所述空心轴的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轴面通孔(811);所述空心轴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进气口(812);所述进气口与外配的高压空气发生装置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圆柱壳体圆周面上的所述壳面通孔在空心轴表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轴面通孔交错。
5.一种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按材料行进方向,包括依次耦合的预加固单元(7)、微胶囊施加单元(8)、复合加固单元(9);
所述微胶囊施加单元包括依次耦合的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801)、抽吸装置B(802)、加热装置(803);
所述预加固单元、微胶囊施加单元、复合加固单元之间以及微胶囊浸渍装置、抽吸装置B、加热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输送材料的导布辊(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远红外加热装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B设于浸渍槽与加热装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加固单元包括循环回转的托网帘A(701)和用于输送托网帘A的导辊;所述托网帘A上方依次设有预湿水刺头(702)和预刺水刺头(703);所述托网帘A下方与预湿水刺头和预刺水刺头对应设有抽吸装置A(704)。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加固单元包括循环旋转的托网帘C(901)和用于输送托网帘C的若干导辊;
所述托网帘C上方依次设有预湿导辊(902)、复合导辊(903)、若干水刺头(904);所述托网帘C下方与预湿导辊、若干水刺头对应设有抽吸装置C(90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加固单元中还设有圆鼓水刺机构,位于托网帘C后;所述圆鼓水刺机构包括圆鼓和位于圆鼓外侧的若干圆鼓水刺头;所述圆鼓水刺机构后设有水分去除装置。
CN202123140054.2U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Active CN216947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0054.2U CN216947477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0054.2U CN216947477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7477U true CN216947477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0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40054.2U Active CN216947477U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7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7474B (zh) 可冲散全降解水刺无纺布及制作方法和生产线
US2152901A (en) Method of making filter fabric
CN106906569A (zh) 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多层梳理复合无纺布基材的制备方法
CN1981080A (zh) 成型头和制造纤维网的方法
CN105473296A (zh) 纤维和长丝的力纺丝
CN110699854B (zh) 一种抗静电无纺布及其制作工艺
CN109853132B (zh) 一种含木浆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CN101597839B (zh) 一种生产多功能无纺布的设备
CN207109253U (zh) 湿法水刺复合无纺布
CN107604536A (zh) 一种蓬松弹性三维微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装置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纤维材料及其应用
CN216947477U (zh) 一种相变微胶囊浸渍装置、相变无纺布生产装置
CN203821053U (zh) 可冲散全降解水刺无纺布
CN113981609A (zh) 木棉植物纤维复合纤维絮片、保温材料和轻质救生材料
CN101397723A (zh) 高柔软高弹性新型水刺服装敷料的生产工艺
CN114561745B (zh) 一种具有调温功能的相变非织造材料
CN109733004A (zh) 一种亲肤、抑菌型复合无纺布
CN108978036A (zh) 一种在线连续复合亲水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
CN212223267U (zh) 一种湿法工艺纤网覆合生产木浆水刺无纺布的装置
CN114561743B (zh) 一种相变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416382B (zh) 一种层合结构中空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11512338U (zh) 一种蓬松无纺布复合芯体
KR20030080581A (ko) 중간층이 울 섬유로 된 다층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과제조장치
CN215850000U (zh) 一种三梳理水刺无纺布
CN109733024A (zh) 一种抑菌保暖无纺布
CN113403704B (zh) 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调温纤维和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